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21:21: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3-2014年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解释:

仰韶文化彩陶:

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为世界艺术宝库做出的卓越贡献。由于时间与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可分为数种类型, 其中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马踏飞燕:

擂台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铜马式。通高34.5厘米,作者独具匠心,铸造一匹矫健奔驰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隼背上,暗示天马奔腾的速度超过了燕隼,具有携风带雨的气势。其侧视的基本构图呈倒三角形,运动感很强。作者巧妙地让燕隼的双翅展开,加强雕像支点的稳定感,同时用燕隼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中的十九品位于龙门石窟的古阳洞,其余一品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书法的代表作。作品笔笔方正,结体完美,具有力度超拔的特点。其中《杨大眼造像记》、《始平公造像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以北齐的曹仲达为代表。他以画梵像著称,被称为“曹家样”;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以唐代的吴道子为代表。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成为“吴家样”。

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改变了唐宋陶瓷主要以印花、刻花、划花为装饰的方法而用绘画表现,自由挥洒,白地蓝花,清新素雅,颇有水墨画的意趣。(常见的装饰纹饰有松、梅、竹、牡丹、菊花、荷花、缠枝莲、芭蕉、湖石及龙、凤、鹤、鹿、鸳鸯、鸟雀、鱼类等,也有装饰历史戏曲故事者。)

灵岩寺彩塑:

灵岩寺为国内著名古刹。千佛殿内有彩塑罗汉40躯,高与真人等,形貌上可看出不同年龄、阅历及性格特征,眉目神情生动入微,呼之欲出,体现了宋塑高度的写实水平,塑像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而较少“佛性”,体现了宗教雕塑的世俗化倾向。 元四家: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当数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他们的山水重于笔墨,将球风格,但仍有一定山水根据。他们通过山水书法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但情调多过于伤感、淡薄、孤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无可奈何。

《虢国夫人游春图》:

是以盛唐宫廷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画的是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画面上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郊游的愉快主题。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而能衬托出春天的气息是此幅作品的成功之处,这一骑从行列对表现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富有概括意义。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传世的唯一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应酬等五个场面。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致手的表情都处理的较为成功。此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里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王羲之:

字逸少,司徒王导从子,官至右军将军,史称王右军。(书法初学卫夫人,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后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观览南北诸家名迹刻石,渐变古风,被称作“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他的成就之一就是与从弟王洽变章草为今草,创造了韵媚婉转的书体新风,更重要的贡献在于变革楷书与行书,成为一代风范,后代奉之为“书圣”。

顾恺之:

他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同时他也擅长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他的画论著作有《画云台山记》《论画》。 因缘故事:

莫高窟北朝窟内壁画中有本生和姻缘故事。本省市巴利文的音译,表现释迦所述前世因缘故事,长以前生为国王、王子、婆罗门、商人以及弱小动物的遭遇为比喻,突出施舍、仁义等思想,宣扬忍辱牺牲、舍己为人的苦行。

武梁祠画像石:

武梁祠是在山东嘉祥武翟山(旧称紫云山)发现的一组“武氏墓群石刻”中的一部分,由一对石阙、《武梁碑》及五块画像石组成。其中两块画像石雕刻祥瑞图,其余三块皆分四层(列)雕刻(尖顶上的西王母像不计在内)。每块石上除刻有众多故事及一百多个人物外,还有文字二百余个。画像内容多取自古代传说及《孝子传》、《列女传》、《史记》等典籍,也有对死者生前生活、游乐等方面的描绘。都具有贬斥秦王的含义,是汉代最流行的画像石刻题材。内容丰富,雕刻生动。

《林泉高致》:

北宋山水画画家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为中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阐述山水画创作规律的著作。

赵孟頫:

元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兼顾诸体,特别以行、草、小楷最佳。在书法方面,他不满宋朝末流摒弃古法、随意挥洒的书风,竭力提倡恢复”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传统。他又是最先在画上题诗,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创始者。他的传世书法作品极多,楷书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等,小楷有《汲黯传》、《道德经》等;行草书有《洛神赋》、《千字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等。

恽南田:

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早年主攻山水画,作品空灵清旷。中年以后专攻花卉,创设骨画法,此画法以色彩直接渲染,粉笔带脂,点染并用。同时,讲究以写生为基础,极力摹写,得其活色天香而后已。在创作中,重在”摄情“,画风清新雅丽、淡冶秀美,于绚烂中求平淡天真,表现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天仙化人“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极好的体现出董其昌所极力推崇的文人画旨趣。代表作有《灵岩山图》《锦石秋花图》《花卉册》等。

董其昌:

明代书画家。他对文人山水画的重要贡献,在于它进一步提纯了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图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他主张化古为我,”集其大成,自出机杼“。

赵佶:

赵佶,即宋徽宗,北宋最后一个皇帝。他政治上昏庸,艺术上却颇有才能。精通音律,擅长书画鉴赏,还建立了翰林书画院。(他命工匠摹刻《大观太清楼帖》,精妙在《淳化阁帖》之上。他命书画院的书画博士将历代著名的书画家资料和古代钟鼎彝器,整理成三本书,即《宣和博古图》、《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他在书法上的最大贡献是创立”瘦金书“,又称”瘦金体“。其特点是:笔画瘦直挺拔,结体内紧外展,顿挫分明,收放有致。这种书体介于行楷之间,代表作为《楷书千字文》《闰中秋月》。同时他也擅长行草,有《草书千字文》、行书《蔡行敕》流传至今。

董源: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能作山水、人物、龙水,但尤以画山水著称。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其擅长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成功的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和氤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其传世名迹有《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等。

巨然:

五代南宋画家,是董源的追随者。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较之董源更充满田园自然风致。他曾为翰林学士院画烟岚晓景壁画,颇受称赞。现存巨然名迹《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回答:

秦汉雕塑的功能、样式及代表作品。(兵马俑、霍去病墓)

功能: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勇士而铸造。 形式:陵墓装饰雕塑,冥器雕塑,建筑前雕塑,工艺雕塑,宫苑装饰雕塑。

代表作:陵墓雕塑代表作《马踏匈奴》《卧马》,建筑前代表作有李冰石像,冥器雕塑如秦代兵马俑。

秦兵马俑: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整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其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秦军宏伟气派。

霍去病墓:汉代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的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绝不做作自然主义的过度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力度感。体积巨大,环境辽阔;因势象形,朴拙粗旷;形态各异,动感有力。

北朝麦积山石窟的佛像特征

早期:佛像身躯宽厚,面额方正,造型风格具有早期的特征;窟内三世佛的组合,可能与后秦姚兴信奉三世佛的思想有关。 北魏:前期保持肩宽胸厚的特点,佛像伟岸庄严。造像题材逐渐丰富。后期的造像受孝文帝崇尚男方思想的影响,逐渐由健壮转向修长清秀,塑像中具有装饰性的线条刻画,加重了飘逸清秀的造型意趣。 西魏:保持北魏后期清隽高迈的品格,同时又加入现实人物的形神意态。

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沈周、龚贤山水画风格特征及其作品。

董源: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所画风光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画中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夏山图》《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

巨然:笔墨秀润,较之董源更充满田园自然风致。《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倪瓒:在画法上吸取荆、关、董、巨之长而加以融汇,擅长以干笔淡墨画出明洁清幽的秋景,其画笔墨松秀简淡。画中多长题,做楷书,力求朴素清雅。《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六君子图》《幽涧寒松图》《容膝斋图》

黄公望: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溪山雨意图》《天地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山居图!》

沈周:其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着平和怡悦的气氛,尤其在文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与蓬勃的生命力。《夜坐图》《江村渔乐图》《庐山高图》

龚贤:所画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自藏山水轴》《夏山过雨图》《千岩万壑图》 五代、元代、明代山水画发展特征和代表画家。

五代: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水墨或青绿为主,在屏障上择写大山大水或松石的基础上,一些画家深入于大自然中,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峻岭和秀丽的江南山川,五代时候,中原地区战争频繁,大批知识分子隐逸山林,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荆浩是北方画风的奠基人,因长期的山林生活而熟悉了大自然。荆浩长期隐居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对北方的山势认真观察体会,他的画体现了北方山的特色。石法圆中带方,皴法以短线为主,皴染兼备,层次分明。他的山水画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董源开创了江南画派,董源的山石画法是短披麻皴,其皴法为短促而带弧形的线条疏密组合,多用以表现江南的土山。后世文人画家以、皆以“水墨类王维”的董源为宗。 代表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元代:

(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山水根据。王蒙写黄鹤山,倪瓒画太湖,黄公望在虞山、富春山领略胜概,遇佳山水随笔摹记。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书法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时代*中无可奈何地情绪。

其余群彩纷呈的各家各派的山水画的共同特点是从内容到笔墨都追求“士气”,士大夫审美趣味使宋代画法得以改造,使之赋有新的时代气息,这种力求高雅的艺术情趣,予明代绘画以极大影响。

代表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朱德润,曹知白

明代:明代为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画派林立,画人无数,如“浙派”、“吴门派”、“华亭派”等等,《明画录》载有山水画家四百多人。浙派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张路、汪肇、朱邦、蓝瑛等人。他们取法马远、夏圭,大多采用方笔,粗率顿挫,萧疏苍劲。而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派则从董源、范宽入手,兼及王蒙、吴镇,用笔多细长挺秀、清丽典雅、灵逸生动,书卷气浓。以董其昌为领袖的华亭派,墨色清淡,古雅秀娟,在理论上,董其昌也极有建树,提出“南北宋”学说。

代表画家:戴进,吴伟,张路,沈周

南宋四家、明四家、四王、四僧山水画特征。

南宋四家: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于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

刘松年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谨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作品中山水与人物常占有同等地位。

马远,夏圭的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被认为反映了南宋偏安的残山剩水,这种解释是欠科学的。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破,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明四家:沈周其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着平和怡悦的气氛,尤其在文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与蓬勃的生命力。

文征明其作品情调闲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表现空间,丘壑林木棱角分明而略有变形。

唐寅的山水画出入宋元,状物真实而不刻露,抒情自然而不造作,作风沉郁潇洒。

仇英的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

四王:他们十分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迁挪后,构成一种元人已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感情状态,体现所谓“士气”和“书生气”,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由于它们能精研书画表现上共同的一面,注意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古人笔墨布局上的成就,所以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趣味的表达更趋于精致。“四王”中又分两种,王时敏祖孙更重笔墨风格,尤其醉心于黄公望。王鉴、王翚的山水主要取法董源,巨然和王蒙,在华发面貌上兼及水墨,浅绛及青绿山水,形成了笔法遒美、墨韵润泽、沉雄古逸的体貌。

四僧:他们十分注重感受生活,观察自然与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依赖与挪用古法,分别以激情洋溢或深情凝絮的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和不似之间的形象,发展了笔墨技法。

黄荃、徐渭、朱耷、恽寿平、郑燮、吴昌硕的花鸟画特征。

黄荃:他继承了唐代花鸟画的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

徐渭:他的花鸟画兼收吴门派与林良写意花鸟之长而不为所束,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他尤其善于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发挥,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气韵的体现。他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再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

朱耷:他的艺术比之常人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他以山水寄恨,“因心造境”,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谓泪眼中的旧江山。他的花鸟画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其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忧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和形式上以臻于高度统一。

恽寿平: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早年主攻山水画,作品空灵清旷。中年以后专攻花卉,创设骨画法,此画法以色彩直接渲染,粉笔带脂,点染并用。同时,讲究以写生为基础,极力摹写,得其活色天香而后已。在创作中,重在”摄情“,画风清新雅丽、淡冶秀美,于绚烂中求平淡天真,表现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天仙化人“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极好的体现出董其昌所极力推崇的文人画旨趣。 郑燮:擅长墨竹,多得之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又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

吴昌硕:他用墨浓淡干湿,各得其宜,表现出物质的内在气质和生命力,并表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给人以出神入化的艺术享受。在色彩上,他善于大胆使用强烈鲜艳的重色如西洋红,在强烈对比中生意盎然、浑厚古拙而不乏书卷气,发展了青藤、雪个、石涛、扬州八怪以来的大写意绘画传统,形成了个人独具的新风格。

董其昌南北宗论的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借用唐代禅宗分南北两宗来解释自唐以来数百年的中国山水画史的演变,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身份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其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生源的影响。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new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更新版1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