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滕王阁 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1 21:53: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滕王阁》教案

教学目标:

1、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的思考。

2、体会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教学重点: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回忆序末的“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是指什么?指王勃的七言律诗《滕王阁》。

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湮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诗。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背景。

1、王勃(649—676),初唐诗人,与扬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2、王勃的诗风格清新,内容充实,对开创唐代诗风和促进五言律诗的形成,都有一定贡献。

3、滕王阁,是唐高宗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俯视远望,视野均极开阔。唐高宗上员二年(675)秋,王勃赴交趾探望父亲,途经洪州,参加了都督阎公为名流们在滕王阁上举行的盛会。王勃即席作了此诗,并作《滕王阁序》。这首诗描写了滕王阁高远的气势和周围一带的景色,意境开阔,意气飞扬。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对照注释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

3、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四、讨论、鉴赏。

1、滕王阁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形象表达出来? 特点“高”,“临”字突显滕王阁的高耸。

2、作者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当年的繁华?又是用哪个词语来表达繁华不再的感慨?此句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慨?

“佩玉鸣鸾”,“罢”, 诗歌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写兴致勃勃,第二句写意兴阑珊。对比衬托,表达繁华易逝、兴衰无常的感慨。

总结:此联为起,紧扣滕王阁,既写其地势,亦写其冷落。

1、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的“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谁与它为伴? 明确: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2、这两句写景句所写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写出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一仰一俯,一高一低,错落有致。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滕王阁的寂寞,而且营造了一种冷落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

总结:此联为承,紧承首联,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兴衰无常的感慨。

1、如果说前两联偏重空间,那么下面的两联则偏重于时间,

第五句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间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发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尾联的“阁中帝子今何在”的感慨。

2、赏析尾联“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空”字表达效果。介绍传说的一字千金。 (补充练字答题规范)

白白的,把人生的短暂和长江的永恒作对比,融情于景,以景作结,表达了人事沧桑之感,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3、齐读、分组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作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五、总结。

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象;后四句抒情,表达的是对物换星移、时光流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慨。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诗。

板书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起 对比反衬 兴衰无常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承 借景抒情 冷落寂寞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转 对比 人生短暂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合 人世沧桑

教后反思:

滕王阁教案

滕王阁教案

滕王阁教案

滕王阁教案

滕王阁 教案

滕王阁

滕王阁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 教案
《滕王阁 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