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新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4: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新里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

计划

结合市、县相关会议精神及要求,新里镇今年以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继续以试验区建设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三抓两具一抓手”工作要求,瞄准“六个放大提升”,以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关键点,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着力点,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支撑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把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工作真正抓出成效来,让亮点更亮,新点出彩。

一、根据市、县相关精神,结合新里镇实际,制定了2011年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

二、调整并充实了试验区领导小组,细化了工作原则,明确了八大机制科级干部责任制,设立专门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并做好协调监督工作。

三、继续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浓厚的氛围。

四、突出“六个放大提升”,着力四个重在。

一是继续促进土地流转,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重点开展三项工作:一做好宣传工作,充分抓住节假日和“三夏”时机,发挥土地流转中心的作用,及时进行信息发布和跟踪服务,深入宣传,扩大土地流转面积。二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农户向大户或土地专业合作社流转,引导大户主动联系土地合作社和农户;三搞好建设。紧抓精品示范园建设,围绕本镇特色产业,建设了孙香铺村千亩红薯、孟庄村千亩花生精品园建设,以精品园建设带动农户流转。

二是盘活资本,用活资金。重点是对农民和农村集体最基本的财产包括地权、林权、房权、水权等进行确权评估和流转。同时充分发挥现有农民资金合作组织作用,发放贷款给部分种养专业户及“三夏“期间急需资金的农户,一方面解决了农户生产困难,让农民享受改革试验成果,同时也扩大了试验区建设的影响。

三是搞好农机合作,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是做了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是聚点即以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联络点,把分散农机户聚合起来。另一方面是扩面实施农机、农地等多领域合作,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

四是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镇化水平。一方面加强原有新村建设另一方面重点是加强城中村、空心村治理,重新规划街道和部分新村,加强了街北区空心村整治,规划建设社区,打造一个新亮点。同时规划了孙庄、陈围子、大董庄、李长营等村的新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户入社居住率。

五是搞好富民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依托新曙光粉业、瑞瑞丰油脂、昌隆木业等企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薯、花生、杨木等特色产业。同时积极推进华英养殖业的扩大生产。

六是关注民生,提升民生保障水平。重点拓展改善民生的广度,积极构建民生财政,把农村的社保、养老、医疗、就业、住房、居环境等实事一件一件办好。

五、加强对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使用和日常管理的监督,使村级标准化卫生室管理有序,卫生环境干净整洁。

六、在村镇规划上实现新突破,制定村镇规划方案,全镇规划了55处农民新村居民点,建设规模9351户,占地1568亩。我们本着建必入点,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拉大了集镇框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总之,试验区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和县特区办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下半年新里镇将着重做好八个创新:

(一)创新土地流转体制机制

继续抓好土地流转工作,充分发挥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作用,探索成立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扩大土地流转面积,上半年新增流转水面面积980.8亩,并规范相关流转程序。

(二)创新农村资金投入体制机制

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尽其责、各汇其功”的原则,整合涉农资金集中财力用于重点项目,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积极鼓励引导民营资本投向公益事业,解决财政对基础设施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农村经济互助合作组织的路子,让农民以土地流转抵押贷款,开发新的融资服务。韩井村农民互助资金合作社目前已贷出资金19万,贷出资金笔数11份,配股资金10万,目前运作很好。

(三)创新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 继续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扶持创办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每村都要成立一个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同时要以新里工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心,成立柳编加工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截止目前全镇已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19个。

(四)创新农村社会保障的体制机制

探索出农民养老保险新机制,力争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鼓励农民参加农村农民保险,加大宣传力度,目前,已在韩井、汤岗两村正在实施农民养老保险金的收缴工作,参保人数达2720人,参保率达60%以上。规范村卫生室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和条件,并准备筹建一所高标准的敬老院。

(五)创新支持创业人才投身农村体制机制

出台优惠政策,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成立了了人才服务站,把人才引进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让更多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开辟农村新天地。

(六)创新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把柳编产业与根亲文化相结合,通过根亲文化宣传柳编,扩大柳编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夯实文化设施,建村级卫生大院一个,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七)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制

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步骤,以点带面,逐步铺开,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严格按照建必入点的要求,不留死角,严格审批手续,全镇完成规划点55个,农户新村居民点建设规模9351户,占地1568亩。

(八)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继续推广“4+2”工作法,全镇各村已选出了民主监督工作小组,对村级开展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下半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对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营造宽松的环境,加快试验区建设步伐。

二、继续分解八大机制体制,实行科级领导分包责任制,每位科级领导分包一项创新机制体制,保证每项机制出一个新点和亮点。

三、充分利用“国柳编之乡”这一金字招牌,重点突出柳编产业在试验区建设中的支柱作用,政府做引导、服务和监督工作:(1)整合柳编资源,充分发挥柳编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规范柳编专业合作社

运营,吸纳更多的农户入社,引导更多柳编企业加入合作社,争取更多融资,真正解决柳编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目前,柳编专业合作社已有八家拥有出口经营权的柳编企业加入,创产值3.2亿元,实现利税3670万元,利润513.8万元。入社农户882人,辐射带动农户2860人;(2)巩固柳条基地发展,把柳条种植专业合作社同加强建设高产柳条示范基地有机结合起来,拉长产业链条。目前,高产柳条基地已发展到1300多亩,新增高产柳条基地1200亩,力争达到2500亩以上,以满足柳编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

(3)高标准规划完善柳编工业园区建设,在已形成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园区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柳编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申报项目,使柳编工业园区成为省级工业园区,扩大其影响力和带动力。

四、积极引导更多外出创业人士回乡兴办企业。

五、创新土地流转新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土地有序流转,充分发挥土地规模效应。

六、创新农村社会保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敬老院的配套设施,提高农村五保户的集中供养率。

七、创新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建镇文化中心一个。

八、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从管理上狠下功夫建立和完善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机制。

以上各项目标的完成,必修有可靠的保证措施,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督检组,负责对全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督查工作,对行动不力,工作迟缓的,将给予处罚,对任务完成较好的,成绩突出的,能出新出彩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制定详细的量化考评办法,对照八大机制,细化单项机制的考评办法,并将相关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单位和干部,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目标。评出好、中、差,已此来推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新里镇2010年上半年示范村建设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1日

查看:26次

来源:不详

半年来,按照市、县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总体工作部署,新里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市委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八大体制机制创新”工作目标,坚持“单项工作争第一,总体工作当先进”的要求,积极探索、推进、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基本情况

新里镇研究上报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示范村是韩井村和汤岗村。

韩井村,人口2142人,耕地2200亩,水塘面积300余亩,辖9个村民组,万黄路横贯全村,网通、有线电视覆盖全村,交通、通讯十分便利。村级组织健全,凝聚力、向心力显著。

汤岗村,人口2565人,耕地3000亩,水塘面积230多亩,水利基础设施齐全,辖10个村民组,交通、通讯优势明显。村两委班子健全,班子工作整体实力强劲。

二、科学制定发展蓝图。

经镇党委、政府的协调,韩井村和汤岗村于2009年年初专门邀请县建设局专家,立足两村实际分别编制了发展蓝图,建立了领导和工作机制,统筹制定了富民产业、基础建设、农民新区、社会事业及生态环保等发展规划,确保了示范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经过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争取水利部门的投资,确保示范村及镇区村民饮水安全,户户吃上自来水。县水利局投资600万元,在镇中心位置新建一座自来水厂,建成后可以解决包括韩井、汤岗两村在内的3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目前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

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两村分别拥有提灌站一座,排泄闸一座,田、路、渠系配套,所有田地均达到旱能灌溉,涝能排泄的标准。

五、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韩井村系全县38个县级新农保先行先试村之一。按照县里要求,韩井村已于6月20日前完成了新农保的宣传发动、入户登记、保费征缴和县级审核工作。全村参保率达71.2%,得到了县劳动保障局多次肯定。汤岗村是全县87个乡级示范村之一,目前已开始新农保费用征收,按照县要求保证9月20日前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按照县的要求,韩井、汤岗分别沿万黄路、徐蚌路建成一个农民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目前已经规划,正在逐步实施。

七、积极培育支柱产业。

两村分别围绕柳条资源,重点培育柳编支柱产业,目前两村分别有80%以上的农民从事柳编业及相关产业的生产,柳编富民带动成效显著。

陈淋子镇2010年上半年试验区建设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日期:2010年07月02日 访问次数:213次

陈淋子镇在2009年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了市县的表彰。2010年,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科学谋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四个“重在”,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和史河湾产业集聚区发展机遇,立足镇情,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坚持放大优势、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深入细致开展八大体制机制创新工作。采取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推动农村改革大发展。

一、加大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宣传力度。

按照“声势要大、氛围要浓、效果要好”的要求,2010年上半年我们主要开展以下宣传活动:

一是积极参与市、县组织的宣传活动。

1、把信阳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相关文件和精神制作成宣传单,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做到家喻户晓;

2、积极向上推荐和报道一批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先进典型;

3、积极配合省、市和县新闻单位采访报道我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

4、配合上级组织开展好其他宣传活动。

二是重点开展的宣传活动。

1、社会宣传活动。要求各村委和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示范村要刷写农村建设宣传标语。(2)组织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宣讲活动。(3)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行政村,都要设立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宣传栏。

2、新闻宣传活动。(1)积极向市、县电视台送稿,报道我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2)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市、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开辟的宣传专栏投递稿件。(3)认真总结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经验、以图片展、文字材料等形式,反映参与、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进展情况;(4)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对外宣传我镇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做法、经验和典型。

二、重点培育亮点。充分挖掘“佳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潜能,打造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字招牌。今年4月,市县有关单位对佳茗茶叶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专题调研;5月,全省工商系统创新商标工作机制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与会人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佳茗茶叶专业合作社,对合作社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年4月16日《信阳日报》做了相关报道)。通过因势利导,积极支持成立种植、养殖等专业合作组织,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要求各专业合作维护农民自身利益,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推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生产经营专业化、产业化。陈淋街道社会青年曹刚,通过固始鸡养殖的系统培训,回到家乡土门岭村承包了30多亩荒山,用于固始鸡的散养。目前散养的固始鸡有5000只,今年端午节已推向市场销售。下一步,他做好了把固始鸡养殖做大做强的打算,已经去相关部门递交了陈淋子镇土门岭村固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申请。

三、创新农村资金投入体制机制。通过不断挖掘农村金融服务潜力,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我镇的孙滩村和汪岭村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现已吸收入互助资金130万元,扶持农户近百户,通过互助资金的不断壮大促进农村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以固鑫投资担保公司和史河湾投资公司为平台,增加融资总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链,促进我镇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切实提升经济总量。

四、强力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土地向大户、向能人集中,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当前,我镇共流转土地20000多亩,鼓励开发立体综合生态水产养殖,积极推进豫南黑猪、固始鸡、白鹅的规模养殖,力争产量增长20%以上。

五、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坚持“育龙头、强品牌、带产业”的思路,走“公司+行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我镇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年上半年,全镇以九华山茶场为龙头,以汪岭、后冲、大营、前庄村为基地,上万名群众参与,从事茶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大小企业达50多家。

六、做好社会保障事业。6月12日上午,全县敬老院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陈淋子镇召开。副县长常春、县政府办、民政局、救灾办以及部分乡镇负责人进行了现场观摩。陈淋子镇党委、政府高度重社会保障工作,把农村五保人员的集中供养、新农保及敬老院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来抓,按照省级文明敬老院标准,本着“推进规范服务,创建文明”的服务宗旨,积极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五保工作健康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正常化,全镇五保老人的衣、食、住、医、葬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七、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今年4月,投入60万余元的文化中心新楼投入使用,图书室、娱乐室等相继对群众开放;5月,在文化中心旁边增建了一处水泥蓝球场,大大扩充了文化站的功能;6月,政府拿出资金购买了广场音响设备,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二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1、积极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确保每村每月两场电影放映;

2、做好“文化下乡”,积极与上级文化主管部门联系,先后多次请到市县文化部门“送戏下乡”,让农民们坐在家口就能看到高雅的文艺节目;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今年 “五一”,我们举办了“九华之春”文化周活动,打好“文化庙会”这一品牌,弘扬传统地方文化。三是挖掘根亲文化内涵,带动我镇经济发展。“叶、李、王”是陈淋子镇的三大姓氏。经过文化沟通,2008年,三姓之首的叶姓在叶贻鹤的组织联络下,吸纳国内外叶氏家庭资金200多万元,在我镇院岗村叶氏宗祠的旧址上复建了新的“叶氏宗祠”。今年,“叶氏宗祠”落成典礼招来了海内外叶氏知名后裔近千人,自此后,他们每年清明节都要到此祭拜,其中有关人士已表示愿意回乡投资兴业,以表念根报祖之情;我镇农民童福才常年在外务工,今年春节回来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当即决定要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回到江浙务工地后,凭着在外多年的人脉关系,拉回了韩国制鞋公司来我镇考察。考察团一行对陈淋子镇优秀的发展条件所吸引,当即决定投资2000万元建厂。2010年5月,潼洲鞋业正式投产,生产的运动休闲鞋出口欧美国家。

八、认真做好旅游开发工作。

陈淋子镇九华山旅游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景区,地处豫皖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景区观赏面积达80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多个景区、近百个景点,是中原地区的集“茶、竹、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2010年5月1日,九华山二期建设工程豹岭湾至柳木河谷景区三公里水泥路正式投入使用,九华山旅游公路全面铺装完成。

6月1日,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与会人员来我镇九华山旅游风景区参观,西九华山景区建设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赞赏;6月10日,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智勇,在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方波,副市长李水和县长曲尚英的陪同下,来我镇西九华山旅游风景区,就旅游风景区项目建设进行考察。胡智勇表示,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建设,给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风景区建设起点高、标准高,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认真研究,对于优质项目争取早日立项,共同做大做好固始旅游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6月11日上午,淮滨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玉星率领淮滨县党政考察团一行24人,先后到九华山留梦河谷、唐人寻根楼、妙高禅寺等景点实地查看了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布局等情况,听取了相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考察团一行对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县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悠久厚重,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无限;6月12日上午,商城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平带领考察团一行20人来我县考察九华山旅游开发情况。考察团一行对我镇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投入力度和建设成果表示称赞,认为我镇自然资源优美秀丽,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无限,希望两县加强交流与联系,促进两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工作力度,将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加大试验区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和形式宣传有关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鼓励开发立体综合生态水产养殖,积极推进豫南黑猪、固始鸡、白鹅的规模养殖,力争产量增长20%以上。

二、挖掘农村金融服务潜力,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我们要在原有互助资金的基础上增加总量,通过互助资金的不断壮大促进农村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以固鑫投资担保公司和史河湾投资公司为平台,增加融资总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链,促进我镇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切实提升经济总量。

三、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打造茶叶专业村,做大做强茶叶专业合作社,充分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

四、继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以旅游开发为平台,打造生态环境友好区精品工程。规划建设旅游服务区、大别山茶竹博览园、大别山民俗文化村,积极规划实施长江河漂流,扶持、规划、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发展农家宾馆等第三产业,利用佛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在生态环境友好区建设上先行先试,争创AAAA级景区,进一步提升景区服务,提高旅游业的附加值。力争全年旅游总数达25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5000万元。以此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增加农民收入造福一方民众,为全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工作打造一块金字招牌。

五、坚持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地为群众当好参谋、做好服务。

六、坚持以文化建设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文化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灵魂。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抓好新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以特色文化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把陈淋子镇建成文化特色鲜明的文明乡镇。

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坚持放大优势、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深入细致开展八大体制机制创新工作。采取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推动农村改革大发展,力争把我镇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在全市树立起一面旗帜。

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建设年工作总结

综合办公室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_工作总结

某镇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地税局201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交通局年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档案局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公司员工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医院××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

新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新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