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发布时间:2020-03-02 12:48: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一、我国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党的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结合邓小平1985年以来经过反复思考后得出的发展战略结论,将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

具体为:

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2)科教兴国战略:

1、实施原因: ①国际竞争激烈,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②现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起决定作用,科技落后就要挨打;

③我国的科技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2、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3、意义: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 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4)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

2、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

3、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应负的责任,并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水准

(5)西部大开发战略:

1、含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要开荒,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阳)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2、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赂,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3、标志工程: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

(6)中部崛起战略:

1、含义:为促进中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六省)经济快速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中部六省对中部崛起战略非常拥护,并报有很高期望。2010年,国务院明确武汉市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2、意义:①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②有利于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③有利于稳定、完善、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支持;④有利于做好扶贫工作,促进社会主义共同繁荣!

二、我国的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就是立国、治国之策当中最基本的政策。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中央制定的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影响的重大谋划和政策。 1.计划生育

(1)确立:1982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基本内容: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初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到21世纪中叶,全国人口总量在达到峰值(接近16亿)后缓慢下降,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全面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国家现代化。

(4)意义:实践证明,从我国国情出发,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对外开放

(1)确立:2007年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十七大报告》第五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

(2)基本内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同时,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能力。

(3)特点及表现: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开放。同时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4)意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保护环境

(1)确立:199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基本内容: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3)重要规划:《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得到控制,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4)意义: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保护好环境就能增强投资吸引力和经济竞争力。保护环境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4.节约资源

(1)确立: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200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四条:“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2)基本内容: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3)重要举措:①节能目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②耗能大户每年提交用能报告,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③促进节能有激励政策,国家对生产、使用法律规定推广目录的需要支持的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实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4)意义:依据我国资源国情,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5.男女平等 (1)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2)基本内容: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国家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禁止歧视、虐待、遗弃、残害妇女。

(3)意义:性别政策的贯彻落实,有效地保障了妇女权益,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及决策的程度提高了。妇女劳动就业和获得经济资源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妇女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妇女的卫生保健状况得到改善。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权益得到保障。

6.保护耕地

(1)确立:1998年全国人大第二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条:“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基本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3)重要规划:《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未来15年的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规划期内,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了解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教学反思

中考专题复习材料: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教案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政治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

91004九年第四课第一节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教案.doc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