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观《全国小学语文本体性教学研讨会》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05:00: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观《小学语文课程观下本体性教学研讨会》有感

执笔:朱家小学

缪小波

2014/3/19 全国小学语文课程观下本体性教学研讨会如期在成都空军礼堂举行。八位来自全国各地并享誉盛名的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通过主题报告、示范课和现场辨课等多形式的研讨为全省2000余名小学语文教师奉献了一场课堂教学艺术的饕餮盛宴,也为本体性教学的实施提供操作的路径、策略和方法。现将培训资料、会议精神和自己参会的点滴感悟向各位同仁汇报,望同勉共进。

一、专家主题报告

导方向明课标

与会专家观点一: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把语文教学内容划分为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两类,可以从学理上解释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与会专家观点二: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并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

与会专家观点三: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首先应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聚焦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展开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过程之中;其次要按照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建议采用板块式教学流程设计;再次要深入研究并细化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评价指标,教学过程与评价指标保持一致。本体性教学主张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它解决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难题:语文课应该教什么?如何用课文教语文?

二、名师示范教学

耳闻目濡心受

本次教研活动,我对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感触颇多。盛新凤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沿着自己语文教学研究轨迹:诗意课堂——两极之美——两极融通,在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度思考后,提出了‚和美语文‛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追求‚雅俗共赏‛的‚和美‛境界,逐步形成了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语文本来是美的:美的词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语文教学也应是美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好的语文课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

落落大方的盛新凤老师,执教两堂《跨越百年的美丽》,瞻仰居里夫人淡泊宁静的美,我们的心中也留下了盛老师儒雅可人的美。盛老师崇尚语文教学走向和美,那么她的每一堂课就是对和美最好的诠释。

课堂伊始,盛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一下子增进了师生情感,消除了距离感。学生时而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绘老师,亲切感油然而生。此处是第一课时聚焦人物的‚形‛的铺垫。老师就要从居里夫人的‚形‛着手,课前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神情等刻画老师,实则是渗透观察,教会学生观察。

出示居里夫人图,从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着手,并寻找文中描写居里夫人‚庄严、美丽‛形象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提炼出‚略显疲倦‛、‚略带淡泊‛两个词语,为下文展开教学铺垫。

顺势而导,由学生自己针对词语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寻找原因。这里,我们又看到了盛老师的‚智慧‛。由学生作为主体,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顺着学生自己的思路引导,真正实现生本课堂,尊重学生。由画像上的居里夫人到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抓住‚疲倦‛和‚淡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简单出示老师的示范批注,教会学生怎样做批注,怎样自主学习。

抓住爱因斯坦的评价、作者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评价,最后回环前文,形神融合。儿童则在平等的对话中,放言高论,自由发挥,喜怒哀乐,流露无遗。儿童的‚自由‛是想象、思维和言语的‚自由‛,是无拘束的生命潜能的释放,是自由自在的内在情感的宣泄,是无所顾忌的言语的交流。

两次练笔,第一次围绕第一课时的重点‚形象‛,欣赏作者对形象的描述,现学现用到自己的练笔中。第二次练笔,学会了‚议论‛,写一段自己的议论,当堂看效果,及时反馈点评。

整堂课,盛老师并没有直白地围绕美丽展开,独特的视角,别样的解析,却时刻渗透学法,领悟美丽。盛老师的课堂是令人宁静思索、细细品味的,‚和美‛,犹如盛老师散发的气息,淡雅轻灵,却那样坚韧执着。

另外,被学员亲切冠以‚薛老男孩‛美名的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剪枝的学问》一文时,时时刻刻都渗透他‚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特色。

薛老师的课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整堂课笑声不断,师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双边互动式的合作,目标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实现目标的过程完全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自读、自悟、自得。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指导目标的制定;以学定教,安排课堂的学习流程;捕捉精彩生成,将之生发开去。在这节课上,老师或倾听、或点拨、或鼓励、或肯定、或质疑,扎扎实实地引着孩子与文本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三方对话‛。将教学的‚独白‛转向师生有效的‚对话‛, 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高效课堂的最大化。薛老师在教学《剪枝的学问》课文结尾处:‚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道理。学生很快说道:‚‘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便是课文的中心意思,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顿悟,薛老师让孩子回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讨论这样四个问题:1.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王大伯家桃园的? 2.王大伯家桃子长得好吗?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3.人们为什么称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4.假如不剪掉那些闲枝,王大伯家桃子还会长得好吗? 要求学生反复咀嚼‚‘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才能快捷行走‛的内涵。

三、现场辩课互动

真理越辩越明

在此次研讨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现场辩课互动‛环节。与会专家和名师们展开了一轮轮激烈的唇枪舌战。首先由上课教师说课,即陈述自己的教学意图,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然后是专家评课,解读分析每一个课案与本体性教学标准的契合度。思想的博弈,碰撞出智慧的火光;教艺的交流,吹响了革新的号角。值得一提的是,借助大会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台下的参会学员们提出了许多当前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长期以来,语文教师被困扰在‚语文‛这一庞大的承载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复杂‚大厦‛之内,无法明确而系统地进行教学。大多教师采用‚教课文‛的方式,如何从‚教课文‛转变为‚用课文教‛?……台上的专家名师们不厌其烦并毫无保留地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为我们这群‚迷途羔羊‛传道解惑,指点迷津。

总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我此次上成都‚取经‛过程中最大的感触。但我想只要抱定‚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追求,常看常听,多学多思……相信野百合也会迎来一片属于自己的春天!

小学语文本体性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本体性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观《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参加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有感

观平语近人有感

全国小学作文教学新思路研讨会

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研讨会有感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国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有感

第十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听课有感

观《全国小学语文本体性教学研讨会》有感
《观《全国小学语文本体性教学研讨会》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