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0-03-03 01:32: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三级预防策略:①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②第二级预防 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③第三级预防 对以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地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以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2、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使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3、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4、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计算方法同发病率;与发病率相比,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观察期限可以以日、周、旬、月为单位,可以精确地测量发病的几率,常用于疾病爆发或流行时的调查,如传染病、食物中毒及职业中毒等爆发的调查。

5、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6、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7、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①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并随着年龄增长儿上升。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组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居民接近。④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向。⑤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8、移民流行病学: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从而找出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别,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发现病因线索。移民流行病学进行病因探索主要依据以下两点:①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由环境因素造成,则该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

居住地的人群不同,而与依据地当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接近。②若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主要是遗传因素的作用,则该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移居当地人群不同,而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接近。

9、大流行:当疾病迅速蔓延,涉及地域广,短时间内可跨越省界、国界或洲界、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即为大流行。

10、现况研究: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因为现况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是在某一时间横断面上收集的,故又称横断面研究。又因它得到的率是在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的患病率,因而又有患病率研究之称。

11、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2、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该方法一是按照随机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是同时前瞻性随访各组的疗效,是典型的按照实验法的原则设计的研究类型,符合实验研究的基本条件。

13、病因研究的步骤:

一、总结现象:可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疾病的发生于流行也是如此

二、建立假设:此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已掌握的具有科学事实的大量材料进行分析,对其规律性作出假设性的解释和推断,即建立假设。

三、检验假设:通过对描述性研究和临床观察的材料分析,形成了某因素与某疾病有因果联系的假设。

四、病因推到:在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研究后,可能得到某因与某疾病有统计学的关联,虽然经过分析性研究进行检验,也不能随便就判断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联。

14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①关联的强度②关联的重复性③关联的时间性④剂量-反应关系⑤关联的特异性⑥关联的合理性⑧试验证据⑨相似性 15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 16 筛检试验 诊断试验 目的 区别可疑病人与可能无病者 区别病人与可疑有病而实际无病者

对象 健康人或无症状患者 病人或筛检阳性者

要求 快速、简便灵敏度等 科学、准确、特异度

费用 经济、廉价 花费较高

处理 用诊断试验确诊 严密观察和及时治疗

18、诊断的应用原则:①灵敏度、特异度要高②快速、简单、价廉、容易进行③安全、可靠、尽量减少损伤和痛苦。

19、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20、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试验也判断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21、假阳性率:又称误诊率,是指金标准确诊的非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阳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22、假阴性率:又称漏诊率,是指金标准确诊的病例中被评试验错判为阴性者所占的百分比。

23、约登指数:又称正确指数,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去1。

24、在患病率一定时,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性预测值越高;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对阳性预测值的影响较阴性预测值明显。当灵敏度和特异度一定时,受检人群中所检疾病的患病率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阴性预测值越低;受检人群所检疾病患病率越低,阳性预测值越低,阴性预测值越高。患病率对阳性预测值的影响也较阴性预测值明显。

25、并联试验:又称平行试验,是指同时应用多项试验时,其中只要有一项阳性判为阳性。并联试验可是灵敏度提高,减少漏诊率,阴性预测值升高,但使特异度降低,减少误诊率,阳性预测值下降。

26、串联试验:又称系列试验,是这一次应用多项试验,当所有试验均为阳性时才判为阳性。串联试验可提高特地度和阳性预测值、降低误诊率,但使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升高、阴性预测值下降。

27、公共卫生监测:是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如决策者、卫生部门工作者和公共等),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

要素:①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资料,发现其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②对原始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信息;③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利用这些信息来制订或者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

28、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一般可以分为A型反应和B型反应,A型反应与剂量有关,可以预测,包括过度使用、副作用、毒性作用、首剂反应、继发反应和停药综合症;B型反应与常规的药理作用和剂量无关,可能涉及遗传易感性和变态反应等机制,因此难以预测。损害情形:①引起死亡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③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地伤残④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⑤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29、询证医学:任何临床的诊治决策,必须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相结合的基础上。实施步骤:①从病人存在的问题提出临床面临的要解决的问题②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③评价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和有用性④在临床上实施这些有用的结果⑤进行后效评价。 30、临床预防服务:是指由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在家庭和社区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掌握以下相应的知识和技能:①鉴别和评价个体疾病的危险因素②应用生物、行为和环境的方法,为纠正或减少疾病/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③组织和管理临床诊疗室工作,使之有利于临床预防与医疗工作相结合而且便于进行监控,并成为开展个体健康促进活动的倡导者④对社区以及其他人群包括职业群体实施危险因素评价,减少人群健康危险因素,并通过大众传媒等手段,成为一名在社区中实施健康促进活动和利用预防策略信息和资源的倡导者⑤评估用于减少个人和社区危险因素的技术的有效性,了解相关信息,成为医生、工作场所和政府对临床预防服务的发展和评价的顾问。

31、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①求医者的健康咨询②健康筛检③免疫接种④化学预防。

32、预防高血压:①第一级预防:教育病人不吸烟,不酗酒,避免吃过咸的食物,适当运动,保持理性体重,劳逸结合。②第二三级预防:教育病人定期测量血压以及早发现。

33、国内外健康教育实践中常用的健康相关行为理论可分为三个水平:①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或“模式”:包括健康信念模式、阶段变化理论、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②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社会认知理论③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社区组织、创新扩散理论。

34、行为变化阶段:①无转变打算阶段②打算转变阶段③转变准备阶段④行动阶段⑤行为维持阶段。

35、5A戒严法:①询问吸烟情况:在每一个病人、每一次就诊时了解和记录其吸烟情况②劝阻吸烟:以一种明确、语气肯定、个体化的方式促使没有一个吸烟者戒烟③评估戒烟意愿:了解吸烟者这次是否愿意尝试戒烟④帮助尝试戒烟:帮助愿意戒烟者确定戒烟日、制订戒烟计划;提供咨询帮助及培训解决问题技巧;帮助病人获得外部支持及提供戒烟资料等⑤安排随访:确定随访时间表(至少开始戒烟后的第1周随访1次)。

36、提高戒烟动机的快速干预策略及措施——5R法:①指出相关性:鼓励自己指出自己戒烟的相关理由或原因,与自己的情况(如疾病、健康危害、家庭、社会关系)越密切越好②强调危险性:鼓励吸烟者自己说出吸烟的不良后果。医务人员应强调与病人最相关的危害部分,并指出彻底戒烟时避免这些不良后果的唯一途径③认识回报:鼓励吸烟者说出戒烟可获得的潜在益处,并强调与病人最相关的回报④认清障碍:鼓励吸烟者说出阻碍其吸烟的理由,并告之能解决这些障碍的办法和措施⑤反复动员:动机干预应在无戒烟意愿的吸烟者每次看病时都反复进行。

37、静坐生活方式:在工作、家务、交通行程期间或在休息期间内,不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或仅有非常少的体力活动。

38、营养: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39、营养素: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

40、氨基酸模式: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必需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蛋氨酸。

41、蛋白质互补作用: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须氨基酸模式不同,通常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混合食用,混合后食物蛋白质中必须氨基酸模式更接近理想模式,从而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

用即成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42、必需脂肪酸:指人体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43、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0——25g比较适宜。

44、维生素:是指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45、营养失衡:营养失衡可产生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①营养素摄入不足,可导致营养缺乏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缺碘性疾病、维生素A缺乏病等。②营养素摄入过多,可产生营养过剩性疾病。如肥胖、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

46、社区诊断:是借用了临床上“诊断”这个名次,指的是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一定的定性与定量的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必要地资料,通过科学、客观地分析确定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区现有资源状况,为社区预防服务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7、环境污染:由于认为的或自然地原因,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的或间接地或潜在的有害影响,即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成为公害,即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以及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的情况,其突出的标志是许多人因此出现急、慢性中毒与死亡。

48、剂量—效应关系:即化学物质的摄入量与摄入该化学物质的生物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程度之间的关系。

49、剂量—反应关系:是指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在接触其有害作用的群体中呈现某一生物学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关系 50、多种环境有害物质(主要的化学物)的联合作用一般有:①相加作用②协同作用③拮抗作用④单独作用。

51、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分类:①细菌性食物中毒②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③动物性食物中毒④有毒植物中毒⑤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①季节性②爆发性③相似性④非传染性。

52、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分4类:①物理性有害因素,天气等;②化学性有害因素,毒物和粉尘等;③生物性有害因素,细菌和病毒等;④不良生理、心理性因素,人体工程问题和工作过度紧张等。

53、医学监护:①就业前健康检查②定期健康检查③离岗或转岗时体格检查④职业病的健康筛检。

5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或“慢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56、脑卒中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引起的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确实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和脑部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慢性脑血管病。

57、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的作用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全是性代谢紊乱性疾病。

58、理想总能量摄入=理想体重*生活强度。理想体重=22*身高*身高(m),生活强度:轻度(如司机及脑力劳动者)25;中度(如电工,木工)30;重度(如搬运工,建筑工)35。向心性肥胖的标准是: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

59、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简称“慢阻肺”,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能完全逆转的一类疾病。气流受限常常渐进发展并伴有气道对毒性颗粒或气体有异常的炎症反应。COPD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两种疾病,支气管哮喘发展到晚期因为支气管壁结构重构而出现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阻也属于COPD。COPD是一种常见、多发、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者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北方气候寒冷患病率高于南方;工矿地区大气污染严重,患病率高于一般城市。60、卫生系统:是在一定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所规定的范围内,提供以促进、恢复和维护健康为基本目标的活动的总体。

61、基于健康是基本人权这一原则,WHO把卫生系统的功能归纳为三项:卫生服务提供、公平对待所有人以及满足人群非卫生服务的期望。目标:提高所服务人群的健康水平、对人们的某些期望予以满足以及能够保障就医者的经济开支不至于过高。 6

2、均等:是对一种客观的分配的结果或分配状态的描述,它回答的是不同人之间的分配结果是否有差别或者是否有差距。正义:是对社会运行状态和

人际关系(包括分配关系)进行判断的价值标准,包含了“合理性”和“善”的内容,具有非常强烈的规范性。公平:是用正义的原则对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的价值判断。卫生领域的公平性是指生存机会的分配应以需要为向导,而不是取决于社会特权或者收入差异。

63、卫生保健公平性:是指按照需要公正平等地分配各种可利用的卫生资源、使整个人群都能有相同的机会从中受益。卫生服务筹资公平性:是指在卫生服务筹资过程中,不同人群间的经济负担应该公平。它也可分为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健康公平性:是指不同社会人群(如不同收入、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等)及有相同的健康状况或健康差别尽可能缩小,或者说不同人群具有相同的获得健康的机会。 6

4、社区卫生服务: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6

5、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职业病。 6

6、工作有关疾病:如果职业因素不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唯一直接因素,而是诸多因素之一;并且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然而,通过控制有关职业因素,改善生产劳动环境,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这类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67、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作用部位与发生职业病密切相关。物理性有害因素的特定物理参数,如温度、声音、和电磁辐射等;化学性有害因素有化学性毒物等。 6

8、职业病诊断原则:①职业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应详细询问患者现职工种、工龄、接触有害因素的种类、程度和时间、生产劳动方式、防护措施;既往工作经历。②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危害评价:了解患者所在岗位的生产工艺流程、劳动过程;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转状态以及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情况;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工人是否受到伤害或有类似情况;工作场所毒物检测与分析。③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包括患者的症状与体征,鉴定患者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损害的结果及其病情程度。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医学生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细胞生物学_重点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

预防医学重点总结

预防医学重点222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期末复习重点

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