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首届全国教学研讨会小学语文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7-19 08:35:5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研讨会心得体会

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程观下‘本体性教学’‛研讨会

心得体会

——黄春燕

拜读名师,品味书香,启迪智慧,更萌发研究的力量……

2014年3月15日,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程观下的‘本体性教学’研讨会‛,聆听了盛新凤老师、吴忠豪老师、薛法根老师和张祖庆老师的几节课。课堂上,几位名师激情演绎了异彩纷呈的教学,可谓各有千秋。

薛老师的教学处处彰显智慧。他犹如点石成金的魔术棒,点拨于无形中,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抽丝剥茧,渐渐水到渠成。他的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重点词语的解读浓墨重彩,教学环节层层引导,环环相套,丝丝入扣,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这些足见薛老师的教学智慧。薛法根老师看似平淡却充满着智慧的对话场景,以及恰如其分的幽默所营造出来的笑声迭起的氛围,使我更青睐于它的课堂和讲座。薛法根老师是特级教师,是全国小语界的名师,同时又是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的校长。大凡在一线从教的老师都知道,教学质量多靠‚时间+汗水‛凝结而成,他根本没有额外时间给孩子加餐。薛老师说,他只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想尽办法提高教学效果。

薛老师的课品如人品,钻研教材总是从学生的角度找到视角,把真实当作课堂的生命,让语文课充满智慧。无论什么课,被他一讲,起承转合,听说读写,无处不彰显他深厚的文学素养、教学功底,无处不洋溢他睿智的语言艺术、教学真知。上课得心应手,讲究实效,没有花花绿绿的形式,没有经典的课件,把教学中深刻的东西讲得简简单单,指导真切而实在,学生轻松愉悦,收获多,后劲足。他的教学让人耳目一新,收获颇多。

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课及他的作文教学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没想到作文课竟能这样上,在张老师的作文课中,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境界,让我体会到了作文教学也能那么精彩。张老师的语言亲切、沉稳、凝练、准确。这独具魅力的语言为学生营建了一种放松的环境,学生因此能放松身心,这放松带来的是情感的激发、碰撞、融合与升华,尽管前半节课,学生比较拘谨,但是后半节课,学生渐入佳境,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写出了质量较高的作文。

张老师的作文课和作文教学讲座,无时不向我们渗透这这样的教学理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张老师能放手让孩子们看、演、想、说、写,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真实的体验、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习作的过程,是抒发情感的过程,更是创造美好的过程。这样的习作,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温暖而美丽的心灵旅行!课上,我还发现张老师非常注重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交流,不拘形式,尊重个性和多样性,坚持用孩子的眼光去审视作文,尽可能挖掘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盛新凤老师的教学思路细腻严谨,感情真挚;吴忠豪老师的讲座也向我们阐述了什么叫做‚本体性教学‛的含义,对我们一线老师的成长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简单课堂、智慧言语的教学风格中,兼有不拘一格的灵动、曲径通幽的精致、博观约取的厚实,让人尽享着‚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清简之美。‛最后,让我引这句美言,以表达我听课后的喜悦与赞美之情吧!

推荐第2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10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会,此次会议主要包括三大版块,一是孙善丽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的报告,二是有五位优秀教师的作文展示课,三是专家对这几节课的总结和建议。而我参加了上午的学习,只听了三位老师的作文课,即使是这样,但是足以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这三位老师的作文教学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孙老师报告中向我们指出学生作文写不好的原因归结为以下三点:(1)阅历浅薄、素材不够(2)胸无点墨、词不达意(3)思维杂乱、天马行空,细细想想自己的作文教学也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同时孙老师把自己去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学习的过程与我们分享,指出一篇好的作文有时并不是多么华丽优美的辞藻、更不是天花乱坠的语言,而是让孩子说“真心”话,让学生自己具有发出自己声音的能力。我觉得来自孩子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语言,往往是最打动人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也就是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将“渔”的能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而且能够“会学”。

这三位老师在备课上都把握了“老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关系,学生始终是课堂参与的主体,特别杨波老师做的尤其到位。她以谈话的形式切入课题,寻问孩子们都去哪些景点玩过?这些景点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课堂。第二位张老师执教的是想象作文《假如我会变》,她把学生带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许多的妙语连珠从学生们里嘴里迸出,一篇篇充满情趣的童言稚语的文章就在这40分钟里完成。第三位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她能贴近学生生活,把洗毛巾的过程带入课堂中,学生们纷纷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再现老师洗毛巾的过程。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渐渐找到了写作文的诀窍。正因为老师给了学生“渔”的能力,孩子们的习作才大放光彩。

她们的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始终像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始终微笑面对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课堂的组织和调控能力更是体现了她们教学功底的丰厚,加上准确规范的语言,自始至终,她们都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变,游刃有余。

总之,每位老师独具匠心,周密细致,每堂课都有闪光点和亮点,值得我学习。她们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懂得学无止境,勇于创新的道理。这次作文教学研讨课犹如久旱的甘霖,滋润着我,营养着我,指引了我今后的习作教学。

推荐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相约名师·聚焦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于是,我渴望能有机会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希望能聆听他们的教育思想,目睹他们的教学风采,也好让自己从中受到启迪,向他们靠边近一点点。2015年4月25日至26日,在黄山我有幸聆听了贾志平、王崧周、陈金龙等名师的授课过程,同时还领略了名师们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的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因而,每一堂公开课,每一次讲座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整个教学观摩活动下来,我感受颇深,从而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使我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现我将本次学习研讨的心得体会作如下阐述,

一、重视课堂师生互动交流

注重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如:陈金龙老师老师通过与学生聊天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和对黄山的感受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感,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并像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听,再回答“女儿为什么哭了”等问题上让学生判断自己所讲话语的逻辑表达的正确性。从而进入课堂主题:“会听 就会说”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

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更能让学生很好的参与进去。

二、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对学生的关注

课堂上要经常用目光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教师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比如史倩萍老师的教学,至始至终都是那么温柔,那么亲切,即使有些学生在朗读时表现的不是很好,她也能给学生信心与鼓励。对学生的欣赏、夸奖、鼓励往往表达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器重我,把他们每一点的积极性、每一点的学习热情保护起来,让它生长起来,壮大起来。

三、注重学生的语言引导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会说话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如:陈金龙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上就是让学生会说话,一遍又一遍的让学生说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且对说的语言进去纠正指导,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有事要好好商量”,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幽默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形式轻松活跃,每个孩子都有话说。再如:张龙老师的《怀念母亲》,全文分为两个块,直接抒发情感+引用日记,在针对日记这块内容的学习上,通过教师 “作者在这一小节日记中没有写景,直接抒情,作者是看到或想到怎样的场景让作者有如此强烈的情感”的引导让学生去想去写去表达。

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者。名师们的课堂上,老师不是简单的把所要教授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的积极地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得到知识这些知识也就更牢固地为学生所掌握。比如王崧周老师的课堂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全文的整体把握找到重点,有针对的进行学习,反复让学生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再比如:林莘老师的作文《笑》,通过让学生通过共同体学习这种方式培养孩子们一起学习,互相学习,让学生都能参与进去,可以是强强搭配,强弱搭配,弱弱搭配,这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能找到自己学习的快乐,都有自己的收获。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总之,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要学会借鉴别人的同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业务素质,为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做好准备。

2015年5月8日

推荐第4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6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大桥基点校

李小玲

2016年4月6日,我被学校安排参加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研讨会。我非常开心能有这么一次学习的机会,也很珍惜这次观摩交流会,通过这次的学习,可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不足,还有以后需要努力地方向,给自己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位,更为专业的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

此次教研会主要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内容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落实各项能力训练点的示范课;另一个内容是专题讲座。

研讨会上,由来自学苑街小学的吕显会老师向参会的老师展示了优质课《我最好的老师》,吕老师从题眼入手,训练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抓住题眼“最好”,让学生找一找1-4自然段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老师,从“最好”到“糊弄”,牵住重点句子“算哪门子老师”设计本文的训练点,让学生感受“气愤”欲扬先抑,再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回到课题“最好的老师” 。吕老师通过重点句段找准训练点,让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屏山镇缸坪基点校的唐福会老师展示了《养花》,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清晰,训练内容丰富,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教学真实、朴实、扎实,是一堂好的本色语文课。教学中她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中心句 “乐趣”展开教学,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围绕中心句去体味讲了哪些乐趣,并找出对应的段落,梳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本文的结构特点,让学生再次回顾、体味这种“总”-“分”-“总”结构的写法。整堂课围绕中心,思路清晰,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教师的放、导的作用发挥得游刃有余。两位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懂得舍,才会有更多的获得!

接着由中都中心校宋澜瑞老师作了《解困惑,求实效》的专题讲座,宋老师分别就“抓班级的薄弱环节、培优补差提中”等几方面和老师们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样解困惑来有效提高小学毕业年级的教学成绩。最后县师训中心罗礼红作了题为《六年级语文下册读写训练点》和《六年级下册分课文教学建议》的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们掌握年段教学目标,掌握六年级下册各单元的重难点,各单元的训练点,并如何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完成各目标和能力训练。罗老师还对后期复习管理提出了建议,希望老师们在复习时要做到系统化、条理化和结构化,复习中要注重基础,紧扣课标、教材;复习后期,要强化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读书和答题习惯;一定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安排好复习时间,让整个复习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经过半天的学习,首先给我第一个印象是,中国的教育事业正在高度发展中,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方向,感觉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充实,感觉自己需要不断磨练,不断吸取新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把这些看到的学到的变成自己的更专业的去工作,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继续钻研,把学到的这些方面做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会继续努力的,用心的去做去学。

2016年4月

推荐第5篇: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了总结、交流语文课程改革经验,收获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成果,研讨语文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语文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开展出谋划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于4月6日至8日在上海召开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共有40余名专家、教研员和教师代表出席了会议。

巢宗祺等三位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成员首先在会上介绍了教育部近期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组长巢宗祺说:这次的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是针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公布实施两年多以来,各实验区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修订的。修订是在去年教育部委托各地教研中心对42个国家级实验区实施课标实验稿情况调查和华东师大数据中心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工作从今年2月开始,现已基本结束。这次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系统修改,约有二百多处作了改动和调整。实验稿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念没有变,主要是在内容和思想的表述上更为科学、明确和不易产生理解上的歧义了。

代表们就课程标准本身及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讨,主要有:1.语文教育教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2.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3.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实践;4.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关系;5.语文教学中要不要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如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问题;6.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的课才能算得上是一节好课?

在研讨的基础上,与会代表取得了以下共识:

·语文课程改革不是在原有语文教学基础上的推倒重来,而是要改掉那些不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东西。要在继承优秀的语文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一个整体,两种特性是有机地统一在语文学科中的,而不是简单的拼盘或叠加。

·语文学科是母语教学,学习天地非常广阔,实践性较强,语文学科要利用和发挥好母语教学的优势,加强语文学习实践。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但并不等于我们的教学就不能有接受性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不存在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如何有效的问题。

在新课改理念下,一堂好课主要从以下方面去衡量:(1)教学目标是否清楚、明确、恰当?(2)教学目标中是否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和语文阶段性特点?(3)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4)学生是否学得主动、积极?(5)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作用是否得到积极、自然的体现和发挥?(6)教学效果是否好?(7)语文学习中的训练是否合适,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掌握了多少?(8)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

与会代表还一致认为,教师自身素质和文化底蕴也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呼吁各地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和提高,以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改革目标。

推荐第6篇:江西省首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江西省首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分宜一小 付春枚

首先感谢校领导能够给我这次宝贵的外出学习机会,让我有幸参加了在宜春举办的“江西省首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研讨会”。这次学习从21日到24日,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时间安排的很满,我们总共听了九堂观摩课、六堂经验介绍以及一个主题报告。三天听下来,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这次的九堂观摩课分别从不同学段,向我们展示了综合性学习教学该如何进行。我觉得有几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将其归纳了一下。

第一,分组合作探究。九堂课中,大概有五堂课采用了分组合作探究这么一种学习方式,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十分有益。比如景德镇第十二小学的李玲老师上的《生活总的传统文化》一课。她引导学生分成传统节日、传统文学、传统工艺四个专题小组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堂上再让各小组展示实践成果。学生最终的实践成果各种各样,有ppt、有书法作品、有京剧脸谱等等,这堂课上下来,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第二、指导要细致、明确。综合性学习课我也上过,但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给与学生的指导不够细致、明确,所以课堂效果都不是很好。宜春市实验小学的京鸿老师这方面就做的特别好,她将学生分为红、黄、南三大组,指导学生分别从汉字的起源、汉字演变过程以及十二生肖的甲骨文三方面收集资料,并且在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随时给予指导,并要求学生填写好老师发下去的实践活动表,这样学生的实践活动就能有的放矢,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也更强,最终课堂呈现的效果就非常好。

第三、将课堂还给学生。上饶市一小的胡风华老师上的《毕业赠言》一课,给我的印象最深、感触最大。上课伊始,她先展示了一些在同学之间广泛流传的所谓创意赠言,如“祝你笑口常开,笑死活该”、“祝你早生贵子”等等,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赠言的看法,从而引出“创意”这个词。接着引用一段关于调查毕业赠言现状的新闻报道,从而引发学生的争论,老师顺势让学生展开一场辩论赛。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他们随即展开了一场唇枪舌战的辩论,如有个反方学生说:祝你早生贵子这种赠言过于成人化和低俗化,有个正方学生随即就反驳:难道你长大了不结婚不生子吗?而胡老师始终不参与学生的辩论,也不急于下定论,而是又出示了一组主题健康、语言优美的赠言让学生赏析、讨论,从而水到渠成的总结出有创意的赠言应该是主题健康、感情真挚、语言优美的赠言。这样的课堂,教师就像一个幕后工作者,在发挥着服务、组织、引导的作用,课堂上

老师的声音少了,学生的空间大了。

另外,六堂经验交流会,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学生不爱阅读,不爱写作,是大多语文老师比较苦恼的问题,这六堂经验交流会,大都涉及到了这些方面。比如每个星期定期上一节读书课,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制作个人成长档案和班级成长档案等等。

当然,很多老师也提到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甚至是财力,很多时候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所以这对于像我们班这样留守儿童比较多的班级来说,开展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此次学习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全省各地出类拔萃的语文老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了自己在综合性学习教学方面的浅薄和不足,更为我打开了一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大门。

推荐第7篇: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研讨会学习心得

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研讨会学习心得

小河中心学校 张丽

缺少故事的童年是苍白的,没有书香的人生是灰色的,荒疏阅读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时代呼唤阅读文化,中国呼唤文化阅读。

——题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也是教育梦。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实现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这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用四个词表明自己心中的“中国教育梦”。 2014年10月24日至26日,陕西教育学会在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举办“新丝路,托起中国教育梦---“名师之路”第九届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我与曹代香,徐先琴三位老师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收获颇多。下面,我将本次学习情况向大家作以简单的总结:

一、会议情况。

本次会议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礼堂进行。这次活动引进国际先进儿童阅读教育理念,交流国内外最新儿童阅读教育成功经验,构建全国儿童沉浸式阅读教育交流平台。本次活动内容包括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多种教材版本的教学。邀请了吴琳、王林波、张学伟、赵志祥、周其星、陈延军、将军晶、薛法根、何绮华、韩心娥、武凤霞等当今国内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语文特级教师、名师大家的示范课及专题讲座、点评。

二、学习感受。

这一次外出听课学习回来,总会有一种被“刷新”的感觉,除了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能重新燃起我的教学激情,鞭策着我努力向前行。这些专家、名师的课、或设计精美、或朴实自然、或幽默风趣。我时常被他们的独到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欣喜,在这些课堂中,让我领略了大家的教学风采及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学技能,让我对新课改的理念又有了一次升华。特别是吴琳老师教学的《獾的礼物》、张学伟教学的《螳螂捕蝉》将军晶教学的《文成公主进藏》、赵志祥的《笠翁对韵》印象最深。

吴琳老师教学的《獾的礼物》,这堂课 ,吴老师指导学生看图编童话故事,让学生从獾先生怎样教动物们做剪纸、滑冰、系领带、做面饼说起,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继而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在此突然悟到:学生的习作与作家的创作是不同的,学生的习作是一种训练,就像学开车,先有种种限制,后才能自由。听了吴老师的课,我明白了学生的“习作”重在“习”,学习写作,先要学各种方法,先要进行各种练习,要先“限制”后“自由”。同时,吴老师在结束了送了孩子们这本绘本,老师用行动诠释了课文的精髓。

张学伟老师所教学的《螳螂捕蝉》更让我耳目一新,课中张老师让学生读故事,悟道理;扮吴王,练表达,学得有情、有趣、有效。课堂上,张老师不仅激情四射,而且幽默风趣,尤其是朗读的指导更是独具匠心。逐字逐句的为学生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上动作进行表演,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文,让学生挑选角色,看似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其实学生却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同时,张老师把一个大故事拆分成两个小故事,“螳螂捕蝉”,“少年智谏”。从小故事一步一步拓展最终使学生明白课文,了解吴王内心的变化以及想法上的变化。张老师以有效的朗读促成了高效的课堂。

蒋军晶老师的阅读示范课─《文成公主进藏》,通过抓住文成公主进藏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了解故事进过感受文成公主勇敢、智慧、不畏艰险的美好形象;研读想象神奇的情节,体会民间故事语言生动、详细神奇的特点。蒋老师不但讲课文,还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蒋老师通过抓住文成公主进藏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了解故事进过感受文成公主勇敢、智慧、不畏艰险的美好形象;研读想象神奇的情节,体会民间故事语言生动、详细神奇的特点。蒋老师不但讲课文,还通过纵深对比,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特别是赵志祥老师所教学的《笠翁对韵》,觉得这是一堂容量大,趣味浓,知识、技能和情感自然生成的课堂。学生在赵志祥老师亦诙亦谐的曼妙语言的引领下,走进了一个轻松而又厚重、有趣而又深刻的语言殿堂。这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语言提升、知识积累的愉悦之旅,是浑然天成、生成建构的精神乐园。 整堂课,妙趣积累,自然生成,潜移默化地让“经典”在课堂上慢慢地浸润,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世界。不仅充满富含知识技能的训练,也有饱含深情的沉重,给学生以多方位、多角度的阅读冲击力。

总之,从这些专家精彩的课堂和讲座中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理性,还要有智慧,老师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这个课堂上尽显自己的风采。老师们以学生的长足发展为目标,将听说读写相结合,同时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大量阅读。

三、努力方向

听了专家的课堂和讲座,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时常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现在我们的教学不能紧紧地被课堂束缚,要放开我们的眼光,要学好语文,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要重视母语学习,必须加强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经典文学作品教学,写作教学等。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要让学生敢说,会说,想说,说得好。课上,要把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尽情得读,回顾我们的课堂,平常我们也引导学生读,但只是“隔靴搔痒”,泛泛了事,与“有感情”差之千里。学生知道的所谓情感也是老师硬灌进去的,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非常重要。其次学习语言的主要途径是习得。也就是让学生多写,“我手书我心”,常写,常练。另外,学习语言的主要做法是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还要让学生大量阅读,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不要局限于课文上的教材,所谓的课外阅读,不是课堂以外,而是课本以外。

2、改变过去单一的“一课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要把内容延伸到课外。

首先要压缩教教材的时间:教材学习很重要,是培养读写能力的主要依据。但是仅凭教材的教学也是行不成都谢能力的。读写能力的形成还需要靠海量阅读的实践。目前,孩子的阅读量跟不上,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效果普遍不高。所以,我们要大胆改革课堂,将原来的语文教学时间尽量压缩,将专门大部头书籍的阅读指导课与语言运用实践课引入课堂教学。其次,精读课和阅读课相济,文本学习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对于名家名篇要引导学生精读,就是讲好,讲透,不走马观花。略读课文要提高速度,教给学生粗略地、大体地读的本领,培养眼动的速度。第三是,大部头书阅读要走进课堂。语文课本的学习是“一掬水”,老师讲的再好,讲的再透,学生得到也只是一捧水。而大量的海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江河湖海。我们要提倡多读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到江河湖海去游泳。扎得越深,胆子就越大,视野就越开阔,经历就越丰富。

3、还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大家风范我们学不来,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现在师生的关系,构建和谐课堂。

对于海量阅读的方法,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地摸索,总结经验,不过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推荐第8篇:和美课堂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和美课堂”十一届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2018年3月31日和4月1日,在郑州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一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31日上午第一节课,是虞大明老师执教的微型小说《在柏林》,学生第一次接触微型小说题材,虞老师用了想象猜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生疑,联想写话等方法,读懂微型小说的大致内容,从而树立崇尚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了解到了微型小说的特点,达到了教学预设的目标。

第二节课是管建刚老师的《孔子游春》,让我们跟随圣人孔子“游春”的同时,体悟到何为“君子”课堂上,管老师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不直接地指向,没有丝毫华丽的包装和任何夸大的表演,让人感觉特别扎实、简洁。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工作于无声处展开,学生们乐于接受。

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戴建荣老师的《马背上的歌谣》,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吟诵课,在他的的课堂里,我们也好像和孩子们一起进入了吟唱的世界。吟唱也是戴老师的拿手绝活。她用简单的动作把平仄的音调知识融入,几遍下来孩子就快乐地会背、会表演了。这样的课,只有教师自己具有丰富的吟诵知识,信手拈来都能吟,才能在课堂深入浅出,戴老师用实力证明,一位好的语文老师不仅仅需要是一位演员,一位导演,还需要是一位歌手。

听过很多的课,但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的课堂,下课后孩子们还都依依不舍的不肯离开。不单单是学生舍不得,就连在场的我们似乎都随着戴老师诗意的语言走进古诗词;随着何老师经典的唱词走进了戏剧;随着戴老师平平仄仄饱含深情的吟诵走近了诗歌,并且不可自拔!

两天的培训虽短暂却很充实,名师大家们的博闻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我两天听课以来最大的收获,正应了“和美课堂”的理念——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感谢学校给予我宝贵的学习机会,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也会沿着前辈的路,不断探索,秉承学校理念,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做真正的小主人!

推荐第9篇: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非常感谢大佛小学在春意盎然的三月,给了我一个去成都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的机会。在这次活动中,聆听了九位专家及优秀教师的教研课,共10节,收获很大,受益非浅。下面谈谈我对这次学习的感受。

本次观摩给我印象深的是朱文君老师,朱老师从事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多年,现是《小学语文教师》副主编,被全国多所学校聘为教学顾问。听了这节课才知道朱老师是一个表演者,是一个演说家,是一个播音员,是一个引领者。听朱老师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心灵的触动。《趣读小古文》是一篇文言文,上得如此地有趣味性,通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学会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善于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读、说、写,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值得学习。

其次罗才军老师的课也给我很深的印象。罗老师是全国青年名师,浙江省教坛新秀,《小学教学》封面人物,至今已应邀到全国各地执教或讲学60多次。罗老师的课既简洁质朴,又沉稳大气,清晰的流程,简炼精辟的语言,别出心裁地引领,给我们农村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指导作用。每当罗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诵读时,全场会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再是被动的,生硬的,而是学生情感的一种自然流露。不着痕迹,水到渠成。他教学的《少年闰土》走出了一般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和老师们一起探索大师鲁迅的作品在小学教什么?怎么教?改变了以往的四件事作为重点。而他所主张的是少教内容,多关注写法,品味文字和笔法作为重点。对于第一自然段,作为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多种形式

朗读,达到熟读成诵。可以说是一节清新、朴实,而又有深度的课。

再次,薛法根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薛老师是江苏省一所小学的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学论文200多篇刊登于各种教育期刊中。薛老师的课,幽默风趣,教学思路新奇迥异,场上场下笑声阵阵,掌声不断,师生在其乐融融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他所执教的《匆匆》就是很好的例子。教学中,通过朗读体会文本语言的节律之美,抓住本课中有许多的叠音词,课的结尾,还模仿文本写话,领会文本对时间匆匆的形象表达,最后,在孙道临的朗读声中结束本课。说实在的,真的是一堂精彩的课。

此外,在这次听课活动中,还听了张祖庆的《看图片,写作文》,蒋军晶的《已死的母熊》和《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杨蕾的《出塞》,蔡骏的《交友信》,柳舒的古诗两首《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等。他们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真实,各具风采。很多老师课上的语言特别精彩,精彩得叫你从骨子里感动!精彩得叫你觉得句句都是名言!

总之,这一次,我不虚此行,让我领略到了全国各地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的讲学风采,更加了解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地努力,努力做好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做好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

2013.3.27

推荐第10篇:参加全国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深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全国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深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上周末,我有幸去xx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深度教学观摩研讨会,真是受益匪浅,让人耳目一新。这次培训又解答了心中的一些疑惑,在教学的路上多了盏指明灯,感觉浑身有满满的待释放的能量。

我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每天早早地来到会场,坐在最前排,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那些特级教师的教学魅力,汲取他们的授课精华。

第一天上午,听的是xxx老师的课,有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讲到《xxxx》,xx老师先是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又讲了创造性复述是什么,复述的方法有哪些。又让学生以海力布或者乡亲的口吻,复述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内容。每一个内容都显得那样的连贯,那样的水到渠成。

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xx老师很注重学生的读书能力,她总是自己亲身去读书,给孩子推荐更好的书,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因为她深知学生会写作文不是老师给的,是他们的遗传所致,而真正的写好作文,靠的就是读书,腹有诗书自然出口成章,能写出很多的好东西。所以,作为一个老师要善于读书,多读好书,使我们学会独立思考。我们通过读书去积累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读书去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物,最终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孩子的阅读心理,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其次,最重要的是尽量的、适度地扩充,而不是为了单单营造一些学习气氛,无限制地增加课文容量。

第二个授课的是xxx老师,他讲的是《xxxx》,在我看来古诗的教学难度有点高,他却讲出了别样的味道,给学生和听课老师一种美的享受。他说,他要把中国的传统发扬光大;他说,吟唱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应该是最不陌生的;他说,能做到“讲、看、读、写、吟”,是老师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说,他的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又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师,可他却将古诗教得那么传神,给了我们莫大的惊喜。

戴老师从纠正字音开始,又从平仄入手,这样在唱的时候、在吟的时候,就显得那样的水到渠成。当老师讲到他们的学生时,眼里流露的是自豪与兴奋,他说,如果要教好你的语文课,首先你要爱你的学生,还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x老师注重学生读书不光用眼睛看,更要学生用心看;还让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在这里记得最深的是,x老师给学生读书,当她声情并茂地读出以后,学生也学会了那种感情,也学会了读,感受了当时的心境;当学生说出那么多关于父亲和“我”的生活的词语时,是那么的自然,要学会读每一句话,读出每一句话的表情、语气。

在这节课里,x老师不仅注重学生读的能力,还注重学生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告诉学生写的时候要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文。同时,x老师还对我们有更多的要求,希望每个老师都能用安静平和的教育淡化技法,在情境中生发能力。

最后,我还有一些其它启发。读,应多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教师要做到多读课文,多读,多感受。写,每一节课设计一些写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发。多读书。培养自己好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自己的带动下多读书,读好书。多研究。教师要善于学习,采百家之长,才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多规范自己的板书。板书好了给了学生一个提示,一个榜样,做好学生的示范。多学一技之长。自己在课余时间多充电,多学习更多方面的技能,使自己做学生崇拜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一个人做到了热爱,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孩子,才会干出非凡的工作。

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才是素质。这就是教育,语文要教的就是学生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学习,多应用,多思考,教出更快乐、更充实的母语课。

第11篇:全国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定稿)

2016全国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加现代与经典全国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四月的清晨,凉风习习,我们一行人满怀激情与期待在黎明中踏上了亲近现代,品味经典的学习旅程。

四月的南京,犹如一个少女,温和气息中又洋溢着活力。

四月的东南大学,彷如一位机智的老人,睿智又彰显古朴的气息。

在这样的四月,我带着崇拜与期待走进了现代与经典的课堂,在那里,我与名师零距离的接触;在那里,我又当回了学生;在那里,我感受了一轮精彩纷呈的课堂;在那里,我见识了张祖庆老师的幽默与风趣:在那里,让我领略了孙双金老师那循循善诱的语言魅力;在那里,让我认识了鹤发童颜、童心未泯的于老;在那里,王崧舟老师带我在诗意语文的海洋中徜徉了一遭.......在那里,张祖庆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张老师没有做故事的主讲人,他总是恰到好处地引领学生想象,在想象中让故事更加的丰满。他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把课堂气氛升华,“寻找最美好声音”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激情。“一表扬就激动”巧妙地消除了学生因紧张而造成的尴尬情绪......张老师总是用心在上课,他总是用心在设计教学环节,“砍树的游戏”既有趣又形象,让学生对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地球记录片”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共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听完了,然而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沉思。好的故事是令人回味的,好的课堂是令人咀嚼的。张老师说他坚持上原生态的课,他说太完美的课堂反而不完美。他想让大家知道再有名的老师,课堂也是有硬伤的,再完美的课堂也是在不断地打磨之中变得逐渐完美的,他希望他的课能带给我们自信。他——张祖庆老师,多么谦虚而不失大家风范的老师啊!

“妈妈,我要吃桃子。”,“三天吃九个够不够?”于老师那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的表演,至今仍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老小孩,于老师的课堂高潮总是迭出不穷,他一会儿是个慈祥又可爱的老头,一会儿是天真又傻气的小猴,一会儿又是慈爱又聪明的猴妈妈。他诙谐生动的表演,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小猴和猴妈妈的不同角色特点,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带进故事的情节中去了,这样,孩子们还会觉得作文无话可写吗?答案是“NO”。一个作文课堂,更是一堂充满爱与笑声的课堂,于老为了让孩子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他化身为猴妈妈,甚至小猴,他73岁高龄都能为孩子做出这样的付出,我们为什么不放低我们的身段呢?为了学生,我们其实能做的很多、很多。他——于永正老师,多么慈祥可爱的老小孩啊!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王崧舟用他那诗意又低沉的语言说起了故事,那棵去年的树,那只给树唱歌的鸟儿,一棵树,一只鸟,一个唱,一个听,就这样,鸟儿天天给树唱歌,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树叶时,鸟儿给树唱起了清晨交响乐,当夕阳西下时,鸟儿给树唱起了傍晚小情歌,明月当空时,鸟儿又给树唱起了晚安小夜曲,就这样,鸟儿唱着,树儿听着,天天在一起。

王老师抓住了故事的开头,用补白的方式呈现着“天天”,以及“天天”背后那浓浓的友谊。然而,春去冬又来,小鸟要飞到遥远的南方过冬了,临走时,树依依不舍、充满期待地对鸟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就这样两句话,王老师用他那声情并茂的引领性的语言让孩子们反复地咀嚼。“关于春天的约定,好朋友的约定,让他们等待着!”“鸟儿千山万水地飞回来,树啊树,我是要唱歌给你听的,你难道忘了我们的约定了吗?”“那一天,鸟儿的耳畔似乎一遍一遍地回响着他们的约定。”带入了情感的教与学,丝毫不见斧凿之痕,衔接得那样自然、润物无声。在极具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中,王老师把我们的情感由喜至悲,由焦急惶恐至绝望,一步一步由浅至深。在反反复复的朗读中,我们的体会一次次加深,感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约定、承诺,感悟到海枯石烂也不移的友情,在平凡中见证不平凡的情感。王崧舟老师通过朗读的引领,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之中,徜徉在语言的海洋里,他们时而思考,时而想象,时而创新。老师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的情感,在他煽情导读下,学生的心灵被打开了。

整堂课,王老师就是在这样的基调下,从故事的开头开始,用补白、朗读、想象的方式将故事完整地呈现,最后又用补白、朗读、想象的方式将故事推会原点。但不同的是孩子情感变化,从“依依不舍”到“欣慰、坚强”,从“担心、害怕”到“缅怀”,从“深厚的友谊”到“永不变的承诺”,孩子们的心灵跟着鸟儿和树的故事,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但又哀怨缠绵的旅行。

当故事结束,当画面中那盏灯越来越渺小的时候,孩子们心中那只鸟的形象却在逐渐壮大,这个故事在我们心里荡起的涟漪也越来越大。故事结束了,然而王崧舟老师那低沉而又富有磁性的声音依然镌刻于心。他——王崧舟老师,一个多么诗意的老师啊! 经典的课堂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再华丽的辞藻也不能诉尽我对那些大家的敬仰之情,他们所执教的课带给孩子的是充实的语文课,带给我的却是语文教学路途上的指路明灯。张祖庆老师告诉了我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不断完善的完美;孙双金老师忠告了我“有意思的语文课比有意义的语文课更重要”;于永正老师让我知道:为了教学我们可以放下自己的身段为孩子服务;管建军老师启发我们教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

第12篇: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体会

------胡光芹

这次参加我县语文教学研讨会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研讨会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一 听取各个学校优秀老师的片段教学示范课;二 听课的领导老师进行点评;三 听取穆老师关于《阅读滋润心田》 的报告;四 县教研员关于阅读技巧方面的报告。

我总共听了两位老师的片段教学示范课,一位是浮来中心小学解老师的《比尾巴》,解老师由让孩子说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导入教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如排火车朗读等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符合新课标对低年级的要求,同时解老师注意指导孩子的书写,这些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运用过,但是通过听解老师的课发现自己在运用教学手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二节是果庄中心小学朱老师的绘本课程《长大我也做个好爷爷》,以前也听说过绘本课程,但不是很了解,这次听朱老师的课,让我对绘本课程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朱老师精彩的朗读和配乐让我的心灵受到很大触动。但是朱老师这堂课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一直是老师问学生齐读,教学形式有点单一,另外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缺少评价性的语言。两位老师讲课的优点和不足,教育局领导和各位老师都给予了详细点评,让我在发现其他老师身上的优点和不足后,明确了自己作为低年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向哪个方向去努力。

穆老师《阅读滋润心田》用自己与学生读书的切身体会,现身说法,像我们推荐了不少好的阅读书目,例如:毕淑敏的《心灵密码》 桑格格的《小时候》等,另外她谈读书对人生命的陶冶,对她生活的影响等都给我带来不少启发。

第四部分由倪主任给我们作的关于阅读理解的技巧方面的报告,我觉得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会有很大帮助。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重要题型,这类题涵盖面广,题型多变。通过听倪主任的报告,我明白了,阅读理解题虽题型多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做好这种题,需要有充足知识储备的同事时,讲究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读材料时,有两种方法:顺读和倒读。找答案时要以原文为依据,去课文中找原话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做好阅读题很好的法宝。另外倪主任谈阅读时要求让学生读书时做批注,并且让这成为一种习惯也是很不错的建议。再有倪主任为我们推荐了一些学习的资源,比如:“幕课”,这让我这个新人欣喜不已,因为我比较爱学习。

总之通过这次语文研讨会的学习我发现了许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好好努力,争取做一名合格并且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13篇:全国小学作文教学新思路研讨会

全国小学作文教学新思路研讨会

薛法根执教六年级素描作文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是建平实验的学生?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那用你的眼睛看看今天来的老师有什么不同?要善于观察,发现什么不同了吗?发现三个不同说明你有一双睿知的眼睛,比如:长相,言谈举止,不管是美的还有丑的,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用自己的眼睛看。实话实说。 生:老师的牙齿有点奇怪。是兔板牙。

师:嗯,有缺点的人才可爱。(生笑)

生:我从看到你,你就一直在笑。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很可爱。

生:老师人比较高。

师:你猜猜我有多高?

生:1.75米。

师:差不多,我1.77米。稍稍有点驼,看上去矮了一点。

生:老师的手动作很多。

师:能说具体点吗?

生:收一直动来动去。

师:这就是特点,说明还活着。(生笑)

生:老师脸上有酒窝。

生:老师很幽默,每说一句话都让我们笑。

师:老师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师做抬眼睛的动作)

生:老师心地非常善良。

师:你怎么看出来?

生:我感觉出来的。

师:对,要有独特的感受、感觉。现在能发现特点的同学是了不起的。 生:像猴子。(生笑)

师:我哪里像猴子?(生笑)

生:尖嘴猴腮。

师:我听出来了,说我的脑袋小。我脑袋小,但是智慧多。(生笑)你说的很准,我属猴,有点像不奇怪。(笑)

生:你像湖南卫视的大兵。(笑)

师:来,握握手,好多人这么说。应该说大兵像我。这位同学很会联想。 生:老师很会反驳,说牙齿是龅牙是可爱,说脑袋小就是智慧多。 师:说明老师怎么样?

生:自信。

师:对,这是性格特点。还有什么特点?

生:老师戴眼镜。

师:刚看出来呀?(笑)

生:老师很有分析力。

师:举个例子。

生:老师穿西装,戴领带,有绅士风度。

师:来,握握手,第一次有人这么说。

生:老师握着拳头。

师:现在从头到脚再看老师,对老师有什么整体印象?还有什么联想?我站得远点。

生:„„

师:我姓什么?叫什么?你们不问的呀?(笑)师板书:薛

师:现在看看你还能不能有一双会描述的手。用

三、五句话把老师的印象写出来,老师只有一个要求“真实”。师板书:真实。大家写五分钟。 学生开始写作(五分钟)

师巡视:老师说的话也可以写进去,语句要连贯,注意语句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改一改。

同学们写了

三、五句话能不能真实地写出对老师的第一印象,愿意交流吗?要善于听别人写的优美的句子。

生(读习作):薛老师长得又高又瘦„„有一幅眼镜„„

师:他很简洁地概括了老师身材的特点,可以改一个字,什么叫有一副眼镜,这眼镜是长着的吗?(生改为戴一副眼镜)

生(继续):他有一双龅牙,但他觉得很可爱,老师可真自信呀!

师:“一双”改成“两颗”,很多词用得很恰当。

生:我认为他有种很慈祥的感觉。

师:越说越夸张了。(哄堂大笑)改得简练些。

生:就像小朋友和小朋友玩一样

师:这种感觉多好呀!他很善于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

生:„„别看他长得高,却一点也没有架子„„穿着也很体面„„但他却也很像绅士„„

师:好好读,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善于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联系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好。

生:„„他风趣幽默的语言常常引得我们哈哈大笑,紧张的情绪顿消„„ 师:他重点写的是老师哪个特点?

生(齐答):幽默

师:抓住一个特点一个侧面描写这个眼光就是独特的。

师:你们刚才写的是老师的――基本印象

想了解一个人,有哪些方式?

生:查户口簿。

生:上网大名字搜索资料

生:可以提问。

师:嗯,这是最直接的方式了。

生:通过语言的沟通。

生:询问他的朋友。

师:侧面了解也很好。

生: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就了解了。 生:看对一般人,对自己的亲人怎么样?

师:了解一个人可以提问,问些什么?从哪些方面向他提问?哪些方面设计问题?

生:你几岁,爱吃什么?

师:年龄可以观察猜测,爱吃什么是爱好。

生:你教的学生成绩怎么样?

师:对呀!你在工作上的成绩贡献这是一方面。

生:血型,星座?

生:家庭住址,电话号码?

师:这些问题不重要,要问些有价值的问题?

生:你的全名?家里几口人?多少岁?

师:我把资料全告诉你们,你们记一下,省得你们再问。(笑)男,39岁,四川人,你们真的记呀!你们不是警察呀!(笑)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有没有遇到挫折,帮助你的人,你最自豪,痛苦,遗憾的事,这些多有价值呀?问要问得准。才能对这个人真正有所了解!列出你最想问的三个问题。

学生列出想问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看问什么问题,问得有价值我就直接回答。可以把一些真实的材料记录下来。

生:工资多少?家里几口人是谁?

师:妈妈,爱人,儿子。

生:喜欢什么运动?

师:薛老师喜静不喜动,喜欢静静看书,写作,思考问题,我觉得大脑的运动比身体的运动重要。

生:你有痛苦?

师:我们都有刻骨铭心的事,每个人有成功有想不想听老师失败的事? 生:想。

师:老师读师范的时候,音乐考试,老师让学生们选一支唱得最好的歌考试。我选了最流行的《军港之夜》整整练了一个星期,自以为唱得很投入,老师对我说你很爱音乐,也很努力,但老师劝你不要在学唱歌了。全班只要一个不及格,那就是我。我觉得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大智慧。 生:你一生中最快乐的是什么?

师:你快乐的是什么?

生:我快乐的是有一双能看到世界的眼睛,一只„„一双„„

师:对,这就是平常心。

生:你最敬佩的人是谁?

师:这个问题,我最敬佩的是能超过老师的学生。

生:你小时候的趣事?

师:老师长在农村,门口有一条小河,夏天放学,在小河里游泳,河水非常清澈,有许多小鱼被我们惊动,跃出水面,这是最快乐的,最令人向往的。

生:你有什么职业成就?

师:不能用成就,送走一批批学生,他们能继续深造,或者踏上工作岗位,成为有用的人„„

生:你成为特级教师,有什么挫折?怎样克服过去的?

师:我第一年上公开课,新老师所以准备充分,整整三天晚上钻研。上课时同学紧张,我更紧张,大眼瞪小眼,课上地不成功,但我想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失败有时不是坏事„„

师:现在大家概括一下,通过交流对老师有了哪些深入的了解?梳理一下,现在对老师的印象更全面了,哪些事例留在了你的脑海里?用

一、二个方面写写你对老师的印象。用事例来写,写一二段话。写出你对老师新的印象感受。能不能写得栩栩如生,把我写活了。十分钟,每段话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

师:我们请同学来读读。

生:老师是个有了痛苦能克服的人。

师:改得简洁些

生:老师是个能克服痛苦的人

师:再简洁些

生:老师是个乐观的人„„老师是能学会放弃的人

师:可改为:老师是个善于放弃的人。引用老师的一些关键、概括的话语要记录下来+„„

学生再次整理读课文,从老师的经历还能写出自己的感悟。

生读习作,老师相机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描述写出了对老师的第二层次的印象。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就是对一个人完整的印象。写一个人不管写谁,要写出哪两个方面?会总结的同学就是有智慧的。

„„对,写外在,也要写内在,外在可以通过观察抓住特征,内在要去了解用多种方法才能对人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要记住:以事写人

同学们回去把两段话连起来修改一下。

第14篇: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谷陇中心小学张俊杰

2012年4月7日已是初夏时节,我有幸前往州府参加了由黔东南州教育学会和北京志诚育师文化交流中心在凯里市举办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本次语文组研讨会是在凯里市篮球馆举行,4月7-8日两天,共听了四场学术报告,看了四节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邀请了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闫学、贾志敏、崔云宏。课堂互动各具特色,他们的教学风格。教学技巧、风趣的语言艺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很荣幸参加本次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带着一种敬仰和好奇倾听了各位大师的风采,领略到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下面我谈谈此次学习的两点体会。

一、知识渊博,底蕴深厚

在这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名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俗话说得好:“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是呀,作为一位符合时代需要的老师,只有文化底蕴深厚,才能调控整个课堂策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生成发展。我在听闫学名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老师指导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和“姹紫千红”两个词时,他指导学生通过比较、解字的方法,步步深入,展示图片理解两个词的异同。最后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德国风景和德意志民族的美好品质。课堂上,老师教风独树一帜,语言风格自然多变。因此,我想一位文化底蕴不深厚的讲师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举一反三吗?我想名师之所以是名师,那是因为他们比

我们多付出一份汗水。当我们酣然大睡的时候他们也许正在探求更好的教学技巧,当我们为自己取得那么一点成绩而洋洋自得的时候,他们也许已经开始了下一步的教研工作。

二、语文课堂融进现代气息

听课之前,我看了《诗与图画的婚礼》这个题目后想:有这样的课吗?诗与图画如何举行婚礼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贾志敏老师的课堂。课堂上,我一次次被贾老师呈现的那些诗所吸引,《树》《伞》《鱼》《消防队长梦中的金字塔》《战争交响曲》……每首诗都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诗!这些诗,以文字组合的形象给予了我们多少美妙的享受,多少深刻的思考!多么无穷的回味!这节课上,学生与我的收获可能相同。这节课上老师没有怎么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而更多地从文字组合的形象上来感受图案诗在排列组合上的丰富想像与深刻内涵。这节课,贾老师所交给学生的,不是如何去品味诗歌的语言文字,而是想带领学生感受这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课后,我深深反思,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接触到文学作品之外的来自前沿的新鲜信息,还要善于学习,善于捕捉,把丰富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们,引领孩子们在生命中成长。

这次凯里之行,虽然有些累,但是受益匪浅。“为师一辈子,学习一辈子,雕琢语文,也是在雕琢自己的美丽人生”,这是我这次参加“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最深刻的体会。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我将永怀这份热情,一路追寻语文教育的至纯至美!

2012年4月9日

第15篇:“和美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和美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学习心得

2018年10月20日、21日,非常有幸能和领导、同事们一起参加了在徐州举办的“和美课堂”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虽然这几天紧张疲惫,但是欣赏到了各位小学语文大师的课,内心还是充满喜悦与感激。

本次观摩会以“名师优课经典再现”为主题,活动中 ,来自全国小学语文界的知名教师、特级教师薛法根、孙双金、王文丽、窦桂梅、何捷、陈琴老师分别展示了示范课,并通过讲座与大家共同交流“和美课堂”教学经验与实施理念。这次观摩研讨会既是一个观摩交流大会,同时又是一次综合培训会,培训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这两天里,我聆听了薛法根老师的低年级的指导课,陈琴老师的老师古诗词“吟唱”课,王文丽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课,还有何捷老师精彩的口语交际指导课等等。可谓课课精彩,课课有特色,让我课课有收获。

何捷老师带来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课《商量》,让我耳目一新。老师的精彩设计,重点的突出,语言的幽默,睿智的指导,步步让我折服。何老师先从一个喜闻乐见的绘本故事《快让河马走开》起航,由故事及问题,由问题及思考,由思考及策略,由策略及道理。整堂课,深入浅出,在轻松愉悦的练说交际中,孩子们明白了:学会与人商量;商量,就是有话“好好说”;商量,一切都“说不定”;商量来,商量去,不如两横一竖一个“干”。何老师的课,大道无痕,润物无声,境界至高,令我叹服。

王文丽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课《兔之眼》,让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王老师的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引领孩子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老师对话、与作者对话、也与自己对话。感受书的内容,感受人物的特征,激发孩子们在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中感受故事的情感意蕴,更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走进李白》,更是让我震撼,他以其字正腔圆、激情澎湃、入情入境的吟诵感染学生,加上精心选的背景古乐,或慷慨激昂,或深沉万分,读得很有诗味,更是韵味十足,让人深深地陶醉在他的朗读中,陶醉在诗的意境中,感受到了李白的豪迈奔放。尤其是孙老师还当堂给学生唱诵诗歌,更让我感到很意外,也让我感到孙老师的自信与豪迈,仿佛他已经化身为李白站在我们的面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是我两天听课以来最大的收获,正应了“和美课堂”的理念——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感谢学校给予我宝贵的学习机会,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也会沿着前辈的路,不断探索,秉承学校理念,做学生课堂的雪中送炭之人,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做真正的小主人!

第16篇:观《全国小学语文本体性教学研讨会》有感

观《小学语文课程观下本体性教学研讨会》有感

执笔:朱家小学

缪小波

2014/3/19 全国小学语文课程观下本体性教学研讨会如期在成都空军礼堂举行。八位来自全国各地并享誉盛名的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通过主题报告、示范课和现场辨课等多形式的研讨为全省2000余名小学语文教师奉献了一场课堂教学艺术的饕餮盛宴,也为本体性教学的实施提供操作的路径、策略和方法。现将培训资料、会议精神和自己参会的点滴感悟向各位同仁汇报,望同勉共进。

一、专家主题报告

导方向明课标

与会专家观点一: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把语文教学内容划分为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两类,可以从学理上解释长期以来语文课程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与会专家观点二: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并不是语文课程一科独担的,而是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

与会专家观点三: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首先应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聚焦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展开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过程之中;其次要按照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建议采用板块式教学流程设计;再次要深入研究并细化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评价指标,教学过程与评价指标保持一致。本体性教学主张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它解决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难题:语文课应该教什么?如何用课文教语文?

二、名师示范教学

耳闻目濡心受

本次教研活动,我对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感触颇多。盛新凤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沿着自己语文教学研究轨迹:诗意课堂——两极之美——两极融通,在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度思考后,提出了‚和美语文‛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追求‚雅俗共赏‛的‚和美‛境界,逐步形成了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语文本来是美的:美的词藻、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意蕴。语文教学也应是美的:美的朗读、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好的语文课如画、如诗、如歌,给人以审美享受。

落落大方的盛新凤老师,执教两堂《跨越百年的美丽》,瞻仰居里夫人淡泊宁静的美,我们的心中也留下了盛老师儒雅可人的美。盛老师崇尚语文教学走向和美,那么她的每一堂课就是对和美最好的诠释。

课堂伊始,盛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一下子增进了师生情感,消除了距离感。学生时而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描绘老师,亲切感油然而生。此处是第一课时聚焦人物的‚形‛的铺垫。老师就要从居里夫人的‚形‛着手,课前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神情等刻画老师,实则是渗透观察,教会学生观察。

出示居里夫人图,从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着手,并寻找文中描写居里夫人‚庄严、美丽‛形象的句子,在反复朗读中提炼出‚略显疲倦‛、‚略带淡泊‛两个词语,为下文展开教学铺垫。

顺势而导,由学生自己针对词语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寻找原因。这里,我们又看到了盛老师的‚智慧‛。由学生作为主体,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顺着学生自己的思路引导,真正实现生本课堂,尊重学生。由画像上的居里夫人到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抓住‚疲倦‛和‚淡泊‛,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简单出示老师的示范批注,教会学生怎样做批注,怎样自主学习。

抓住爱因斯坦的评价、作者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评价,最后回环前文,形神融合。儿童则在平等的对话中,放言高论,自由发挥,喜怒哀乐,流露无遗。儿童的‚自由‛是想象、思维和言语的‚自由‛,是无拘束的生命潜能的释放,是自由自在的内在情感的宣泄,是无所顾忌的言语的交流。

两次练笔,第一次围绕第一课时的重点‚形象‛,欣赏作者对形象的描述,现学现用到自己的练笔中。第二次练笔,学会了‚议论‛,写一段自己的议论,当堂看效果,及时反馈点评。

整堂课,盛老师并没有直白地围绕美丽展开,独特的视角,别样的解析,却时刻渗透学法,领悟美丽。盛老师的课堂是令人宁静思索、细细品味的,‚和美‛,犹如盛老师散发的气息,淡雅轻灵,却那样坚韧执着。

另外,被学员亲切冠以‚薛老男孩‛美名的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剪枝的学问》一文时,时时刻刻都渗透他‚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特色。

薛老师的课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整堂课笑声不断,师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双边互动式的合作,目标是学生自己制定的,实现目标的过程完全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自读、自悟、自得。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指导目标的制定;以学定教,安排课堂的学习流程;捕捉精彩生成,将之生发开去。在这节课上,老师或倾听、或点拨、或鼓励、或肯定、或质疑,扎扎实实地引着孩子与文本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三方对话‛。将教学的‚独白‛转向师生有效的‚对话‛, 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高效课堂的最大化。薛老师在教学《剪枝的学问》课文结尾处:‚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道理。学生很快说道:‚‘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便是课文的中心意思,为了加深对这句话的顿悟,薛老师让孩子回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讨论这样四个问题:1.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王大伯家桃园的? 2.王大伯家桃子长得好吗?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 3.人们为什么称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4.假如不剪掉那些闲枝,王大伯家桃子还会长得好吗? 要求学生反复咀嚼‚‘减少’是为了‘增加‛’这句话,从中悟出‚只有去除闲枝废叶,才能留住精华;只有卸去沉重的负担,才能快捷行走‛的内涵。

三、现场辩课互动

真理越辩越明

在此次研讨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当数‚现场辩课互动‛环节。与会专家和名师们展开了一轮轮激烈的唇枪舌战。首先由上课教师说课,即陈述自己的教学意图,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然后是专家评课,解读分析每一个课案与本体性教学标准的契合度。思想的博弈,碰撞出智慧的火光;教艺的交流,吹响了革新的号角。值得一提的是,借助大会手机短信互动平台,台下的参会学员们提出了许多当前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长期以来,语文教师被困扰在‚语文‛这一庞大的承载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复杂‚大厦‛之内,无法明确而系统地进行教学。大多教师采用‚教课文‛的方式,如何从‚教课文‛转变为‚用课文教‛?……台上的专家名师们不厌其烦并毫无保留地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为我们这群‚迷途羔羊‛传道解惑,指点迷津。

总之,‚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我此次上成都‚取经‛过程中最大的感触。但我想只要抱定‚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追求,常看常听,多学多思……相信野百合也会迎来一片属于自己的春天!

第17篇: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2014年2月27日上午,我在北辛街道中心小学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听了一节徐孟娟老师的《天鹅的故事》和马培民老师的《期末复习大盘点——古诗》,又聆听观摩团队辩课,使我对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完善作业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及今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专题复习。

如何从课堂作业入手,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前认真钻研,优化作业设计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其目的任务就最根本而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与此同时,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也可以在设计精心的作业训练过程中得到培养。

1、课前研读,梳理作业资源蕴含的知识点

作为教师,应该把作业指导跟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只有教师对本单元、本课的知识点了如指掌,自己先提前实践,寻求解答的最佳路径,才能成竹在胸,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及时解决作业本中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实效。

2、精心设计,选择作业资源指导的切入点

一些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不惜花费大量的时

间冥思苦想,创设情境,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把整堂课排得满满的,等到下课铃声响起,才匆匆布置课堂作业。可想而知,所谓的“课堂作业”根本不能在本堂课内完成,结果成了“课后作业”、“课外作业”。

3、随堂“分化”,突破作业资源理解的重难点

课堂作业往往是对文本重点、难点知识的复习和运用,一般都是文本中比较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解读的。课堂作业“随堂化”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将课堂作业分割在几个课时进行完成的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的动作。而是把课堂作业本中的练习巧妙科学地与课堂教学相融合,随着每一课时不同的学习任务,把课堂作业中的练习逐题地分化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完成,以达到课堂作业“随堂完成”。

二﹑作业设计要新鲜有趣

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并不意味着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就有了分量。对小学生来说还须布置一些他们感到新鲜有趣的作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通过这次的研讨学习,给了我指明了一个方向,也给我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我将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当中,获得前进的力量,让语文课堂更具生机和活力,与时代发展同行。

第18篇: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我于2011年4月23日至4月24日有幸参加了由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志诚育师文化交流中心在凯里市承办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23日上午,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山东威海市高新区第一小学校长支玉恒老师上了《生命 生命》和《乡下人家》两节示范课,课堂上支老师从头到尾没有用到现代化的华丽的教学课件,有的只是与学生的心心交流。23日下午,语文特级教师戴建荣为我们上了两堂独特的古诗吟诵课。戴老师进行的平长仄短读诗、吟诗、唱诗教学,深深的吸引了在场的学生和老师。24日上午,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语文教研员吴琳老师另辟巧径,细处着眼同样上了《生命 生命》一课。此次学习让我们收获很多,下面是我们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课堂的素质。支老师在课堂之前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简简单单的说话练习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它不仅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为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戴老师的课堂是语文与音乐、舞蹈的结合。他对于古诗的吟唱教学研究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种模式,而是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古诗文化。他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他的课堂素质。后天短暂的交流更是让我们见识到了他的深厚扎实的基本功。

二、细处着眼,把课堂引向深入。吴琳老师的课堂很朴实,就是

一步步的引导着学生去感悟体会。其实我们平时的课堂也是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但反观我们的课堂老师几乎在唱独角戏,学生成了看戏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因为我们的问题起点大、空、泛,学生只会根据过往的经验应付似的回答,没有真正的活动起来,思考起来。“挣扎”、“鼓动”让学生体会到了绝望中的力量,“漂呀漂”和“飘呀飘”读出了焦急的等待和漫长的过程。吴老师总是从课文中的最基本的元素“字”找到课文的深入点。吴老师如是说:爱上阅读才能发现阅读。

三、让朗读把感情抒发出来。专家的课都让我们受益匪浅,他们的课无疑是成功的。有感情的读课文是一堂堂出彩的语文课里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吴琳老师说有感情的范读是老师的看家本领。当老师的范读带动学生的理解,学生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课堂在师生的朗读中一步步走向深入的时候,我在想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读书没有感情了。读书不在是为读而读,应该是情感的抒发。

此次研讨会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更明白爱上语文,才能爱上阅读,才能爱上阅读教学!

第19篇:首届全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论坛

有感于《首届全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论坛》

鲍燕

2010年4月10日—11日,我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首届全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论坛会议。在本次论坛中,十分有幸欣赏到了国家级名师吉春亚、管建刚的教学艺术风采,真让人受益匪浅,感慨颇多!

本色·生态·高效

——记吉春亚老师

本次论坛,吉春亚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二年级的古诗教学课——《宿新市徐公店》课前吉老师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消除了孩子们的紧张心情。课上,老师出示杨万里的图片,并由学生学过他的诗《小池》导入新课,顺势指导“宿”的读音和写法,一并出示“宿”的演变过程,潜移默化中孩子们深刻理解了“宿”的意思。语言功底,文字内涵从这一环节可见一斑。接着:朗读古诗,识记生字,感悟诗意,背诵古诗,指导书写。教学环节简洁,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这种平实的课堂上,你明显地感觉到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不断地一步一步地前行着,生命的灵动,知识的魅力在此展现。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还语文以轻装,同时也让语文负载它应有的内涵。所以大家说吉春亚老师是典型的“实效高效课堂”的践行者。在课堂上,她强调“学”本位论,把学生的“学”放到核心的位置,以“学”为中心、为目的、为主线。她在课堂上说得最多的话是启发的话,点拨的话,引导的话,激励的话。她的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她以言语训练为核心展开的课堂教学是那么真实、朴实,扎实!她的“实”体现在“目中有人”:她能根据学生情况确定目标,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发展展开,亮点的显现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以最终达到人人提高的实效效果。

一、目标朴实

说到目标,有些老师可能不太理解,教参上不是白纸黑字,明明白白的写着目标?还用得着你去定吗?没错!事情就有那么出奇,就会有人把不准目标。据说有位专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百多名不同学校的老师,就同一本教材,同一本教参,同一个年级的同一课书进行备课,却出现教学目标截然不同的现象!如果定不准目标,那可是误人子弟的大问题了!我们的语文课没有实效,就是与目标随意指定有关。

吉老师确定教学目标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教参,以学生发展为本,去研读自己的学生,在确定好适当的教学目标后才去考虑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去一味追求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她尊重学情、因学定教。她提醒我们从参考书上抄的“标”太虚化,泛化,我们老师应做到课课有“标”。“标”应定在学生“外显的听说读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制定“标”应注意三点:

1、看得见的学生提高的行为和结果。

2、主语是学生。

3、把知识能力目标放在

一、二位,情感目标放在第三位。

二、过程真实

吉老师的课堂教学没有一丝虚假的成份,返璞归真,一切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路清晰、简约而不失深邃,

三、效果扎实

一堂课的精彩,主要不是看老师的功底有多深,课设计得有多完整,而应看这种设计是否能让学生显性的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如果能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情绪盎然地学,他们或品词品句,内化所得,外化妙语连珠;或驰骋想像,用精彩的语言展现想像的成果,或体悟情感,通过感情朗读体现出来;或沉思默想,书面表达所思所想,„„那才是精彩的!吉老师上课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一心为孩子,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服务。所以她的课上学生总是妙语不断,精彩不断。

总之,走进吉春亚老师的课堂,能让你感觉诗意与扎实并存;朴实与灵动并在!她出众的才华,缜密的思维、富有诗意的课堂以及和学生间特有的默契,把教学活动引向艺术的殿堂,听她的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又哪是单单一个“实”字所能囊括的!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原生态”语文吧。

作文教学革命

——记管建刚老师

让我们前所未闻,大开眼界的是管建刚老师的作文讲评课。他让我们正视作文讲评这个不知如何操作,极易被忽视的作文教学环节。他在讲评前对班上的作文进行了细致地批阅,对优美的语句,独特的构思进行欣赏,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如“DE”病,“我想”病等,并加以习题训练。大到布局谋篇,小到标点符号。在作文讲评时,毫无痕迹地进行了指导。

管建刚老师谈自己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这样的三步曲:指导——批改——讲评。

指导怎样做?

“指导”环节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有时可由教师拟定一个话题,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写真话,抒真情。

学生如果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师适时地进行些习作技巧的指导,相信写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应该不成问题。那如何让学生将文章写得精彩,通过安排的作文训练使习作能力有所提高,而不在原地徘徊,后两步教学就极为重要。管老师的习作讲评课实践,简单、朴实、有效,为我指点了迷津。

批改怎么做?

第一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摘录学生作文中优秀的句子。

第二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摘录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 第三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看学生作文中有没有普遍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创意的表达,课上找到一个点进行训练。

讲评怎么做?

1、欣赏学生习作中的佳句,通过品读,赞美,让全班学生能感受其文章的美好、乐趣„„,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老师分析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有共性的问题,讲评时一次解决一两个,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免下次再犯。

3、每一次习作讲评课可引出一个训练点,如场面、心理描写等,扎扎实实地从细节做起,因为习作的精彩就来自于细节。

管老师提出,如果过多的进行写前指导,学生的感情就会被禁锢。如果一个人的感情被禁锢,那就没什么写的。写作文既有技巧,又没有技巧。他认为有的是文字技巧,没有的是文心技巧。我的理解是在学生习作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阶段还是应该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我们老师才谈得上进行指导。如果一开始就做过多的文字技巧的指导,学生极有可能产生畏难情绪,怕写作文,无话可说,再多技巧也无益,那损失就大了。管老师的做法,说法真是发人深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自己作文教学的重新审视。

首届全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论坛会议早已结束,但吉春亚老师的“原生态”语文;管建刚老师的作*命等都给我们每个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名师风范,岂一日之功。日积月累,方水到渠成。只有胸中有成竹,厚积而薄发,课上才能如此有神。

第20篇:参加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热点问题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参加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热点问题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教师:赵利

两天的学习,让我感叹真的不虚此行。每一位大师的报告和授课的手段和理念,深深地触动着我,引导我思考数学课“教什么”和“怎么教”。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的数学课,展现了全新的理念,颠覆了我们以往数学课的授课模式。在2011年10月15日至16日,本次研讨会共安排了8节观摩课4个报告 和两个“三人谈”。作为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我来说,能够再次走进这样研讨会的现场,再次近距离聆听华应龙、张齐华、徐斌、张贵合等8位耳熟能详的名师大家那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报告),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激动。

激动之余,就让我带领大家进入我觉得精彩的两堂课吧。

张齐华老师这次执教的是《用字母表示数》, “数学王子”的课依然流畅,依然华丽。在“a+5”表示意义的辩论上,张老师更是浓墨重彩的让学生理解:“a+5”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关系式,还可以表示一个数量,并且可以通过快慢的朗读达到效果。正如张老师课后感言:不教这个知识点,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照样会做。但这个会做可能是一个形式的类比迁移,而不是实质意义的建构。赞赏张老师研究问题的多角度和执着。而对于这个问题,张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比较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他在比较中发现端倪;查阅了很多资料,他在查阅中求证判断;询问了师生,他在询问中寻求真实;咨询了专家,他在咨询中深化认知……这样一个求真的智者,一个创新的勇士,一个钟情小学数学的弄潮儿,他的课堂没有理由不获得你的掌声,没有理由不抬起你仰视的目光,也没有理由不值得你我深思。

华应龙老师是我数学教学上的偶像,只因为他的谦和、他真诚的微笑、他的细微与深思。在我的教学座右铭中一直珍藏着他曾说过的一句话:“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这是华老师的真切感悟。农民种的庄稼长得不好,从来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得适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时,有没有及时浇水和除虫。因为他知道庄稼始终是无辜的。我们应像农民那样,经常追问自己:学生上课为什么不专心,作业为何总是出错„„多么朴实而又感人的心声!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做到不断的提升和跨越。要说第一次听华老师的课是为我点燃了一盏明灯,而这一次华老师的课则是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不走寻常路的华老师,本次活动中执教“规律多飞一会儿”整堂课足以体现了他对规律教学的深入及独特的思考。 谦和的华老师鞠躬向听课的老师们问好,并说明复习课的目的是查漏补缺,是温故而知新,是认知自己。随后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好!”然后,华老师课前以话筒为引,问孩子:“上课可以随便说话吗?”同学们认为不可以,华老师却说:“课上可以随便说话,只不过要与课堂探讨的内容有关。不但可以说还可以笑,忍不住也可以哭。。。”这时,孩子们表情上写满了轻松。为了测试孩子们的敢说、敢笑,华老师提到动画人物:猪八戒,孙悟空,提出分数问题。孩子们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华老师最后问孙悟空是公是母?回去查“三国演义”,顿时整个会堂笑声不断,华老师强调到:课上可以随便说,但也要按规则。精彩的一节课就这样由“智慧的课前”开始了!

喜欢独辟蹊径的华老师,从不一样的角度诠释我们所熟知并习以为常的“规律”,让我再次感受到他的魅力!华老师似乎总是活在思考中,同时带着那真诚的笑声。课中,呈现142857分别乘1至4,让学生写下答案,华老师鼓励学生口算结果,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猜测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此刻我认为最成功的不单是调动了学生思考的兴趣,重要的还引发了参会教师的积极思考。华老师留给孩子们充分思考的时间,孩子们找到方法:从小到大,从上到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的最高位间的规律。我顿悟:孩子们的思维原来是可以被无限放大的,只要教师给他思考的时间。华老师简单而又不凡的问句:6个得数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是什么?恰好的点开了孩子们的穴位。我想教师的问不是随意的,要“三思而后问”。华老师的一句:找相同中的不同,不同中的相同。孩子们如获珍宝,但当面对142857乘7的结果时,对规律产生了怀疑,惊讶道:啊!怎么会这样?华老师呈现他的名言:规律的王国也是有国界的!随后,华老师以录音播放:神奇的一组数。学生琢磨142857的神奇、质疑与7的缘分,华老师呈现1/7,要求化成小数。又独具匠心的设计“走马灯数”,把每个数字看作一匹马,让每个数字当一次第一名。进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42857乘8......乘14,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原来每个题目都不简单。在此教学中,我铭记了华老师对孩子们说的的一句:写下来是每个人的思维,不是别人的。就这样,我也同孩子们思考着:规律背后的为什么。才恍然:哦。。。原来是这样!接着,孩子们赢得了自己的掌声,犹如冲破渔网的小鱼在规律中自由了。至此,课的精彩仍在继续。华老师又出示神奇的数字,学生尝试后表达规律又尝试,却又一次停止脚步,思考。。。原来,不都是这样!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想,小小的规律是这样,一节课堂是这样,我们的生活似乎也是这样。。。感谢您,华老师,是您让我对自己又有了新的认知。

短暂的两天的观摩学习令人紧张而兴奋,名师们独到的设计、娴熟的教艺、经典的语言以及他们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人格魅力无不让我由衷赞叹;而在名师高超的教学能力调控下的课堂与学生,也时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绽放出智慧的光芒,在这样的课堂里,大师们将智慧与灵动展露无疑,而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找寻到自信,体味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快乐,这正是我们所有教师追求的课堂教学最理想境界。我相信,这些名师大家们的经典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将会一直伴随着并激励着我未来的教学生涯。在享受名师们的精彩教学和报告的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深深思考: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名师们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成就,与他们十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脚踏实地、苦练内功、不断实践和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的敬业与执着,始终将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将把这些宝贵的财富溶入到我的教学之中,并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内化积累,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

首届全国教学研讨会小学语文心得体会
《首届全国教学研讨会小学语文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