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2 04:39: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单元线索:

(奴隶社会):起源:智者学派、苏等,对人的价值进行阐述,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中世纪:近乎湮灭:封建神学统治,个人意识遭压制

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典文化旗号,倡导“人文主义” (内容),冲击封建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

发展: 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否定教皇权威,从神学角度论证

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成熟:启蒙运动,理性为核心,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平等的法

制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注意每个阶段对人文主义的阐述是不同的。人文思想内涵的变化:人文精神发展到人文思想再到人权思想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智者学派

时间:(注意同时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背景及主张:

评价:积极:否定树立,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局限性:智者学派忽视道德,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二、苏格拉底:背景、主张、作用

拓展:1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异同

同:研究的重点都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社会

不同:苏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美德即知识”; 智者学派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苏主张由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异同 时代相同(奴隶制),政治环境宽松,思想自由;

思想主张同: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重视道德和知识;

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后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苏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不同点:

目的不同:孔子是为古时奴隶制度服务,为了恢复周礼仪;苏格拉底是为了挽救雅典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

制。 对知识道德侧重点也有不同:孔子强调个人守礼知节,苏格拉底强调个性美德和认识自己对人的探索(使其变成哲学)

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主张、作用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

1、背景:经济、政治、历史因素

2、实质、核心、成就(文学、艺术)

3、意义

二、宗教改革

1、背景:客观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或序幕

2、马丁.路德的观点(3条)

3、实质:在宗教外衣掩盖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4、影响:① 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② P29最后一段

拓展: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纲137页

第7课启蒙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二、发展历程:最早出现:国家、时间

高潮在:法国,代表人物:作品、主张扩展:德国,代表人物:作品、主张

三、主要内容:① 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倡导“理性”

② 呼唤用理性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新时代

③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拓展: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兴起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共同的影响?

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共同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共同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统

治地位的建立进行舆论宣传。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纲140页)

3、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纲140页

4、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19世纪末,严复翻译启蒙时期的著作,学习西方民权思想,对维新变法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2)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辛亥革命的发生

(3)辛亥革命后,陈独秀等人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发起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反思及体系总结:

专题十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43.届高三历史题库——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单元整合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试题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解析版)

四川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西方雕塑的起源和艺术发展.

必修3第二单元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过关检测:(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含解析

学年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6.2含解析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