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环境

发布时间:2020-03-02 15:28: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名词解释:

1、体温:是指身体深部(体核)的温度,是衡量恒温动物热平衡的唯一可靠的指标。一般以直肠温度作为内部体温的代表。

2、皮温: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

3、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因素。

4、等热区:是指恒温动物主要借物理调节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范围。

5、临界温度:当气温下降散热增加时,物理和行为调节无法使动物保持体温正常,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这开始提高代谢率的外界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或下限临界温度。

6、长日照动物:光照时间逐渐延长情况下发情配种的动物称为长日照动物。

7、短日照动物:将在光照时间逐渐缩短时发情配种的动物称为短日照动物。

8、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上看,声音是由空气受到振动而产生的,那物体呈不规则,无周期性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称为噪声; (2)从人的感受性上说,凡是环境中不协调的声音,人们感到吵闹或不需要的声音,均称为噪声。

9、露点:空气中实有水汽量不变,压力不变,当气温下降到使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该温度称为露点。

10、贼风:即是一股温度低且风速大的气流。

11、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湿度(饱和水汽压)和绝对湿度(实际水汽压)之差。

12、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含有水汽量与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水汽含量之比。

13、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单位为克/立方米。

14、热平衡:家畜的产热和得热,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而散发,才能维持体温的正常与恒定,这就是畜体的热平衡。

15、体增热:当动物休息于舒适的环境中,产热量取决于采食量,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被称为体增热。体增热也被称为热增耗、增生热或特殊动力作用

16、基础代谢产热:是指动物处于饥饿、休息(静卧清醒)、温度适宜(20℃)、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清醒、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

二、简答题(判断题略)

1、动物主要产热形式是:

(1)基础代谢产热:是指动物处于饥饿、休息(静卧清醒)、温度适宜(20℃)、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清醒、安静状态下的产热量。

(2)体增热:当动物休息于舒适的环境中,产热量取决于采食量,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被称为体增热。体增热也被称为热增耗”、增生热或特殊动力作用。

(3)生产代谢产热:生产代谢产热是指动物生产产品如生长、繁殖、产乳、产蛋、产毛等或劳役而增加的产热量。

(4)活动产热:活动产热是指动物因起卧、站立、步行、自由运动、觅食、饮水、争斗、适应环境变化和其它生理活动等而增加的产热量。

2、动物主要散热形式是:

1)辐射散热:辐射是指物体表面以电磁波形式连续释放能量的过程,这种能量可以不通过中间介质而传递。 2)传导散热:传导散热是指直接接触的两物体通过分子或原子的振动或旋转等将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过程。 3)对流散热:对流是指流体如空气的相对运动。对流散热是动物与流体(气体或液体)之间分子相对位移造成的热传递。 4)蒸发散热:是指动物体表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动物体热量的过程。 包括:1皮肤蒸发2呼吸道蒸发

3、畜舍主要有害气体以及对动物的危害: (1)氨(NH3):

家畜在低浓度氨的作用下,体质变弱,对某些疾病产生敏感,采食量、日增重、生产力都下降。如氨的浓度较高,则可使对家畜出现明显的病理反应和症状。 (2)硫化氢:

长期处在低浓度硫化氢的环境中的家畜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易发生肠胃病、心脏衰弱等。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动物窒息和死亡。 (3)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对血液和神经系统具有毒害作用,不仅减少了血细胞的携氧功能,而且还能抑制和减缓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与氧的释放,造成机体急性缺氧.引发血管和神经细胞的机能障碍,机体各部脏器的功能失调,出现呼吸、循环和神系统的病变。 (4)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性,它的危害主要是造成动物缺氧,引起慢性毒害。

4、减少畜舍中有害气体的措施: (1)科学进行畜舍建筑设计

畜舍的建筑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舍内环境卫生状况,因而在建筑畜舍时就应精心设计,做到及时排除粪污、通风、保温、隔热、防潮,以利于有害气体的排出。 (2)日常管理

1)及时清理粪尿、污水 2)注意畜舍防潮 3)勤换垫料与垫草 4)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5)建立合理的通风换气制度

6)在粪便中加入化学试剂减少有害气体产生 7) 采用微生物活菌制剂降解有害物质

8)合理配合日粮和使用添加剂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5、如何做好畜舍防潮工作以及畜舍防潮的意义: 防潮:

1、选好场址:牧场场地应选在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区;

2、为防止土壤中水分沿墙上升,在墙身和墙脚交界处敷设防潮层,地面下也辅防潮层;

3、保温:使舍内气温经常保持在露点温度以上,防止水汽凝结;

4、畜舍内粪尿和污水应及时清除,经常更换污湿垫料;

5、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 意义:

当畜舍中湿度太大时,一方面有机物易腐败变质产生有害气体,另一方面有害气体溶于水汽不易排除。

为了保证有害气体的排出,必须对畜舍的地基、地下墙体、外墙勒脚、地面设防潮层,通过减小畜舍潮湿来排出有害气体。 在寒冷季节,隔热不好的畜舍舍内温度低,当低于露点温度时,水汽容易凝结于墙壁与屋顶上,溶解有害气体,因而对于屋顶,墙壁都要进行保温和隔热设计。

6、畜舍中有害微生物有哪些及影响

非病原微生物。空气中常见的一些微生物是非病原微生物,如青贮饲料干渣碎屑飞粒中的乳酸菌、酵母菌,一些能分解纤维素的担子菌孢子、霉菌孢子等。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和尘埃被易感动物接触后引发相应的疫病,如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肺炎、流行性感冒。有时会使新鲜创面发生化脓性感染,甚至引起全身感染等等。

7、减少畜牧场空气微生物的措施

第一,在选择畜牧场场址时,应远离传染病源。

第二,畜牧场周围应设防护林带,并以围墙封闭,防止一些小动物把外界疾病带入场内; 第三,在畜牧场的大门设置消毒及车辆喷雾消毒设施,保证外出车辆不带入病原; 第四,场内要绿化,畜舍内要保持清洁,减少尘埃粒子。

第五,定时通风换气,减少一切有利于微生物生存的条件,必要时采用除尘器净化空气,除尘可大幅度减少空气中微粒和微生物数量。

第六,定期和不定期消毒。

8、建设畜牧场有哪些条件

1地形、地势:应为高燥、排水良好、利于通风、向阳避风的地方

2场区面积:根据当地条件,饲养动物种类和数量,管理方式确定场区面积,并未未来发展保留空间 3土壤:没有被病原性微生物污染,无机元素含量对动物不产生危害 4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卫生防护和取用方便

5防疫:场址应避开动物疾病疫源地,要离居民点、主要公路和其他养殖场有一定距离 6交通:保障道路通畅前提下,尽量考虑缩短运输距离

7电源:畜牧场,特别是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的养殖场必须有稳定的电力保证,必要时需配备配用电源 8饲料来源:畜牧场规模越大越要重视就近解决饲料饲草来源,应考虑建立饲料基地或利用农副产品 9产品销售市场:畜牧场建设地点和规模需考虑产品种类和销售空间

9、影响动物产热的因素有哪些

1年龄 2性别 3营养状况 4生产水平5采食量 6活动量 7个体大小

三、论述题

1、高温对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影响 一)高温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1采食量及饲料利用率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动物采食量下降,动物饲料转化率提高。 2饮水量 在高温情况下,动物饮水量增加。

3繁殖性能 在高温环境中,公畜性欲减退,精液品质下降,直接影响母畜的受胎和妊娠。 4生长肥育 当环境温度高于生长的适宜温度,生长发育速度减慢。 5产蛋性能 短期高温和持续高温都会使蛋鸡产蛋率和蛋重减少。

6产奶性能 在持续高温环境中,母畜产奶量显著下降,脂和蛋白含量减少。 7对畜产品品质的影响 在高温环境中,肉畜的动物脂肪增加,蛋白质含量减少。 8死亡率 高温对幼畜成活率影响较大,对成年动物的成活率影响较小。 二)高温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1高温直接引起动物产生疾病

2高温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衍,诱发传染病

3高温有利于病媒昆虫繁衍和活动,有可能导致疾病流行

4高温为寄生虫繁衍创造了条件,有可能导致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5高温可降低动物抵抗力,诱发疾病 6高温可降低饲料品质,使动物产生疾病

2、低温对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影响 一)低温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1采食量与饲料消化利用率 在低温环境中,动物采食量增加,消化率降低。

2生长发育 适当低温对动物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但饲料利用率下降。严重低温可导致动物日增重减小。 3产奶量 一般温度低于6℃,产乳量即会下降。

4产蛋性能 环境温度降低,蛋重增加,蛋壳变厚。环境温度过低,蛋鸡产蛋率下降。 5繁殖力 低温对繁殖力影响较小,强烈的冷应激也会导致繁殖力降低。 6畜产品品质 在低温环境中,动物胴体瘦肉率较高,脂肪含量减少。

7死亡率 低温可导致幼畜死亡率增加。饲料供应充足。低温对成年动物死亡率无明显影响,但在饲料缺乏条件下,可导致动物大量死亡。

二)低温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1低温直接导致动物发病

2低温可通过影响病原微生物、媒介虫和寄生虫而影响动物健康

3低温改变机体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使冬季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季节性 4低温通过影响饲料品质来使动物发病

3、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

1)红外线在畜牧生产中,照射仔猪、雏鸡、羔羊和病畜,提高其成活率。

常用红外线灯作为热源,不仅可以御寒,而且改善了血液循环,促进了生长发育,减少死亡,效果良好。 2)红外线具有消肿作用。

这是红外线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的继发结果。 3)红外线具有镇痛作用。

热作为一种新刺激,与疼痛冲动同时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后者受到干扰,因而减弱了疼痛感觉。 4)色素沉着

因红外线被吸收后破坏了细胞,分解了蛋白质,激活了酪氨酸酶,后者与色素原结合,使之变为黑色素,皮肤上即出现色素沉着。 5)不良影响

波长600—1 000nm的红光和红外线能穿透颅骨,使颅内温度升高,引起“日射病”。

波长1000—1 900nm的红外线长时间照在眼睛上,可使水晶体及眼内液体的温度升高,引起眼部疾病。

4、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有哪些

A段,波长320-400nm,其生物学作用较弱,主要起色素沉着作用 B段,波长275-320nm,生物学作用很强,主要是抗佝偻病和红斑作用

C段,波长200-275nm,来自太阳辐射的这段紫外线不能到达地面.此段具有最大的杀伤力,对机体细胞也有强烈的刺激和破坏作用 一)红斑作用

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的皮肤会出现潮红,这一现象称为红斑作用,这种红斑是在照射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才出现的。而且红斑部位的皮肤微隆起,边缘整齐,易辨认。 二)杀菌作用

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是253.7NM,波长愈短或愈长,杀菌力均减弱。 三)抗佝偻病作用

当缺乏紫外线照射时,VD

2、VD3的合成受阻,动物对Ca的吸收减少,钙在骨骼中的沉着发生障碍,引起骨钙化不全,幼畜出现佝偻病,成畜表现骨软症。 四)色素沉着作用

紫外线照射在动物皮肤上,能解除硫氢化合物的抑制作用,使酪氨酸酶的活性大大增加,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酪氨酸生成的衍生物共聚而成黑色素蛋白,使皮肤颜色变深。 五)增强免疫力和对传染病抵抗力

在紫外线的作用下,机体的组织细胞抗原性发生变化,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同时紫外线照射可提高免疫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加补体和凝集素,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六)增强气体代谢作用

紫外线照射能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慢变深。紫外线局部照射时,还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止痛、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七)光敏性皮炎

动物吃下某种饲料后,饲料中光敏性物质吸收了光子而处于激发态,该物质又作用于皮肤中的某种物质,使之发生光敏性的皮炎。 八)光照性眼炎与癌

紫外线对眼睛过度照射时,可使结膜与角膜发生变化,经数小时后发生结膜炎与角膜炎。紫外线尚有致癌作用。 九)提高畜禽生产力

提高畜禽生产力的原因是紫外线可增进食欲,增强胃肠的分泌机能和运动机能,并可使呼吸运动加深,气体代谢加强,提高家畜新陈代谢水平。

5、畜牧场分区、分布模式图(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主风向、主坡度等)

环境

资源环境

环境调查报告

市场营销环境

环境要求

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总结

环境教案

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
《环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环境案例 环境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