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性教育案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8:30:4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性教育的案例论文》

前言:新入园幼儿由于从小在家长的宠爱和呵护下长大,突然接触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新的伙伴,难免感到紧张和不安,所以教师要在短时间内消除幼儿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和陌生感,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使他们对幼儿园产生兴趣并逐步适应,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本文就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分析、幼儿入园前教师准备工作、家园合作机制、入园适应的几点对策、幼儿入园后家长电话回访工作等,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综合本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他们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等多种不适应行为。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一适应期,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幼儿入园首先表现为日常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幼儿来说家庭是可以依赖的、自由的生活环境。从家庭到幼儿园虽然只是生活环境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对刚满三岁的幼儿来说是巨大的。幼儿的内心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环境对他们而言,不仅陌生而且与自己有很大的距离,即幼儿与新的环境还没有建立某种和谐。种种的不习惯和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必然会使幼儿产生许多不适应。

2、大多数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在家庭生活及其关系中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地位。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形成了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和父母以自己的方式和态度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模式。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彼此相呼应的关系,维持着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生态平衡。这种生态平衡一旦发生改变,对于幼儿来讲必须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幼儿入园时,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新的生态平衡还没有建立起来。面对新的生态环境,幼儿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更不理解教师的社会角色以及自己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幼儿入园后的不适应是很自然的。

3、家庭生活到群体生活。在家中幼儿往往是中心,独生子女更是如此,没有群体生活的经验和概念,对于群体生活感到陌生,这是幼儿不适应的重要因素。

4、人际关系的变化。家庭成员尤其是亲子之间面对面的关系,使他们之间的互动频率很高。这种十分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是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的。而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交往对象变得不固定了,无法延续家庭那样一对一的相对不变的关系。他们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才能与教师和同伴产生情感、建立信任。

5、对环境的敏感。如果幼儿到一个新的环境,其注意力能够被环境所吸引,那么他就容易适应这个环境,反之他就会选择拒绝并企图逃避。许多幼儿入园时表现出的不适应与他们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有关,而在群体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个别幼儿被忽视的现象,被忽视的如果是对环境比较敏感的幼儿,那么就必然会加剧他入园的不适应。

6、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心理学分析:1)、分离焦虑。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研究表明:幼儿对亲人的依恋程度越高,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也就越严重。2)、安全感的丧失与恐惧幼儿与父母在一起是安全的、自信的、可以得到满足的。离开亲人,一些幼儿会感到不安,表现为情绪不稳定、茫然不知所措等。多数幼儿会抗拒或哭泣,虽然后来停止了哭泣,但他们显得不快乐,不主动与人交往、不探索、不玩耍、表情淡漠,在这种情形下的幼儿很容易产生恐惧。他们的恐惧也许并无具体的对象,可能是对一种事物的惧怕,也可能是对一种情境的惧怕。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幼儿入园不适应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时,要以宽容的人文关怀的心态接纳幼儿、引导幼儿。

二、幼儿适入园前教师工作:

1.熟悉幼儿的姓名、了解性格特征,家庭详细情况(关注是否单亲家庭),了解幼儿是否有过敏史及忌口食物。 2.制作家长联系记录。

3.安排幼儿桌椅、床铺,标记幼儿姓名及照片。 4.制作幼儿接送卡。

5.布臵温馨的班级环境,营造家的感觉。

三、进入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步,不但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家长来说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孩子入园,第一次脱离家长,这让许多家长的心中有了太多的不舍和太多的放心不下。为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针对上述分析的宝宝入园问题,,我园还建立了家园互动合作机制: 一)、以《纲要》和《指南》精神为指导,有针对性地、积极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具体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入园的准备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和基本生活技能的培养:

1、告诉您的孩子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是和小朋友一起高高兴兴做游戏的地方。由于初次的集体生活,孩子会感到紧张和疲劳,甚至不安,请家长准时接孩子。

2、幼儿来园前,家长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帮助幼儿作好心理准备,不要吓唬孩子,使孩子先产生恐惧心理。

3、生活要开始有规律性,早睡早起,保证孩子每天能够以愉快的心情来园。

4、提前和老师介绍您的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有需要帮助的可以与老师商量解决。

5、来园之前,帮助孩子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 1)、睡眠训练

选择好幼儿园后,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许多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而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守在每个孩子身边,因此孩子入园后会不适应,一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为了让孩子安心,可以告诉他,妈妈(或老师)虽然不在身边,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厕所或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叫妈妈(或老师)寻求帮助。另外要将孩子的入睡习惯告诉老师,争取老师的帮助。

2)、吃饭训练:自己吃饭—固定时间和地点—不偏食不挑食 3)、如厕训练:

孩子入园时天气还较热,一般穿的是单裤,可以训练孩子自己脱、提裤子。入冬后,穿得较厚了,老师会帮忙的。

注意观察孩子大便的规律,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4)、自己穿脱衣服、鞋子(1)、认识衣服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衣服(必要的话,在衣服上缝上名字),分清上下、前后、左右。(2)、穿脱衣服。作为幼教一线的教师,要帮助家长了解新生入园的禁忌:

1、一味妥协,今天送不下,明天送。

这是目前幼儿园新生入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孩子哭了,家长很心疼。去还存在侥幸的心理:也许明天,他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要坚持,就有可能不用去幼儿园,那么当你再次送园的时候,孩子的哭闹会更加变本加厉。

2、送两天,歇一天。

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哭闹比较严重,吃饭也不如在家多,容易上火。家长感到很心疼,便想送上几天,在家里休息上一天,给孩子调理调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误区的,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半功倍。坚持送园,对孩子的适应至关重要。

3、孩子哭,我也哭。

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宝贝,又见到自己的宝贝哭闹的厉害,家长的心疼也在清理之中。可是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感染实在太强了,这种家长陪着孩子哭的情况在幼儿园的新生入园接待中司空见惯,造成孩子们错认为家长不要他们了,让他们认为上幼儿园不管对于他们自己,还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距,不利于孩子的适应。

4、“我在外面等着你!”“我去给你拿毛衣来!”

在祖辈送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一张嘴要哭,马上对孩子说:“我不走,奶奶在外面等着你哈!”“奶奶去给你买奶,这就回来!”这种说法可能暂时有效,可是当孩子发现自己上当后,他会感觉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不知道奶奶到底去哪儿了,这让他们没有了安全感。

5、“别哭,我第一个来接你!”

许多家长会这样许诺孩子,当孩子哭着对你说:“妈妈第一个来接我!”你忍心拒绝孩子吗?于是好多家长随口承诺:“好,妈妈第一个来接你!”如果你真能做到,我们当然并不反对这种方式,可是那么多家长,您能保证您是第一个吗?如果不能,请不要这样回应孩子,请换一种方式回应孩子:“妈妈会早来接你!”“妈妈四点来接你!”如果轻易的承诺没有兑现,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家长说话不算数,那么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而且孩子一旦知道自己的家长欺骗了自己,会推理到其它,那么家长会不会来接他?孩子便没有把握了。

6、“再哭,再哭了就不接你了!”

这是家长气头上的急话,可是我们一线的老师却常常听到。家长这话说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可是孩子往往越哭越厉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孩子理解的就是你不来接他了,这种负面效应会让孩子觉得恐惧,恐惧幼儿园,恐惧老师,更恐惧分离焦虑。

7、“孩子哭了,我多和孩子呆一会就好了!”

许多家长都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来的,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和孩子多呆一会,就一定能够是孩子愉快的跟家长说再见。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家长的多呆一会儿,只会让孩子的适应时间拉长,让孩子的哭闹和分离焦虑时间拉长。因为此时,孩子已经意识到家长可能走,分离焦虑已产生,便开始哭闹。而家长毕竟是要离开,那是孩子还是要独自去面对,尝试着去适应。

8、“不许哭!”

诚然,每个家长都不愿听到自己孩子哭泣,哪怕是自己走了,听不到,心里能够接受的了,可是却真的不能接受孩子在自己的眼前掉眼泪。其实,面对分离焦虑,孩子选择以哭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感情,是孩子正常的表达方式,压抑孩子哭,以强制手段迫使孩子不哭,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的。

9、喂完饭再走

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早上总想喂饱了孩子再走。然而孩子吃饱了后再和家长告别,很容易因为哭而呕吐,而且,家长长时间逗留在活动室,会让其它的孩子产生情绪感染,不利于孩子适应。

10、窗子外面看一看

家长送下孩子后,难免会不放心,于是有的家长趴在窗外看看孩子是不是能适应,可是如果一旦让孩子发现,孩子的哭闹会变本加厉。

11、“有小朋友打你吗?”“老师凶你吗?”

家长对孩子的关切溢于言表,可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负暗示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惧幼儿园的生活,不自觉的建立起幼儿园不好,小朋友打我,老师凶我之类的联想。这当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这样问孩子:“今天你认识哪个小朋友了?”“老师表扬你了吗?”帮助幼儿回忆幼儿园一天的美好时光,建立对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12、在家一定要好好补

孩子入园得头几天,吃饭一般都不如在家的时候吃的多,所以有些家长会刻意给孩子带奶晚上吃饭的时候也想多做些鱼虾肉蛋给孩子补充营养。其实,孩子刚入园容易上火,在吃饭上应当注意多饮水,多吃清淡食品,而对于鱼肉之类容易生痰上火的东西,应当尽量少吃,多吃蔬菜,有利于孩子免疫力的提高。

13、休息的时候无节制

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六,星期天,好好陪孩子玩玩,放松一下吧!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星期一的时候特别不容易适应,这一方面是由于休息了两天,对环境陌生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作息规律和幼儿园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作息秩序紊乱。休息日时,家长应当尽量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3至5岁,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二)、新生家访和召开家长会

园领导组织小班段的教师召开会议,提出家访的相关要求,指导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家庭教育指导。各班教师在家访时不仅有目的地了解了幼儿的情况、家庭情况等,还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从幼儿心理准备、自理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做好入园的准备。召开新生家长会,班主任从“宝宝开心入园”、“新生家长安全第一课”、“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等不同的侧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带领家长参观幼儿园环境、熟悉消防疏散通道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入园的准备工作,促使幼儿更快地融入集体。对于家长提出的幼儿焦虑如何干预问题,我们措施很多,主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三个问题:不安全的认知、负性情绪和逃避的行为。并且,这些措施都需要家园双方的密切合作。

1、案例分析:到幼儿园来的第一天,我班的朱俊臣小朋友,他的眼睛一直是红红的,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僻。几天过去了,我们发现,他喜欢粘着老师,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活动;不愿意睡午觉,拉着老师的衣角,怕老师离开。不停的说:“你打个电话给我妈妈吧!”明明是一直都在牵着他,跟他玩,鼓励他跟小朋友玩,甚至大多时间是专门一个老师带着他陪他玩,可是他还是要说:“老师你陪我玩吧!”

2、作为教师的我,会这样做

1)、主动聊天。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我尽量每天都主动找这类孤僻沉默的孩子聊天。

2)、帮助朱俊臣找一个性格开朗的小伙伴。让他有自己的好朋友,有了朋友圈,他就有游戏和倾述的对象了。

3)、积极表扬和鼓励。发现他有点滴愉快情绪时,我就立刻在大家面前表扬、鼓励他,让他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并懂得表达出来。

4)、单独游戏。对于不愿意和小朋友做游戏的孩子,我们不妨把自己转换成孩子的角色,单独和他做游戏,激发他和别人共同游戏的兴趣。然后老师再慢慢离开,换上其他小伙伴和他继续做游戏,让他感受和同龄孩子游戏的快乐,促使他主动寻找小伙伴,渐渐摆脱孤僻,有自己的好朋友。 5)、分散注意力。有时,我叫他帮小朋友做些事情,比如,吃完饭了有些孩子没有把凳子摆好,就请谢王子睿和老师一起来帮忙。我发现,这时的他还是挺高兴的,没想到悲伤的事情。

分离焦虑其实只是孩子对新环境的一种正常的担心心理,当孩子独立地在幼儿园里生活一段时间,发现危险并不存在,老师和幼儿园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可怕的时候,警报自然就解除了。上述案例中的几个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都已经成功地摆脱了焦虑心理。这也是家庭和幼儿园一致教育和良好合作的结果。

3、关于解除孩子焦虑情绪的具体做法与措施:

1、教师方面:1)、用色彩鲜艳、新奇的玩具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交朋友,采用正面鼓励和侧面引导的方法等,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快乐,满足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需要,给幼儿创建安全、温暖的氛围。2)、午睡是孩子情绪反复的敏感时间段,哭闹会再一次出现。我们老师应该坐在反应强烈的孩子身边哄拍,使其产生安全感后,再给孩子们讲一些有趣儿童故事,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情节里安然入睡。3)、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孩子们会感到格外惊喜,同时缩短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幼儿感觉到老师就朋友一样;消除家长的分离焦虑情绪。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体验幼儿园生活、及时向家长交流孩子在园情况等,家长了解了幼儿园,就能配合幼儿园开展一些工作,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用实例和浅显的故事给孩子讲道理、倾听幼儿说话以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和感受等,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父母方面:1)、孩子大哭大闹时,父母逗留时间不易过长,应及早离开。 2)、父母要经常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按照老师的指导、要求进行配合家教,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现实中,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表现的分离焦虑要有不同的强化措施。我们要分析孩子焦虑的原因,是有生活自理上的困难、身体上的不适、交往方面的疑虑,还是其它方面的因素,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此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入园前后,父母的正确引导很重要。希望父母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要相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一定能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只要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教育和良好合作,孩子一定会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尽快度过入园焦虑期。

四、幼儿入园适应的几点对策:

(一)创造宽松自由、安全温馨、充满爱意的家庭式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不仅指墙饰、绿化等硬件设施,而是指一切对幼儿发展可能产生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各种因素。

1、心理环境

环境气氛是指处于一定环境中的群体所构成的整体情绪状态,它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氛围是由组成这个环境每个人的情绪所构成的占主导地位的情绪氛围。同时,每个人的情绪又深受它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受感染和相互影响、不稳定、容易外露等特点。做为在这一环境氛围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言谈举止要更多的体现母爱的温柔、亲切、耐心,表达爱意要更主动、外显,使幼儿尽快亲近老师。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变单纯的语言刺激为语言加动作刺激。年龄小的幼儿希望得到成人更多的肯定关爱,教师应多看到幼儿的点滴进步。除了对每个幼儿多用鼓励、赞扬的语言刺激外,教师还应多抱抱、亲亲、摸摸幼儿,抚摸他们的身体。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与爱抚,让幼儿感到教师像妈妈般的关怀,让幼儿逐渐将对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2)称呼幼儿的小名。称呼幼儿的小名,使他们感到像在家一般温暖。原来陌生的环境、老师、同伴变得亲切了,自然了,更易让人接近了。随着相互间距离的贴近,感情的增进,幼儿也逐渐消除了紧张恐惧的心理。而孩子对老师的称呼既可以是妈妈,也可以是老师,这样彼此间便自然形成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幼儿逐渐产生了接纳、喜欢老师的情感。(3)延续一个月的亲子活动。入园前的亲子活动为幼儿入园适应做了一定的准备。由于幼儿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幼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入园适应问题。如:有的幼儿入园后能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而有的幼儿则表现为分离焦虑现象较严重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把亲子活动作为一个突破口,进行了延续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通过对幼儿入园适应程度观察记录,教师利用双休日时间为部分适应较慢的幼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加,参加亲子活动的幼儿人数逐渐减少,直至全部适应。此活动的开展为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4)将常规要求物化在图示中。许多幼儿的哭闹,是因为生活中碰到了困难,如进餐、入厕、穿衣服等。生活自理问题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挑战,当需要自己来完成而孩子们又感到有困难时,他们就特别想念亲人。为了让幼儿尽快熟悉常规,并掌握其技能,减少教师的说教,我们创设了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穿衣、入厕、进餐的图示环境,将这些环节画成形象有序的分步图,将常规要求物化到具体的图示中,用图示提醒幼儿,指点幼儿,幼儿轻松地看图有序学做自己的事。(5)送给幼儿惊喜。为了建立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当幼儿入园后,教师可以延续一段时间天天送他们一件小礼物。小礼物可以是老师的手工作品,也可以是贴画。送小礼物的同时,教师还应以肯定的语气赞扬幼儿,如:“今天你来幼儿园真好!”“今天你一点也没哭!”等。让幼儿每天都有惊喜,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幼儿有一种归属感。尤其是教师亲切友善的妈妈般的关爱是对幼儿的一种接纳,也是建立彼此信任、适应陌生环境的基础。

2、创设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

一个成人精心设计的环境的确能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感受。创设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让他们有参与感,能够享受到在幼儿园的快乐,并引导幼儿与之相互作用,这些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来说更为重要。为此教师设计了《小手真能干》、《我爱吃》《睡觉觉》《我不哭了》等系列属于幼儿自己的墙饰。这些墙饰内容是孩子每天生活活动的具体体验。如:《我爱吃》,在这一墙饰中教师贴上全班幼儿的照片,并准备了各种蔬菜图片供幼儿选择。幼儿每天来园后,根据自己的情绪、喜好在各自照片旁粘贴一个菜品。教师根据菜品的粘贴情况,来记录幼儿每天的食欲及情绪。这样做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进餐情况,又可以提示老师关注那些挑食、不爱吃饭的孩子,教师应热情拥抱孩子,真诚地夸奖孩子,促使幼儿通过与墙饰的互动来实现对美食的欲望。

创设温馨的人文环境,其内涵是多方面的,既有父母般的关心,也有问寒问暖的关心,更是文化的关怀,心灵的关怀。

(二)较大范围的促进幼儿的交往

交往是一个社会性的互动过程,它不仅包括师生间的交往,也包括班级同伴的交往,还包括不同年龄班幼儿的交往。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知识经验、个性特点,能力水平的同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交往不仅可以使这种资源得以开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加快幼儿的适应。

1、引导幼儿掌握交往技能

教师通过讲故事《挤挤真暖和》对幼儿掌握交往的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有的幼儿与人交往时不会使用礼貌用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情景表演《打电话》,以小动物相互间友好礼貌的交往,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交往的技能。提供一些关于交往的情景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判断人物行为的对错,使幼儿对交往的技能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识。

2、引导幼儿与班中幼儿交往

为了引导刚入园的幼儿与班中的同伴交往,教师开展《点名》、《认识我吗》、《我们是朋友》等活动。让幼儿在问问、讲讲、猜猜中,熟悉本班小朋友,交到新朋友。如:《点名》教师采用方法一:当教师点到某位幼儿的名字时,他站立起来,招手大声说:“到,大家好!”其他幼儿则一起说:“某某你好!”方法二:当教师点到某位幼儿名字时,可随机问问他,“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坐在你旁边的小朋友是谁?”等问题。方法三:当点名结束后,教师可以问问“今天谁没有来?”引导幼儿关心自己的朋友。每天一次的点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熟悉同伴的机会。《认识我吗》教师在班中开展每天介绍一个朋友的活动,包括“叫什么名字”、“男孩还是女孩”、“喜欢什么”等,并在教室布臵《认识我吗》专栏,老师每天贴一位幼儿的照片,引发他们猜猜、找找“他是谁?”当幼儿进园一段时间,对本班幼儿有所了解后,教师开展了《我们是朋友》墙饰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若干具有班中幼儿特征的男女小朋友图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喜欢的同伴的图样贴在自己照片旁,并在教师和家长帮助下,写上该小朋友姓名,向父母介绍自己的朋友。幼儿在与墙饰的互动中,有了主动交往的愿望。交的朋友越来越多,体验了交朋友的乐趣。朋友多了,孩子自然就喜欢来幼儿园,逐步适应了新环境。

3、引导幼儿与大中班幼儿的交往

为了扩大幼儿的交往面,教师还组织幼儿与中大班的哥哥姐姐一起联欢,一起户外活动,一起进行区域活动。户外活动中,与中大班幼儿结成一对一的好朋友,通过大带小,让幼儿体验一起玩的乐趣。过节时与中大班小朋友一起布臵教室,制作礼物互赠,并一起联欢,表演节目,玩娱乐游戏,共同感受节日的快乐氛围。以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和中大班幼儿一起进行区角游戏活动,体验交往的乐趣。以积极的情绪弱化幼儿的不适应。

不同年龄幼儿在共同组织同一活动时,年龄大的幼儿会自发地帮助年龄小的幼儿,而年龄小的幼儿能从年龄大的幼儿行为中获得灵感及榜样。交往中,孩子们身心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放松,他们越来越喜欢自己生活的幼儿园、班级、同伴,从而较快地适应了新的环境。 五:每天中午做好的家长电话回访工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情况,消除家长担忧,能安心幼儿在园生活。

在探索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实践中,我们克服了以往在这一问题上认识的片面性即:独生子女娇气、霸道、任性、不合群。改变了以往一味地哄、表扬、发小红花的肤浅做法。而是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来分析幼儿入园适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深深感悟到:教师的爱与教育智慧是幼儿适应问题中的关键所在,它可以使孩子认同自己,悦纳自己,肯定自己,从而加快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总之,新入园孩子适应性的培养是整个学前教育的“序曲”,要根据这一时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他们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

新生入园适应案例分析

新生适应性教育

幼儿园新生入园须知

幼儿园新生入园须知

幼儿园新生入园须知

幼儿园新生入园须知

幼儿园新生入园须知

幼儿园新生入园须知

幼儿园新生入园须知

幼儿园新生入园保健知识

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性教育案例论文
《幼儿园新生入园适应性教育案例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