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岗位职责

岗位职责理解与把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2-14 08:33:33 来源:岗位职责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理解实质 把握重点

理解实质 把握重点 (讲话提纲)

——深入实施诱思八环课堂教学法

一、诱思八环课堂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一)根本思想: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

(二)教学策略:低重心备课,低重心上课,低重心作业,低重心考试。

(三)“三讲三不讲”的教学策略。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

(四)“四精五必”的教学要求:精选、精编、精讲、精练;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有错必纠。

(五)昌乐二中“271”模式基本思: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体现在学习内容上: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二、诱思八环课堂教学法解读

(一)诱思八环课堂教学法解读(新授课)

【目标引领】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没有方向的教学是盲目的,盲目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目标的展示,既要有“课标要求”,又要有“学业水平测试考纲要求”和“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在此基础上,再确立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师在精心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深入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提前下发的学案,向学生阐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设计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二是展示课标与考纲要求;三是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要体现“低重心”;“过程与方法”目标要符合“学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实事求是,避免大而空。目标的出示应灵活多样,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目标要明确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

【问题激疑】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起点。问题不要偏、难,要体现“低重心”,注重基础。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注意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设计问题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二是提出具有启发和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问题可由教师预设,也可由教师展示背景材料,由学生根据背景材料提出问题,也可由师生共同设计问题,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

【自主探究】实质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让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责任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要让学生通读教材,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

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老师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并提出时间要求;二是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学案自学自探,教师巡视,适时个别点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阶段,个人自学的重点是做好“自学案”,立足教材,分析课本内容,解决基础问题,学习的关键在于找到自己不会的地方。这一阶段也可以同位结对互学,初步解决低级疑难问题。

【合作解疑】合作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取向、并有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探究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解决。兵教兵、官教兵,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去探究,通过合作解疑解决在自主探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0%的知识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

本环节大体分三步:一是学生分组合作,研讨解疑。ABC三个层次学生通过同层互学、异层指导(A教B、B教C),实现共同提高,形成共识。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问题探究中,适时驾驭课堂,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二是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展示、点评、总结。学生汇报合作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实现全班内互助学习。三是教师的评价与升华。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涉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每一位同学,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使学习小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格

【精讲点拨】学生凭借集体力量也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进行指导,教师走到课堂的前台,进行精讲点拨,解决学生的疑问和新生成的问题。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首先教师对学生汇报中的亮点进行总结升华。“精讲点拨”要侧重于重点和难点,而对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在备课中应有预案,结合在“合作解疑”环节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要总结规律和方法。“精讲点拨”要贯彻“三讲和三不讲”原则。

【知识建构】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解疑和老师的精讲点拨,师生一起建构知识,形成一节课的知识框架,构建知识链,使知识成网成串。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建构,交流展示;二是教师订正,师生共同完善。

【巩固训练】巩固训练是每节课必须进行的环节,是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的检测。巩固训练必须体现“四个低重心”要求,对应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侧重基础性习题,重点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应该首先由学生当堂完成,再进行交流展示,学生互相补充,展示不同解答和方法,以便教师了解全班学生巩固掌握的情况,及时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当堂补救或是安排在下节课教学中及时进行补救,以达成学习目标。

【拓展延伸】在巩固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对方法再次进行点拨,使知识得以升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是教师利用巧妙设计的题目,联系下节课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课下探究提高,为下节课做好铺垫等等。具体可以考虑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教师及时的点拨提示和做好归纳总结。二是知识和方法的升华,或是鼓励学生课下探究,三是承上启下,启发学生思考,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二)高

一、高二教学案增加内容

【知识准备】主要是围绕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具备的知识储备(包括知识、技能、方法),让学生进行知识回顾,概念和公式记忆,以适应本课学习的要求,也可以指导学生课前通读本节教材,但要明确页码范围、达成目标等具体要求。

【考点解析】紧紧围绕学考要求设计,对本节课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科学的解析。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以便学生在没有教师当面指导的情况下,完成对重难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起到解答疑难,解决学生学习障碍的作用。也可以是对几节内容的知识综合梳理、典型方法、重要技巧和规范答题的呈现

【课后反思】:每节教学案后设【课后反思】学生用来整理学习本节内容的心得体会,教师用来进行教后反思。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针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包括基础知识训练、综合拓展训练、能力提升训练三个层次,以锻炼学生思维,提升举一反

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题目;部分题目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在题目背景选取和设问方式上尽可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现趣味性。

说明:(1)不带★的题各层全做,带有一个★的A B层必做,C层选作,带有★★的A层必做,BC层选作,带★的题目不超过两道。(2)预计用时20-30分钟,10道左右的题量,体现作业分数化,总计100分。(3)课后练习单独成册,便于检查收发,可设置选择题答题栏,方便批阅和统计正答率。

导学案是一个整体。自主探究是基础,是前提,是课堂得以顺利开展并高效的保障。合作解疑、精讲点拨是导学案的核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解决及能力的锻炼与提高的载体与主阵地。巩固训练对重要知识点、方法点的巩固和检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三)诱思八环课堂教学法解读(复习课)

【目标引领 问题激疑】(1)分别展示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要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2)提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明确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3)向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范围。(4)通过经典的高考题或者预设问题的方式,激发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到本课的复习中,使学习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自主探究 构建网络】(1)学生依据教师课前设计好的复习课学案,在课堂上通过对教材的通读、基础知识的填充、同学互查等方式完成知识的梳理,找出学习中的困惑、疑问,限时5-10分钟。(2)在完成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学生独立构建出本节课复习内容的知识网络,并通过组内讨论,在全班展示、交流、评价。

【合作解疑 精讲点拨】(1)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设计具有一定梯度的习题或思考题。其中,基础题主要用来夯实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达到巩固基础的效果;提升题是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用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综合题为综合性习题,主要用来提升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2)该部分可先由学生在前面知识梳理的基础上自主尝试解决,对于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内合作解疑,再由学生展示、点评,共同合作提高。(3)教师在课前及上一环节中对学情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前面学生展示点评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点拨。(4)围绕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点、难点、易错易混点,进行重点讲解。(5)讲解时,注重进行方法归纳,点拨思路。

【巩固训练 拓展延伸】(1)围绕复习目标,设计3-5道当堂巩固训练题,建议采用限时训练和分数化评价,以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注意让学生暴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注重对学生错误原因的分析和错因的当堂再现,落实规范答题的要求。(2)链接已经学习章节或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规律,进行滚动式递进复习、举一反三式的拓展提升。

以上“诱思八环课堂教学法”是一般课型的框架性要求,不同学科或是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以及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的顺序,在实际教学中做到灵活运用,体现“同课异构”。

三、诱思八环课堂教学法操作要领

继续深化“诱思八环活力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我们继续坚持一个中心,改进两个弱点。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追求有效教学。知识是学生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只有学生自己学会、学懂的知识才是自己的,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的全部环节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努力将自己的教转化成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激励和评价,带领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两个弱点:学习目标的空洞、合作学习的无效。

(一)贯彻课标引领下的教学

标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标准即“规范”,它是为了治理某个领域的质量而制定的。课程标准也是针对教学领域的“失范”现象而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与学、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1.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站在教学的起点思考教学问题。课程标准是关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它要求教师必须从自己所担负的课程来思考教学问题,即所任教课程在整个学生素养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学科的关键能力是什么?如何有效地达成教学结果(目标)?这就使得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而不再是简单地教教材。

2.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而课程意识首先是学生意识。三维目标既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也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质量进行了规定(知识与技能即学会。过程与方法即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乐学),教学必须从“教书”走向“育人”! 教师应像专家一样思考标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3.课程标准对教学程序的规定要求备课、上课、作业的一致性,我们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么知道学生已到那里了?我如何安排学习活动才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好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教学即评价(收集、解释、反馈),作业(检测目标达成的工具)

教案的基本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学习目标,将内容标准具体化为学习目标;评价设计,作业(习题或表现任务);学与教活动的设计(导入: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过程:收集学生的过程表现,解释并促进,评价:判断关键目标的落实,引导学生自评 )。

4.如何通过分解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第一步:寻找关键词,第二步:扩展或剖析关键词,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示例1: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分析,能准确地用关键词简述细胞分化的时间和原因。

(2)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分化情境,自己组织语言或绘制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

(3)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分化情境,准确地解释分化的两个特点。

(4)在新情境中,通过同伴讨论,在教师提示下总结细胞分化与分裂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学习目标示例2:

(1)通过实际情景及探索圆锥的轴与底面任一半径之间的关系,学生自己能说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学生通过实验、类比,发现、归纳得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确认。

(3)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归纳得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定理的证明。

(4)学生能用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能运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空间线、面垂直关系的简单命题。

(二)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

“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近年来,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者经常向教师和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怪怪的”问题。一些看似有模有样、轰轰烈烈的学习活动,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过程并未发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和探究,改变了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灌输模式,学生参与程度高了,互动交流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是热闹的背后,很多人担心小组合作学习会不会有名无实。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实现“以教为主”到“以学习为中心”转变的重要一环,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很多问题,需要从教育规律和认知科学出发予以厘清;还有很多问题,只能在不断试错、纠偏的实践中寻找答案。

1.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让学生深度参与

(1)小组合作学习从哪里开始?对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可以从同桌合作开始,先尝试让同桌两人之间相互言说、倾听、补充与合作,再逐渐过渡到小组合作。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和适应过程。如果同伴两个人都不能很好地合作,如何指望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小组合作?

(2)开展合作学习有哪些前提条件?其一:学生对要学习讨论的内容要有基本的阅读了解;其二:合作交流前,学生先要有自己的思考,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同学共同分享、探究,如此才能避免用集体的思考和声音替代个体独立自主的思考;其三:学生需要有合作需求。之所以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原因之一在于学生本无合作的欲望,却硬要让他们合作。

(3)如何分组?一般情况下,存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大类型,许多老师陷入了纠结之中。两种分组方式各有利弊,如何取舍?解决之道在于轮换,不宜一学期或一学年都是同质或异质分组,可以这个月同质,下个月异质,取长补短,互补共生。

(4)如何分工?

小组合作过程中,需要对谁做主持人、监督员、记录员、小组发言代表等有明确具体的分工。分工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也在于小小分工背后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有了分工,才会有责任;有了责任,才会有担当;有了担当,才会有更好更快的成长和发展。这样的小组分工,就把教学与德育、成事与成人融合联通起来了。

(5)需要有什么合作的规则?规则就是小组合作中对学生该如何做的具体要求。其中代表性的合作规则是“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或总结”。判断弱者和强者的标准,不只是成绩,还有性格和习惯:个性内向、内敛,课堂上不爱主动发言表达,沉默寡言者即为“弱者”,反之则为“强者”

(6)小组合作是否有“时间底线”?

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后,不到1分钟就匆忙结束,这样的小组合作不可能有实效,只能沦为形式化和表演化的小组合作。在我看来,真实有效的小组合作时间,至少不能低于3分钟。当然,到底安排多长时间,要视学情和合作学习的内容而定。

(7)小组代表发言的第一句话该怎么说?如果小组代表的第一句话是“我认为,我发现,我觉得……”教师需要赶紧制止和纠正,恰当的表达应该是“我们小组……”。无须小组合作,个体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既然是小组合作之后的代表发言,就不能只讲自己的,否则,前面的小组合作基本无效。

(8)如何引发小组间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结束之后,进入到全班大组交流,此时很容易陷入“报幕式交流”的误区:小组代表各讲各的,组与组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地互动,彼此割裂……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教师需要在第一个小组代表发言之前,发出清晰明确的指令要求:第一小组代表发言之后,其他小组代表在介绍本组合作学习成果之前,先对前面小组代表的发言,或评价、或补充、或提问、或质疑……在此基础上,再介绍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这样一来,小组与小组之间就有了互动、对话和交流。

(9)如何培养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倾听能力和习惯? 关键细节是: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并鼓励学生做好批注或笔记,把同学、老师在讨论中生成的好的观点、思路、方法和语句及时记录下来,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这个细节有助于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提升捕捉、提炼资源的能力。

(10)小组合作如何体现学科知识特性?例如,语文课如何开展小组合作,体现“语文味”?数学课如何体现清晰的“数学文化”,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等不同学科的小组合作如何展现出明晰强烈的“学科感”?再进一步而言,即使是同一个学科,如语文,教“议论文”,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散文、小说、古诗词等又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研中重视和解决。

(11)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的教师基于根深蒂固的教案意识和教案情结,完全按照教案预设的小组合作时间节点来安排,不到这个节点就“按兵不动”。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依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及时生成小组。这说明,小组合作也需要“动态生成”。

如上点点滴滴的细节,教师如果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关注并践行,那些形式化、表演化的小组合作,才可能走向扎实有效的、真正的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其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要适应新角色的要求,除了思想认识上要扭转“以教定学”的思维惯性,在教学策略与方法、个人知识结构与能力素养等方面,也需要进行自我审视与改造、提升。

1.教师的变与未变。变,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未变,是教育本质使然。教师要做教学设计的“藏宝者”,做小组合作的“护航者”,做学习成效的“品鉴者”,做学习环境的“创设者”。

2.教师要重点做到“两个关注” 一要给个体独立思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二要给予学困生足够的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给予学困生足够的关心和帮助 。一要引导A、B生多与C生进行交流讨论,多关注、倾听他们的想法;二要注重引导小组跨层交叉讨论,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为“小先生”;三要在巡视小组合作学习时尽可能走到每一个小组的C生身边,参与他们的交流讨论,倾听、收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对正确的及时给予点评、鼓励,多给其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对典型的错误做法与思维,作为教学资源,以此展开教学;四要与C生多做课下经常性的沟通,鼓励他们多参与小组交流讨论,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增强其自信心。

(三)从课改整体出发看小组合作学习

1.教师要综合处理好“十大关系”。关系一,小组文化建设与合作学习;关系二,课堂形式与课程内容改革;关系三,导学设计与小组合作学;关系四,导学案与教材教辅资料;关系五,学与学、学与教;关系六,多媒体与小组合作学习;关系七,范式与变式;关系八,模式与教师个性风格;关系九,普遍提升与培优拔尖;关系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2.教师要把握好三个主要环节:自主学习是整节课的基础(学会20%以上);合作解疑,合作学习先组内再全班交流,生教生,再学会70%,达到学会全部任务的90%;精讲点拨,重点讲解难点、疑点、总结规律、概括方法。三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环环相扣、逐步递进。不得分割!

3.做到三个有利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恰当的进行讨论式教学,或改变作业与考试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多让学生动手实践,或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新鲜感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过程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要少讲巧练,举一反三,讲清规律,要开展学法指导实验,探索指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良好的习惯包括认真听讲、主动学习、大胆质疑、独立作业等等。

推荐第2篇: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际,讨论有效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由于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感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在选择内容上,只要能让学生情思跃动、想象驰骋、运动活跃、生命力得以张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皆来者不拒。正是有了这种种努力,课堂教学综合化的程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应掌握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示的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财富、教育财富和发展财富,它不仅包括了教材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学习的引导、动作、方法和教育的方法论提示、价值判断、规范等。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体育教学中,教师掌握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内容,诸如:体育知识、技能及良好的情感态度等。教养财富是指学生应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本身,这是显性的教学内容;教育财富是指隐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那些关于学生体育道德修养、体育精神、思想作风及良好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这是隐性的教学内容;发展财富是指内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关于学生心理、生理、情感、态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隐性的教学内容。所以要正确的理解与把握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必须弄清楚以下的五个问题:

(一)关于体育课程的性质问题 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是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自中学体育课程的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之后,有的人以为体育课程已经由健身体育发展成为健康体育了,以后的体育课就叫‚康体课‛了,甚至有的人说体育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健康教育了。为此,《中国体育报》于2001年6月8 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题为《教育部澄清──体育课决不能称‚康体课‛》的报导。发表这篇报导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给体育课程进行科学定位,明确体育课程的性质,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以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走偏方向。 应当如何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呢?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回顾近百年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半个多世纪学校体育课程演化的历史,各个不同时期制订的《标准》或《大纲》,在课程目标上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但体育课‚必须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必须进行身体练习‛、‚必须学习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本点始终未变。甚至在学校教育遭到严重摧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地区编写的体育试用教材,也都有促进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明确要求[1]。

正确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应该把握如下几个要点:

1. 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2.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不是以知识传授和智力游戏为主要手段的。 3.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既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和方法也是《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一项重要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强调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但仍是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

(二)关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不能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简单地解释为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就是上帝‛等。

‚以人为本‛这一口号,并非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早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就提出来了。‚以学生为中心‛则源于18~19世纪以卢梭等人为代表的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到了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进一步发展了‚儿童中心论‛。他把儿童比作太阳,认为一切教育措施都应围绕这个太阳转,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从儿童不变的本能、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又提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在弘扬人的个性、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体验等方面,与古典人本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它更关注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其积极的、可供学习的一面,但也有其片面与空想的特征。其教育目的过分强调‚个人本位‛,过分强调个体的需要和个体的发展,过分强调精神层面而忽视物质层面,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社会,同时也就削弱了它自身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所以,课程教学改革应该把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诚然,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但学生主体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主体,学生主体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一是,学生是身心处于发育过程中(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主体;二是,学生主体的发展程度主要来自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 三是,学生是以接受前人经验为主的学习主体。

从学生主体这三条质的规定性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1.由于学生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主体,他们已有的体育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一切都围着学生的‚兴趣‛转,一切都由着学生的‚天性‛和‚本能‛来。而要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和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学生朝什么方向发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教育所施加因素的影响‛。因此,那种让学生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爱怎么学就怎么学,能学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的做法,实际上是放弃教育职能的表现,是不可取的。

3.‚学生是以接受前人经验为主的学习主体‛。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前人经验‛。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们要积极提倡‚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知识的来源,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体育知识、技能,都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发现‛的。

(三)关于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问题

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课时计划(即教案)中叫‚学习目标‛,还是叫‚教学目标‛,在认识上并不统一,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有的同志认为‚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对全体学生提出的一般要求;‚学习目标‛是个性化了的目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对体育课来说,无论是‚学习目标‛或是‚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上一般都由行为主体(指学生,有时可以省略)、行为动词(如掌握或初步掌握、达到或基本达到等)、行为条件(如在保护帮助下完成或独立完成动作)、行为表现(如完成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四个要素组成。一般来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是可以观察、可以测量、可以评价的。但我们觉得,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对完成动作质量目标的表述,既不可能像科学类课程那样追求公式化的规整与数字的准确,也不可能像人文类课程那样要求论述的严密与概念的准确界定,而且它还可以是因人而异的;二是,体育课对学生所做动作的要求是安全地完成或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了,它不同于竞技运动训练对运动员的要求。此外,一堂课的目标应根据具体的教材和组织教法来制定,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四)关于运动技能学习的问题

过去的体育课程教学比较重视运动技能的传习,对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地认识到了‚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的重要性。因而,特别重视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但有的同志就由此认为,‚会学‛比‚学会‛重要,学生是否掌握运动技能无关紧要,学习运动技能无需提出什么质量要求,关键是要学会如何锻炼,如何运用体育知识、技能等等。把运动技能学习与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其实,体育锻炼能力并非是空中楼阁,它是以运动技能的储蓄为基础的。一个不掌握任何运动技能的人不可能有什么正确与成功的运动体验,不知道自己该练什么,更不知道该怎么练。因此,《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课程标准》都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如前所述,运动技能不仅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运动技能本身也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重要目标,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任何鄙薄和削弱运动技能学习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在体育课程教学上试图走‚捷径‛,不教育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进行刻苦学习和锻炼,扎扎实实地掌握运动技能,那么,‚会学‛、‚能力‛、‚运用知识技能‛等,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五)关于学生的运动兴趣问题

过去的体育课程教学过于强调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义务性和工具性,对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不够,因而影响了学生体育学习及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此,《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强调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我们体育课程建设的一大进步。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热情,提高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这是必须充分肯定的。

然而,近一个时期来,有些同志却把学生的运动兴趣推向了极致,提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当作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唯一依据。甚至认为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主要就是看学生是否玩得痛快、乐得开心。因而,忽视了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对学生勇敢顽强、刻苦锻炼的意志培养。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既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对于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作为学生来说,有些教材(如田径、体操、武术等)学起来可能有些单调、枯燥,但只要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好处,就得认真去学,而且还要学好。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制定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提倡选项教学的同时,却把田径教材,特别规定为学生的必选内容,而且还专门为其规定了学时与学分。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田径是强身健体较为简便、易行和有效的手段,就是因为要通过田径教材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 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各不相同的,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各种不同的运动兴趣。有人说一个班的学生运动兴趣相对集中,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运动兴趣就可以了。那么,还有少数学生怎么办?是否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处理?但我们的体育课程教学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呀!也许还有人说,为什么不让这些学生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呢?问题是,如果学校无法提供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怎么办?或是个别学生对体育根本就不感兴趣怎么办?是否就可以不学、不练了呢?当然不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中小学生在某一年龄段的运动兴趣是有限的、不稳定的,也是可以拓展的。

综上所述,我们的看法是,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缺乏运动兴趣的体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是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的。但‚我们在改革中也应时刻铭记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决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

我们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学生既感兴趣而又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教材内容,对于那些锻炼价值高而娱乐性较差的内容,可以通过组织教法的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而不是简单地弃之不用。我们应当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重点放到组织教法的改革上来。

推荐第3篇:应理解和把握乡镇安监人员的岗位职责

应理解和把握乡镇安监人员的岗位职责

前段时间到一乡镇开展执法检查,和该乡镇几名安监人员聊天时,听他们“抱怨”道:“乡镇的工作不好干啊,不管什么工作,只要与‘安全’二字沾边的领导都叫我们去,消防方面的叫我们去,特种设备方面的叫我们去,建筑施工方面的叫我们去,就连食品安全都要叫我们去。”听到这番“抱怨”,让人啼笑皆非。一方面是对一些乡镇领导随意差遣安监人员感到不解,另一方面是对乡镇同行们“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履职现状感到遗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依照法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该做的就是“加强对所辖区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乡镇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就前文所提到的乡镇来说,消防安全就该归派出所负责,特种设备安全就该归企管站负责,建筑施工就该归建管站负责,而食品安全则应该归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负责。

乡镇安监站的本职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代表所属乡镇政府履行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其二,接受上级安监部门执法委托,做好非煤矿山、烟

花爆竹、危险化学品三大主业的直接监管和其他工矿商贸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

让乡镇安监人员到不属于其职责范围的领域开展监管执法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政行为。行政相对方如果较起真来、对簿公堂,相关乡镇政府将会面临行政败诉风险,到头来是“管事不成却闹心”。没有安全生产监管的工作经验使得大部分乡镇领导在抓工作时望文生义,只要与“安全”二字沾边的,都想当然地让安监人员去干。基于此,建议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或授权县安委会定期对乡镇领导开展岗位轮训,尤其是新上任的乡镇领导,帮助其在抓安全生产工作时准确定位、合理安排,做到工作不越位、执法不缺位。

此外,由于半路出家,加上平时忙于工作缺乏学习,部分乡镇安监人员对自身的职责不能较好的理解和把握,以至于出现“只要领导让做就去做”的局面。

对此,建议乡镇安监人员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武装自己。既要干好本职工作、当好领导参谋和助手,也要协调兄弟单位履好职、尽好责,当好推动安全发展的生力军

推荐第4篇:例谈认识方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整合提炼思路是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

绍兴县安昌镇中心小学 周炳炎 ——例谈认识方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提纲)

一、依托课标领会教学内容

1、明确本课时的地位作用: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相等关系的模型。方程的学习承载着引导学生由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使命。

2、原数学教学大纲与新课标对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变化的把握。

从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转变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二、研读教材理解教学内容

从教材编排来看,原教材编排利用天平只是为了引出方程的概念,然后是运用概念来深化认识,只停留在对方程概念的表面认知。

人教社新课改教材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等量关系的一个数学模型,教材设置了天平的问题情境。通过天平演示,由不等到相等,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重点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学生在经历从“用生活语言描述事件”到“用语言描述等式”,再“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将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 此处天平的作用就直指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等量关系,而不仅仅是为了引出方程,本质的差异就在此处,却没有被我们更多的老师发现和领悟。

三、读懂学生把握教学内容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知道写上“=”就要算出结果,但对等式的含义理解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表示左边等于右边的相等关系。所以我们认为本节课的着力点应放在此处。

2、学生具备用天平称物体的生活经验,能够正确描述生活中的等量情境。但是,学生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法解题思路对列方程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同时不能只重形式而轻本质。如未知数的字母一定要放在等式左边,未知数的字母一定只有xyz。而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较感兴趣,应抓住这一兴奋点,引导学生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3、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也印证了上述结论:算的经验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方程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没能很好地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和发展初步的代数思维,反而把方程解决问题看成是一种负担„„

4、通过学会寻找相等关系来构成方程的数学模型,我们甚至建议教材不妨把方程的描述性定义修改为:含有未知数的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方程。因为原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的描述性定义,表面看学生不难理解,但实质上学生所缺乏的是对等式的本质理解和意义构建。

四、整合内化思路贯彻教学内容

通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整合提升内化了以下两点认识贯彻教学内容: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是形而上学的理解还是真正建立方程的模型。

2、增进学生对于“=”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方程的认识和理解。把学生对于问题结果的关注引到对问题结构、数量关系的关注上来。

五、对理解与把握数学教学内容的新认识

从《认识方程》一课如何正确理解与把握它的教学内容后,对于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我有了以下新的认识。

1、确定教学内容后一定先从课标和省建议中找到指导性思想。然后,比较旧大纲与新课标之间的差异,让自己在教学理念上与时俱进,确保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落伍。

2、研读教材既要体会新教材设计的先进之处,更要把教材的演绎体系转变为符合学生认知学情的学习体系,要把凝固的教材变成流动的体系。同时,也要把握教材的普适性与教学班级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让教材更好地走近自己所教的学生,这才能做到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

3、读懂学生。这在当前是最难确解之题,许多老师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想当然而为之。当然,又因脑科学发展的阶段性所制约,现在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仍处于黑箱阶段,目前比较好的做好是进行前测和学生访谈。

4、整合内化思路是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我们不仅要从课标、教材、学生等几方面去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这三方面的分析后升华教师的认识,对教学内容有个整体把握,内化为教师的自我认知。只有带着这样的认知,走向学生,才能为上出有思想的数学好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第5篇: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人民民主专政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整个政治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和决定作用,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着我国的国家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着我国的政党制度及我国的外交政策。准确把握人民民主专政,对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全面理解和把握人民民主专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把握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属于剥削阶级国家,实行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者的统治。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实行广大劳动人民对少数人的统治。人民民主专政包括对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两个方面,不能只理解成加强专政职能或只讲民主。

②明确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即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享有民主权利。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③区分人民民主专政的 “阶级基础” 与“社会基础”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社会基础指我国的全体人民,相对阶级基础而言,社会基础更具广泛性。

④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中的“一定范围”,不是有的领域有,有的领域无,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无,而是指阶级斗争已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大量存在的社会矛盾中,并不都具有阶级斗争性质,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已不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是广大人民同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斗争。

⑤充分认识现阶段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⑥掌握新新时期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赋予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发扬人民民主,切实实现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努力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建设法制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继续坚持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打击国内外一切破坏社会主义的活动,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保卫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推荐第6篇:如何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

如何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

姓名: 班级: 学号: 任课老师: 日期: 如何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

[摘 要]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治国理政新方略,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战略,它的科学内涵博大精深。想要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改革步伐,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化从严治党,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

[关键词]习近平,“四个全面”,科学内涵

2015 年2 月2 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的每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一、怎么理解“四个全面”?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四个全面”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战略布局。这就为我们理解“四个全面”指明了方向。首先,必须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来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其产党现阶段纲领的概括,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从“三个总”来理解。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四个全面”就体现和贯穿了这条生命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首先是经济发展问题,只有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从总布局看,所谓五位一体,是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强调五位一体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中国现阶段的特征所决定的。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国家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已经难以支撑经济高速运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等等。这些问题,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小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形成挑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深义。而“四个全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全面,它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提出来的,是“总布局”的体现和具体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一致的。

二、实现“四个全面”的关键

1 .大力发展生产力,抓牢发展第一要务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和国家现代化目标:一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维护发展的可持续性;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造更多发展新机遇;三要转变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加大权力下放力度,释放生产新活力;四要加大对创新产业的投入,鼓励创新,培育创新,使创新驱动成为新引擎。

2 .加快改革步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现“四个全面”要求加快推进改革步伐,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我国“第五个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国梦。而推进“第五个现代化”一就是要努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市场经济现代化;二就要努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我国主政治现代化进程;三就是要努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四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五要努力推进生态文明设,建设“美丽中国”。

3 .坚持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中国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现实要求。“第三个全面”是建设法治中国的落脚点。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结束语: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立足当代中国国情、世界发展潮流,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提出来的新论断,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

参考文献:

[1].李文阁.《红旗文稿》[J],2015年,第13期: P12-15.[2].冯志彪,郭全龙(西南大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J],2015年,第24期, P4-5.[3].《银川晚报》[N],2015.04.13第2版.[4].《东方早报》[N], 2015.02.25第A06版.[5].人民日报评论社,《“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287页.

推荐第7篇:“精细化管理”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精细化管理”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精细化管理工作既是消防事业的时代要求,也是治军之道的具体体现,更是提升部队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这对消防部队的职能作用、提升消防部队的社会认知度、促进地方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加强部队精细化管理,就是要通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部队管理的规律、特点,找准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结合点,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管理工作流程,切实改变部队管理中存在的标准不明确、工作不规范、制度不落实、管理不严格、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努力把现有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更加科学高效地组织起来,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部队管理走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之路。

“治军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松”。所谓精细化管理,其口号内容是生活秩序精益求精、内务整理精雕细刻、执勤力量精进勇猛、行政会议精耕细作和学习教育精义如神 以及库室设置精细入微。生活秩序是指部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条令条例,做到生活日常化、教育学习化、制度落实化。在精字上花工夫,力求细之又细,严之以严、实之又实。内务整理是指部队卫生上做到整齐规范,强调一律化。执勤力量是出警灭火救援的时间和人员到位情况,主张第一时间到场,作战迅速、效果明显。行政会议是指日常

办公会议,要求按上级文件精神严格逐条落实,在细上花精力求创新,做到协调和衔接,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学习教育是指部队加强官兵思想教育,针对教育做到循循善诱,全面开花。库室设置是指对现有的车辆装备加强维修和保养,做到人车合一。其基本任务是:规范官兵一日生活秩序,强化官兵日常养成,加快部队正规化建设,确保部队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一、建全规范制度。部队管理的规范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对于我们消防部队来说,严格按制度管理就是坚持依法治警的基本战略,更是消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俗语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只有重细节才能把制度逐步推向规划化、正规化。首先,要健全一套完整的制度。在执行部队各项工作中,做到执法规范、依法办事,严之有据,就是要做到严格执行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不能随意凭个人感情来武断工作,更不能以权谋私,侵害他人利益。其次,要做到思想与行动一致。以行动感染人和高尚情操鼓舞人是检验部队教育的程度,也是做好部队思想工作的基础。特别是在带兵管理过程中,须做到严之有度,爱之有深。特别是对干部要加强思想教育,以科学带兵、文明带兵,既要严肃紧张,又要生动活泼。

二、提升干部素质。当前,实施人才战略是部队管理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消防事业向前发展的里程碑。领导干部

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于基层存在的问题要从现有实际出发,长期坚持加以解决。要想把消防部队走向信息化、现代化、正规化,必须提高干部素质,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部队基层正规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一是强化责任心和事业心。干部尤其是从事基层正规化建设的干部心里要时常想着部队、装着部队,经常思考工作要干什么、怎么干,积极探索并把握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努力解决不爱兵、不知兵,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二是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各级领导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要求战士、下级和部属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条令条例、部队规章制度不允许做的,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不做,只有这样,干部管理才有说服力,才会不断树立和提高在基层正规化建设中的威信。三是大兴求真务实的作风。实施管理要严密。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要强;“四体”要勤。经常检查督促到位,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问题;思考问题要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工作作风要实。说实话、办实事,扎扎实实抓落实。四是着力提高工作能力。干部是部队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参与者,仅凭一股热情干工作是不够的,必须要经常加强业务和带兵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建设。不仅自己要能干、会干,更重要的是会带、会教、会帮,进而带动和提高整个队伍工作的水平,提升部队基层正规化建设质量。

三.严抓管理细节。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精。每一位官兵都要立足于做好小事,从小事体现敬业精神,体现责任心。要量化管理细节,把工作内容、制度以量化形式体现,用心做事把事做对、做好。要以一日生活为主线,从小处、细微处抓起,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一点一滴抓好习惯养成,自觉规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条令条例,狠抓检查督促,做到严抓细抠、一丝不苟,随时纠正与部队管理不相称的言行举止,切实做到练与不练一个样、查与不查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通过细节的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以提高战斗力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手段,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快捷的管理控制。应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应把管理的信息化运用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之中,运用数理方法实现定性、定量的管理和保障。还应运用智能技术和电子监视系统,对管理对象实行全时制连续自动控制,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和网状的信息传递,提高决策效率和反应速度。 [

四.注重习惯养成。精细化管理是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是在执行条令条例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浙江消防部队提的“三抓三树三强化”非常符合当前的工作要求。抓队伍建设是消防部队永恒的主题,要以责任为抓手解决管理上的漏洞。要想使部队基层走向正规化,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支队到大队、从机关到基层、从干部到战士,人人都要置身于严格的管理养成之中,形成上下左右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部队基层正规化建设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不断长期推进的过程,必须日复一日、长期坚持、一抓到底。

要始终坚持把广大官兵放在部队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尊重和考虑到广大官兵的利益,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广大官兵视部队为家倍感温暖,营造“和谐警营”,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和部队的高度稳定。我们只有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的观念,真正把日常工作中的小事做好、做细、做实,才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推动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推荐第8篇:吃透阅读理解 把握考研英语命脉

环球时代

英语专业考研 MTI翻译硕士 专四专八 日语考研等

吃透阅读理解 把握考研英语命脉

找准路标词,事半功倍

考研英语阅读中的\"路标词\"是指那些具有衔接和转折等功能的词(即,虚词)、词组和句子。这些词对考生有效地应用信息解答试题也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来说,\"路标词\"有以下三大类:

\"继续前进\"类:and, more, moreover, More than that, Furthermore, also.Likewise, equally important, another…

\"注意转弯\"类:but, yet, while, whereas, neverthele, otherwise, although, despite, instead, in spite of, not, on the contrary, however, in contrast…

其他类:near, far, beside, next to, above, on the side of, acro…;for this purpose, so that, in order…; for example, specifically, in particular…;in that case, if, unle…

此类词汇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更清楚的交代架起了一座 \"桥梁\"。此类词是考生在理解文章中不迷失、不转向的根本。

把握句子间逻辑关系

考研阅读,对学生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要求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句子间逻辑关系的把握会直接影响文章的理解。阅读中一般出现的逻辑关系有: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修饰、解释关系、复指关系、对比关系,转折关系。因此,在阅读文章过程中,一定要留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例如,In the immediate future, Stanley believes that one solution would be to make artificial floods to flush out the delta waterways, in the same way that natural floods did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ms.He says, however, that in the long term an alternative proce such as desalination may have to be used to increase the amount of water available.句中出现了表示递进的逻辑关系词in the immediate future … in the longer term …;还出现了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however。

根据真题,总结规律

首先,考生要准备近10年的考研英语真题和一个笔记本。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和排难,通过这一遍的复习,最好做到无生词、无难句、理解透彻。并把在复习过程中总结的经验记录到笔记本上,当做完10年真题后,本子上多次出现的单词就是考研英语高频词汇,多次记录的句型就是考研英语常考句型。经常出错的地方就是以后需要重点复习的对象。考研英语阅读的复习靠的是日积月累,所以从准备考研开始,考生就应该制定阅读复习的详细计划,并坚持执行下去。即便在复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要想法克服,而不是躲避。希望广大的2013年的考生们在复习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能够把握这三个关键点,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祝愿考生们考研复习顺利!

推荐第9篇:理解和把握“五个强化”的深刻含义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五个强化”的深刻含义

----学习郭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之心得体会

信息通信科 赵国立

6月13日,鹤壁市市委书记郭迎光先后深入到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DNA室、技侦支队、网监支队、指挥中心、特警支队和淇滨分局九州路派出所,视察公安工作,亲切看望慰问公安民警。郭迎光书记对近年来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要求全市公安机关要做到“五个强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就如何理解和把握“五个强化”的深刻含义,我结合学习郭书记讲话精神和河南公安精神以及工作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切实把公安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就是要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政治,讲大局,自觉地、坚定地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尤其当前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极端复杂性、维护社会稳定的极端艰巨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担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始终对党忠诚,自觉做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服从服务于市委中心工作。

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为平安建设作出贡献。就是要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公安机关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总任务。各级公安机关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严重暴力犯罪,坚决整治人民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严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坚决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秩序;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调处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从源头上缓解社会冲突、减少社会对抗,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积极化解和解决疑难信访案事件。带着对人民群众最深厚的感情,以心系群众冷暖,努力改善民生的情怀,为民解忧,为民排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为社会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大局,为市委各项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进一步强化对敌斗争意识,切实维护政治稳定。就是要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对敌斗争的极端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和政权意识,高度警惕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新动向,加强情报、侦察、控制工作和网上斗争,增强预见性、敏感性,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全力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活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破坏活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决不允许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活动形成气候,坚决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进一步强化“三基”工程建设,切实打牢基层基础。就是要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深刻认识到“三基”工程建设,不仅仅是公安机关的基础工程建设,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建设。公安基层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根基。公安基层单位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公安基层装备是公安机关打击敌人,服务群众最基础的物质支撑。强化“三基”工程建设,就是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性,研究制定建设规划,把功夫下在平时,时刻不放松。强化“三基”工程建设,就是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面向基层的思想,从政策、体制、机制上,从待遇、经费、装备等方面,确保警力下沉、工作重心下移,努力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满上新台阶。强化“三基”工程建设,就是要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大力加强刑警队、巡警队、交警队等基层所队的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执法水平。

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就是要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要牢记宗旨,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政治方向,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要提高业务素质,苦练基本功,不断增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本领,提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水平,树立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要按照建设过硬班子、纯洁公安队伍、树立良好警风、提高执法水平的基本思路,坚持从严治警,抓好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使全体民警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确保公安队伍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三日

推荐第10篇:准确理解把握项目资本金核心定义

一、准确理解把握项目资本金核心定义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是项目法人资金实力的体现,也是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根据我行《中国农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及《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资本金认定管理指引》有关规定,项目资本金是指固定资产项目总投资中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应为非债务性资金(有特别规定的除外),项目法人无需返还,且不承担任何利息。投资者可按其出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可转让其出资,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项目资本金到位后,在项目法人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中体现。但所有者权益并不简单等同于项目资本金,其中可用于项目建设的才可作为项目资本金,包括可用于项目投资的货币资金和可用于项目投资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

当项目法人同时筹建多个项目或拥有贷款对应项目外的其他业务时,项目法人自有资金不等同于项目资本金,核定项目资本金时应根据法人及项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或全部扣除其他项目的资金占用。

此外,除项目法人所有者权益外,符合我行《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资本金认定管理指引》项目资本金范围的项目筹集资金也可作为我行认定的项目资本金来源。

二、切实按照信贷批复内容落实项目资本金管理要求

1 我行信贷批复中常见的项目资本金要求及其具体涵义如下:

(一)“项目资本金与贷款同比例到位,并先于贷款投入项目建设”、“项目资本金与银行贷款同比例到位且先行投入使用”。“项目资本金与贷款(或银行贷款)同比例到位”指实际到位项目资本金占应到位项目资本金总额的比例和各家金融机构实际发放贷款之和占项目总融资需求(含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需求)的比例相一致;“先于贷款投入项目建设”(或先行投入使用)指项目资本金按一定比例投入项目建设后,贷款可以同比例发放。

(二)“项目资本金与农行贷款同比例到位,且先于贷款使用”,指实际到位项目资本金占应到位项目资本金总额的比例与农行实际发放贷款占农行项目贷款额度的比例相一致。

(三)“项目资本金与银团贷款同比例到位”,指实际到位项目资本金占应到位项目资本金总额的比例与银团实际发放贷款占银团贷款总额度的比例相一致。

(四)“项目资本金先于农行贷款到位”,指项目资本金先于农行贷款全部到位。

(五)“项目资本金到位并全部投入使用”、“项目资本金先于银行贷款全部到位并投入使用”、“项目资本金全部先于农行贷款到位并投入项目建设使用”、“项目资本金足额到位并先于农行贷款投入使用”、“项目资本金先于农行贷款到 2 位并投入使用”,均指项目资本金全部到位并全部投入使用。

各类固定资产贷款业务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执行《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农银办发„2009‟595号)的规定。各级行要严格执行批复要求,确保项目资本金足额到位及使用。

三、各岗位分工落实项目资本金管理相关要求

信贷业务受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信用发放和放款审核、贷后管理等岗位均对项目资本金管理负有责任,各岗位按职责要求共同完成项目资本金管理工作。

(一)受理调查评估环节。受理调查岗应收集项目资本金和其他建设、生产资金筹措方案及落实资金来源的证明材料。在调查评估环节应调查评估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等,并在调查(评估)报告中反映。

(二)审查环节。审查岗应对项目资本金比例和资本金出资方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资本金来源和到位的可能性以及已投入使用的情况等进行审查,出具审查意见,做出风险提示。

(三)审议审批环节。信贷批复中关于项目资本金的要求应明确具体,对是否要求全部到位、是否要求全部投入使用、与银行贷款总额或农行贷款额度同比例到位等必须提出明确要求。文字描述应尽量统一,使用规范用语,减少文字歧义,便于操作执行。对在审批前认定项目资本金已按要求到位的,不 3 应再将其作为信用发放条件提出,避免用信环节重复审核。

(四)信用发放与放款审核环节。

一是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应对项目资本金、农行贷款及其他项目资金到位进度等在合同中进行约定。使用制式合同的,应在新修订的《固定资产贷款合同》相关条款中认真填列有关要求。

二是客户部门负责落实信贷批复中项目资本金的有关要求,并收集客户提供的资料。

三是放款审核岗应根据客户部门提供的资料,对项目资本金要求落实情况进行审核。项目资本金有关要求作为信用发放条件的,按照分层审核的原则由有权审核行放款审核岗负责审核;作为贷款使用条件的,由经营行放款审核岗负责审核。为提高效率,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下,经营行放款审核岗可按照批复要求,根据项目资本金到位及使用情况,核准一定的放款额度,额度内的贷款资金支付使用可不再经放款审核岗审核。

(五)贷后管理环节。客户部门要监督项目资本金及其他项目资金是否按约定到位,是否存在抽逃项目资本金等问题。发现问题应督促借款人及时纠正;问题严重、危及信贷资金安全的,要按规定及时预警和报告,调整风险分类,并视情况采取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已发放贷款或其他风险控制及化解措施。特别是对于项目资本金非一次性到位项目或超概算项目,客户经理要密切关注项目资本金到位计划执行情况,根据项目 4 工程进展及项目法人日常经营和资金周转状况对后续的项目资本金到位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及早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加强用信环节项目资本金到位及使用情况的审核 由于固定资产贷款业务运作时间较长,在项目审查审批环节项目资本金往往尚未足额到位,实践中,在用信环节加强对项目资本金到位或使用情况的核查对于控制风险尤为重要。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明确要求将项目资本金按比例到位情况作为提款条件,安排专门岗位对落实情况进行审核。各级放款审核岗要切实负起责任,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加强对信贷批复中项目资本金要求落实情况的合规性审核。

(一)审核方法。

1.对以货币方式投入的项目资本金,要审核客户提供的公司章程、项目验资报告、逐凭证核对资金到位证明(如银行入账凭证)等资料;审查各股东认缴出资的合法性、出资额及实际到位金额。

2.对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方式投入的项目资本金,应审核客户提供的权属证明、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重点审核其所有权是否归客户所有,是否办理合法有效的产权转移手续,估价是否合理,是否属于项目建设需要,是否用于项目建设,占项目资本金总额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

3.对于验资报告、评估报告等,应由有资格的验资机构、评估机构等出具。上述合法有效证明主要由借款人来提供,必 5 要时我行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核实认定。

4.除审核各种原始凭证外,还可通过分析借款人及出资人的财务报表确定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内容及变动情况,注意分析实收资本明细账等。

5.审核项目资本金是否投入项目使用,可通过对设备及原材料等的购置发票、付款凭证、交易合同以及银行对账单等资料的审核进行判断。

6.对使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项目,可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查询借款人和项目实际使用其他银行贷款情况,对项目资本金到位或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二)审核中应重点关注内容。

1.防止企业以流动资金或搭桥贷款、股东借款(未明确承诺次于我行贷款偿还)、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工程垫资等债务性资金充作项目资本金。

2.防止企业利用不法代理机构高估实物出资或出具虚假注册资金证明等手段虚假出资。中介机构出具否定意见、拒绝发表意见的财务报告、验资报告等不能作为项目资本金审核的依据。对中介机构出具的有保留意见的财务报告、验资报告,应分析保留意见对企业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来确定能否作为审核依据。信誉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相对可信。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可信度相对较差, 6 要特别注意审查其真实性。

3.对于要求项目资本金到位并投入使用的,除了审核项目资本金是否到位外,还要注意审核到位的项目资本金是否已经投入使用。

4.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有关要求,新放贷款前按要求审核政府融资平台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及与具体项目的对应情况。审核中注意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资本注入融资平台的应予以扣除。

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信贷业务 固定资产贷款 通知

送:各审计分局,苏州分行。

内部发送:审构计业局务、部法、律农事村务

产部业、金风融险部管、理三部农、信内贷控管合理规部部、、房公地司产业信务贷部部、小、信企贷业管金理融部部、、授大信客执户行部部、机。

拟文部门:授信执行部 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2010年7月26日印发

第11篇: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

如何理解和认识“整体把握教材”的内涵和意义

“整体”是相对于“个体”来讲的,它具有总结性、概括性和统领性的作用。而语文中的整体把握教材,则要求要把握教学阶段的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总目标和分目标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怎样才能正确把握好整体目标和分目标之间的关系呢? 整体把握教材旨在使教师你能够对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目的、阶段目标、文本内容有比较清晰地概念。作为一个老师,只有对教材有了整体的把握,才能更明晰自己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把握准确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语文教材的内同和教育价值之间的关系。他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从课程、教材、教学三个不同方面的关系出发,才能更好地整体把握语文教材,才能够对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有深切的认识。

一、明确阶段目标,整体把握教材使用方向。

在进行教学之前,我认为我们都要先做一件事——重温新课程标准,要静下心来对它的阶段目标进行通读,既要注意前后联系,又要重点读懂对应学段的目标,做到胸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任务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对教学参考中的“教材说明”部分认真阅读,对要使用的整册教材从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地了解,对重点部分内容反复领会,掌握其精神实质,以便在教学中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最后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整体上感知这一组文章的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之间的联系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趋向,使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从“大局”出发,保证教材内容整体推进的方向。

二、明确课程,教材、课时教学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科学的定位。分析教材首先把握好年段要求。其次是把握好教材的阶段要求,最后把握好课时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有较大的偏差。

语文教材的内容和教育价值之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从课程、教材、教学三个不同方面的关系出发,才能对语文教材的教育价值有深切的认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对整个小学阶段课程目标认识不够,对教材和编写体例不能很好了解,对教材本身的内容和教学价值把握不好,因此会在文本解读方面出现问题,对学生学习的阶段目标认识不清,从而影响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把握,教材的教育功能也落实不了。

三、要想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内涵和意义,首先要了解教材的编写体例。语文教材编写要遵循特定的编写体例;编写体例要依据教学大纲。在我国,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制定的。如依据的标准是对知识、能力的测试和评价。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后,教材更成为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和凭借。整体把握教材还要对文本的原生价值有深刻、准确地把握。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有很好的文本知识和很强的文体知识;这在阅读方面就很能体现出来了;因为学生不但是听教师解析文本,更重要的是,学生无意中学了教师的一种思维方式。

四、整体把握教材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基本信息,比如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原有基础。在遵循新课标的基础上,制定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整体把握教材对教学有大多的作用就不必多说了,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整体把握教材。这,才是关键!

第12篇:理解与尊重

理解与尊重

A: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理解与尊重,平时我们总是把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放在嘴边,如果真的能时时刻刻做到也挺难的,通过这次的班会课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理解与尊重他人(PPT1) B:首先在上这个班会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理解?(PPT2)(提问3个人)那在你们心里尊重又是什么意思?(提问3个人) A:同学们对理解和尊重的意义有不同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看看度娘是怎么解释理解和尊重的。(PPT3)(读PPT) B:(PPT4)

A:我觉得同学们应该和我想到一样,觉得度娘给的解释干巴巴的觉得太枯燥没有意思,那下面给同学们看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仔细看哟,看完以后告诉我这三个故事你觉得哪个故事最好?(PPT5.6.7)(可以喊同学分角色读)

B:小故事看完了,现在哪个同学来说说你觉得哪一个故事更好?你觉得哪里好?(喊三个)

A: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各有见地,那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富商,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三个故事分别喊一个人)(PPT8) B: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看来同学们都认真的看了这个小故事,那现在请同学们谈一谈在你们身边有什么关于尊重的小故事?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给3分钟可以适当延长随机应变)(ppt9) A:哪位同学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呀?(喊5个)(如果答不出来适当举例引导)

B: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在我们学习了学前教育以后有没有同学和我一样听到周围的人对这个职业的误解?比如有人认为幼师就是高级保姆,哪位同学来和我们谈一谈你听到的误解,和你听到误解以后的感觉和做法,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PPT10)(大概3分钟可以适当延长)

A:同学们都讨论好了吗?好,那现在请同学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喊5个)

B:通过大家的发言呀看的出来别人不理解自己的职业是一件让人很难受的事情,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视频来看一看别的职业是不是也需要理解和尊重(PPT11然后放视频)

A:看完视频同学们应该会发现在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需要理解和尊重,同学们想一想你身边的人比如自己的父母和朋友或者陌生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又需要什么样的理解和尊重(PPT12)

B:请哪位同学愿意大家分享分享的(喊10个)

A:感谢同学们的分享,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也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人,希望同学们下次再和他们接触的时候可以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

B: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人们不会互相理解,那么他们怎么能学会默默地互相尊重呢?”

A: 托尔斯泰说过“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B: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课可以把尊者与理解落在实处,班会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13篇:理解与运用

刘仁增: 福建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福建省优秀骨干教师,福州市特色教师,县首届优秀骨干教师。在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识字教学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已形成“新、趣、活、实”的教学风格,主持、指导国家级、省级实验课题三项,参与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北师大版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辅助学习用书的编写计14本。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提法,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耳熟能详。它从1956年首次开始出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至今,五十几年过去了,尽管其表述有“提高儿童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等略微差异,但语文教学重在“理解”和“运用”的教育思想和总体目标求并无改变。遗憾的是,由于历年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此往往只是一句简单的表述,并没有作具体的解释和说明,加上长期以来没有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思想上的困惑和实践上的盲目,现在该是到了必须弄清其内涵要义的时候了。

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认识误区及其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理解”与“运用”是并列的,两者之间互不关联、互不交集,“理解”指向于阅读与阅读教学,“运用”指向于作文与作文教学,“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意思无非就是“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于是,阅读教学就以“理解”为核心目标,作文教学视“运用”为价值取向,分工明确,各自为政。

不仅如此,更要命的是,“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中的“理解”又窄化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把握中心主旨,至于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言语特色,大部分老师熟视无睹。这种片面的认识影响广泛而深远。教材编写上,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事实上是“以阅读为中心”编写教材的,大都采用主题式编写形式,而这些主题,全是以文本内容或人文教育为指向,鲜见以语言学习、语言能力为主题编写的,阅读是构成教材基本框架,而“听、说、写”往往成为课文的附属。教学指导思想上,一本权威的介绍小学语文教学法的书说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和学习体验,逐步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活动”,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儿童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同时还要教给儿童基本的读书方法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即便是《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方法上,上世纪50年代,阅读教学深受“红领巾”教学法和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全国推行“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教学法。时至今日,由此演化、“变异”而来的“初步理解课文——分段讲读分析——概括总结全文”的教学模式依然盛行,课堂程序更多的是从内容理解的角度加以考虑和设计,目标设定 首先是定位在读懂理解领会上,教学效果更多的以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为归宿。

而对“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也陷入误区,片面地认为指导学生写好一段话、写好一篇文章就是最好的“正确运用”了。至于“说话”,并不重要,甚至有人这样说:只要不是哑巴谁不会说话,还需专门的训练吗?即便教材设置了“口语交际”的课程和内容,这种重书面轻口头的状况丝毫没有得到改观,老师们习惯了拿着“那张旧船票登上那艘老客船”。这或许是口语交际教学至今举步维艰、成为鸡肋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二、“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核心要义

1.关于“理解”。理解是把握语言意义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掌握阅读技能最主要的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当然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篇,形成意义联系,才能理解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和文章情感。这是阅读一篇文章所不可缺少的。但这只是侧重从理解的角度学习语文的,是阅读过程心理机制的一个思维加工方向,也称为“逆分析方向”。其实,还有一种“顺分析方向”的阅读理解,即学生在经历了“逆分析”的过程后,还得进一步转入另外一个心理过程:从理解到的中心思想、内容意义出发,研究作者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剪裁布局,分段谋篇;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描述事物的需要,准确地遣词造句,修饰文字等。这是侧重从运用的角度学习语文。只有经历了“逆分析”和“顺分析”两个方面的阅读过程,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才是阅读教学所需要和追求的“理解“。从语文科要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独当之任的学科属性来审视这两个“理解”,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语言意义的理解固然重要,但更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理解文本、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而不是别的什么。一句话,“理解”是贯穿在从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全部认识过程中,从理解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到掌握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途径,理应是“正确地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应有之义。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理解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又包含理解、分析、鉴赏语言材料、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三个方面。从语言材料看,文章的语言材料是为表达思想内容而特定选用的,为什么用这个词语不用那个词语当然是有讲究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材料的感情色彩,透过语言的表面去探究其内涵的深意,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从语言结构看,主要包括词与词的关系、句与句的关系、段与段的关系等三种,理解了句、段、篇的结构特点,特别是那样别具匠心的语言结构,感悟这样组织语言、篇章构思的表达效果,对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至关重要;从表达方法看,任何人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都有个方法或手段问题,由于表达思想观点、感情的需要,必然选择一定的表达方法,或叙述,或说明,或议论,或抒情,或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每种形式都有它独特的表达效果。阅读时领悟、欣赏作者的表达方法,对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2.关于“运用”。理解了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的,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而是“中点”。因为“理解”不是语文课程所独有的,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共同的正确理解所学的教科书的语言文字的任务。如果不突出“运用”的特殊重要性,就不能突出语文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这就说明,能运用、会运用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能力优劣、高下的重要指标。因此,不论是指向于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运用”的基本认识应该是:

一方面,“运用”有层次之分:一个是规范、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一个是出色地、有创意地运用语言文字。这是因为,语言和言语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规则(符号系统),而言语则是对这种规则的具体、灵活地运用。学生凭借课文语言学习规范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吸收、同化、顺应、模仿语言规则的过程,这是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初始、起步阶段,起巩固语言基础的作用;而只有他们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灵动地运用语言规则表现自己的思想,进行社会交际,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追求。如此看来,规范、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重在要求在运用语言文字时遵守已有的、共同的语言和言语规则;而出色地、有创意地运用是在规范运用的基础上更高的一个层次,是对规范运用的超越,是对既有语言和言语规则的突破。比如一位学生说老鼠见了他,“吓得没命地跑,突然一头撞到墙上,四脚朝天地躺在地上,不省鼠事。”这句话中的“不省鼠事”一词就是小作者独出心裁的创造性运用。

另一方面,“运用”有内容之别:既包括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也包括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前者指的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如何选择正确、恰当的语言材料和内容;后者是说这些语言材料和内容怎样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比如《祁黄羊》一课的最突出的语文现象就是人物的对话,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抓住祁黄羊和晋悼王的两次对话的内容,理解作者是通过人物“说”的不同方式如“说”在话前、“说”在话后、不用“说”字和“说”的不同语气如诚恳、坚决、疑惑、郑重等方面来描写这两次对话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接着,设计一道运用性练习,运用这些方法改写第一自然段中“祁黄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这一内容。如此,学生既引用了课文的语言,又迁移了对话的描写方法,做到了语言材料和表达方法的双重运用。

3.关于“理解”和“运用”。“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的“理解”和“运用”是两个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概念,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理解”是“运用”的基础,没有“理解”,“运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过来,“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离开了“运用”,“理解”就可能浅表化,甚至误入歧途。一句话,理解是为了运用,运用是最好的理解。这种认识并不新鲜,先人早有论述,什么“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读写结合”、“从仿到创”之类的提法和做法,都说明了“理解”和“运用”唇齿相依的关系。但是,“理解”了就一定能“运用”呢?答案是否定的。现实生活中,理解、掌握了不少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却写不出好文章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说是刚刚学习语言的小学生了。可是,如何将“理解”的知识转化为“运用”的能力,却为人们所忽略。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编码化、外显的、可以言传的知识和不能用语言来表示或传达的隐含经验类知识两种。如果用美国学者w·s·格雷的阅读心理过程四步骤,即“感知——看到文字,读出字音;理解——把单词转化为意义;反应——领会作者说的是什么;综合——与实际联系的应用”来看,不论是哪一类知识(尤其是隐含性知识),要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质变,不经历“反应”和“综合”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反应”和“综合”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感悟和体验。这种感悟和体验,是个人内在的心理行为,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它不是纯知识性的感知,而是包括对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思想内容,语言材料组合的方式方法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意味的总体综合性的感知和领悟,最终因体悟而内化,纳入到自己的语言图式和知识体系中。从这意义上看,在“理解”与“运用”之间,还必须架设一座连接的桥梁,那就是语言体验。有了语言体验,当学生面对那些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复杂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时,就能沉入语言情境,触摸到语言温度,感受到语言形象,获得语言经验,把握语言规律,掌握语用技能,从而为规范、熟练甚至是创造性地“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4篇:沟通与理解

转载:

沟通与理解

孩子们的个性和特点千差万别,所以适用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应该有所差异。但是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必须做到的。那就是:沟通、理解和引导。

家长必须能及时和孩子沟通。尤其是对待大些的孩子,不要总是说教,告诉孩子应该这样那样,而是应该多听孩子述说,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态和内心的一些想法。

有些孩子可能不愿意和家长说心理话,这时家长就需要放下家长的架子,看看孩子们喜欢的书、喜爱的动画片、知道崇拜的偶像是谁,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来打破僵局。通过了解他们喜爱的人物和事物,以及孩子对他身边发生事情的看法和观点来了解自己的孩子看重什么,心里想什么。

理解是在沟通的基础上做到的。能和孩子说上话,有了足够的沟通,我想我们就能理解孩子们一些[平时看着不顺眼的言语或行为了。那些言语和行为也许就是当前的时尚,也许是他的某个偶像的习惯。

通过沟通,我们不仅可以理解孩子现在孩子的喜爱和追求,也可以了解孩子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了解孩子的内心的学习压力和孩子对自己的期望。

引导绝对不是教导和简单地告诉,而是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根据孩子喜好和想法,和孩子一起分析那些事物中哪些是上进的,哪些是消极的;知道了孩子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们可以

坐下来和孩子一起讨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怎样做才合适。理解了孩子的个性需要,家长能够根据孩子优势和弱点,和孩子一起商量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家长和孩子坦诚相待、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的,如果离了这个基础,这一切就没有意义了。

第15篇:理解与宽容

(一)理解与宽容

——为了员工的幸福,为了企业

良好的氛围

我们《理念集锦》上有这样一段话:建设企业文化很重要的是创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能经常看到别人的优点,这个企业就一定会成为天堂;反之,都看别人的缺点,这个企业就成为地狱。通过看各店的“总经理与员工约谈会纪要”,包括各店反映的问题,我想针对干部员工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和困惑谈谈这个话题。

过来我多次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帘子打手”的案例。黄骅店曾讲过一堂课——为他人着想,课堂上员工踊跃发言。有位员工举例说,有一次他进商厦门口的时候,由于前面的人进门时没有轻放塑料帘子,结果自己的手被重重的打了一下,很疼,他很生气。结论是:这样的人就是没有为他人着想。随后老师对这名员工的看法给予了认可和肯定,并说碰上这样的事谁都会很生气。我听着觉得不对劲,我们的老师和员工进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公司让大家受教育的目的是提高自身,而不是去挑剔、计较他人。我们要求自己要做到为他人着想,同时对他人要做到宽容和理解。于是我上台纠正:我们自己应该努力做到为他人着想,但对于别人无心的过错也不要去计较,我们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生活才会愉快。

计较他人是和自己过不去,和生活过不去,耿耿于怀的是自己,不开心的是自己。宽容他人其实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宽容是一种好品格,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拥有幸福的能力。不宽容的人想要拥有幸福,很难。我们企业也有一句话: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过来公司要求各级干部要关心关爱员工,目的是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的环境,结果我们有的员工却走入了计较上级、挑剔上级的误区。

那么在信誉楼上下级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关于上级如何对待下级这个话题是我们过来提及最多的,我不再多讲,今天我重点讲一讲作为下级应该如何对待上级。

一、作为下级应该尊重、信任、服从上级,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基本的秩序,这也是上下级配合时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作为下级要主动自发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争取做个让上级省心的下属,因为上级还有好多的工作需要去考虑。有的员工埋怨上级对自己的培训不到位,这个认识是有问题的。作为咱们员工一定要认识到:员工个人是自我进步的主体。作为干部培训下属的第一步也是首先激发员工自我提高的能力。员工不论

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还是为了企业的发展都要主动自发的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包括主动寻求上级的帮助,而不是等在那里抱怨、发牢骚。

过来老董事长举刘爱敏经理刚到财务管理室的时候的例子:最初柜组财务工作是由财会室管理的,随着企业的发展,柜组的增多,财会室业务量增大,我们必须成立财务管理室把柜组的账务管理好。老董事长对刘爱敏经理说: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到底怎么干我也不知道,你自己去研究,去完善。

曹慧荣经理干人力资源部的时候,主动学习人力资源方面的书籍,老董事长和我都没有提醒她这样做,是她自己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她觉得自己承担了这方面的责任,就应该主动把工作做好,给领导创造惊喜。

贾启梅经理跟我说,有一年因为贷款的问题她找老董事长商量,老董事长有时用脑多时血压会升高,她刚一说老董事长就开始量血压。贾姐说:经理您别想了,我们自己想办法去。咱们这些优秀的主管就是这样,本着公司的意图,本着领导的意图,主动自发的去工作,希望做一个让领导省心的下属,希望给领导创造惊喜。

还有像曹茂全经理开拓服装远途市场的时候,张桂芹经理拓展日化项目的时候,张振利经理拓展鞋业市场的时候,张建港经理成立食品超市的时候,赵俊英经理成立公司业务部的时候,都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做,咱们这些经理们没有抱怨,他们就是想把工作做好,给领导创造惊喜,他们是这样一种心情。现在我们的培训越来越到位,各方面的指导也越来越到位,但我们有的干部员工却走入了一个误区,埋怨上级对自己的培训不到位。作为一个优秀的下属来说,必须要有主动自发工作的意识和强烈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意识,也只有进入了这一个阶段才代表了我们真正的成熟。

三、作为下级要协助上级做好工作。什么是好部下?在《理念集锦》中有很好的论述——什么是好部下?很重要的一点是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领导发挥决策作用的人——是有思想、能提出可行方案的人,是出主意让领导拍板的人。如果从来不出主意,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就不能称其为好部下。只有大家都给领导出主意、想办法,并勇于提出批评意见,让领导去琢磨、去筛选、去决断,这个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为了让大家感受这一点,我不得不夸夸我自己。有一年老董事长给我一封信,对我说,茂莲,还记得你给我写的这封信吗?那是96年我在公管部的时候给老董事长写的一封信。那时公管部刚刚成立,工作中碰到了一定的困难,我给老董事长写信:公管部需要总经理立场鲜明的支持公管部的工作。我在信里说:

第一、在公管部代表公司下发的通知、规定更改前总经理不应该有其他模糊的说法。我这里面有两点建议:

1、按规定我们(公管部)没有做错,总经理在员工面前就应该持支持态度,总经理模棱两可的态度只能让员工认为公管部只是代表公管部发通知、规定,而不是代表公司。

2、即使殊途同归,规定只准严格执行,不得讨价还价。当时有一种现象,公司下发的通知、规定过一段时间柜组就找不着了,再有新员工进来就不知道通知的内容了。所以,当时公管部下发了一个通知,要求柜组把通知、规定集中保管好并挂在固定的地方,方便员工学习。随后公管部在检查时发现有的柜组并未按公管部的要求做,按通知规定,没有做好的柜组是要处理的,当时老董事长表态说,只要员工对通知内容知道了就行了。针对这一点我也给老董事长提出了一点:作为柜组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异议,即使提出了异议,当规定未更改前也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一是为了维护规定的严肃性,二是企业规范化的需要。

第二、凡事从上至下而行,解决“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问题,才能体现公司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上行下效让员工心服,不要再讲对楼层经理、后勤人员暂不要求(当时楼层经理相当于现在的商品部经理)。领导做出表率员工自不会落后。

第三、觉悟比素质重要,觉悟就是认识,一个人的觉悟水平决定了他路的走法。提高楼层经理的认识,使工作协调起来,有的经理在公司规定的执行过程中起着很大的破坏作用,有些事在处理时达到的目的偏离了导向,而这种做法使当事人感受到另一种导向。位置越高破坏力越大。注意导向,迁就有度。

信的结尾我说:公管部需要总经理的帮助,约束:在企业规范化的道路上坚持不懈,疏导:通过提高员工的觉悟、素质,化解其中种种矛盾,约束、疏导并行。

以上是96年我在公管部的时候感觉工作遇到了困难,而有些困难必须要领导的帮助和表态才能克服,所以给老董事长写了这封信。这封信表达了一个下属对上级的意见和建议;也表达了一个下属为了做好本职工作恳请上级给予支持和理解。那我们现在是这样的态度吗?

四、作为下级还要做到对上级多理解,多宽容,有问题主动和上级多沟通。我还是举例子,曾经有一段时间老董事长见了我就批评两句。后来我对老董事长说:“经理,是不是批评人也会上瘾啊,特别是看着这个人不顺眼,老想说他几句。”我这样一提,经理就意识到了,对我说:“是,我最近是有个事感觉不痛快。你也顺便跟秀生(已退休的范秀生经理)说一声,我最近也跟他没好气儿。”我想说的是,上级也有上级的不容易,上级也是普通人,有喜怒哀乐的普

通人,有这样那样缺点的普通人。因此,作为下级还要做到对上级多理解,多宽容,有问题主动和上级多沟通。我不希望我们的干部员工把着眼点放在上级的方式上,这样让我们的上级也好辛苦。更何况人和人的性格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如果大家都以个人喜好的方式去挑剔上级,那么就没有合格的上级,迎接我们的也将是无尽的烦恼。

在此我还想说两点:

第一点,如何对待上级的批评。

有一次赵冬经理跟我说:现在有的员工很“娇气”,领导稍微一批评就受不了,就有压力了,领导就得赶紧去安慰。我对赵冬说:作为下属,做错了事情领导批评有点压力是正常的。如果下属做错了事情,上级批评了,他一点压力都没有,你想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啊,但是如果耿耿于怀就不应该了。有一次贾启梅经理跟我说,领导表扬是好,当时心里美滋滋的,但过后也留不下什么,倒是领导批评几句的时候,虽然当时感觉上不来下不去的,但事后想想,真的开阔了思路。也就是说面对上级的批评,我们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听清领导要表达的意图上,然后来提升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听清领导要表达的意图,如果把着眼点放在了挑剔领导的方式上,都没有听明白领导想帮助我们什么,让我们提高什么?那就白白错过了一次提高成长的机会。

第二点,向上级提意见、建议,对领导认识不到的问题要能够接受。 我给大家讲电梯的例子。过来我们各个店的电梯都是单向的,老董事长觉得这是我们企业的特色。现在总监、总经理们包括我都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上双向的了,这个问题我和老董事长也交流了几次,但老董事长非常坚持自己的看法。当然现在我们的总监们、各店的总经理们对我还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我有一天能说服老董事长。我说这个例子想表达的意思是:领导不是万能的,但我们要相信总体上领导比我们要站得高、看得远,有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在庆幸领导的坚持。有一次座谈的时候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我说我刚到信誉楼的时候,社会上很多商家打价,我们不打价。导购中有的顾客就跟我们说:“大姐,你就给我便宜一块钱行吗?我也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心里舒服些。”我们就去和老董事长说:“我们给顾客便宜一块钱又能怎么样?” 老董事长说:“我们没法留住所有的顾客。如果我们今天便宜了这一块钱,就变成什么了?说不打价却又变相打价,那我们就变成四不像了。”大家想一想,如果当时领导没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我们企业还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吗?很多问题道理都是相通的。有的意见、建议是领导暂时认识不到,但更多的时候是上级比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长远。所以,向上级提意见、建议,对领导认识不到的问题要能够接受。大家

想,如果下级一提什么上级就改变,这样一个没有主见的领导是大家愿意追随的吗?这样的领导对企业也是很危险的。

也许还有员工会举出一些上级的问题,我承认我们的上级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也知道人无完人,如果大家把着眼点放在上级的缺点和不足上的话,带来的只有不满和苦恼,还会影响自己的进步成长,影响自己工作的效果。如果大家按照我说的去做,不仅自己的进步成长快,工作有成效,也会越干越开心。

良好的人际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中上下级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干部要尊重、理解、关心员工,同时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来影响、带动员工。作为员工要从做一个好下属开始,这样会收获更为丰富的人生。

以上我讲的是“下级应该如何对待上级”。给大家提出了一些要求,以及对待上级应该怎么看才有利于咱们的进步成长,有利于咱们的幸福快乐,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下面我再讲一讲员工应该怎样理解“企业为员工着想”以及员工应该如何对待企业。

过来公司讲企业是一个为员工着想的企业,结果我们有的员工却走入了挑剔企业的误区。

有的员工对企业满足不了的要求就认为企业不为员工着想,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一个企业没有办法满足员工的所有要求。信誉楼关心员工,但不迁就员工。如果一个企业迁就员工了,那这个企业不会有良好健康的发展。我们企业有这样一句话:“员工第一要建立在不损害组织的基础上。”组织和人才之间,组织第一。对于员工合理的需求,员工不提公司也会进行考虑,但对于员工不合理的要求,员工提了公司也不会给予满足,包括公司暂时认识不到的或公司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的,公司也不会盲目去改变。因此,作为员工要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作为我们干部不但自己要认识到,也要引导我们的员工认识到。

那么员工应该如何对待企业才有幸福和快乐呢?第一是认同企业、热爱企业、相信企业、赞美企业,紧紧跟着企业的导向走;第二是用心干好本职,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一个人在企业里有安全感、归属感这对感受幸福很重要。而一个人对企业不信任,充满了怀疑,那他是不会有安全感、归属感的。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想要幸福不容易。怎样获得这种感觉呢?认同企业、热爱企业、相信企业,为企业发展做贡献。同时用心干好本职,这样我们的能力会不断的提升,工作干得不错,会获得领导的认可,公司的认可,待遇的提升和机会的青睐也会自然而然。

也有员工因为看到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苦恼,我们《读书摘抄》上也有这样一段话:实际的操作本来就是千疮百孔的,要挑别人的缺点就像看到太阳和月亮一样清晰。不幸的是,如果你还认为自己的眼光雪亮的话,那么你是个呆子……实际上也正因为企业存在这样那样问题,才需要我们干部、员工去努力,去完善,我们企业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再优秀的企业也有无穷尽的问题,作为信誉楼的干部员工要能够承认、容纳企业的不足,同时为了企业进一步完善这些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讲了这么多,其实我最想说的是:我不希望我们的干部员工把精力放在自己的这种情绪上,这样让我们整个的人生都变得那么不大气,黏黏糊糊的好像不干正事。以至于没有精力、没有心情去研究我们的工作、研究我们的专业。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如果老是这样计较,不论我们干着什么样的职位,挣钱多少,都不会有洒脱的人生。所以说我们要大气一些,把眼光放的长远一些,从做一个好下属,做一个好员工开始,从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开始。

(二)信誉楼用人标准

——以文化亲和力定取舍

高文化亲和力,简单地解释就是忠于企业理念,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说白了就是做企业的“虔诚信徒”。

信誉楼人力资源开发思路的第一句就是“以文化亲和力定取舍”,在这里我提以下几点要求:

一、对于不认同企业、不喜欢企业、不热爱企业、在背后抱怨企业的员工,我们要本着为他着想,也为企业着想的角度劝他离开。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各级干部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把进入信誉楼的员工培养成为合格的信誉楼人,但经过培训确实不符合信誉楼人标准的,我们要有勇气劝他离开。一是不耽误员工,让这样的员工找一个更适合他的环境,二是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员工来讲,要么相信企业、赞美企业,要么离开企业。如果你不相信这个企业,不喜欢这个企业,不愿按企业的要求去做,又何必在信誉楼浪费自己的青春呢?不相信企业,不喜欢这个企业的员工要尽早选择离开。

二、对优导、师傅、记账员的评定选拔也要考察文化亲和力。

优导、师傅、记账员是我们基层的力量,如果师傅不认同企业就会带出不认同企业的徒弟;优导是我们员工的优秀代表,如果他不认同企业,大家想想,我们基层的员工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对于各级干部、员工的培养我们都不

要忽略了对企业理念的学习。这也要求我们的干部对日常发生的问题不要只就事论事,更要上升到理念角度。

三、对干部的选拔——首先看文化亲和力,然后才是合适的能力和特长。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我把《读书摘抄》上的几句话与大家说一说:

“选合适的人上车,请不合适的人下车,然后将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什么样的人是合适的人呢?首先要看文化亲和力,然后才是合适的能力和特长。

“人才不是最重要的资产,合适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资产。”什么样的人才是合适的人才呢?符合信誉楼价值观的人才是合适的人才。

“在挑选合适的人才上,应该看重的是品质的好坏,而不是学历、技能和工作经验,这些都是可以教会的。”挑选合适的人才,首先应该看重的是品质。

我们企业也提到:“在平凡的人物中选拔人才并委以重任,他一定会尽全力报效。”

在《发现》这本杂志上有一篇文章《经营之圣不用聪明人》,写稻盛和夫的用人之道。稻盛和夫提到,原本他认为优秀且聪明的人进入企业后,很快就辞职了,留下来的是那些不太聪明、平凡的、无跳槽本事的、当时认为愚钝的人,但就是这些愚钝的人10年、20年之后都成为了各部门的领导,并且为这个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像他们这样平凡的人成了非凡的人,是孜孜不倦、默默努力的力量,亦即脚踏实地的度过每一天的力量,是坚持积累每一天的力量。稻盛和夫从自己的经历中认识到:成功需要的并不是智力超群的人,而是信念单纯、目标专一的人。文中还提到:作为高层领导者需要“深沉厚重的人格”。

最后文中提到:慢些,我们就会走得更快。因为选择了切合企业价值观的人,信仰单纯,目标专一的人,执着、有胸怀的人,这样的人不见得多聪明,但这样的人才能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会让企业在健康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随后这篇文章会刊登在第8期的《信誉楼人》上,大家要认真去读。过来各店人力资源部经理也反映,我们有的经理在用人上就喜欢用那些聪明的、反应特别快的人,读一读这篇文章对我们会有启发。

要求各店的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要深刻领会公司意图,把好用人关。作为各店的干部们也要深刻的领会公司意图,对公司的用人原则要充分理解和执行,因为人力资源部总体思路的推行需要干部们的理解和配合。这需要倒过一个劲来,按照信誉楼的用人标准选拔人才,短期看似乎慢了些,但实际上我们会走的更快些,因为这样做会为企业健康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陈志宏整理)

附:

经营之圣不用聪明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是现代企业角逐的核心。然而作为世界500强之一的日本京瓷株式会社,却遵循着一条独特的用人之道:不用聪明人。

京瓷的创始人,在日本有经营之圣之称的稻盛和夫对此的解释是:“我之所以并不器重才子,是因为才子往往倾向于对今日等闲视之,不由得厌恶像乌龟那样缓慢地度过一天,希望像脱兔似的走捷径。众多优秀且聪明的人才进入了京瓷公司,也正是这些人才,以为公司没有前途而辞职。所以留下来的都是不太聪明、平凡的、无跳槽本事的愚钝人才。但是,这些愚钝人才在10年、20年后都晋升为各部门的领导。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像他们这样平凡的人成了非凡的人才呢?是孜孜不倦、默默努力的力量,亦即脚踏实地度过每一天的力量,是坚持积累每一天的力量。”

有人说京瓷拒用聪明人是因为稻盛和夫本人就是一个不怎么聪明的人。他考中学两次落榜,考大学也落第,只好进了一家勉强算得上是大学的县立大学。大学毕业后参加就职考试次次失败。他原本想当个医生,可是却只能在一个陶瓷厂找到一份工作。工厂濒临倒闭发不出工资,员工士气低落,常常以罢工来宣泄。跟稻盛和夫一起去的4个大学生全辞职了,稻盛和夫却固执地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下干不成事,在别的环境中也一定会一事无成。铁了心的他吃住在实验室,不断地想,不断地思考,甚至在睡梦中还在模拟推演。最后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既无知识和技巧,又缺乏经验和设备的稻盛和夫,竟搞出了世界领先的发明,给快要倒闭的工厂带来了生机。

从自己的经历中稻盛和夫认识到,成功所需要的并不是智力超群的人,而是信念单纯、目标专一的人。他们没有聪明人华丽的梦想、敏捷的思维和跳跃性的步伐,但他们对最质朴的看起来毫无新意的生活原则,“不仅用脑筋理解,还用灵魂领悟,使其变成血肉的一部分”。这使得他们在面对纷繁的头绪和各种利益诱惑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视线始终不偏离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从而避免了那些头脑灵活的聪明人最易犯的,因为反应过于迅速而经常身陷“复杂性之灾”的错误。

京瓷因为这种保守的用人哲学和经营策略而饱受聪明人云集的美国华尔街投资家们的诟病。在他们眼中,京瓷缺乏富有想象力的人才,不懂得使用最现代的金融工具,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故而这些金融精英从未将其纳入法眼。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地遵循常识开展经营的企业,即使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也始终保持着充足的现金储备,不仅没有遭遇破产危机,而且少有地实现

着连续赢利。如今那些聪明的华尔街精英们早就闭紧了嘴巴,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当初最看不上眼的“蠢人”执掌的企业笑到了最后。

中国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把人的资质划分为3种: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稻盛和夫十分赞同这个划分,认为“居于人上的领导者需要的不是才能和雄辩,而是以明确的哲学为基础的‘深沉厚重’的人格。”可见,稻盛和夫领导的京瓷不用聪明人,并不是因为稻盛和夫自己不够聪明,对聪明人怀有一种武大郎式忌惮人高的弱势心理,其中包含的其实是一种真正高深的智慧。

至此,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位叙利亚诗人的名句:慢些,我们就会走得更快。京瓷不用聪明人的秘密,也许正在于此吧。

第16篇:理解与宽容

3.1理解与宽容

●知识点归纳

1.理解的重要性,尊重、善意与沟通。

2.宽容的意义,宽容不是纵容,要有原则性。 ●重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认识理解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学会理解他人。培养宽容精神,学会避免和化解误解与纠纷的技巧。

难点: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行动中真正做到体谅、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拥有宽容他人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展示故事《仇恨袋》,思考:故事提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仇恨袋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从来都是所向披靡,无人能敌的。因此,他是何等的踌躇满志,春风得意,唯一的遗憾就是找不到对手。

有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突然,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绊脚,海格力斯猛踢了一脚,那只袋子非但丝毫不动,反而膨胀起来,成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海格力斯无计可施,只好坐在路边唉声叹气。不一会儿,一位智者见到此情景,困惑不解。他对圣人说:“这个东西很可恶,存心跟我过不去,把我的道给堵死了。”智者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去路,与你敌对到底!”

人生在世,人际间的磨擦、误解和恩怨总是在所难免,如果肩上扛着“仇恨袋”,心中装着“仇恨袋”,生活只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最后,只会堵死自己的路。因此,人们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

二、实际操练,理解宽容他人

1.阅读教材P58内容,懂得:要理解他人,尊重是前提,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积极沟通才能达到理解。

2.遇到下列情况该怎么办?说说理由(讨论)

(1)朋友不赞同你的意见,与你意见有分歧——尊重(人格、个性、意见、选择) (2)同桌的墨水不小心溅到你的衣服——善意(以友好的态度体谅别人的处境和感受。) (3)老师批评你上课不认真,你觉得冤枉——善意、沟通(主动接近;坦诚交流;细心领会。) 3.阅读《小苏的苦恼》P56

三、解读宽容 1.宽容的内涵:“宽容”都是宝盖头,可见都是宝贝。“宽”下面,是草字头和“见”,也就是说像杂草一样的看法都允许并存。可是我们往往连一种异见都无法包容,何况更多乎?“容”是两个“人”和一个“口”,就是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不妨求同存异,但我不会不让你没有说话的权利。 2.宽容的意义: 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加工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思考:如果老师面对学生的恶作剧大发雷霆然后狠狠批评他,试想结果又会怎样? 读完这则小故事,你有何感想? 3.宽容的力量:

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

“我们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温和地说。这就是林肯总统消灭政敌的方法,将敌人变成朋友。 他,两度被选为美国总统。

今天在以他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请相信,宽容的力量! 4.故事共赏《改变》,懂得宽容让生活更美好

四、培养宽容精神

阅读教材P59的,懂得培养宽容精神需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求知,宽容是良好修养和高贵气质的体现,培养宽容精神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

五、快乐人生的作业

阅读感悟——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体谅对方、未能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的。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这样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那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象。所以,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做好快乐人生的作业。

1.每天对身边的人多微笑三次,把欢乐传递下去。2.每天花五分钟想一想自己拥有的,试着去感恩。

3.每天原谅一个伤害你的人,让痛苦的能量到你这里为止,做“痛苦终结者”。4.每天做一件帮助他人的好事。 5.给父母至少一周打一个电话。

6.当别人让你感到不愉快时,尽量去理解他,试着去了解他的苦衷。7.每天去慈善网点击一次。 8.每天锻炼身体一次。

9.每天称赞别人的优点,并尽量去学习。10.为别人的成绩鼓掌,而不去嫉妒。 附录:气量小测试

1.你是否不计较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

2.你是否对别人的批评尤其是大庭广众的批评耿耿于怀? 3.你是否乐于看到同你关系不好的人取得成绩? 4.你是否喜欢嘲笑或贬低与你意见不一致的人? 5.你是否欢迎原先不如你的人如今超过了你? 6.你是否嫉恨能力不如你的人得到奖励? 7.你听到别人说你的坏话,是否能做到一走了之? 8.你和别人争吵以后,是否常常越想越生气? 9.你是否容易原谅别人不自觉的过失?

10.别人说话刺伤了你,你是否一定要回敬对方? 11.你经常在公开场合说别人的优点吗?

12.你与同学相处是否信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狠人” ? 13.你尊重能力不如你的同学吗? 14.朋友们是否指责你为人过于敏感?

15.你是否认为没有必要对伤害你的人进行报复? 16.你想起很久以前受到的伤害,仍会忿忿不平吗? 17.你愿意同以前和你吵过架的人和谐共处吗? 18.你认为老实人在生活中经常吃亏吗? 19.别人对你的亲疏,你是否看得很轻?

20.你是否认为年龄比你小的人对你进行批评是一种冒犯? 21.你是否常常认为老师对你的批评是出于成见? 22.你是否经常感到你的努力没有得到肯定?

23.你主张邻里相处中宁肯自己吃亏,也要搞好关系吗? 24.你和同学经常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吗?

25.你是否认为互让互谅是朋友相处的重要准则? 26.你的朋友有时候有点小气,对此你是不是很反感? 27.你是不是很少计较朋友的脾气?

28.你的好朋友对你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见,你是否大动肝火? 29.你认为任劳任怨是为人的美德吗? 30.你是否希望用不着的亲戚越来越少好?

评分原则:单数题:是为2分,是与否之间为1分,不是为0分; 双数题:是为0分,是与否之间为1分,不是为2分。

50分以上:说明你是一个度量很大的人。你不计较别人对你的态度,善于原谅别人的过失,相信你是一个很容易和同学、朋友、家人相处的人。

41-50分:说明你的度量还可以。在很多问题上,你能够原谅别人的态度,但在有些问题上,你又同别人很计较。总的来说,你是一个比较容易同别人相处的人。

31-40分:说明你的度量不够大。在不少问题上,你计较别人对你的态度,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你和同学、朋友、家人相处不时会发生矛盾。

30分以下:说明你的度量很小。你经常生别人的气,认为别人和你过不去,而且试图还击或报复别人。你感到压抑,别人也不愿与你相处。

第17篇:理解与宽容

《理解与宽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理解他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理解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学会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积极的与人交往沟通。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懂得尊重他人,能将心比心,体谅他人认识理解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理解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学会理解他人。 难点: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行动中真正做到体谅、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1、班级游戏活动

2、认知法

3、故事讲解法

4、讨论法

五、教具:

纸片、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五

(一) 新课导入

1、游戏导入——剪纸游戏:在开始今天的讲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剪纸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⑴按照发下去的纸上面的游戏要求与步骤进行。

⑵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不对活动进行指导与相关问题的回答,同学们独立完成,同学之间不能互相交流与询问。

教师把游戏规则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独立完成剪纸活动。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剪的图形。结果会发现剪出来的图形是形状不一各种各样的。教师进行解释,引出主题——理解他人。

(同学们是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游戏规则一样剪出来的图案却是如此迥异不同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人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不同。加上在这个活动中由于你们无法询问我,我们之间没有了沟通,所以大家只好根据自己的猜测与理解各行其是,如结果自然是千姿百态了。一个小小的游戏尚且因为理解不同又无法沟通而出现了这么多的结果,要是我们的人际交往中也如此,那后果将会如何呢?产生误解,妨碍人际沟通,人际关系恶化紧张等等。所以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人)

(二)自主探究

1、教师讲解理解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刚才的游戏加以理解。

2、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要和谐相处,就必须要相互理解。)

3、分组讨论:让学生快速阅读并讨论课本56页探究园中《小苏的烦恼》和《家庭故事》,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两则故事共同说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提问“既然同学们知道了理解的重要 2 性,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做到理解他人呢?”

总结并转折进入学习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人们之间理解的方式 ——尊重、善意与沟通

4、案例反思:讲述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的血案的简要经过,让学生回答问题,反思马加爵的人际关系。

(1)、马加爵获奖后怎么做的?

(2)、如果你是马加爵的姐姐你会怎么做?

(3)、我们是否有必要去关心和理解我们身边的人? (4)、我们应该怎样去关心和 理解他人?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 :马加爵在人际交往中正是由于不会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交流、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得不到家人和同学的关心,从而由一个天之骄子变成一个杀人犯。这是一个值的思考的问题,在人际交往中该怎么做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5、教师总结:人与人之间要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应该: (1)、尊重是理解的前提 (2)、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 (3)、实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

6、现学现用:想一想假如人们之间没有互相理解,会是怎样的情况。同学之间没有理解就不能 建立真挚友情。 师生之间没有理解就不能 形成良好的 师生关系。 亲子之间没有理解就不能 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七、主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3.1理解与宽容

理解他人

(一)、什么是理解?(是什么)

(二)、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为什么)

1、每一个人都是个独特的个体,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

(三)、尊重、善意与沟通(怎么样)

1、尊重是理解的前提。

2、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

3、实现理解需要积极沟通。

八、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谈感想或收获

教师小结: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人理解,何不先去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积极地去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会得到自己所渴望和追求的 东西,获得交往的快乐!

九、师生共勉

下边是几句共勉的话,让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希望对大家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有所帮助。

十、作业设计

课外的方式独立完成

第18篇:理解与宽容

理解与宽容,让问题学生变“乖”

鸭子口中心学校

林蓉

(案例陈述)这学期,任教九

(一)班英语。该班英语学习基础特差,大部分男生学习态度较差。部分学生不服从管教,面对这一现状,我确实很苦恼。

一天,我正在批改学生家庭作业,忽然发现有两份作业完全一样,立即把这两名同学找来一问,得知××是找一女同学做的。我顿时火冒三丈,正要发作。转念一想,先了解一下情况吧!原来,他把书掉在学校里了,无法做家庭作业。他上网一看,刚好这名女生在线,顺便请她帮忙做了作业。他说的很轻巧,似乎在情理之中,倒是我大惊小怪了。我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分析了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深入浅出地说了很多。最后他心服口服地点了点头,并且马上补做了家庭作业,并保证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我原谅了他,事后,通过观察,他果然说话算数。学习也还比较刻苦,成绩进步了许多。

评析:理解和宽容学生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人,也是非常看重自己的尊严的。如果我当时不容学生解释,大发雷霆,在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学生。结果是软弱的学生口头上不顶撞,心里却和老师产生了严重的对抗;强硬的学生就直接和老师对着干起来了。弄得师生双方心情不爽,根本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面对问题学生,要审时度势,沉着冷静。切忌在双方激动的时候火上浇油,使矛盾恶化和升级。必要时,以退为进,暂时冷处理。事后,找个合适的机会,把学生教育的心服口服。

第19篇:理解与宽容

3.1《理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理解在建立和谐人 由放放假-[www.daodoc.com]整理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做到理解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教学重难点:怎样才能做到理解他人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相处有方》,首先看书上活动一,烦恼倾诉室,思考这两个问题。(出示图片) 新课教学: 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会看到。比如同学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到底要不要告诉老师,自已应该怎么解决?或者像这样的家庭纠纷,比如有些同学平时比较喜欢打电脑游戏,但有一次老师让你去查资料,结果你一回家打开电脑你的妈妈就要在旁边说你了,你这时候觉得很委屈,究竟该怎么样和妈妈解释呢?就像这里的材料里显示的,妈妈可能生活在富裕的时代了,比较讲究营养,而奶奶则是从贫苦岁月里走过来的,要节省,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可是究竟应该怎么解决呢?(学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给出如下意见)(1)小苏最需要的是心胸豁达,理解对方; (2)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做一次“换位思考”;(3)坚信只要自己做得对,对方迟早会明白;(4)对他人的缺点、过失与错误不予追究;(5)对他人的误解做到泰然处之,通情达理;(6)不要强求他人理解自己,对他人要有耐心,力求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7)不能因为别人误解而怀恨在心,要在生活中以诚交心,学会忍让。家庭纠纷,则是学会互相交流与沟通。(出示:理解与宽容)

过渡:咱们先来看一看,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一课呢。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学会理解与宽容才能获得更多的友谊,否则就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是很不招人喜欢的。其次,现在的家庭里面,独生子女多了,很多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都要依着自已性子来,可是来到同学中间,来到社会上的话,就不会有人专门宠着你了,必须要学会理解与宽容,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出示图片)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见解存在,方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有朝气,许多新生事物的诞生,正是由于在不同之中产生不同的结果。正因为个人与他人的不同见解存在,也才会使得自己去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自己固有的见解原本就是错的,借助他人的见解可能使获得新的进步。

人与人交往中的不同见解会使人与人之间言行举止有异,这些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理解了他人,就不会因他人与己见不同而生出隔阂,产生矛盾。理解了他人,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自我释放、自我解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必须从理解开始。(出示活动二:哪些是理解与宽容的表现,为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材料分析:(1)这两个人到底谁比较聪明一点呢?很明显,小天等对方发言完毕后才发表自已的意见,一方面体现他的大度,另一方,他也可以在对方陈述的观点上先作一番评价再来讲述(2)第二个很明显不是理解,明争暗斗的话最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3)遇到这样的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说通小张一起去看望老师(4)大家平时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不管怎么样,不要觉得妈妈的唠叨是一种累赘,学会站在妈妈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她的出发点总是为你好

过渡:什么是理解他人?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解他人呢?

(学生回答)就是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个人好恶,以开放的胸怀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从而消除误解与隔阂,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出示图片)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对于威胁自己自我价值的人,人们有强烈的排斥情绪。卡耐基提醒我们,应该避免指责对方,当发现别人明显的错误时,应用支持别人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用卡耐基的话说,就是“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别人你比他聪明”否则,会使别人很反感你。 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 除了尊重别人,还要做到与人为善。理解他人有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成功的方法,那就是“将心比心”,“由此观彼”。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一看世界,看一看问题。从于获得对他人的理解,对整个社会的理解。理解,它也是相互的。要想得到别人的理解。首先自己必须学会理解别人。当你埋怨得不到理解时,你是否想过自己有没有做到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比如当你和一个同学发生冲突时,你可能满脑子对他的不满,满脑子都是你的道理,可是,如果你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他会怎样想? 如果你不理解你的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做?那么,请你站在老师的角度想一下,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的情绪是什么?他的思路是什么?

如果你对家长不满、不理解,那么你可以想一想,他的角度到底是什么呢?我爸爸为什么要这样说话,要这样对待我?我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说话,要这样对待我?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下,你就会特别明白。

明白之后,你就获得一点调试彼此关系的智慧 (活动: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学生回答) (小牛的故事)谈谈你从故事中明白哪些道理?为什么父子俩都拉不回那头牛,而妈妈却能轻易地拉回来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爸爸和儿子只是站在自已的角度来考虑,觉得太阳下山了小牛就该回家了,可是小牛却没有这个概念的,而妈妈是站在小牛的角度上来考虑的,可能小牛想妈妈了,肚子也饿了,所以妈妈的方法才能将小牛拉回来。人与动物的关系也是一样,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

达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学会主动的接近、坦诚的交流、细心的领会 (出示:我思我行)题目,(学生回答)

结语:我的感悟(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人理解,何不先去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积极地去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会得到自己所渴望和追求的东西,获得交往的快乐!) 教学反思:

整体教学设计一般,有点枯燥。思品课的教学需要材料,本节课材料虽多,但是都不是很典型,而且光靠教师讲授似乎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在课堂上参与的东西又是很有限的,怎么样去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还真的值得反省一下,比如一开始要跟学生说清楚,为什么要跟他们讲学会理解,感觉一段文字的堆砌效果就不好,但是材料有限,应该学会去寻找一个突破口。

3.1《宽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宽容精神,学会避免和化解误解与纠纷的技巧,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宽以待人,能将心比心,体谅别人,检讨自我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怎样才能避免和别人发生纠纷的技巧 难点:宽容不是纵容要有原则性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弥乐佛。弥乐佛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呢?一个是肚子大,还有一个就是永远都这么乐呵呵的,他笑什么呢?这么大肚子装的是什么啊?(出示对联)横批就是(宽容) 新课教学: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画面(图片)大海、天空都十分广阔无垠,在这么雄伟壮观的大自然面前,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心胸开阔。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所有的烦恼、仇恨、名利、荣耀都显得那么渺小,我们又何必为它而耿耿于怀呢?所以我们都需要学会宽容,学会对生活中的某些东西不要过于执着,学会释怀。那么人能做到嘛?人的度量有多大呢?(出示图片:雨果说)我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当人们真的能够做到宽容,这一切都不是不可能的。那么什么是宽容,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呢?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分析下面的故事。

第一,唐太宗。从这则故事里面,你体会到宽容是什么?宽容使人们学会对他人给予信任,这种信任,对于唐太宗而言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古往今来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有着恢宏的气度,因为只有为人宽容,才能接受和倾听别人的意见,也只有宽容的人才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在困难时得到帮助,因此才能成就事业)第二个故事,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们才算是一种宽容呢?(能接受、容纳新事物、新观点)对于这些新生的事物或思想,或理论,我们为什么要宽容(因为如果不宽空,对他们的实验,失败一味地嘲笑,讽刺甚至打击,那么社会就很难再有进步和创造)所以伟大的创造成果需要在充满宽容的精神环境中才能发育出来;对他人的缺点、过失不予追究;对他人的误解泰然处之,通情达理;不强求对方理解自己,而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诚交心,学会忍让。这些都是宽容的表现,那这样的宽容有什么作用呢?(使得不同个性,心态的人能够在一起和平共处)如果我们在处世时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动不动就与人大动肝火,还怎么与人和谐共处,更别提合作了。所以,由此可见,宽容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也是一种智慧,看透了社会人生后获得了这种从容与自信,一种境界。什么是宽容呢?(打出图片)

遇到下列事情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1、骂他,今天老师要教会你们宽容啊,遇到这样的情况,能不能先学会控制一下自已的情绪呢,当可能发生冲突的时候,学会迅速地改变思考的角度,比如:这人是不是有急事?他是不是不大会骑车等等,这样转念一想,你可能就会烟消云散了。但是

2、

怎么办?打嘛?各位各位,谁碰上这种事情都想狠狠上去揍两拳中踢两脚,不过,先不说打不打得过,今天咱们学会宽容,遇到这样的时候,请千万也要控制好自已的情绪,不妨学着在内心世界里迅速提升自已,即暗暗告诉自已,必须在这种时刻向众人显示出风度和能耐以“人格”为支撑,以境界为天地

3、第三,千万别忙着反驳人家,你总得先搞搞清楚,人家到底说得对不对?你是不是真的有,如果有,我想你不该发火,反而该谢谢他,成长的过程就是这样不断学习着长大的嘛,帮你正确认识了自已,而如果他纯粹是胡说,那我相信这个时候沉默则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这即显示了你的风度,所有人都会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自有人评说。

4、据说可以告上法庭,有没有人会为此告你老妈?学会从理解和宽容的解度出发,不妨试试沟通一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因此如何来培养自已的宽容精神,芸芸众生,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看到自已的弱点,不足,才可能对不同意见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扬长避短,当别人指出你的不是的时候,先不要只想着反驳人家,急着和人家发火,急着去争一个面子,想想他说的是不是对的。 需用要不断求知,“智者能容”越有智慧的人越是胸怀宽广,你看看农村里那些泼妇,他们为什么骂街,有时候还不就是没文化,而且骂来骂去就那几句没水平的话,真正的骂人,那是不能带脏字的。“人越蠢,越争吵,越发怒”。宽容良好的气质的表现。要注意控制自已的情绪。遇到事情时千万小心你的第一反应,你看,争吵,输了还是赢了,把别人的话击得千疮百孔,但是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所以,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先听为上。让对方把话说完,要欢迎不同的意见,还要努力寻求相同之处。 辩析题,怎样正确认识宽容呢?宽容并不是说那我就放弃我的想法,跟着你的想法去吧,要保持独立思考和主张,也不是纵容,(举例对日本人)。最后“阅读与感悟”。 《让世界充满爱》作为结尾 教学反思:

这节课首尾都做得相当不错,开头用的几则材料能够鲜明地反映本节课的中心思想,特别是雨果的话,以及最后的FLASH,在这种时候的播放就有点煽情,学生确实也略有所心动,这是很明显的。但是中间的教学设计一般般,只能说在思路上还算清楚,但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而且本来就很平平的东西,语言上如果幽默感不多增加一些,更能让学生都听睡过去,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自身的素质。

第20篇:理解与宽容

3.1理解与宽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理解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做到理解他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和行为方式 教学重难点:怎样才能做到理解他人 教学方法:常规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教材P58 小苏的苦恼

学校运动会快要举行了,爱好体育的小苏劲头十足的报名参加好几个项目,他还主动协助体育委员组织同学们训练集体项目。

可是,他的同桌小丁却对别的同学说,小苏多管闲事,他做这些事都是为了出风头。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⑴如果你是小苏,你会怎么做? ⑵我们平时同学相处中还发生哪些类似的事情? 师:刚才所说的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事情,也常常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和困惑,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就像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那样需要我们用理解和宽容去处理。

2、学生自读课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补充,出示自探提示 ⑴为什么说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 ⑵什么是理解他人?

⑶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解他人? ⑷“善解人意”体现了什么态度?

二、解疑合探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总结。 ⑴为什么说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

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成无休止的战场。显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能缺少人与人的沟通、互助、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人渴望的,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

⑵什么是理解他人?

理解他人,就是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好恶,以开放的胸怀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从而消除误解与隔阂,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⑶怎么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解他人?

(1)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当我们懂得尊重别人的独立人格,尊重别人的个性、意愿和选择,我们就能抱着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别人与自己的不同看法、要求和行为方式。

朋友不赞同你的意见,与你意见有分歧——尊重(人格、个性、意见、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对于威胁自己自我价值的人,人们有强烈的排斥情绪。卡耐基提醒我们,应该避免指责对方,当发现别人明显的错误时,应用支持别人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用卡耐基的话说,就是“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别人你比他聪明”否则,会使别人很反感你。

(2)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只有满怀善意才可能做到设身处地,超越自己的主观感受,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对方的心情,理解对方的行为,明白对方的需要。

同桌的墨水不小心溅到你的衣服——善意(以友好的态度体谅别人的处境和感受。)除了尊重别人,还要做到与人为善。理解他人有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成功的方法,那就是“将心比心”,“由此观彼”。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一看世界,看一看问题。从于获得对他人的理解,对整个社会的理解。理解,它也是相互的。要想得到别人的理解。首先自己必须学会理解别人。当你埋怨得不到理解时,你是否想过自己有没有做到理解他人,宽容他人。比如当你和一个同学发生冲突时,你可能满脑子对他的不满,满脑子都是你的道理,可是,如果你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他会怎样想? (3)达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相处中努力做到主动的接近,坦诚的交流,细心的领会。

老师批评你上课不认真,你觉得冤枉——善意、沟通(主动接近;坦诚交流;细心领会。)如果你不理解你的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做?那么,请你站在老师的角度想一下,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的情绪是什么?他的思路是什么?

如果你对家长不满、不理解,那么你可以想一想,他的角度到底是什么呢?我爸爸为什么要这样说话,要这样对待我?我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说话,要这样对待我?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下,你就会特别明白。明白之后,你就获得一点调试彼此关系的智慧

⑷“善解人意”体现了什么态度?

满怀善意、细心体贴、主动理解他人的态度。

三、质疑再探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四、运用拓展

1、结合身边的社会现象自编一道习题

2、教师编题:

⑴要做到理解,首先要尊重。尊重表现为(

) A、尊重他人的独立人格 B、尊重他人的个性和选择

C、承认人际交往中双方的平等地位 D、对他人的一切行动表示认可

⑵在中国文化中“善解人意”是一个美好的成语,它体现了满怀善意、细心体贴、主动理解他人的态度。下列不能体现“善解人意”的行为是(

A、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家境贫寒的小王同学捐款治病 B、小云经常组织同学们去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

C、小易的母亲失业了,心情不好,小易常常安慰妈妈,帮妈妈做家务 D、考场上,小李因担心同桌考不好会被其父母责骂,偷偷把答案传给同桌 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收获 教师总结

(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人理解,何不先去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积极地去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会得到自己所渴望和追求的东西,获得交往的快乐!)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宽容精神,学会避免和化解误解与纠纷的技巧,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宽以待人,能将心比心,体谅别人,检讨自我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怎样才能避免和别人发生纠纷的技巧

2、难点:宽容不是纵容要有原则性 教学方法:常规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出示或说明图片:弥乐佛。弥乐佛最大的特征是什么呢?一个是肚子大,还有一个就是永远都这么乐呵呵的,他笑什么呢?这么大肚子装的是什么啊?

出示对联: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横批就是:

理解宽容

“宽容”都是宝盖头,可见都是宝贝。“宽”下面,是草字头和“见”,也就是说象杂草一样的看法都允许并存。可是我们往往连一种异见都无法包容,何况更多乎?“容”是两个“人”和一个“口”,就是你说你的理,我说我的理,不妨求同存异,但我不会不让你没有说话的权利。所以生活不能没有宽容(板书)

2、学生自读课本提出问题,教师归纳补充,出示自探提示 ⑴宽容的含义? ⑵宽容有什么重要意义? ⑶如何正确理解宽容? ⑷怎样培养宽容精神?

二、解疑合探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总结。 ⑴宽容的含义?

宽容,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

⑵宽容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有宽容才能共处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为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弄得不可开交,写信让张英利用职权摆平这件事。张英提笔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让出三尺,结果形成了“六尺巷”,一时传为佳话。

有宽容才有相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会宽容,是我们处世的需要。“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发展的要求。如果社会缺乏宽容的精神,人人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就会陷入永无休止的怨怨相报之中,社会生活就不会安宁。(结合宽容和社会进步)

(2)有宽容才有创造

比如: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时广受非议,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前受尽人们的讥讽,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时广受攻击„„创造意味着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必须经过探索、实验,免不了错误、失败。创造者的行为、看法常常显得与众不同,甚至不可思议。如果人们对这些与众不同者不予以宽容,对他们的实验、失败一味地嘲讽、打击甚至扼杀,那么社会就难以有创造,有进步。伟大的创造成果需要在充满宽容精神的环境才能发育出来。

(3)宽容才能成就事业。

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如果这时老师面对学生的恶作剧大发雷霆然后狠狠批评他,试想结果又会怎样?

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加工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学会宽容,是成就事业的需要。只有为人宽容,我们才能倾听和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我们的思想才会愈加成熟,才能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有恢弘的气度,这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⑶如何正确理解宽容?

宽容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为了一团和气,一味迎合别人。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同时,容纳别人合理的意见,和而不同,既维护个人创造性又保持集体合作,是和谐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⑷怎样培养宽容精神?

①培养宽容精神需要正确认识自己。 要看到自己的弱点、局限性、对不同意见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扬长避短。

培养宽容精神需要不断求知 。“智者能容”“大度能容”,柏拉图说:“人越愚,越争吵,越发怒”。

宽容是良好修养和高贵品质的体现。

培养宽容精神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 在与人共处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避免争吵和冲突,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

如何来培养自已的宽容精神,芸芸众生,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看到自已的弱点,不足,才可能对不同意见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扬长避短,当别人指出你的不是的时候,先不要只想着反驳人家,急着和人家发火,急着去争一个面子,想想他说的是不是对的。需用要不断求知,“智者能容”越有智慧的人越是胸怀宽广,你看看农村里那些泼妇,他们为什么骂街,有时候还不就是没文化,而且骂来骂去就那几句没水平的话,真正的骂人,那是不能带脏字的。“人越蠢,越争吵,越发怒”。宽容良好的气质的表现。要注意控制自已的情绪。遇到事情时千万小心你的第一反应,你看,争吵,输了还是赢了,把别人的话击得千疮百孔,但是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所以,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先听为上。让对方把话说完,要欢迎不同的意见,还要努力寻求相同之处。

三、质疑再探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四、运用拓展

1、结合身边的社会现象自编一道习题

2、教师编题

遇到下列事情该怎么办?(学生回答)教参p177

1、对父母如何做到理解与宽容

2、面对同学的不是,如何做到理解与宽容

3、怎样对待同学的误解

最后,时间允许的话看下p61阅读与感悟 或布置一些习题。 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收获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岗位职责理解与把握
《岗位职责理解与把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