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爱心妈妈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20:09: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爱心奉献十八载,甘愿尽责一辈子

山东省十大优秀母亲、中国百名优秀母亲申洪英事迹材料

从教二十六年以来,申老师践行着她“爱与责任的守望”,待学生如子女,用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了四十三名贫困学生。今年,可喜的是她资助的三个孩子郑芳、卢静、刘超连同她的儿子一齐踏入了大学的校门。一家一年考出四个异姓大学生,这震动了齐鲁大地。相继有泰安日报《延续十八年的爱心资助》、齐鲁晚报《爱心家庭一年考出四个大学生》、《泰山脚下掀起爱心传递潮》,中国邮政报《延伸到燕赵大地的爱》、泰山晨刊的《爱心妈妈感动泰安》等报刊作了报道。山东电视台、泰安电视台等媒体相继作了连续报道。今年申老师成为“感动泰安十大人物”候选人、“山东省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申老师这一“爱心妈妈”的美名早已传遍了泰山南北。

一、拉他一把----老师的关爱改变学生的一生 1989年的一天,申老师上班的路上发现本班的李山同学在赶着羊群放羊,申老师立即赶到李山同学家里,询问原因,原来是家里困难,不想让孩子上学了,她对学生家长说“不管怎样,我们做家长的苦点累点也不能误了孩子,以后李山的上学费用我来提供”,就这样,一个面临辍学的放羊娃重新回到了校园。还是一个民办教师的她,却用自己几十元的微薄工资开始了延续18年的爱心之旅。

学生张云,父亲去世,经济失去了来源,面临辍学,申老师亲自上门看望,并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一家,让她重返了校园;学生邢珍,父母只靠种地生活,没有其它收入,家境拮据,申老师亲手把自己的连衣裙改做后让她穿,初中三年的生活费和杂费全由申老师包了;史爱国随其母改嫁,先后两次辍学,都是被申洪英老师拉回来的,最终考入重点大学,现在已是在读博士生……

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考入石家庄邮政学院的郑芳,是申老师资助孩子中较特殊的一个。她是个孤儿,从小被单身的爸爸收养,而爸爸又在几年前去世了,他只好跟着年老家境又贫穷的姑姑生活。从上初中起,郑芳几次辍学回家,每次都是申老师把她领回课堂,2006年为了郑芳学习方便申老师干脆让她吃住在家里。收留郑芳以后,申洪英又将辍学回家、在外打工的卢静领回学校。

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小失去母爱的郑芳永远忘不了第一次叫“妈妈”时的情景:“当时,我提着两大包衣服回到宿舍,有同学问我是谁送来的,看到同学们投来的羡慕的眼光,我大声地说是妈妈送来的,那一刻一股暖流传遍我的全身,我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我从小没有叫过妈妈,叫申老师„妈妈‟之前我也斗争了很久。第一次叫妈妈是在打电话的时候叫的。……妈妈对我说,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她只是想尽力帮助他们;而对于我,她是把我当作亲生女儿养的,对我做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一种义务。”就这样,申老师以自己的爱心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

卢静一直记得“妈妈”对他们的好,“妈妈对我们几个格外„偏心‟,不仅从生活上关心我们,而且还经常和我们聊天,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时候我就想,如果不是妈妈当初从工厂里将我叫回来上学,我会是什么样子,真得很感激,让我拥有了两个家……”

“拉孩子一把,可以改变他们的一生”。多年来,申老师一直坚守着这一信念。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到资助,去年秋天,在她的倡议下,十二中成立了“同在蓝天下”助学基金会,如今已有45名学生受到基金会的资助。

二、不图回报----只希望更多的孩子得到关爱

今年,是申老师收获的季节,儿子和受她资助的三个孩子同时跨入了大学的门槛。为了早就业,减轻家里的负担,郑芳执意要上邮电系统的专科学校,在泰安市邮政局工作的丈夫张元民向局领导汇报了想让郑芳作为直系子女上邮电学校的想法。这样,申洪英一家人多年资助困难学生的事才为人所知。 “要不是这次郑芳上学的事,人们也不可能知道我们资助学生的事情。让这些孩子多上一天学,就多一条成才的路,如果换成别人,只要有能力,都会这样做的。这么多年来资助学生,我们一家都没有对谁说过,花了多少钱也没有算过。能够坚持这么多年,全靠我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丈夫的支持,孩子的理解,双方父母的帮助。”谈起多年资助学生的感受,申老师这样说。

申老师不仅在物质上支助孩子,更注意在思想上对学生的疏导。对无经济来源的刘超,申洪英在生活上、学习上给予了更多的关爱,并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特别是刘超上高中以后,学习压力很大,申老师每周都会去看望他一次,带去他爱吃的并和他促膝交流。刘超说,迷惘时,是申妈妈诲人不倦的启发,使我明确方向;动摇时,是申妈妈语重心长的告诫,使我坚定信念;失败时,申妈妈告诉我,要有一樽还酹江月的洒脱;失意时,申妈妈告诉我,要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自信;考试时,申妈妈告诉我,要有“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情壮志……一次谈心时申老师问刘超:“将来你愿意做一个怎样的人?”刘超略有所思地回答:“妈妈,现在我无法对您承诺什么,但至少有一点可承诺,将来我至少做一个像您这样的人。”当刘超考到西安交大以后,本来申请到了5000元的助学金,可看到比他更困难的同学以后,他毅然决然放弃了。还有什么样的教育比这种潜移默化更令人敬佩的呢?

由于多年资助学生,申洪英的家中,没有添置几件像样的家具,但照顾学生的生活用品却增加不少。为了让孩子们回来能喝口热乎水、吃饱饭,申老师家光暖瓶就买了12把。四个孩子上学用的被子、褥子有两大摞。为了帮助照顾家庭,自2000年开始,申洪英的公公、婆婆也搬过来和他们一起支撑这个“大家”,老人家主动用退休金负担起家里的日常生活费用,也时常用来帮助申老师资助学生。

“我们资助学生,只是尽力而为,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成人,不求什么回报。如果四个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能够解决,我们还准备资助两个学生完成学业。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也希望这四个孩子毕业之后能好好汇报社会,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申老师这样说。

三、父母的好女儿、孩子的好母亲、学生的好老师

申老师不只是一个热心救助的“爱心妈妈”,还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女儿,一个关爱孩子的好母亲,更是一个爱岗敬业的好教师。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申老师对父母的孝敬是同事与亲戚一致称赞的:逛街买衣服时经常是转了一整天,自己的衣服没买到,倒给老人这一件那一件地买了一大堆。外出学习开会的机会多一些,每次都买回来不少东西。除了衣服以外,还有纪念品、生活用品,然后送给老人。给老人买东西,她特别精心,不能太贵,还要朴素实用,因为老人节俭惯了。每年夏天都要先问家里蚊帐有没有破洞;冬季未到就考虑家里是否温暖,取暖费够不够;逢年过节,早将过节费用准备好送去,甚至有新的春联也先要拿回家里贴。很多时候还常带着老人去走走逛逛……

她又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从儿子小时候,她就开始为儿子记日记,十九年了,从来没有间断过。儿子什么时候会说话,什么时候会走路,做了什么幼稚有趣的事,下场小雪得场感冒,还有学习成绩、身高体重接种疫苗……再小的事情在她看来都是那么重要。她常常教育儿子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诚信正直……

在学习上,她给予儿子自由驰骋的空间,激发儿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她常常教育儿子说:“凡古之成大器者,必有与众不同的思维和见解。”因此,从小儿子就形成了自觉学习的思维和习惯。高一时,儿子有一段时间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她耳提面命的教导:“玩物丧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听了母亲的话,儿子深有感触。接下来的日子里奋发拼搏,在全区教育局组织的考试、竞赛中每一次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捧着儿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证书,看着学校发来的一张张红红的喜报,她笑了。她为儿子的进步而骄傲。

今年暑假高考完后,儿子为减轻家庭负担,外出打工,在搬运东西时,不小心将手指压断,做了手术,看着孩子裹着绷带的手,申洪英心疼地掉下了眼泪。但是想到儿子懂事了,知道替她分担责任,心里又感到由衷的欣慰。

对待工作,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坚守那份爱与责任的守望的同时,她一心扑在教学上,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多次为外校、外乡镇的老师们聘请去执教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2002年7月在全区新教师培训班上,她做了《如何做一个好教师》的经验介绍。2003年,她针对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尝试了一种以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新复习课型,在全区推广。多年来,申老师先后发表论文20多篇,成为学校教科研的带头人。并先后荣获区数学骨干教师、数学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市师德标兵、市优秀班主任、泰山名师、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全国和省市妇联授予“中国百名优秀母亲”、“山东省十大优秀母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世界因爱而美——————李广琳“爱心妈妈”的先进事迹

李广琳,女,现年37岁,大学文化程度,现为延平区人民法院司法统计员。该同志曾先后被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2003-2005年度司法统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延平区人民法院评为2004年度、2006年度先进个人。

从2005年,李广琳同志听了区妇联同志关于开展“春蕾”活动的介绍,延平区来舟镇外洋上伏坑村的张秋月姐妹,父亲去世,家中的主要生活来源靠母亲在村办工厂打工维持生计,因家庭极度贫困,姐妹俩面临着失学的窘境,尽管家境十分困难,张秋月好学上进,在班级中学习成绩总在前列。李广琳主动伸出援助的手,负担了张秋月读完小学的费用,使姐妹俩安心读书,,姐妹俩经常给李广琳来信,交谈学习体会,每期末考试结束,姐妹俩总是把学习成绩单寄给李广琳,表示姐妹俩用良好的成绩来回报帮助她们的李广琳同志。

这就是李广琳同志第一次担任“爱心妈妈”的起始点。 到了2007年,李广琳同志又热烈响应区妇联“关注‟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这次活动,当起了延平区樟湖镇林经街的胡梦醒同学的“爱心妈妈”,2007年8月20日,与延平区人民法院的其他女干警一起到樟湖镇,看望了胡梦醒同学,并向他送去了学习用品等,鼓励他要好好学习,使孩子感到来自“爱心妈妈”的温暖。

李广琳同志常说,普天之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母爱就像春天的细雨、夏日的清风、冬天的暖阳,温暖着孩子的一生。母爱就是太阳,把自己的光芒洒在幼苗上,使幼苗破缝而出;父爱就象细雨,把淅淅沥沥的雨点洒在苗上,让它吸收雨露,使小苗茁壮成长,小苗吸收日月精华后,就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当然,在父爱和母爱这两股风的吹拂下,小孩只有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不被任何一股风刮倒,才可以平稳的到达终点,也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就会成为世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愿我们每个人都来做“爱心妈妈”,把“爱心妈妈”的善举发扬光大,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困难群体,用实际行动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王玲:“爱心妈妈”先进事迹

王玲,女,现年44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现任县旅游局党支部书记、副局长。王玲同志曾先后被授予市县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县十佳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和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王玲同志自1997年起,她每年都要捐助一名家庭贫困的高中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直到考取大学。十年如一日,相继捐助9名贫困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累计捐资3万多元。她曾被省妇联评为第四届“春蕾”计划先进个人,2004年12月,江苏电视台“大写真”栏目曾专程来赣榆采访她的事迹,并专门制作并播出了电视专题片《爱的呼唤》。

第一名被资助的学生叫王中华,父故母嫁,无力求学,王玲同志自愿负担起王中华高中三年的生活费。每月贴补100元生活费,逢年过节再给

三、五百元,节假日叫到家里改善伙食,一年四季做两身衣服。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2000年,王中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山东科技大学,进入大学仍欠1000多元的学费时,王玲帮他补足了学费,还坚持每月给他寄些生活费。去年考取东南大学的柳传艳,家境艰难,王玲隔三差五地给她寄去生活费。 王中华、蒋太宇、柳传艳、黄艳玲……,这些原本陌生的孩子陆续走进她的家庭,自家孩子还在读大学,又要同时负担数名贫困生完成高中学业。对于一个工薪家庭而言,只好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尤其在他的丈夫不幸去世后,王玲依然坚持捐助活动。他常说,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就会成为世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情系留守儿童 乐做爱心妈妈

胡晓云,淮安市楚州区上河镇妇联主任,近年来,她立足本职工作,结合农村实际,积极探索实践,用赤诚的爱心和真势的情感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她带头倡议并主动参与开展的“情系留守儿童,乐做爱心妈妈”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献爱心,结对帮扶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上河镇妇联早在2005年的时候就十分关注,贫困学生、留守儿童的教育资助问题。在胡晓云同志的主持下,上河镇妇联对全镇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普遍的调查摸底,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奠定坚守的基础。经过过细的排查登记,全镇共有留守儿童827人。其中男468人,女359人。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有个完整的家,胡晓云向全镇的镇村干部和广大妇女发出“情系留守儿童乐做爱心妈妈”的倡议。要求党员干部的家属结对帮扶做爱心妈妈,广大妇女争当“爱心妈妈”为全镇的留守儿童献爱心·送温暖·办实事。胡晓云还主动与三位困难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主动承担起“爱心妈妈”的职责。谭庄村任金超是个13岁的小男孩,在上河镇张庄小学读书,该生的父亲身患重病,母亲有精神病,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上学几乎全部靠学校救助。胡晓云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与任金超结对帮扶,经常给他买学习用品和课外书籍,帮他交书本费,如果说留守儿童是幼苗,那么“爱心妈妈”就是园丁,园丁的爱不仅在于施肥,浇灌还有酷似残酷的“修剪”。胡晓云不仅从物质上关心小金超,而且注重从精神上教育他,使他学会体谅,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和关爱使其健康成长。小金超有不良的卫生习惯,心理上有自卑感,走路时总是低着头。为了帮助小金超克服这些毛病,胡主席把小金超带到自己家中象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帮他洗衣服,剪指甲教育他增强自信心,走路要抬头挺胸,不比别人差,鼓励他增强自信,奋发努力,在胡晓云的帮扶下,小金超的学习成绩由中等水平一下跃入了全班前五名。申大村董丹丹是上河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母亲常年有病,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穷得叮当响,几度面临辍学。胡晓云主动为其交纳上学费用,还主动为董丹丹买新衣服、新书包、新文具。一有空就到学校看望丹丹,了解生活学习情况,节假日胡晓云还把丹丹带到家里一起生活,关心她的学业和身体状况,辅导她的学习。使小丹丹的生活充满阳光,小丹丹见人就夸“胡妈妈待她可好呢”。12岁的女孩倪洁茹,爸爸病故,妈妈出走,小洁茹变得寡言少语,性格内向,跟年老多病的爹爹奶奶一起生活。胡晓云像妈妈关心自己的女儿一样,为她买衣服和学习用品,手把手地教她搞好个人卫生,还鼓励她正视困难,努力学习,立志成材,在胡妈妈的带领下,倪洁茹现在变得活泼可爱,学习成绩也一直领先。留守儿童离开了父母,往往性格孤癖,有自卑感。胡晓云经常组织爱心妈妈到学校集体看望了解帮扶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让这些离开父母的儿童能够感受到母爱。在胡晓云的带动和影响下,全镇机关女干部、村妇代会主任主动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动真情,落实好“春蕾班”经费

早在2001年,楚州区井神盐业公司就和上河镇联办“春蕾班”,使35名特困儿童有了就学机会。可是近几年,由于教育系统人员变动,没有人去井神盐业公司具体办理助学经费,导致春蕾班一度停办。为了使特困儿童有学可上,使春蕾班继续办下去,胡晓云先后三次到区井神盐业公司向老板汇报情况,联络感情,终于争取到35名特困生的助学经费,每人每年300元,三年一次性付给3万多元。受到了师生的热情欢迎。胡晓云还注重动员致富起来的老板捐资助学。淮安市广源石化有限公司经理杨志勇投入商海事业有成,每年可获利近10万元。胡主席就多次去动员其捐资助学,报效社会。在胡晓云精神感动下,今年,杨志勇主动承担资助中心小学20名困难留守儿童上学的义务,每人每学期300元,一直到高中毕业。为困难留守儿童解除后顾之忧。

三、送温暖,帮助困难学生家庭办实事

胡晓云不仅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业、生活状况,还注意尽心尽力,帮助留守学生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王小红同学家住前庄村郭庄组,父亲王万林弟兄五人,上有82岁的老母亲,下有一个20岁的痴呆儿和一个上六年级的女儿,家属是个残疾人,全家五口人全靠王万林一人土里刨食维持生计,家庭穷得一贫如洗。三间破房常年失修每逢雨季,外面下大雨,里头下小雨,随时有倒塌的危险。由于家庭条件不好,王小红学习很不安心,上课常常不能集中注意力。胡晓云得知这个情况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解决王小红家的住房困难,使其安心上学,胡晓云积极实施关心行动,她先后多次与经商老板,窑场业主联系,帮助免费解决了1.5万块红砖,1000块大瓦,并会同有关部门为王家办理建房手续。在施工中,胡晓云前往察看时,发现砖头不够,停工待料。于是她又和镇商贸街开发商联系,为王小红家免费调拨了4000块砖,使王家如愿以偿地住进了新楼房,王小红一家逢人便说,妇联帮我家做了一件大好事。

四、传母爱,让留守儿童感到亲情在

胡晓云的独生女今年已经出国留学,她常说,女儿现在大了,自己会照顾自己。但是留守儿童,父母都不在身边,孩子又小,我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胡晓云爱心行动在上河镇广泛流传,各级干部和广大妇女,纷纷加入到“爱心妈妈”中来,目前全镇80%的留守儿童都有了“爱心妈妈”。每年新学期开学,在胡晓云的带领下,爱心妈妈们带着新书包,新衣服,学习用品并且拉着帮扶孩子的手,高高兴兴走进学校。不但将孩子送进教室还和学校领导交流了情况,请学校每月和爱心妈妈保持一次沟通。爱心妈妈每月将帮扶孩子带回家生活一天,让孩子感受母爱、感受社会的温暖。

胡晓云倡仪的“情系留守儿童,争做爱心妈妈”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新华日报》、《淮安日报》等媒体作了宣传报道。

爱心妈妈

爱心妈妈

“爱心妈妈”

“爱心妈妈”

爱心事迹

爱心妈妈观后感

爱心妈妈发言稿

爱心妈妈发言稿

妈妈的爱心

爱心妈妈工作总结

爱心妈妈事迹材料
《爱心妈妈事迹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