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探佛教之大概刘通

发布时间:2020-03-02 00:47: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探佛教之大概

中心思想:借着对佛教初步的了解,来看今天当以何态度向佛教徒传福音。

一、佛教的发展

1、佛教的演进

2、佛教的组织

3、佛教的教义

二、向佛教徒传福音

1、属于“灵”的:思想要更新

2、属于“魂”的:知识要装备

3、属于“体”的:交谈要谨慎

引言:

传福音最艰难的时代及地区当前的中国社会,对基督徒而言,实在是试炼之地。主托付给基督徒的使命就是要做他的见证,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将福音广传;但我们所处、所面对的中国社会,如果不能算是撒但最坚固的营垒,人心最刚硬的硬土,至少也是世上少见、传福音最艰难1的时代及地区之一了。那么,佛教的发展是怎样的,他的思想和教义又是如何?面对今天的时代,当以怎样的态度去向佛教徒传福音呢?

一、佛教的发展

中国人常称基督教为洋教、外来宗教,殊不知佛教亦与基督教一样,是源自印度的外来宗教。印度为佛教与印度教的起源地,北欧人的共同祖先“无明”,佛教徒却无法解释它的因缘起由。 (三)道谛

释迦主张以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来脱离十二因缘的轮回之苦,其中最主要的八正道分别为: 454讲义——佛教在中国 参:《宗教比较》邓讲义 (1)正见:对佛教有正确的认识。(2)正思惟:化正见为求道的理想。(3)正语:不妄言。(4)正业:不杀、不盗、不邪淫。(5)正命:过规律的佛教生活。(6)正精进:断恶念、生善法。(7)正念:立志修道。(8)正定:虔修禅定。 强调修道者可靠己力,集中心力、控制自己、除去恶念、逐渐洞悟佛法,以求得身心的解脱。 (四)灭谛

灭谛是佛教徒毕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指人修道成功后,脱离生死轮回的境界,进入“涅盘”。佛教徒惧怕生死死生的轮回,因此,涅盘就是一个没有再生再死的地方。尚活着的修行者因仍有肉身色心,只能到达“有余涅盘”,只有在死后才能进入“无余涅盘”。 B、六道轮回说

释迦把婆罗门教原有的天道、祖道和第三道等三道轮回,扩大成为佛教的六道轮回。 (一)天道:佛教将婆罗门教的天堂鬼神皆纳入天道中,宣称这些鬼神也在六道轮回中循回。 (二)阿修罗道:指一群不停地在战斗的鬼道。 (三)人间道:指这在世苦乐参半的人。

(四)畜生道:世上除了人以外一切的活物,如牛羊猪狗、鱼鸟、昆虫等。 (五)饿鬼道:因为咽细肚大或食物入口前即被火化,此道的鬼儿们无法入 食,故称为饿鬼。 (六)地狱道:有八大根本地狱(八热地狱),每一大地狱中又再附有十六小 地狱,共计有一百三十六个地狱。 C、业力说

“业力”亦可单称“业”(Karma)。释迦采用婆罗门教的业力说,认为人、畜牲等都是根据他(牠)生前业力(意识行为)的好坏,决定死后轮回至六道中的哪一道。佛教十恶业是:杀生、偷盗、邪淫、虚诳语、杂闲语、廉恶语、杂秽语、贪、瞋、痴;在每一项前加上“不”字而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便成了十善业。 D、五蕴

蕴(Skandhas)是“集合”的意思。释迦认为人由物质与精神部分组成,即由五蕴集合而成。五蕴除了色蕴属于物质外,其他四蕴则指人的精神部分。 (一)色蕴:人身体的物质部分。 (二)受蕴:人的感觉作用。 (三)想蕴:人的认识作用。 (四)行蕴:人的意志作用。 (五)识蕴:人的心之本体。 E、三法印

“三法印”是释迦所定,用来监定佛教教理,也是佛教的重要思想。

(一)诸行无常:佛陀认为世上一切诸法(现象),无论是事物或是心思,都是 流转无常,变化不定的。

(二)诸法无我:“我”乃指“常一主宰”。佛教讲求缘起,认为万物无 本体, 皆为空,一切诸法都没有常住不变的实体。

(三)涅盘静寂:涅盘是佛教徒死后的理想去处,此境地不再有生死,极其静寂。

佛教有“依法不依人”的说法,教徒以三法印教理作为评监依据,若与三法印相违背,即使号称“佛说”,亦将之归于冒充;但如果有一教理合乎三法印,不管是谁发起的,就列入真6佛说。综合佛教的教义我们可以看到:a、没有“神创造”宇宙万物的观念;b、没有所谓“第一因”(first cause)的说法;c、没有进化之说;d、生与灭都不肯定;e、他们的宇宙观是复杂无定。7

67本部分资料参考:《认识佛教》百度文库 参:《宗教比较讲义—邓》 总的来说,从佛教的演变到它的宗派,从它的宗派到它的教义,在历史的变迁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此同时,不得不说佛教的“广大精深”对中国极致整个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面者这样一个深受佛教所影响的中国,福音的种子如何才能洒遍中华大地呢?

二、如何向佛教徒传福音

今天的的基督徒当以怎样的态度去向佛教徒传福音呢?下面是一些的原则和看法。

8一、属于“灵”的:思想要更新

首先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观念问题。

1.要以“爱”为动机,切勿把传福音业绩化。

2.要把佛教徒视为福音对象,而不是竞争对手,信仰对敌。

3.自己须要“真认识真理”(须知:不是宗教对立,而是真理显出)。

4.须要〝显出权能〞(道与灵,光与爱──讲出道,显出灵,发出光,流出爱)

9二、属于“魂”的:知识要装备

要对佛教信仰深入了解,是吃力的事,最好让专业的同工去负责。但若有心要成为主对佛教徒施恩典、施怜悯的管道,则几项重要的相关知识,是不能不具备的,以作为退以防身,进以致胜的装备。其中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1.要认识佛教的可信处与不可信处。不能全盘予以否定,但要知其问题所在。例如: a.经典的不定准(莫衷一是) b.各宗派经典、教理之来源的谬误 c.多元化信仰所构成的模糊性教义。 d.逻辑性的矛盾问题......等等

2.要认识基督与佛菩萨的不同3.要说得清“修行不能自救”的理论(简明比喻即可)

10

三、属于“体”的:交谈要谨慎

与佛教徒个人谈道时,宜谨言慎行,善用技巧。可提醒您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要尊重对方的真诚(勿陷于对立)。 2.要肯定对方的善行。 3.要了解对方的信仰内容。

4.要谦卑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用生命表达生命之道(不争论)。 6.忍耐等候主的时候(不过度急切)。

7.长存信与盼望(常常在信心里宣告对方必定会接受福音)。

“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愿神大大使用我们,成为中国佛教徒的祝福。

89参:《想佛教徒传福音》百度文库 同上 10同上

中国文化之佛教

刘通信访工作

佛教传说之昙花一现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佛教的物质文化之佛塔

浅谈佛教艺术之美

策划书大概

个人自传大概

班班通之体会

佛教

初探佛教之大概刘通
《初探佛教之大概刘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佛教结社初探 佛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