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外共产党生存现状调查

发布时间:2020-03-02 00:35: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國外共產黨生存現狀調查

星島環球網 www.daodoc.com 2009-07-03

《國外共產黨生存現狀調查》官方研究報告分析國外共產黨的真實處境

編者按:7月1日,中國共產黨迎來了第88個生日。據最新公佈的數據,截至2008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7593.1萬名,是新中國成立時的17倍。88年來,中國共產黨走出了一條獨特且讓世人矚目的道路。與此同時,國際共運歷經風雨起伏,面臨著新的形勢和處境。本專題就當下國外共產黨,特別是非執政的共產黨的狀況進行調查和探究,希冀發人思考、與時俱進。

目前國外的共產黨發展情況怎樣?遇到什麼樣的困境?有沒有發展機遇?自身在做著怎樣的巨大調整?

近期,中央組織部党建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對上述問題作了系統闡釋。

這個名為《低潮中的變革與奮進——全球化資訊化背景下國外共產黨的發展趨勢研究》的課題報告,由中組部部長李源潮親自佈置,中組部党建所、中聯部研究室、上海市委党校、山東大學政黨研究所等多名專家參與。

一位中組部党建研究所課題組成員告訴本報記者,研究主要是為“我們黨自身的建設提供借鑒”。

事實上,可以看出,報告中提到的不少外國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正是中國共產黨十多年來也在實行的。

總體處於低潮

報告認為,世界各國共產黨的生存和發展仍比較困難,“總體上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處於低潮”。

據報告提供的資料,當前,世界上大約100個國家中有127個政黨仍然保持共產黨稱謂或堅持馬克思主義性質。從地區分佈看,亞洲29個、非洲8個、歐洲55個、大洋洲3個、美洲32個。其中,執政和參政的共產黨約25個。

報告依國家情況不同,將一百多個共產黨分為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發展中國家共產黨、轉型國家共產黨和發達國家共產黨四種類型。

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力量在革新開放中得到加強”,近年來,越南、北韓、寮國、古巴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黨員總數比蘇東劇變時有了大幅度的增長,由劇變時的450萬增長到約800萬。

發展中國家共產黨力量比較分散,缺乏走上政治前臺的實力、途徑和方法。但也有一些

及時更新觀念,調整政策,逐步走出低谷,並有所發展,比如巴西共產黨和南非共產黨。還有一些甚至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業績。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在印度西孟加拉邦連續執政已近30年,與其他民主政黨在另外兩個邦聯合執政也已多年。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在2008年4月10日舉行的制憲會議選舉中,取得了驚人的勝利,成為尼泊爾執政黨。

原蘇東劇變後的“轉型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共產黨情況則均較嚴峻。

在“轉型國家”,共產黨力量衰退,內部派別眾多,情況複雜,現有共產黨約30個。主要大党面臨深刻危機。比如俄共,在中右翼勢力的夾擊下,社會支援率一再下跌,內部分裂,黨員老化,不再是杜馬中的第一大党。在波蘭、羅馬尼亞以及南斯拉伕解體後獨立出來的巴爾幹諸國,今天幾乎看不到共產黨人的消息,有的國家封殺共產主義性質的政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前蘇聯地方党組織的後繼者,摩爾多瓦共產黨人党于2001年2月25日通過議會選舉成為原蘇東地區第一個執政的共產黨,也是第一個以和平、民主的方式奪取政權的政黨,這一事件在前蘇東地區乃至全世界引起了震動。

發達國家的共產黨逐漸被邊緣化。受蘇東劇變的衝擊最為嚴重,力量損失很大,有的甚至還在為生存而奮鬥。法共前主席羅貝爾·于等人認為,在歐洲,“不管什麼類型的共產黨,無論其名稱如何,無論其參政與否,都無一例外地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其他地區,美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8000人)主要是由一些左派和反政府人士組成,是美國的合法政黨。日本共產黨(現有黨員約40萬)是目前日本所有政黨中組織最為嚴密的政黨,黨支部有2.5萬多個,形成了覆蓋全國的組織網路。 多方革新調整

報告指出,面對新的形勢,國外共產黨不同程度地在探索和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普遍調整了党的理論綱領、政策目標。

首先是,馬克思主義“本國化”、“時代化”已成為共同趨勢。

如越共的“胡志明思想”、北韓勞動党的“主體思想”、古共的“馬蒂思想”,如印共(馬)強調馬列主義要與印度的具體條件相結合。

發達國家共產黨也普遍主張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但在圍繞党的指導思想是一元還是多元的問題上存在較大差異。報告說,以希臘共產黨和葡萄牙共產黨為代表的少數党仍然堅持自己的理論基礎是馬列主義。另一些共產黨,如法國共產黨和義大利重建共則強調指導思想的多元化,把馬克思主義視為党的思想來源之一。這一類型的共產黨存在著把馬克思主義歸結為抽象人道主義的傾向,用抽象的自由、民主、博愛、人道等概念取代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內容。

其次,從主張暴力革命到主張和平民主的鬥爭道路。

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大多已放棄暴力革命,走上合法、和平的鬥爭道路,通過競選進入議會並上臺執政已成為它們的首選。目前可分成三種情況:一是以巴西共產黨、南非共產黨為代表,主張和平道路;二是以印共(馬)、尼共(聯)為代表,主張把議會和非議會的鬥

爭結合起來。如尼共(聯)提出“議會鬥爭為主,街頭政治為輔”。三是以秘魯共產黨(光輝道路)為代表的少數共產黨仍主張暴力革命。

發達國家共產黨除希臘共產黨等少數党仍主張進行革命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外,大都主張通過議會和平民主的道路來實現對現有資本主義社會的變革和改造。如法共、義大利重建共等提出“超越資本主義”的新路徑,主張依靠發展現存社會的成果、需求和潛力來否定資本主義。日本共產黨主張通過“資本主義框架內的民主改革”走向社會主義。

在執政的共產黨中,均強調党的政治領導核心地位不可動搖,堅決反對西方的多党制。

再次,由“工人階級政黨”轉向“群眾性政黨”。w

國外共產黨為了應對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化,鞏固和擴大党的社會基礎,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由“工人階級政黨”向“群眾性政黨”、“服務性政黨”轉變的趨勢。

大多數執政的共產黨對党組織的性質和作用進行了新的界定。如越共修改党章,提出了“兩個先鋒隊”的定位,強調既“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勞動人民和越南民族的先鋒隊”。寮國人民革命党、古巴共產黨也都先後修改党章,允許信教群眾入党。近年來,金正日強調,北韓勞動党是“吸收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的先進分子的群眾性政黨”,是“深深紮根于群眾中的革命政黨”。

發展中國家共產黨大多數主張建設“群眾性的先鋒党”,如南非共、巴西共認為“群眾性的先鋒党”既有基層代表性,又保持先鋒隊的性質,但也有一部分党仍然單純強調党的革命性。

轉型國家共產黨大都宣稱自己是工人階級、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勞動者的政黨,逐步從“先鋒隊”的党走向“勞動者”的党。如摩爾多瓦共產黨人党強調,黨代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在校青年、失業人員、退休者以及認同社會奉行社會主義發展思想的摩爾多瓦勞動者。

發達國家共產黨除希臘共產黨繼續堅持党是“工人階級的先進的、有覺悟的、有組織的隊伍”這一傳統觀點外,大多數國家的共產黨已不再提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出現了“工人階級的党”到“大眾的党”、“群眾党”轉變的趨勢。

從政策上也反映出了這種變化。各國共產黨普遍認識到過於強調階級鬥爭、忽視發展問題對國家、社會和自身建設的危害,因而更加關注經濟社會和民生等現實問題,政策主張中的理性和務實因素上升。

執政的共產黨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不同程度地進行了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多數非執政的共產黨在經濟政策領域已不再提制度性要求,有的認可混合經濟體制,有的改變了企業國有化的立場。

還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在組織原則上,從普遍實行民主集中制轉變為強調民主運行機制。擴大党內民主成為大多數共產黨的共同選擇。

越共、寮國人民革命党、古共等執政黨在保證思想和行動高度團結一致的前提下,完善

民主集中制,擴大党內民主。如越共先後創建了党內選舉制、所有領導職務差額選舉制、質詢制、黨務和資訊公開制、基層民主制、權力監督制等党內民主制度。

越南的做法曾引起了中國國內党建理論工作者的巨大關注,被認為“走在了前面”。

發展中國家共產黨一般都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轉型國家共產黨大都主張堅持和恢復民主集中制原則,但是,不少共產黨由於處於動蕩狀況或非法狀態,反黨內分裂、宗派主義是當務之急,党內民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發達國家共產黨出現明顯分化,以法共、西共等為代表的大多數共產黨已經放棄了民主集中制原則,實行“民主運轉原則”,突出民主、自由和多樣性;以日共、希共等為代表的少數共產黨,雖然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但大都作了新的解釋,不再強調“無條件服從”,而是主張“自覺服從”。 困境與機遇

對於國外共產黨的發展,報告認為,全球化資訊化背景下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當前,影響共產黨生存發展的不利因素不但沒有明顯減弱,反而呈現出新舊問題交織的複雜發展態勢。

具體而言,“資強社弱”的態勢明顯增強。始於蘇東劇變的反共狂瀾,至今余波未盡,東歐等少數轉軌國家的共產黨活動仍處於地下和非法狀態。社會“疑共恐共”情緒蔓延。報告說,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調節機制持續發揮作用,各種社會矛盾有所緩和,資本主義呈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全球化資訊化背景下,各種意識形態競爭並存,形形色色的改良主義思潮佔據上風,社會的包容性加強,民眾對意識形態的關注越來越少,更加關心影響切身利益的具體政策。

同時,為爭奪選民,無論是左翼、右翼還是民族主義甚至教派政黨,均搶抓平等公正的大旗,使共產黨最能打動民心的社會公正、擴大就業、完善福利保障制度等政策主張,難以像以往那樣以鮮明的政治主張廣泛吸引民眾。

報告還分析,各國共產黨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如自我變革和創新能力不足,未能找到在左翼運動中的準確定位等,加劇了發展的難度。

此外,宗派主義仍然困擾著國外共產黨實現左翼聯合與國際合作。報告說,左翼由來已久的“宗派主義”在國外共產黨中普遍存在,一些党“唯我獨革”、“唯我獨左”的傾向嚴重,加劇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分裂、分化的傾向。例如,白俄羅斯共產黨稱白俄共產黨人党為“共產帝國主義”,葡共等則視法共為“右傾機會主義”,而法共、意重建共則認為希臘共是“史達林式的政黨”。世界共產黨不但難以實現團結,甚至難以共同在一個平臺、一個場合聚會,沒有一種機制能夠將絕大多數共產黨召集起來。

不過報告也認為,全球化資訊化的深入發展,客觀上為國外共產黨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例如,現有執政共產黨政權的穩定,一些党經過調整後政治影響力有所上升,各種新社會運

動興起,國外許多共產黨強調不同形式的左翼聯合併頻繁參與地區和國際性活動,等等。

近年來,全球化負面效應逐漸顯現,許多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低迷、福利水準下降,中下層民眾切身利益受損,普遍對主流政黨明顯帶有新自由主義傾向的政策舉措不滿,在客觀上,使得共產黨的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張重新受到關注,一些党抓住機遇,擴大了影響。報告舉例說,2006年以來,俄共、印共(馬)等針對物價上漲、民眾生活受影響的情況,開展了一系列抗議活動,迫使政府作出承諾和讓步,贏得了一部分民眾信任。日共抓住日本經濟社會改革進展緩慢,社會失望情緒抬頭的現實,提出一系列民眾認同的觀點主張。2008年2月,日共委員長志位和夫在國會質疑自民黨政府就業政策的言論引起廣泛社會反響,有關內容的網上點擊率超過15萬次,一些網民直接稱讚“共產黨好樣的”,這在疑共氛圍較重的日本是不多見的。據統計,自2007年9月日共第五次中央委員會全會至2008年5月底,日共新增黨員八千多名,平均每月千人入党。

據受訪的課題組成員介紹,金融危機爆發後,歐洲共產黨的相關看法與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印證,使其受到新的鼓舞,各黨圍繞危機對資本主義及各國政府的應對方案展開新的批判,並組織、參與各種抗議示威活動,呼籲左翼力量團結一致,開展新一輪反對現行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鬥爭,為目前處於低潮的歐洲共產黨創造了某種機遇。但這位人士同時說,這些政策主張與歐洲政治、經濟現實較遠,可操作性較低,難以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同,其借資本主義危機而擺脫自身政治困境的目標恐難以實現。

根據系統分析,報告總結說,從總體上看,各種不列于共產黨發展的環境和因素不會在短期內消失,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不能迅速走出低潮。但是,隨著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加深,國外共產黨可以借助反全球化運動和反自由主義運動的平臺,繼續拓展生存和活動空間。(來源:南方週末 記者 覃愛玲 採訪整理)

北京养老院生存现状调查

国内博物馆生存现状调查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问卷

市环卫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自闭症儿童生存现状调查问卷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定稿

城镇背景下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男护之难——男护士生存现状调查

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国外共产党生存现状调查
《国外共产党生存现状调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