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推进农发行产品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0-03-02 16:44: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进农发行产品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5-12-24 作者:曾绍姿

推进农发行信贷产品现代化,要坚决贯彻落实总行党委“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产品体系”的现代化目标,坚持以政策要求、客户需求和风险管控为中心,积极开发具有农发行特色的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

在2015年年中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总行党委站在新形势下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农发行“是什么”、“干什么”,从治理结构、运营模式、产品服务、管控机制、科技支撑、组织体系等六个方面,描绘了推进农发行现代化的目标,并就改革、创新、科技、人才四大实现路径作出精辟论断,这既是对农发行二十年来改革发展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延伸,更是今后把农发行打造成“百年老店”的理论基石。笔者立足广东经济发展实际,从推进农发行产品服务现代化的视角,对政策性中长期信贷产品的有关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深刻认识广东经济发展的特点,找准农发行信贷产品现代化的着力点

广东经济经历3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认识到这个特点,也就找准了农发行在广东的着力点。

(一)市场化程度高。广东在全国率先推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经济发展健康成熟,法律制度比较完善,服务体系较为完备,近年来又致力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督体系建设,市场化程度居全国前列。地方党政长期以来形成了浓厚的市场意识,对于政府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只负责出台政策、制定规则、理顺关系,并按约定获取回报或支付对价。近两年,随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价值的逐渐显现,加之国家大力推行PPP模式,广东各级地方政府采用PPP模式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占比逐年上升。2015年上半年,广东有16个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首批PPP项目名单,总投资额236亿元。8月份,广东再次推出122个PPP模式项目,总投资额达2814亿元,涵盖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社会事业、水利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生态环境保护等6大领域,规模居全国前列,市场化运作呈现出逐步加快的趋势。

(二)民营经济发达。广东一贯注重扩大民间投资,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2012年,广东颁布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实施细则》,近两年更是通过改革商事登记制度、压减审批事项、开放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等举措,促进民间创业和投资,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2014年广东实现GDP6.78万亿元,其中来源于民营经济3.51万亿元,占比51.8%,连续两年超过50%,民营资本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2015年以来广东继续大力引导民营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金融、文教卫等领域,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民营资本进入的领域进一步扩大,速度进一步加快。

(三)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广东目前有法人金融机构191家,机构网点16467个。9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9.13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84万亿元,同业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随着“三农”价值的显现,国开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产品设计更接“地气”,支持模式更加灵活,担保条件更加宽松,贷款利率更加优惠,办贷效率更加提高。目前除了粮食收储贷款,农发行的其他业务品种,国开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能做。在金融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要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需要有独特的信贷产品、优惠的贷款条件、简捷的办贷流程和优质的金融服务。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广东作为经济大省,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但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人称“两个广东”:一个“富广东”,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经济圈的珠三角9个市,面积5.4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30.4%,常住人口5715万,贡献全省79%的GDP、85%的财政收入、95.6%的进出口总额,人均GDP10.11万元,城镇化率83.8%;一个“穷广东”,分布在粤东西北12个市,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69.9%,常住人口4929万,人均GDP3.13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6.34万元)的49.4%,城镇化率48.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珠三角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珠三角通过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切换,解决区域分工合作不明显、产业结构雷同严重等问题,增强综合竞争力;粤东西北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12个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增加总量加快发展。2012年以来,粤东西北的经济增速大大提升,与珠三角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仍然高达0.698,而江苏、浙江的地区发展差异系数分别只有0.

413、0.452,粤东西北经济发展依旧是广东经济整体提升的关键。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既是广东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也是农发行发展的潜力。

二、客观认识农发行信贷产品的区域因素,找准农发行信贷产品现代化的发力点

农发行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需要对照总行党委“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产品体系”的现代化目标,根据政策要求、市场需求、区域发展客观评估农发行信贷产品存在的制约因素和不完全适应之处,找准产品现代化的发力点。

(一)业务范围的相对限制,不完全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农发行着眼国家战略大局、服务“三农”的目标决定了业务范围要专注“涉农”领域。但对于农发行“涉农”的内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大多是根据部门或个人的理解来判断。例如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均是纳入各级路网规划的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巨大,对连通城乡经济、发展农业物流、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乡公共交通水平、增加农民就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不能介入。又如城中村改造项目,要求不能涉及商业开发,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广东此类项目一般都直接推向市场,通过土地增值收益和项目开发收益覆盖投入成本。如何客观、准确理解“涉农”,需要与时俱进。

(二)承贷主体的相对单一,不完全适应市场的项目模式。广东对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是采取招投标方式,对准入主体和运营模式没有更多限制性要求,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但农发行信贷制度规定政策性中长期贷款的承贷主体主要是三类公司,排除了非上市民营企业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对PPP项目,允许非上市民营企业参与,但必须与地方政府或(和)国有企业合资成立项目公司才能准入。而实际操作中,民营企业是PPP模式的主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债务不纳入政府性债务,与融资平台贷款存在本质区别。农发行相对单一的承贷主体准入条件,实质是以所有制作为主要标准,以支持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为主,致使一些符合业务范围的优质项目难以介入。

(三)产品设计的相对复杂,不完全适应市场的实际操作。目前,农发行的信贷产品比较丰富,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界限划分,但仍然存在界限模糊、不利于实际操作的弊端。例如路网项目贷款,纳入国家各级公路网规划的项目通过农村路网贷款科目操作,市政道路的项目则通过县域公共基础设施贷款科目操作;污水处理项目贷款,流域治理的项目通过水利贷款科目操作,非流域治理的项目则通过县域公共基础设施贷款科目操作;水资源保护项目贷款,一般水资源保护项目通过水利贷款科目操作,草原湿地水资源保护项目则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操作。需要进一步梳理整合。

(四)投贷产品的相对欠缺,不完全适应市场的服务需求。2015年以来,总行增设了重大水利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重点建设基金等新业务,但与国开行、商业银行和客户对业务品种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相比,农发行信贷产品仍然存在投、贷、存跨界产品欠缺等问题,资产类业务仍是以贷款为主,投资类业务还处在起步阶段,综合服务水平偏弱。而国开行和商业银行的产品模式已实现多元化,可以通过贷款类和投资类业务的组合,为客户设计更合适的服务方案,从而在营销中占得先机。2014年广东省设立了粤东西北振兴发展股权基金,由于农发行业务范围的限制,难以参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发行服务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行业站位和市场竞争力。

(五)办贷环节的相对繁杂,不完全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近年来,总行相继出台了信贷领域的管理办法、指导意见、信贷系统和营销模板,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支撑。但随着实践检验,种类繁多、条文交叉和变更频繁等诸多问题也逐一显现。在信贷政策方面,政策变化比较频繁,客观而言,信贷政策适时调整有其必要性,但实际操作中,有的信贷政策调整通过工作意见的方式下达,相应的贷款管理办法并没有配套调整;有的信贷政策仅依靠部门或经办人员把握,自由裁量权偏大;有的信贷政策调整未能充分征求意见并设置过渡期,前后衔接脱节,导致一些已成熟拟上报的项目又要按新的政策重新调整。在支持模式方面,由于主要采取政府购买方式,部分地方政府认为有增加政府债务之嫌,不愿出具相关文本。在信贷系统方面,CM2006系统在无纸化、智能化和刚性控制方面已显不足,需要改造完善。在办贷模板方面,公司类业务7个营销模板个性不足,应更多适应地方政府项目模式转型的需要。在办贷环节方面,全部项目延续了融资平台贷款项目报审报备总行的做法,办贷链条过长,以致农发行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三、坚持以政策要求、客户需求和风险管控相统一的理念,推进农发行信贷产品的现代化

推进信贷产品现代化,要坚决贯彻落实总行党委“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产品体系”的现代化目标,坚持以政策要求、客户需求和风险管控为中心,积极开发具有农发行特色的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

(一)坚持“三个原则”,找准信贷产品服务定位。一是政府意志、政策导向原则。这是农发行的属性定位。要把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放在首位,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确立以政策要求为中心的产品服务属性定位,进一步强化政策性职能,把国家政策转化为优惠便利的金融服务,体现政府意志和政策导向。二是适需而变、因地制宜原则。这是农发行的功能定位。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全方位满足新形势下“三农”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同时体现地区适应性和区域差别化,创新开发差异化、定制化的信贷产品。三是保本微利、风险可控原则。这是农发行的经营定位。要坚持遵循银行的一般规律,确立以风险管控为中心的经营定位,把社会效益放在优先位置,统筹兼顾经济效益,保持业务发展和财务的可持续。

(二)服务“三农”发展,创新信贷产品服务体系。一是逐步拓展信贷业务范围。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土地综合改革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和农业人口占比将进一步降低,农发行应当成为这一趋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积极主动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扩展“涉农”内涵,拓展业务范围,开拓业务“蓝海”,使农发行更好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扶贫攻坚。二是构建新型产品服务体系。科学简洁的产品体系既有利于办贷操作,也有利于对外营销。当前,有必要对现有信贷产品进行梳理整合,形成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客户个性需求的信贷产品体系。三是创新开发区域信贷产品。为解决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融资运作模式的差异,要针对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探索创新定制化区域信贷产品,报经总行和监管部门同意后实施。四是增强综合金融竞争实力。要积极发展投资业务,探索创新投贷结合、租贷组合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满足客户需求,创新信贷产品运作模式。一是适度放宽客户准入。对客户准入不宜简单以所有制性质来区分,应以企业的综合实力和风控能力来决定,对能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的民营企业,以及承担政府主导、公益性强、有稳定财政补贴来源的公益性项目的事业单位,通过差别授权的方式给予准入。二是适度放宽担保条件。目前,政策性中长期贷款主要采用购买服务模式,风险点主要是政府诚信、财政收入的结构和财政是否可持续等方面,与一般商业性贷款有着本质的区别,可借鉴国开行和商业银行的规定,适度放宽担保条件,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及早梳理办贷标准。采取一个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方式,对现有信贷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在政策调整前,要充分征求基层意见,结合地区差异区别对待;在政策调整时,要建立跨部门审议机制,避免政出多门现象;在政策调整后,要设置过渡期,避免多次反复。四是整合营销办贷模板。对现有营销模板进行整合,合并同类项,推出框架营销模板,注意基础合规要件和重要风险节点,由各级行根据授权权衡风险与收益,给予一定的操作弹性,为创新预留空间。五是改造完善信贷系统。要坚持无纸化、智能化和刚性控制的原则,改造开发信贷业务系统,创造良好的办贷条件。

(四)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信贷产品创新机制。一是将制定产品创新规划。把信贷产品创新摆到全行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明确近期和远期目标,分工协作,有序推进。二是组建产品研发团队。密切追踪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准确把握国家最新政策要求,加强战略研究的前瞻性,提高形势研判的准确性,及时将国家政策要求转化为优惠便利的政策性金融产品,提升对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三是建立部门协调机构。要加强与监管部门协调,争取业务发展的认可和支持。要收集研究差异化问题和制度障碍,提供产品创新的适应性支持。(作者单位:农发行广东省分行)

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计划

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汇报

农发行

农发行

推进管理现代化确保安全无事故

如何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

产品资料片推进计划表

实施智慧教育战略推进教育现代化

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推进农发行产品现代化
《推进农发行产品现代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