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求职误区(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04:07: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求职会有哪些误区(专家采访录)

解读职场困惑,关注职场话题。大家好,欢迎收看《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系列节目。当前,毕业生找工作难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大家普遍把毕业生就业难认为是社会、经济、学校、专业等因素造成的局面,而忽视了自身的原因。今天我们就针对自身因素把话题焦点集中在毕业生求职就业误区的问题上进行探讨,为此我们请来了著名的职业咨询顾问赵正宝老师,为我们解读毕业生求职就业的常见误区。 赵老师,您好。

专家

您好!大家好

主持人

今天同时来参加我们节目的呢还有应届毕业生杨某,你好!

嘉宾:主持人好,赵老师好

专家

你好!

主持人

小杨是今年刚毕业,针对就业这块你有什么要咨询赵老师的吗?或者说在你求职中碰到什么问题需要请教的呢?

嘉宾:

先就业?先择业?其实一直以来我最迷茫的是,到底是该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再就业。我觉得第一份工作挺重要的,应该慎重选择,可社会上一些专业人士都提倡先就业再择业。如果想第一份工作就找到自己满意的,或是专业对口的太难了,又不能一直耗下去等待理想的工作,因为毕竟要生存嘛,那到底该先择业还是先就业?这让我很难平衡。

主持人:

这样的问题我想几乎困扰着每一个毕业生,赵老师您觉得呢

专家:

这是个方向性的问题,我是不太赞成方向还没有确定的先就业后择业,这样是在浪费时间。一个学生如果目标明确,即使去目标行业或目标公司内做个文员或助理类的职位,也比盲目选择一个收入更高的职位更有价值。今年金融危机有一定的特殊性,虽然说就业难,但不是没有工作机会,方向明确后,总体找个待遇、规模不求过高的工作是不难的。所以大学生最重要的是先有了目标和方向。

主持人:

其实现在的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就是目标不明确,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比如说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海投。”

老师:毕业生求职,最忌讳的就是“海投”,简历投递多,命中机会是大了,但增加的大都是你无效面试的机会。我就见过一个学生,用网络的自动投递方式,一天投递了1800份简历,结果面试电话很多,面试也很多,但没过3天,他关机了,为什么呢?都是些无效面试,白花钱跑冤枉路了,人家公司做什么业务的他不知道,他要去应聘什么工作自己也不知道。

嘉宾:而且我觉得“海投”还会给一些公司的HR不好的印象,他们会觉得你这个求职的态度本身就不认真,没有责任感。

像拿我的情况来说,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留在北京,从事我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工作起初挣多少钱没关系,重要的是为自己积累工作经验,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

主持人:为什么一定要留在北京呢?现在好多大学生都和你一样,只想留在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深圳啊等等,都说“大城市的月亮比较圆”,赵老师,这种观念会不会是一种误区呢?

老师

其实毕业生渴望留在大城市工作,本身并没有严格的对错、好坏的区别,我们就从发展态势来讲吧,中国的经济发展最快的仍是大城市,很多第三产业的行业,只有在大城市才有,才发展的好,才有生机勃勃的

大企业存在,也才有大量的工作机会。所以,毕业生认为在大城市能找到面向未来新兴的行业和工作的机会,这种想法是对的。

嘉宾:

是的,这也是我要留在北京的原因。因为我是学习广播电视编导的,要是去电视台,各个中小型城市的电视台用人需求不多,传媒公司也不会很多,恐怕提供的就业岗位都少的可怜。只有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才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老师:我建议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这类问题,最近10年,大城市的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各方面成本已经很高了,这时很多的机会和产业的重点已逐渐转移到市场空间更大的二线、三线城市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机会。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会在中国的二线、三线城市遍地开花的,未来中国的内需也会在中国的25个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发展起来的。所以,未来毕业生的机会,在中国人口超过500万的25个城市和超过100万人口的200个中等城市,这些地方未来的发展势头和速度会远远的大于个别的几个大城市的。年轻人的选择会很多。

主持人:的确。但是据我了解一些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是因为他们把就业目标瞄向了大企业或是知名企业,比如所世界500强,您怎么看待?

老师:

我常问学生几个问题:什么是外企?什么是知名企业?很多学生的回答都是乱七八糟的,有时把我们自己的民企也会当成外企。其实,现在资本都是全球流动的,企业已经不能用10年前的外企、民企来衡量了。百度是中国人创办的企业,在中国北京创办的,但它在美国上市,股东有很多的美国机构和个人,普通的美国老百姓都可以买百度的股票,如果你通过一些投资机构,也可以买百度的股票。你说它是外企还是民企?

我们学生的眼光应该看未来,而不是看过去。看的标准也不是媒体上一些光鲜的渲染和错误的理解。 求职、就业时,不应该只按是否是外企,是否是知名企业,是否是大企业来衡量。

很多好企业,可能是你不知道的,规模也不一定大,但无论是盈利水平还是员工收入都是非常好的,都比学生们知道的卖快速消费品的公司要好的多。大企业很多,像通用,将死之时有26万员工,你在其中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所以,我们的标准就一个,你是去什么行业,从事什么样的职位或岗位。这才是你应该关注的。 嘉宾:

包括有很多毕业生在上学时选择专业的时候就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学习的专业也不是他们理想中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从事的工作职业也一样。我就觉得我很幸运,大学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有一些专业对口的公司有录用我的意向,我对自己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很有信心的。

主持人:

说到这个专业对口啊,有好些同学就说专业不好,所以很难找到工作,这也成了他们很难就业的理由,那我想请问赵老师,就业一定要专业对口吗?是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找不到好的工作呢?

老师:

很多学校的专业设立是遵循纯正的学科逻辑,而社会上的职位设立是遵循复杂的市场需求逻辑的,大多数工作需要的都是专业复合型人才。如今部分学校设置专业的思路是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所以一定要按专业求职是狭隘的求职,很多行业非常的新兴,学校设置这个专业时都还没有这个行业呢,但现在有了,难道能因为专业没对口就不去了么?

新兴的行业和新兴的职位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很多传统的行业和职位已经供大于求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即使专业不对口,也会找到适合的工作的。我们要学会在复杂的社会动向中寻找机会,把握机会。

嘉宾:我认为重要的是毕业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现在找工作的一些毕业生抱怨工作不好找,好不容易找着个待遇又不好,感觉待遇和上了这么多年学的付出之间不平衡,有的宁可不工作,也不接受待遇

较低的工作,认为这是对他们能力和价值的否定。

其实我个人觉得刚开始工作薪资不是问题,晋升空间、发展空间、能不能学到东西才是我看中的。

老师:我很赞同你的观点,并不是薪水决定一切,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薪资的高低,不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的外部环境决定的,是由人才市场的供需状况决定的。200

1、2002年时每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有100万人左右,社会正在快速的发展,人才需求量大,所以那时很多学生起薪都是2000以上。08年、09年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是600多万,是0

1、02年的6倍,社会人才需求量同样也增长了,但需求量远远没有增到6倍。所以,现在很多学生的起薪只能是1200-1800元左右。

另外,毕业生起薪的高低和他未来的收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高收入人的收入曲线是这样的,我们按年薪计:2.5万-2.5万-3万-3.5万-3.5万-4万-10万-15万-50万,并不是我们普通学生认为的逐级提高模式:

2.5万-3万-3.5万-4万-4.5万-5万-6万-7万„„后面这种收入曲线是不现实的。

所以,大家可以看出来,刚毕业前2年收入多少真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就业趋势是否正确,是否未来具有跳跃性高收入的可能。不是每个月都想着,下个月公司能不能给我加200块的薪水?

主持人:看来我们还得放长线,钓大鱼啊,呵呵。不能只看眼前那点小利益。

嘉宾:老师,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些外企、名企的用人制度,就像之前说世界500强之类的,他们在用人选拔的时候看中的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是名校毕业,而且多数针对那些好学生?

老师:这完全是个错误的想法,我接触过很多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负责人,也给很多企业做过新员工的培训,每次培训时我都会侧面了解一下新员工的背景,发现的情况是:知名企业招聘时名校毕业生的确会多一点,但也会有30%-40%的新员工是来自普通院校的学生。

另外,人力资源招聘时并不是就对名校毕业生特别的偏爱,打个比方,一个企业要招50名新员工,结果投了6000份简历,你说HR有时间一份一份的筛选吗,最简单的方法,只能是大部分从名校里面选出来了。如果普通高校学生各方面素质都不错,人力资源招聘经理也是非常乐意选拔的。对企业来说,一些普通学校的学生,工作比名校学生更为踏实,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主持人:对,而且好学生的评价标准与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评价标准有非常大的差距。企业需要的人,是符合企业评价标准的,而不仅仅是学习好,或者某方面突出,也许这个突出的方面,并不是企业看重的。所以,企业看重的是人才的标准,学生需要了解和有意识的在大学期间锻炼和提高啊。比如实践的能力、在压力下如何沉稳做事的能力、与意见相反的团队成员之间如何合作的能力、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等等都是社会对优秀人才的评价标准之一,这些我们的学生是否在大学期间锻炼过呢,所以有过丰富实习实践经历的学生,就会在这方面更有优势了。

嘉宾:原来是这样的,我知道大部分毕业生他们都很憧憬大公司、名企,但他们因为自己“出身”不好,试都不敢试。只有在心里憧憬的份儿。

主持人:一定要给自己一个信心,告诉自己“我能行”,然后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去完善自己。 老师:看来,主持人真是“过来人”,颇有感受和经验。

主持人:毕业生求职还是有很多盲目性的。比如说盲目投简历啊,盲目考证书啊„„

嘉宾:我就有一个朋友,每天忙得不得了,去参加培训班,考教师资格证啊、导游证啊,最后找工作时都没用上,我倒觉得她浪费了不少时间。

主持人:包括一些毕业生在做求职材料的时候,都觉得越多越好。

老师:主要应根据你的目标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来准备求职材料,突出一项或几项就可以了,不用很多,多了无益。有些同学准备了很多的自我材料,看上去厚厚的一摞,各种证书和收获、文章等。其实,这些材料在投递简历时是用不着的,但在面试时可以带上,当HR问到某个环节时,这些材料可以说明你的成绩。

嘉宾:看来,毕业生求职还真是一门学问

主持人:是的,当现在的毕业生成为就业责任的主体时,随之而来的压力也大大增加,特别是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会暴露出种种问题,甚至走入求职误区。希望通过今天的节目能给毕业生一些启发,避免毕业生走入求职误区,尽快进入求职快道,开始自己明媚的职业生涯。好,今天

我们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后续„„„„„„„„„„

嘉宾:前阵子,我们毕业班在学校里卖二手书,我就看到个同学卖的都是今年最新版的考公务员资料,她说是她上个月刚买的,翻都没翻几下,现在就转手卖了,其实从这就可以看出她选择考公务员是不慎重、不坚定的。那老师,您对现在出现的“留学热”,“考研热”和“公务员热”,是怎么看待的呢? 老师:补充

更多相关咨询,欢迎加互动交流QQ群:193076519,口令:djcf

我们用10年青春时光换回来的求之秘籍,你想知道吗?

1、《怎么样才能没有工作经验也能找到好工作?》

2、《怎样主动求职-从求别人给职位到和别人一起开创机会?》

3、《迷茫与困惑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4、《选择和努力那个更重要?》

5、《你也是闪职一族吗?敢问你有多少青春能让你来试错??

6、《大城市?小城市?先就业?再择业?国企?外企?民企?》

大学生求职三大误区

详解求职简历误区

怎样走出求职十一大误区

应届毕业生应警惕求职心理误区

职场求职有哪些心理误区

网申求职误区盘点总结

毕业生求职的五大误区(推荐)

简历过度包装陷入求职误区

大学生求职简历制作的误区

制作求职简历的四点误区

求职误区(材料)
《求职误区(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求职心理误区 求职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