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把握”三性”与“三化”

发布时间:2020-03-02 02:5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把握“三性”和 “三化”,加强小学情境作文教学

江苏省仪征市天宁小学 刘翠琴

情境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有意识地利用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用感官去体验和感受,并同步展开作文练习。小学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发挥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新颖性和发散性作用,使学生作文素材生活化、形式灵活化、表达个性化,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把握实践性,注重素材生活化。

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教师命题内容往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正如李吉林老师批评的那样:“小学生作文普遍脱离儿童的生活,‘向壁虚构’便是突出的令人忧虑的现象。”

古人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是诗材”。作文是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流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传统作文教学很少顾及“源头活水”的获取能力和“下锅之米”的收集技巧。情境作文教学重视把生活的广阔天地和课堂的一方天地有效结合起来,创设优化的学习情境,突出在情境中学习语言的实践性。

一要关注家庭生活。熟悉的地方无风景,学生对家庭往往熟视无睹,写起家庭生活的作文很枯燥。在让学生写作《感悟父母之爱》时,我首先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接着朗诵刘丙钧的诗歌《妈妈的爱》,然后引导学生围绕“爸爸妈妈所做的一件什么事让我特别感动”这个话题,闭目认真想一想父母对自己付出的爱。整个教学活动始终让学生在爱的旋律中受到深深的感染,从而写下爱的篇章。

二要关注校园生活。校园毕竟是小天地,接触面比较窄。情境作文可以“请进来”,把小动物、花草等请进课堂,让学生观察;把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场景搬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其实,各学科学习中也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在自然课上,学生学到了花草种植方面的知识,我结合所学内容,组织了“我是小花匠”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室花盆里种下花籽,让学生浇水、施肥、除虫,认真观察花儿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最终各自写下了一组观察日记。

三要关注社会生活。走出校园天地宽,教师要引领学生们从“象牙宝塔”走进生活的“十字街头”,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做一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体验生活、感受社会。李吉林老师经常组织“主题观察”活动,让丰富的社会题材成为学生作文的源泉活水,如到学校附近的一条小河边,让学生就《我们沿着小河走》《小蝌蚪到哪里去了》《小河边的芦苇丛》《小河结冰了》等主题进行观察,捕捉素材,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把握新颖性,注重形式灵活化。 孩子们天性好奇,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情境的设计只有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遵循创造性的规律,结合作文题材,创设精心营造的优化的情境,如展示外形新颖的文具,组织主题突出的活动,参观别出心裁的盆艺,观赏风格独特的演出,制作图文并茂的动画等,使万千物象成为学生感知的刺激物,从而唤起学生描述客观物象的热情。

一是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尽情”。游戏是孩子们最正当的行为,让游戏渗入到作文训练中,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形成“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氛围,构筑写作表达的前提与基础。孩子们喜欢吹泡泡,羡慕电视剧中的“蒙面超人”,热衷模仿明星等,在开展情境作文教学时就可以从“吹泡泡”、“蒙面超人”、“模仿秀”入手创设情境,整理写作素材。

二是进行场景表演,使学生“怡情”。让学生扮演角色、体验写作题材中的场景,其他学生也能直观地目睹人物的举手投足以及整个事件的经过,这样,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主体能动的创造与环境有机统一的教学过程。场景再现的情境教学,通常选择社会生活学习中的人、事、某个场面来进行。李吉林老师常常组织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来创设情境。如童话写作《少一个座位》,要求写动物世界大聚会时,鹦鹉来晚了没座位,动物朋友纷纷让座的事。写前她请学生扮演猴子、大象等角色,有语言、有动作,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样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怡情怡趣的享受。

三是设计生活角色,使学生“煽情”。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可以设计人物角色,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然后再引导学生将感受与梦想写下来。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先让学生做吹牛大王,再做故事大王、童话大王,然后成为作文大王。孩子们倾情投入,煽情地说出了“假如我是„„”、“20年后的家乡”、“我发明了新型交通工具”等。

四是使用电化手段,使学生“动情”。把文化艺术引进课堂,让学生的兴趣在声、光、色的传递中得以激发。如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写以藏羚羊为话题的作文时,首先出示了藏羚羊的图片,有关于生活环境的,有关于生活习性的,有关于被捕杀的血腥场景的,还播放了介绍藏羚羊生存状态的短片,并让学生从网上、图书馆等渠道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在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的基础完成写作任务。

五是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用情”。讲台、黑板不仅仅是老师的“地盘”,更是学生的“动感地带”。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开学不久后的一节综合课,老师要求学生做树叶粘贴画。因为春寒料峭,许多落叶树木还未绽放叶芽,学生就敷衍了事,看不出一件件作品要表达的意思。于是我要求学生对他们的半成品进行再加工,并配备文字说明。后来,那些在我眼里看似平淡无奇的作品,竟然变得灵动起来,有让人忍俊不禁的:嘘,侦探在跟踪你;听,招潮蟹在给你打招呼呢;春天的到来,连小松鼠都很开心„„有诗意盎然的:春暖花开;春天的脚步,如同叶子落在水面上,悄悄的,轻轻的;春天来了,小草萌发,我们就像这春天里的小草„„有蕴含哲理的:尽管生活像一地鸡毛,但仍然有如花的美丽;春天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用心去寻找„„几场春雨过后,春色更浓了,我的案头多了几篇题为《寻找春天》《美丽的春天》《春天在人间》的习作。

三、把握发散性,注重表达个性化。

欧阳修说:“作文之本,初欲奔驰”。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教师要重视开发儿童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利用所创设的情境,给予学生作文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思维、操作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如独具匠心的创意,超乎常人的大胆想象,不循常规的思维方式,独具一格的语言表达形式等,使作文教学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发展性。

一是体现思维的发散性。新课标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因而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让孩子们心灵释放,想象飞翔,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新形象,以达到“我手写我想”的目的。特级教师邓泽堂有一次上作文课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圆圈,让学生想象圆圈像什么?有的学生想象成一个月亮或月饼,当看到圆圈时,想起了中秋节,想到了台湾同胞;有的想象成一个车轮,当看到圆圈时,想到学习要像车轮那样一直向前;有的想象成一个圆圆的闹钟,当看到圆圈时,想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二是体现文体的多样性。教师不给以明确的命题,只是提供写作方向,从时间、空间上或人物关系上提供大致的范围,不限文体,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和兴奋点,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来完成写作任务。如写藏羚羊方面的文章,可以写有关藏羚羊的报道,可以写介绍藏羚羊的说明性文章,可以写藏羚羊的自述,可以写保护藏羚羊的倡议书,可以写藏羚羊的图片说明等。

三是体现表达的自由性。对于学生亲身体验而形成的独特思想感情,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大胆肯定,积极引导,使他们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以《登山》为例,或以热爱大自然为主题,记叙登山途中看到赏心悦目的美丽景物;或以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努力为主题,侧重描绘登山途中的感受;或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为主题,重点记叙登临山顶后的远眺„„ 情境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在一种应急状态中的灵活的应变能力,使教师投入较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是一种“低耗高效”的“先进生产工具”,为广大语文教师普遍接受和广泛运用。教师也只有对教学内容了然于胸,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的贴心人,才能不断有灵光闪现,将生活中的情境“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地巧创佳境。

三性三化整改措施

浅析三性三感

三化

三化管理与企业经营

安西街党发36号(西路街道“三性三化”主题教育实施方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的三性

把握机遇 持续提升 奋力开创三化协调发展新局面

证据的“三性”

三性学习汇报

三化建设

把握”三性”与“三化”
《把握”三性”与“三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三性三型 三化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