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课件

预防医学教学课件(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6-02 08:01:34 来源:教学课件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预防医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案例1

“生物圈2号”建造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命名是把地球视为“生物圈1号”而言的。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也有人把它称为“微型地球”,占地1.3万平方米,花费了近2亿美元和9年时间建造,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业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2号”。科学家们原计划让工作人员在“生物圈2号”中生活两年,然而,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的生态状况急转直下,氧气(O2)含量从21%迅速下降到14%,而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氮(NO2)的含量却直线上升,大气和海水变酸,很多物种死去,而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牵牛花却疯长。大部分脊椎动物死亡,所有的传粉昆虫的死亡造成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也全部死亡。由于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成了丛林和草地。科学家们被迫提前撤出这个“伊甸园”。“生物圈2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问题:

1.什么是环境? 2.环境可分为哪几类? 3.环境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

4.生物圈2号的环境有什么缺陷,为什么会失败?

案例2

在一个池塘中有水、鱼类、植物和微生物。鱼类靠浮游动、植物生活,鱼死后被水中微生物分解为元素和化合物,这些元素和化合物又是浮游动、植物的养料。微生物在分解物质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氧,由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产生的氧来补充。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鱼类吃浮游动、植物。这样,在池塘里,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和鱼类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 问题:

1.何谓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结构有那些? 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什么? 4.何谓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能维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3 (世界著称急性、慢性中毒事件)

实例1 伦敦的烟雾事件:

在1952年12月5—9日发生在伦敦的烟雾事件,一场灾难降临了英国伦敦。地处泰晤士河河谷地带的伦敦城市上空处于高压中心,一连几日无风,风速表读数为零,大雾笼罩着伦敦城,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烟粉尘在无风状态下蓄积不散(家庭和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超过卫生标准近30倍),烟和湿气积聚在大气层中,致使城市上空连续四五天烟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在浓雾初期伦敦市民感到眼睛刺痛、流泪不止、胸闷、喀痰、咳嗽、喉痛、呕吐和呼吸困难等。在浓雾中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支气管炎死亡率最多,其次为肺炎、肺结核以及其他呼吸道和循环系统疾病。在烟雾严重时,甚至有突然昏迷死亡的病例,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2个月后,又有8O00多人陆续丧生。这就是骇人听闻的“伦敦烟雾事件”。

实例2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在1955年的事件期间,美国洛杉矾市气温高达37.8℃,持续一周多时间,而大量的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氮等强吸光物质在阳光中的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剧烈光化学反应,生成浅蓝色烟雾,成分是一系列有刺激性的化合物如甲醛、丙烯醛、过氧乙酰硝酸酯和过氧化氢等二次污染物。致使许多居民患红眼病和呼吸道疾病。65岁以上的人群死亡率升高,65岁以上的老人超常死亡近400人。光化学烟雾使洛杉矶市100公里以外的2000米高山上有大片树木枯死,葡萄减产60%以上,柑桔也严重减产。据统计,美国因光化学烟雾污染造成农作物的损失已达一亿美元之多。

实例3 “水俣病” —慢性甲基汞中毒:

1950年,在日本西部九州岛的东俣小镇,发生了一系列使人们莫明其妙而又十分震惊的事情:海面有死鱼漂浮,空中有鸟儿毙命,海里有贝类腐烂、海藻枯死,陆地上有猫儿发疯,跳海自杀,更可怕的是发现有人莫明其妙的突然口齿不清、手脚麻木、时而哭、时而傻笑、呆痴流涎、吞咽困难、耳聋失明、精神失常、不会走和爬、全身肌肉强直、最后痛苦消耗至死去。1956年,共发现患者96名,其中18人死亡。人们给这种病取名为“水俣病”。

原因:水俣湾内有一家生产氮肥、乙醛、氯乙烯的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甲基汞”。会导致神经性疾病的症状,病情严重时,“狂猫”就会跳海,人也会死亡。这就是当时震惊日本朝野的水俣病。 实例4 “痛痛病”—慢性镉中毒:

1931年起,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出现了一种怪病,使许多妇女自杀,论经济、家庭、人缘,她们都无可挑剔,为何自杀呢?是由于得了骨痛病,这种病一开始是在劳动过后腰、手、脚等关节疼痛,在洗澡和休息后则感到轻松,延续一段时间后全身各部位都神经痛,骨痛尤烈,进而骨骼软化萎缩,以致呼吸、咳嗽带来难忍之苦,故而自杀。因骨痛用一个痛字还不足以形容,故称痛痛病。

原因:在横贯日本中部的富山平原有条神通川,两岸居民世世代代喝这条河的水,同时也用河水灌溉农田。自从上游设立了神通矿业所,建成铅锌冶炼厂后,将没有处理的含镉废水排入神通川,造成河水污染。两岸农民引河水灌溉稻田,镉污染了土壤。水稻生长在受镉污染的土壤里,大米中的镉含量增加,农民吃了这种米就会发生中毒,有的患者甚至一咳嗽就会震裂胸骨,病态十分凄惨。 案例4

某日,小强的妈妈带着7岁的小强来就诊。妈妈说老师多次反映小强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并说他从小就好动、容易分神。同时说最近小强经常感到肚子痛和便秘。她曾经买药给他吃,但没有效果。小强和姐姐、妈妈住在郊区外公外婆家。他爸爸是公司司机。妈妈和外公都在一家蓄电池厂工作。小强和姐姐放学后经常到厂里玩。小强的姐姐有注意力缺陷。外公患有痛风,而且经常腹痛。检查发现小强的视力正常,但听觉灵敏度稍差,而且语言能力比一般小朋友稍差。血细胞比容减少至30%。经询问发现,小强饮食充足、无异食癖。免疫接种正常。检查显示血红蛋白过少和小红细胞症。无失血,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诊断为“轻度缺铁性贫血”、补铁3个月。 问题:

1.请问小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请问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3.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4.应进行什么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案例5

患者××,男,38岁,四个月前即感乏力,双下肢沉重感,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半个月后又感头痛,严重时恶心、呕吐,无耳鸣,随后出现手抖,全身疼痛,情绪不稳定,胆怯。曾到当地医院,疑与职业有关,遂转我院就诊 。

查体:T、P、R、BP均正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萎靡,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五官无畸形,齿龈无肿胀,未见色素沉着,咽充血,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手指震颤(+),舌震颤(+),眼睑震颤(+),共济运动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尿汞0.21mg /L (双硫腙法) 。肾图、心电图、B超脑血管超声及胸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问题:

1.上述资料中,你认为病史还应补充哪些内容? 2.就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考虑是哪些病症? 3.有哪些毒物可以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4.如何明确诊断,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案例6

2005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例报告9173例,占75.11%,尘肺病例死亡966例。尘肺病例数据分析表明,尘肺发病工龄在缩短。21个省共报告了接尘工龄在2年以下的尘肺病例211例,最短接尘时间不足三个月,平均发病年龄40.9岁,最小发病年龄20岁。1971例实际接尘工龄在10年以下,占21.49%。急性尘肺集中发生在金矿采挖、石英砂粉碎和坑道工程建设等行业,地区分布主要在浙江、广西、青海、安徽、湖南、贵州和甘肃等地。通报显示,截至2005年,中国的尘肺累积病例607,570例,其中存活病人为470,089例。(引自2006年4月“卫生部等通报中国职业病防治情况及今后重点工作”)。 问题:

1.生产劳动中哪些职业易接触粉尘?

2.人体接触粉尘后,机体如何对粉尘进行防御和清除? 3.接触粉尘除引起尘肺外,对人体健康还有哪些其它影响? 4.如何预防生产性粉尘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害? 案例7

2003年6月经有关单位组织调查南方某村有63户石英粉(砂)加工作坊,加工设备简陋、工艺落后,除2户是手工湿式作业外,其余61户均为干式生产。加工作业场所不具备基本的通风防尘设施,出料、筛粉、包装过程中扬尘严重,个人防护用品不符合要求,务工人员未经任何职业卫生培训,无自我保护意识。调查组对其中4个作业场所的抽样测试结果表明,除一个湿式作业场所外,3个干式作业场所的9个采样点中有8个粉尘浓度严重超标,最高超标达361倍,且60%的粉尘为极易吸入的细微粉尘颗粒,10个沉降尘标本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超过70%。对18个曾在该村务工的农民死亡案例进行调查,其中9人被确诊为矽肺患者;对从该村务工返乡的89名农民工进行身体检查,大部分常出现胸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全身无力等不适,其中46人确诊为矽肺;对该村现有的201名外来农民工进行体检,发现14人患有矽肺。 问题:

1.何为矽尘作业及矽肺?到该石英厂工作后,农民工为什么会患上矽肺? 2.矽肺的Χ线胸片有何特征,大阴影与小阴影有何区别?如何诊治? 案例8

患者,女性,初三学生,因近来上课时经常感到头晕、发困、接受和理解知识效率低,甚至听不进课,学习成绩下降,来医院就诊。检查结果,除血糖偏低外一切正常。经询问得知,该女生因怕肥胖,平时控制主食量,早餐不吃或仅喝杯牛奶。 问题:

1.你认为该女生出现的现象与早餐和主食量有无关系?为什么? 2.血糖与蛋白质、脂肪的代谢与利用有关吗?其理由是什么? 3.作为医师应给予哪些建议? 案例9

患儿,王某,男性,1岁1个月,因惊厥来医院就诊,追问其病史:患儿出生至8个月前一直母乳喂养,除添加少量面糊,未加其他辅食,8个月后逐渐添加牛奶、米面、蛋和极少量的肉、蔬菜。夏季末出生接受日照少,从出生后20天起出现汗多、夜间哭闹、睡眠不好,惊厥后无其它不良表现;其母以素食为主,因工作原因接受日照少,有腿抽筋现象(包括孕期、哺乳期)。查体:患儿头颅略呈方颅,前卤大于正常同龄儿,头发稀黄、枕后有环状脱发,肋外翻;同时患儿面色苍白;血常规提示:HB、RBC均低于正常。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手足抽搐症;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营养不良性贫血。 问题:你首先考虑的病因是哪些? 案例10

2004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介绍,江苏省调查缺铁性贫血情况,太仓市48.1%的妇女患缺铁性贫血。因此,提出铁强化酱油营养工程。

问题:

1.缺铁性贫血发病率如此高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提出铁强化酱油营养工程? 案例11

患者,张某,男性,26岁。反复上腹部痛伴反酸4年,大多在餐后3小时发生,进食或服碱性药物后缓解。近2日再次发作,3小时前出现黑便,来医院就诊。经检查,初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医院。 问题:

1.你认为该病人应食用哪种医院基本膳食? 2.潜血试验膳食对检查消化道出血情况有何意义?

3.对该病人应首先禁用哪种治疗膳食?以哪种方式补给营养? 案例12

2003年5月29日某市某工厂发生了36人的食物中毒事件,经调查其原因是食用了亚硝酸盐含量超过国家允许标准的肉灌肠引起的。 问题:

1.亚硝酸盐与食品有何关系? 2.是否为食品污染物? 案例13 2005年9月1日,某市郊某村刘某将自家的耕牛(近半月出现腹泻,食量减少,曾请兽医医治无效)宰杀卖给本村村民。村民多以牛肉包子、丸子、炒肉片的方式食用。9月1日下午陆续出现相似的中毒症状,三天后,在102名食用者中有69人发病。停止食用牛肉后,再没有新病例出现。刘家一位别村客人吃了他家的牛肉包子后也发病,而其家人无一发病。潜伏期最短3小时,最长76小时,在15小时~48小时发病人数最多。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最高体温可达40℃)、头痛、恶心、食欲不振,随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腹泻一般每日6次~12次,主要为黄绿色水样便,伴少量粘液,个别重症者有血样便。经吐、泄物及剩余的生、熟牛肉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均查出鼠伤寒沙门氏菌。经3天~5天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后,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人死亡。 问题:

1.此次事件为食物中毒事件,你认为依据是什么? 案例14

2005年7月16日,某村赵某带城市回家探亲的女儿一家上山采集鲜蘑菇,当晚,烹制成鲜蘑汤,全家9人共进晚餐,除大儿子外,其他人均食用了鲜蘑

汤。食用7小时后全家(除大儿子)相继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等类似症状,经乡医诊治病情似有好转,陆续停药,3天后全家人病情突然不同程度加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心悸、烦躁不安,尿少、头痛剧烈,急速送往市医院救治。其中一人到医院后9小时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他7人有不同程度的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或昏睡。入院的第5天有1人因严重的肝肾损害死亡,其余6人住院治疗半月后,病情好转陆续出院。 问题:

1.本例属哪种食物中毒? 2.还需提供什么依据? 3.如何进行救治? 案例15

2001年7月9日午餐后,某市某饭店3名服务员吃了自己到厨房用芝麻、盐、味精、辣椒及调料汤调制的凉粉后,都因口唇、指甲、皮肤发绀及头晕、头痛、心率加速、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而送往医院。经检查呕吐物中查出亚硝酸盐,医师考虑为亚硝酸盐食物中毒,使用美蓝后,症状明显缓解,2~4天痊愈。 问题:

1.假如你是单位的负责人应该怎么办? 2.医疗卫生防疫检验人员还有必要去现场吗? 案例16 张女士的苦恼

张女士5年前获得北京某著名大学对外贸易专业的硕士学位后被一家跨国大公司录用,公司的薪水高,福利好,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国外,还有很好的休假制度。刚开始张女士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张女士端庄、美丽,待人接物恰倒好处,并处处表现出白领的优越感,是典型的单身贵族,有一辆宝马跑车,在京城四环有一套150m2的公寓;一年前又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年薪为80万人民币,可谓前途无量,春风得意。然而令人没有想到,不久前,张女士因患抑郁症,向公司提出了辞呈。许多人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原来张女士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她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没完没了的计划编制,执行情况的汇总,经常的紧急会议,一个由一个的新任务,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她深知工作的不易和竞争的残酷,她没有时间谈婚论嫁,没有地方向人倾诉自己的苦衷,与人的关系就是工作,表面上彬彬有礼,实则暗藏玄机,每天都这样筋疲力尽,天长日久终于失眠了,不得不靠安眠药度日,注意力经常无法集中,常常感到头晕、疲乏,精力大不如前,记忆力也不如从前,经常丢三落四,不时的遭到公司领导的批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后来她去了北大人民医院,大夫告诉她,她患了比较严重的抑郁症,必须彻底改变工作习惯、放松工作,缓解压力,并配合药物治疗,不然后果极其危险。张女士试着改变,但紧张的工作节奏无法使她安静和放松,不得已,为了使抑郁症不再向坏的方向发展,她选择了辞职回家修养。 问题:

1.张女士患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能对张女士所患疾病开出处方吗?

3.张女士有如此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薪水,很多人都十分羡慕她的工作,但她为什么会患抑郁症呢? 案例17

世界卫生状况:自阿拉木图会议至今,在改善全球健康方面已取得重大的进展。传染病减少、婴儿死亡率降低,更多人营养得到改善,获得清洁用水的人增多,人们的期望寿命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长。然而,这些方面的利益并未被平行地共享,相当比例的人口生活依旧艰难,得不到起码的卫生保健。主要表现在: 1.卫生保健服务稳步增加,但全球仍有千百万人口缺乏初级治疗和基本药物的正规途径。 2.非洲孕妇在分娩中死亡的可能性是欧洲孕妇的13.5倍。 3.在许多不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率仍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4.免疫接种的覆盖率有了巨大的进步,可防止数百万儿童过早死亡。需要综合卫生系统的存在以使这些成就得到持续。 问题:

1.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WHO提出初级卫生保健策略的背景是什么?

3.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从而改善全世界人民的健康? 案例18

上世纪80年代,天津市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高达15.52%,死因谱中,心脑血管病占5.89%,恶性肿瘤占16.19%,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跃居前3位。急剧增长的医疗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天津市从1984年起,在全市范围内选择12个社区作为示范基地,在基线调查和危险因素调研的基础上,对40万人开展了防治四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综合干预措施。干预结果显示:实施该项措施的社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其他社区,脑卒中、冠心病死亡率分别由1985年的172/10万和84/10万,下降到1993年的100/10万和68/10万。 问题: 1.你认为天津市社区综合干预措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如果该项措施由你进行设计和实施,你将从哪些方面入手?拟采用哪些策略?

推荐第2篇: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疾病呈现周期性常见原因①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②该病的传播机制容易实现③病后可以获得稳固的免疫力④病原体变异 三级预防:一级:病因预防,是通过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或提高机体抵抗力来预防疾病发生。二级:在疾病的临床前期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恶化。三级:对已患某些病者,及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终止疾病发展、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治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1疾病分布论2病因论3健康疾病连续带理论4疾病预防控制论 5疾病流行数理模型

流行病学基本原则:群体原则;现场原则;对比原则;代表性原则

健康疾病连续带HDC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过程,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机体疾病或健康标志发生,这些标志形成一个连续带 流行病学的用途: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2探讨疾病的病因,3研究疾病自然史,4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5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评价效果,6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发病率incident rate一定期间内(多为一年),特定人群某病新发病的概率

罹患率attack rate同发病率,但时间缩短为日周旬月,人群范围也缩小

续发率2nd attack rate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间,续发病例人数占易感接触者人数 患病率prevalence rate现患率,被研究人口中患某疾病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口率

疾病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①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随年龄增长上升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组中,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居民接近④迁出该地的居民,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⑤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发病 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在一个地区或一个集体人群中,短时间内某病的发病数明显增多的现象,又称为时点流行或爆发。

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通常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分布状态、感染类型、临床表现等逐渐发生显著的趋势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长期变异

长期变异的原因①病因或者致病因素发生了变化②抗原型变异,病原体毒力,致病力的变化和机体免疫状况的改变③诊疗技术的进步,防制措施的改善④社会人口学资料的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报告标准的改变

横断面分析cro sectional analysis主要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频率变化,常用于急性疾病,如传染性疾病。

散发sporadic某病发病人不多,而且病例间无明显的相互传播关系,或者在一定地区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发病水平流行epidemic某地区某病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pandemic迅速蔓延,地域广,时间短,发病率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流行水平

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的现象

流行病学设计的基本内容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2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内容3参考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5结合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6控制调查过程保证研究质量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过期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现况研究: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特征加以描述。又称为横断面研究

现况研究的用途1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2了解疾病病因分布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3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策略和措施效果4早期发现病人5确定机体某项指标正常值范围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一种方法。

相对危险度RR: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 归因危险度AR: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值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中某病发病率与非暴露人群该病发病率的差值,表示总人群因暴露于某因素而导致的某病发病率

队列研究 优点1研究是亲自观察获得,较可靠

2由因至果观察,符合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3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因素4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 缺点1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否则需要的研究对象数量过大2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3耗费的人力、物力时间较多4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5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结局影响。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约登指数Youden index又称正确指数,是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1

预测值(predictive value)又称预告值或诊断价值,表示实验结果判断正确的概率。

拟然比likelihood ratio病例中某种试验结果出现概率与非病例中该实验结果出现概率之比

公共卫生监测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是连续地,系统地收集疾病或其他卫生事件的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所有应该知道的人,并且利用监测信息的过程。 去暴露于某种危险因素的水平,通过比较各组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特点1该研究只是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属于观察性研究2病例对照研究可追溯研究对象既往可疑危险因素暴露史,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由果至因一般只能初步检验病因假设而难以证实因果关联3病例对照研究按有无疾病分组,研究因素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因而可以观察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联。

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1初步检验病因假设2提出病因线索3评价防治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比值比OR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意义OR与RR相同,但是,在不同患病率或发病率下,OR与RR的接近程度不同。疾病频率小于5%时,OR与RR较接近。

病例对照研究 优点1收集病例更方便,更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2该方法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少,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3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既可检验病因的假设,又可经广泛探索提出病因假设4收集资料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局限性1不适于研究暴露率很低的因素2常难判断暴露与疾病出现的先后顺序3选择研究对象时易选择偏倚4获取既往信息时易回忆偏倚5易发生混杂偏倚6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因而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

实验研究的基本特征1施加干预措施2前瞻性观察3有平行对照4随机分组

流行病学实验三大原则1设置对照2随机分组原则3盲法 双盲double blind研究对象和观察者均不知患者分组情况和接受治疗措施具体内容称双盲

混杂偏倚confounding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受到其他因素的歪曲或干扰,其中导致混杂产生的因素称为混杂因素

筛检screening运用快速,简便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在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表面健康,但可疑有病或有缺陷的人。

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1确定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掌握其分布和趋势2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

3评价干预措施效果4预测疾病流行5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

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1敏感性2及时性3代表性4阳性预测5简便性6灵活性7可接受

暴发调查的步骤1准备与组织2核实诊断3现场调查4暴发调查分析5提出假设6验证假设 7完善和实施控制措施

暴发调查处理的关键点是病例的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生活方式管理life style management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来保护人们远离不良行为,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①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②筛检③免疫接种④化学预防⑤预防性治疗

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1重视危险因素收集2医患双方共同决策3注重连续性4以健康咨询为先导5合理选择健康筛检内容6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开展针对性临床预防服务 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2创造健康支持系统3加强社区行动4发展个人技能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咨询5A模式

评估、劝告、达成共识、协助、随访安排

常用戒烟药物及使用方法1NRT类药物 通过向人体提供外源性尼古丁以代替从烟草中获得尼古丁,从而减轻尼古丁戒断症状。2盐酸安非他酮 非尼古丁类戒烟药物。抑制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以及阻断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 3伐尼克兰 新型非尼古丁类戒烟药物。有助于缓解戒断症状,同时阻止尼古丁与受体结合,减少吸烟欣快感。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戒断效率。有效联合药物治疗:长程尼古丁贴片+其他NRT类药物;尼古丁贴片+盐酸安非他酮。

烟草控制的MPOWER战略:Monitor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Protect免受烟草烟雾Offer提供戒烟帮助Warm警示烟草危害Enforce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Raise提高烟草税

营养nutrition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营养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过程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基础发生反应,形成理化性质与第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大气污染对人体危害:①直接危害:急性中毒、慢性炎症、变态反应、非特异性疾病多发、致癌作用②间接危害:温室效应、酸雨、破坏平流层臭氧层

公害病: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诊断指示1生活在缺碘地区或高碘病区的居民2甲状腺肿大超过本人拇指末节3排除甲亢、甲状腺炎、上发展来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 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必需脂肪酸EFA人体必需的、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膳食指南dietary guide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制定的,是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

膳食纤维生理功能①增强胃肠功能②控制体重和减肥③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④预防结肠癌

合理营养即平衡而全面的营养。一方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1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2保证食物安全3科学烹调加工4合理进餐制度和良好饮食习惯

有氧运动aerobics activity躯干、四肢等大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时间较长、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

运动处方对运动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其身体状况,结合生活环境,用处方的方式规定适当的运动,以便有计划的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疗的目的

感染谱一种传染病导致宿主不同的感染表现形式称为感染谱 潜伏期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 潜伏期意义1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2确定接触者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3确定免疫接种时间4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还可影响疾病流行特征。 传染病的防控策略1预防为主 加强人群免疫、改善卫生条件、加强健康教育2加强传染病监测3建立传染病预警机制4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5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根据疫情监测和人体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vaccination指将抗体或抗原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空气中人为有害物质1工业生产2交通运输3生活炉灶4建筑材料5室内人员活动

二次污染物从排入到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本身发生变化,或在环境中与其他化学物质

甲状腺肿瘤等疾病

分型标准1弥漫型.甲状腺均匀肿大,质地较柔软,可摸到结节,B超查不出结节2结节型.在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常见于缺碘的承认,特别是妇女和儿童3混合型.在弥漫肿大的甲状腺上可摸到一个或几个结节。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与人体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限度所造成的功能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征象,影响劳动力的疾病称职业病

职业有害因素指生产劳动过程及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是重要条件的总称

职业中毒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

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2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3群体发病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效果良好5重在预防

食源性疾病通过摄入食物进入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食物中毒使用被污染的物品或食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特点1发病潜伏期短2发病与特定食物有关3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无传染性

毒蕈中毒: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日光性皮炎型)临床: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特点①突发性②普遍性③非常规律分类①重大传染病病情②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③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④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一定时间内(2周),在某个相对集中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情况

特点: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

健康损害严重性

卫生服务卫生系统借助一定卫生资源,向人群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活动

卫生系统以改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所有组织、机构和资源的总和。

功能:提供服务 创建资源 筹措资金 监督管理

卫生保健公平性:指按照需要公平、平等地分配各种可利用卫生资源,使整个人群都能有相同机会从中受益,包括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

公共卫生体系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提供必要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共,民营和志愿组织的总体

双向转诊根据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间、专科间或综合与专科间转院诊治的过程

医疗保险将多种渠道筹集的经费集中起来形成基金,用于补偿个人因病或其他损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制度。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及社会医疗救助。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费用控制措施:①供方:按病种给付方式、总额预付费、按人头预付方式、按服务单元付费②需方:起付线、共付比例、封顶线

医院安全管理通过对医院有效科学的管理,保证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和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卫生服务过程中,不受医院内在不良因素影响和伤害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人们必须在工作和生活场所能保持健康2能运用比现在更好的办法去预防疾病,减少疾病和伤残导致的痛苦,健康地进入成年和老年并安然地告别人世3公平分配一切卫生资源,使所有个人和家庭能在可接受和提供的范围内通过充分参与,享受到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4使人们明白疾病不是不可避免的,自己有力量摆脱可避免的疾病桎梏,创造自己及家庭健康幸福生活。

初级卫生保健 最基本的、人人都能看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基本内容是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社区康复;核心是人人公平享有;手段是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筹资是公共财政为主;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

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①以健康为中心的保健服务②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③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④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向导的持续性服务⑤提供综合服务⑥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提供协调性服务⑦提供第一线的可及性服务⑧在社区成员积极参与下的团队式服务

推荐第3篇:预防医学

卫生法规

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 天之内的

14.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适当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异常情况。调整输注速度是根据受血者的:病情和年龄

15.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

26.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依法对其给予罚款处罚的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27.经产前检查,医师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的,应当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28.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2.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开展诊疗活动,必须依法取

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其时限是:6 小时内

3.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

依法享有定期考核权的单位是: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者组织

4.《母婴保健法》所指的孕产期保健服务不包括:

胎儿性别鉴定

5.《执业医师法》规定,在医疗、预防、保健机

构中试用期满一年,具有以下学历者,可以参加执业

医师资格考试: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6.《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的年龄是:l8-55 周岁

7.《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有:艾滋病

8.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

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尸检。当地不具备尸体冻存条

件的,尸检的期限是在患者死亡后:48 小时内进行

9.医疗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患

者,应当依法采取的措施是:及时转诊

10.对流动人El 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疑似

患者处理的原则是: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

11.医师中止执业活动两年以上,当其中止的情形

消失后,需要恢复执业活动的,应当经所在地的县级

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机构或者组织考核合格,并

依法申请办理:重新注册手续

12.某镇卫生院3 名医务人员违反《献血法》规

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由于患

者家属及时发现,经治医师采取果断措施,幸好未给

受血者健康造成损害。根据《献血法》规定,当地县

卫生局应对3 名医务人员给予的行政处理是:责令改

13.构成医疗事故的主观方面,应当是:违反操作规程的故意

16.《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造成患者轻度残

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属于:三级医

疗事故

17.医疗保健机构依法开展产前诊断的,必须符合

卫生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18.属于《母婴保健法》规定可以申请医学技术鉴

定的是:对婚前医学检查结果有异议的

19.医疗机构施行特殊治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

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

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

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批准后实施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哪类突然发生,造成或

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的事件:重大传染病疫

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

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1.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应

当立即向:所在科室报告

22.保证全血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是:无偿鲜血

23.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

24.内科医生王某,在春节探亲的火车上遇到一位

产妇临产,因车上无其他医务人员,王某就协助产妇

分娩。在分娩过程中,因牵拉过度,导致新生儿左上

肢臂丛神经损伤。王某行为的性质为:虽造成不良后

果,但不属医疗事故

25.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污染的场所

和物品,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卫生处

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

29.医疗机构对其医疗废物暂时储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

3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1.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3-6 个月,并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

32.《执业医师法》规定对考核不合格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暂停执业活动,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期限是3 个月至6 个月33.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办的大型建设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申请当地卫生防疫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

34.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应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须经所在地下述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5.《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的方针与管理办法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36.《母婴保健法》规定,经产前检查,医师发现或者怀疑胎儿异常的,应当对孕妇进行:产前诊断37.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的人员及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为了保障其健康,他们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采取:防治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38.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设立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承担:本单位和责任地段的传染病监督、监测管理工作

39.医疗机构从事药剂技术工作必须配备:依法经

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40.《临床献血技术规范》的立法宗旨是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

41.医疗机构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在6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9.陈某等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私设地下血站,非法采集血液,获取可观利益,经群众举报被查获。根据《献血法》规定,对陈某等人可以作出行政处罚的部门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50.中等卫校毕业生林某,在乡卫生院工作,2000 施。下列措施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限制或不允许离开自家家门

57.医疗事故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护理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

42.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不配合有关主业技术人员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43.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戴: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

44.黄某2001 年10 月因医疗事故受到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行政处罚,2002 年9 月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重新注册。卫生行政部门经过审查决定对黄某不予注册,理由是黄某的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2 年

45.1994 年,某地农村产妇分娩一女婴。由于第三产程子宫收缩无力,产妇的胎盘迟迟未娩出。此时,无证个体医王某,在一不消毒,二不戴消毒手套的情况下,将手伸进子宫,误认为还有一胎儿未娩出而向外猛拉子宫,当场造成产妇大出血死亡。根据《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应依照该法追究王某的法律责任,其法律责任不包括:责令改正

46.男,18 岁,因急性阑尾炎穿孔行阑尾切除术,术后3 天切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将缝线拆除后引出20ml 脓液,10 天后再次缝合而愈合,该病人切l3 愈合类型应记为:Ⅲ/甲

47.A 县张某系艾滋病患者,在B 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期间,擅自逃出医院回到A 县,脱离隔离治疗。为防止艾滋病传播,可以协助传染病医院追回张某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的是:疾病控制中心48.F 药厂销售代表和某医院多名医师约定,医师在开处方时使用F 药厂生产的药品,并按使用量的多少给予提成。事情曝光以后,按《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对F 药厂可以做出行政处罚的部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年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他要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应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5 年51.青年李某,右下腹疼痛难忍,到医院就诊。经医师检查、检验,当即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遂对其施行阑尾切除术。手术情况正常,但拆线时发现伤口愈合欠佳,有淡黄色液体渗出。手术医师告知,此系缝合切口的羊肠线不为李某人体组织吸收所致,在临床中少见。经过近l 个月的继续治疗,李某获得痊愈。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李某被拖延近1 个月后才得以痊愈这一客观后果,应当属于:因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的医疗意外

52.M 药厂销售代表在和某医院几名医师达成协议后,医师在处方时使用M 药厂生产的药品,并按使用量的多少收受了药厂给予的提成。事情曝光以后,对M 药厂按《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对于医师的不正确行为,有权决定给予处分、没收违法所得的部门是:卫生行政部门

53.一职工从沿海某城市归来,腹泻,每天l0 余次,水样便,到市医院求治,疑为肠炎,后大便培养出E1 一Tor 型细菌。诊断后11 小时医师上报疫情,国家要求上报此类传染病最迟不超过:12 小时54.卫生法律规范是指:执政阶级为维护人体健康,通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55.《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必须迅速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其时间规定为:最迟不得超过24 小时

56.《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报上一级政府决定采取必要的紧急措

58.《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卫生防疫机构在接到某些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下列五组疾病中,哪一组是符合规定的:霍乱、鼠疫、肺炭疽、艾滋病

59.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是指: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60.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其时间为:每十二个月一次

61.医疗事故的构成要素,除了:医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时间过程中,客观上发生了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推荐第4篇:预防医学

一、高血压临床预防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成年人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95mmHg)。③临界高血压,指血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2)发病原因:高血压病因不明,与发病有关的因素有(1)年龄: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4)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5)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城市中的高压发病率高于农村。

3)主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心脏血管的损害。高血压主要损害心脏的冠状动脉,逐渐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发生冠心病。二是对心脏本身的损害。由于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左心室的负担,左心逐渐肥厚、扩张而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 4)主要表现:早期表现 早期多无症状,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模糊,心悸气促,面色苍白,耳鸣,眩晕,多汗应迅速降压治疗。这时若血压突然升高引起急性脑循环功能障碍,致使脑血管痉挛,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导致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眼底可见小动脉痉挛、视神经乳头水肿、出血及渗出物等。心肌肥厚,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5)易发人群:(1)父母患有高血压者。(2)摄入食盐较多者。(3)摄入动物脂肪较多(4)长期饮酒者。(5)精神紧张者。

(6)吸烟、肥胖者。(7)胆固醇高,有心脏或者肾脏疾病、糖尿病患者。6)主要预防措施:(1)控制饮食:平时饮食应该做到少盐,少吃富含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平时以植物油为主,少吃动物油,多吃蔬菜。(2)应该控制体重:平时一日三餐要规律,不能暴饮暴食,也不能大鱼大肉吃得过多。(3)平时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要避免久坐,避免情绪太过于大起大落以及精神紧张等。(4)建议患者戒烟戒酒,休息从分,避免过度劳累。(5)若是患有高血脂、糖尿病、肾脏病的在治疗的同时更应该对高血压的预防。(5)若是已经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要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在此期间要联合用药,避免长期单一用药。(6)并且告诉他要定期检测血压,向患者询问有无家族史,若有建议他的家属也要进行血压测量。(7)平时应加强高血压的宣传,引起人们对此的关注。我们也可以在社区接到或是上门免费开展测血压。

二、高血脂的临床预防:

1)诊断标准:高血脂的诊断标准是按照人体内部胆固醇的高低来判断的。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而总胆固醇在5.2--5.7mmol/L者称为边缘性升高。2)发病原因:1.遗传因素:高血脂症存在一定的遗传性,这是由于控制血脂合成及代谢的基因发生了问题2.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卧床、过量饮酒、吸烟、精神紧张、焦虑等,都可造成血脂的增高。3.从饮食热量的摄入过多,容易造成是身体肥胖,或是体重超标,这是导致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多发的危险因素。

4.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过大。3)主要危害:导致冠心病、心脏病、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的罪魁祸首,而且也和癌症的发生有关。4)表现:一,轻度高血脂通常无感觉;一般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5)预防措施:

1、建议35岁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检查,若是有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高血脂家族史、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抽烟、喝酒)危险因素者建议检查。

2、调整饮食结构:吃低热量、低

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的东西。少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不要吃动物内脏等富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东西,多吃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油、花生油等)。多吃豆制品、香菇、黑木耳、大蒜等

3、控制体重

4、戒烟限酒

5、加强体育锻炼

三、糖尿病

1)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1空腹血糖>7mmol/L,2.餐后2小时血糖>11.17mmol/L,两条有一条符合就可以诊断

2)病因:肥胖、遗传因素、自身免疫、胰岛素原过多、靶细胞受体缺陷,神经因素、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波动及突然临之的创伤,此外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症者、很容易患糖尿病的。

3)表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视力下降、并发症

4)主要危害:

1、并发心脑血管症,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

2、导致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老年性白内障,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

3、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5)预防:

1、体重应该被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饮食应该个体化,是否肥胖、治疗情况、并发症和个人饮食的喜好等。尽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避免吃肥、腻、煎炸食物和各种快餐食品。富含可溶性食物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

3、应该限制饮酒。

4、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该在6克以内,

5、以全身有氧运动为主,阻力运动为辅。

6、定期进行自我监测,需要监测的指标有:血糖、血脂、血压等。

7、坚持用药治疗保持积极的心态。

四:乳腺癌

1)筛检原则:所有40岁和40岁以上的妇女均应每年接受1次临床乳房检查,凡有乳腺癌家族式的妇女应提前到35岁进行检查。

2)病因:1) 年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3 其他乳房疾病。4)未哺育或是未生育的妇女5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6 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7 绝经后补充雌激素8 口服避孕药9 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10 饮酒11 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12病毒感染13放射线作用14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4)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的食品平时应少摄取动物性脂肪,多吸收纤维性的食物、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 2)养成运动好习惯3)定期作乳房检查:①年龄在20-40岁的女性,应于每月例假过后一周内做一次乳(和谐)房自检;每隔2年,由专业医师做一次临床检查或乳(和谐)房摄影术。②年龄在40-49岁间的女性,除每月定期做乳房自检外,每年做一次专业性的乳房检查比较好。③年龄在50岁以上的女性,每月应定期做乳房自检,且每年须做一次临床乳房检查和乳房X光摄影

2、不吸烟,不提倡饮酒;限制高脂肪的摄入,6:进行自我检查:前期症状,乳房轮廓改变,乳头凹陷及偏移,乳头回缩症,皮肤凹陷,乳房皮肤水肿。7:如果有需要可以进行乳房泪靶摄片检查。

五、大肠癌

1)筛检原则: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直系亲属有60岁发大肠癌、大肠息肉、大肠溃疡者提前检查。

2)病因:1.脂肪:脂肪和胆固醇吸收的增加,将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性;而纤维素摄入的增加,减少结直肠癌发生。2.粪便的PH::肠道内较强的碱性环境使游离胆汁酸和其他潜在致癌物的浓度增高。游离胆汁酸诱发肠黏膜增生癌变。3.炎性大肠疾病 : 4.肠息肉: 5.遗传因素:(1) “一级亲属”中有患大肠癌的家族中;(3)遗传性易患大肠癌的综合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4)饮食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品可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油炸、煎烤食品、腌制品中含有致癌物,

3)早期症状:(1) 腹泻: 腹泻为首发大肠癌的早期症状。患者每日排便的次数增多,主要为粘液血便、粘液浓血便或为溏薄的稀便,(2)便型的异常:(3) 大便习惯改变: 主要是包括大便的时间、次数改变,便秘、不明原因的腹泻。

4)检查:(1)做大便的隐血化验。(2)癌胚抗原升高。(3)纤维结肠镜检(4)钡剂灌肠。

5)预防::①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偏爱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少吃烧烤、煎炸及高脂油腻食物;多吃粗粮、蔬菜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②要保持大便通畅,③预防肠道疾病,积极治疗癌前疾病,④发现大便习惯、次数、性质改变,大便表面附着血液及粘液或脓血,腹部隐痛、便意频繁、进行性贫血、无原因消瘦等蛛丝马迹应及时看医生。⑤高危人群定期普查,如有家族大肠癌史者,有腺癌性息肉,长期慢性结肠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大便异常者,应及时进行大便潜血及脱落细胞检查,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自我放松,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⑦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六、宫颈癌:

1)筛检原则:建议一切有性生活的妇女每1~3年进行一次脱落细胞涂片检查,65岁后可停止

2)病因:1.多次流产的女性 2.人乳头瘤病毒(HPV3.很早就有性经历,性经历开始时问越早,危险性越高;多性伴侣。4.早婚多育者。5.年龄在30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的女性。6.宫颈不典型增生者、有宫颈病变(长期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等宫颈癌前病变)的妇女。7.长期口服避孕药者。8.吸烟、吸毒、营养不良的妇女。

9.不洁的性生活史,

11、有癌症家族史者。

3)早期症状: (1)白带增多,初期可无异常气味。(2)白带异常,可以混有血性,伴有恶腥味。(3)阴道不规则出血,多见于性交出血,下腹用力后出血,绝经后出血。(4)子宫颈癌发展后,可能发生小便刺激症尿频尿急及大便带血,也可引起盆腔和下肢疼痛,下肢肿胀。

4)检查:宫颈防癌涂片、阴道镜检查。

5)预防:适当晚婚、晚育和少生育子女。提倡合理的性生活、不要过于频繁。提高妇女卫生水平,经常洗澡,积极治疗宫颈疾病;主要是定期或不定期普查及普治。

推荐第5篇: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绪 论 【目的要求】

掌握 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健康的新概念,三级预防内容。

熟悉 第一次,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特点,重点防治内容和卫生工作方针。 【内容】

1.预防医学定义

2.预防医学的发展 个体医学与群体医学,第一次卫生革命-传染病防治,第二次卫生革命-慢性病防治。

3.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新医学模式的特点。4.健康与疾病 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5.公共卫生措施 预防性卫生服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卫生服务和研究。 6.三级预防的内容,我国预防工作的成就,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特点与医学专业的关系。2.第

一、第二次卫生革命的特点。3.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4.我国的卫生方针是什么?

5.新医学模式的特点,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务工作者的关系。6.三级预防的内容与临床医师的关系。

第一篇 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目的要求】

掌握 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人与环境的辨证关系;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他们对人类健 1

康的危害作用。

熟悉 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制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了解 人类生存环境诸要素与健康的关系,增强环境意识,提高充分利用有利的环境因素及消除有害的环境因素对保证人类健康生存重要性的认识;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概念及评价方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内容】

1.人类环境组成的特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

2.环境污染与公害;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转。 3.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特点及其危害作用;近期作用、远期作用、直接作用、间接效应。

4.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5.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常见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 3.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有何特点?

4.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如何防制环境污染?

5.什么叫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生物富集、生物转化? 6.何谓社会心理因素?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7.心理因素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8.环境污染可引起哪些疾病?

第三章 化学因素与健康 第一节 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

【目的要求】

掌握 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窒息性气体窒息的现场抢救及控制要点 了解 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中毒的预防原则 【内容】

1.常见的刺激性气体

2.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急性作用、慢性损害 3.中毒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4.窒息性气体的分类:单纯窒息性气体、化学窒息性气体 5.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氢的毒性和中毒的临床表现 6.中毒性肺水肿和窒息性气体窒息的诊断标准 7.窒息性气体窒息现场抢救及控制要点

8、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刺激性气体急性作用的各种表现

2.中毒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3.常见窒息性气体的分类

4.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氢的毒性 5.窒息性气体所致窒息的病因诊断

6.窒息性气体窒息的现场急救和控制并发症要点

第二节 铅 【目的要求】 掌握 铅的毒理作用

熟悉 铅化合物的生产与温度的关系,铅烟、尘均可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引起职业中毒;职业性铅中毒的地位和我国目前铅有关工业现状 【内容】

1.接触方式及中毒类型 2.毒理、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对生殖与胎、婴儿的影响

4.诊断铅吸收,轻、中、重度铅中毒 5.防治措施 【教学方式】 讲授,录象 【复习思考题】

1.铅中毒的病因和中毒类型 2.铅中毒临床表现的特点 3.铅代谢与毒作用间的关系 4.驱铅的首选药物及其原理 5.铅中毒的预防

第三节 苯中毒 【目的要求】

掌握 苯的毒理、吸收与代谢,急慢性中毒表现及慢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及防治措施。

熟悉 苯的物理特性:沸点低、蒸气比重大 了解 生产中防治措施并与录像内容相结合 【内容】

1.理化特性 接触机会:原料,溶剂

2.毒理血、气分配系数,吸收与代谢:尿酚,尿硫酸盐,毒性,中毒机理 3.毒作用表现 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4.诊断、处理原则:1.去污染,2.急救,3.慢性苯中毒治疗

5.预防措施:1.改革生产工艺,2.以无毒代有毒,3.通风排毒,4.卫生保健措施。

【教学方式】

讲授,录像,讨论 【复习思考题】

1.急、慢性苯中毒分别作用于机体哪些系统,各有何特点 2.苯中毒的常见原因

3.从苯的吸收与代谢特点了解其代谢指标的意义 4.苯中毒的处理原则与预防

第四节 汞中毒 【目的要求】

掌握 汞的主要吸收途径及毒作用表现 熟悉 汞的来源及接触机会;慢性汞中毒的诊断 了解 汞中毒的预防原则 【内容】

1.汞的理化特性、来源及接触机会

2.汞的毒理(吸收、分布和排出)及毒作用表现 3.汞中毒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4.汞中毒的预防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汞的理化特性与汞中毒的关系 2.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3.汞中毒的预防

第五节 农药中毒 【目的要求】

掌握 有机磷农药的构效关系、毒作用表现及诊断标准;农药急性中毒处理和并发症控制原则 熟悉 混配农药的类型

【内容】

1.农药的概念及种类 2.农药毒性的差异及其原因

3.有机磷农药理化特性、毒理、毒作用表现、诊断(标准) 4.混配农药类型

5.预防农药污染与中毒的原则 6.农药接触人群中毒筛检 7.农药急性中毒并发症的控制 【复习思考题】

1.有机磷农药毒作用表现及其中毒的诊断 2.混配农药的类型

3.急性农药中毒处理和并发症控制原则 4.农药接触人群中毒的筛检

第六节 生产性粉尘和矽肺 【目的要求】

掌握 生产性粉尘定义,矽肺及矽尘作业的概念及影响矽肺发生的因素和并发症,诊断的要点,八字方针

熟悉 对呼吸系统损害,一般危害与其理化特性有关

了解 矽肺发病机理:矽结节形成、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特点及诊断:体征、X线胸片表现、呼吸功能改变 【内容】

1.生产性粉尘 定义、分类、危害 2.尘肺 定义、特点、十二种尘肺名单

3.矽肺 矽肺及矽尘作业的概念,影响矽肺发生的因素,矽肺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断和防治原则 【教学方式】 讲授,录象 【复习思考题】

1.矽肺和尘肺的定义。2.矽肺及矽尘作业的概念。 3.影响矽肺发生的因素。 4.矽肺的诊断要点和防治原则。 5.从矽肺发病机理了解矽肺防治的关键。

第四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目的要求】

掌握 家庭对健康的影响,心身疾病的定义,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评估,行为、行为医学的定义;

熟悉 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双向关系,家庭功能,社会心理刺激的主要来源,吸烟、药瘾、不洁性行为对健康的危害;

了解 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影响健康的途径,常见的家庭类型,家庭功能评估,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内容】

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及人群健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文化教育与健康;

3.家庭功能、家庭对健康的影响; 4.社会心理因素的分类、对健康的影响 5.心身疾病的概念,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评估; 6.行为、行为医学的概念;

7.吸烟、吸毒、不洁性行为等几种危害健康的行为;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经济发展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2.家庭有哪些方面的功能?家庭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3.什么是心身疾病?

4.社会心理因素可以分为几类?

5.怎样评估社会心理因素的刺激? 6.行为、行为医学的概念。

7.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吸烟人群的特征及动机?

第二十八章 医源性疾病 第一节 医源性疾病的种类 【目的要求】

掌握 诊断性医源性疾病的概念;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指标 【内容】

1.医源性疾病的种类:诊断性医源性疾病、治疗性医源性疾病

2.药物性医源性疾病的表现: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致畸、致癌、药物依赖性

3.手术性医源性疾病的表现:出血、伤害神经、损伤脏器、突然死亡、合并感染、脏器粘连、梗塞、梗阻、瘘管形成、导致狭窄、异物致病

4.输血性医源性疾病的表现:输血反应、传播疾病、污染细菌致病、空气栓塞 5.医源性感染的种类(交叉感染、环境感染、内源性感染)和污染途径(空气、手、医疗器械、药品)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药物性、手术性、输血性医源性疾病的临

2、医源性感染的种类及污染途径

第二节 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目的要求】

掌握 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熟悉 诊断性医源性疾病的发病原因;手术致病原因、输血致病原因和医源性感染的原因 【内容】

1.诊断性医源性疾病的原因:检查疾病的错误,分析诊断的错误

2.药物不良反应原因的四种类型:药理特性和剂量、过敏和特异体质、继发反应、药物相互作用

3.手术性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4.输血致病原因:输血失误、输血反应、消毒不严、传播疾病、血存过久 5.医源性感染的原因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发生检查疾病和分析诊断错误的原因 2.药物不良反应的四种原因 3.输血所致疾病的病因

4.手术致病和医源性感染的原因

第三节 医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目的要求】

掌握 “正确应用诊断仪器及其检测结果”和“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的要求

熟悉 医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基本点 【内容】

1.诊断性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2.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丰富临床医学知识和正确应用诊断仪器及其检测结果对预防医源性疾病的作用

2.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在预防医源性疾病中的意义

第二十六章 职业有关疾病 【目的要求】

掌握 职业有害因素的定义,职业病定义、特点、诊断及处理原则,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防制

熟悉 工作有关疾病定义,特点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 了解 常见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工伤主要原因 【内容】

1.职业有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与制度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厂房建筑等

2.职业有关疾病 职业病:定义、概念、范围、种类、特点,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工作有关疾病:定义、特点、常见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工伤主要原因 3.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防制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 【教学方式】 讲授,录象,讨论 【复习思考题】 1.职业有害因素的定义

2.职业病定义、范围、种类和特点 3.职业有关疾病的概念和定义 4.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及控制原则

第二十五章 地方病 【目的要求】

掌握 地方病的基本概念;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的病因,地方性氟中毒及碘缺乏病的病因及其预防措施;一级预防在地方病防治中作用。 熟悉 地方性氟中毒及碘缺乏病的临床及流行特点。

了解 地方病病(疫)区的基本特征、常见地方病的病因,流行特点、地方病的危害及地方病的防治策略。 【内容】

地方病的定义及分类;地方病病(疫)区的基本特征;地方病的危害作用,我国地 10

方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碘缺乏病的概念;碘缺乏病的病因及流行特征;碘缺乏病的预防措施,碘盐预防。 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特征及流行特点;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与生活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个人防护方法;我国饮水、空气、粮食和蔬菜等氟化物卫生标准。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复习思考题】

1.地方病是否属常见病或多发病?说明理由。2.碘缺乏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3.试述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 4.目前预防碘缺乏病的方法有哪些?

5.地方性氟中毒分几型,其预防措施有何不同?

6.地球化学性地方病与自然疫源性地方病的主要区别何在?

第三十章 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

【目的要求】

掌握 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及其内容; 熟悉 戒烟、体重控制和合理运动的方法。 【内容】

1.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吸烟者的健康咨询及行为纠正:戒烟的4A临床干预方法,常见戒烟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2.体重控制:超重和肥胖的定义,引起肥胖的途径,减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运动疗法: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几种常见疾病的运动处方。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如何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维护计划?

2.请为一15年烟龄的吸烟者制定一套戒烟计划。 3.能否通过短期突击的方法来减肥,为什么?

4.什么是有氧运动?以什么指标来确定一个人的运动量?

第二十七章 心、脑血管疾病防制

【目的要求】

掌握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和三级预防,人群高血压的防治 熟悉 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内容和处理原则 了解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 【内容】

1.冠心病 分布和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生活方式,水的硬度及微量元素,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 2.脑卒中 分布和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短暂性缺血性发作,吸烟和饮酒,其它因素如饮食、药物、饮水、遗传。 3.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一级预防:群体策略,高危人群策略。 4.人群高血压的防治 健康教育、全人群、从儿童抓起。

5.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和控制 针对高血压的防制,健康的生活方式,限盐,膳食预防,重点介绍WHO的预防性食谱,防治高血压应以综合性措施为主。

6.人群监测 信息监测系统,高危人群的筛检,加强病人的计划管理。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 【复习思考题】

1.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2.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防治原则。 3.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措施。 4.WHO的预防性食谱的主要内容

5.第二十九章 恶性肿瘤

【目的要求】

掌握 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熟悉 肿瘤的第一和第二级预防措施。 【内容】

4.我国城乡主要恶性肿瘤的死因顺位;

5.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包括来自吸烟、膳食、药物、饮酒和饮用水、空气污染物、职业因素)、体力活动、社会心理因素;

6.恶性肿瘤的预防 第一级预防:控烟、合理膳食和体力活动、合理使用药物、疫苗接种以及环境保护;第二级预防:乳腺癌、宫颈癌和大肠癌的的定期筛检。 【教学方式】

讲授或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复习思考题】

1.我国需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有哪些? 2.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3.恶性肿瘤第一级预防的原则?

4.如何通过合理膳食和体力活动预防癌症?

5.可进行早期筛检的恶性肿瘤有哪些?应如何进行第二级预防?

第三十一章 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目的要求】

掌握 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和任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和特点; 了解 社区健康实施的步骤;

熟悉 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社区保健内容。 【内容】

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任务以及实施的基本原则; 社区构成的要素;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和特点;

社区健康实施的步骤:社区动员、社区诊断、确定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制定和实施社区健康的计划以及评价;

妇女儿童的社区保健:儿童的主要卫生问题,妇女不同生理时期的主要卫生问题,妇女儿童社区保健措施以及保健系统管理;

老年人社区保健:老年人的主要卫生问题,老年人社区保健措施,临终关怀。 【教学方式】 讲授,录像 【复习思考题】

1.说明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异同。

2.作为社区医务工作者你认为应如何开展社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3.老年人的主要卫生问题有哪些?如何进行老年人的社区保健?

推荐第6篇:预防医学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 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 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 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 诱发癌症③ 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 工业噪声② 交通噪声③ 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答:概念:他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又因为他得到的率在特定时间,特定人群中的患病率因而又称患病率研究。

目的:1.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该类研究将总体人群或有代表性的样本人群的疾病,健康状况按不同特征分组,比较各组疾病或健康的频率分布有无差别。2.了解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虽然一次现状研究只能获得一个时间横断面上的描述性资料,但间隔一定时间的多次现况研究可以实现纵向观察的目的。3.评价预防疾病,促进将抗的策略和措施效果。 可以通过比较采取策略和措施前后疾病患病率和某项健康指标的差别来判断策略和措施效果。4.早期发现病人。通过筛检可早期发现病人,实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第二级预防。5.确定机体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4.试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答:优点:1.因为病历对照研究可在病例的集散地—医院收集病例,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该方法收集病例更方便,更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选择。2.该方法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少,节省人力物力易组织。3.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既可检验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经广泛探索提出病因假设。4.收集资料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对于慢性病可以较快的得到危险因素的估计。

缺点:1.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样本含量。2.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3.选择研究对象时易发生选择偏倚。4.选择既往信息时易发生回忆偏倚。5.易发生混杂偏倚。6.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因而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害率。 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5、食量、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7、如饮酒应限量;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1. 第

一、

二、三级预防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答:一级预防:就是病因预防,比如环境改善,增强体质,免疫接种等;

二级预防:就是临床前预防,在疾病的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可以避免疾病加重,早治愈;

三级预防:就是临床预防,对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恶化,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延长寿命。

2.职业病的诊断原则是什么?

答:(1)职业病诊断应科学、公正、公开、公平、及时、便民; (2)认真审阅有关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3)做好职业病鉴别诊断;

(4)严格按照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5)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6)对职业病诊断有意见分歧的,应在“诊断过程记录表” 中详细如实记录,并由参加诊断的职业病诊断医师签名,“职业病诊断过程记录表”不得随意更改,有涂改之处,视为无效;职业病诊断按多数人的意见诊断。

(7)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上应由参加做出诊断的职业病诊断医师签名,对职业病诊断有意见分歧的,也应在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上签名; (8)职业病诊断必须有三名以上(含三人)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参加诊断方可有效; (9)职业病诊断证明书须经单位审核并加盖诊断章后方可生效。 (10)没有确切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或者健康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的,职业病诊断组可以不予受理;

(11)对职业病疑似病人,诊断应由职业病诊断组进行集体诊断。

3.简述确定病因与疾病因果联系的标准(要求适当解释)。

答:

一、联系强度。联系强度常以相对危险度(RR)或比值比(OR)来表示。相对危险度越大,该联系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亦越大。

二、联系的一致性。某种疾病在人群、时间、空间的分布与研究因素在三间中的分布相一致,提示两者可能有因果联系。

三、联系的时间顺序。从时间顺序来说总是“因先于果”不能逆转,此为因果联系中的一个必要条件。

四、剂量-反应联系。当研究因素可以定量或能分级时,该因素量的变化能影响人群发病率的变动,此两者存在因果联系的可能性较大。

4.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答: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是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或除去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对发生疾病或者健康状态的影响,以判断其效果的一种实验方法。特点:

(一)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

(二)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治疗某病的药物或其他干预的方法措施等。

(三)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

(四)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

3.试述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研究目的。

队列研究是将特定的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联系或联系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队列研究首先要确定本次研究的目的,即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这直接关系到研究的成败,故一定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可以先通过现况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初步验证假设,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列队研究检验假设。

4.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有哪些?

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

推荐第7篇:预防医学职业规划

个人职业规划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规划年份:

一、自我分析

通过朗图职业分析让我更清晰的认识自我了,以下是我测试结果。

(一)、性格结果部分 1.性格类型 (1)、我最符合的性格类型是:主人型——热情主动地帮别人把事情做好。 (2)、我的性格类型特点: 我非常重视与别人的关系,容易觉察出他人的需要,并善于给他人实际关怀,待人友好、有很强的责任心。喜爱自己的全部,对自己爱护有加。看到周围的人舒适和快乐,我也会感到快乐和满足。

我热情,有活力,乐于合作,有同情心,机敏圆滑。我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鼓励,冷淡和不友善会伤害我。我需要和睦的人际关系,对于批评和漠视非常敏感,竞争和冲突会让你感到不愉快,因此我总是尽力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

我很实际、有条理,做事彻底,有一致性,对细节和事实有出色的记忆力,并且希望别人也如此。我总是着眼于目前,在经验和事实之上做出决策,将事情安排妥当。我能很好地适应日常的常规工作和活动,不喜欢做需要掌握抽象观点或客观分析的工作。

喜欢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注重并很好地遵守社会约定规范。忠于自己的职责,并愿意超出自己的责任范围,做一些对别人有帮助或有益处的事情。在遇到困难和取得成功时,都很积极活跃,希望付出能得到回报或赞扬。

个性随和,待人真诚,观念开明,通情达理,对未来充满期待,崇尚健康简单的生活,自信,但人际交往能力稍显不足,做事认真,有责任心,具备团队合作能力,不盲从。

(二)、动力结果部分 (1)、动力结果

我的成功愿望一般。具体表现是:

做事有特定的目标和方向;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

对人和事的要求不高不低,这种“中庸”也让我和周围的人感到自在,而不至于压力太大。

我的影响愿望属于中等程度。具体表现是:

我想要引导他人的愿望一般,不会特别主动表现得很想去影响他人。

会注意自己的行为影响力或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但不太刻意追求。 需要时会想办法汲取他人的支持,必要时愿意承担一定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我的挫折承受力很高。具体表现是:

意志顽强,在逆境中不失斗志,面对失败愈挫愈勇,敢于挑战困难的任务。 在新的或不确定的情境下你敢于探索,不惧怕失败,并且把失败和挫折看作是促使你进步的强大动力。

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很快就能从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重振旗鼓。

我在人际交往动机上处于中等程度。具体表现是:

和别人打交道时感觉很自如,不拘束;具有一定察言观色的技巧。

愿意与人为善,乐意和他人合作。

不会涉入别人的事,和朋友保持适当的距离,坚持自己的空间。 (2)、动力类型解释:我是属于开拓型、自强型

(三)、优势 1.我愿意投入很大的动力和精力来完成任务、创造成果;

2.我善于记住并利用各种事实来处理细节问题,看问题的角度很现实;3.我会赞扬别人良好的行为举止,处处培养和帮助他人;

4.果断坚决而且稳重可靠,给人留下工作认真勤奋、富有效率的美好印象 ; 5.忠于自己所在的组织,用行动来维护集体的价值观念和原则 ; 6.组织活动灵活、有效,还不会抛弃该有的职业道德

7.我有非常强的责任意识,别人不用担心你的诺言不会兑现 8.很强的目标和使命感,执着,能够独立工作; 9.敢打敢拼,富有开拓精神,不惧怕风险和挑战。

(四)、不足

1.过分在意别人的情感和想法,以至于总是给予别人额外的关心和帮助 2.是一个很难说不得人

3.通常很难变通,拒绝尝试新方法,习惯根据经验做出决定,以至于信息不足造成决策的草率,同时过分依赖自己的经验,有时比较武断 4.倾向于只关注具体细节和眼前需要,而对事物的整体情况和长远利益重视不够 5.不喜欢在紧张的气氛中工作

6.一个人在过长的时间里工作时可能会变得焦躁不安,需要参加社交活动 7.不愿意影响别人,不够重视与他人的合作

(五)兴趣爱好:听音乐,看电影,搞小发明。Diy小玩意儿

对于职业兴趣,我虽然没有明确定位于某个具体职业,但大概方向,将与检验方向一致。我不怎么喜欢理论知识,反而比较热衷于实际操作工作。我的动手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在大学期间,以及假期,我都将会着重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的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职业价值,说不追求回报,那是不现实的。我认为一份好的职业,最终目的是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能够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健康舒适的生活。作为一名专业的检验人员,我们的目标和责任,应该是及时发出检验报告,提供有价值的检验数据,并能协助临床医生做好相应工作,以减轻病患的痛苦。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医学检验事业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今的我必须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中国现在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国家,而且,这种状况还将继续下去。人类对身心健康的渴望日益突出。医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市场化。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国家正着力改善这种处境

机会:就目前而言,医学检验依然是蓬勃发展的行业,社会对检验人才需求量仍然很大 威胁:医学检验对毕业生要求要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医学检验事业的不断发展更新,要求检验人员要不断的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三、职业分析

医学检验是一门应用性强,发展迅速的应用技术学科,是医学各科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目前全国共有26个检验系,多个博士点和硕士点。现在每年约有3000余名大专以上的毕业生补充到检验队伍中,使得检验科的人员结构和素质逐步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发达国家实验室开设的检验项目达1300多项,而我国的三甲医院约有300项,县级医院则仅仅50余项。由此可见,我国的医学检验事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比较紧缺,也许,这正是我们的机遇。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忽略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况且,医学检验学科发展更新很快,检验人员需要不断自主吸收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

我是一名来自山区的学生,曾经也有过离开山区到大城市闯荡的梦想。但现在,来到“大城市”后,我的这个所谓的梦想,渐渐亦发生了些改变。家里父母年龄比较大,我亦是家中独女,所以,我更希望毕业后能回到家乡工作。一来可以照顾父母,二来我希望能尽我的绵薄之力,改善家乡医疗条件。

2、外部环境因素

机会:就目前而言,医学检验依然是蓬勃发展的行业,社会对检验人才需求量仍然很大

威胁:医学检验对毕业生要求要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医学检验事业的不断发展更新,要求检验人员要不断的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四、总体目标:流行病的研究

成功的标准: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目标,实现理想

专业概况: 预防医学的课程主要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专业课,自己的专业课有:统计学、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就业概况:预防医学的就业前景,相比来说,可能要比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就业面广一些。而且就业后接触的行业领域要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丰富一些。现在国家比较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就业主要是去疾病防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主要是事业单位。随着高校年年扩招,大学生人数剧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遇到巨大挑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逐步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种在以往的观念中被认为是“非正式”的就业岗位也已经进入大学生求职的视野。尽管有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依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社会各方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却难以在短时内予以根本解决。 社会环境分析结果:伴随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当前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加速,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期。2004年,全球货物贸易名义增长21%,达到25年来的最高水平。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和国际市场对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的带动及美元贬值因素的影响下,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量2004年近11万亿美元,增速达到20%,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中国是近年国际贸易增长中最显眼的“亮点”,表现为中国不仅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份额和排名不断攀升,而且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更为显著。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以年升一位的速度上升。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11548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分别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6.4%和增量的20%。由此看来,国际贸易在中国还蛮有发展空间的。 职业环境:预防医学是以多门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预防医学的定义一般认为是: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发展领域分析:流行病学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环境卫生科学的许多卫生标准或卫生措施的目的都在于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都需要流行病学资料为依据或借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经常涉及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这些因素又都是环境卫生科学的研究内容,因此,流行病学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形成预防医学的整体。流行病学研究从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抽样方法、样本大小及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等,都需要运用统计学方法。正确应用统计学方法,有助于正确揭示疾病分布规律,判断预防效果,也可从数量上对流行过程各方面的特点加以说明。因此,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亦有着密切联系。 自我评估

优点:英语水平出众,能较流利沟通;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并喜欢作为团队的一分子解决问题;思维敏捷,表达流畅;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是行动型的学习者,能从新体验、新问题、新机遇中学习。

缺点:缺乏主见,做事不够果断,不够主动,没有耐心,自控能力很弱

发展与提高:克服懒惰心理,克服散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学会约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学会自己做决定,自己拿主意;学会留意身边的事情,多听,多了解,多思考。

四、计划实施

长远目标:在流行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优异成果

差距:自身现实状况与实现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 专业知识缺乏,没经过系统全面的学习;对本专业的行业情况了解甚少,尤其是对流行病。 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

1、虽然这不算是成型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生阶段的前进方向和短期目标都要有,比如这段时间我要练好英语听力和提高口语水平,我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短期的目标,那就容易虚度光阴,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2、职业规划肯定要有的,但是我觉得职业规划不可能现在就定下来,因为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而且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的东西,也会变,所以我觉得这个很难就定下来,更何况是在校大学生,没有任何社会阅历,社会实践微不足道,谈这个就似乎有点纸上谈兵。但是我觉得这次的职业规划是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一份作业,对我们大一新生来说,通过这次的思考,可以在短期内找到奋斗的目标。

总结: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足迹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记。通过对职业生涯的管理,考核与修正,使职业生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使自己时刻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目标方向,进而可以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上可以分为确立目标,自我与环境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策略,评估和反馈五个方面。其中前三个方面与我们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下面我便就这三个方面,结合我们医学生在校的不同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一点看法和建议:

大学一,二年级---预热阶段。要初步了解,特别是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可与师兄师姐进行交流,尤其是大五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增强交流技巧。大一,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了解这个学校的学习模式,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争取每个星期到图书馆 工作:积极参与工作,大胆尝试,培养责任心,结经验。

生活:适应新的环境,适应大学的生活,多参与活动,多交朋友,养成早起的习惯,多看书,提高个人修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大二,学习:加强英语的学习,主要是加强听力和口语的训练,做好四级准备; 工作:主要是通过工作来克服上一年存在的不足。继续在班委和部门的工作,要求有新的突破。在部门里近期小目标是竞选部长,带领和管理一个部门。

生活:多运动,注意饮食,多跟朋友交流,多参与活动,学会思考,摆脱幼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考过四级,参与班级和部门的管理工作。

大三学好专业知识,考过六级,考取相关的证书;大学三年级---确立目标阶段。可以初步考虑毕业以后的继续学习深造还是直接就业,了解相关应有的活动,并以提高自身素质为主。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同学,可以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还可以开始尝试与自己未来职业有关或本专业相关的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注意增强外语口语能力,计算机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有选择性的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考虑要考研究生的同学应着重专业课和外语的学习和钻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同时也应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当英语四级一过去就立即准备英语六级,为相关的等级考试做准备,工作:继续班委的工作,部门工作视情况而定;生活:学会用比较成熟的想法去看问题,学会分析情况,衡量问题轻重。

大四了解中国当前局势和市场扩大知识面,多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大学四年级---自我和环境评估并形成行动计划阶段,要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查漏补缺,继续全面的提升自己。在对自身和环境作出合理评估后,选择就业的同学应有意识的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自己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留意各种行业的信息,并在确立目标方面形成初步的打算和计划。选择考研的同学此时应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和学业专长确定自己所要报考的学科。从这一年的暑假开始便要着手考研的复习和准备。学习:结合本身的专业情况,多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比如说市场营销; 工作:继续班委的工作,到医疗机构去实习,写实习总结和报告。生活:学会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建立自己的生活模式

大五优秀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并取得有效证书,争取到疾病防控中心实习; 中期目标:如果没有读研毕业,先进入事业探索期和事业发展期,预计时间为5年,希望进入任意一家疾病防控中心从事研究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并且要一边工作一边深入学习,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还要争取扩大发展人际关系,和同伴以及上级搞好关系,培养合作的能力,并且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抓紧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在此期间,还要努力挣钱,为出国深造积累资金,如果可以争取机会公费出国更好。出国深造时间预计为三年,婚姻问题暂不考虑。大学五年级---职业选择与实践阶段。准备就业的同学要再次检验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四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是否充分。最后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进行预习和模拟面试,并积极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单位信息,强化求职技巧。准备考研的同学,此时复习已接近尾声,应着重于有关考研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向自己报考专业相同的在读研究生及该学科专家教授咨询有关应试技巧,本学科发展前沿信息等,向报考学校招生办公室了解有关招生信息,积极联系报考导师等。学习:进行预习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好较为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可大胆提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工作: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向已毕业的校友或老师了解求职情况,争取实习机会。生活:真正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创自己的未来。

中期计划

强化自身,积累工作经验

1、在三甲医院从事检验工作

2、熟悉工作环境和行业特点

3、积累工作经验,完成本职工作

4、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及领导能力

长期计划

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

1、虽然这不算是成型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生阶段的前进方向和短期目标都要有,比如这段时间我要练好英语听力和提高口语水平,我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短期的目标,那就容易虚度光阴,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2、职业规划肯定要有的,但是我觉得职业规划不可能现在就定下来,因为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而且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的东西,也会变,所以我觉得这个很难就定下来,更何况是在校大学生,没有任何社会阅历,社会实践微不足道,谈这个就似乎有点纸上谈兵。但是我觉得这次的职业规划是必要的,这不仅仅是一份作业,对我们大一新生来说,通过这次的思考,可以在短期内找到奋斗的目标。

总结: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足迹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记。通过对职业生涯的管理,考核与修正,使职业生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使自己时刻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目标方向,进而可以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上可以分为确立目标,自我与环境评估,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策略,评估和反馈五个方面。其中前三个方面与我们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下面我便就这三个方面,结合我们医学生在校的不同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一点看法和建议:

五、评估调整

职业生涯规划师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事实结果的情况以及因应变化进行及时的评估与修正。在整个的生涯发展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自我探索和对职业的探索,来修正我们现在的选择和计划

推荐第8篇: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预防医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预防医学是研究:D.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A.个体与群体的健康 B.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C.人群的健康D.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E.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2.预防医学的特点不包括:B.着重于个体治疗 3.现代医学模式是指:E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关于统计工作中的基本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5.统计分析中,习惯将概率小于等于多少的事件称作小概率事件,可被视为不会发生 B.0.05C .0.01 (16)

6.统计表内线条形式以下哪种适宜C.顶线、底线、分割线开口式 7.统计表不能适应泳衣 几条线A.2 A.

2.B.4C.5D.6E.3

8.对统计表和统计图标题的要求是A.统计表标题在上方,统计图标题在下方 10.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级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D.变异系数 11.无数和标准差能用于全面描述下列哪种资料的特征C.正态分布 12.表示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统计指标是

A.自己任意选定B.按分析要求,结合研究设计事先给定C.只能定0.05D.在获取样本结果后再定E.只能定0.01

A、标准差B、方差C、均数标准误D、变异系数E、样本标准误13.标准误越大,则表示此次抽样得到的均数A.系统误差越大 14.两样本均数假设检验的目的是判断C.两总体均数是否相等 15.某医院某年住院患者中胃癌患者占5%,则A.5%是构成指标 16.下列不属于第一级预防措施B.病例发现

17.下列哪一组疾病,都应以第一级预防为重点A.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 18.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几何均数 19.下列哪项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C.标准误 20.衡量某病的原因归因于暴露某危险因素程度的最好指标是A.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21.普查的主要优点是A.普治

22.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性偏倚不包括D.时间效应偏倚 23.根据有无暴露某因素史分组的研究是C.队列研究 24.不属于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是E.社区卫生服务资源调查 25.健康风险评估的目的是A.提供疾病治疗建议

26.儿童分管管理服务内容包括E.以上全对(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

27.健康危险因素是指C.机体内外环境中与疾病发生、发展及残废有联系的因素 28.下列哪项不属于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内容D.疑难杂症诊断 29.下列哪项不符合食物互补原则A.不新鲜的食物与新鲜的食物搭配食用 30.AI是下列哪个概念的英文缩写是B.适宜摄入量

31.米、面制作中加碱或者油炸使营养素损失最大的是A.硫胺素 32.炒菜时损失较多的营养素是D.维生素C 33.下列哪种因素不利于钙的吸收E.脂肪酸

34.何种微生物污染食物后无感官性状的改变C.沙门菌 35.下面哪项不是防尘工作八字方针的内容D.封

36.某家庭装修工作,男性34岁,在一次油漆完地板及墙面后出现了兴奋、面部潮红、眩晕等 醉酒样症状,有轻微的恶心、呕吐,检查无其他异常,经治疗后康复。该患者最有可能是A.急性苯中毒 37.曾引起公害病的环境因子是B.甲基汞

38下列均为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除外D儿童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生增加 39.光化学烟雾是下列哪些环境污染物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浅蓝色的烟雾E.碳氢化物、氮氧化物 4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哪一类传染病B.乙类

41.两种病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搁(接种),应至少间隔多少时间再接种B.4周 42.小儿缺碘可致B.克汀病

43.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食盐摄入量应低于E.5g 44.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征的是个体性

45.某地发生一直急性化学中毒事件,急救处理要点中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B.隔离治疗患者

46.下列不属于初级卫生保健的是D.专科治疗 47.统计学中,样本是总体中的 A.有意义的部分 B.有价值的部分 C.典型的部分

D. 有代表性的部份 E.任意部分

二、填空题

1.健康具有 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6.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7.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8.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 9.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

10.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11.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主要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工伤。 12.符合我国国情的八字综合防尘措施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13.高温作业类型有干热环境、湿热环境、夏季露天作业三种。 14.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三型。

15.医院内感染有三个重要环节:感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 。 16.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是 振动性白指。

17.人体三大产热营养素是 蛋白质、脂肪、糖,产热最高的为 脂肪 。 18.无机盐按含量分为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19.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维生素是- VB

1、VB

2、VPP 。 20.医院的基本膳食有普食、软食、半流质膳食、流质膳食。 21.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EAR、RNI、AI、UL 。 22.谷类食品不含有维生素 A、C、D 。

23.人体热能消耗途径为 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 24.我国儿童主要的营养缺乏病是 佝偻病 和 缺铁性贫血 。 25.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三方面。

26.人类的需要体系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三、名词解释

1.营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素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过程。

2.营养价值: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 3.食物中毒:指正常人摄入正常数量可是状态的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害物质的食物或误食有毒食品引起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4.膳食纤维:植物性食品中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多糖类物质。 5.膳食结构:是指人群消费的食物种类及数量的相对组成。

6.生产性毒物 :指在一定条件下,摄入较小剂量时可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7.化学性窒息性气体:指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的气体。

8.Silicosis :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性二氧化硅较高的粉尘而引起得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PTS :噪生对内耳的损伤不断蓄积,产生机械性损伤和代谢性损伤,而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称永久性的听阈位移。

10.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11.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12.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13.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14.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15.环境污染: 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并造成环境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这种现象称之为环境污染。 16.公害病: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叫公害病。

17.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汽能吸收和反射由地球表面散发出来的热辐射,是地表温度能够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等同于人工温室的作用,故称为温室效应。

18.有效氯: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水消毒时,凡含氯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大于-1者,陈为有效率,具有杀菌作用。

19.碘缺乏病: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最明显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和克订病。

20.同质:统计研究中,给观察单位规定一些相同的因素情况, 21.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变量值的集合。

22.总体参数:根据总体个体值统计计算出来的描述总体(更确切地说,是指有规律分布的总体)的特征量,称为总体参数。

23.误差:是指实测值与真值之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随机误差与非随机误差两大类,后者又可分为系统误差与非系统误差两类。

24.统计描述:是利用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相结合来描述样本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分布规律。

25.医学参考值:是指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及生化指标常数,也称正常值。

26.标准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简称为标准误,用σx来表示。

27.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值(统计量)推断总体指标值(参数。参数估计分为点(值)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28.置信区间: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是按一定的概率(l-a)用一个区间范围来估计总体均数,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为(1 -a)的可信区间,又称置信区间。 29.假设检验:旧称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重要内容々它是指先对总体的参数或分布作出某种假设,再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根据样本对总体提供的信息,推断此假设应当拒绝或不拒绝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答:急性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慢性作用:由于污染物多为低剂量、长时期的排入环境中,因而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慢性作用。当人体吸收环境污染物的量逐渐累积到足以造成机体操作的剂量,或有害污染物对机体的微小损害积累(机能蓄积)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远期危害:(1)致癌作用。环境的致癌因素可分为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2)致突变作用。突变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两方面。(3)致畸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致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2.简述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物。

答:生活炉灶;人体排放;建筑材料及家具;烟草烟雾;其他,如家用电器和家庭化学物的使用。

3.简述氯化消毒的原理及常用的消毒物。

氯化消毒的原理:氯气或其他氯化消毒剂溶于水后,在常温下即很快水解成次氯酸(HOCl):Cl+

-

2+H2O→HOCl+H+Cl2Ca(OCl)+2H2O→2HOCl+Ca(OH)2+CaCl2

Ca(OCl)2+2H2O→2HOCl+Ca(OH)2

次氯酸分子小,不荷电,易于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影响细菌的多种酶系统,例如,使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并损伤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而导致细菌死亡。次氯酸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破坏。

常用消毒物法:(1)常量氯化消毒法即按常规加氯量(一般为1—3mg/L)进行饮水消毒的方法。(2)持续氯消毒法指用放有漂白粉或漂精片(一次消毒用量的20—30倍)容器,上面打孔,悬浮于水中,借水的振荡,容器内的消毒剂由小孔中漏出。(3)过量氯消毒法:加入10倍于常量氯化消毒时所用的加氯量,即10—20mg/L。

4.简述碘缺乏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碘缺乏病

病因: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因素:(1)高碘。(2)致甲状腺肿物质如木薯、杏仁、黄豆、核桃仁和豌豆等食物中含有CN-,进入体内可形成硫氰酸盐,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浓缩能力,还可从甲状腺中驱除碘,致甲状腺素合成障碍引起甲状腺肿大。(3)饮水因素。 主要临床表现: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克汀病(简称地克病)。

防治措施:在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区,补碘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补碘的方法主要有碘盐;碘油。此外,患者也可口服碘化钾,但用药时间长,不易坚持。

5.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

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6.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 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7.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8.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预防医学的特点与临床医学的区别:(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9.试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答: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1)职业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法与各种卫生标准的制定,卫生监督包括经常性卫生监督和预防性卫生监督。

(2)工程技术措施:用低毒或无毒物质替代高度物,有害物的生产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采取机械化、自动化、远距离操作以消除或减少有害因素的危害。 (3)个人防护与卫生保健措施:呼吸防护器、面具、防护服、手套、眼镜等有目的的选择,加强健康教育,使劳动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狼嚎卫生习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4)健康监护与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包括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 10.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有哪些?

答: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1)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与非细菌性。(3)过敏性疾病,生物气溶胶为主要原因。(4)癌症。(5)畸胎。(6)其它急慢性疾病

11.中暑的临床表现及防护措施是什么?

答:中暑的临床表现:(1) 热射病,临床表现: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皮肤干热发红,脉搏快而无力、呼吸快而浅表,严重时出现昏迷,体温升高可达40度。(2) 热痉挛。以四肢肌肉和腹肌痉挛为多见,尤以腓肠肌为最常见,痉挛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3)热衰竭。起病迅速,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多汗、口渴、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防护措施:(1)技术措施。(2)保健措施:①加强健康监护,包括就业前体检和定期或入暑前体检;②合理供给清凉保健饮料及食品;③加强个人防护。(3) 组织措施①落实防暑降温工作;②开展卫生宣传教育;③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

12.振动和噪声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

答:振动对人体的危害:(1)全身振动对机体的危害——全身振动病振动可影响手眼的配合,使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全身振动常引起足部周围血管和神经的改变,以及晕车病等。(2)局部振动病表现为白指或称雷诺氏现象,手麻、手痛,骨关节、肌肉系统症状,和其他症状,如头昏、头痛和睡眠障碍等。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1)对听觉功能的影响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可表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包括对高频区的听力损失和噪声性耳聋)和爆震性耳聋。(2)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噪声的作用使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常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慢,外周阴力增加、血压不稳。长期作用可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

13.简述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答: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1)促进肠蠕动,减少肠癌和肠道疾病的发省。(2)降低血胆固醇,对心血管疾病和胆石症有良好作用。(3)降低餐后血糖,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4)控制体重及减肥。

14.平衡膳食宝塔分几层?怎样正确应用平衡膳食宝塔?

答:(1)平衡膳食宝塔分五层谷类食品位于底层;蔬菜和水果类食品位于第二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品位于第三层;奶类和豆类位于第四层;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2)平衡膳食宝塔应用①确定你自己的食物需要,不一定要每天搬照摄入量进食,重要的是要按照宝塔各层、各类食物的大体比例;②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③要合理分配三餐食量;④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⑤要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15.简述急性食物中毒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答:(1)诊断: 根据集体伙食单位短期内爆发大批急性胃肠炎患者,结合季节及饮食情况(厨房卫生情况、食物质量、保管及烹调方法的缺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有条件时,应取患者吐泻物及可疑的残存食物进行细菌培养,重症患者血培养,留取 早期及病后二周的双份血清与培养分离所得可疑细菌进行血清凝集试验,双份血清凝 集效价递增者有诊断价值。可疑时,尤其是怀疑细菌毒素中毒者,可做动物试验,以 检测细菌毒素的存在。

(2)治疗:1.暴发流行时的处理应做好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将患者进行分类,轻 者在原单位集中治疗,重症患者送往医院或卫生队治疗,即时收集资料,进行流行病 学调查及细菌学的检验工作,以明确病因。 2.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流食或半流食,宜清淡,多饮盐糖水。吐泻 腹痛剧者暂禁食,给复方颠茄片口服或注射 654-2,腹部放热水袋。及时纠正水与电 解质紊乱及酸中毒。血压下降者予升压药。高热者用物理降温或退药热药。变形杆菌 食物中毒过敏型。以抗组织胺药物治疗为主,如苯海拉明等,必要时加用肾上腺皮质 激素。精神紧张不安时应给镇静剂。 3.抗菌治疗通常毋须应用抗菌药物,可以经对症疗法治愈。症状较重 考虑为感染性食物中毒或侵袭性腹泻者,应及时选用抗菌药物,如丙氟哌酸、呋喃唑酮、氯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葡萄球菌的食物中毒可用苯唑青霉素等治疗。但抗菌药物不能缩短排菌期。食物中毒的处理:(1)积极抢救处理病人。(2)及时处理可疑食物及现场。(3)对饮食行业及炊事人员中带菌者或传染病、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皮肤病者,应调查并积极治疗。(4)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站和有关部门报告。(5)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进行卫生宣传及指导工作,针对本次中毒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和措施。 16.简述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答:合理的食物调配;科学的加工烹调;良好的用膳制度;食物对人体无毒无害,保证安全。

17.请描述一下家庭的主要功能?

答:生养和教育子女;生产和消费;赡养父母老人;提供休息娱乐的特殊环境,是情感释放与抒发的最佳场所。18.简述心身疾病的特点。

答:心身疾病的特点:(1)必须有躯体症状和与躯体症状相关的体征。(2)发病原因是或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3)通常涉及到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4)同样性质和强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一般人只引起正常范围内的生理反应;而对心身疾病患者或易感者可引起病理生理反应。(5)遗传或性格特征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19.举例说明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各有哪些?

答:(1)促进健康行为是指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主要有合理营养、适度睡眠、积极锻炼、缓解心理压力和保持心态平稳、定期体检、不吸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积极应对突发事件、正确看待疾病和死亡等。 (2)危害健康行为是指偏离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期望方向上的行为。主要特点是该行为对己、对人、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明显或潜在的危害作用;该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对健康的影响具有一定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该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经历中习得的,例如吸毒、吸烟、酗酒等。

20.简述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答: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1)传播途径易实现,传播广泛,发病率高(2)冬、春季高发(3)儿童、少年多见(4)无有效免疫条件下,人群发病呈周期性 (5)受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21.简述慢性病的概念及其共同特点

答:慢性病的概念及其共同特点:(1)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病因复杂、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2)共同特点:①是常见病、多发病;②发病隐匿、潜伏期长;③多种因素共同致病,一果多因,生活方式是主要原因;④多种因素相互关联,一因多果;⑤增长速度快,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22.简述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答: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心脑血管疾病总的预防策略是以社区为基础、三级预防相结合、采用健康促进手段、开展综合防治。 第一级预防:是指控制其危险因素而从根本上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主要措施:①,健康教育;②合理膳食;③禁烟限酒;④适量运动;⑤控制体重;⑥心理平衡。第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病者采取“三级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或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展或急性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措施: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增强群众自我发现、早期发现、主动发现就诊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社区医务人员诊治水平和指导群众自我保健的意识与责任,进行科学规范诊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控制并发症,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或复发;对患者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加强心理咨询、心理指导,采取疏导、支持、安慰、鼓励等措施,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合理运动也有助于减缓疾病的进展。第三级预防:是指对心脑血管病的后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发生并发症和伤残、延长寿命。主要措施:建立健全康复组织和伤残服务体系,提供功能性和心理康复指导及合理的康复治疗,加强社会支持等。 23.简述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答: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统计设计:统计设计就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因素、研究对象和观察指标,并在现有的客观条件下决定用什么方式和方法获取原始资料,并对原始资料如何进行整理,以及整理后的资料应该计算什么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的预期结果如何等进行计划安排,力争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 (2)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根据设计的要求,获取准确可靠的原始资料,是统计分析结果可靠的重要保证。 (3)整理资料:整理资料就是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反复核对和认真检查,纠正错误,分类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进一步的计算和分析。资料整理的过程包括审核、分组、汇总。(4)分析资料:分析资料是根据设计的要求,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专业知识,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24.简述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照设计类型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3大类(1)观察法中又有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2种设计类型,其中描述性研究主要是描述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揭示流行或分布的现象,提供病因线索,提出病因假设,它包括个案报告、现况调查、疾病监测、生态学研究等。分析性研究主要是研究影响分布的因素.检验病因假设,它主要包括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2)实验法主要是研究评价疾病防治干预措施的效果,可确证病因假设,它可分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后者包括个体试验与群体试验(3)数理法主要是通过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描述疾病流行规律、考核疾病防治效果。 25.简述疾病暴发应急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答:疾病暴发应急调查的步骤和内容:(1)核实诊断、确认暴发。(2)现场调查。(3)资料整理与分析4)总结报告 26.简述普查的用途及优缺点

答:普查的用途及优缺点:(1)普查的用途: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人。②了解疾病的基本分布情况。③了解人群健康水平④了解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标准 (2)普查的优缺点:①优点:a.调查对象为某特定人群中的全体成员,没有抽样误差。b.可以全面描述疾病分布特征,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c.可以发现目标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并给予及时治疗。d.可以普及医药卫生知识。②缺点:a.工作量大,涉及的人员多,组织工作难度大,容易出错或遗漏,调查质量不易控制。b.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高。c.不适用于患病率较低且诊断方法复杂的疾病。 27.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答: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1)优点:①组织实施较容易,省力、省钱、省时间。②所需研究对象较少,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选择。③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简称“一病多因”。④一般无伦理学问题。⑤用途较广泛,可用于病因探索、初步检验假设、干预措施效果考核等。(2)缺点:①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率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因此不能确证因果关系。③不能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等,因而不能直接计算分析相对危险度。④选择研究对象时易产生选择偏倚⑤回顾性调查时易产生信息偏倚。 28.简述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答:队列研究的优缺点:(1)优点①研究对象在疾病发生前按暴露情况分组且进行随访,所获得的资料完整可靠,无回忆偏倚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晰,因此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强 ③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因而能直接计算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等指标,直接估计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大小④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⑤可同时研究一种因素与多个疾病的关系,简称“一因多病”⑥样本量大,结果较稳定(2)缺点:①组织实施较难,费时间、费力、

费钱②不适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③由于随访时间长,所以容易产生失访偏倚④设计要求高,收集与分析资料较复杂。 29.简述筛检的用途

答:筛检的用途:(1)早期发现可疑病人,以便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实现疾病的第二级预防(2)发现高危人群,以便及早采取预防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发病率,实现疾病的第一级预防(3)开展疾病监测。(4)了解疾病自然史。

30.简述筛检的应用原则

答:筛检的应用原则:(1)被筛检的疾病应是当前重大的卫生问题 (2)筛检试验方法必须简便、快速、安全、可靠、经济,并易被群众接受(3)被筛检的疾病应有适宜的确诊方法。(4)被筛检的疾病应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5)筛检应能为群众所接受,必须遵守尊重群众意愿、有益无害、公平公正等伦理学原则。

五、案例分析题 1.

案例题:

某乡小学有学生2500名,教职员工40人。5月上旬,有30名学生出现发热、食欲减退,部分病例有腹泻、表情淡漠,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下降,乡卫生院以疑似伤寒,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疾控中心达到现场后,核实诊断,认为确实存在疫情暴发可能,是否是伤寒暴发,需进一步开展实验室检测。 (1)为了诊断是否是伤寒,应采集什么标本?答:① 血(宜在病程的第1-2周采集);② 粪便(宜在病程的第3-4周、抗生素治疗前或停药3天后);③ 尿;④ 骨髓(整个病程均可采集);⑤ 胆汁

(2)对30例病例采集血液和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病原学诊断阳性20例。学校有一食堂,饮用井水,离水井约1米远,有一污水沟。4月中旬一场暴雨,水井曾被淹过。为确定暴发原因,还应采集哪些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答:① 井水;② 污水沟的水;③ 学校食堂厨师的粪便;④ 苍蝇

(3)采集了井水、污水、苍蝇、食堂厨师的粪便进行检测,均未检出伤寒沙门菌,但井水卫生学指标严重超标。分析本起疫情的发生可能与井水的污染有关。为了验证这个假设,还应该进一步怎样调查?答: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病例-对照调查。

(4)如何治疗?采用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病例。 2.

案例题:

某乡中学9月7日-10日,发生30例以发热、头昏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的病例。首例病例9月7日发热、头昏、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脓血便。临床诊断为:菌痢。

(1)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分为哪几类?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分为:痢疾志贺菌(A群)、福氏志贺菌(B群)、鲍氏志贺菌(C群)、宋内志贺菌(D群)。

(2)菌痢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报告标准是什么?① 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细菌性痢疾病例10例及以上,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② 一周内在一个县(市)区域内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水平超过以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3)疾控中心对部分病例采集粪便标本进行检测。菌例病例的粪便标本应如何采集?① 应在服用抗生素前采集。② 采集新鲜粪便的脓血、黏液、水样便或稀便部分,采集量1-2克,立即保存于Carry-Blair运送培养基内送检。③ 若患者不能自然排出大便,灭菌直肠棉拭子先在灭菌生理盐水中沾湿后,棉拭子多余的液体贴管壁挤出,轻轻旋转插入肛门内约4-5cm(婴幼儿约2-3cm)处,于紧靠肛环边的隐窝处旋转采集直肠表面黏液后退出。 ④标本采集后立即填写采样登记表,并于试管上做好标记。

(4)从部分患者和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肛拭子标本中均痢疾志贺菌。可以确定学校发生了一起细菌性痢疾疫情暴发。是不是可以确定本起疫情是由食堂从业人员污染食物引起的?不一定。

(5)为了确定疫情发生的原因,疾控中心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此时,为了确定疫情发生的原因,应如何开展调查?建立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开展个案调查、收集相关流行因素、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建立假设并验证。

(6)医院根据菌株的药敏情况,进行了有效的抗菌治疗。近年来,菌痢的耐药

谱发生了哪些变化?①目前志贺菌对磺胺类、四环素类、氨苄西林类抗菌药物存在广泛的耐药性,已不作为细菌性痢疾治疗的推荐药物。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成为治疗痢疾的一线药物,但对Ⅰ型志贺痢疾菌的疗效已经下降。③最近的研究表明,用第三代头孢类药物和阿奇霉素治疗细菌性痢疾,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④各地区因治疗用药不同耐药谱型会不尽相同,但耐药与多重耐药性的日趋严重,为菌痢患者的治疗和预防增加了难度。

(7)细菌性痢疾的并发症主要有哪些?① 志贺菌败血症②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③关节炎

( 8) 县医院对所有病例均进行了隔离治疗,符合出院标准的学生,出院。菌例的出院标准?①临床症状消失、隔日大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②基层医院不具备细菌培养条件者,经正规治疗,待患者症状消失、大便正常一周后可出院。

3.案例题

某患者在柬埔寨金边市(市区内)打工,从事建筑行业。自诉9月1日因淋雨出现发热,乏力,伴头痛、左眼眶疼痛、双膝关节酸痛,到柬埔寨市某小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登革热病。9月3日患者回国,此时患者仍有发热,体温38℃,少尿,颜色无异常,大便正常,全身出现针尖大小的红斑疹、出血点,持续3天。在深圳市某个体诊所就诊过,9月5日回到某省家中,到乡卫生院就诊。 (1)登革热的传染源是什么?病人、隐性感染者、带病毒的非人灵长类 (2)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什么?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3)县疾控中心接到乡卫生院的报告后,立即对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应主要关注哪些方面?发病经过和就诊经过、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既往是否患过登革热、乙脑疫苗接种史、发病后到过地方和停留的时间、发病处周围环境积水容器情况、防蚊设备使用情况等。

(4)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患者在柬埔寨工作及居住场所周围杂草丛生。患者未使用蚊帐,有蚊虫叮咬史。患者发热后在柬当地医院就诊时,接诊医生说最近该院治疗了几例登革热病人。患者9月3日回国,在深圳停留2天后,回到家中,家中有妻子和二个子女,回家后未外出。此时,疾控中心应主要应采取哪些措施?① 要求医院按登革热病例隔离治疗病人② 向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出通报,告知病人在深圳逗留的地点、时间和接触的人③ 对病人的家属采血,进行检测④ 采集病人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标本⑤ 媒介伊蚊控制、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5)病例血液标本立即送到省疾控中心进行RT-PCR检测,核酸片断阳性。如何对该例登革热病例进行管理?① 急性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应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② 隔离室应有防蚊设施③在住处喷洒击倒杀虫剂

(6)当地正值夏季,蚊子密度较大。如何紧急控制媒介伊蚊的密度?① 紧急喷药,杀灭成蚊② 清除伊蚊孳生地

(7)当地动员群众,组织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了伊蚊孳生地。有病例发生情况下,如何评估媒介控制达到了要求?布雷图指数在小于5。 ( 8 )鼠疫疫情根据发生的地点、病型、例数、流行范围和趋势及对社会危害程度,将人间鼠疫疫情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那么,腺鼠疫在1个县6天内发生9例,属于哪一级鼠疫疫情?一般鼠疫疫情(Ⅳ级) 4.分析某地麻疹患者年龄构成,显示主要集中在学龄儿童,提示了什么?提示: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均未做好。

5.一个乡小学同时出现2例发热、出疹病人,经血清学检查,麻疹IgM阳性,证实为麻疹病例。为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和暴发,此时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此时最有效的措施是:易感者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

6.某地高温季节,突然出现一剧烈腹泻患者,粪便呈清水样,伴有呕吐并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此例病人在病原学检查结果尚未报告前,你高度怀疑是什么病?此例病人在病原学检查结果尚未报告前,你高度怀疑是:疑似霍乱。

7.我国南方某农业县,7月底8月初暴发了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烧、呕吐、抽搐、昏迷,发病数百人,病死率高达20%左右,引起当地群众的恐慌。当地疾控机构立即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涉及面广,涉及十余个乡镇。病例分布高度散在,每个村仅1-2人,未见一户两例病人。医院检查,病人脑脊液压力升高,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病例居住地周围环境差,蚊蝇较多。根据以上资料,你认为本次疫情最大的可能是什么疾病引起。

本次疫情最大的可能是乙型脑炎引起。

六、论述题 1.

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为: ①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均无所研究的疾病或事件,需经一段时间随访才能发现病例(或事件结局);②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分组,其暴露状况已客观存在,研究者不能将其随机化分配;③人群的暴露及其变化由研究者调查与记录;④从因果关系视之,因在前,果在后,由因寻果;⑤可计算两组的发病率、发生率、治愈率、死亡率和相对危险度(RR)。 2.

.论述选择偏倚的常用控制方法

答:选择偏倚的常用控制方法:选择性偏倚主要在设计阶段出现,因此,为了避免和减少产生这类偏倚的可能性,应慎重进行研究设计。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随机化为尽量使两个比较组除研究因素以外其它各种条件都保持均衡,应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可用单纯随机化 (simple randomization)、区组随机化 (block randomization) 和分层随机化 (stratified randomization)的方法使每个研究对象进入各比较组的机会均等。将不同病情、不同特征的研究对象均衡地分配在各比较组中,就可防止选择偏倚。(2)设立对照在临床试验中,可设立两个或多个对照组,其中之一应来自一般人群,其它对照组可以来自医院,这样既可以代表社区一般人群,又可以代表医院内不同类型的病人。然后对试验组和不同对照组的主要基线状况

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有选择偏倚存在。如果采用各种对照组所获得的结果无明显差别,即可表明选择偏倚存在的可能性比较小。同时还要注意考察不同对照组获得相似的结果是否会由于各对照组的选择偏倚程度相同所致,以免影响结果的真实性。(3)严格诊断标准在设计阶段应明确研究对象的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尽量选用国内外一致公认的诊断标准,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在研究实施阶段,要严格遵守,不能轻易改动。否则,要影响入选对象,造成对研究真实性的影响。(4)提高应答率在临床研究中应该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应答,尽量提高应答率,防止或减少失访,减少选择性偏倚。如果出现了无应答或失访,要针对产生的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如果无应答率或失访率超过10%,研究结果的推论就应慎重。如有可能,应在无应答者或失访者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获得应答,并将抽样结果与应答者的结果相比较,若结论一致,则表明无应答或失访对结果影响不大;若差异明显,则出现选择偏倚的可能性很大。此外,也可在资料分析时加以处理,即对试验组无应答或失访对象作为无效或阳性事件发生者;对照组中无应答或失访对象作为有效或阴性事件发生者,再经统计学分析,假设两者的结果相近而无显著差异,则无应答或失访对研究无明显影响。否则,要慎重地做出结论。 3.

.如何评价研究题目是否选择得当?

评价研究题目选择是否恰当,应考虑如下标准:(1)、是否为国家或地区性为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2)、研究的重点是否明确;(3)、是否掌握了本研究涉及的最新科技信息;(4)、是否具有创新性;(5)、是否可行;(6)、预期的成本—效果如何;(7)有无违背医学伦理问题。

推荐第9篇:预防医学练习题

预防医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疾病

2、必需脂肪酸

3、食物中毒

4、行为

5、社会网络

6.疫源地

7.随时消毒

8.合理营养

9.发病率

10.食物的特殊作用

二、填空题

1、最常见的食物中毒是。

2、食物中蛋白质测定一般用法。

3、人体热能消耗包括、

4、危害健康行为的主要特点有:危害性、明显性和稳定性、

5、健康促进的三项基本策略有倡导、

6、常见的与健康有关的社会经济因素有收入差距、社会地位和。

7、卫生服务提供包括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需求和。

8、预防为主、适宜技术和综合应用。

9.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氯、氨、、光气、氧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二甲酯等。

10.已确认的致癌的粉尘有石棉、铬、砷、和放射性矿尘。

11.食品中常见的优质蛋白质有、全鸡蛋蛋白和大豆中的球蛋白。

12.促进铁吸收的因素有维生素C、

1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

14.铅中毒时血液系统表现为:血、尿卟啉代谢产物异常增加,外周血点彩红细胞、和多嗜性红C增多,轻度。

15.矽肺的主要并发症有肺结核、肺部感染、

16.体内严重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

17.疾病的流行强度一般分为散发、流行、、爆发。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坏血病。()

2、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临床表现以运动神经麻痺为主。()

3、维生素K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

4健康与疾病测量指标有区间性、重叠性、可变性的特点。()

5、促进健康行为的主要特点有:有利性、习得性、和谐性、一致性与适宜性。()

6、风俗的四大特征包括广泛性、地域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7、社会医疗保险是由国家通过法制强制实施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带有义务性和强制性,故又称为义务或强制保险。()

8、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有自愿选择协商、申请行政调解或者提出民事诉讼三种方式。()

9、初级卫生保健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得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10、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黄绿水样便、潜伏期12~36小时。()

四、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状况B、疾病的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C、疾病的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D、疾病在不同的年、月和日的分布

2、我国大气中何种物质含量增高是形成酸雨的原因()。

A、SO2B、NOC、CO2D、CO

3、以下那一个不是产热营养素()。

A、蛋白质B、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D、脂肪

4、我国现代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

A、全社会的人群B、对环境变化敏感人群

C、接触环境致病因素的人群D、机体对疾病抵抗力较低的人群

5、河豚那个器官没有毒素()。

A、皮肤B、血液C、肝脏D、卵巢

6、现代医学模式为()。

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B、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C、生物医学医学模式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7、以下哪一项不是脂溶性维生素()。

A、维生素AB、维生素DC、维生素ED、维生素C

8、以下哪项不是食物中毒特点()。

A、发病与食物有关B、潜伏期短,呈暴发性

C、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D、人于人之间可以传染

9、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

A、每10万人的粗死亡率B、某疾病的死亡结果

C、该病死亡在各种死亡中的比例D、该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百分比

10、在交通运输工具中产生污染危害最严重的是()。

A、火车B、轮船C、飞机D、汽车

11、目前公认的必需脂肪酸是()。

A、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B、亚油酸

C、亚油酸和α-亚麻酸D、α-亚麻酸

12、耐盐最强的食物中毒病原是()。

A、副溶血性弧菌B、沙门菌C、大肠杆菌D、肉毒梭菌

13、某年7月,某小学20多名学生食用了由奶蛋糖制做的冰淇淋12小时后,出现腹痛、腹泻、黄绿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脓血便,体温高达39℃,重症者出现谵妄、昏迷等,引起该次食物中毒的最可能病原是()。

A、致病性大肠杆菌B、葡萄球菌C、沙门菌D、肉毒梭菌

14、室内空气中甲醛主要来源()。

A、室外空气污染B、生活炉灶C、烹调油烟D、家具和室内装饰装修

15、以下不属于促进健康的行为是()。

A、适量运动B、戒烟C、合理利用卫生服务D、求神拜佛

16、以下属人的本能行为的是()。

A、摄食行为B、饭前便后洗手C、多吃蔬菜、水果D、抽烟

17、以下哪点体现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

A、儿子仿效父亲抽烟B.看见老虎赶快奔跑C.寻找食物充饥D.喜甜食

18、以下哪点体现了人类行为的生物性()

A、行为与遗传有关B、迷恋歌星C、集体锻炼 D、拒绝看病

19、目前导致我国人群死亡的前十位疾病的病因和疾病危险因素中,比例最高的是()。

A、行为生活方式B、生物学因素C、环境因素D、卫生保健因素

20、张三,每周至少有一天达到3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但活动不规律,没有达到推荐的合理运动量。请问若用阶段变化模式来评价其所处的行为变化阶段是()。

A、无打算阶段B、打算阶段C、准备阶段D、行动阶段

21、某肥胖者参加了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后,坚持锻炼一个月,共减轻体重1kg。于是他坚信自己通过锻炼能够在半年内减轻体重5kg。他这是什么提高的表现()。

A、自我控制B、自我效能C、自我批评D、自我强化

22、某男,其行为表现为做事动作快,总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说话大声并具爆发性,喜欢竞争,对人怀有潜在的敌意和戒心。对人常常不耐烦和敌意。()。

A、C型行为B、A型行为C、B型行为D、D型行为

23、以下对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与疾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社会交往越少的人,疾病发生率越高。但这种关系受该疾病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

B、社会交往与疾病发生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C、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能影响许多疾病或症状的发生,缺乏特异性。

D、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只影响精神病的发生。

24、张先生夫妻与父母同住,生育一女在读小学,其弟新婚暂住张宅内。该家庭类型属()。

A、核心家庭B、扩大家庭C、主干家庭D、联合家庭

25、我国的卫生系统主要包括()。

A、卫生服务B、医疗保障

C、疾病预防与卫生执法D、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执法监督

26、卫生系统的功能有()。

A、满足人群非卫生服务的期望B、卫生服务提供

C、公平对待所有人D、卫生服务提供、公平对待所有人与满足人群非卫生服务的期望

27、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包括()。

A、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B、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C、基本治疗D、以上答案都正确

28、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A、综合性服务B、连续性服务C、协调性服务D、以上答案都正确

29、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含义并不是指()。

A、医护人员将为世界上每一个人治疗其全部已有的疾病。

B、卫生保健进入家庭、学校、工厂和社区。

C、人们运用更好的方法去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疾病和伤残的痛苦。

D、不同国家、地区或人群间,能均匀地分配卫生资源。

30、社区诊断是()。

A、对社区的病人进行诊断B、对社区的疾病进行诊断

C、对社区的疾病进行检查D、对社区健康问题进行诊断

五、简答(每小题5分,共20分)

1、环境有害物质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2、发生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哪些?

3、简述潜伏期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4、简述膳食纤维功能?

5、简述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

6、请描述一下家庭的主要功能?

7.铅吸收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8.膳食纤维的功能是什么?

9.中国居民的膳食指南是什么?

10、二次污染物?

11、试述潜伏期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

预防医学练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病理性改变的过程称为疾病

2、8种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膳食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3、凡是由于经口进食“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含有致病菌、生物性或化学性毒物以及动植物天然毒物的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4、人类为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作出的反应就是行为

5、指个人在其社会活动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

6、疫源地指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周围传播病原体所在波及的范围。

7、对现有传染疫源的疫源地,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

8、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

9、表示特定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10、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热量,这种由摄取食物引起的额外热能消耗,称作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二、填空题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测氮法

3、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4、非特异性

5、督促

6、文化背景

7、卫生服务利用

8、社会参与

9、氮氧化物

10、镍

11、牛奶中的酪蛋白

12、含巯基的氨基酸

13、传播途径

14、网织红细胞

15、低色素性正常细胞型贫血

16、坏血病

17、大流行

三、判断题

XXXXYXYYYX

四、选择题

1、C

2、A

3、B

4、A

5、A

6、D

7、D

8、D

9、D

10、D

11、C

12、A

13、C

14、D

15、D

16、A

17、A

18、A

19、A 20、B

21、D

22、B

23、C

24、B

25、D

26、D

27、D

28、D

29、A 30、D

五、简答题

1、(1)对有害物质的危险程度进行回顾性系统调查、评估

(2)不断检测有害物质危险因素的变化,发展

(3)前瞻性观察环境有害物质的影响

(4)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2、①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的污染;②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而转移到作为食品的运物体内;③误服。

3、①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势猛,停息快,常呈爆发型,而潜伏期长的传染病的流行持续较久。

②判断受感染时间,借以寻找传染源泉并确定传播途径。

③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时限,一般是常见潜伏期增加1~2天。

④确定预防接种时间及效果,如麻疹只有在潜伏期最初5天内施行被动免疫才有效。

⑤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

4、(1)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

(2)影响食物消化吸收

(3)减少结肠炎、结肠癌的发病率

(4)降低血胆固醇含量

5、(1)自然环境对健康的促进

(2)生活环境对健康的促进

(3)食物对健康的促进

(4)生产环境对健康的促进

(5)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促进

6、(1)家庭是一个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的人群增殖基本单位,它与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控制关系密切

(2)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经济消耗单位

(3)家庭是一个具有密切感情的单位

(4)家庭是人们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

(5)家庭是休息和娱乐的主要场所

7、答:有密切铅接触史,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尿铅≥0.39Mm01/L(0.08mg/L)或0.48Mm01/24小时(0.1mg/24小时);或血铅≥2.4Mm01/L(50Mg/100ml);或诊断性驱铅试验后尿铅≥1.44Mm01/L(0.3mg/L)而

8、①增强胃肠功能,利于粪便排出;②控制体重和减肥;③可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④预防结肠癌。

9、①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②多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③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④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⑤吃清淡少盐膳食;⑥如饮酒应限量;⑦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10题答案见教材。

11、①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潜伏期短的传染病来势猛,停息快,常呈爆发型,而潜伏期长的传染病的流行持续较久。

②判断受感染时间,借以寻找传染源泉并确定传播途径。

③确定对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时限,一般是常见潜伏期增加1~2天。

④确定预防接种时间及效果,如麻疹只有在潜伏期最初5天内施行被动免疫才有效。

⑤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

推荐第10篇:预防医学——自我保健

预防医学——自我保健

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已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

预防医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是:

一、流行学

流行学是预防医学的带头学科,又是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流行学是研究人群健康和疾病分布的决定因素,制订和评价防治对策的科学,它围绕着时间、地点(空间)和人群的各种特性来研究,不但研究传染病和慢性病,也研究健康现象(如智慧、心理、发育);不但研究自然因素,还研究管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流行学可带动基础医学的研究,如在冠心病流行学研究中发现,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加快胆固醇的积蓄。增加体育锻炼可增加高蜜度脂蛋白(HDL)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比例,可对抗胆固醇的积蓄,防止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生。而这一事实的机制,是基础医学研究的课题。流行学又可带动临床医学的研究(称临床流行学),带动其他卫生学科的研究,如有人根据流行学研究结果,得出人群中某些致病因素的基础水平,为制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从宏观与微观方面看,流行学分为健康流行学、管理流行学、血清流行学、遗传流行学,肿瘤流行学、移民流行学筹。从研究程序方面又分为:描述性流行学,阐明时间、空间和人群的分布;分析性流行学,即假设有关联因素后,通过宿主、环境的对比研究,探讨发病的因素;实验流行学、在分析性流行学基础上,控制有关因素,在人群中进行实验观察,故又称干预性流行学,在实验流行学的基础上若再抽象化,形成数学模型,以便于准确地衡量各成分的作用,预测流行趋势,称理论(数理)流行学,这是一门值得注意的正在形成中的新学科。

二、卫生学

卫生学是研究人类生活和劳动所处的内外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改善卫生条件,增进健康的学科。如按研究因素区分,研究环境(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对健康影响的情况,有环境卫生学;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影响的情况,有劳动卫生学,研究饮食和营养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情况,有营养(食品)卫生学:研究放射污染对健康影响的情况,有放射卫生学;研究心理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情况,有心理卫生学等。如按研究对象划分,有围产期、儿童期、青年、老年和妇女的特殊卫生问题,又有围产期卫生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等。研究学校、军队活动的卫生问题,有学校卫生学、军队卫生学等。还有卫生教育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检验,等等。与预防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还有医学昆虫学、卫生化学、卫生工程学、医学地理学、放射免疫学等。这里特别介绍两门正在蓬勃发展的边缘学科,即社会医学和环境医学。社会医学 虽然在1848年欧洲已经有人提出社会医学这一名称,但只是在一百年后,即二十世纪下半叶,这一学科才迅速发展起来。社会医学又称社会卫生学、社会病理学、社会诊断学等。它应用流行学、统计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方法,研究社会因素(政治、法律,文化、行为、保健组织管理等)和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制订社会措施,从而保护和促进人群的

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保证人们积极地、全面地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使医学科学成就最有效地为增进人民健康服务。它的内容包括流行学、统计学、医学社会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也包括行为医学、医学心理学和社会预防医学等。它从社会环境角度研究预防医学问题,是预防医学发展的新阶段(社会预防)。本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人们对医学,从生物到心理、进而到社会的认识层次逐步深化。由于医学模式的发展、系统理论的产生和电子计算机的推广,促进了社会医学的发展。同时,管理科学吸收了先进技术,结合医学卫生管理而产生了管理医学这门科学。把卫生纳入社会系统,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卫生事业的管理,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加上慢性病、老年病、精神病和残废者增加,以及疾病构成的变化,促使“社会医学和卫生管理学”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它是医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各国应根据其社会特点,确定社会医学的重点研究内容。环境医学 环境医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环境污染问题在本世纪上半叶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而日益突出。三十一四十年代发生几起严重污染引起的疾病和死亡事件。五十年代环境科学诞生,它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理论,用数、理、化、工程学和医学等原理和方法,对人类活动引起的空气、土壤、水质与生物环境质量变化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环境科学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用行政、立法、经济和组织等措施保护环境。环境医学是边缘学科,也和社会医学一样,广泛采用流行学、统计学等方法。它已突破传统的环境卫生范畴,着重研究自然、社会、生态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它可分为环境统计学,环境病理学、环境毒理学、环境流行学等。随着社会进展,环境医学的任务日趋艰巨,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的与环境协调方法来处理今天(现代化过程)产生的环境生态平衡破坏问题,而要高瞻远瞩,从战略上远景规划上研究现代化过程中的环境再循环问题。这是环境医学的重要任务。

预防医学的特点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预防医学的任务要求它必须高瞻远瞩,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这是我学习预防医学得到的最大启示。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生物钟的支配下进行的,就如同植物到季节就开花,动物到了周期就要产卵一样。生物钟运转正常,身体就健康、抗衰、延寿,相反,乱了生物钟,运转不正常,就容易得病、早衰、折寿。因此,精心呵护和保护生物钟,使其不受干扰和磨损,就成为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是自我保健的核心。保护生物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规律自己的生活,按时作息,平衡饮食,积极锻炼,并且形成\"制度\",常年坚持,雷打不动,节假日也不例外。

人类在生活过程中,有许多生理现象都要受到自身存在的一种与时间因素有关的物质所控制。这种物质与日常的钟表有着类似的作用,被称为“生物钟”。自有生物以来,太阳升落所因起的光照变化,和生物体内的生命活动建立了同步关系,长期的进化,生物就按太阳出没的规律形成了体内的活动规律,由生物钟

来控制。人体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由松果体来“指挥”。松果体是脑内一个碗豆大的腺体,分泌的激素叫松果体素(也叫褪黑激素)。已经发现,一个人的体温在清晨2-6时最低,下午5-6时偏高。癌细胞生长也是有规律的,在生长速度最快的时候做放射治疗,最容易杀死癌细胞。此外,血糖含量、基础代谢率、经络电势等等,也都随着昼夜更替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随着生物钟运转。生物钟紊乱,松果体素极度减少和丧失正常节律,将牵动体内许多生理功能的紊乱,出现睡眠障碍、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损害健康甚至发生疾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遵循昼夜规律、季节规律,力求避免或减少对生物钟的干扰。生活起居有规律,按工作劳动时间作息,定时合理饮食,克服自身干扰生物钟正常运转的不健康行为习惯,顺乎自然保持健康。

近年来,世界上盛行的最佳养生法是“生物钟养生法”。该养生法认为,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有规律的预定时刻表,这就是由生物钟所控制的。人的各种活动如果能顺应生物钟的规律要求,就可以达到健、寿、智、乐、美的境界。否则,人体必将受到某些损害,表现为疲劳、低智、寡欢、早衰和疾病。

因此,我们按生物钟的规律办事,以达到养生的目的。比如:

按时作息,有劳有逸;

按时就餐,不暴饮暴食;

适应四季,顺应自然;

戒除不良嗜好,不伤人体功能。

如果一但违背了生物钟的规律,出现不适,应立即用微调法来弥补、纠正,防止继续发展,酿成疾病。比如:

眼球血丝——熬夜太多,可用睡眠来调节;

眼圈昏暗——疲劳过度,可用休息来调节;

舌苔发白——胃部不适,可用饮食来调节;

精神紧张——心理失衡,可用缓解心理压力来解决,等等。

诸如此类,这就是自己爱护自己,重视自我养生,靠自我保健、自我医疗来实现。 生活要有规律是人体保健的基本要求。其主要内容有:

(1)每天起床和入睡的时间,应有规律,成年人保证每天6-8个小时睡眠。

(2)工作、劳动、学习的是限应有规律。

(3)饮食,一日三餐要定时;不偏食,不多食,讲究饮食卫生;每天饮水6-8杯。

每顿饭的饭量,可掌握在临近下顿饭时腹中略有饥饿感为宜。

(4)不强求午睡,但应平躺一会儿,常此坚持有利于减轻心脏负担。

(5)每天大致定时排便(有些老年人隔日排便),以减轻残渣和毒性物质对大肠的刺激,保持腹内舒适。

(6)早晨或晚间或早晚坚持健身活动。

(7)每天有放松和娱乐的时间,消除疲劳,增进文化情趣。

(8)保持情绪相对稳定,少波动,不暴躁,不抑郁,乐观向上。

(9)安排好双休日的休闲时间,从事社会联谊活动和健身活动。

生活的规律应与人体内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代谢的规律相适应,与人体生物钟的规律相适应。

生活的规律是一张一弛。张弛相协调,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在新的环境可形成新的生活规律。

第11篇:预防医学复习题

医学模式:是对医学本质、医学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的总体认识、总体概括。

医学模式的演变:神学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疾病谱:按发病率,从高到低排列的疾病顺位表。

死因谱:按死亡率,从高到低排列的死因顺位表。

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作为一个三维坐标系

疾病:是一种生物学上的失常或是病理状态的医学判断或临床判断,可通过体检、化验、人

体测量及其他检查加以确定,这是一种生物学尺度。

病患: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感觉和判断,即对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失调的判断,它

是一种感觉尺度,是一种个人主观上的疾病感觉。

患病:是社会对个人健康状态的判断,是社会对疾病的承认,是一种角色判断,反映一个人

在健康状况方面所处的社会地位,即他人认为此人处于不健康状态,它是一种行为尺度

整体健康观: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视健康为多维系统,视机体为一个整体。

要求躯体、心理和社会诸方面共同成长和协调发展,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

力。

第一级预防措施:①改善环境措施②自我保健③健康教育

二级预防措施:①早期发现②早期诊断③早期治疗

三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

①病因明确的,主动的采用一级或二级预防

②病因不明的,采用二级或三级预防,特别是二级预防为重点

③无发病先兆的,只有采用三级预防

④可逆者,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

⑤不可逆者,应加强一级预防

五层次预防:个人预防、家庭预防、社区干预、国家级预防、国际预防

环境:1.自然环境:1)原生环境2)次生环境:2。社会环境

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环境质量恶化,

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

污染的来源按性质分:

一次污染物:直接由污染源排放至环境中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化学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化学性质可能发生改变,形成新

的污染物。

生物浓集: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将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并通过食物链在各种生

物体之间传递。某些物质在传递过程中,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可逐渐升高,这种现象就是生物

浓集。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1急性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机体可引起急性中

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慢性作用 :污染物大多以低剂量,长时期排入环境中的,对人

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慢性作用。3远期危害 : “三致”(致癌作用 致畸作用 致突变作用)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过敏性反应 免疫抑制

公害病:由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社会影响较大的地区性疾病,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一般的发病规律为山区—丘陵—平原,内陆多于沿海,乡村多于城市。生长发育旺盛的青春期发病率最高,轻病区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地质环境缺碘是流行的主要原因

碘缺乏病的预防:在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区利用各种方式补碘:(1)碘盐向食盐中加入碘化钾和碘酸钾等(2)碘油(3)口服碘化钾

地方性氟病临床表现:

(1)氟斑牙:①白垩型:牙釉面无光泽、粗糙,可见白垩线条或斑点,也可布满整个牙面;②着色型:牙釉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颜色改变,浅黄,黄褐或是黑色;③缺损型:牙釉质损害脱落,呈点状、片状凹痕。

(2)氟骨症 A、症状: ①疼痛:由腰背部开始,逐渐累及四肢,大关节直到足跟。疼痛一般是持续性酸痛,活动后可缓解,静止后加重,重者可出现刺痛或刀割样疼痛;②神经症状:肢体麻木,蚁走感,知觉减退等感觉异常;肌肉松弛,握物无力,下肢控制力减退等一系列神经症状;③肢体变形:脊柱生理弯曲消失,活动范围受限;④其他:头痛、头昏、心悸、乏力、困倦等类神经表现;恶心、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的功能紊乱等症状。 B、体征:①硬化型:骨质硬化为主,表现为广泛性骨质增生,硬化及骨周软组织骨化所致的关节僵硬及运动障碍,脊柱固定,胸廓固定和四肢关节强直;②混合型:在骨质硬化即骨旁软组织骨化的同时,因骨质疏松,软化而引起脊柱及四肢变形。

毒物: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机生命,此种化学物称为毒物。

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呼吸道:呈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都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是主要的进入途径。

汞中毒

接触机会:①汞矿石开采、运输、加工、冶炼②有色冶金:提炼金银等贵金属③含汞仪表的制造、使用和维修④化工生产⑤轻工生产⑥军火工业⑦口腔医学中用银汞合金填充龋洞慢性中毒临床表现 :①神经衰弱综合征神经功能紊乱②易兴奋症③中毒性震颤

汞中毒震颤:慢性汞中毒的症状之一。早期多见于眼睑、手指和舌,多在休息时发生,口腔炎治疗首选药:二巯基丙磺酸钠处理原则:患者应脱离汞接触,进行驱汞治疗和对症处理。误服汞盐患者不应洗胃,应尽速灌服鸡蛋清、牛奶或豆浆,保护胃粘膜。

思考题

汞中毒的三大临床表现是:

1、兴奋症、肾炎、口腔炎

2、兴奋症、口腔炎、肝炎

3、兴奋症、口腔炎、震颤

4、口腔炎、震颤、肾炎

5、口腔炎、肾炎、肝炎

汞中毒的首选驱汞药为:

1、依地酸二钠钙

2、小剂量美蓝

3、二巯基丙磺酸钠

4、硫代硫酸钠

5、青霉胺

铅中毒

接触机会: 铅的开采和冶炼;铅及氧化铅的使用

铅主要累及血液及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管及肾脏等。

慢性中毒临床表现:

1、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征 ,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铅中毒性脑病、周围神经系统的损害、铅麻痹

2、消化系统:消化功能障碍、腹绞痛、铅线铅线:由于硫化铅沉积而形成,表现为深灰、紫黑或蓝色的带状或不规则斑块,多见于牙龈的边缘,亦可见于颊粘膜及口腔的其他部位,需与正常人口腔粘膜的色素趁着斑、牙龈慢性炎症和牙垢等相鉴别

3、血液系统

首选药物:依地酸二钠钙

思考题

铅在体内的主要以--------形式蓄积,主要蓄积部位为---------。

3、首选驱铅药为--------。

4、铅中毒时尿中δ-ALA增加是由于体内-------酶被抑制。

苯中毒的高危作业:石化工人生产苯,化工实验室操作人员 。最严重的行业为油漆业和制鞋业

慢性中毒临床表现:①神经系统② 血液系统:出血倾向;苯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皮肤损害

主要累及器官:急性苯中毒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慢性苯中毒则可致造血系统抑制且白血病发病率升高。

思考题:

1、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

A、造血系统吸收B、消化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D、呼吸系统E、循环系统

2、静电噴漆可作为下列哪种职业中毒的预防措施

A、铅中毒B、四氯化碳中毒

C、汞中毒D、苯中毒E、甲醇中毒

3、苯中毒检出最高的行业是-------和-------。

4、测定苯的代谢产物------含量,可作为苯接触指标反映苯的接触水平。

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1、无机粉尘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 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

2、有机粉尘植物性 动物性 人工合成炸药染料

3、混合性粉尘在生产环境中最为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

分散度:物质被粉碎的程度,表示方法是以粉尘直径大小的数量组成的百分比来表示。

尘肺:工人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的肺组织纤维增生为主的全身性病变。

速发型矽肺:少数病例,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粉尘,经1-2年即发病。 晚发型矽肺:一部分病例,接触较高浓度的粉尘,但接触时间不长即脱离接尘作业,X线胸片未发现异常,从事非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发现矽肺。

矽肺的典型病变:矽结节

有机磷农药理化特性:大多呈油状液体,易挥发,常有似大蒜样臭味。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对光、热、氧及酸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分解、解毒例外:敌百虫在碱性液中变成敌敌畏,毒性增加。

有机磷中毒主要临床表现:①毒蕈碱样症状:出现最早:1腺体分泌增加(流涎、多汗)。2平滑肌痉挛(呼吸困难、腹痛、尿失禁)。3瞳孔缩小如针尖。心动过缓、血压下降。②烟碱样症状:1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血压升高、心动过速。2运动神经兴奋:肌束震颤,而后抑制呼吸肌麻痹。③中枢神经症状:头痛、头晕、乏力、烦躁不安、共济失调、意识模糊、谵妄、抽搐、昏迷,呼吸中枢麻痹。

治疗药物种类:①特效解毒剂:抗胆碱药阿托品:能缓解毒蕈碱样症状,对抗呼吸中枢抑制。用药原则:早期、适量、快速、反复给药②胆碱酯酶复能剂③解磷定注射液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与有机磷农药比较:1氨基甲酸酯类一般无特殊气味,而有机磷农药有大蒜臭味。2二者毒作用机理相似,主要抑制乙酰胆碱酶活力。但氨基甲酸酯类抑制作用轻,恢复快,潜伏期短。3二者中毒症状相似,但氨基甲酸酯以M样作用明显,一般病情轻,恢复快4氨基甲酸酯中毒首选阿托品

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气湿、气流及气压

热适应:人体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的适应反应。表现:①体温调节能力增强②皮温和中心温度先后降低③心血管紧张性下降;就表现为每搏输出量增加,心率降低和血压的稳定④醛固酮的分泌增加;肾小管和汗腺对氯化钠的重吸收功能增强,汗液中无机盐成分减少⑤细胞可合成一组新的蛋白 即热应激蛋白HSP,以保护机体细胞免受高温的损伤。中暑: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临床表现:

①热射病(包括日射病):多发生在强干热型或湿热型高温作业。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 临床特点:起病急骤,体温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皮肤干红,脉搏快而无力,呼吸快而浅表,严重时出现昏迷,抢救不及时,可能因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②热痉挛:是由于人体大量出汗造成钠、氯、钾等严重丢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神经肌肉产生自发性冲动,出现肌痉挛,多发生在干热型高温作业。临床特点:肌肉痉挛伴收缩痛。肌痉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又以腓肠肌较多见,痉挛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往往体温正常,意识清楚。

③热衰竭:这一型发病机制还不明确,多认为为是因皮肤血流增加,而导致脑部暂时血供减少所致。多发生在高气温、强热辐射的生产环境。临床特点: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恶心,呕吐,继之可出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甚至昏厥。患者的体温正常或稍高。

中暑的诊断:①中暑先兆: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多汗、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②.轻症中暑:中暑先兆的症状加

重,还出现了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快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③重症中暑:出现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之一,或混合型。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①听觉功能的影响:1暂时性听阈位移a听觉适应b听力疲劳2永久性听阈位移a对高频区的听力损失b噪声性耳聋 3爆震性耳聋:②非听觉系统的影响: a 影响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如长期作用可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b神经衰弱症候群:可出现头痛、耳鸣、睡眠障碍等。 c其他非特异性的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等

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1)噪声的声压级和频率(2)接触噪声的时间(3)噪声的类型与接触方式(4)机体的健康状况(5)噪声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和有害物质

振动的分类:

①局部振动:手传振动,指手部接触振动源,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

②全身振动:足部或臀部接触工作地点或坐椅的振动,振动通过下肢或躯干传导到全身。 局部振动病:由于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典型表现为运动性白指。可累及神经系统。

临床表现:

a.白指或称雷诺氏现象:由振动引起的末梢循环为主要功能障碍的典型表现。好发于中指,其次为食指和无名指,小指和拇指较少见,特别严重时也可累及全手。表现为节段性发作性手指灰白,紫绀和发白,界限分明,严重时,也可扩展到整个手掌。

b.手麻、手痛:振动导致末梢感觉功能障碍。疼痛多为钝痛或刺痛,多发在寒冷季节,并且在接触冷水后加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手凉、手颤、手无力、手有蚁走感等等。 c.骨关节、肌肉系统的症状:指关节变形,肥大和肿胀,大小鱼际肌萎缩,手持物容易掉,握力下降。d.其他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头昏、头痛、睡眠障碍等等。

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1)接触振动的时间:每日纯接触振动时间和接触振动工龄都是影响振动危害的重要因素。接振时间越长,职业性健康损害的检出率也越高,病情也就越严重。

(2)环境温度和噪声:气温也是振动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一般来说寒冷的工作环境可增加局部振动病的发生率,同时寒冷也是促使局部振动病发病的重要致病条件。另外,当噪声与振动同时存在的时候,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就呈一个协同作用,也就说其影响都比分别作用对人体的影响更加明显。

(3)工作时的体位和操作方式、重量负荷和个体因素

①人体对振动的敏感程度是与体位有关的。就全身振动而言,立姿对垂直振动较敏感,卧位则对水平振动较敏感。如果在操作时,用肩、腹、下肢紧贴振动物体,就会使身体自然缓冲振动传导的作用降低,而加大了振动的危害性。

②工具的重量和被加工物的硬度也是通过影响体位和肢体紧张度来影响振动的危害性的。

红外线对机体的影响

(1)对皮肤的损伤:①小或中等剂量红外线照射皮肤后立即可出现红斑,但可很快消失,并无色素沉着。②重复照射红外线,会出现色素沉着。而大剂量红外线短期暴露,皮肤会被灼伤。 (2)对眼睛的影响:①波长≥1400nm的红外线易为角膜上皮吸收,对角膜产生热损伤,出现疼痛、烧灼感和结膜炎症性充血;②角膜的损伤比较少见,一般是在观看核火球和红外激光等强光时才会发生;③波长≤1300nm的红外线易于被虹膜吸收,引起充血性瞳

孔缩小和房水潮红症状;④可能出现晶状体浑浊,甚至发生白内障。

紫外线对机体的损伤:(1)角膜、结膜炎(2)对皮肤的损害①皮肤红斑反应②光感性皮炎

食物中毒定义: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分类:①细菌性食物中毒; ②真菌及毒素食物中毒; ③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④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发病特点:①发病潜伏期短;② 病人临床表现相似;③发病与摄入某种食物有关;④无人群间相互传染。

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率高;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动物性食品为主要中毒食品 沙门氏菌特征:100℃立即死亡,菌毛有侵袭力,肠炎沙门氏菌可产肠毒素。

毒蕈中毒类型及临床特点:1.胃肠炎型:急性胃肠炎症状。2.神经、精神型:神经兴奋或抑制等。3.溶血型:胃肠道症状、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等。4.肝肾损害型:早期急性胃肠炎症状,重症者假愈期后出现肝肾损害。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

1、感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

2、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社会因素的中介。

3、中枢神经系统(脑)-----社会因素作用的控制器。

社会经济与健康:

1、积极作用:(1)经济发展能改变人们的生活行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2)经济发展促进了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人均寿命大大延长。 2, 带来新的健康问题:(1)环境污染和破坏------工、农业污染(2)生活方式的改变------烟、酒产量增加,热量摄入过多(3)大量合成化学物质进入人们日常生活-----衣、食、住、用(4)心理健康问题------20年后,仅次于心血管病,排死因第二位(由升学、工作压力、就业、竟争等引起。)(5)社会流动人口增加------易产生卫生死角。疾病流行。

 性格竟争性时间紧迫感情绪反应

 A强强强

 中间性一班一班一班

 B弱弱弱

A型性格---------好胜心强、急躁,遇事反应强烈。

B型性格---------与世无争、慢条斯理,不易激动。

经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发现:

A型性格 易发冠心病,发病率是B型的2倍,复发率是B型的5倍。

B型性格 易发溃疡性结肠炎。 A型性格对身体的不 利影响远比B型性格大。

C型性格:易发肿瘤的性格 特征是: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怒而不发、内向、好生闷气。 C型性格易患胃癌、肝癌。宫颈癌发病比他人高3倍。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行为-----人们为维持生存、种族延续和适应环境变化而作出的反应。

生活方式-----社会、民族、群体、个体在物质文化生活各面的总和。

行为生活方式主要对个人、家庭而言。因为个人和家庭的行为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影响巨大。

第12篇:预防医学讲稿

《预防医学》

第二节 特殊人群营养指导

一、孕期营养生理特点

1.代谢改变:孕期合成代谢增加、基础代谢升高,对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也有改变。

2.消化系统功能改变: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胃肠胀气及便秘,孕早期常有恶心、呕吐,对某些营养素如钙、铁、VB12和叶酸的吸收能力增强。3.肾功能改变:肾脏负担加重

4.血容量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孕期血容量增加幅度大于红细胞的幅度,使血液相对稀释,可出现生理性贫血。孕早期既有血清总蛋白的降低,孕期除血脂及维生素E以外,几乎血浆中所有营养素均降低,血浆营养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营养素在胎盘的转运机制有关。 5.体重增长:健康妇女若不限制饮食,孕期一般增加体重10~12.5kg。孕早期(1~3个月)增重较少,而孕中期(4~6个月)和孕后期(7~9个月)则每周稳定地增加约350~400g。

二、孕前期妇女膳食指南

一)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或补充叶酸

提要:妊娠的头4周是胎儿神经管分化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期叶酸缺乏可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险。 二)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提要:孕前缺铁易导致早产、孕期母体体重增长不足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故孕前女性应储备足够的铁为孕期利用。

三)保证摄入加碘食盐,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

提要:妇女围孕期和孕早期碘缺乏均可增加新生儿将来发生克汀病的危险性。由于孕前和孕早期除摄入碘盐外,还建议至少每周摄入一次富含碘的海产食品。 四)戒烟、禁酒

提要:夫妻一方或双方经常吸烟或饮酒,不仅影响精子或卵子的发育,造成精子或卵子的畸形,而且影响受精卵在子宫的顺利着床和胚胎发育,导致流产。酒精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等。

三、孕早期妇女膳食指南 一)膳食清淡、适口

提要:清淡、适口的膳食有利于降低怀孕早期的妊娠反应,使孕妇尽可能多地摄取食物,满足其对营养的需要。 二)少食多餐

提要:怀孕早期反应较重的孕妇,不必像常人那样强调饮食的规律性,应根据孕妇的食欲和反应的轻重及时进行调整,采取少食多餐的办法,保证进食量。 三)保证摄入足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提要:怀孕早期应尽量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类或水果,保证每天至少摄入150g碳水化合物(约合谷类200g)。

四)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补充叶酸 五)戒烟、禁酒

提要:孕妇吸烟或经常被动吸烟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和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孕妇饮酒,酒精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造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智力低下等,称为酒精中毒综合征。

四、孕中、末期妇女膳食指南

一)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海产品的摄入量

提要:鱼、禽、蛋、瘦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其中鱼类还可提供n-3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尤其是蛋黄是卵磷脂、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 二)适当增加奶类的摄入

提要:奶或奶制品富含蛋白质,对孕期蛋白质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钙的良好来源。

三)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提要:从孕中期开始孕妇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增加,同时胎儿需要铁储备,宜从孕中期开始增加铁的摄入量,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小剂量的铁剂。 四)适量身体活动,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

提要: 孕妇应适时监测自身的体重,并根据体重增长的速率适当调节食物摄入量。也应根据自身的体能每天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低强度身体活动,最好是1小时~2小时的户外活动,如散步、做体操等。

五)禁烟戒酒,少吃刺激性食物

提要:烟草、酒精对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如容易引起早产、流产、胎儿畸形等。有吸烟、饮酒习惯的妇女,孕期必须禁烟戒酒,并要远离吸烟环境。

五、孕期主要营养问题

1、营养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孕妇发生贫血患病率高,

WHO报道:世界孕妇贫血患病率平均为:51%;

中国:孕妇贫血患病率平均为:35%;

农村约50%,城市约20%.孕末期发病率最高。

原因:生理性贫血;膳食铁摄入不足;铁吸收率差;

母体和胎儿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失血。

2、骨质软化症: 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吸收,血中钙浓度下降;

危害:脊柱、骨盆骨质软化,骨盆变形造成难产。 3、营养不良性水肿:

孕期蛋白质严重缺乏或维生素B1缺乏所致。

蛋白质缺乏:轻:下肢水肿;重:全身水肿。

维生素B1缺乏:多见南方脚气病患者。

4、维生素缺乏症;孕期维生素需要量增加,常见: 维生素A , D , B1 , B2 , B6 , C , B12 ,叶酸等。

六、哺乳期妇女生理特点

1.乳母的营养需要,其一是为泌乳提供物质基础和正常泌乳的条件;另一个补偿损耗,恢复或维持母体健康的需要

2.乳母的饮食、营养状况是影响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患营养不良的乳母会影响到乳汁的分泌量和泌乳期的长短

(一)中国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一)增加鱼、禽、蛋、瘦肉及海产品摄入

提要:动物性食品如鱼、禽、蛋、瘦肉等可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乳母每天应增加总量100g~150g的鱼、禽、蛋、瘦肉,其提供的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1/3以上。 二)适当增饮奶类,多喝汤水

提要:奶类含钙量高,易于吸收利用,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乳母每日若能饮用牛奶500mL,则可从中得到约600mg优质钙。 必要时可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制剂。 三)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

提要:产褥期的膳食同样应是多样化的平衡膳食,以满足营养需要为原则,无须特别禁忌。要注意保持产褥期食物多样充足而不过量。 四)忌烟酒,避免喝浓茶和咖啡

提要:乳母吸烟(包括间接吸烟)、饮酒对婴儿健康有害,哺乳期应继续忌烟酒、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

五)科学活动和锻炼,保持健康体重

提要: 哺乳期妇女除注意合理膳食外,还应适当运动及做产后健身操,这样可促使产妇机体复原,保持健康体重。哺乳期妇女进行一定强度的、规律性的身体活动和锻炼不会影响母乳喂养的效果。

七、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婴儿期是人一生中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

幼儿期身高体重继续增长,开始行走,活动量增大,语言和智力发育加快 消化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一)中国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一)纯母乳喂养

提要:母乳是6个月龄之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非常适合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婴儿。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个月龄以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

二)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

提要: 初乳对婴儿十分珍贵, 对婴儿防御感染及初级免疫系统的建立十分重要。尽早开奶可减轻婴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产后30分钟即可喂奶。 三)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 提要: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家长应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适宜的阳光会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制剂。

四、给新生儿和1月~6月龄婴儿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K 提要: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为了预防维生素K缺乏相关的出血性疾病,应及时给新生儿和1月~6月龄婴儿补充维生素K。

五)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

提要: 婴儿配方食品是除解了母乳外,适合0月~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食品, 其营养成分及含量基本接近母乳。 六)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提要:身长和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反映了婴儿的营养状况,父母可以在家里对婴儿进行定期的测量,了解婴儿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二)婴幼儿常见的营养问题

1、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

2、佝偻病:发生在骨骼处于生长期的婴幼儿,3~18个月为多见,主要由于缺乏VD而引起钙磷代谢失调和骨骼钙化不良。

预防:⑴ 生后2周补充VD,10μg/d ⑵ 晒太阳,每日1小时

3、缺铁性贫血 多发生于生后5个月,高峰在6~8个月 预防:及时添加辅食

4、其他营养缺乏病

⑴ 锌缺乏:可导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食欲不振、味觉减退、异食癖等。

预防: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贝壳类海产品和硬果的供给。 ⑵ 维生素B1缺乏:常因乳母B1缺乏而导致乳汁中的缺乏,严重时婴儿可患脚气病。 预防:注意乳母维生素B1的供给

⑶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预防:鼓励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八、老年人营养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

1、身体成份改变:

(1) 细胞数量下降,突出表现为肌肉组织的重量减少出现肌肉萎缩;

(2)身体水分减少,主要为细胞内液减少,影响体温调节,降低老年人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

(3) 骨组织矿物质和骨基质均减少,骨密度降低,骨强度如下降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2、代谢功能降低:

(1)基础代谢降低,与中年人相比,大约降低15%~20% (2)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合成与分解失去平衡,引起细胞功能下降。

3、器官功能改变:

(1) 消化系统:消化液和消化酸及胃酸分液减少

(2) 血管功能:心律减慢,心脏搏出量减少,血管逐渐硬化

(3) 脑、肾和肝脏功能及代谢功能,随着年龄增加而功能减少

(二)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

一)食物要粗细搭配、松软、易于消化吸收

提要: 粗粮含丰富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钾、钙、植物化学物质等。老年人消化器官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咀嚼功能和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因此老年人选择食物要粗细搭配,食物的烹制宜松软易于消化吸收。 二)合理安排饮食,提高生活质量

提要:家庭和社会应从各方面保证其饮食质量、进餐环境和进食情绪,使其得到丰富的食物,保证其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摄入充足,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三)重视预防营养不良和贫血

提要: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经济情况的改变,可能使老年人摄取的食物量减少而导致营养不良。另外随着年龄增长而体力活动减少,并因牙齿、口腔问题和情绪不佳,可能致食欲减退,能量摄入降低,必需营养素摄入减少,而造成营养不良。 60岁以上老年人低体重、贫血患病率也远高于中年人群 四)多做户外活动,维持健康体重 提要: 老年人适当多做户外活动,在增加身体活动量、维持健康体重的同时,还可接受充足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合成,预防或推迟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三)老年人常见的营养问题

1、营养素缺乏:

(1) 钙缺乏:骨质疏松和骨折,牙质疏松和失牙。 A、原因: 胃肠功能下降

肾功能下降

钙吸收率下降

钙在骨头里沉积下降 B、骨质疏松饮食原则:

a、多吃高钙高磷食物:如牛奶 大豆、虾皮、海带、绿叶蔬菜 b、高vitD的食物:多吃动物肝脏、蛋黄、鱼肝等;

c、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鱼、肉、蛋、奶、豆类; d、不喝洒。

(2)、铁缺乏: 器官功能下降。 (3)、高钠低钾症。

(4)、抗氧化维生素的缺乏:VitA、VitvC、VitE

2、能量失衡:肥胖与消瘦。

3、营养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便秘、胃肠功能紊乱。

4、便秘: 其饮食原则:

(1)多吃含纤维素多食物:如芹菜、韭菜、杂粮(红薯、玉米)、粗纤维香蕉、苹果、海带、紫菜、苔菜。

(2)富含泛酸的食物,刺激肠壁加速肠运动:如粗粮、豆豉、苹果、柑子、桔子、动物肝脏。

(3) 小豆、咸菜、牛奶、粗米合起来吃有治便秘的作用。

(赤小豆富含皂角苷,咸菜、牛奶富含乳酸菌能促进排便。)

第13篇:预防医学考纲

预防医学考纲

1.谈一谈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跟生物医学医学模式有何差异? 答:

2.试述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概念与内容

答:一级预防是指亦称病因预防,是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善环境措施(如贯彻有关法规和卫生标准、努力改善作业环境以及处理和综合利用工业“三废”等措施)和增进健康措施(如健康教育、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做好婚前检查和精神卫生等等)两方面。 二级预防也就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其目的是控制或减缓疾病病程的进展,促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提高治愈率。(二级预防要求尽可能早期发现和诊断病人,以利于对病人及早隔离和治疗,防止周围人群受感染。)

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对已患病的病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防止病残,使之早日康复。其主要内容包括防止病残和康复工作。(三级预防常与治疗措施结合在一起,组成“防治结合体”,目的是防止疾病恶化,预防并发症,减轻伤残程度,促进身心早日康复。)

3.近几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加,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往往以高血压作为老年人慢性病社区防治的工作重点之一。那么,请以高血压为例,试述三级预防措施在卫生服务工作中是如何开展的? 答:

一、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即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易患因素:

1.建立健康档案 社区医师首先要进行入户走访,筛查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对高危人群进行规范化管理。

2.开展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肥胖、不合理饮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运动少等)和高危人群,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媒体和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3.进行行为和心理干预 通过改变高危人群的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实现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控制。帮助患高危人群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进行生活起居指导,心理干预等,提高生活质量。

一级预防能够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他们无病防病,及时主动测血压和称体重以控制肥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

二、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对35岁以上就医者(不知自己血压水平的人)首诊医生必须测量其血压并记录之,以便高血压病患者的早期发现。

2.对35岁以上人群每年查体测血压1次。

3.固定责任医生建立高血压门诊、实行档案制,预防、随访跟踪服务,早期检出的高血

压病患者每周测血压2次,治疗稳定后每周测血压1次,坚持每月测血压至少1次,以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性服务。

在社区中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极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使高血压的控制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高血压病的三级预防即减少病残或死亡,促使其恢复劳动能力或生活能力 社区高血压病防治的三级预防措施,以治疗为主。目前高血压治疗提倡的是首选非药物治疗,当血压控制无效时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指导。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指导并督促患者正确用药,及时在健康档案中记载患者用药情况,以便系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自己结合网上写的)

4.什么是职业病?其广义与狭义是如何区分的?有何特点?其诊断应根据哪些资料?

答: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机体损害已不能代偿,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的区分: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所有特定的疾病,但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有一定的范围,是指政府法定的职业病。我国包括九大类即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如化学灼伤、金属烟热和棉尘病等。) 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即职业性有害因素; ○2病因大多数可以定量检测,○接触有害因素的水平与发病率及病损程度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和剂量——效应关系;

3在接触同一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常有一定数量的职业病病例发生,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4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的处理,预后一般良好。 ○职业病的诊断应根据以下三方面的资料: (1)职业史,这是确定职业病的重要前提 (2)生产环境的劳动卫生调查

(3)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1)详细询问病史 2)实验室检查

3)针对职业病特点进行特殊检查 5.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有哪四类?,其目的是什么?

答: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指标分四大类,共35项。

其中分:感官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其中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主要是为了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毒理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是为了保证水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毒性和潜在危害,细菌学指标是为了保证水质在流行病学上安全而制订的。。

其目的是:提高居民家中用水的卫生安全系数,保证水质良好。 6.试述我国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高的原因?

答: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IDA。

2.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克隆氏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IDA。

3.铁丢失过多:慢性长期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则造成IDA。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月经量过多(宫内放置节育环、子宫肌瘤及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咯血和肺泡出血(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血红蛋白尿(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心脏人工瓣膜、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及其它(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多次献血等)。(答案是自己做的) 7.简述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答:碳水化合物主要有一下生理功能:

1、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

2、储存和提供热能;

3、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

4、调节脂肪代谢;

5、提供膳食纤维;

6、节约蛋白质;

7、抗生酮作用;

8、解毒;

9、增强肠道功能;

人每天应至少摄入50~100克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预防碳水化合物缺乏症。8.合理营养是人体健康的基础。我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目的是向广大居民宣传合理膳食,提高居民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居民营养状况。请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阐述合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答:合理营养是指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健康是人类宝贵的社会财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健康水平反映生命运动水平,生命运动的协调、旺盛和长寿就表现健康的良好状态。合理的营养与健康密不可分。

首先,合理营养是生命运动的保证。要达到合理营养,保证健康,必须合理调配膳食,满足对各种营养素的要求。合理而又科学地补充营养,治已病防未病,才是对健康的保证。

其次,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数量都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发挥作用时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如:人体需要较多的钙,而钙的消化吸收必须有维生素D参与完成。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如果肠道里缺少脂肪,它也不能很好地被肠道吸收,只有在吃维生素D的同时,吃一定数量的脂肪,维生素D才能被吸收。

最后,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第一,促进发育、提高智力;发育是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功能的完善。第二,促进优生、防止疾病;影响优生的因素有遗传方面的,但营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第三,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健康长寿;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如免疫能力低下,则易受各种病菌的侵害,营养不良患者的吞噬细胞对细菌攻击的应付能力降低。而食物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锌和硒、谷胱甘肽、类黄酮等物质都具有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

因此,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摄入营养要均衡,应该有量的限制,只有注意平日饮食的定量与平衡、适当运动与锻炼、坚持定期测量体重、保持平和心态才能与健康相伴,拥有高品质的生命。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营养需求更是特别重要,应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配餐。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不是很确定,自己写的)

第14篇:预防医学特点

1.预防医学特点

①.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重点是群体;②.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着眼环境,面向群体,提倡标本兼顾的三级预防措施;③.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④.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与治疗中。⑤.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⑥.研究方法上注重围观和宏观相结合。

2.简述三级预防概念 ① 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和特异性预防措施②.第二级预防:亦称临床前预防,即早期发现、早期报告、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它是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③.第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主要包括防止病残,康复医疗。 3.预防医学面临的问题 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危险仍然存在;②.非传染性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加剧;③.地方病和职业并将长期存在,危害严重;④.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⑤.意外伤害发生率不断提高;⑥.人口与环境面临巨大压力。 4.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 ① .预防为主观;②.大卫生观;③.生态平衡观;④.多病因观;⑤.量化研究观 5.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 ① .受害人群广泛;②.对健康影响时间长;③.污染物来源广,种类多;④.污染物对人体的作用复杂:既可以作用于局部,也可以造成全身反应;作用方式有急性作用,也有慢性作用;⑤.污染物浓度往往较低,慢性作用的因果关系不明显,且混杂因素太多,所以真正的致病因素很容易被忽视。 6.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①.生产性污染:包括工业“三废”、农药、化肥残留等;②生活型污染:包括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③.其他污染:包括交通、医源性、微波、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以及森林火灾、水灾、地震、火山爆发和泥石流等。 7.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①.人与环境的统一性:在人类生态环境中,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同时又不断的进行自我调节,保持动态平衡。②.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当环境条件发生对人体“有利”或“有害”的改变时,人体形成一定的调节功能以适应环境状态的变动。③.人改造环境的能动性:人类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改造环境,但是这种主观上的改造环境也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8.食物中毒的特征 ①.潜伏期短,起病急,常在短时间内大量患者同事突然出现;②.临床表现相似,且多见胃肠道症状;③.发病者均与某种食物有明显的联系,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发病即停止;④.一般在人物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现骤升骤降的趋势。 9.判断疫源地是否被消灭的条件

①.传染源已移走(如隔离、死亡)或已消除派出病原体状态(痊愈);②.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消除;③.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而未出现新的传染过程。 10.职业病特点

①.病因明确:患者均有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②.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③.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畅游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④.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⑤.是可预防的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即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11.合理营养基本要求

①.膳食应供给足量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素;②.各种营养素之间要保持数量上的平衡;③.事物的储存、加工、烹调手段合理;④.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⑤.食物应对人体无毒无害,不含致病性微生物和有毒化学物质等。 12.实验流行病学的特征

①.是前瞻性研究;②.必须有干预措施;③.必须有严格的平行对照;④.遵循随机化分组的原则;⑤.研究的本质是实验而非观察。 13.传染源的种类

①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②.病原携带者:

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3、健康病原携带者;③.受感染的动物: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园性传染病或人畜共患病 14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 ① .经空气传播: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尘埃传播;②.经水传播:饮用水传播、接触疫水传播;③.经食物传播: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食物在不同条件下被污染④.经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⑤.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机械性传播、生物性传播;⑥.经土壤传播;⑦.医源性传播:经医疗器械和设备传播、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经药品及药液传播;⑧.垂直传播: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引起的传播。 15.评价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

①.蛋白质生物价: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的指标;②.消化吸收率:反映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吸收程度;③.蛋白质净利用率: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④.氨基酸评分: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率的关系;⑤.蛋白质功效比值: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 16.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①.从果到因:纵向的,回顾性的;②.属于观察性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调查研究对象相关的暴露因素;③.设计对照,并进行比较:选择未患疾病的人群样本作为对照;④.可以同时研究多种暴露因子:对筛选疾病的多重危险因素是搞笑可行的。

17.诊断试验的评价原则

①.诊断试验是否与标准诊断方法进行盲法比较②.该试验研究所用的病例和对照人群是否具有代表性;③.该试验参考值范围的确定是否合理;④.该试验的重复性是否有描述;⑤.该试验的实用性如何。

第15篇: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重点

1、口腔预防医学定义: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是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延续口腔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2、一级预防:是指疾病处于病理形成前期过程,以病因预防为主,针对致病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是疾病已经进入病理形成期,但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又称”三早”预防,早发现诊断治疗。

三级预防:是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和晚期阶段,防止伤残与康复功能为主要目的。

3、WHO提出人体健康十大标准中口腔健康的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4、疾病发展史:病理形成前期,病理形成期。

5、爱牙日:九月二十

6、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及作用:定义:是流行病学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即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的发展、发生、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为制订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方法提供依据,它是流行病学一个分支.作用:①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状态的分布规律②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因素③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④用于疾病监测⑤用于社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和评价

7、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特点:观察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实验法,理论研究 特点:观察法(只能客观收集人群有关暴露或疾病资料,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实验法(实验者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并能控制其他混淆因素).理论研究(是对疾病的病因,宿主,环境之间的联系所作假设得到反复验证后用数学公式阐明疾病流行规律)。

8、龋病常用指数:恒牙,乳牙龋失补指数,龋均,龋面均,患龋率,龋病发病率,无龋率,根龋指数 龋均(RCI)=龋失补牙数之和(DMF)/受检人数(dmf) 龋面均=龋、失、补牙面数之和/受检人数 患龋率=患龋病人数/受检人数×100% 龋病发病率=新发生龋的人数/受检人数×100% 无龋率=该年龄组全口无龋人数/受检年龄组人数×100% 根龋指数=根面龋数/牙龈退缩牙面数

9、WHO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十二岁儿童龋均作为衡量标准

10、影响龋病流行的的危险因素:地区,年龄,性别,城乡,民族,氟摄入量,饮食习惯,家族影响。

11、牙周健康指数:①简化口腔卫生指数②菌斑指数③牙龈指数④龈沟出血指数⑤社区牙周指数(CPI)⑥quigley-hein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

12、牙周病患病情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区别:WHO以十五岁年龄组的少年牙石平均 检出段数作为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以便对不同国家地区人群牙周健康状况进行比较

13、牙周病流行危险因素:口腔卫生、吸烟、营养、系统性疾病。

14、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或斑釉症,是在芽发育矿化时期机体摄入过量的氟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釉质发育不全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一种突出表现。

15、Dean分类法:根据牙釉质颜色,光泽和缺损面积来确定损害程度,从每个人的牙裂中找到受损害最严重的两颗牙计分,如两牙受损程度不同,则根据较轻的一颗牙计分,将氟斑牙分为六度即正常可疑极轻轻度中度重度

16、一般认为饮水氟含量以0.8-1mg/l为适宜浓度,我国0.6-0.8mg/l

17、龋病四连致病因素:细菌宿主、时间、饮食。

18目前公认的主要致病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其次是:某些乳杆菌属,放线菌属 19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属,放线菌属致龋特征:黏附,产酸,耐酸 20无菌斑则无龋而有菌斑也不一定有龋

21龋斑在临界PH(5.0-5.5)在这个临界值以下釉质易脱矿 22蔗糖是食物因素中有利于龋发生的重要因素

23龋病分级预防:一级预防(1促进口腔健康2实行特殊防护措施)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1防止龋的并发症2恢复功能)

预防方法:1控制菌斑2糖代用品3增强牙抗龋能力4替代疗法

24洗必泰又名氯已定

特点:对细菌表面有亲和力,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对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作用显著,可以和获得性膜蛋白的酸根结合,滞留于牙表面,阻止附着 25饮水是人体氟主要来源

26适宜总摄入量(适宜摄氟量):是指防龋和维护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需要量,是制定各种氟载体卫生标准的科学依据

安全总摄入量(安全摄氟量):是指人体最大可能接收的量,长期超过此量将会导致慢性氟中毒的发生

27每公斤体重的摄氟量在0.05-0.07mg之间为适宜,一般不应超过上限

28氟吸收部位及影响因素分布排泄途径

吸收部位: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等途径 氟在胃的吸收机制和胃的酸度有关

分布:1血液2骨和牙3唾液和菌斑4 其他组织

排泄:1经肾脏排泄2其他排泄通道如:粪便唾液乳汁眼泪头发指甲亦可排出少量的氟

29氟生化功能:1适量的氟对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十分必要的2机体正常的钙磷代谢离不开适量的氟3氟有预防龋齿,保护人牙齿健康的作用4当氟缺乏时,可引起机体造血功能障碍5氟能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作用6氟能阻止类脂质的吸收。

30氟的防龋机制假说:抑制防龋菌代谢生长,减少牙菌斑内酸的形成,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促进牙釉质再矿化

31氟牙症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临床特点:⑴氟牙症多发生在恒牙,乳牙很少见⑵氟斑牙病变特点是多对牙齿甚至全口牙齿对称性受累⑶氟斑牙数目的多少取决于牙发育矿化时期在高氟区生活时间的长短⑷牙釉质可出现白色斑纹甚至整个牙为白垩色釉质,有些牙呈现黄褐色,严重者出现牙实质性缺损以及牙失去整体外形⑸牙釉质和牙本质变脆耐磨性差,但对酸蚀的抵抗力强

鉴别诊断:釉质发育不全 四环素牙

32氟化物防龋的方法:全身应用:⑴饮水氟化⑵食盐氟化⑶牛奶氟化⑷食品加氟⑸氟片⑹氟滴剂⑺饮茶防龋.局部应用⑴含氟牙膏⑵含氟漱口剂⑶局部涂氟⑷含氟涂料⑸含氟凝胶⑹其他局部用氟法

33含氟牙膏的种类:氟化钠牙膏,氟化亚锡牙膏,单氟磷酸钠牙膏,氟化铵牙膏

34自来水氟化物的防龋效果和优缺点:效果:①饮用氟化水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时间越长越好②饮用氟化水对恒牙的防龋效果优于乳牙③饮用氟化水区恒牙无龋儿童是非饮水氟化区六倍④从儿童期一直饮用氟化水,效果可持续到中年和老年人⑤氟对光滑面龋的预防效果优于点隙窝沟龋⑥错位牙和牙间接触不良减少⑦饮用氟化水可使牙矿化程度更好,牙釉质更有光泽,釉质矿化不全和非氟斑减少.优点:饮水氟化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可行的防龋措施.缺点:①人群饮用的氟化水的量仅占氟化水总量2%-3%这样可能会造成氟的浪费或增加供水设备的额外费用②没有自来水共给装置的地区无法实施③不能完全消灭龋病,只能综合防龋措施的部分

35窝沟封闭定义:又称点隙裂沟封闭,是指不去除牙体组织,在牙合面、颊面或舌面的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用于窝沟封闭的高分子材料称窝沟封闭剂

36恒牙牙列中龋病好发牙位及好发牙面:下颌第一磨牙咬颌面

37窝沟封闭的适应症与非适应症:适应症①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②患者其他牙,特别是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龋倾向.非适应性:①牙合面无深的裂沟点隙,自洁作用好②患较多临面龋损者③患者不合作,不能配合正常操作④牙齿尚未完成萌出,被牙龈覆盖⑤已作充填的牙

38封闭时机:牙萌出后达到牙合平面即适宜作窝沟封闭,一般萌出后四年之内封闭最佳时机是牙齿完全萌出,龋齿尚未发生的时候

39窝沟封闭剂类型与特点 类型:光固化,自凝固化

光固封闭剂特点:光固合成树脂有较大抗压强

度和光滑表面,比紫外光固化相比固化深度大,且花费时间较少,使用时不需调伴,可以调控操作时间,操作方便,容易掌握

自凝固化特点:不需要特殊设备,花费较少

40酸蚀法使用酸蚀剂及时间:酸蚀剂:磷酸液或含磷酸的凝胶,目前认为使用35%-38%的磷酸可获得最佳酸蚀效果

时间:恒牙酸蚀时间一般为20-30s,乳牙酸蚀时间60s 41窝沟封闭操作方法与步骤:操作步骤:①清洁牙面②酸蚀③冲洗和干燥④涂布封闭剂⑤固化⑥检查

方法:㈠清洁牙面:在低速手机上装好锥形小毛刷或橡皮杯沾取适量清洁剂刷洗牙面.彻底冲洗牙面后冲洗漱口,再用尖锐探针清除窝沟内残余清洁剂㈡酸蚀:清洁牙面后用棉沙球简易隔湿,将牙面吹干再用细毛刷蘸取酸蚀剂放在要封闭的牙面上㈢冲洗和干燥:酸蚀后用水枪或注射器加压彻底冲洗牙面10-15秒.冲洗时应用吸唾器随时吸净口内唾液,冲洗后立即更换隔湿棉,不能让患者自行吐出或漱口.随后用无油无水的压缩空气吹干牙面约10-15s㈣涂布封闭剂:一般自凝封闭剂固化时间为1-2分钟,通常搅拌10-15s,完全混匀后应在45s内完成涂布.光固化封闭剂不需调拌,直接取出涂布牙面上,连续封闭多个牙,注意取样不宜过多㈤固化:自凝封闭剂涂布后1-2分钟后即可自行固化.光固封闭剂涂布后立即用可见光源照射,距离牙尖约1mm,照射时间通常为20-49s㈥检查:封闭剂固化后,用尖锐探针进行全面检查

42窝沟封闭剂临床效果评价指标:封闭剂保留率

龋降低率

43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定义及操作步骤:定义:指使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黏性,耐压和耐磨性较好的新型玻璃离子材料(ART)将龋洞填充.ART是一种阻止龋病进展最大预防和最小创伤的现代治疗方法

步骤:洞形准备,清洁,混合与搅拌,充填

44牙周病致病因素:始动因素,促进因子 局部因素:1始动因素2促进因子

全身因素又称全身性促进因子。

45牙菌斑定义及分类:定义:是一种牢固附着于牙面的以细菌为主体的生态系,它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但可通过刷牙洁、治等机械方法被清除

分类:龈上菌斑,龈下菌斑

46牙石定义及分类:定义:是指沉积于牙齿表面的钙化和部分钙化的坚硬物质,因它是以菌斑为基质,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钙盐逐渐沉积在菌斑或软垢上形成,故又称为钙化的菌斑

分类:龈上牙石龈下牙石

47食物嵌塞定义及分类:定义: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咬和压力楔入相邻的牙间隙内,称为食物嵌塞分类:垂直型食物嵌塞,水平型食物嵌塞

48创伤牙合定义,与牙周病关系:定义:咬合时过早接触,牙尖干扰,夜磨牙以及正畸治疗加力不当导致创伤的牙合关系,称为创伤牙合.

关系:牙周组织的健康有赖于功能牙合力刺激,当牙合力超过牙周组织对牙合功能的适应能力时即发生牙周组织损伤

49牙周病三级预防主要内容:一级预防:促进健康(⒈健康教育⒉启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⒊定期口腔检查⒋口腔卫生训练⒌足够的营养⒍饮食调节⒎健康生活条件)特殊性防护措施(⒈训练控制菌斑方法⒉有效的口腔卫生措施刷牙牙线清洁器⒊去除不良修复体⒋纠正不良习惯⒌回复牙龈组织的正常颜色、形态、韧性⒍平衡咬合).二级预防:早期诊断治疗(⒈定期x线检查⒉促进早期牙周损害治疗,消除牙周袋⒊促进所有牙周损害治疗⒋治疗与牙周病有关的其他口腔病损)防止功能障碍(⒈治疗牙周脓肿⒉袋内刮治和根面平整⒊牙周手术治疗⒋牙周固定⒌拔除不能保留大的患牙)三级预防(康复修复损失的牙槽嵴和失牙,改善美观和功能

50显示菌斑的方法百分率及意义:常用菌斑显示剂有:(1)2%碱性品红(2)2%-5%藻红(3)酒磺(4)1%-2`5%孔雀绿(5)荧光素钠:在特殊蓝色光源下,菌斑呈出黄色,在日光下不显色,对粘膜几乎无刺激,自然脱色液体菌斑显示剂使用方法:将蘸有显示剂的木棉球涂布牙面,滞留一分钟后漱口无菌斑处显示剂被冲掉,有菌斑处显示剂不易冲掉而着色/菌斑百分率=有菌斑牙面数/被检牙面数×100% 被检牙面总数=被检牙总数×4 意义:如果菌斑百分率在20%以下,可认为菌斑基本被控制

51菌斑控制方法:刷牙、压线及牙签的使用、超声波洁牙、牙根面平整术

52超声波洁质工作端与牙面角度:15 º 手工清洁器与牙面角度80º

53牙膏作用:1增加刷牙的去污作用2帮助消除口臭3提高刷牙兴趣4有抑菌灭菌能力5美观作用 牙膏组成:摩擦剂、洁净剂、湿润剂、胶黏剂、防腐剂、芳香水和水。

54刷牙常用方法:1巴斯刷牙法2旋转刷牙法3垂直颤动法4生理刷牙法5Fones刷牙法。

55自我口腔保护方法:由刷牙,使用牙线、牙签、牙间隙刷、橡胶按擦器等机械方法是去除牙菌斑,清洁牙面,保持口腔卫生重要措施

56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营养嚼槟榔其他)环境因素(光辐射核辐射其他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口腔感染与局部刺激病毒感染和梅毒) 57口腔癌警告标志①口腔内溃疡两周以上尚未愈合②口腔粘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③口腔与颈部有不正常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④口腔反复出血,出血原因不明⑤面部咽部颈部出现不明原因的麻木和疼痛

58口腔癌的高危患者:口腔内有白斑、红斑、扁平苔藓、口腔内有荚膜、经常使用温度过高的食物、吸烟等不良习惯。

59医院感染类型:交叉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带入传染

60HBV(乙肝)传播途径:⑴经注射途径传播⑵母婴传播⑶性接触传播⑷其他传播途径 61感染实现三个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62个人保护措施:⑴手套⑵口罩⑶保护性眼镜⑷保护性工作服

63WHO肝炎小组将2%戊二醛水溶液推荐为HBV污染物的消毒剂一般5-10分钟使HBV灭活 灭菌前器械的理想浸泡溶液为1:32合成酚溶液

口腔器材灭菌安全系数最大方法:高压蒸汽 64器械灭菌过程大致为四个阶段:灭菌前预清洁,包裹器材,灭菌,无菌保存

65牙科常规使用四种:高压蒸汽灭菌法,化学熏蒸灭菌法,干热灭菌炉,玻璃球/盐灭菌法。

第16篇:《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各个专业密切相关的医学主干课程。本门课程的学习状况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为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录像、社会实践等。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一.总述

(一)教学目的

一)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健康的概念、三级预防的概念、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2.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 3.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4.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常见疾病的分布特点。 5.熟悉流行病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及其偏倚控制。

6.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7.熟悉疾病预防的策略和措施。

二)基本技能

1.学会应用现代预防医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职业及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并掌握其防治措施。

2.了解水、空气、食物样品及反映人群健康指标的血、尿、发等样品的采集方法。

3.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

4.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5.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

1

(二)内容及学时分配

1.绪论 2.环境与健康 3.生活环境与健康 4.食物与健康 5.生产环境与健康 6.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7.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8.流行病学概述 9.疾病的分布 10.描述性研究 11.病例对照研究 12.队列研究 13.实验性研究 14.病因探索

15.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16.临床疗效与预后分析 17.传染病流行病学 18.医院内感染

19.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时 理论 1 2 4 4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30

实验 - - 1 2 1 - - - - 2 - - - - - - - - - 6

(三)总学时:36小时

(四)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见习及学生自习、CAI课件、实验实习等

(五)教学效果评价: l、理论考试。

2、学生反馈及学生作业评判、同行评判。

3、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有关考核。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绪论 目标

2 1.了解预防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任务。

2.掌握健康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三级预防等内容。3.熟悉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内容

1.详细讲解预防医学定义、内容和特点。

2.一般介绍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及我国预防工作的成就。3.重点阐述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新医学模式的特点。

4.重点阐述健康与疾病: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及三级预防的内容。5.一般介绍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二单元 环境与健康 目标

1.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及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作用。

2.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

3.熟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4.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诸要素与健康的关系。 内容

1.重点阐述人类环境组成的特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2.详细讲解环境污染与公害、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等。3.详细讲解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特点及其危害作用、近期作用、远期作用、直接作用、间接效应等。

4.一般介绍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5.一般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第三单元 生活环境与健康 目标

1.熟悉空气物理、化学性状与健康的关系。2.掌握大气污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3.熟悉水体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3 4.掌握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水质评价标准、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方法。 5.熟悉地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6.了解土壤污染的特点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内容

1.详细讲解空气物理性状、太阳辐射与健康的关系、大气的化学组成、大气污染与健康。2.重点阐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及其评价、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饮用水净化与消毒的原理与方法。

3.重点阐述地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地质化学性疾病的概念、常见地球化学性疾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及其预防措施。

4.一般介绍土壤污染的来源及特点,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第四单元 食物与健康 目标

1.掌握食物与营养的基本概念、人体必需营养素与需要量、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基本要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

2.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3.掌握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好发食品及处理原则。

4.熟悉营养素和维生素的生理需求量和供给量、营养缺乏病及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和预防、机体对热能的需要及供给比例。

5.熟悉特殊人群的膳食原则、膳食调查的主要内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6.了解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营养调查结果评价的注意事项、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处理原则。

内容

1.重点阐述食物营养与营养素、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蛋白质热能的营养不良、食物中毒等基本概念。

2.详细讲解热能与产热营养素的的功能、营养价值评价及供给量。3.一般介绍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乏症、食物来源、供给量。 4.重点阐述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及膳食原则。 5.详细讲解营养调查与营养状况评价。

6.详细讲解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媒介食品、中毒机制、临床表现、处理原则与预 4 防。

7.一般介绍有毒动植物中毒、食物中毒调查和处理原则。

第五单元 生产环境与健康 目标

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职业性多发病等概念。2.掌握职业病的特点及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3.熟悉职业病的健康监护的内容及其目的。 4.了解我国法定职业病的分类及范围。

5.熟悉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内容

1.详细讲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2.重点阐述职业病的特点及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3.详细讲解常见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一般介绍我国法定职业病的分类及范围。 5.一般介绍职业病健康监护的内容及其目的。 6.详细讲解常见职业性危害的防治原则。

第六单元 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 目标

1.掌握家庭对健康的影响、心身疾病的定义、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评估、行为的概念及行为医学的定义。

2.熟悉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双向关系、家庭功能、社会心理刺激的主要来源及不良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危害。

3.了解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影响健康的途径。

4.了解常见的家庭类型、家庭功能评估、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内容

1.重点阐述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及人群健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详细讲解文化教育与健康、家庭功能、家庭对健康的影响。 3.重点阐述社会心理因素的分类与对健康的影响。

4.详细讲解心身疾病的概念、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评估。

5 5.详细讲解行为与行为医学的概念。

6.一般介绍吸烟、吸毒、不洁性行为等几种危害健康的行为。

第七单元 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目标

1.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和任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和特点。2.熟悉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社区保健内容。 3.了解社区健康实施的步骤。 内容

1.重点阐述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任务以及实施的基本原则。2.详细讲解社区构成的要素、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和特点。 3.详细讲解社区健康实施的步骤。

4.一般介绍妇女儿童的社区保健及老年人社区保健。

第八单元 流行病学概述 目标

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

2.熟悉流行病学的常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与用途。

3.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发展。内容

1.一般介绍流行病学的定义、简史及定义的发展。2.一般介绍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分支学科的发展。

3.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分类、各类方法的基本概念与用途。4.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与用途,特别是在临床的应用。 5.一般介绍流行病学的发展。

第九单元 疾病的分布 目标

1.掌握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疾病地方性的种类、疾病时间分布的4种类型及描述疾病年龄分布的两种方法。

2.熟悉疾病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的特点。3.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综合描述的方法。

6 内容

1.详细讲解描述疾病和死亡频率的指标:指标的概念、计算和意义。2.详细讲解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散发、流行、大流行。

3.重点阐述描述疾病地区分布的方法、地区的划分、地方性的种类及概念,疾病呈现地区聚集性的主要原因。

4.重点阐述疾病的时间分布:时间分布表现形式的类型及形成的原因。

5.重点阐述疾病的人群分布:主要人群特征与疾病的分布,人群特征对疾病分布影响的机制,研究疾病年龄分布的目的与方法。

6.一般介绍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与一般原则,出生队列研究。

第十单元 描述性研究 目标

1.掌握抽样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优缺点、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的估计。2.熟悉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现况调查的概念和目的、现况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防止。

3.熟悉普查的概念、目的和优缺点。

4.了解现况调查的资料收集。内容

1.重点阐述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的概念。

2.详细讲解现况调查的概念、现况调查的目的、现况调查的种类、普查和抽样调查。3.一般介绍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调查表的设计。 4.详细讲解现况调查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 5.一般介绍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预防。

第十一单元 病例对照研究 目标

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样本量的估计、成组资料和配比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2.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和用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3.了解病例和对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照形式和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因素的选 7 择和资料的收集。

内容

1.重点阐述对照研究的概念、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及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缺点。2.一般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种类、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

3.详细讲解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的估计、研究因素的选择、资料的收集等。

4.详细讲解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5.一般介绍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和控制。

第十二单元 队列研究 目标

1.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与特点。

2.掌握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队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3.熟悉队列研究的种类和用途、样本量的计算、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4.了解队列研究的实施、PAR和SMR的意义。 内容

1.重点阐述队列研究的概念、队列研究的特点、队列研究的用途和队列研究的优缺点。2.详细讲解队列研究中研究因素的确定、结局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样本量的估计、资料的收集、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一般介绍队列研究中存在的偏倚及其控制。

第十三单元 实验性研究 目标

1.掌握临床试验的定义和特征、临床试验的设计的三大原则、临床试验结果的评价标准和临床试验的组成部分。

2.熟悉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优缺点。3.了解临床试验结果评价的主要指标。 内容

1.重点阐述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特点、分类和优缺点。2.详细讲解临床试验的定义及其特征。

3.重点阐述临床试验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概念、选择标准。

8 4.重点阐述临床试验设计的三项原则。

5.详细讲解临床试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临床试验效果的评价标准。

第十四单元 病因探索 目标

1.掌握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及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2.熟悉病因研究的方法、流行病学病因研究的三部曲。 3.了解病因概念的发展过程、因素与疾病联系本质的判断。 内容

1.重点阐述病因的概念、病因的分类及主要来源。2.一般介绍病因研究的方法。

3.详细讲解病因与疾病联系的几种类型的判断及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

第十五单元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目标

1.掌握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的概念、联合试验的概念、试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效益的评价。

2.熟悉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筛检的目的及应用原则。

3.了解诊断与筛检试验的研究方法、试验指标的选择与标准的确定。内容

1.重点阐述诊断与筛检的概念、诊断与筛检试验的研究方法。

2.详细讲解诊断或筛检试验的条件与应用目的、筛检试验应用的原则。3.重点阐述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诊断和筛检试验的指标与判断标准。 4.一般介绍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串联与并联。

第十六单元 临床疗效与预后分析 目标

1.掌握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熟悉临床疗效的分析方法。 3.了解疾病预后的分析方法。 内容

1.重点阐述临床疗效分析方法、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

9 2.详细讲解疾病预后分析判断方法、常用预后判断指标。 3.一般介绍预后判断中存在的偏倚及其控制。

第十七单元 传染病流行病学 目标

1.了解各类疾病的免疫程序与内容、卫生监督的工作内容。

2.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及特点、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

3.熟悉潜伏期、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与降低的因素、疫源地的概念、范围与消灭的条件、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消毒的种类、我国法定传染病的数量与分类、计划免疫的概念、检疫的种类。

内容

1.重点阐述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2.详细讲解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3.一般介绍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第十八单元 医院内感染 目标

1.掌握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内容

1.重点阐述医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其分类。2.详细讲解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

3.一般介绍院内感染的发生原因、管理措施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第十九单元 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目标

1.了解疾病自然史与三级预防的关系。

2.熟悉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的概念、二者的关系、预防策略与措施的制订原则、确定某地区主要卫生问题的方法、疾病监测的概念与分类。

内容

1.详细讲解预防疾病的策略与措施。

10 2.一般介绍疾病监测。

三、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

月 实验一 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 目标

1.了解饮用水净化与消毒的意义。2.掌握分散式给水的消毒方法。 3.掌握余氯及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内容

1.混凝沉淀的原理与操作方法(示教)。2.氯化消毒法的原理、操作及结果评价。

实验二 膳食调查 目标

1.了解膳食调查的意义。2.掌握膳食调查方法。 3.掌握膳食营养评价方法。 内容

1.膳食调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2.营养素摄入量的计算。 3.膳食营养评价。

实验三 食品中常见化学性毒物测定方法 目标

1.掌握许来尔氏改良法的原理与方法。2.掌握雷因须氏法的原理与方法。 3.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原理与方法。 内容

1.挥发性毒物氰化物、磷化物的检验。2.金属毒物砷、汞的检验。 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的测定。

实验四 经口摄入的LD50测定方法

11 目标

1.熟悉实验动物的分组与编号方法。2.掌握小鼠灌胃的方法。 3.掌握经口摄入LD50测定方法。 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编号与分组。2.小鼠灌胃操作。

3.观察小鼠中毒后的表现。4.计算LD50值。

实验五 疾病分布的描述 目标

1.掌握对原始发病或死亡资料的分组整理和归纳方法。

2.了解疾病流行规律的特点和流行趋势,学会疾病分布的流行病学描述方法。3.学会用群体观点对疾病的分布进行观察和分析。 内容

1.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

2.讨论疾病分布的描述对于揭示病因及疾病防治的意义。

注:

1、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教材版本等,对授课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2、如学生使用的本课程教材中有规定的教学大纲,则照章执行。

第17篇: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 课程类型: 限制性专业课

总学时: 36 学分:2.0 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 考核方式:分散考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弘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3.了解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和方法;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及预防策略。 【教学内容】

1.预防医学的相关概念(定义、研究内容、特点、研究方法)。

2.公共卫生的相关概念(定义、基本特点、公共卫生体系、功能、与预防医学的区别与联系)。

3.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4.医学模式的演变及其意义。

5.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及预防策略(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及中医预防思想)。 6.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健康

【目的要求】

1.掌握环境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和来源;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熟悉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的概念;环境污染物的转归;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

3.了解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环境介质对健康的影响。 【教学内容】

1.环境、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的概念。 2.环境的构成要素。

3.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4.环境污染的概念、种类、来源、环境污染物的转归。 5.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基本特征。

6.空气、水、土壤、辐射、机械力与健康的相关概念及关系。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概念与防治措施(碘缺乏病和地方性氟中毒)。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实践1学时。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目的要求】

1.掌握社会、心理、行为因素的概念,三者影响健康的特点;心身疾病的概念、特点

和心身疾病防制的基本内容。

2.熟悉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双重影响作用,尤其是三者不利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作用,心身疾病的发病趋势及常见的心身疾病。 3.了解心身疾病的危险因素。 【教学内容】

1.社会因素与健康:

1.1社会经济、社会制度、人口、社会文化、社会支持、生活和工作环境、家庭因素的概念;

1.2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特点。2.心理因素与健康:

2.1个性与健康(气质、性格);2.2情绪与健康; 2.3应激与健康

2.4生活事件与健康;

3.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3.1健康相关行为;

3.2“消极被动”的生活方式;

3.3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不良性行为、网络成瘾综合征) 4.心身疾病的防制原则:

4.1心身疾病概述;4.2心身疾病防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章 职业因素与健康

【目的要求】

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和职业性损害的概念;

2.熟悉职业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其致病条件;熟悉常见职业病及危害。

3.了解影响职业性病损严重程度的因素;职业病的特点、诊断和处理;职业病的政策法规及预防 【教学内容】

1.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的相关概念。

2.常见职业病危害(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苯中毒、矽肺); 3.职业病分类、特点与诊断;

4.职业病的政策法规及其三级预防; 5.基本职业卫生服务;

6.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策略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五章 食物与健康

【目的要求】

1.掌握营养的相关概念;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概念及基本要求;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与分类;食品安全概念与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2.熟悉特殊人群营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食物中毒及其预防的主要内容;食品安全及其种类;安全购置食品的注意事项。

3.了解食物与营养相关疾病的关系;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使用原则。 【教学内容】

1.食物营养成分及能量: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能量、植物化学物。 2.合理营养:

2.1合理营养的概念与要求;

2.2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3食品营养价值的评定;

2.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2.5食物的酸碱性;

2.6饮食调补与食物性味

3.特殊人群营养:孕妇、乳母、婴幼儿及青少年、老年人等。 4.营养性疾病: 4.1营养失调概述;

4.2营养与心脑血管病;

4.3营养与糖尿病;4.4营养与肿瘤; 4.5营养与肥胖病; 5.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5.1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5.2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 6.食品及食品安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8学时,其中实践1学时。

第六章 描述性研究

【目的要求】

1.掌握疾病分布的形式;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现况调查、普查、抽样调查、生态学研究的概念与基本内容。

2.熟悉产生偏倚的原因、常见的偏倚及质量控制方法。

3.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方法;各种描述性研究类型的目的、特点、种类和优缺点。 【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概述:

1.1流行病学定义及其内容;1.2流行病学原理;

1.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4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 2.疾病的分布

2.1疾病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2.2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2.3疾病分布的特征 3.描述性研究方法:

3.1个案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3.2现况调查; 3.3筛检; 3.4生态学研究 3.5偏倚及其控制;

3.6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七章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用途;比值比及相对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用途。

2.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研究思路和各自的优缺点。 3.了解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样本量的计算和资料的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1.病例对照研究

1.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优缺点与用途;1.2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类型; 1.3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

1.4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1.5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

1.6病例对照研究中医药应用现况 2.队列研究:

2.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优缺点与用途;2.2队列研究的类型; 2.3队列研究的设计;

2.4队列研究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2.5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2.6中医药队列研究现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4学时,其中实践1学时。

第八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概念,主要类型和优缺点;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2.熟悉流行病学实验的基本特点;临床试验的设计基本步骤。 3.了解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 【教学内容】

1.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特征与用途; 2.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类型; 3.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

4.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异同;

5.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

6.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7.临床试验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8.临床试验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9.进行人体实验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实践1学时。

第九章 传染病防制

【目的要求】

1.掌握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及感染谱、感染类型的相关概念;疫源地的概念及消灭的条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2.熟悉传染病的控制与消灭的相关概念;中医药在传染病疾病防制中的作用。

3.了解预防传染病的策略;结核病及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新发和再发感染病的防制。 【教学内容】

1.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基本条件:病原体、宿主、传染过程等。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5.传染病的防疫措施。

6.传染病的控制与消灭。7.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8.中医药在传染性疾病防制中的作用。9.结核病的防制。

10.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11.新发与再发感染病的防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自主学习1学时。

第十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病的概念及慢性病防制策略。

2.熟悉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防制措施。 3.了解慢性病的现况。 【教学内容】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况。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策略。 2.1心脑血管病的防制; 2.2恶性肿瘤的防制; 2.3糖尿病的防制;

3.中医药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中的作用。【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自主学习1学时。

第十一章 伤害防制 【目的要求】

1.掌握伤害的概念,伤害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2.熟悉伤害的特征、分类及病因,伤害的测量指标、研究方法。 3.了解各种影响伤害发生的因素,常见伤害防制。 【教学内容】

1.伤害的概念和分类。 2.伤害的危害及流行特征。 3.伤害的原因及研究方法。 4.伤害的预防策略。

5.伤害的三级预防和综合干预。

6.常见伤害的防制:道路交通伤害、自杀、溺水和跌倒。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二章 医源性疾病的防制

【目的要求】

1.掌握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医院内感染、药源性疾病的类型及防制。2.熟悉医源性疾病的病因,医院内感染的形成与传播条件。 3.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1.医院内感染概述。

2.医院内感染的形成与传播。 3.医院内感染的诊断指标。 4.医院内感染的防制措施。 5.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概念。 6.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 7.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8.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自主学习1学时。

第十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目的要求】

1.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2.熟悉临床医生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的作用。 3.了解近年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 【教学内容】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方针和原则。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宏观预防与控制措施。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级预防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 【教学时数】2学时,其中自主学习1学时。

第十四章 社区卫生服务

【目的要求】

1.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和特点,社区干预研究的概念及分类。

2.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社区干预研究的设计、实施及适用范围。3.了解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干预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社区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 2.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3.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

4.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意义和作用。 5.社区干预研究的概念与分类。

6.社区干预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7.社区干预研究的适用范围。 8.中医药在社区干预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五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目的要求】

1.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

2.熟悉健康的相关概念;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定义;疾病的含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3.了解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健康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与方法;健康促进的领域与基本策略。 【教学内容】

1. 健康教育概述。

2. 健康的相关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亚健康调制原则、诊断和干预。 4. 健康促进的活动领域与策略。 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六章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与特点;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

2.熟悉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与原则;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

3.了解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和健康维护计划;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教学内容】

1.临床预防服务概述。

2.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与原则。3.健康维护计划。 4.健康管理概述。

5.健康管理的内容与步骤、基本策略。6.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时数】1学时

时 间 安 排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健康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第四章 职业因素与健康 第五章 食物与健康 第六章 描述性研究

第七章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第八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九章 传染病的防制

第十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 第十一章 伤害防制

第十二章 医源性疾病的防制

理论 2 1 2 2 7 2 3 1 1 1 1 1

实践/训

1 1 1

自主学习总学时

1 1 1 1

4

2 2 2 2 8 2 4 2 2 2 1 2 2 1 1 1 36 第十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第十四章 社区卫生服务 1 第十五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 第十六章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 1 共 计 28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

1.《预防医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第2版) 主编:申杰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预防医学》(“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第6版)主编:傅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18篇: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供市场营销四年制本科专业使用)

(2012年6月制订)

前言

预防医学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等理论方法,探讨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制定防制对策,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本课程以现代预防医学思想中群体-环境-健康的生态健康模式为主线,以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为核心,阐述了影响健康的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卫生服务与健康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针对主要影响健康危险因素的社区群体预防服务和临床预防服务的具体技能,并介绍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等内容。

预防医学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要求学生能全面了解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掌握一定的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正确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观察、分析和评定护理工作中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在临床和社区护理等卫生服务中,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治疗与护理有机地结合,提高从事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本大纲适用教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王泓午主编的、第一版《预防医学概论》,2008年11月第1版。

学时:36学时 撰写人:赵铁牛

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预防医学简史;预防医学的应用;预防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熟悉预防医学的定义和特征。【教学内容】

1、预防医学基础简史

2、预防医学基础的定义

3、预防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社区卫生服务(自学)

【目的要求】

1、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内容。

2、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供给和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

1、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和特点

2、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

3、社区卫生服务供给

4、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 常用医学统计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医学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4、了解医学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

1、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工作基本步骤

第四章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目的要求】

1、熟悉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了解疾病的分布的描述指标。

2、掌握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的基本原理。

3、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

4、了解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设计及评价。

5、了解偏倚的概念及其分类;信息偏倚、选择性偏倚、混杂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

【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概述

2、疾病的分布

3、描述性研究

4、分析性研究

5、实验流行病学

6、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

7、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

第五章

环境与健康

【目的要求】

1、理解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生活环境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危害及防治。

2、掌握生产环境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危害及防治。

3、了解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教学内容】

1、生活环境与健康

2、生产环境与健康

3、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健康

第六章 食物与健康

【目的要求】

1、了解蛋白质的营养学意义,熟悉氮平衡及必需氨基酸概念,掌握食品蛋白质质量评价方法,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2、了解脂类的分类与营养学意义,掌握必需脂肪酸概念及其生理功能,熟悉膳食脂肪营养价值评价,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3、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类,营养学意义,熟悉其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4、掌握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系数及人体的能量消耗

5、了解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熟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种类,掌握钙、铁、锌的生理功能,代谢特点,缺乏症及其食物来源

6、解维生素的分类及特点,熟悉维生素A、维生素D、硫胺素、核黄素、烟酸、抗坏血酸的生理功能,掌握其缺乏症、营养水平鉴定及食物来源

【教学内容】

1、蛋白质

2、脂类

3、碳水化合物

4、热能

5、矿物质

6、维生素

第七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内容、原则、实施与评价,了解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2、掌握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内容、原则、实施与评价。【教学内容】

1、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内容、原则、实施与评价

2、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与实施 第八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要求】

1、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2、传染病的防治

3、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的特征及其对策

第九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目的要求】

1、了解吸烟和控烟的趋势、静坐生活方式、酗酒、体重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危险行为因素、

2、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与措施

3、了解社区内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教学内容】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原则与控制策略

3、社区内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十章 伤害与残疾的社区预防(自学)

【目的要求】

1、掌握伤害的种类及其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及预防要点。

2、了解残疾的种类及其特点、主要致残因素及其分类以及残疾预防要点。【教学内容】

1、伤害的概述

2、伤害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3、伤害的社区预防

4、残疾及其预防措施

第十一章 社区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自学)

【目的要求】

1、了解社区临床预防服务主要内容,影响健康主要疾病危险因素的预防 【教学内容】

1、临床预防服务主要内容

2、影响健康主要疾病危险因素的预防

3、社区健康管理

第十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目的要求】

1、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2、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3、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中临床医生的作用 【教学内容】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中临床医生的作用

课时安排表

(自 2009-2010学年 第二学期 执行)

【章次】 第1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2章

总计

【教学内容】

第1章

绪论

医学统计学方法 医学统计学绪论

第4章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绪论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偏倚

第5章 环境与健康 生活环境与健康

行为、不良生活方式与健康 生产环境与健康 第6章 饮食与健康 营养与健康 食物中毒

第7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8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9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12章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学时数】 2 2 2 2 2 2 2 2 2 6 2 2 4 2 2

共计36学时

大纲使用说明

教师在讲授时,课时分配可在区域时间阶段内,视情况作适当调整。

第19篇:《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272001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

英文名称:preventive mediciney 开课学期:

学时/学分:100/6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医学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流行病学》 王建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7月第六版 《卫生学》 仲来福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7月第六版 主要参考书:

1、卫生统计学 第五版

方积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

2、流行病学

第五版

李立明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

3、卫生统计学 第四版

倪宗瓒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

4、医学统计学

陆守曾主编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年

5、医学统计学

余松林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

6、医学统计学

徐勇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7、实用临床流行病学 洪军主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年

8、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吴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食品卫生质量检验与监督》,夏玉宇主编,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 执笔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独立学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观的改变,以及对医疗保健需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本学科已成为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医学课程。学好本门课程与学生能否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文件中的大卫生观念、能否认真实施医疗、预防相结合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有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领域中的有关知识,如环境与健康,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的原理。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预防为主观念、环境观念、群体观念及大卫生观念,为进一步接受继续教育打下基础。结合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的有关部分,能正确运用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使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致病因素的作用规律,给予定量评价及实施预防,达到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人群生命质量的目的。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 {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熟悉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

3、了解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 人和环境{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熟悉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类环境与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迁移与自净

2、常用毒性指标

3、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4、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10学时} 第一节 空气 {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大气污染与疾病;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2、熟悉空气的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教学内容]

1、空气的理化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2、大气污染的来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几种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4、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

5、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第二节 水 {4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水污染与疾病;

2、熟悉水源卫生防护及水质处理

3、了解饮用水水质标准 [教学内容]

1、水源的种类极其卫生学特征

2、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3、水污染与疾病

4、改良饮用水质的卫生对策

第三节 地质环境和土壤

{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地质环境与疾病的发病规律;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2、熟悉与地质环境有关的一些疾病 [教学内容]

1、碘缺乏病

2、地方性氟中毒

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第四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 {12学时}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重点掌握并理解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的诊断依据。 2.掌握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 3.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职业病的健康监护。 [教学内容] 1.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及工作相关疾病的概念 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3.职业病的特点 4.职业病的诊断依据 5.职业病的健康监护

第二节 毒物与职业中毒 {6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生产性毒物、职业中毒、气溶胶、刺激性气体及窒息性气体的概念;影响毒物毒作用的因素;铅对卟啉代谢的影响;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

2.熟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铅、汞、苯、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的毒作用机理及毒作用表现。

2 3.了解: 铅、汞、苯、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的理化性质及接触机会。 [教学内容]

一、毒物与职业中毒(概述)

1.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及特点 2.毒物在体内代谢转化的过程 3.影响毒物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二、铅中毒

1.理化性质及常见的接触机会 2.铅对卟啉代谢的影响

3.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解毒治疗药物 4.铅中毒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三、汞中毒

1.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2.常见的接触机会 3.急性临床表现特点

4.慢性临床表现特点及解毒特效药物

四、苯中毒

1.主要接触作业

2.急、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

五、刺激性气体中毒

1.常见刺激性气体种类

2.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 3.化学性肺水肿的治疗控制措施

六、窒息性气体中毒

1.常见窒息性气体的种类及理化特性

2.H2S、HCH中毒机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特效解毒药及作用机理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生产性粉尘、尘肺及矽肺的概念;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主要影响;矽肺的X线胸片的主要表现;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的预防措施。

2.熟悉:尘肺的分类;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及发病过程;矽肺的诊断依据。

3.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及分类;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矽肺的发病情况。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概念

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及分类 3.粉尘的理化性质及卫生学意义 4.生产性粉尘对健康的主要影响 5.尘肺的分类

二、矽肺

1.矽肺的概念及发病情况

2.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及发病过程 3.矽肺的X线胸片的主要表现 4.矽肺的诊断依据

三、预防

1.三级预防措施

2.防尘“八字”方针

第四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2学时}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高温作业、生产性噪声、听觉适应及听觉疲劳的概念;中暑的分类及发病机理。

2、熟悉:噪声对听觉器官的损害;噪声聋的临床表现特点。

3、了解:生产环境中高温作业的类型;防暑降温的卫生保健措施。 [教学内容]

一、高温

1.生产环境中高温作业的类型 2.中暑的分类及其发病机理 3.防暑降温的卫生保健措施

二、噪声

1.基本概念

2.噪声对听觉器官的损害 噪声聋的临床表现特点

第五章

食物与健康

第一节

营养素与热能

{6学时}

(一) 掌握营养素的需要量及供给量的概念。

(二) 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掌握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三) 了解脂类的生理功能,膳食来源及供给量。

(四) 了解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五) 掌握人体对热能的需要、供给量及来源。

(六) 掌握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概念、种类,钙、铁、锌的生理功能,影响其吸收的因素及食物来源。

(七) 了解维生素的分类,掌握维生素A、维生素D、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的生理功能、缺乏病及食物来源。

第二节

合理营养

{2学时}

(一) 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

(二) 掌握中国居民的合理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

第三节

不同人群的营养

{2学时}

(一)

了解婴幼儿的营养需要,掌握其喂养特点。

(二)

掌握孕妇、乳母及老人的合理营养与膳食。

第四节

营养与疾病

{2学时}

了解营养与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关系及其膳食控制。

第六节

食物中毒

{2学时}

(一) 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二) 掌握常见的食物中毒及其调查处理。

第七节

其他常见的食物卫生问题

{2学时}

(一) 了解食物污染的分类。

(二) 掌握黄曲霉毒素、N-亚硝基化合物、农药残留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三) 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使用原则及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第六章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理论4学时 实习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统计资料的类型,概括了解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要求,熟悉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同质和变异

二、总体与样本

三、概率

四、参数与统计量

五、抽样误差

第二节

统计资料的类型

一、数值变量

二、分类变量

三、变量的转化

4 第三节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一、设计

二、收集资料

三、整理资料

四、分析资料

第四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统计表

二、统计图

考核要求

了解: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要求。 理解:统计资料的分类。

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统计资料的类型;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

第七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理论10学时 实习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频数分布表的编制过程,重点掌握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掌握常用的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方法:t检验和u检验。熟悉正态分布的特征和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掌握参考值范围的估计。熟悉方差分析的计算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二、平均水平指标

三、离散程度指标

第二节

正态分布和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一、正态分布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和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三、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第三节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二、t分布

三、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估计

四、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第四节

t检验和u检验

一、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

二、配对资料的比较

三、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四、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考核要求

了解:频数分布表的编制过程。

理解:正态分布的特征和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掌握: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常用的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方法:t检验和u检验;参考值范围的估计。

第八章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理论6学时 实习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用相对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分类变量资料的统2计推断方法:χ检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常用相对数

二、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5 第二节 分类变量资料统计推断

一、率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三、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u检验

2第三节 χ检验

2一、χ检验的基本思想

2二、四格表资料的χ检验

2三、配对设计分类变量资料的χ检验

2四、行X列表资料的χ检验

考核要求

了解:定性资料的来源。

理解:常用相对数指标的意义;应用相对数时的注意事项。

2掌握:常用相对数的计算方法;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方法:χ检验。

第九章

秩和检验

(理论4学时 实习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非参数统计的方法:三种秩和检验方法,熟悉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和应用条件及与参数统计的区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 第二节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第三节 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考核要求

了解: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和应用条件及与参数统计的区别。 理解: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 掌握:常用非参数统计的方法:三种秩和检验方法。

第十章

流行病学概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二、流行病学简史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

二、实验性研究

三、理论性研究

四、三类常用的观察流行病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

一、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

二、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

三、流行病学与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

四、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 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用途

一、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

二、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

三、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

四、完整揭示疾病自然史

五、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

六、疾病预防

七、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第五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一、群体观点

二、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

三、比较的观点

四、多病因论的观点

五、概率论的观点

第六节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考核要求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观点及基本方法。

第十一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病因的概念及学会如何进行病因推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

一、病因的定义

二、病因模型

三、因果联系方式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一、致病因子

二、宿主

三、环境

第三节

病因研究方法

一、建立假说

二、检验假说

三、证实假说

四、病因研究实例 第四节

因果推断

一、排除虚假联系和间接联系

二、判断因果联系

三、因果推断的标准

四、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判断病因的标准

考核要求

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及病因模型 理解:病因的研究方法。

掌握:病因的概念、病因假说的建立及因果推断标准。

第十二章

疾病的分布(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掌握描述疾病分布频率指标的测量,熟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疾病频率常用的测量指标

一、率和比的概念

二、发病指标

三、死亡指标 第二节

疾病的分布

一、疾病的流行强度

二、疾病的地区分布

三、疾病的时间

四、疾病的人群分布

五、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

考核要求

了解: PYLL的概念及用途及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 理解:率、比、比例的概念和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及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

掌握: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爆发、流行的概念。

第十三章

现况调查(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况调查的概念和基本特点,熟悉现况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了解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况调查概述

一、概念

二、特点

三、现况调查的目的

第二节

现况调查的方法及种类

一、现况调查的方法

二、现况调查的种类

第三节

现况调查的实施步骤

一、确定研究目的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四、确定研究变量和指定调查表

五、资料的收集

六、资料的整理、分类及结果的解释

七、现况调查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现况调查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一、现况调查中可能发生的几种偏倚

二、现况调查中偏倚的控制

考核要求

了解:现况研究特点和目的;调查表的制定。

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和质量控制方法。

掌握: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的概念;抽样调查样本含量的估算方法以及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现况调查的设计及实施步骤。

第十四章

队列研究(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步骤及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方法。熟悉队列研究的偏倚及控制和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研究实例

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 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实施 第三节

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

一、率的计算

二、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分析

三、队列研究的结果解释

第四节

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

一、常见的偏倚

二、偏倚的控制

第五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一、队列研究的优点

二、队列研究的缺点

考核要求

了解: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样本大小的估计、随访方法。

理解:队列研究的特点、选用指征、研究目的与用途、研究类型及其选择、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防止、质量控制手段、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设计,累积发病率、发病率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第十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优点及局限性,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步骤及资料的分析方法,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及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原理

二、实例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步骤

二、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三、样本含量的估计

四、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五、偏倚及其控制

六、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考核要求

了解:病例对照研究优缺点。

理解:匹配的原理和方法、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分层分析的方法。

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OR的含义及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意义、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十六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两个基本因素,熟悉传染病的爆发调查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第二节

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一、传染源

二、传播机制与传播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

第三节

疫源地及流行过程

一、疫源地

二、流行过程

三、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四节 21世纪传染病的新动向

一、新世纪传染病流行的新特点

二、新发现的传染病和病原体

第五节 传染病的爆发调查

一、传染病爆发调查的概念

二、传染病爆发的类型、流行曲线及潜伏期的计算

三、调查方法

考核要求

了解: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及影响传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理解: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掌握:传染过程、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染期、潜伏期、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及人群易感性的概念;疫源地的概念及疫源地消灭条件。

第十七章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疾病监督(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疾病的预防策略,掌握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预防措施,了解疾病监测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疾病的预防策略

一、在宏观水平上制定预防策略

二、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一、传染病的预防

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 第三节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第四节

疾病监测

一、疾病监测的定义和种类

二、疾病监测的几个概念

三、疾病监测的步骤和内容

四、疾病监测系统

考核要求

了解:全球卫生策略的内容,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及意义,

理解: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掌握: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概念及具体措施,以及疾病监测的定义、步骤和内容。

第十八章

医院感染(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和现状,掌握医院感染的流行过程的三环节及流行类型,掌握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医院感染概述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三、医院感染的特殊性

四、医院感染的现状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过程

一、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二、流行类型

三、流行过程特征

四、促进医院感染发生的社会因素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二、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

三、医院感染的监测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考核要求

了解:医院感染的分类和现状。 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及流行过程。 掌握: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第十九章

筛检与诊断试验(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筛检的概念、目的与意义及应用筛检的原则,掌握筛检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熟悉提高试验效率的办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筛检的目的与意义

三、应用筛检的原则

四、筛检或诊断试验的研究方法

五、筛检试验的条件

第二节

筛检和诊断试验的评价

一、真实性

二、可靠性

三、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第三节

筛检和诊断试验的指标与标准

一、试验指标

二、确定与判断标准的原则

三、确定与判断标准的方法

第四节 提高试验效率的办法

一、联合试验

二、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考核要求

了解: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筛检实施的原则。 理解:筛检的定义、目的、意义,以及筛检效果评价。 掌握: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和常用指标。

第二十章

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临床疗效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疾病预后的意义,掌握随机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研究步骤,熟悉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以及临床疗效研究和疾病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二节

临床疗效研究

一、临床疗效研究的重要性

二、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

三、临床疗效研究的方法

第二节

疾病预防后研究

一、疾病的自然史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三、疾病预后研究设计方案

四、生存分析

五、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考核要求

了解:临床疗效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11 理解:疾病的自然史,影响预后的因素以及疾病预后研究设计方案的制定。 掌握: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章 循证医学和Meta分析(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循证医学的定义、特点及实践步骤,了解Meta分析的步骤及偏倚的种类和控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循证医学概述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

二、循证医学的产生

三、循证医学的基础

四、循证医学的特点

五、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一、提出问题

二、研究证据的来源与检索

三、严格评价证据

四、应用证据指导决策

五、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

六、实例

第二节

Meta分析

一、概述

二、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

三、Meta分析的常用统计模型和统计方法

四、偏倚的种类和控制

考核要求

了解: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及其特点。 理解:循证医学的定义及其实践的具体步骤。

掌握: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及常用的统计模型和统计方法。

四、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五、无

第20篇:预防医学自荐信)

预防医学自荐书范文(一)

尊敬的领导: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翻阅我的求职信!

我是广东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2007年7月我将顺利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近期获知贵公司正在招聘

人才,我自信通过我大学五年的学习会使我能胜任这一职位。

我掌握了扎实的预防医学知识并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掌握Powerpoint Excel Word等办

公软件的应用

熟悉SAS统计软件

)。我的专业基础扎实,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背景和较强的动手实验能力。

在大学期间,我参加过多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曾在多家公司做过兼职工作。正因为此,使我在生产、

销售、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深知自己缺少了“名牌大学毕业生”这一光环,因此,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来弥补,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自己五年来的耕耘取得了收获,我自信自己已具备了争取就业机会的实力,而未来的事业更要靠自

己去探索和拼搏。

我很希望能加盟贵公司,并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随信附上我的简历。如有机会与您

面谈,我将十分感谢。

谨祝贵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预防医学教学课件
《预防医学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