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7: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11日 信息来源:

----市劳动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世保

为发展我市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适应“工业立市”、“三大推进”战略和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始终把技能人才工作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来抓,使这项工作一直稳步健康发展。

根据《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安排,由副局长王世保带队,培训处处长刘小棣、培训中心主任李业干等人陪同,于2009年4月20日至4月底期间,深入基层开展了主题为“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调研活动。本次调研采取抽样调查、随机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开展企业用工需求专项调查活动、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入局培训处、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企业、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等基层单位,力求调研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现将本次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状况

(一)技工院校

合肥地区共有技工院校28所,其中省(部)属8所、市属19所、县属1所。28所技工院校中全额拨款2所,差额拨款7所,其余18所全部为自收自支单位。技工院校培养目标为中级技术工人,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全省各地的初、高中毕业生。随着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加,近年来技工院校招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由2003年招生4752人增加到2008年16635人。学校目前开设的主要专业有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计算机信息、化工、建筑、商贸旅游、服装制作等类共60多个。学制初中毕业生为3年,高中毕业生为2年。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预定,实习期间预分配到企业,实习结束绝大部分毕业生被留在实习企业就业。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在职职工培训

我局从2004年开始在效益好、规模大、管理规范、有职工培训经验的大中型和知名企业、有关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面向在职职工和社会各类人员开展以技师(包括高级技师)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全市已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共24家,2008年全年产生新技师710人;与此同时,我局积极指导企业普遍开展在职职工培训,包括岗位培训和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经过努力,一些知名企业如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氯碱化工集团、合肥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对职工培训高度重视,建立了正常的培训制度,把职工队伍的素质建设和培训、考核作为每年的工作重点并列为工作目标,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

全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共167家,其中企业办学4家、事业单位办学11家、公民个人办学152家,经费来源基本为学费。年培养技能型人才6万多人。培训专业依据市场需求设置,有数控车工、钳工、焊工、电工、汽车修理工、中(西)式烹调(面点)师、美容师、美发师、服装制作工、建筑装璜工、计算机培训以及围绕劳动保障部统考新职业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销师、秘书等70个。培训时间多为3至6个月,最长1年时间。学员结业后学校推荐就业或自主择业和自谋职业。我市民办职业培训办学较早,发展较快,规模较大,在全国具有影响。民办职业培训的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一些学校已升格为技工院校、职业技术学院、本科高等院校,如合肥市机电技工院校、合肥万众技工院校、安徽文达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安徽新华学院等。

(四)农民工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培训。

近年来,我局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现有资源,鼓励各类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补助资金补贴培训。目前我市已择优认定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56家、再就业定点培训机构25家、创业培训基地17家。通过培训,整体提高农村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促进他们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2008年开展农民工培训34180人、再就业培训35098和创业培训1834人。

二、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要求,认真落实《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合肥市2005—2010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对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措施,积极开展工作:

(一)抓好技工教育,努力发展高级技工院校。

1、深化技工院校办学体制改革,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通过调整理顺了我市技工教育的办学体制,初步形成了社会各级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目前合肥地区28所技工院校中政府办学2所、行业办学15所、企业办学7所、社会团体办学1所、公民个人办学3所,

2、提高办学层次,积极发展高级技工院校和技师学院。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增加投入,进一步按照高级技工院校和技师学院的设置标准完善办学条件,积极申办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院校。目前合肥地区已建成5所技师学院和1所高级技工院校。培养目标是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及其以下层次的技术工人。

3、加大招生宣传,扩大技工院校培养规模。近年来我们积极加大技工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初、高中毕业生对技工教育的认识,树立良好的择业观,扩大技工院校的招生规模,使服务企业的合格技术工人不断递增,以10%的速度递增。

4、开展师资培训,加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每年积极组织技工院校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参加部或省里组织的师资培训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部里组织的教学研究信息交流和成果评选工作,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业务能力的提高。对教师开展上岗资格认定,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5、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积极引导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委托式培养”,推行产教结合,培养企业所需的技术工人。每年9月份开展岗位技能月活动,组织企业到技工院校设专场开展岗位对接教学活动。

6、积极开展技工院校评估工作,建立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技工院校。在技工院校开展评估活动,促进学校上档次、上规模,规范办学。通过评估活动的开展,使技工院校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建立了一批骨干技工院校。

(二)促进职业培训,全面培养多层次技能人才

1、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以来积极开展工作,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以及考核和评审机构,按规定提取了职教经费,制定了年度培养计划和今后三年的培养规划。在高职院校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开展高级职业资格培训。

2、不断促进民办职业培训。做好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工作,对申请办学者由市政务中心办事窗口统一受理审批,组织专家组审核申办材料并进行现场勘踏,条件符合的予以批准设立。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和指导服务,出台系列文件对招生工作、简章和广告的发布、费用收取、教学质量等方面作出管理规定,对全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大检查、维稳督查、换发办学许可证、诚信等级评定等工作,引导学校依法办学,组织学校参加各级各类评选、表彰活动,促进民办职业培训健康发展。

3、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和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将各类定点培训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布,由学员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同时动员定点培训机构利用社区平台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培训。联合财政部门连续出台有关政策,对定点培训机构建立监督检查和年度评估制度,不断加强管理,规范办学,提高质量,保障资金安全。

4、继续稳步推进SYB创业培训。推动我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快速开展,坚持以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就业再就业为目标,在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的统一指导下,全市范围内大力组织开展SYB创业培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提升了劳动者创业能力,发挥了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通过邀请部门领导和政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邀请成功创办企业人士现身说法、组织志愿团专家现场答辩和点评指导、在教学点探索企业拓展训练内容,探索丰富SYB创业培训的教学内容;完善创业培训后续支持服务,积极组织创业项目库的开发应用,和县区就业服务部门联络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政策等全方位扶持;充分发挥全省职业教育龙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和组织开展未就业大学生的创业培训。通过努力,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河南、江苏、广东等外省市劳动保障部门相继来肥学习经验,我市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举措得到了与会领导及专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劳动保障报》进行了跟踪采访和报道。

(三)推广鉴定服务,改革创新技能人才使用制度。

1、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1993年起,我市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逐步将企业内部的职业技能考核工作纳入了社会化鉴定的轨道。目前,我市有各类职业技能鉴定所(站)37家,考评员596人,分布在大型企业、行业协会、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等。鉴定工种涵盖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轻工、交通和商业服务等十几个行业共计一百多个。面向企业职工、职业院校学生及全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我市的技工院校以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毕(结)业生均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同时积极推广新职业,做好各类人员参加劳动保障部组织的新型职业全国统一鉴定。经过努力,我市职业技能鉴定规模日益扩大,劳动者认知程度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就业方面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

2、积极落实技能人才使用待遇政策。明确技能人才使用与待遇的相关政策规定,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技能人才使用待遇制度。高技能人才纳入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范围。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并被聘用的技师、高级技师享受与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高级技工院校毕业生视为高职高专同等学历,实行同等待遇政策。构建“培训、考核与就业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凭职业技能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和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

(五)营造良好氛围,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1、开展全市性职业技能大赛。每年举办全市性职业技能竞赛,每两年组织一次综合性技能大赛,面向各行各业城镇职工、农民工和社会人员开展。大赛由组织、宣传、劳动保障等部、委、办、局多家单位主办,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承办,涉及十多个行业几十个竞赛工种。每年有1千多家单位组织20多万人参赛。对竞赛获奖选手和单位授予“合肥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颁发奖金和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2、开展全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活动。由组织、劳动保障、人事、财政四家部门联合出台《合肥市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建立起高技能人才表彰制度,每两年开展一次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活动,设立“合肥市技能大奖”和“合肥市技术能手”两个奖项,对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生产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给予表彰,授予奖金和荣誉证书。

3、举办合肥技工节。从2008年开始,我市将定期举办“合肥技工节”。第一届合肥技工节已于2008年9月25日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技工节由市政府主办,我局承办,主题为“尊重人才,崇尚蓝领”,主要安排了我市与周边8个城市劳务协作签约仪式,技能大奖、技术能手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事迹展,技工院校、职业培训学校教学成果与技能展示,百企万岗大型技能人才招聘会,校企合作高峰论坛等活动。本届技工节得到了部、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通过举办技工节,进一步提高了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加强了技能人才开发与引进,缓解目前劳动就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增强了省会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加强了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和互动。

(六)开展技能人才调查统计,科学指导技能人才工作开展。

为摸清技能人才状况和企业用工需求,确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任务,近年来我局连续开展了全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企业用工需求抽样调查等工作。近期我局按照省市人才工作部署,组织三县七区开展了全市范围的技能人才资源调查。本次共调查企业898家,多为我市大中型企业,包含国有、集体、私营等多种性质,涉及农林牧渔、采矿、制造、电力燃气等多个行业,重点调查企业在岗职工,技能岗位人员构成、取证、技能等级等内容。通过调查,初步测算出我市职工队伍的状况和技术工人的结构,掌握了我市企业当前以及今后几年的用工需求状况。调查为科学规划和加强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参考和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合肥市2009—2020年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了2009-2020年我市技工教育培训事业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全面指导我市技能人才工作开展。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建议加强职业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出台重视和提高技能人才政治经济待遇的政策,切实提升技能人才地位,从而改变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传统观念,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引导初、高中毕业生走技能成才道路。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多数企业没有开展职工培训。建议加强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按照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企业也可以委托学校开展培养,加强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为合理确定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待遇。建议要完善用人单位的激励机制,就要制定政策使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权和落实省市政府部门对技能人才使用待遇的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通过政策来督促用人单位建立起“培训、考核与就业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对职工凭职业技能确定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决定收入分配。

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下步工作建议

为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解决上述不足和问题,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建议今后积极推进以下工作:

(一)政策层面上

1、建立激励机制,吸引留住人才。为鼓励技工院校为本地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使毕业生留在合肥,服务合肥,建议制定奖励政策,技工院校毕业生留在本市企业就业的,给予院校奖励。

2、落实技术工人使用待遇政策,稳定技术工人队伍。为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目前我市已出台了不少技能人才使用待遇政策。对这些政策继续贯彻落实。市劳动保障、经委、工会等相关部门将对用人单位落实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奖励活动,对在生产一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

(二)管理层面上

1、深化劳务协作,引导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肥就业,适应企业用工需求。一是开展“省会经济圈”劳务协作活动,建设“省会劳务协作圈”;二是积极引导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肥就业,鼓励三县开展“劳动力市场下乡”以及“职介大篷车”活动,经常性举办农村劳务交流与对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肥择业就业。

2、引导企业规范用工,改善我市用工环境。一是优化用工环境,营造良好的用工氛围。二是调整劳动关系,建立标本兼治长效机制。

(三)操作层面上

1、拟建合肥市公共实训基地。为提高技工教育培训教学和实训能力,当前全国不少城市以政府为主导、投资集中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如省内马鞍山市在市劳动保障局技工学校基础上组建技师学院,深圳市率先在劳动保障部门所属技师学院基础上创建国内首家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等。面对我市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机构实训场地和设备设施普遍不足、不能满足教学和企业生产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的现状,参照外地市做法,由政府主导,在“市劳动保障局技工学校(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基础上组建“合肥市公共实训基地”,对全市技工教育和培训起骨干示范作用,提高技工教育培训层次,提升技工教育培训能力。面向全市所有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提供实习训练场所,同时每年完成市里下达的培训、实训和鉴定任务。

2、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一是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二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开发。三是开展订单培训。送培训到工业园区、到企业等。

(四)服务层面上

1、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增强工业园区和企业自身对员工的吸引力。我市各级开发园区应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做法,加大投入,建立“公寓式”的员工住宅、食堂、业余活动场所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解决园区企业及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员工能安心生产。各类企业要在劳动保护、工资支付、工伤保险等方面为员工安心生产生活创造条件,对员工实施人性化管理,尊重员工的工作权、休息权等各项合法权益,杜绝拖欠职工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等违法现象,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员工“招得进、留得住”,热爱企业、奉献企业,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2、拓展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职能,稳步推进就业工作。一是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二是建立企业“缺工登记”制度。三是加强工资指导价位对企业确立合理的用工政策的引导力度。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培训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内容和形式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党课形式,增强学习效果

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如何增强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创新形式和载体增强廉洁文化建设实效性

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形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