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第12课

发布时间:2020-03-02 00:11: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12课《神州风采》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隐性目标: 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难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引出课题:神州风采 是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

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

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秦大家继续研究长城。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 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苇、木材、或者直接利用山岭、高地、悬崖、峭壁、沟壑、河岸等。

4.古代主要用于防御、边界。现代长城成为坚忍不拔和牢

不可破的象征。国歌中的长城更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侵略、捍卫领土完整和独立自由的决心。长城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文化。

四、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家白雪石、油画家詹建俊以长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以及摄影作者镜头下的长城作品。 学生观察、思考,确定创作主题。

五、学生实践 由于时间有限,给大家15分钟时间,用线描画出自己关于长城的构想。 学生作业。

交流感受。

六、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了解欣赏评述离自己最近的世界遗产,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美丽河山、感悟民族精神、民族审美感。

隐性目标 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

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和保护它。

难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关注。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组长城图片并提问:这组照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它的长度有多少?经过哪些省?

城墙曾经出现在古代世界各个角落,可如今只有我国的长城基本完好,它有两千余年的建造史。

引出课题:神州风采 是长城,总长一万多公里,现存的是6700公里的明长城。

目前遗存的长城经过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辽宁、北京、天津等省、市、自治区。

学生欣赏图片,听讲、思考。

三、探究学习秦大家继续研究长城。分成4个小组,研究下列问题:

1.长城经过地区的地貌有哪些?

2.长城建筑的形式有哪些?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哪些?

4.古代长城和现代长城的作用。 1.地貌有平原、丘陵、山脉、山峰、湖泊、合股、盆地、峡谷、沙漠、戈壁、荒漠、沼泽、草原、森林、海洋,海拔高度差有3000多米。

2.建筑形式出城墙外,还有各种门、楼、关、台、墩、间、桥、洞、隧道等。

3.建造长城的材料有土、沙、砖、石、芦

课后反思:

1、搜集资料 网络资源丰富,信息量大,但所有信息的质量不等,良莠不齐,既有价值高的知识,也有粗制滥造的垃圾信息。如果不进行整合,让学生在浩瀚的资源海洋中寻找有价值的东西,无疑是大海捞针,既浪费资料,也浪费时间。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而有效的信息,我上网查询了大量有关世界遗产的资料,阅读了大量的内容。对世界遗产有了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安徽的两处遗产——黄山和皖南古村落,更是了如指掌。经过对比、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选了几个有价值的网站,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2、培训学生 查找资料

3、精心设计 为了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自主学生,自主探究。本课无论从新课导入、网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语言的组织,都作出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偏重欣赏评述,减弱技能传授;偏重自主学习,减弱说教灌输。将探究知识与培养能力、知识容量与知识趣味融为一体。

二、教学效果 首先让学生欣赏一段视频,在这视频中浓缩了中国具有典型特点的风景名胜古迹,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国的世界遗产,这让学生直观、感性地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接着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这个技术平台,在知识信息的海洋中遨游,利用《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网》、《百度画黄山》、《兴趣与爱好网》等网站,通过阅读文字材料,提高了学生对两处遗产的认识;通过解答问题,加深了对两处遗产的理解;通过欣赏图片,感受了两处遗产的魅力;通过浏览绘画作品,领略了两处遗产的风采。 此过程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整理知识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阅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 接着教师用水墨的形式范画黄山,让学生再一次体会“水墨黄山”的韵味。而学生用线描创作,加深对遗产的理解和认识。最后学生通过讨论形成共识:遗产是全人类的,我们的先人把他们遗存至今,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撕掉。

三、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的电脑知识为短时间获得,操作电脑尚不够熟悉,在浏览网页、回答问题时受电脑牵制较大,影响了课堂的进度,对于后面的学生作业、作业讲评、讨论遗产的保护等环节的处置显得有点仓促,同时,也因为时时担心学生电脑的操作,本人思想也有点紧张,心态上不够放松。

2、以后上这种网络信息课能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制作相关的网页,课堂的效率可能会进一步的提高。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第12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第8课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第11课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第13课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美术课时教案第12课 小玩偶

二年级美术第12课:打扮相框教案

第12课 团结互助 教案

第12课 民族团结教案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第12课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第12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