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0: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内容,认识到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重点和难点]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本课的重点。

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是本课的难点。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照片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可以从“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入手,用“李大钊就义”图片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形象资料增强学生印象,并激发学生的感情,引出毛泽东的一段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然后导入新课。也可以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南昌起义》的电影,然后教师讲述朱德在起义前夕设鸿门宴的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 3)讲授新课:

一、南昌起义

1.从起义的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三个方面把握,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朱德的枪》《南昌起义》和《南昌起义示意图》,并提问:《南昌起义》图片中讲话的人是谁?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重大意义?也可以用教室里的电视播放《南昌起义》电影中的精彩片断,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激发学习兴趣。

二、秋收起义

学习时,先布置学生阅读小字“八七”会议的内容接着悬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指出秋收起义时工农革命军从修水、钢鼓、安源分三路进攻,受挫后在文家市会合,南下途中三湾改编,最后落脚在井冈山并建立起中国农村第一个根据地。“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

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本课的难点。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要点归纳。农村和城市相比,条件是艰苦的,可是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下却充满了革命乐观精神。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红军歌谣”和“红军的军服”,并有机进行革命斗争传统教育。

三、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历史事件,学习时,可以利用《井冈山会师示意图》和《龙江书院——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相见的地方》插图,加深印象。指出两军会师后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课的史实十分丰富,有相关的电视片,电影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写的许多回忆录;还可以补充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等史实,建议教师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1.中共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共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在井冈山建立建立根据地的原因是: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最大革命根据地是中央革命根据地?

五、巩固、小结:建议教师在板书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制作本课的知识结构表进行本课的小结。

六、练习:“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七、作业:议一议: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附:板书设计

一、南昌起义

背景、经过(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意义三个方面掌握

二、中共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

三、中共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四、在井冈山建立建立根据地的原因 备注:

课后记:(在第二页)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年级上册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12课教案

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第12课 民族团结教案

第12课教案页面设置

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第12课完整教案

第12课《采蘑菇》教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