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菩提心修法纲要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1: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菩提心修法纲要

* “菩提”、梵语、华严“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和胜义菩提之分别。《出生菩提经》经云婆罗门白佛言(婆罗门即净行之意),若以发菩菩提心修法纲要提心,有退失否?佛言:“发菩提心已,则无退失”。当知有三种菩提,一二两种谓声闻和缘觉之人发菩提心。经云,若在于声闻和缘觉行中,虽已自发菩提心,而不劝化众生发菩提心,亦不习学大乘经义,以是行故独得解脱,是名声闻、缘觉菩提。

*

第三是诸佛菩提,是为诸佛于因中发菩提心。经云、若人发菩提心已,复能劝诸众生发菩提心,习学大乘法义,即自

解脱,亦令众生解脱,是名诸佛菩提。

*

菩提心,在佛教和经论中,含有广泛深刻之意。菩提心,泛指为,成佛和度众之心,离迷、邪、染、回归觉、正、净之心;离苦得乐解脱自在之心;破执除障三业清净无住无为之心;无我利他慈悲喜舍行菩萨道之心;大雄大力、大智大慧、破诸习气魔障坚勇之心;转凡入圣、明心见性涅槃大乐之心,如是等等。

*

发菩提心,需具有深厚的善根因缘。即要转变世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观念。对世间的金钱名利财物,于五欲六尘自私自利能看破放下。亦能将个人的想法、说法、看法、做法,及其所知障,“我法”二执看破放下。世间与出世间两种不同的

菩提心修法纲要

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人的两种命运,两种趋向。世俗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无常,是痛苦烦恼,最终是梦幻泡影,循业而下恶道。出世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离苦得乐、解脱自在,得“常、乐、我、净”之德,清净无为。故发菩提心者,应以智慧菩提心修法纲要为照明,以佛说的“宇宙人生真相”为修学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人生的苦、空、无常、无我。明白诸法缘起性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了不可得之理。是故修学者应发出离、出世、出家(指心出家)之菩提心。此心不发,菩提不真,道心不立;此心不发,难入佛道,怎见弥陀。

*

发菩提心,应向诸佛菩萨学习,具无分别、平等广大圆满无碍之心。下至三

途六道,上至诸天法界,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发菩提心者,定得百千万无量众生的护持和推动。其所发菩提心的功德和力量亦不可恩议。若同于声闻缘觉所发菩提心,只为自己求得解脱,其力量只有自己一人在推动,功德亦甚微。故大乘学人应发广大菩提心,诸佛菩萨龙天护法皆欢喜赞叹。

*

菩提心是成佛之摇篮,其功德利益殊胜不可言说。有菩提心才有菩提智,有菩提因才有菩提果,唯发菩提心,才成无上道。发了菩提心,即是修学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依此为才能伴生智慧,方法和动力。唯具足修学的目标、智慧、方法和动力,才能战胜诸障圆成佛道,是

菩提心修法纲要

故菩提心是成佛之摇篮。

*

菩提心从何而修,落实何处?经教说“诸法从观照当下之一念上起修”。体现在生活中的一念一行,说话处事待人接物的诸因缘中,于清净身、口、意上下功夫。菩提心的修法是要落实在每一天的修学和

菩提心修法纲要生活中,使之能够有所觉悟、有所转化、有所进步、有所法喜。菩提如清净大海,诸修如涓涓细流,由细微到粗重。渐渐成就般若,增长善根,培植福德。一切之起心动念,大小事相诸法修行,唯都能用心去滋润培植菩提,那么你心中的这颗菩提树,才会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

发菩提心者,应遣除我执于诸法之障。(诸法本清净故)菩提道本清净无为纯

净纯善,不容半点私心杂念习气,唯存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成佛资粮。菩提为清净道,我执为污染源,若存菩提离我相于道相通者,便会法喜快乐清安自在;若执我相离菩提,于道相违者,便会造业生障受苦。发菩提心修学者,唯除我相我执,才能成就菩提而庄严圆满成就自己。

*

发菩提心,是大乘菩萨在因地发心修行的“因”。以无我相离诸相而修行诸法。于众生界每一生心立愿,都是“不为自己求安乐,唯愿众生得离苦”。是故在世间修行和行菩萨道的修为中,都是以苦自己乐他人;亏自己利他人;怨自己敬他人;只舍不取、只让不争,只忍不嗔、只爱不

菩提心修法纲要

恨、只见己非不见人过等为乐。菩萨发菩提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以他人乐为己乐。甘为大道供人走;甘为法水供人饮;甘为糧果供人食;甘为他人流血泪。生为众生来,死为众生去,不为自己生一心。此是菩提心之修为所成就的菩萨摩诃萨。

菩提心修法纲要*

发菩提心者,应以身、口、意、三业清净为表现,以菩提为观察和处理诸事因缘为依止,此为菩提不空。在生活和修 学中,时时观照菩提正念。感恩为你制造逆境,设施烈焰火炉,让你痛苦烦恼流泪,为你消业的人。是他们为你提供了转恶为善,转逆为顺,转迷为悟的因缘。他们下地狱让你上天堂,他们是你的善知识。感恩为你的生活和修学提供善缘护持你的

人,他们是你菩提道上搭桥铺路的人。发菩提心的修学者,应以般若智,无分别的平等心。对于世出世间的一切情与无情都应生起真诚感恩之心。

*

修菩提心,应放下内外一切境缘,只观一心,所以者何?是十法界唯依一心故。修学者从因地发菩提修学到逐渐实践菩提,直致证得菩提道果,整个地修学过程,都应是浸泡在菩提心的法水中。用菩提之法水将身心调揉,没有楞角清净无染。以佛理佛法克己服理,不为事相表面利益所牵动。在以菩提心消业除障,成就诸法的修行中或有因缘不足,或有暂时停滞,或有不圆满。法藏法师开示说:“发菩提心者,其功德利益如虚空,虽有过失也比没

菩提心修法纲要

发菩提心,没有过失的人功德大得多”。故历代大德劝一切修行人应发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心,是诸佛菩萨的“摇篮”。

菩提心修法纲要回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愿世界和平

人民安乐

灾障消灭 祸患不生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正法久住

法轮常转 法界有情

同生极乐 愿十方尽虚空遍法界

一切苦难众生 早脱苦海

早发菩提心

早生极乐国

阿 弥 陀 佛 !

菩提心的修法

菩提心的修法

大乘菩提心简修法

菩提心修要三十六讲

修心七要大乘菩提心简修法

菩提心的基础——四无量心的具体修法

劝发菩提心文

《宗镜录》菩提心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广发菩提心成就佛功德

菩提心修法纲要
《菩提心修法纲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菩提心修法 纲要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