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3000字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3: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旗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一些著作,我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对世界认识的精辟深刻,他对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我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触。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过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式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起来发现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人本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欲望,古希腊人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依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依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法论基础。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宿命论的历史主义印象。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础,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在必然性居支配地位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支配作用的理念世界。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怎样才有意义呢?(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根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马克思说的好:解释世界的不如改变世界的。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他们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因此,他们不能解释事物的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那么什么是矛盾呢,矛盾之于我们的生活和人类历史的进步到底起了何种重大的作用呢?对此,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造者和继承者已经给了我们很大的总结和启示,便于我们学习和思考。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普遍存在性要求我们承认和认识矛盾。列宁也这样说明过矛盾的普遍性:“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矛盾的双方都是相对而存在的,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不管是封建时期的地主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还是现在高薪阶级和温饱户之间的共处,剥削和压迫始终都没有消失,它只是在不同的社会下存在的不同形式罢了。这一事实也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存在性。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为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性:矛盾发展的不同过程及其不同阶段的特殊性;矛盾系统中的诸种矛盾以及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等等。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各自之间相互区别,是我们辨认区分的重要依据。这一个特殊性将矛盾分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将同一矛盾也分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故对待矛盾我们不能改以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了解矛盾各个方面的特点,了解矛盾着的事物其内在和外在的联系,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共产党一方、不了解国民党一方,只了解无产阶级一方、不了解资产阶级一方,只了解过去一方、不了解将来一方,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一方,只了解原告一方、不了解被告一方如此等等。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对此,对于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爆发或许我们更可以接受一点。对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名族而言可能是灾难和毁灭,可对于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却有可能是一次分水岭或者甚至是飞跃。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他们参加了实践,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吸收前人有意义的理论,并创立了科学的唯物主义辨证理论,才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还是实践,正因为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中,才得以根深叶茂,大树参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它的巨大威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思想认识自觉的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姓名;张纯旖

学号:2013141504055

11月19日

读书笔记,3000字

读书笔记3000字

读书笔记3000字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学生会学期工作总结3000字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3000字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书笔记3000字

大学生读书笔记3000字

《红与黑》读书笔记 3000字

《荆棘鸟》读书笔记3000字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3000字
《马克思主义读书笔记3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