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7.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0-03-03 07:34: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献综述

音乐和语言是我们人类的两大精神财富,它随着人类的延续和发展过程,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它与我们的生活和发展过程是紧密相连的,不但为我们添加的丰富的色彩,而且又是人类文明化的重要机制和重要手段。笔者以“儿歌”和“幼儿语言”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上进行检索,将检索到的文献运用比较法,对音乐和语言的关系进行整体性的了解,从而对儿歌与幼儿语言两者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将其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儿歌概念界定

儿歌是以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体有民歌风味的诗歌。儿歌篇幅简短,结构单一 内容浅显,思想单纯,语言活泼,节奏明快,句式多样,富有变化,且多以拟人为表现手法、易念、已记、已传、已唱。“语言”的涵义只是一种借代,广义而言,能够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述说手段都应该属于语言的范畴。[1]

(二)幼儿语言概念界定

语言构造了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文学形象是使用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形象,语言是述文学形象的工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在诗歌里很明显,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受人们喜爱的诗句,就是语言塑造形象方面的典范。[2]

二、研究现状

(一)有关儿歌的研究现状

康康认为,儿歌始于远古,可以说,有儿童就有儿歌。但是对于儿歌的较为自觉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至今有五百多年。[3]对儿歌的研究,始于明代,杨慎编辑的《古今风谣》,以及随后吕得胜、吕坤父子编写的《小儿语》(包括《小儿语》、《女小儿语》、《续小儿语》、《演小儿语》四个部分)都包含了不少童谣。[6] 二十世纪初,《民俗》、《歌谣》等期刊登载了许多文人搜集整理的童谣,《小朋友山歌》、《中国儿歌集》等纷纷出版。[7]童谣曾引起了一些文人的关注。周作人发表过一些谈童谣的文章,最有影响的要数其1914年发表的《儿歌之研究》,这是我国儿歌研究的第一篇系统文字,从“儿童的”“艺术的”两个基本立场为“儿歌”正名,肯定其为儿童教育的重要文学功能。[8]从1923年嘉白的《童谣的艺术的价值》1925年江鼎伊的《我与童谣的过去和将来》。[9] 1928年顾领刚的《广州儿歌甲集序》、1928年崔载阳的《广州儿歌甲集》、1929年戚维翰的《儿童的歌谣》、1936年徐芳的《儿歌的唱法》、1936年苏子涵的《儿歌中的教训与希望》等对儿歌研究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当时文人们对儿歌的讨论围绕在其民俗的、文艺的、教育的价值上。建国后,各种民间童谣集陆续出版,关于童谣的研究蓬勃开展,从语言上对于童谣的研究来看,对于童谣一些辞格如颠倒格、夸张、比拟、顶真等、童谣的游戏精神以及童谣对儿童的教育功能做了一些分析,但所有这些都只是着眼于某一

1 或某几个方面,专业论述的论文数量较少。[10]

(二)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现状

儿童语言学是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规律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正因儿童语言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所以儿童语言学又称发展语言学。[11]

儿童语言的研究在多学科中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儿童语言学的学科归属也具有多学科性,发展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等都有它的一席之地,虽然不同的学科在儿童语言研究上的重点、方法和旨趣有或大或小的差异。[12] 儿童语言学对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多学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且研究成果日益丰硕,特别是心理学领域的儿童语言研究已颇具规模。而在语言学领域,儿童语言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西方语言学家介入儿童语言领域大约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一批年轻的语言学工作者用语言学的方法开始了儿童语言的研究,并日益受到关注。[13] 在中国的儿童语言研究史上,有这样几件事特别令人注目:1986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朱曼殊主编的《儿童语言发展研究》,这是国内第一本专门研究儿童语言的论文集,反映了心理学界的研究范型和成果;1992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宇明、唐志东的论文集《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这是国内语言学界开垦这一领域而取得的首批硕果;[14]1995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宇明的《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论述

[15] 儿童语言学的对象、任务、历史与理论的专著,概括了国内心理学界与语言学界的主要成果,描绘出汉族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过程揭示出其中许多有价值的规律。人类语言发展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要研究儿歌与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我们首先来分析当前儿童语言发展习得理论。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的争议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儿童语言研究史上出现的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大体上可以归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16] 本文的观点是先天遗传是前提条件,后天教育与环境是关键,后天教育与环境要符合儿童生理的发展机制。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儿童语言、发张的关键期,为儿童创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三、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众所周知儿歌属于音乐的一种,音乐之起源“源”,“水泉之本也”。“起源”一词本是用来描述河流形成之出状态的。我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同属古音乐文化发展较早的世界文明古国尚有埃及、印度、巴比伦、非洲国家。欧洲音乐黎明时期晚于亚洲、非洲。以国希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我们的祖先在祖国的国土上生息、繁衍大约有170万年的历史。我国音乐文化考考历史可以上溯至新时代。关于音乐起源,有劳动说、异性求爱说、语言说、巫术(宗教)说、模仿说、游戏说等等。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课得知,音乐与语言的起源是众说纷纭。但在神话、劳动、情感、模仿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为我们的进一步讨论研究奠定基础。[17]

2 康康认为语言产生与音乐,刘师培认为音乐产生与语言,经过前面对于音乐与语言起源的研究分析,我对此问题有不同的看法,音乐不会是产生与语言之后而是和语言同时出现在人类劳动与社会生活的共同发展中,后来才逐渐分成音乐与语言各自的两种艺术形式。 [17]有作者认为从传递消息、表达情感的层面上来说,音乐与语言是有共性的,它们可以说都是一种交流情感的媒介。而从 产生的时间顺序来看,二者的差异表现在语言的言传性和音乐的意会性以及语言的意识性和音乐的转意识性。音乐作为一种时间艺术,音乐本身就是一个运动过程,节奏、街拍、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等这些构成音乐的要素都是非语言的,故而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因此,由这些具有不确定性的音乐要素构成的音乐作品也必然是非语言的,这使得他具体内容和表现意义上显示出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也正因为如此,语言不能够明确地表达音乐所传达的含义,只能是接受者内心所产生的共鸣和感动,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传言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语言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的导向作用,当绝不可以做到替代,这也正是音乐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音乐理解的辅助或先导作用,但绝不能替代音乐所传达的意义,这是有音乐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18]

四、儿歌及幼儿身心特点概述

儿歌以及幼儿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幼儿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和感情,充满孩子的童趣天真、纯朴成为孩子们最初的快乐体验。儿童语言生动、简介、明快、用词简练、形象性强,形式活泼,韵律响亮,朗朗上口、幽默风趣、鲜明生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学龄前幼儿语言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 学前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对文学的接受能力是以生理器官的而感觉、运动技能为物质条件和基础的。3-6岁的幼儿生理技能迅猛发展,发音器官、语音听觉系统和神经中区不断发育、发展与成熟。发音器官、语音听觉系统和神经中区系统的成熟是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理前提。这些生理机能的逐步成熟,使得幼儿发生语言、发展语言并热爱学习语言。这使得幼儿接受儿歌成为可能。而儿歌短小明快、音律优美、朗朗上口等待带点使得幼儿喜听爱念,满足了学前幼儿在模仿语言、学习语言中的愉悦和快感。[20]

感知觉发展的特点,感知觉是人一生中出现最早的,发展得最快的认识过程。注意发展的特点严格的说,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伴随其它心理过程的一种积极状态,但这种状态却构成了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记忆发展的特点,学期幼儿的记忆的特点是记得快,玩的也快,记忆的完整性、精确性较差,常常支离破碎主次不分,无意识记忆效果较好,识记还难以服从一定的目的,形象记忆占优势,容易记住那些具体的、直观形象的材料,较多运用机械识记。现象发展的特点学前幼儿喜欢想象,常常以现象的过程为满足,现象的主题不确定,现象常常脱离现实或者与现实混淆,现象具有夸张性,想象以无意识现象为主,现象的再造成分很大,创造性成分很小。[21]

五、学前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3 从幼儿个体的发展规律看,3-6岁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心理学、儿童语言学研究表明:学前幼儿的语言是从发生到飞速发展的时期,对言语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性语言(感知 理解)先与表达性言语的出现逐步掌握了发音,词汇迅速扩展,句子从不完整到完整,喜欢说话,爱好模仿,已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22]

六、对已有的文献分析与思考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儿歌与幼儿语言发展探究这方面做了很多理论研究,但少有系统的论述及深入的分析。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发现,首先对幼儿教育教学的研究数量较少,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其次对于儿歌与学前幼儿语言发展的关系问题已经散见于语言学和教育学领域,但基本上限制于称述问题的存在和简单的分析探讨。因此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对儿歌与幼儿语言发展关系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5]苗芳芳.儿歌与语言教育[J].四川乐山师范学院教科院,2013.[2][4][7][18]黄路明.儿歌与学龄前幼儿语言能力发展[D]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论文,2008.[3]韦宏.儿歌艺术魅力[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3):32-36.[6]何利中.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分析及教育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12-14 [8]余敏.儿歌在儿童语言教育中的功能[J].咸宁市交通幼儿园,2014.[9]嘉白.童谣的艺术价值[J],1923.[10][15]李宁明.儿童语言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葛乃琴.浅谈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江苏省海安县城东镇韩洋幼儿园 ,2010.[12]陈亚平.巧用儿歌提高幼儿语言能力[J].四川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12,(3):32-33.[13]王玲玲.幼儿儿歌的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2014,(6):134-152.[14]朱曼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1986.[16]赵金昭.传统儿歌、游戏的育人功能与传承[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78.[17] 汤芳.音乐渗透对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8):137-138.[19]曾爱娥.传统民间儿歌语言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5.[20]钱兴地,吴寿松,何英.试析金华民间儿歌的双重价值,2007,(3):47-49.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7.文献综述
《7.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7文献综述 文献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