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加强党校办学机制建设问题研究(正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23:55: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加强党校办学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中共博州党委党校课题组

州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以后,为了探索建立一套与新任务、新体制相适应的党校办学机制,按照州党委组织部和州党校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课题组对全州党校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调查过程和结果

(一)调查过程有四个特点:

一是调查时间长。这次对我州党校机制建设情况的调查,自2011年3月底成立党校机制建设调研组始,至今,历时数月时间。整个调查工作先后经历了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归纳整理阶段和撰写调查报告阶段共四个阶段。二是调查覆盖面广。本次调查覆盖了州内外党校及系统外等方方面面。三是调查程度深。调查过程中,先后召开了4次座谈会,就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许多重要共识。同时,课题组还专门或随机对各层次各方面的干部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四是调查可信度教高。调查中,相关同志对党校机制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建议,发现了一些建设性的做法和建议。因此,本次调查对正确认识我州党校机制建设的现状,对进一步理清我州党校机制建设的思路,有重要的价值。

(二)调查得出四个结论:

一是党校功不可没。调查表明,党校在博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发

1 挥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2008年至2010年,州县党校举办各类培训班87期,培训干部和党员11769人次。二是发挥阵地和熔炉作用,为博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三是县乡党校坚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不辱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博州做出了积极贡献。二是党校软硬件建设不平衡。既存在校际的不平衡,也存在校内的不平衡,还存在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之间的不平衡。比如州党校办公楼是一个建于70年代末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危楼;没有适用于新教法的专门教室;没有学员宿舍、没有电脑培训室,不具备学、练、吃、住一体化的学习培训条件,教师用的是2005年当时配置最低的电脑。博乐市、温泉县党校有校无园;有的楼房盖起来了,但内部设施或人员没跟上,影响了功能的发挥。教学基地建设滞后,几乎没有此方面的投入。三是党校作用呈弱化趋势。调查显示,我州党校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党校作用呈弱化趋势。一是党校的总体职能作用被弱化。由于重经济增长、经济指标、眼前收益,轻全面发展、人力资源、整体效益的现象比较严重,党校近年来处于边缘和冷落的境地。现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关于党校 “是党委的重要部门”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难觅踪影;干部培训计划制定和执行不严甚至没有规划,随意性大。二是调研咨政作用被弱化。现实中,重大调研活动尤其是事关州县发展大局的调研活动很少安排州县委党校参与,党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职能和作用几乎被遗忘了。三是培训管理被弱化。没有形成的一整套系统、严格、可操作性强的教育培训工作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等制度,干部培训工作中还存在

2 部署任务多、抓落实不够的现象;没有形成公认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对培训质量的评价通常是采用考试的方式来结业;培训与使用结合不紧密,存在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现象。“不训不晋,先训后晋,晋训一致”的制度没有形成。四是党校队伍状况堪忧。党校专业队伍建设困难多,队伍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问题突出,年轻教师进不来,老教师没干劲;行政管理人员政治待遇低,优秀干部长期得不到提拔使用;党校教师没有挂职锻炼机会,理论联系实际难以落实;人员流动十分缓慢,直接影响到队伍的新陈代谢和整体活力。乡镇业余党校大多没有明确的兼职工作人员。

二、办学机制的含义

(一)办学机制的概念

对机制的本义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一是机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和为什么由这些部分组成;二是机器是怎样工作和为什么要这样工作。

把机制的本义引申到不同的领域,就产生了不同的机制。如引申到办学领域,就产生了办学机制;引申到社会领域,就产生了社会机制。

理解机制这个概念,要把握两点:一是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因为事物有各个部分的存在,就有一个如何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

办学机制就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办学的各种资源有机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

(二)办学机制的功能划分

激励机制是调动办学活动主体积极性的一种机制;制约机制是一种保证办学活动有序化、规范化的一种机制;保障机制是为办学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

(三)办学机制以什么为载体

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通过建立适当的办学体制和制度,可以形成相应的办学机制。在机制的形成上,制度的作用更加直观,如:用人制度、激励制度、约束制度等。办学机制的构建要特别重视人的因素,体制再合理,制度再健全,执行的人不行,机制还是到不了位。

三、积极构建五项办学机制

(一)构建党校工作保障机制

要强化党委办党校意识,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校工作的领导,保障党校事业科学发展。一是明确党委领导主体的基本职能。《党校工作条例》规定党委对党校的领导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内容:传达中央和上级党委的重要决定,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定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并进行督促检查;制定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党校培训轮训的政策,把干部的培训和使用结合起来;配备、考核党校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党政负责同志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同学员座谈的制度;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协调有关部门支持党校工作,为党校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定期召开党校工作会议,交流经验,部署工作。二是

4 把党校建设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加强对党校工作的研究,认真谋化党校发展,精心制定党校发展规划,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统筹安排。党委常委会要定期研究党校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解决党校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三是兼任校长对党校人员实行下管一级。与当前各级党校培训对象下管两级的体制相适应、相配套,兼任党校校长的党委组织部长,对党校人员的领导和管理要实行下管一级,暨管理到二级机构负责人的配备和高级讲师的使用,而不是只管理到常务副校长一人即止,或者就委托常务副校长一人去管理全盘。 四是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作报告、与学员座谈等制度。党委主要领导放下身段到党校讲课、作报告、与学员座谈对提高党校地位、强化党校职能、优化党校教学作用十分重要,应建立州县党政一把手每年到党校讲两次课的制度。 五是要加强党校领导班子建设。从党的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从创建一流党校的角度出发,选好配强党校领导班子。六是建立党校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地方财政要把党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需要。对改善党校办学设施资金,应着眼长远、系统规划,每年集中财力解决一所学校。忌撒胡椒面。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应适当集中,统一使用,以便资源共享,发挥集约效应。

(二)构建州县党校教学统筹机制

全面整合全州党校系统教学资源,以提升县级党校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建立地县党校教学统筹工作机制,实现教学业务“六方面

5 统筹”:一是统筹教学计划。州党校会同分校根据干部培训需要,精心设计培训项目,统筹制订各分校年度培训计划和具体方案。二是统筹班次学制。科学统筹设置各分校班次、课程、学制。研究实行州县党校一张“大课表”制。三是统筹教学内容。着眼于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以培训需求为导向更新培训内容。四是统筹教学研讨。州党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博州党校系统校(院)长会议专题研究培训工作;州党校每年举办二次以上全州党校系统教研活动,普及新理念、交流新思想、推广新教法;充分发挥学科组作用,深化教学研究和探讨;每年确定若干调研课题,统筹组织专题调研,加强课题建设和评比,拿出理论成果,提升科研水平。五是统筹师资调配。继续完善优秀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加大师资统一调配力度,统一安排教学。实行党校师资在全州党校系统专题课程申报和竞争制度,继续推行优秀专职教师、兼职教师跨校授课。必要时可以打破州县界限,教师实行无校籍管理、按学科需要配置。六是统筹教学评估。改革现行的教学考核办法,建立全州统一的评教、评学、评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评估体系,将评估结果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优。通过实施以上六方面统筹,把地县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三)构建专业队伍培养、使用机制

要按照“提高素质、改善结构、合理流动、稳定骨干、培养后俊”的要求,把人才队伍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全面的人才培养机制。既要重视提高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

6 又要重点抓好教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既要通过制定培养规划,派到上级党校或普通高校进修、教学科研一线锻炼等途径提高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又要采取挂职锻炼、社会调查等措施增进对改革发展实践的了解,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要经常性开展业务交流活动,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同时,加强横向联系,安排教师到外地兄弟党校观摩学习,取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要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同时注意发挥中老年教师的经验优势和传帮带作用。特别是要落实和提高县级党校教师进修经费,给他们进修和实践锻炼机会;要鼓励和保障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二是战略的人才引进机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计划分步骤地完善专职教师师资结构和学科结构,解决师资不足、学科不全、骨干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无暇从事调查研究的问题。组织人事部门要为党校引进优秀人才和急需人才开绿色通道,积极引进有志于党校教育事业的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党校队伍。三是外聘教师动态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区域性的干部教育师资库,实行外聘教师动态管理,在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外人才资源,增强党校师资力量。重点应让一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深理论功底的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断进入到党校兼职教师的行列中来,要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到党校讲课制度。要用市场原则激励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党校上课的积极性。四是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对党校教师的管理,充分保障各项待遇的落实。大力营造“凭劳动赢得

7 尊重,让知识成为财富,为人才搭建舞台,以创造带来辉煌”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党校教师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双向交流”的机制。党委要把党校干部流动纳入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安排,加大党校与其他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交流力度,注重从党政部门选拔优秀干部到党校任职,增强党校干部队伍的活力。要特别关注党校干部的交流使用,加大党校干部对外交流力度,切实改变党校干部“出生入死”的状态。

(四)构建严格完善的培训管理考核评价机制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否取得新的突破,培训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创新是关键。第一,要加强宏观管理。一是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使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协作配合,才会保证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更好地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制定好干部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干部培训的计划、环节、教学等工作的检查力度,做到及时反馈,逐步形成对办学行为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三是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将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考察时,应将干部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四是严肃干部调训纪律,实行点名调学制度。坚决做到凡是确定的调学名单,无特殊情况不得变动;凡是参加培训的干部,不得安排学习以外的出差;真正做到干部培训期间与单位工作脱钩;五是加强对学员的教育管理,实行组织部门派员跟班学习、考察制度,

8 培训结束时,要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记入培训档案。第二,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工作。《党校工作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上级党委党校负责对下级党委党校进行业务指导,包括:

(一)对下级党委党校执行中央有关党校工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培训、信息化建设等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制定科学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办法,与有关部门共同对下级党委党校工作进行评估;

(四)中央党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对下级党委党校的教材编写、科研课题立项、学科建设、学位评定等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五)定期召开下级党委党校校长会议,沟通信息,总结经验,研究工作。” 以此为依据,州党校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分校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每年进行一次评估,探索建立以“对照整改、定期检查、综合评估、评比通报”为内容的县(乡)党校检查评估机制。做到以评促建,促进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以评促管,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显著提高。以评促改,促进具体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以评促训,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检查评估的关键内容和落脚点,着力提高培训的质量效益。第三,组织部门和党校都要重视对学员考核考评。一是严格教学管理,严格把好“考学关”和“评学关”。要硬化考试程序,考试不只是做做形式,走走过场,要来真格的。实行严格的结业考试或素质测试,并把真实的成绩公布于众,凭过硬的成绩才能结业,真正让每一个参训者不只是“认认人、串串门、养养神”,使干部学习之弦不松,动力不减;通过建

9 立干部培训期间的“学风档案”,如实地把学员的学习情况记录在册,供组织部门参考。建立较完善的学习成绩考核考评制度。二是完善干部学习培训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学员学籍、考勤、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学员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理论知识水平、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情况,对中青班等重点班次学员要重点、全面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向学员单位反馈。组织部门要参与指导对学员的考评工作。三是改善培训过程管理。配合自主选学平台建成,将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单项考核,改变为以“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质量=培训学分”为主的综合考核,规定必修学分60分,选修学分40分,奖励学分30分,共计130分,建立干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将领导干部年度参加的组织调训、自主学习、学习纪律、学习成效等折算成学分。以学分制改革打破学习的时空局限,采取以集中培训和网上学习相结合的双轨制。

建议成立博州党校系统教育研究会。一方面要以已经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基础,对党校教育最为基本的带有规律性的一些认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另一方面,要加强党校与国民教育高校、党政机关不同的特点的比较研究。提高对党校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的规律性认识。

(五)构建高效人文的行政后勤管理工作机制

着力解决在行政后勤等方面与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服务保障不适应的问题。服务保障工作的高效、稳定与和谐,事关党校干部教育事业能否又快又好发展的大局。建设一流党校,就要坚决贯彻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方针,切实做到校风学风建设明显加强,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水平。为此,一要严格校

10 风学风,严格学员管理。要把学校管理与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以管促学,以学促管。二要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加大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力度。从上到下,加强整体观念、大局意识的教育和引导,牢固树立纪律意识,使党校形象我的责任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营造团结向上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党校人的精神状态。要抓好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抓好学习型机关建设的打造,最终达到全体教职员工自觉形成“党校是思想行为的净土,必须树立一种正气,党校是育人咨政的圣地,必须有团结向上的风气”共识的目标。三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深化后勤服务的社会化、规范化改革。建立高效的行政后勤管理体制,建立既符合党校教学规律需要又符合党校实际的社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创新理念,将提高行政、后勤管理的精度和服务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高行政、后勤服务教学、科研这一生命线的保障能力。四是要将制度、机制创新工作牢牢抓在手上。重点是梳理、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探索建立健全促进创建一流党校的体制。要将建立健全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落实做为重中之重,从而保证争创一流地州党校目标的全面实现。

我们知道,任何有机体的机制通常是依靠多种方式、方法共同起作用的,不同于一般的方式、方法可以单一起作用。我们只有建立完善的系统化的并能够不断自我纠错的机制,才能使党校建设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

11

第二,要坚持正确的科研方向,着力解决科研实力、质量与党校作为党委、政府“智库”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科研是党校的基础,建设一流党校必须要坚持科研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的原则。一是要围绕服务大局,明晰主攻方向,做为县级党校的科研工作重点应放在“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上”。这也正是党校科研工作的活力之所在。为此,要围绕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与当地有关产业办公室、党委、政府政策研究机构和相关工作部门的紧密联系配合,选准决策服务的突破口,按照“不做大,要做专”,即要深、要实、要细、要专、要有用的原则深入调研,同时切实抓好成果提炼这一关键环节,最终要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某一方面的具体思路、方法和措施,从而真正发挥党校作为党委、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二是要加强学科建设。要根据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新要求和学历教育全面收缩的新情况,调整优化教研组织结构、人员机构,增设研究部门,整合研究力量,着力培养选拔研究型人才,着力培育学科带头人。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教研人员的创造性。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教师按自身学科发展方向到国内各院校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术活动,要积极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定期安排科研骨干、中青

12 年教研人员到基层挂职锻炼和携带课题到基层挂职研究。四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确立党校科研的基础地位,转变科研的发展方向。要加强对科研工作的宏观协调和管理,从组织领导、整体规划、科学管理、统筹协调这四个方面入手,在创新科研平台、经费投入、专业化培训等方面施以精心安排和部署。

创新培训机制

党校的“主业”是干部教育培训,党校的“生命力”在于干部教育培训的不断创新。过去五年,我区在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并形成具有江津特色的两段式、并列式、互动式、对比式、递进式五种培训方法。去年,针对区县干部教育培训中出现的考核方式单项、培训形式单边、培训内容单薄、学习空间单一的“四单”问题,在重庆市率先开展了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改革。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给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党校是干部培训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适应干部培训数量特别是培养目标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树立新的办学理念,探索新的办学思路,搞好自身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干部培训工作的新要求。

由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为主向提高素质与能力并重转变

13 这些年,各级党校大力开展以理论和现代化建设必备知识教育为主的素质培训,大多数领导干部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今后,还要不断深化理论和岗位必备知识的教学,但更紧迫的是在“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中进一步突出能力教育这个重点,将理论与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各个方面作出新的调整:一是将执政意识、执政能力的教育贯穿于各个教学单元,并且增加执政能力建设专题的比重。二是理论教学不只看重“量”,而是强调“准、精、深”,要求有新语言、新思路、新材料、新观点,贴近学员的工作和思想实际,致力于培养学习理论的兴趣,增强获取理论的本领,养成运用理论的习惯,提高宣传理论的水平,强化创新理论的能力。三是全面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首先是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就是根据不同班次学员的特点确定教学课题的研究方向、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打破学科界限,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进行集体研究,其最终成果作为教学专题的教案。还要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让学员在具体案例中学会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体验中领悟工作方法和艺术。

由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主开展培训,向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与学员的实际需求开展培训并重转变

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培训,是由党校的性质和定位所决定的,也是能力培训的要求。三是动机和动力多元化。学员来党校学习,有的确实是来求知、“充电”,有的却带着其他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必

14 须牢固树立以学员为本的思想,根据各类学员的不同特点来设计教育模式和内容,分级、分类和分系统实施培训。比如,把曾经进党校学习的和未进党校学习的学员分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根据学员性质分为一班和二班,开设优秀处级女干部进修班,优秀民族、宗教干部进修班,非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等。按不同类型班次设计不同内容的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加快教学专题更新速度;增加实用知识的教学,如涉外知识、某些行业的专业知识等等;加大选修课程的分量,开辟网络教学阵地,以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实用性、多样性。

由学员适应党校为主,向学员适应党校与党校适应学员、吸引学员并重转变

领导干部来党校学习,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一名普通学员,必须自始至终经受党性锻炼。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从严治校,对学员进行严格而又富于艺术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党校还要考虑如何增强自身的适应力、吸引力,这是以学员为本的内在要求,也是要下更多功夫的方面。适应和吸引学员,最根本的是提高整体办学水平。要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艺术性、生动性,以渊博的学识感染学员;要不断改进管理和服务,在搞好生活上的服务的同时,更加致力于搞好学术研究和成长发展上的服务,以诚挚的感情激励学员;要努力改善学员的学习、生活条件,以人性化的设施方便学员;要营造和谐的办学环境和氛围,以党校的文化和精神塑造学员,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

15 服务育人,努力培养学员的党校情结。我们衡量党校的适应力、吸引力,要听学员在校内的评价,更要听学员走出校门后的反映,还要看党校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对他们人生的影响。看学员在工作中是不是常常运用党校教给他们的方法;在报告中是不是常常引用党校老师讲过的观点;在决策需要咨询时是不是想到党校的教研人员;组织学习辅导时是不是首先想到请党校的老师来讲课;同学聚会时是不是常常提起党校学习、生活的这一段经历。

由以培训为主,向培训、科研、咨询、学科建设并重转变 培训、科研、咨询是党校为党的能力建设服务的三大功能,学科建设是整合和培养人才、发挥三大功能的有力支撑。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培训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现在,与对培训、科研的重视程度相比,我们还没有把咨询、学科建设摆在应有的高度。

党校的咨询,主要是为党委政府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理论解释、理论支持和对策建议。它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延伸。加强咨询,能够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进一步改进教学、科研工作。我们正在探索如何发挥党校的咨询作用:一是充分利用各类研究机构开展咨询。我校有5个省级研究基地、内设6个研究中心、挂靠8个省级学会,逐步发挥了与有关方面联系较多的优势,经常组织开展专题性研究和咨询。二是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咨询。学员的重要研讨活动邀请有关领导参加;组织学员围绕带来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有价值

16 的成果分类整理后向有关方面报送;教师学员的重大对策研究成果通过《决策内参》等专刊向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报送;发挥教研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顾问等身份的作用,积极参政议政。三是积极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开展咨询。这些年我校承担省有关部门组织的多项重大导向课题、调研课题、委托课题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党校的学科建设面临两个大的问题:一是讲究学科建设的适用性和适应性,忽视学科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往往在学科建设上满足于开得出课、写得出文章,能满足培训工作的需要,而往往不重视研究工作的稳定性、连贯性和系统性;见子打子的多,有相对稳定研究方向的少;对学科应用研究多,对学科自身研究少。二是学科的整体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党校的学科体系是在“老五门”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老五门”是我们的传统和优势,但也要进一步加强建设。要围绕执政能力这个核心,对党校的学科体系进行重新构建。突出党校特色和地方特色,巩固传统优势学科,加强地方特色学科,发展干部培训急需的新兴学科,抓住重点,逐步推进,有所为,有所不为。实施校委联系学科制度,学术梯队培养制度,课题立项、人才引进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制度,培养扶持一批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带动相关学科发展。

由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向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证、时政研究并重转变 党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主阵地,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开展基础理论特别是党的执政理论研究责无旁贷,同时

17 也要围绕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开展实证、时政研究。三类研究相互关联,都不可偏废。如何保证这三方面的研究取得实效?我们的基本做法是,把握三类要求,确立三个重点,采取四项措施。“三类要求”,就是基础理论、实证、时政研究的要求应该各有侧重;基础理论和文献研究讲究原创性,注重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实证研究讲究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时政研究讲究政治方向和宣传导向,注重准确性、艺术性和生动性。

三是以课堂教学与科研课题的结合为引导,推动教学科研一体化,形成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

四是利用丰富的教学基地组织社会课堂。我们发挥学员分布广的优势,在农村、企业和有关单位建立了各种功能的教学基地,有效地延伸了党校课堂。五是组织异地培训。较长时间的主体班都组织赴发达地区或境外、国外短训,弥补本校培训的不足。当然,在如何规范和保证实效等方面还要继续探索。

由主要培训干部,向培训与发现、推荐干部并重转变

加强干部能力培训,取决于党校做好自身的工作,还取决于学员的学习动力。许多干部参训的积极性不高,与干部培训和使用之间脱节有很大关系。解决好这一问题,关键是按照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

18 和落实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和系统工程,需要党校和干部管理部门共同努力。我们应当看到党校教育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拓宽视野,既要培训干部,更要发现、推荐干部。过去我们采取过一些有效的办法,如以考助学,对学员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与组织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联合跟班考察,向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学员等。今后要重点考虑如何通过完善考核办法、疏通推荐渠道使发现和推荐优秀学员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如抓紧党校学历制度建设,与干部管理部门一道建立干部培训档案,使党校学历与干部任职资格、条件相衔接,与干部考核晋升相配套;建立学习情况通报制度,将学员表现情况定期向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通报,协助干部管理部门把干部在党校学习的情况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搭建学员展示自我的平台,创造更多发现优秀学员的机会;建立健全干部学习评价体系,把学员在研究式教学中的学习成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研究培训规律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一是要不断优化班次设置。围绕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干部岗位履职需要,多办一些适用性强、见效快的短训班。二是要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积极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探索和推广学员欢迎、

19 切实管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把组织要求、岗位要求与干部个人学习需求结合起来。在这里强调的是要正确理解“按需施教”,组织的需要是第一需要。三是要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州党校将安排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和乡科级干部培训班分别到疆外干部培训机构和疆内地州党校开展异地培训。推行干部自主选学,提供优质丰富的备选内容,利用网络平台,满足干部多样化、个性化培训需求。四是要完善教学评估机制。规范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方式,使整个教学评估体系更加客观公正。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双语教学考核评估体系。

第三,强化科研基础作用改进科研工作。一是要紧密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科研工作,注重应用性研究。将课题研究与当前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与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工作结合起来。要着重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开展专项研究,整合力量、加强协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二是要努力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鼓励支持优秀科研成果向课堂转化。三是要建立科研经费保障机制。

第四,加强硬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创造条件,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不断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州党校、行政学院争取年内建成自主选学网络平台、互动教学教室和干部心理保健室。县(市)党校、行政学校要加强现代教学手段和信息化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党校毕业论文(正稿)

党校考试(正稿)

税务机关推进内控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班级建设正稿

重大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机制研究(第三稿)

干警队伍信息化能力建设研究(正稿)

关于深化党内问责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社区矫正监督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问题研究

农村基层治理机制问题研究0701

保康县委党校上半年工作总结(正稿2)

加强党校办学机制建设问题研究(正稿)
《加强党校办学机制建设问题研究(正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