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枣核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8:49: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枣核》教案 设计:

2014.9.1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内心、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2)学习并掌握设置悬念、巧妙构思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精练的语言概述文章。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乡、依恋故土之情。 (2)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构思上的特点即设置悬念,把握文章思乡爱国这一爱国主义主题。

2.难点:引导学生透过重点词语的字面意思,联系具体语境,体味和推敲它们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思乡作品入新课

古诗。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却东西门行》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欧阳修《送惠勒归余杭》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崔涤《望韩公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现代诗歌。《乡愁》余光中、《乡愁》席慕蓉、《月之故乡》彭邦祯 歌曲。《我的中国心》《故乡的云》

这些作品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刻骨思念。今天我们将走进萧乾的《枣核》,去感受文字间浸润的爱国思乡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积累字词。

2.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反映了海外游子怎样的情怀?

学生明确叙事要素:时间:访美时,地点:旧时同窗的家中,人物:“我”和旧时同窗,事件:美籍华人索要枣核寄思乡之情。

(明确: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了海外赤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3.课文中的哪句话能概括中心意思?(明确:文章的最后一节

这里讲的“依恋故土”、“民族之情”实际上就是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是那么真挚、浓烈,如一杯醇酒,芳香四溢,感染着我们。) 齐读

(小结:阅读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时,概述文章内容要尽量抓住记叙的要素,抓

住文章的关键段落(最后一段点明主旨),概述才会完整无缺漏,精炼不冗繁。)

三、寻枣核,明线索

1.课文题目是“枣核”,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与“枣核”有关的句子。并思考: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是如何围绕“枣核”层层深入的? 学生速读课文,交流:

明确:课文中与枣核有关的句子有:

§1“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3“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玛瑙还贵重” §4“我问起枣核的用途” §7“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点拨:叙述的线索是作者在叙述人物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的贯穿思想和脉络。叙述的线索有多种多样的:有时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有时以空间转换为线索;有时以问题的划分排列为线索;有时以某一具体的“物”为线索;有的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有的线索还不止一条。)

明确:本文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土连在一起。读罢全文,谁都能看出,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一颗小小的枣核,牵动了游子多少浓浓情谊。作者是如何用一颗枣核来串联全文的呢?请读课文,结合示例,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动词。

索枣核——用途蹊跷(设置悬念) 见枣核——如获至宝(加深悬念)

说(话)枣核——为解乡愁(解开悬念) 议枣核——民族之情(深化主旨)

小结: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作者由朋友索要枣核起笔,开笔就设下悬念:用途蹊跷。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仍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使悬念更吸引读者。直到踏访后花园,在谈话中才说明索要枣核的原因,解开悬念。用枣核设置悬念,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张弛有度,紧紧吸引读者。

四、品枣核,抓基调

1.学生精读课文,细心体会思想感情。

2.提问: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文本依据:“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想胡同、想枣树。 明确:为寄托思乡之情,在异乡的土地上种一棵故乡的枣树,以慰思乡之情。 3.文章还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美籍华人的思乡之切?

学生品读语句,交流

⑴§3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就”字用在“拥抱”和“殷切地问我”之间,表现了旧时同窗急不可耐地想拿到几颗枣核的心态。“殷切”表现出满心期望带来枣核,急欲看到枣核。“托”这个动作,表现出朋友满心欢喜地端详、欣赏枣核的情态;“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具体地表现出她非常珍爱枣核。这充分表达了朋友对枣核的渴盼、得枣核的喜悦,从中流露出她思乡之切。

⑵§7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朋友的问话,表明她精心布置“精致匀称”的后花园,为的是要展现出“家乡味道”。“劈头”,开头,有直截了当、单刀直入的意思。领“我”进入后花园“劈头”就问这句话,表现出朋友极愿“我”看出花园的“家乡味道”和急于向 “我”倾诉思乡的感情。

⑶§7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这一串“想”字是这位美籍华人朋友用京腔京味述说对故乡的思念,述说思乡之苦,它把故乡的形象真切地再现出来,充分地表达出美籍华人朋友强烈的思乡感情。“一„„就„„”这个句式起强调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思乡之情表达的自然、深沉;

⑷§1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

“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心切。“生”,为了试种。

小结:索要枣核,是为了种枣树;种枣树是为了慰藉对故乡的思念。在朋友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小小枣核,承载的满腔乡情。

(在本文中,爱国主义这一重大主题是寄托在枣核这一平凡的实物上的,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呢?重大的题材可以通过气势磅礴的重大事件去表现,也可以另辟蹊径,用一个小小的物件、小文章来反映,从而以小见大。)选材特点:以小见大。

五、踏访后花园,解读“北海”

旧时同窗始终思念北京的“北海”,不怕辛苦,不惜重金在后花园再造了“北海”,让我们一起踏访后花园。

学生仔细品读§7—10,感受游子的心跳。 1.揣摩人物语言,体味浓浓乡情。

(1)“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是对游子心境最朴实的描述,身在异国,心系家乡,“都如意”“都有了”也无法替代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心上的缺憾。“没出息”,是朋友苛责自

己的谦辞。其实,怀念家乡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感情,反映了朋友思乡心切。

追问: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庭”,是不是离题了?

明确:不仅没离题,而且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因为照理说越是家庭事业如意,越应该无忧无虑,心满意足,这样就更反衬了美籍华人朋友思乡之苦之切。

(2)“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几十里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遥远;“论公斤买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购置;“一块块亲手”,老同窗对此事的重视与认真。“挑”“买”“拉”,行动朴实得像孩子,情感热烈得像恋人。精心营造故乡的氛围,使身在异国的她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可见思乡之深之浓。

六、联系作者,深化对主旨的理解。

过渡:思乡之情是朴实的,又是高贵的。在萧乾的笔下,更多了几分别有的情趣。知人论文,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萧乾。

交流:可用“蒙古族人、燕京毕业、一专多能、情系中华”来点评萧乾。

燕京大学毕业,文中的旧时同窗就是他的大学同学高君纯。说他一专多能,是因为他是作家、文学翻译家,是二战期间我国最早在西欧进行采访的战地记者,他为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说他情系中华,是因为他远渡重洋,但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是赴欧记者中唯一回国定居者。

正因为作者“情系中华”,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感慨:“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小结:走近萧乾,走进《枣核》,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凉风有性,秋月无边,在天涯的尽头,游子思乡,过客梦回,将所有的思念与爱恋融入心间。我们被海外游子的爱国之情深深打动了。就让我们一起,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在何方,都如他们这般深沉地依恋与热爱我们的祖国吧!

七、巩固拓展,感悟升华

1.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访友中解开友人珍爱生枣核的疑团的过程,反映了同窗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2.文中美籍华人“家庭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还感到“心中总像是缺点什么”,缺什么呢?(提示:这种缺乏是物质上的吗?)

缺的是踩在祖国大地上的踏实感及主人翁之感,缺的是与故友欢聚的温馨,缺的是故乡亲人的亲情……身处异国他乡,缺少故乡的风土人情,缺少乡情乡韵;这里不是心的归宿,虽然有丰厚的物质享受,却无法替代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远离故土的缺憾。

你能用一句古诗来表现“游子(身在异地,心系故土)的心境”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席慕容在《乡愁》中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文中写她同老伴儿月夜时常并肩坐在长凳上追忆当年北海泛舟的情景,请你与同桌揣摩一下老人复杂的心情,想象一下,友人同老伴儿月夜并肩坐在“北海”的长凳上,会讲些什么呢?(要以课文为依据,语言应符合人物身份,情景的创设要有诗情画意。)

八、总结本课

的确,人一离开故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怀乡的梦,却永远如影随行。那故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月,一星一云,一丝一缕都会化为血肉丰满的记忆,始终萦绕在天涯游子的心头„„

作者萧乾用手中的笔将这沉甸甸的思乡之情寄托在看似普普通通、不占分量的枣核之上。我们从中感受到美籍华人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和拳拳爱国之心,深刻体味到海外游子独特的心境。游子心境是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改变不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枣核教案

枣核 教案

枣核教案

枣核 教案

枣核 教案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

枣核 教案

枣核教案
《枣核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