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那爱德百年老照片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1 22:53: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那爱德百年老照片的故事

写 真 美 丽 生 命

故事:关于那爱德

2002年10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赴美工作访问。当天,江主席受到伊利诺伊州州长的欢迎,并接受了芝加哥市市长赠送的城市钥匙。

江主席访美当晚,中央电视台首次播放了一部名为《老照片?1910-1913》电视专题片。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九十年前的传奇故事,赞颂了中美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传扬了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献身精神的美国青年的卓绝贡献。这位美国人的名字叫路得?那爱德。

路得?那爱德(Luther Knight,1879.6.8-1913.4.19),美国爱荷华州人,毕业于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九十三年前,那爱德在伊州安而拔那市与晚清政府签下了援华支教的工作合同,然而,他却永远留在了中国西部。

江泽民主席访美的第一站是伊利诺伊州,这里是哺育那爱德成长的地方,也是他与美国挥手永别的地方。伊州西北大学记录着化学理科学士和矿物学学士那爱德的优异表现。马里兰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存着理科硕士那爱德在奥运会上的好成绩。印弟安那州的罗斯科技大学忘不了化学教师兼学校田径队和棒球队教练那爱德的卓越贡献。伊州伊利诺大学更表现出化学助教那爱德在摄影艺术上的深厚功底。正是因为那爱德的杰出才能,所以,当晚清政府派员来校聘请外籍教师时,校方从众多青年才俊中指派了那爱德来华援教。四个月后,那爱德来到中国成都,成为四川高等学堂(四川大学前身)首批美国教师之一。在学校总理(校长)周凤翔的珍爱和重用下,那爱德是全校薪酬最高的教师之一,同时担任着化学、算学和矿物学等多科教职,为早期川大的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那爱德的执着追求,是成为一名出色的摄影艺术家。当他十五岁生日时,父亲劳埃德?奈特送给他一部照像机作为礼物。那爱德用它为父亲拍摄了生平第一幅肖像,并从此走上摄影之路。那时,现代照像机的雏型柯达一号问世仅五年。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了那爱德崇高理想的价值:那爱德拍摄的中国辛亥革命的照片,已经成为一笔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那爱德在华期间,从宣统二年到民国二年,正是中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千多天的时代风雨中,那爱德目睹了四川保路运动,满清王朝覆灭,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军阀混战带给中国人民的无穷苦难。那爱德用干板照像机记录了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百幅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老照片,以及4.8万字的日记和信件。填补了成都辛亥革命和城市可视历史的大量空白。成都市博物馆王毅馆长对这批文化遗产的评价为:这是成都近二十年来最大的地面文物的发现。

那爱德初到成都时,拍摄了当时正在兴建的成都福音堂医院。三年后,那爱德带领学生去彭州铜矿冶炼厂实习,不幸染上斑疹伤寒,于1913年4月19日在这所医院病逝,年仅34岁。川大校长骆成骧在写给外务司和教育司的呈报中表达了他“曷胜震悼”的心情。那爱德先生又“回到了成都”,“安厝南台寺”,长眠在中国。他说:“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和梦想都变得真实了”。当时一份英文报纸对那爱德的逝世作了如下报道:“作为一名普通人,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污点,他的名字代表着一尘不染。两年多来,他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朴实、真诚的人,当我们惊闻他逝世的噩耗时,每个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叹到:‘哦,他可是一个好人。’” 心愿:关于来约翰

1991年,四川大学外语系聘请了外籍教师来约翰博士来校任教。这位年轻的美国博士在教学之余,总是一头扎进图书馆、档案馆和资料室,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多年后,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一次独家专访,解答了人们的疑问:来约翰寻找的,是一个沉睡了九十年的名字,一个发生在九十年前的故事。

来约翰先生是一位慈善教育家,长期从事美中文化交流事业。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他已定居香港十五年,并在蒙古共和国建设并管理着两个孤儿院。来约翰说,他是受到曾叔祖父的事迹的影响来到成都的,他要寻找的,是这位前辈来华援教的历史足迹。幸运的是,来约翰的努力有了成果,他在浩若烟海的历史档案中找到了这位前辈在川大的工作记录,又在王玉龙等朋友的帮助下,发现了记录着这位前辈最后归宿的校方文件。这些文件证实了传说,还原了史实。

来约翰寻找的这位前辈,正是九十年前来华援教的美国教师路得?那爱德先生。

来约翰后来说,1980年,他和妻子到台湾去从事慈善和教育工作时,并不知道关于那爱德的事情。1986年,他父亲告诉他,已经找到一些简单资料,证实他的曾叔祖父七十年前到了中国,从此没有回来。1990年,那爱德的侄孙女宾娜?莱根夫人写信给来约翰,并寄来了她写的关于那爱德生平事迹的文稿。莱根夫人说,那爱德在中国去世后,留下一批老照片和手稿,被朋友运回了美国,现在美国耶鲁大学想要得到这批资料,而她想把它们送给约翰。她问约翰是否需要。来约翰当时并没有接受这份馈赠,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照片和用它们来干什么。直到约翰到川大任教后,他才发现,一种共同的情感把他和那爱德联在一起了。

约翰说,“我在四川大学任教期间,很快就对四川纯朴的百姓产生了真挚的爱。尽管成都并不总是出太阳,但是人们温暖的心足以弥补日照的不足。我深信,那爱德也同样对四川的百姓怀有深情的爱。我感到我和中国的这片土地有缘份。”

这时,来约翰已经明白他和那爱德的共同使命,并且对那爱德老照片的用途有了认识:他打算通过公开展览这批老照片来筹集资金,设立那爱德儿童基金会,建立一所以那爱德命名的孤儿院,帮助中国的孤儿和残障儿童。最后,他将把这批老照片捐赠给中国的一家博物馆,“让它们永远地留在东方”。

约翰的愿望上帝听到了。2000年,来约翰的老朋友、来自西藏的摄影家王玉龙来到成都,他给约翰看了一本画册,画册提到了那爱德,并对那爱德和他的摄影作品作出了轻率的评价。约翰相信,那爱德在摄影方面绝不是等闲之辈。所以,他请莱根夫人寄来了那些他曾经拒绝过的玻璃底片,并花费9万多元购买设备,把这些6?8英寸的玻璃底片和醋酸赛璐珞胶片扫描打印出来,制成光盘。这批拍摄于上个世纪初叶的老照片,其精美让约翰和王玉龙感到震惊,其价值让许多专家学者兴奋莫名。后来,它们在成都公开展出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使命:关于王玉龙

200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正在积极筹备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展览活动。这时,由一家著名展览公司出面,拍摄于辛亥革命时期的那爱德老照片和王玉龙策划的展览计划书送到了展览部,引起了专家们的强烈关注。

王玉龙,一位来自西藏日喀则地区的报社摄影记者,具有二十多年的专业造诣,帮助来约翰发现和发掘了那爱德的老照片。王玉龙作为那爱德老照片的授权代理人,向专家们展示了300多幅那爱德老照片,并介绍了这些照片的时代背景和发掘过程。那爱德热爱中国,献身事业的传奇经历,深深打动了专家们的心,他们决定,上报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文物总局,把“那爱德老照片”列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当年展览计划,作为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之一。

但是,由于无法筹集到足够的办展经费,这个暂名为《梦断华夏》的专题影展最终好梦难圆。后来,王玉龙四处奔波,积极争取,先后接触了多家展览馆和博物馆,联系了数十家企业的赞助支持,都没能达成共识及合作。一时间,文化列车止步于经济泥潭。

2002年初,四川省政协和成都市政协的政协委员们获悉情况后,向王玉龙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著名环境艺术家朱成的积极支持下,在史占扬、谭继和等文史专家的奔走呼吁下,省政协章玉钧副主席和市政协邹翰铭副主席联名向市领导呈交了举办那爱德老照片摄影展的建议。三天后,市委书记王荣轩和市政协主席骆隆森作出了同意办展的批示。3月25日,成都市政协办公厅致函市政府,又是在三天内得到李春城市长和孙平市长助理的具体指示。成都市领导对那爱德老照片的高度重视使王玉龙信心倍增。他说,成都可以说是那爱德的第二故乡,那爱德热爱这个城市,成都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4月1日,成都经济电视台编导梁碧波、李蓉等人来到来约翰在双流购置的寓所,采访王玉龙,拍摄筹展情况。那爱德老照片的独特价值以及王玉龙等人发掘这批文化遗产的不懈努力,感动了电视人。梁导当即决定投拍专题电视片。后来,摄制组沿着当年那爱德的足迹,去西藏、走上海、上阿坝、下香港,连续追踪,采访拍摄,制作出长达150分钟的专题片《老照片?1910~1913》。该片先后在成都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好评如潮。20世纪初的中国与21世纪初的中国在片中怦然相遇,时空交错之中,观神州大地沧桑巨变,看生命价值演绎美丽,人们懂得了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价值:关于老照片

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1840年,摄影术随鸦片战争传入中国。

1844年,中国学者邹伯奇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照像机。

1888年,美国伊斯曼干板公司生产出柯达一号照像机。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解体,随着西学东渐,照像术开始记录中国历史。在维新思潮的推动下,地处内陆的成都市,迎来了第一批西方摄影家。路得?那爱德,就是这批文明使者中的一员。

人品决定作品。那爱德既有科学家的理性思维,又有艺术家的创作激情,还有基督徒的人道精神。在他遗留的大量书信中,我们可以读到他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情描述,以及帮助别人时他的快乐心情。而那爱德的摄影作品,则更突出地表现出一个自然科学家在摄影创作上的独特优势。尤其对较大空间尺度的驾驭上,那爱德的科学素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宏大的历史场面的全景拍摄,使那些历史镜头具备了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那爱德从到达上海直至在成都去世,前后为两年零十个月。在这一千多天时间,那爱德用6?8和4?5英寸的老式干板照像机拍摄了大量的优秀摄影作品。在来约翰先生保存的290幅玻璃底片和150幅醋酸赛璐珞胶片中,已经分类整理出340幅史料性、艺术性和清晰度极高的老照片,其题材涉及范围极其广泛。

那爱德老照片的拍摄范围,是以他长期工作于此的成都为中心,西上四川西北藏族羌族地区,东下重庆、武汉、南京、杭州、上海,几乎是长江流域的时代全景图。那爱德老照片的取材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山川、河流、森林,包括城市、街道、建筑,包括学校、商店、孤儿院,包括人物、民俗、集会。其中,关于成都这一时期的历史镜头,填补了成都的城市可视历史文化的空白。仅就文物价值而言,那爱德老照片均可评为三级以上文物,部分作品可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在那爱德老照片中,关于成都的历史记载价值极高。这里,有清末最后一次青羊宫花会,有大汉军政府成立时的万人大会,有晚清四川高等学堂,有民初成都商业街景,还有岷江挑夫、农村集市、川大学子、新军都督、藏区风光、民间游戏、都江古堰、彭州古塔,以及老皇城、明远楼、致公堂、青龙场等珍贵历史图片。尤其宝贵的是,那爱德在茂汶考察时,爬上山顶,从两个角度拍摄了地震陷落前的蚕陵古镇全貌,留下这座古镇陷落前的绝无仅有的写真孤品,为今天叠溪海子建设国家地质公园提供了可靠依据。那爱德摄影珍品,已经成为超越单纯摄影作品的巨大文化遗产,成为历史、文化、旅游、民俗、建筑、环境、地理、摄影、艺术等领域的共同遗产。 事件:关于摄影展

1999年,法国外交官方苏雅拍摄于上世纪初的老照片,被一位爱国商人买回版权,在国内举行了轰动一时的《世纪回首——100年前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大型影展。现在,方苏雅老照片已经制成画册、明信片和城市景点,成为一批令云南人和昆明人感到自豪的城市文化遗产。

2000年,美国摄影家西德尼?D?甘博的大型影展《风雨如磐——五?四前后的中国》在北京揭幕,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甘博先生拍摄于1908年~1932年的5000多幅老照片,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巨幅的黑白风情画卷。

2001年,德国外交官弗里茨?魏司的老照片巡展风糜中国城市。重庆、成都等地借此回顾了城市家园的世纪留影。

2002年9月28日,《百年沧桑

成都巨变》大型影展在成都市国际会展中心现代艺术馆拉开帷幕。美国教师那爱德拍摄的100幅老成都旧照首次公开展出,与成都43位本土摄影家的100幅现代成都形成对比。两个世纪同时显影,黑白与彩色交相辉映,鲜明的时代反差,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数万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历史的脉博和时代的进步。影展获得了预期的成功。

《百年沧桑成都巨变》影展主要策展人、摄影家、成都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孟棋说:那爱德在那个*年代,拍出那么多质量极高的照片,十分难得。来约翰先生愿意把这些老照片赠送给成都人民,更加可贵。我们要好事作好,办好这次影展,迎接第27届国际摄影大会(FIAP)在成都召开。

专程前来贺展的来约翰先生对关心和支持这次影展的省、市领导和美国领事馆官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对成都市的城市和人民给予了真诚的赞美。他说:这些老照片,自身有自己的价值。它们回到它们的诞生地来首展,是一种复活,是九十年前的成都在今天的复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份。

尾声:从瞬间走向永恒

那爱德先生不是外交官,不是传教士,也不是商人,他是一个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文化使者。他传播自然科学,记录历史巨变,最后,献身于他热爱的这片土地。因他而获益的成都人民对他满怀崇敬和感激之情。

《百年沧桑成都巨变》影展期间,数百名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了他们的心声,表达了他们对美国朋友的真实感情。

影展期间,《回眸历史——二十世纪初一个美国人镜头中的成都》画册,以及那爱德明信片发行,受到观众的欢迎和读者的好评。

据悉,由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和成都那爱德文化传播公司共同发起倡议,那爱德老照片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驻领城市巡回展出,传颂中美人民的友好情谊。

据悉,成都市有关领导已有批示,将在市内选点,设置那爱德老照片的展示装置,以作为城市景点,讲述成都的城市故事和历史变迁。

据悉,四川大学为纪念这位美国校友的杰出贡献,提议在川大校园内建立那爱德纪念雕塑,铭刻川大校史中这生动的一页。

由于年代久远,那爱德的墓地至今还没有找到。但是,那爱德先生的事迹已经成为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铭刻在中国人民心里。

(作者:谭作人)

老照片的故事

老照片的故事

老照片的故事

老照片的故事

老照片的故事

老照片的故事

老照片的故事

老照片的故事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珍贵老照片,百年襄阳的回忆!

关于那爱德百年老照片的故事
《关于那爱德百年老照片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