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

发布时间:2020-03-03 10:34: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

陶 宏

2013年第7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孝感市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社会管理社区化、城乡环境生态化,促进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2012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一、坚持规划引领,舞好新型城镇化发展龙头

强化“规划好是最大节约、规划不好是最大浪费”的理念,按照“全域孝感”要求,把孝感8910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筹规划,舞好新型城镇化龙头。

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大市、县、乡、村四级规划编制力度,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聘请国际国内一流规划团队,内脑与外脑相结合,编制完善了《孝感市城乡总体规划》、《孝感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总体规划和《孝感市绿地系统规划》、《孝感市天燃气规划》、《孝感城区现代物流空间布局规划》等专项规划,仅孝感临空区规划的提升完善就投入了1000万元。全面推进县市区规划提升和乡镇规划完善。按照有序集并、限制发展、整体迁建三大方向,明确全市2.4万个现有村庄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避免盲目发展和农户分散无序建房,促进集约节约发展。

推进城乡规划全打通。纵向打通市、县、乡、村四级规划,横向打通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专项规划及控制性详规。成立规划编制委员会,出台《孝感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实行下跨一级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乡镇规划县市管,村庄规划乡镇管,确保上位规划的要求在下位规划得到体现和落实,构建了上下支撑、左右衔接的城乡规划体系。

推进城乡规划全落实。强化规划的执行落实,组建了孝感市城乡规划执法分局。严格规范用地性质和容积率等规划条件调整程序,实行规划红线、蓝线、绿线、紫线、黑线、橙线、黄线“七线管理”。认真执行规划强制性内容,在“十二五”城市规划控制区内,新建小区一律按城市新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在乡镇、村(社区)两级开展“强化两项职能”(强化抓好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协助抓好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职能)活动,增强基层对规划落实的监督管控责任,严肃查处各类违规建设行为。

二、坚持高点定位,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

从市域、武汉城市圈、鄂豫省际三个维度,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着力构建以市级中心城市为龙头、县级城市为支撑、乡镇集镇为节点、农村新社区为纽带的新型城乡发展体系。立足市域构建“1531”城镇体系。从孝感实际出发,着力构建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有机联系的市域城镇体系,加快“1531”城镇体系建设。“1”即孝感中心城市,把云梦城区纳入孝感中心城市组团,到2020年建成人口过100万的大城市;“5”即汉川、应城、安陆、大悟、孝昌5个县级城区,到2020年全部建成中等城市;“3”即马口、沉湖、东马坊、汤池等30个重点镇,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加快重点镇特色发展;“1”即100个农村新社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加强社区生态建设,建成“城里人向往、农村人留恋”的新农村样板。到2018年,力争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

立足武汉城市圈建设副中心城市。加快实施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省级战略,大力推进产业跨越、城镇跨越,增强在武汉城市圈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坚持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发展孝感的思路,全面推进汉孝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域市场、城乡建

设、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建设,实现与武汉优势互补、错位发展。2012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0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2亿元。力争未来五年,孝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高于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实现争先进位。立足鄂豫省际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以辐射鄂东北、豫南为目标,着力建设豫鄂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孝感的区位交通、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优势,增强孝感在鄂豫省际区域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加紧汉孝城际铁路、麻竹高速、武汉城市圈外环高速等交通大通道建设,提升孝感在区域交通中的枢纽地位。加快京广高铁孝感北站配套建设,打造大悟高铁新区,使孝感北站成为联系豫南的重要交通节点。加强与河南信阳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地互动互补发展。

三、坚持双轮驱动,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撑

强化产城融合、双轮驱动理念,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拓展新型工业化空间,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

增强市县城区辐射带动力。深入推进百家骨干企业提升、千家中小企业成长、万家小微型企业孵化“三大工程”,以孝感市国家高新区、7个省级开发区、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加快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发展,培植一批税收过亿元企业和产销过百亿元产业。力争到2016年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过3000亿元。以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建设等为重点,组织实施牵动孝感发展全局的100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市县两级城区功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

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力。以产业基础雄厚镇、交通要道沿线镇和省市域边界口子镇为重点,全面加强30个特色镇建设。加快特色产业培育成长壮大,形成产业支撑。着力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彻底改变过去集镇依路而建、沿路发展的格局。加强小城镇专业市场、创业小区和城镇新社区建设,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功能,提高对周边居民的吸引力和吸纳力。增强“一线一点”建设示范效应。2012年,我们确定15条主要交通干线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线,同时确定10个村(社区)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简称“一线一点”建设,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全域规划、产业支撑、设施延伸、服务覆盖、文明整洁、管理创新”的总要求,从山水田林路房六要素入手,力争通过3-5年努力,把“一线一点”打造成全市的城镇集中带、人口聚集带、产业聚集带、经济聚集带、生态文明示范带、开放创新示范带。

四、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坚持从基础设施、城镇管理、市民素质三大要素入手,健全城镇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安居乐业的人居环境。

强化城乡基础建设。按照设施配套、生活便利的原则,加快城镇供排水、供电、供气、交通、信息、市场基础设施“六张网”向周边延伸,教育、卫生、文体、社保、安居、安全公共服务“六张网”向农村覆盖。推进城镇网格化管理和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新建小区强制配建18种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社区服务平台、服务组织和服务队伍建设,打通服务城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清洁工程,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建设美丽孝感、魅力孝感。

强化城乡规范化管理。以畅通、靓丽、文明、和谐为目标,大力开展施工秩序、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广告秩序等整治,改善城镇环境。实施城市管理质量工程,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推行精确、敏捷、高效和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美好示范道路”和“市容环境美好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改变城镇面貌;深入开展文明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

强化居民文明素质提升。以孝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倡导“孝敬父母、奉献社会、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

家环保模范城市“四城同创”活动。在城镇深入开展“告别十大不文明行为”活动,在农村深入开展“革除十大陋习”活动,唱响文明主旋律,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

五、坚持开拓创新,强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保障

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着力破解新型城镇化过程农村居民进得了城、住得上房、就得了业、安得了心等难题,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打破城乡“户籍隔离墙”,鼓励农村居民到城镇买房居住,变农村居民为城镇居民。有序推进两个“全面放开”:对在城镇有固定住所和收入来源的农村户口居民,全面放开城市户籍;对来孝经商、办企业、投资的外地人口和来孝工作的有技术专长的大中专生,全面放开城市户籍。

加快三类新社区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还建后开发、先建服务平台后建房“三先三后”的原则,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城镇、农村三类新社区,实现城乡居民有序聚居。在新社区规划选址、户型设计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充分保障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今年全市计划新建三类新社区100个以上,目前孝感城区24个城市新社区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各县市区的新社区建设也在抓紧推进。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大力推广土地入股“春晖模式”和土地租赁“禾丰模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多方力量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经营者、农户和社会多赢。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化,力争每年土地流转面积比例提高2-3个百分点。

加强创业就业培训。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城乡登记失业人员,实行财政兜底免费培训。对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提供创业培训服务,鼓励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出“返乡农民创业”、“大学生村官创业”等培训项目,助推“打工潮”变“创业潮”。采取公益岗位和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失地农民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同时将失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保范围,解除好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作者系中共孝感市委书记)

以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下)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上)答案

新型城乡一体化

对新型城镇化引领

兵团公务员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参考答案

课件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下)答案

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
《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一体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