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土家族简史

发布时间:2020-03-02 16:15: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土家族概述

作者:小敏彭彭

摘要:土家族是我国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形成了其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和精神文化。

土家族形成

土家族的族源在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她是古代巴人的后裔,第二种则认她是当地的土著居民,第三认为她是有贵州迁来的乌蛮族的后代。多源论和主源论者的学说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是由纯粹的族源形成的,土家族也不例。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土家族是由古代巴人的两支——廪君蛮和板楯蛮为主源,融合了后来的众多的族群,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最终形成的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 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山海经》记载“西南有巴国,太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巴人分为板楯蛮和廪君蛮。

秦汉以来,以巴人为主体的又融合了彭、冉氏等其他民族成分的土家族逐渐开始形成。唐王朝在今土家族地区实行羁縻州制,致使向氏、彭氏、田氏、冉氏、覃氏、杨氏、白氏、张氏等等,纷纷涌现,得以壮大,从而发展成为上述土家族地区的主要姓氏,这也是构成今日土家族宗族制度突出的重要历史原因。

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2000多年前,他们定居于现在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土民”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彭、田、覃、向,冉、马六大姓氏首领世袭统治地位的确立,标志着土家族稳定的共同地域最后形成。

以后随着汉族居民大量迁入,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

土家族的历史传承:

土家族是一个热爱祖国和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

早在殷商时期,土家族人的祖先巴人就积极参加反抗历代奴隶主和封建王朝的斗争。《华阳国志》已有关于巴国军队的记载在夏禹“会诸侯于会稽,执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后人称之为“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周之季世,巴国内乱,将军巴曼子许楚三城以平乱,事平,将军不与楚城,自刎以谢楚

王。可见巴人不屈的节操。

五代天福四年(939),溪州土家族首领彭士愁率领土家等族人民反抗楚王马希范的统治和掠夺,即著名的“马彭大战”。最后双方订立盟约,并铭誓于铜柱之上。

明代嘉靖年间,东南沿海遭倭寇侵害,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抗战中,永顺、保靖、容美、酉阳等土司土兵共计五万余人参加了战斗。特别是在王江泾战役中,同苗兵一起,歼杀倭寇1900余人,被称为“东南战功第一”。成为抗倭劲旅。

鸦片战争中,土家族人民参加了抗击英国帝国主义的侵略的争斗。土家族将领陈连升多次杀敌立功,在九龙宫涌山率领清军粉碎了英军连续六次的武装进攻,又在磨刀洋击败英军,在沙角战役中,他面对英舰挑衅不顾皇帝的命令下令炮击英国船舰,使英国的舰逃走,1841年,英军偷袭沙角,陈连升腹背受敌英勇牺牲,陈连升和他父亲因为杀敌最多,英军对其恨之入骨,他们死后被英军破腹刮肠,挫割尸首。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传教士以条约为护符,以炮舰为后盾,以传教和办文化“慈善“为招牌,深入土家族居住地区为所欲为,激起了土家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先后掀起了两次“酉阳教案”以及黔江教案和施宜教案等,在中国近代反教会侵略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1917至1945年,土家族地区爆发了数十次反抗军阀、土豪劣绅及国民党反动政府压迫的神兵起义。后来,不少神兵加入红军,为中国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家族的政治制度:

秦朝以前,《华阳国志·巴志》记载“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其君上世未闻。五帝以来,黄帝、高阳之支庶,世为侯伯”,由此中可见,巴人与中原几乎是同步进入的阶级社会。在武王伐纣之后,封了姬姓氏族统治土家族先人——巴人生活的地区。

秦国出兵灭亡了蜀国,接着又灭亡了苴国和巴国,秦国在这些地区强制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六国后在今天土家族地区建立了巴郡、南郡黔中郡。“自相君长”的土著部落先后纳入了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域内。秦国依旧十分重视这一地区,对其部族首领进行笼络,例如,将秦女嫁给巴族首领,在赋税、刑法等方面的施行力度较中原地区要轻了很多。

汉时,继承了秦代的制度,保留了秦代的南郡,改秦的南郡为武陵郡。三国之后,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与朝代更替,这一地区建立了不同的郡。由于郡县制的影响,以首领之号为部落名称的土著在史书上的记载越来越少,而用区域性的称呼替代了,但是,各部首领在受中央王朝的册封委任后,由于世代世袭,形成了地方上的强大宗姓。

唐宋年间的羁縻政策主要是对土家族首领进行笼络。在承认其原有势力范围和地位的基

础上,加以封官加爵,使之世袭其领主的地位。武德三年,唐将李靖斩“开州蛮”冉肇则,设立峡州刺史,。并在武德四年,设立黔州都督府,设立了“领”或“督”六县十五州,其中土家族地区有黔江和洪杜、酉阳等州。

宋代,由于北方辽国、金国等的侵略,北方领土被不断割让,继续在这一地区实行羁縻政策,以稳定后方。在今天这一地区地区设立了八十七个羁縻州,三个抚司。

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实,土司制度就全国而言是从元代开始的,就土家族地区而言,应该是开始的更早的,大约起于五代,宋时得以延续,元代得以完善,明代土家族地区的土司最强盛。土家族的土司分布与湘西、鄂西、川东、黔东北四大自然区域。共有八个宣慰司,四个宣抚司,十二个安抚司,四十三个长官司。

清代的“改土归流”,土司制度终结。改土归流并非偶然,有着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其一,土司对人民的残酷的政治统治和经经济剥削,激起了广大的土家族地区人民的不满;其二,土司制度与中央王朝的日益尖锐的矛盾;其三,地主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条件。改土归流势在必行。清廷政府根据土司的表现和态度,加以区别的对待。凡是对抗改土归流者,一律严惩,例如对容美土司田晏如,开馆戮尸,并将他的妻子、儿女解交陕西安置。对于恭顺的“自请”改土的土司,采取优厚的政策,给予其世袭的官职,赏赐金钱、田产和房舍等。改土归流之后,土家族地区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政治机构,减轻了当地人民的赋税,徭役等、负担,解放了一部分劳动力,以及一些汉族农民受政府的鼓励,迁入土家族地区进行开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当地的开发。

建国以后,政府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的政策。1956年10月,公布土家族是我国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享有与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权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进一步落实了民族政策,恢复了部分居住在湘鄂川黔接壤地区土家族居民的民族成分。现在,土家族人口的集中聚居地建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两个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贵州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八个自治县。

土家族现状: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麓的10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特别是分布于湘鄂渝黔毗连的武陵山地区。相比于其他少数民族,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较靠近中原地区的,自古以来就与中原地区的交往较多,因而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几乎在所有的土家族聚居地区,都存在土家族和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现象。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八百三十多万人,占全国少数

民族人口的百分之七左右,仅次于壮、回、满、维吾尔、苗、彝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七位。

土家族的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并从事相应的林业、牧业、渔业、手工业生产的民族,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之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例如“赶仗”(也叫“赶肉”或“赶山”,农闲时节,土家族集体围山打猎的方式)、“薅草锣鼓”、“采茶情歌”和“船工号子”,还有跳丧、摆手舞和茅古斯等等。土家族是一个重农的民族,他们鄙视经商者。

土家族语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土家族语言系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现除少数地区外,现在已经通用汉文了。

土家族书面文学是借助汉语进行创造的。早在八国时期,土家族先民便与中原地区发生了密切联系。巴国灭亡后,中原地区的统治阶级不断以汉族文化影响土家族。东汉建武年间,宋均降服“五溪蛮”后“立学校”,以改变“少学而信巫鬼”的习俗。和帝永兴年间,武陵太守应奉“兴学校,举测陋”,积极推广汉族文化。隋唐时,中央王朝在土家族地区广设学校。宋元时期,招收土童,并在沿河土司修建銮塘书院。土家族中出现了进士、状元、教授等。元时,出现了安福人彭丝等有名的著述家。明朝在各个宣慰司设立司学,各州县设立县学,还迫使土司子弟入学读书,如果不入学者就不承袭。清代土家族地区读书蔚然成风,出现了彭秋潭、田泰斗、彭勇行等颇有名气的著述家和诗人。土家族的《竹枝词》,极大地丰富了全唐诗库。

土家族的神话、传说、故事生动丰富。神话传说有《张古老制天,李古老制地》《开天辟地与伏羲兄妹》《巴务相》,《虎儿娃》等等。传说有《田好汉》《彭公爵主》《梵净山》《张家界》《酉水传说》《向老官人》等等。故事有《玩火龙》《鸡脚哪里去了》《咚咚喹》《梅山姑娘》等等。

土家人往往即兴编唱,创作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多种歌谣,有“神歌”“锣鼓歌”“插秧歌”“哭嫁歌”等。在很早以前,土家族保持着“以歌为媒”或者“木叶定情”的原始是自由的习俗,《木叶情歌》有“大山的木叶烂成堆,只因小郎不会吹,何时吹的木叶叫哎,只用木叶不用媒”。土家族的舞蹈一世独具特色,大、小摆手舞以及茅古斯,粗犷而彪悍,显示出土家族淳朴的民风。

土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披荆斩棘,开发了贵州、四川、湖南、湖北、重庆接壤的广大地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参考书目

彭英明著:《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民族出版社2011年11月

阳盛海著:《湘西土家族历史文化资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年12月 常噱:《华阳国志》

蓝锡麟著:《巴渝历史沿革》,重庆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宋仕平著:《土家族传统制度与文化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5年6月 彭官章著:《土家族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王承尧、罗午著 :《土家族土司简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1年7月 董其祥著:《巴史新考》,重庆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

刘孝瑜著:《土家族》,民族出版社 1989年1月第一版

土家族风俗习惯

土家族风情

土家族风俗习惯

土家族婚俗

浅谈土家族婚俗

土家族音乐教案

秀山土家族过年

土家族赶年

土家族土司文化

土家族婚嫁礼俗

土家族简史
《土家族简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土家族来源 土家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