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愚公移山 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0:03: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愚公在九十高龄的情况下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并非出于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不仅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更有远大目标,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想要要造福子孙后代;有这样的抱负,他才能不顾年年老体弱,并且懂得“聚室而谋”,发动群众,肩负起这一伟大事业。其次是愚公对移山的坚定信念来自他移山的利害关系有着正确认识,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以看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加增”,他懂得人力是无穷的,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代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在党的七大闭幕式上,毛主席把人民大众比喻为帮助中国共产党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的上帝,“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这种贴切的比喻富有说服力、感召力和鼓动性。结合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来看《愚公移山》,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因为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周密,并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懂得光靠党员们的力量是不够的,在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之下,毛泽东以这种大智若愚的“愚公移山”精神,提出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要使全国和全国人民建立起一个信心,即革命一定要胜利”。文章发表后,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一鼓作气,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艰苦的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就在于他们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他们艰苦奋斗、不惧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动了人民这个上帝,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才得以胜利和辉煌。

愚公移山,就故事而言,仍有很多“较真”的地方。愚公移山,若是象征性地去理解,把山比喻为毒瘤般的人事物的话,则值得学习其精神,若是站在“变通”的角度上便只是体现出愚公的愚不可及以及不听智叟的劝说而进行的一番巧辩罢了。大自然有其天地之造化,人力亦有圆润之道可以为之。比如愚公本就身在山中不便交通,何不迁居切省时省力,还可保护生态文明,何其不是智者之道?

单就文中所提,愚公九十高龄率子孙、村民移山,那他前九十年干嘛去了?然而故事毕竟是故事,学习的是其中好的精神,可站在多角度思考一下这个故事也无妨,或许有另外一番趣味甚至思维。

刘志文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读后感

愚公移山 读后感
《愚公移山 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