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 《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发布时间:2020-03-03 03:46: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三年级起始作文教学尝试

【内容摘要】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的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不同年段的课文,都是专家、名师的精挑细选之作,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而且语言生动、规范,从布局到谋篇都独具匠心。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品味语言特点,模仿练笔尤为重要。再则,揣摩布局谋篇,模仿作者是如何把人、事、物写具体生动的。另外,把握课文体裁,尝试文体创作,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创作。总之,立足文本特点,融入课堂练笔,是三年级起始年段习作教学的首选之措。立足课文语言特色、表达方式、布局谋篇、体裁特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字】 语言特点 布局谋篇 文本体裁习作能力

【正 文】

“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那我们又该如何用好这些“例子”呢?课文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故事情节,感悟人物情感,重要的是抓住文本特点,有机渗透习作练笔,让课文成为学生模仿习作的范本,充分发挥文本对习作的指导作用,立足文本特点,有机渗透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

现将结合教学案例阐述自己在起始习作教学中如何立足文本教材中的语言特点、布局谋篇、体裁特征等进行随文练笔,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品味语言特点,模仿表达练笔

模仿习作是起始作文的首选方法。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科学地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过程“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巧,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他把学习的过程归结为“模仿→变化→创造”公式。

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是刚由句过渡到段,所以在习作时,对段的结构以及语言组织的能力显得很薄弱。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片段积累起来,从中体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1页

共9页

味到作者的情感表达、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

1.比较语言表达

要使学生模仿到位,首先要引领学生品味语言,在研读中剖析课文的语言表达特征,在情感品读中感受这样表达的长处或优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才能恰当的运用语言创造语言。在揣摩语言时有意识地出示对比句子引起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感悟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例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第四自然段的重点研读仿写。 师:盘古倒下去后,他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他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声。

师:这两个变化能交换一下吗?他的气息变成了雷声,声音变成了风云。 生1:不行。云在天上飘,一点声音也没有,风云不能和声音搭配。 生2:气息就是呼吸,呼出气来有风。所以气息才能变风云! 生3:气息就是呼出的气,跟风云相似;声音应该和雷声相似。

师:说得很有道理虽然是想象,但也要合理!那这两种写法哪种更神奇呢?(幻灯片出示)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和云。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声。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成了隆隆的雷声。

生:书上。因为书上有形容词。把他的变化美化了,更神奇、更具体。 师:是啊!千万不要小看这几个形容词,它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身体变化的神奇。赶紧找到这些地方,体会体会,读出神奇来„„

在引领学生揣摩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时,主要通过两次比较句子,第一次比较“气息变成了风云”,“声音变成了雷声”两者的变化能不能交换?学生立马能感受到交换后不合理。为后面的仿写作了铺垫,虽然是神话但也不能逃离想象的合理表达。第二次运用幻灯片出示概括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在品读中感悟形容词的作用,增加了语言的魅力,凸现了盘古变化的神奇。从而引导学生在习作时运用形容词,只有运用恰当的形容词,才能将事物描写得更为具体、生动、有趣。有了这样对语言的比较、鉴赏、品读,才能规范和美化学生习作中的语言表达。

2.仿写精彩片段

例如《秋天的雨》一课,我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品味文本语言的景物美、色彩美。引导学生想象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2页

共9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还会把什么颜色送给谁?那些景物又有什么变化呢?”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桂花,黄黄的桂花像天上的星星,闪啊闪啊,闪出了梦的香甜。你看,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盏盏小灯笼,摇哇摇哇,摇来了丰收的喜悦。”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白色给了棉花,白白的棉花像朵朵白云,飘啊飘啊,飘来了丰收的喜悦。橘黄色是给柿子的,黄黄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红色给了高粱,红红的高粱像一把把燃烧的火把。它把紫色给了葡萄,紫红的葡萄像粒粒宝石。”„„

习作初始阶段,需要我们教师迈实指导的步子,帮助学生去品析课文中值得模仿的句子、语段。学生模仿精彩片段写话,把秋雨的五彩缤纷描绘的淋漓尽致。学生不仅发现了秋天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

再如《灰雀》一课,第一自然段中有对灰雀外形和活动的精彩描写,学生在品味赏读之后,我让孩子们写一写自己熟悉的蜗牛、蚂蚁、蚯蚓等,写出动物的外形、运动、进食等。因为科学课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观察经验,现在只需把零散的知识经验,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特点,有序进行练笔。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下笔如神。“今天,我抓住了一只蚂蚁,它是由三个小“芝麻”组成的。蚂蚁的脑袋上有两根触角,经常轻轻地摇动。蚂蚁的嘴像一把小小的老虎钳子,一张一合地。蚂蚁的腿细细长长的,一共有六条,它的腿和身子一样也是经褐色的,因为很长,所以跑起来十分快。我把一小块肉放在蚂蚁洞旁,一只蚂蚁发现了肉,它碰了碰肉,又退了回去,等了一下,它又过来碰了碰肉,又退回去,就这样反复了好几次。这时又来了三只蚂蚁,它们也到了肉旁,其中有一只蚂蚁回洞里去了,不大会儿,又有几只蚂蚁排着队从洞里直接来到肉旁,接着蚂蚁越来越多了。它们团结一致,终于把肉搬回了家。通过这次观察,我觉得蚂蚁是团结、勤劳、不怕困难的动物。”

3.填补语言空白

例如《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中省略号的补写。通过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紧密结合,指导学生推敲、学习、把握课文语言规律和特色,发挥想象,尝试练笔。盘古身体的哪些部位还会发生变化呢?出示图片山峰、太阳、月亮等,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怎样的山峰、怎样的太阳。想象这些画面都是盘古身体的哪一部分变成的?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3页

共9页

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盘古倒下去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坚硬的骨骼,变成了地底下宝贵的金矿、银矿;他鲜红的血管变成了又宽又长的道路;他乌黑的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他那豆大的泪水变成了晶莹的露珠;他红色的血液变成了一样望不到边的大海;他黄黄的皮肤变成了海边金黄的沙滩„„”

这样具体的指导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范例,为写铺设台阶,同时也具体清晰地体会了省略号在文中的作用。

4.想象课文结尾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有许多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让学生有许多猜测、想象的空间。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结尾,通过合理想象,把这种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如《小摄影师》的结尾,我创设了这样的写话情境“第二天,那个小男孩有没有来?来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不来,又是因为什么?”通过两种结局的猜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练笔,畅达不同的情感。“第二天,那个小男孩又来到了列宁的住处,列宁请他进来为自己拍照。这一次小男孩还是让高尔基拿着报纸,侧着脸坐着。照片拍的很成功。小男孩非常感谢高尔基再次给他机会。小男孩把高尔基的照片,贴在班级的墙报上,同学们都很喜欢高尔基的这张照片。”还有的学生写道“第二天,那个小男孩没有再来找高尔基,高尔基一直期待男孩的到来,可男孩因为自己的粗心,非常后悔,不好意思再来打扰高尔基。”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感人的语言,真可谓文有所抒,情有所生。

再如《风筝》一课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教师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在水磨坊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如果找到了,我们会做什么?如果没有找到,又会怎样?学生通过讨论,写下了两种不同的结尾:有开心的——我们跑到磨坊,四下寻找,终于发现我们的“幸福鸟”挂在房子旁边的一棵大树上。我立刻自告奋勇爬上树,小心翼翼地把它取了下来。小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呼着:“‘幸福鸟’找到喽!”我们把风筝的线绑上,又快活地放起来。也有失望的——我们飞快地跑到磨坊,四处寻找,也不见我们的“幸福鸟”。大家只好流着眼泪,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二、揣摩布局谋篇,模仿结构练笔

著名语文教师丁有宽强调“儿童学习欲望具有模仿性,要以模仿为桥梁,以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4页

共9页

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因此语文习作教学,除了分析、把握、模仿课文语言的特点外,还应揣摩课文的布局谋篇,领会作者是如何把事物写清楚、具体的,然后进行布局谋篇的仿写训练,充分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引导学生做到仿其法而不袭其文,循其序而不乱其格,在习作中有所仿,有所创,逐步提高习作能力。

1.把握课文结构

文章的思路,结构是作者的认识在写作上的反映,体现了作者对事物理解的深刻、透彻的程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剖析课文的构思,了解作者是如何根据写作目的确定课文主旨,并围绕其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从而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能模仿并重视布局谋篇的策略。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向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作者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那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兴安岭的“美丽”的呢?

生1: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美丽。

生2:课文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每个季节景物的特点进行了具体介绍。

师:那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生:写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写出了树多,绿的特点。是总起。 师:是的,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出小兴安岭的美丽,思路非常清晰。 对课文布局谋篇的解剖,不仅仅理清了课文的结构,更是为学生自己的习作打开思路。学生可以模仿课文的写法,去写自己的材料,这样有章可循,有利于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

2.创造仿写片段

习作思路构建起来了,又该如何指导学生写具体呢?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写作的特点,让学生在课文的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生动、准确,修辞方法运用的得体、恰当,做到借助范文,读中学写。

《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片段第一句话总写了赵州桥很美观,第二句话分别介绍了栏板上雕刻着的三种龙图案。第三句话总的评价栏板上图案的栩栩如生,似乎所有的龙都在游动。第二句话还运用了拟人、夸张、排比等写作方法。这篇课文的精美片段蕴含着精美语言和布局谋篇的双重仿写。于是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反复吟诵片段,感悟作者布局谋段的严谨,语言表达的生动。利用多媒体出示几幅生动的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5页

共9页

云朵图片,让生仿写:天上的云朵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你能把它们写活了吗?

天上的云朵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所有的云 。

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在品读中揣摩结构,品味语言表达方法,诸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并逐步地在习作中得以灵活的使用。

3.巩固仿写练笔

通过以上两点的练笔,学生对习作的结构有了统筹安排,同时对精美片段的具体生动描写,也学会了细致表达。写作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的获得必须借助于现有的经验迁移,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简言之,知道了“怎样做”,还须亲自“做”,即有意识地模仿。借助课文,教师给初学者一个模仿的手杖,以便让他们早日借梯上楼、借桥过河,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在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安排了这样一次练笔尝试:我们可以仿照文章先总后分再总的写作方法,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或者青山湖四季的美景,也可以是其他任意一处你觉得很美丽的地方。写的时候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它写具体、写生动。

学生对身边的景物已经非常的熟悉,可以说习作的素材是早就积累了,现在借助课文的方法加以喷吐,不仅有话好写,而且有章可循,实践、巩固了课文的习作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三、把握课文体裁 ,尝试文体创作

教师应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宽、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课文,使教学完成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到面,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打破封闭的教学格局,形成开放的态势,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些。语文教学不是给学生鱼,而是要教学生捕鱼的方法。把握课文体裁,尝试问题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好范文,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1.把握寓言特点

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借助课文的品读,人物的揣摩,经历故事的曲折。帮助学生明白寓言这一类体裁文体的特点,便于学生模仿习作。《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童话寓言,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此外,生动地神态、动作描写,使任务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课中,我让学生说一说童话寓言故事与其它课文有什么不同?学生都能找出寓言能告诉我们某种道理,这种道理都通过编出来的故事告诉人们。可以采用拟人的方法,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文体的特点学生都明白了,接着鼓励学生去创作这样的文体。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寻找素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素材。比如:蜻蜓、蝴蝶、蜜蜂、蚊子、苍蝇都会飞,可它们中,有的受大家的欢迎,有的却让人讨厌„„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6页

共9页

请你任意选择它们中的几个,想象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

一个合适的内容将便于学生模仿或者创作,便于学生操作。结合课文,让学生想象,续写课文或者改编课文,不仅是为学生提供写话的素材,也是学生读完课文后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更是训练作文能力、培养创造意识的重要渠道。

新编教学大纲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这个有利凭借,启发学生从立意、选材、表情达意、布局谋篇、体裁等方面开拓思路,让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想象。由于在课文教学中,充分品析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和神态描写,因此学生在续写时也能注重对话和神态的描写,让自己的创作也能绘声绘色。

2.蔓延神话触角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曲折,人物形象的高大。引导学生仿照课文,打开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

例如《盘古开天地》一课,盘古开天辟地时的英勇和盘古倒下去后的神奇变化这两个句段。幻灯片出示仿写片段,观察图片内容,创造性的模仿习作。

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南、西、北四季;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注意:根据以下图片展开充分的想象„„

大力神凯萨 大树王香樟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触角伸向宏大的宇宙,走进微观世界,从古代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7页

共9页

走向现在,又冲向未来,现实的,虚拟的„„写得千姿百样,丰富多彩,这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童趣被唤醒。

3.打开童诗大门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儿童诗,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课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本单元以“秋天”为主题编排课文。秋天的美,没有听觉上的美感,秋之韵味也将大减;没有诗歌来佐料,秋之意境顿感逊色。在本课教学中,我以“美”为基调,以“听”为主线,以“趣”为佐料,以“仿”为桥梁,使学生久久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秋声在学生笔尖尽情流淌:

听听 秋的声音

雨丝在空中翩翩起舞, “沙沙沙”

报告着秋姑娘到来的喜讯. 听听, 秋的声音, 石榴在枝头裂开嘴笑, “啪啪”

是为黄叶伴唱的歌韵. 听听, 秋的声音, 鸟儿对着天空,

“叽叽喳喳” 是和大雁告别的歌吟。

听听, 秋的声音, 割谷机不停地响着,

“轰隆隆,轰隆隆” 送来一片丰收的笑语。

在优美的情境中,在动听的音乐中,在深情的朗读中,源源不绝的智慧火花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8页

共9页

在学生脑海中徜徉,学生的笔尖流淌着动听的秋韵。

总之,三年级起始年段的习作教学,应立足教材文本特点,贴近学生习作基础,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素材,有机渗透随文练笔,实实在在用好范文,降低习作难度,有效指导学生的起步习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自觉地仿效先进的榜样,可以吸收别人经验,扩大自己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发挥创造性的基础。仿写句式,可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仿写手法,可以培养运用写作技巧的能力;仿写结构,可以培养布局谋篇的能力。可见,将文本与模仿统一起来,变他人经验为自己经验,是促使写作知识迁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课堂小练笔的基本类型及功用》 夏德刚 2007年 2.《以课文为范文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曹洪珍个人网页

3.程竹怀,《读写结合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湖北教育》,2006.12 4.丁有宽,《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8 月曹洪珍,

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第9页

共9页

立足文本特点

小学中年级课堂练笔指导浅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小练笔

小学语文练笔策略读后感

多彩课堂小练笔

课堂小练笔反思

立足语文本位 追寻有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小练笔的几点尝试

立足课堂教学改革

立足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 《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
《小学语文 《立足文本特点 融入课堂练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