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2: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说课稿

鸭池镇十八小学

张红玲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神奇的水》,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上的这节课:

一、说教材:

《神奇的水》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中的第三课。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性质的认识。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的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水的毛细现象。第二部分: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第三拓展活动:“让瓶盖停在水面的中间”,目的是考察学生对表面张力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科学探究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观察——发现——预测——实验——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2、通过观察、实验、测量、记录等方法获取知识与信息,能用语言文字或图画描述观察的现象与结果。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分假设与事实,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做实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愿与同学交流看法。

2、知道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教学难点:

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通过实验进行科学验证。

三、说教学准备:

报纸、餐巾纸、红墨水、水杯、硬币、滴管、学生直尺、布条、玻璃棒等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对水的研究,就是以学生原有认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如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再以知识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应该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说的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谈话导入,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我创设了一个魔术情景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魔术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或想研究的问题。古人云:学贵思疑。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作为三年级的学生。也许他们提出的问题太幼稚,也许他们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但作为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引导学生善问,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科学的本质就是从问题入手,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学生的问题提出来了,在就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于是老师提供了一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实验哪些物体水会沿着它往上爬,哪些物体水不能沿着它往上爬,能往上爬的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一环紧扣一环,从而让学生了解水能产生毛细现象这一性质。

我在中间一个环节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实验一枚小小的硬币上请能滴多少滴水而不溢出来。让学生先猜测,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从而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这一性质。并引导学生节约用水。

我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实验怎样把瓶盖停在水的中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从而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本课这样的板书不仅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学难点,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课堂实录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 神奇的水 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说课稿

说课稿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定稿)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苏教版 三年级 数学 上册平移、旋转 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