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学雷锋、树典型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3: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上海交通大学

2012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以3月5日“学雷锋日”为契机,鼓励全体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意识;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让“我志愿、我快乐”的志愿文化扎根在学子的心中。

营造浓厚氛围,强化志愿服务意识

学校积极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在校内外掀起学雷锋、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潮。一是开展集体教育宣讲,以雷锋精神感染学生。组织学生观看主旋律影片《雷锋》、《离开雷锋的日子》,重温雷锋感人事迹;邀请道德模范代表、优秀志愿者等作事迹报告,令学生近距离感受新时代“学雷锋”的生动案例;二是挖掘宣传先进典型,以身边人物引领学生。通过《上海交大报》专版、学校主页“青春足迹”专栏、人人网、微博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同学身边的“活雷锋”;三是发出行动倡议,以志愿实践号召学生。校青志总队向提前录取的学弟学妹发出倡议书,鼓励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以亲身实践感悟雷锋精神;各学生党支部积极探讨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内涵,要求全体党员以身作则,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重视制度建设,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学校整合志愿工作资源,探索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一是完善注册运行机制。专门划拨资源,对交大志愿者服务网站进行升级改版,与易班、人人网、微博等挂钩,搭建注册志愿者管理的网络平台,强化注册志愿者制度和学生公益联盟运行管理制度;二是完善文化激励机制。在网络平台由专人负责,整理发布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评选“志愿达人”,鼓励志愿者分享服务心得和经历,建立志愿者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温馨家园;三是完善评价保障机制。通过信息化管理,统一全校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配套和完善志愿活动基金使用制度,保障志愿活动开展;四是完善培训辅导机制。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邀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志愿者导师,提升志愿者的工作能力、抗压能力、应急能力等。

设计志愿标识,搭建多样爱心平台

为鼓励师生随时随地亮出志愿者身份,让雷锋精神内化成为行动的准则,学校设计并向师生发放“志愿达人”专属徽章,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递师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在雨天、交通高峰等情况下,师生佩戴“志愿达人”徽章,表示其自愿以他人共同拼伞、拼车等,实现服务需求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自动配对;号召校内教工私家车内安放“雷锋车”标志,在校区间、校园内为广大师生提供顺风车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师生聚集场所推行“爱心伞”计划,学子诚信借还;设立“朝失夕拾”失物招领点,由专人维持。校园处处涌动志愿风尚,人人都是“志愿达人”。

开展特色活动,打造品牌公益项目

学校通过一系列学雷锋主题活动,提升学生公益联盟及公益社团的引领作用,固化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基地,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发展。一是发挥传统项目的号召力。交大“爱的承载”春运志愿者项目连续12年为春节返乡旅客提供志愿服务,“守望”临终关怀志愿者项目接力开展重症病人临终关爱陪伴活动,感召越来越多学子参与其中;二是扶持公益社团引领风尚。成立雷锋学社积极倡导“学雷锋”校园风尚,建立“绿色爱心屋”创新慈善帮困形式,为公益社团配备优秀指导教师,投入资源帮助长期发展。三是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固化活动阵地。依托党团组织生活,发起开展“发现身边的雷锋”特色活动,制作形成一批学雷锋微电影、图片资料,展现高校学子奉献社会的风采和正气。 武汉大学

弘扬雷锋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武汉大学将弘扬新时期雷锋精神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以文化和道德的力量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健全长效机制、打造品牌项目、选树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无私奉献、服务社会,形成了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

长效机制让雷锋精神充满活力。学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一是实行学分激励办法。学校明确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列为学生必修课,每学年实践时间不少于2周,计1个学分,每个学生至少修满2个学分方能毕业。这一举措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搭建活动平台。学校在全国各地建设了26个校级社会实践基地、16个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和100多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引导广大学生将雷锋精神贯穿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近年来,武汉大学400余名研究生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难题120余项,提交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270多篇,举办实用知识、技能培训40多场,提出合理化建议500余条,有效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百姓生活实际。

品牌项目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学校用活项目制,打造雷锋精神活动品牌。一是深化研究。依托青年研究中心,围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雷锋精神在志愿服务中的发展”、“大学生如何弘扬雷锋精神”等研究课题进行立项,营造学习雷锋精神、挖掘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的良好氛围。学生以问卷调研和主题访谈等形式承接并完成了课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研究》,开创了广泛探讨青年志愿服务理论、以理论促实践的工作格局,极大地提高了志愿服务骨干的理论水平。二是强化实践。将雷锋精神植入社会实践,升华为公益项目品牌。武汉大学志愿者策划实施“梦想花开”项目,自行筹措资金50余万元,在湖北恩施建立11间“艺体教室”,为大山里的孩子提供综合素质教育,项目获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教育公益项目。四年以来,武汉大学学子积极开展“种太阳”关爱留守儿童入户支教活动,2000多名志愿者为近4000名留守儿童提供了576.2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在校内,志愿者组建100支小分队,与100名空巢老人结对,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

先进典型让雷锋精神蔚然成风。学校充分运用典型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践行雷锋精神。一是选树学生身边典型。学校每年都开展珞珈风云学子、杰出志愿服务集体、杰出志愿服务项目、杰出青年志愿者评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背着父亲上学的全国道德模范黄来女,赴贵州义务支教不幸遇难的“全国无私奉献优秀大学生”赵小亭,为汶川地震捐献50万元医用生物敷料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创业典型吴斌,先后献血38次并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陶孝芳,开展急救知识宣讲培训千余场的“湖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卢章洪等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二是发挥先进典型的传帮带作用,使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学校通过广播、网络、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在榜样的引领和带动下,践行雷锋精神在校园中已形成风尚。陶孝芳就是在听入学报告时成为黄来女的“粉丝”,开始热心献血,她又带动班上全部同学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在赵小亭的影响下,近百支小亭服务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支医支教、法律援助、城市规划等活动。仅2011年,武汉大学志愿者就向近2000名农村留守儿童发放了书包、文具,捐赠了10000余册图书,举办理论宣讲会10余场、主题展览30余场,举办农业科技知识普及讲座30余场,播放红色电影20余场。

目前,武汉大学每年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达到30000余人次,已有17000余人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学习雷锋活动已经在学校机制化、常态化。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成长成才,丰富了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引领了当代青年的时代新风尚。

学雷锋,树精神

学雷锋树榜样

爱岗敬业树典型

树典型策划书

学先进 树典型

学雷锋典型材料

学雷锋典型事迹

学雷锋典型报告会

树立学雷锋典型

学雷锋树榜样演讲稿

学雷锋、树典型
《学雷锋、树典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