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读后感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4-30 07:52:31 来源: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中国美术史

一、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意义

1、了解华夏民族关于“美”的历程、美的信仰、美的起源

2、以史为鉴,借古开今 从传统中去继承、去借鉴,才能有所创造和超越

3、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 生活品位 生活情趣

4、增强对艺术品、文物的保护意识 二 谢赫《画品》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绘画品评论著,由南朝齐梁间画家、理论家谢赫撰写。

《画品》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六法”的提出,“传移模写”——临摹和复制;“骨法用笔” ——笔法;“应物象形”——造型;“随类赋彩”——色彩;“经营位置”——构图。“气韵生动”是指生动地反映人物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并以此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

“六法”的提出对后来的绘画创作实践及绘画理论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后人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高下的标准,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 石窟 甘肃敦煌石窟

是敦煌郡内诸石窟的总称,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建窟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价值最高。开凿于公元2世纪左右。历经北魏-元等多个朝代。现存洞窟492个,彩塑2000余躯,壁画45000余平方米。壁画题材内容丰富,包括佛像、菩萨像、伎乐、飞天、供养人像以及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等。其中讲述佛祖释迦牟尼前世和一生善施乐助、舍己为人、拯救生灵的本生和佛传故事。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现存洞窟53个,现存造像51000余尊。 初建于北魏中期,由皇室直接经营。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年(公元494年)由平城迁都洛阳,于是龙门继云冈之后而成为皇室贵族开窟造像的活动中心。位于河南洛阳之南的龙门山。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造像均有明显汉化。 四 唐代人物

阎立本,出身贵族,其父、兄皆擅长绘画、工艺、建筑。阎立本秉承家学,尤善绘画,是初唐极受重视的宫廷画家。

他工于写真,多以政治历史事件及帝王、功臣、贵族为题材,其绘画可谓是对唐王朝的颂歌。代表作《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有宋摹本传世。

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

创造出“莼菜条”式的描法,用笔波折起伏、错落有致,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他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八十一神仙卷

张萱,以善画仕女、婴儿而名冠当时。所作仕女容貌艳丽,体态丰肥。作品多以贵族游乐生活为题材,其作品《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均存北宋宣和画院摹本。

周昉,擅长仕女画、肖像画、宗教画;肖像画能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情;风格称为“周家样”; 代表作《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皆有后代摹本传世。

五 五代山水

五代山水画出现了南北二派

北方山水画派以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为代表

南方山水画派以董源(潇湘图卷)、巨然(层岩丛树图)为代表

六 赵孟頫

赵孟頫——“古意论”、“书画同源”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 古意论

赵孟頫强调作画要有“贵有古意”,主张摆脱近世(指南宋院体)画的作风,提倡继承晋唐、北宋的传统,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艺术境界,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曾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成为元初画坛审美趋向。 书画同源

赵孟頫最早提出了“书画同源”之说。他在《枯木竹石图》上题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这是从宋代文人开始的,将书法笔法和写意画法结合起来的一种形式,它由赵孟頫明确加以提倡和总结,得到了元代文人们的积极响应。 七 元四家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五十岁左右始画山水,近受赵孟頫的影响,远师董、巨,兼及荆浩、关仝、李成诸名家,晚年变法后自成一家,作品多描绘虞山、富春等地的江南自然景色。以笔墨皴写为结构,再敷以淡赭色点染山石、树干,呈现出苍劲古朴之气,为元末山水大家黄公望所专长。 富春山居图

吴镇(1280—1354年),字仲圭,嘉兴人。性情孤峭,志行高洁,家植梅花,以梅自比,故又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梅道人等。因其房附近有一大橡树,又称其家为“橡林精舍”。

他工书画、诗文,长于山水,兼擅竹石。他博学经史、理学,精通佛、道学说,一生以布衣自居。他既不做官,也不卖画,喜结交高人逸士,以卖卜为生。 渔父图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无锡人。家为江南巨富,家中藏有历代书画文物,并建园林“清秘阁”收藏书画文物于其中。倪瓒少时衣食无忧,唯读书、弹琴、研习书画、结交高人隐士,过着“闭门读史书,出门求友生”的生活。同时他也喜爱参禅问道,无意于仕途,不与达官贵人往来,到晚年,变卖家产,浪迹于太湖一带,达二十年之久。雨后空林图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又自称香光居士,浙江吴兴人,赵孟頫外孙。在赵氏文人画理论影响下,改造董巨画法,自成一家。他画山水在元季四家中面貌最多,对吴门画派有影响。王蒙的作品在元季四家中最为深秀繁复,其独创的笔法称牛毛皴、解索皴,其景物可游可居,笔趣也是最富于变化。与倪为两个极端。 青卞隐居图 八 董其昌

晚明“松江派”大家——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人。是明末著名的书画大家、诗人、美术理论家和鉴藏家。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中提出南北宗论

董其昌其他画学思想

1、“变古”说,以“天地为师”

2、以“淡” 为宗

“以天真幽淡为宗”,“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工,不工亦何能淡。”

3、绘画与自然的关系

“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

4、“寄画于乐”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人往往多寿;至于刻画细谨为造物役者,遂无生机也”。 董其昌书学理论“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白居易琵琶行》 《画旨》 山水图卷 九 四僧

弘仁(1610—1663),原名江韬,字六奇,为僧后号渐江,安徽歙县人。明灭亡入武夷山为僧,后曾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后回故乡,住西郊太平兴国寺和五明寺,经常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他的绘画早年学孙无修,中年师从萧云从,尤多取法于倪云林,构图洗练,用笔方硬简洁。另外重视师法自然,少荒寒之境,而多清新之意。尤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等人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在安徽,从学者甚众,形成“新安派”。西岩松雪图

髡残(1612—1673),俗姓刘、又号石溪等,湖南醴陵人。明朝灭亡后,曾参加南明何腾蛟的反清队伍,抗清失败后避难常德桃花源,1651的落发为僧。四十三岁时定居南京大报恩寺,后居牛首山幽栖寺。其人品与画品为众多名士所钦佩,如钱谦益、周亮工、顾炎武、龚贤等人,程正揆(清溪道人)与他交谊尤深,时人并称为“二溪”,他与石涛并称“二石”。兼擅花卉、人物,尤精于山水。宗法黄公望、王蒙,以秃笔渴墨,描绘繁复景致,风格浑厚凝重。

山水图

朱耷(1626—1705年),江西南昌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十九岁遭国破家亡之痛,二十三岁为僧,法名传綮(qìng),字刃庵,号雪个、个山、个驴、驴屋、八大山人等。

一生经历坎坷,画史上称其是“墨点无多泪点”的画家,在诗文书画作品中常以“隐晦’的方式发泄内心积郁 。

笔墨特色:(1)惜墨如金——少(2)线条圆润——圆(3)淡雅空疏——空(4)干净无尘——净(5)形象奇特——奇

水木清华图

石涛(1641—1707),原名朱若极,明靖江王赞仪十世孙,出家后法名原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广西全州人。他早年云游四方,晚年居扬州。擅山水、兰竹,也能画人物。其作品运笔灵活,善用墨法,构图新奇,强调师法自然,曾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在“四僧”中以奔放恣肆见长。石涛还是中国画史上极为重要的理论阐述者,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一画”的命题把山水画理论提高到哲理的高度。 十 八怪

郑燮的“三真”、“三绝”

真气、真意、真趣

诗绝、书绝、画绝

郑板桥尤长墨竹,多得之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又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幻化 ,强调要表现“真性情”、“真意气”。 对于前人成法,他主张“学一半,撇一半”,不泥古人,自探灵妙。 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了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

金农(1687—1764)被称为“八怪”之首,字寿门,号冬心等,浙江仁和人,久居扬州,被举博学鸿词,考试落选而返,在扬州以卖字画,兼售古董为生。

金农修养广博,工诗文,精鉴赏,善篆刻,长漆书,五十岁后作画,四君子、蔬果、山水、人马、佛像、肖像无不擅长,“涉笔皆古,脱尽画家习气”。

艺术特色: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耐人寻味。

花鸟、山水多意境隽永,有生活情趣、人物肖像则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开一生面。

推荐第2篇: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美术

一、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

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第二章:秦汉时期美术

一、帛画《人物御龙图》、《人物御凤图》、《马王堆出土帛画》。

二、画像石、画像砖:代表作《戈射收获画像砖》。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顾恺之:代表作《洛神赋图》

第四章:隋唐美术

一、隋唐人物画家:展子虚 ,善画人物、车马、楼阁、山水,尤以画山水闻名。它的山水画被称为“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传世之作《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与北齐画家曹仲达并称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张萱:盛唐画家,善于画仕女。《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周昉:继承张萱的画风,《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二、唐代山水画:李思训、张璪

三、花鸟禽兽画:韩干:《照夜白图》,

四、石窟墓室绘画:敦煌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甘肃)﹑云冈石窟(山西)﹑龙门石窟(河南)

第五章:五代美术

一、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二、董源:《夏山图》、《潇湘图》

三、黄家富贵:是指黄筌为代表的这一派的绘画风格,因为他们多描绘宫廷苑囿中的珍禽奇花,画法精细,色彩绚丽。徐家野逸:是指徐熙为代表的一派,多取材于水鸟野卉,画法多用墨笔,色彩极少。 这两种现象被称为徐黄异体。

第六章:宋代美术

一、宋代人物画:李公麟《五马图》、梁楷

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三、宋代画院:赵佶(对画院的发展有几大的贡献),《芙蓉锦鸡图》

四、马远(山水画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近景多在一个角上,以小见大)、夏圭(近景多在一边《溪山清远图》)两人被合称“马一角、夏半边”。

第七章:明代时期美术

一、戴进:浙派之首

二、吴门四家(也称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六如居士)、仇英。(作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画派的吴门画派因其重要画家皆为苏州人而得名,创始人沈周与它的学生文徵明,以及周臣的弟子唐寅和仇英四人,因由师友关系,所以被称为“吴门四家”。)

三、董其昌:绘画理论史中最大的贡献是一出了“南北宗”的概念。

第八章:清代美术

一、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二、四僧:弘仁、朱耷、髡残、弘仁

三、金陵八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

四、扬州画派(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

五、海上画派:赵之谦、虚谷、任熊、任薰、任颐、吴昌硕、蒲华。(海上画派,又称“海派”,或“沪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43年),至廿世纪初期(1927年)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

中国美术史

填空题

1、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半坡)、(庙底沟)和(马家窑)。

2、夏、商、周美术的成就最为突出所以又叫( 青铜器美术 )。

3、T字形彩绘帛画自上而下分段描写了天上、(人间)和(地狱)的景象。

4、最早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顾恺之)晋代杰出的画家。

5、中国的三大石窟是(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和(云冈石窟)。

6、五代山水四大家是(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7、龙山文化阶段,作为当时建筑质量提高的主要标志,一是普遍发现(白灰面),二是出现了( 土台基)。

8、湖北随县曾侯墓出土的大型铜编钟,堪称(战国)时代青铜器的杰作。

10、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帛画,七主体思想是(阴魂升天)。

11、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观雕塑第一座丰碑的是汉代昆明池石刻(牵牛)像和(织女)。

12、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有三件,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臹图》。

13、唐代画家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他的佛画风格被称为“(周家祥)”。

14、杜甫诗:“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道出了画家(薛稷)笔下鹤的高昂神韵。而“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则指的是(边鸾)的花鸟画。

15、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借鉴前代的“白画”发展为更具表现力的“白描”,其传世真迹有《五马图》。

16、突破“黄家富贵”这种宫廷花鸟画成规的画家是北宋中后期的(崔白)。

17、“南宋四大家”指的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18、元代画家(王冕)以画梅著称。

19、“吴门四家”中的仇英,画法以(工笔重彩)闻名,代表作品是《剑阁图》。20、提出山水画“南北宗论”的是明末画家(董其昌)。

21、清初“四王”派分为两种,即(王时敏)、(王原祁)为一种:(王鉴)、(王翚)为一种。

22、“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石涛)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一书中提出的。

23、清嘉道间两位著名的仕女人物画家是(改琦)与(费丹旭)。

24、近代“岭南画派”在一书上主张“折衷东西方”。

25、吴昌硕的一书道路与众不同,他从(臸印)开始,又学习(书法词章),最后取得绘画成就。

26、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27、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画风。

28、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连环画)的表现形式。

29、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出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三万代一万多年之间。30、中国画融诗书印为一体,有托物寄情的特点。例如:王冕《墨梅图》有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羡人间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31、(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32、中国画简称国画。一般只用毛笔在(宣纸)或绢、帛上,用墨和中国画颜料所画的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等。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风格特点,在表现手法上,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

33、宋代五大名窑,即(汝窑)、(钧窑)、(官窑)、(哥窑)、(定窑)。

34、红、紫、黄、绿、橙、蓝几色中,(橙、绿、紫)是间色,明度最低的是(紫)色。

35、构成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色相)、(纯度)、(明度),三间色指(绿)、(橙)、(紫)三种颜色。

36、素描中分为三大面五调子,其中五调子是指(亮调)、(过渡灰调)、(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

37、中国画以题材分通常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国画中传统四君子是指(梅)、(兰)、(菊)、(竹)。

38、中国画中的用墨,历来的画家都很讲究,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唐张彦远《历代画家记》曰: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五种,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处。

39、中国素有“瓷国”之称,在国内成为“瓷都”是(景德镇),“陶都”是(宜兴)。40、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写下《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名篇佳句。

41、创作《三毛流浪记》连环画的作者是(张乐平)。

42、中国现存最早、最大和最高的木结构阁楼式塔是(山西应县木塔)。

43、青铜器主要指我国自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用(铜、锡、铅)合金臸作的各种器物。

44、黄公望的代表作是(《富贵山居图》)。

45、《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五代 顾闳中)。

46、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47、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类。

4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的“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

49、清代“四僧”是指:(弘仁、朱耷、髡残、弘仁)。

50、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 )。

5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52、在(臷峪)人和(山顶洞)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53、“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徐熙)和(黄筌)的花鸟画风格。

54、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的画家(吴道子)和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55、五代时期的画家创造了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简答题

1、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①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②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③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互相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④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⑤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简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①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②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③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④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⑤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的结合⑥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3、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就是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出来的画。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臶。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笔墨。

4、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①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②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③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④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来设色。⑤经营位臵:指构思、构图。⑥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臸。

5、换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黄筌的风格:①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②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③画风富丽,设色鲜明。徐熙的风格:①取材多为民间野花,水鸟渊鱼。②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③设色不以晕染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因此画史上有“皇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6、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①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②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画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③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7、战国帛画反映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是什么:内容:反映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特点:①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②以线造型,笔致圆转流畅。③形象皆为正侧面,基本比例正确。④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

8、“扬州八怪”的绘画有何特点:①风格鲜明,个性突出。②重视情趣的表现,力图在作品中显示出自己的人品、学问、才情、思想。③诗文、书法、绘画、印章,完美结合。 创作特点:师造化、抒个、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

名词解释

1、画像石: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碑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等。

2、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3、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陶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再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臸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4、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张萱、周昉。

5、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再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再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6、帛画:古代画再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任务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7、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元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

作品分析

1、分析顾恺之的《洛神赋图》:①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②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了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③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④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2、分析沈周的《庐山高图》:①“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家影响较深。②专为其师陈宽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用此来象征乃师的崇高人格,③寓意深刻,想象驰骋。布景高原深幽,山石多用披马解索,浓墨点苔,墨丰笔健。表现出庐山大气的动人形象。④为文秀一类的水墨写意山水之作,也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

3、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①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②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③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④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4、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①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②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③吸收董的画风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④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5、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①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②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解释景象。③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④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6、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①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②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③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严谨,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漠勾石骨,再用淡墨微染,层层 加深,层次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④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7、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②通过听琴、观舞、休息、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从的夜宴生活。③构思严谨,任务性格刻画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④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8、分析唐寅的《孟蜀宫妓图》:①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②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蜀的宫廷生活。③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西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④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9、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全面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而不俗。据传,此卷经重新接裱后发现时独立的四福屏风画。

推荐第3篇:中国美术史

名词解释

1.顾恺之

顾恺之:他的绘画理论和绘画风格体现了魏晋时代的审美精神而成为那个时代乃至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求形似,而是主张“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他的这一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了新的里程碑。现存《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传仁智图》等是他的摹本。

2.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3.《步辇图》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1分)《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2分)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2分)

4.《历代名画记》

1 分)

全书内容大致分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画家传记及作品。(1分)全书七卷篇幅汇集了自古史传说以来至彦远成书之时,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作品著录,集中提供了绘画史研究的资料,有分寸地评价了画家的成就得失。(1分)这部著作除了涉及绘画创作和史论内容外,著录、鉴藏、画价、装裱等与绘画相关的问题都分章节记述,在当时有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1分)它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绘画通史。(1分) 1.《历代名画记》《历代名画记》——是唐朝书画理论家张彦远的著作。

5.昭陵六骏

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6.南宋四家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家”。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如果说北宋山水画艺术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则以秀明、工致、优美胜。 7.举例说明赵孟頫主要的艺术主张。

一是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鹊华秋色图》

二是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三是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书画本来同”的《秀石疏林图》,体现元代文人画的新发展。

四是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8.吴门四家

明四家(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徵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们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徵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风格的大家,两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9.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18世纪在盐商富贾聚集的扬州出现的画派。“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人,实际上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因他们非统治者标榜的正宗,便称之为怪。其代表人物:郑板桥、金农、黄慎等。其艺术风格: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

10.试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及其历史意义。

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论及“画分南北宗”:“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盘、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

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在南北宗论中董其昌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了理论上的混乱。与董其昌同时的陈继儒、莫是龙、沈颢等人亦倡导或赞成南北宗论,他们彼此呼应,对明末及清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影响。

简答论述

1.略谈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 (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 (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简述秦兵马俑艺术特征。

秦始皇兵马俑坑共发现三个,共发掘出战车百余乘、陶马600余匹、陶俑近8000件,还有其他的青铜兵器。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为世人展示了秦始皇的一支阵容庞大、组织严整的禁卫军,象征了秦朝威武的军队。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它的高度写实性。秦始皇兵马俑坑所展现的军队阵容是完全按照当时秦军的实况设计的,所以其中的秦俑、陶马、车也是按实物大小制成。秦以前的雕塑以装饰性为主,而秦俑采用了写实的刻画方式,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性的特征。其次是它的传神。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地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

秦俑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它是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深刻影响着后世雕塑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它将我国写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发扬光大,为后代的雕塑艺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其次,秦俑的洗炼概括为后世汉唐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艺术特点。再者,绘塑结合的技法为中国古代雕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拓宽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道路。 2.写出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 (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 (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 (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3.简述吴道子绘画艺术特征。

吴道子作画,虽是各种题材兼善,且皆“冠绝于世”,但他主要创作还是宗教绘画,其宗教画迹多在寺壁,仅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两京寺观壁画便达三百余壁之多,且“变相人物、奇迹异状、无有同者。吴道子“早年行笔差细,中年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 “其傅彩于焦黑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画鉴》)他继承了魏晋绘画的成就,特别发展了张僧繇的疏体。吴道子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造,在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从而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表现因素的统一性,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故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以“吴带当风”的艺术特色享誉画坛,他的绘画样式被称为“吴家样”。 吴道子具有巨大的创作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有大胆的独创精神,在宗教人物及山水画中成就很高。他不只是享有一般的声誉,而是被尊为“画圣”,历代的民间画工一直奉他为“祖师”,在民间画业的行会里,设立他的神位顶礼膜拜。

试述吴道子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 吴道子属于疏体.唐代吴道子突破了当时工细密描、重彩积染的一般画风,创造了水墨淡彩及白描的新形式,吴道子作画时“落笔生风”,在用线上,追求遒劲雄壮,飞扬流动的美感,即所谓“吴带当风”,在用色上,“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绩素”即所谓“吴装”。

 吴道子

作为美术史上的天才人物,

①发展了张僧繇的简括画法,即所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并在此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人物画自成体系,被称为“吴家养”,对中国佛教人物画得影响深远。

②创作了的豪迈奔放、变化丰富、错落有致的“莼菜条”线描,有豪迈自由的气势和波折起伏的变化。

③线条有速度,有力量,产生了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人称其线条是“吴带当风”。

④吴道子的画用色倾向于简淡、雅致,在焦墨痕中略加点染,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

⑤、首创了 “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白描画法。 吴道子在绘画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审美变化,所创“吴带当风”成为后世典范,因而享有“画圣”之誉。他的出现标志着外来画风和传统中国绘画细巧拘谨的影响的结束,新民族风格确立。

4.解析“马一角、夏半边”含义。

马远:A.以雄健的大斧皴画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B.尤善于在章法上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C.这种“边角之景”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a.《踏歌图》:大幅山水的代表作,高山与近景用云气隔开以拉大空间,老农形象朴实生动具有幽默感,带有风俗画的因素.b.《梅石溪凫图》《寒江独钓》《水图》。夏圭:A.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溪山清远图》《西湖柳艇图》《山上十二段》。B.画山:劈染兼用,水墨交融,淋漓尽致,表现了他的水墨特色。C.马,夏山水大胆剪裁,突破全景式构图而画边角之景,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a.是在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b.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5.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

 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 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 (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 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 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6.举例说明赵孟頫主要的艺术主张。

一是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鹊华秋色图》

二是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三是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书画本来同”的《秀石疏林图》,体现元代文人画的新发展。

四是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7.“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画家?他们在艺术上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数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都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

(1)黄公望,他在元四家中年岁最长,诗中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专工山水,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的风景。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以水墨或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卷》,《九峰雪霁图》

(2)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他作画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

(3)吴镇,他作画吸取董源巨然皴法,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话清远江湖中一舟悠然,并题渔歌于其上,词语清新,诗中如“只钓鲈鱼不钓名”等句,抒写其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所画墨竹用笔草草若不经意,而情态生动。他的传世作品有《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

(4)王蒙,他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然深秀,并能画人物。作品有《春山读书》,《夏日山居》等.

“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然有一定的山水根据。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感上多流于伤感、淡泊、

孤独,反映了时代*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仆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一带的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8.试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及其历史意义。 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论及“画分南北宗”:“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盘、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

他将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按画家的身份、画法、风格分为两大派别,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在南北宗论中董其昌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标准不一,对同属南宗的文人画家的评价亦有褒贬等等,反映了理论上的混乱。与董其昌同时的陈继儒、莫是龙、沈颢等人亦倡导或赞成南北宗论,他们彼此呼应,对明末及清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影响。

9.分析八大山人花鸟画的艺术特色(12分)

八大山人明末清初人,系明代宗室,国破家亡之痛感触尤深,把绘画艺术当作寄托理想、宣泄情感的最佳途径。(1分)

八大山人的艺术比之常人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画笔曲折地反映出来。(1分)

他的花鸟画上承沈周、陈淳、徐渭以来的文人花鸟写意画风,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2分)

意境苍凉凄楚,笔墨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幽愤的感情,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2分) 画面构图险怪空灵。(2分)

画中鱼鸟以拟人化的手法画成。(2分整个画面在立意、形象、造型、布局、笔墨以至诗、书、画的一体上均有新的突破,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2分) 以《荷鸭图》等为例分析。

10.清末“海派”画家的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十九世纪中叶,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使得文人、画家云集此地。为适应新的市民阶层的需要,绘画在题材、风格技巧方面都出现新的风尚,形成了“海派”群体。代表人物有任颐、赵之谦、虚谷、吴昌硕等。海派的绘画特征是将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从古代金石艺术中汲取营养,描写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水墨大写意与强烈的色彩相结合,诗书画印一体,格调清新明快、雅俗共赏,开拓了文人画的新天地。

11.阐述“海上画派”的艺术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吸引了各地画坛名家云集沪滨,各施所能,逐渐形成“海上画派”。当时寓居上海的名画家有虚谷、任熊、任薰、任颐(伯年)、吴昌硕等人,他们大都平民出身,以卖画为业,创作题材丰富,画面清新通俗,深受工商人士和平民阶层的欢迎。其遗风流波,影响至今。

海上画派的艺术风格具有以下几点特点:

其一是花鸟画为多,其次人物、再次山水画,依序再为杂项题材,就传统的意义上,有来自古诗词、文学作为基调,再佐以西方反衬法、结构法、设色法等,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只求意境而略其形式。

其二颇具象征性的表现,不论是花鸟或人物画,富贵寓于牡丹等花卉,结义于桃园等借古喻今,山川风光于南山之麓等,都是具有象征的手法,讲究内涵的充实。

其三是造型与色彩华美,为了实用性与现实性,在造型的流畅上,以及较浓丽的色泽上,颇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所喜爱,此一风格显然也受西风美术表现法的影响。

其四强调画法的根源,与清代的考据学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常有模仿或仿真的同类画作出现,然求画者络绎于途,即表现出此画作其来有自,已开始有形式化的趋向。

论述

1.论述文人展画的历史发。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宋代确立,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元明清是文人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萌芽时期:唐 王维 确立时期:宋 苏轼

米芾父子、文同、李公麟

鼎盛时期:

元:赵孟頫、元四家

明:吴派、徐渭、董其昌

清:四王、四僧、扬州八怪

2.举例阐述中国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

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美术史学者一致认为是:“始于唐、成于宋、变于元。”

 魏、晋、南北朝形成,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山水画的形成和确立,是魏晋风度的渗透,崇尚自然的必然。

 隋唐开始独立,现在所能看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山水呈现青绿和水墨两种形式,如李思训、李昭道的金碧山水,王维及中晚唐画家创造了水墨山水,此即山水画“始于唐”。但基本画法是有勾无皴。

 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名家辈出。如荆浩(关同、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人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五代两宋山水画发展很快并达到一个高峰,即所谓“成于宋”。

 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元代始于赵孟頫,完成于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瓚、吴镇)的又一次重要变革,摆脱了宋人院体画风格,重视主观抒发,追求简淡高逸、苍茫深秀的艺术情趣。此即“变于元”。)  明清有所发展,吴门画派、董其昌及清初“四王”为山水画走向绘画理论及绘画手法的程式化完备作出了重大贡献。

 论述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山水画萌芽。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山水概况。(2分)

 初唐,山水画已脱离人物画而成独立画科。隋展子虔《游春图》。盛唐出现了画法工致,赋色浓丽的青绿山水;笔迹豪放、水墨简淡的水墨山水。(2分)如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中寄寓情怀。(1分)王维、张藻的水墨山水的技法探索。(1分)

 五代山水画注重深入自然,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崇山峻岭和江南的秀润风光。(2分)如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董源《潇湘图》,巨然《万壑松风图》(2分)开启了宋山水画的风貌。  北宋山水画继五代后成熟,画家重视深入观察体验自然景物,技巧上创造了大量皴法。(2分)北宋初年以注重写实的全景式山水著称,如范宽《溪山行旅图》,李成《读碑窠市石图》,郭熙《早春图》。(2分)此外,富有抒情诗意和文人情趣的米氏云山和小景山水。(2分)  细腻典雅的青绿山水也讲求真实严谨。王希孟《千里江山图》(2分)

 南宋山水画在体裁取意方面有很大革新,代表人物“南宋四家” 在艺术上高度提炼,突出富有感情的景物,使画面富有浓郁诗意。(2分)

 元代山水画向抒写个人志节,表达文人情怀方向发展。元初赵孟芾将书法用笔引入绘画,加强艺术表现力。(2分)“元四家”,以绘画鲜明地表现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情趣。(2分)

 明代山水画一方面复古,另一方面以复古为更新。浙派复古宋画,吴门画派与市民经济结合,(2分)  松江山水画派力倡文人画,笔墨程式化。(2分)

3.简述中国古代人物画.

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曾因题材类别的不同分为许多支科:描写历史故事与现实人物者称人物; 描写仙佛僧道者称道释; 描写社会风俗者称风俗; 描写妇女者称仕女; 肖像画称写真。 又曾因画法样式上的区别分为若干类别: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名工笔人物; 画法洗练纵逸者名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 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名泼墨人物; 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名白描人物; 以线描为主但略施淡彩于头面手足者名吴装人物。 人物画是中国画里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 它在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特点的同时也较全面、较充分的反映了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社会意识,在中国画各科中最富于认识价值与教育意义。

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 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 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 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人物御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 其后大量出土的帛画、壁画、画像砖石,表现出这一时期人物画的兴盛发达。 魏晋隋唐是中国人物画重要发展时期。 魏晋时期,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 盛唐时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新境地。 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 随着宫廷画院的兴办,工笔重彩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 宋代城乡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亦蓬勃发展。 作品在体现对象的社会属性上,在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上,在宏伟的构图能力上,都有飞速进步,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时期。 自南宗受禅宗思想影响,写意人物画肇兴以来,此后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 从重视教育认识功能,转向重视审美作用; 从为对象传神,转向更多地抒发作者情感。 仕女画、高士画大量出现。元明清以来,虽较多的文人画家转而致力于山水画与花鸟画,但接触民生、关心国事、接受了具有萌芽状态反封建意识的文人或职业画家仍不乏人物画的优秀创作。 明末的陈洪绶、清末的任伯年便是杰出的代表。 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4.简述中国古代花鸟画史。

(一)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最早描绘花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期画在彩陶上的鸟、鱼、蛙及类似花草的装饰图 案。东汉陶仓楼上的壁 画《双鸦栖树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 鸟画,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

(二)、花鸟画正式确立是在唐代,经唐、五代、北宋完全发展成熟,唐初画鹤能手薛稷,为花鸟画的建立作出很大贡献。

(三)、五代时期,西蜀、南唐都设立了画院,绘画迅速兴旺起来,其间出现了“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黄荃、徐熙风格迥然不同,但都展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共同把花鸟画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四)、花鸟画发展到了北宋,前期沿袭“黄家”画风,中后期则出现了钟情于野景野趣的画家。他们注重写生,还善于表现运动中的禽鸟和花草的姿势。

(五)、水墨写意“四君子画”(梅、兰、竹、菊)相继出现于南宋及元代。明代是花鸟画大发展的时期,花鸟画融入了一些水墨写意的笔势,从而赋予画面更多的生动性。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以明末的徐渭为代表自觉实现了以草书入画并强烈抒写个性情感的变革。至清初朱耷则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

(六)、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终于在近现代产生了齐白石这样的花鸟画大师。

作品分析

 1.

《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富春江—带秋天的景致。起伏变化的峰峦,萧瑟苍简的树木,群山环抱的村落,顺水漂流的鱼舟,如此这般恬淡宁静、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令观者在凝神欣赏之际有如进入画境。黄公望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无论是艺术修养、笔墨功力还是对于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真切感知,几乎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所以说,这幅作品不止是笔墨间的创造,更是作者用全部生命完成的。画面上的用笔,既简洁凝重又纯粹干净,没有丝毫的轻浮造作,一派自然天真之象。无论是纤如毫发的栅肖枝权,还是从山峰到山脚的长线,笔笔扎实,仿佛入纸三分。变化多端的笔势给画面增添了丰富的变幻,表现林木树叶用横卧墨点点虱,显得茂密厚重;表现山岭的披麻皴纵横交替,疏密有序,产生出强烈的质感。整幅作品给人的印象虽然是淡雅平静,但墨色的变化却是相当的丰富,从点缀在崖石之间茂密的树琳,到画面尽处若有若无的远山,层层叠叠,变化万千。尤其是在淡墨的使用上,那种空灵的韵味似乎蕴含着浓郁的禅意。

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 3.分析唐寅的《孟蜀宫伎图》

(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 (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

(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

(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4.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著名人物画家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是以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的生活轶事为题材绘制而成。

韩熙载(公元907——970年),字叔言,山东北诲人,唐末进士,是一位北方贵族,因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后主李煜继位时,南唐国势不振,而北方的宋王朝则迅速崛起。李煜对自己小朝廷的存亡忧虑不安。对于韩熙载,李煜想授他为相,却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韩熙载也意识到,表面上虽受惠予南唐朝廷,但毕竟是北方人,也无意为官。身处逆境的韩熙载,为了免遭可能发生的厄运,不得不在政治上尽量避免与朝廷发生冲突,并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纵情声色的方式,去转移同僚的视线,蒙蔽朝廷的耳目。李煜只以为韩熙载生活太放荡,出于“惜其才”,想通过图画对韩熙载起规劝作用。所以,当他得知韩熙载“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棵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的消息,便“命顾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宣和画谱》)这就是《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原由。

《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由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等五个既可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关联的片断所组成的画卷,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 《夜宴图》从一个侧面,十分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夜宴图》全卷以手卷形式,一共用五个场景--琵琶独奏、六么独舞、宴间小憩、管乐合奏、夜宴结束,描绘了整个夜宴的活动内容。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品、床榻等之类的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既独立成画,又是一幅画。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张描写韩熙载私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代风貌。

5.分析徐渭的《墨葡萄图》

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可看作是文入画中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此图将水墨葡萄与作者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徐渭在画上自题诗曰: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从中可得知此图作于五十岁以后,一种饱经患、抱负难酬的无可奈何的愤恨与抗争,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在徐渭笔下,绘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是表现主观情怀的手段。他又善于以草书之法入画,此幅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其画面上所呈现的那种乱头粗服的美,较之元代画家的逸笔草草,更具有一种野拙的生机力感。正如他自己所说: “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求形似求生韵”。此图署款: “天池”,“湘管斋”朱文印。

推荐第4篇:中国美术史

史前美术

一、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其艺术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相结合。

二、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zhiyu人制作的石墨装饰品。

三、最早的雕刻残段:河北兴隆“赤鹿角枝”。

四、新石器时代产生的四大标志:使用磨制石器、发明陶器、农业和畜牧业。

五、陶器:

1、按装饰纹样分:素陶、彩陶、黑陶、印纹陶

2、按用途分:炊煮器、饮食器、储藏器

3、按陶质分:红陶、黑陶、白陶、灰陶

六、彩陶:

1、仰韶文化:(1)半坡类型代表性纹饰为鱼纹,《三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陕西西安市 (2)庙底沟类型代表性纹饰为花瓣纹,《花瓣纹彩陶盆》、《鹳guan鱼石斧彩陶缸》出土于河南临汝县阎村

2、马家窑文化: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舞蹈纹彩陶盆》出土于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多人舞蹈彩陶盆》

七、黑陶:山东龙山文化“薄胎蛋壳黑陶”,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

八、玉器:最早发现玉器的遗址是辽宁阜fu新查海遗址,(1)、良渚遗址发现“玉琮”(礼地){外:“玉碧”(礼天)} (2)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中华第一龙”又叫“碧玉龙”“c型龙”

九、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被誉为“东方天书”

十、地画:甘肃秦安大地湾地画

十一、建筑:(1)黄河流域的穴居、半穴居,(2)长江流域的干栏式 后以红山文化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为典型”(原始神庙)

先秦美术

十二、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三代美术,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十三、青铜器的分类:礼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十四、青铜器的制作方法:(1)《周礼·考工记》中“六齐”,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 (2)失蜡法: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蟠虺panhui纹铜尊盘 十

五、夏代青铜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

十六、商代青铜器:饕餮纹、夔龙纹为典型纹饰,艺术风格上形制凝重、多直线造型、中轴对称、风格沉稳雄浑,《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司母戊鼎》(河南安阳殷墟)

十七、西周青铜器:窍曲纹为典型纹饰,形制庄重,纹饰清新简约,《武王征商簋gui》(陕西临潼)、《毛公鼎》(陕西扶风,499个字,已知最早的青铜铭文)(外:天子九鼎八簋)

八、春秋青铜器:蟠虺纹为典型纹饰,形制奇巧富丽,纹饰繁密剔透,《莲鹤方壶》(被郭沫若称为时代象征)

十九、战国青铜器:形制精致灵巧,纹饰流行生活气息的狩猎、采桑、宴乐、攻战等纹样,《采桑宴乐攻战纹壶》(嵌qian错工艺)、《蟠虺纹铜尊盘》(失蜡法)

十、雕塑:(1)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2)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跽坐玉人》

二十一、绘画:(1)帛画《人物龙凤帛画》出自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人物御龙帛画》出自长沙子弹库楚墓 共同特点:

1、人物皆做正侧面的立像,通过衣冠服饰表现其身份;

2、比例匀称,仪态肃穆;

3、勾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这两幅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 (2)漆画《人物车马出行图》(我国现知最早的风俗画) 二十

二、瓷器是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于商代中期萌芽,烧造1200℃以上,陶器烧造1000℃以下

二十三、文字:(1)甲骨文:我国最古老的篆文 (2)金文/铭文/钟鼎文:“毛公鼎”是目前所知最长的青铜器铭文 (3)石鼓文:又称“石刻文”,始见于商代妇好墓 二十

四、编钟兴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二十五、简述《人物龙凤帛画》《人物御龙帛画》艺术特点?

答:内容:反应了楚人祈求死后升天的幻想 特点:(1)画面背景空白,构图突出龙凤飞升的形象 (2)以线造型,笔致圆转流畅 (3)形象皆为正侧面,基本比例正确 (4)龙凤造型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装饰趣味

秦汉美术

一、绘画:(1)帛画:西汉马王堆“T”字型旌幡,分三段描绘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其主体思想是引魂升天 (2)画像石:始于西汉,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造型形式,代表作是山东嘉祥武梁祠西壁画像石《荆轲刺秦王》 (3)画像砖:始于战国,盛于两汉,代表作是四川大邑《戈射收获画像砖》《荷塘渔猎画像砖》 (4)壁画:秦汉宫殿寺观壁画《王孙亲迎图》、秦汉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

二、雕塑:(1)陶制: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1974年“第八大奇迹“),陶俑、陶马约8000件,三号坑为军事指挥部,其艺术特点是写实 东汉“击鼓说唱俑”和“立式说唱俑”,其艺术特点是诙谐生动 (2)石制:西汉霍去病墓“西汉最大墓室装饰”,《马踏匈奴》,其艺术手法:循石造型,艺术特点:深沉雄大

(3)青铜制:《马踏飞燕》东汉甘肃武威擂台“倒三角形构图” 《长信宫灯》西汉河北满城窦绾“虹吸原理”

三、建筑:(1)门阙:秦汉时代体现威仪等级的建筑物,用于墓前和祠庙前 (2)秦四大工程:阿房宫、秦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 (3)秦汉时期的建筑装饰主要是壁画、画像砖、画像石、瓦当等四个门类 (4)四神瓦当: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

四、工艺美术:出现最早的瓷器和种类:青瓷,而越窑则被称为瓷器的发源地

五、文字:(1)小篆:李斯。赵高“书同文” (2)隶书:蚕头燕尾《张迁碑》《曹全碑》《乙瑛碑》 程邈传说为隶书的创造者 (3)汉代始现草书

六、简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答:

1、崇尚写实,手法严谨

2、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3、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七、简述霍去病墓石刻?

答:这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现存之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石蛙、野人、石鱼

二、人与熊等14件作品。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刻而成。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的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汉代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是:循石造型,因材施艺,较多的保留了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做细致刻画。它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很好的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魏晋南北朝美术

一、绘画:(1)曹不兴:“佛画之祖”,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落墨为蝇” (2)卫协:西晋画家,“古画皆略,至协始精” (3)顾恺之:“才绝”“画绝”“痴绝”,笔记周密“密体”,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也”一般,技法:高古游丝描《洛神赋》《女史箴图》《烈女传·仁智图》 (4)陆探微:“秀骨清象”,笔记周密的“密体”,在谢赫的《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的第一人 (5)张僧繇:“张家样”,“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画龙点睛” (6)曹仲达:“曹家样”,“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7)杨子华:璧上画马,令人“夜听蹄啮nie长鸣,如索水草”《北齐校书图》

二、绘画遗迹:(1)吐鲁番晋墓《地主庄园图》(已知最早纸本绘画) (2)砖画《竹林七贤》

三、画学论著:(1)顾恺之:《论画》强调人物画的“传神”,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创作思想。《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记录了作画的完整构思 (2)谢赫:《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专著。文中首先提出绘画的功能是:“明劝quan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宗炳:《画山水序》谈及“含道应物”“澄怀味象”,提出“畅神”之说 (4)王微:《叙画》指出绘画与地图的区别,强调山水画创作的“至”和“情”

四、书法篆刻:(1)钟繇:正书(楷书)之祖 (2)王羲之:“书圣”《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快雪时晴帖》 (3)王献之:《鸭头丸帖》《中秋贴》 (4)王珣:《伯远帖》(天下第四行书) (外:三希帖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贴》、王珣的《伯远帖》)

五、天下四大行书: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天下第四行书——王珣《伯远帖》

六、石窟艺术: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建筑兴盛,形成石窟、寺院、佛塔三种建筑形态 (1)新疆克孜尔石窟: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现有洞窟236个,现存的主要是壁画 “龟qiou兹ci风格” (2)a、甘肃敦煌莫高窟:尚存492个洞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于一体,《鹿王本生图》(九色鹿) b、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 c、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造型以泥塑为主 (3)中原地区石窟艺术:a、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昙曜五窟(16——20窟) b、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代表洞窟有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等,“龙门二十品”,字体为“魏体”

七、东晋最有影响力的雕塑家是戴逵

隋朝美术

一、绘画:展子虔:《游春图》是今传最早的山水画,它反映了我国早期山水画的风格与技巧特色,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端绪,并且初步探讨了“咫尺千里”的透视观。《游春图》一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由六朝以来的 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画面取俯瞰式构图,重叠的山岗,平远的河水,确实获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的春天的气息,显然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得山水画技法,这是已经能够部分的做到了,这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提高了。

二、建筑: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桥”(现存最早的敞肩桥)

三、“安平桥”中国现存最长的石桥(北宋、福建)

唐朝美术

一、人物画:(1)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汉到隋13位皇帝形象)《步辇图》(绢本设色) (2)尉yu迟乙僧:擅画佛像和外国人物 (3)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的笔法特点 (4)张萱:人物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捣练图》(描绘宫中妇人劳作的场景)、《虢guo国夫人游春图》 (5)周昉:“水月观音”之体,被称为“周家样”《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戏犬、慢步、赏花、采花四个情节)

二、山水画:(南宗)(1)王维:创水墨渲染山水,“南宗之祖”“ 文人画始祖” “破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江干雪霁图卷》《伏生授经图》 (2)张璪zao:“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3)王洽:“泼墨”山水 (北宗)(1)李思训:“斧劈皴”金碧山水《江帆楼阁图》 (2)李昭道:“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明皇幸蜀图》

三、花鸟禽兽画:(1)边鸾:花鸟画始祖,“折枝草木居其第一” (2)薛稷:擅画鹤,杜甫曾赋诗夸赞薛稷“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 (3)韩幹:《牧马图》《照夜白图》 (4)韦偃:《牧放图》“韦偃画马如画松” (5)韩滉huang:《五牛图》(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用)

四、画学论著:(1)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史》(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著录) (2)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在品评画家等级上最早提出了“神、妙、能、逸”的概念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论,穷神变,测幽微” (4)张怀瓘guan:《书断》

五、书法:(1)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体” (2)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 (3)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4)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勤礼碑》(楷书)《多宝塔碑》 (5)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 (6)张旭:《古诗四帖》《肚痛贴》“草圣” (7)怀素:《自叙帖》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六、建筑:(1)河南登封崇岳寺塔(最早砖塔) (2)山西五台山

七、雕塑:(1)杨惠之:“塑圣” (2)昭陵六骏:飒sa紫露(具有情节性)、么伐赤、特勒骠、白蹄ti乌、拳毛騧guo、青骓

八、工艺美术:(1)“南青北白”:越窑的青瓷(“纯净如翠”),刑窑的白瓷(“皎洁如玉”) (2)唐三彩:黄、绿、白,善表现“骆驼”和“马”的题材

九、简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答:“曹衣出水”指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吴带当风”盛唐人物画家吴道子所画,他以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人物衣褶,圆转而有飘逸之势。

十、简述文人画?

答: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 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使后世奉他为文人画的鼻祖,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述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苏轼是文人画的积极提倡者。 赵孟頫就是元代文人画风气的领袖,他在创作上张扬个性,强调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的结合。

五代美术

一、人物画:(1)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2)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二、山水画:(北派)(1)荆浩:《匡庐图》《笔法记》(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 (2)关仝:《关山行旅途》 (南派)(1)董源:《潇湘图》“披麻皴”“点苔法”“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2)巨然:《万壑松风图》

三、花鸟画:(1)黄筌:《写生珍禽图》 (2)徐熙:《石榴图》《飞禽山水图》

四、简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答:黄筌为西蜀宫廷画家,所作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他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南唐处士徐熙,终身不仕,其画注意“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细笔填色表现奇画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 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在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以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

五、简述《韩熙载夜宴图》?

答:

1、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唯一传世作品。

2、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夜间在家中饮宴听乐观舞的场面。

3、以长卷形式分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酬宾五个场面,用屏风床榻分隔,构图巧妙,人物刻画细腻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至于手的表情都处理的较为成功,对主人公韩熙载超脱不羁而又郁郁寡欢的复杂内心尤为体察入微。

4、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5、他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体现了画家惊人的观察力,及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矛盾的深刻理解,也突出地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的杰出成就,在我国古代美术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两宋美术

一、人物画:(1)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2)李公麟:《五马图》创“白描” (3)梁楷:《泼墨仙人》《六祖图》《太白行吟图》“减笔”人物

二、风俗画:(1)张择端:《清明上河图》(814个人物) (2)苏汉臣:《婴戏图》《秋庭戏婴图》 (3)李崇:《货郎图》“钉头鼠尾描”

三、历史画:(1)李唐:《采薇图》“竹叶描” 描绘了殷商贵族伯夷、叔齐在亡国后宁愿饿死也不食周栗的故事

四、山水画:(1)李成:《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善画寒林平野 (2)范宽:《溪山行旅图》(雨点皴,高山仰止)《雪景寒林图》顶天立地的章法“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3)郭熙:《早春图》《林泉高致》(三远:即深远、高远、平远)“云头皴” (4)米氏山水:米芾、米友仁父子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5)小景山水:赵令穰《湖庄清夏图》 (6)青绿山水: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赵伯驹 (7)南唐四家:李唐《万壑松风图》《采薇图》、刘松年《四景山水》、马远《踏歌图》《寒江独钓图》(布白 手法“计黑当百”)“大斧劈皴”、夏圭《溪山清远图》《渔笛清幽》《山水四段图》

五、花鸟画:(1)黄居寀:《山鹧棘雀图》 (2)崔白:《双喜图》打破五代黄筌的成规 (3)赵佶:《芙蓉锦鸡图》建立翰林图画院,主编《宣和画谱》创“瘦金体” (4)苏轼:《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追求笔墨意趣“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外:“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画”梅兰竹菊) (5)文同:《墨竹图》开创“湖州竹派” (6)邓思肖:画兰花 (7)扬补之:《四梅花卷》

六、书法:(1)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大行书” (2)米芾:《海岳名言》《蜀素帖》“八面出锋”之誉 (3)黄庭坚:《廉颇蔺lin相如列传》 (4)蔡襄:《万安桥记》 (5)赵佶:“瘦金体”《论中秋月》

七、建筑:《营造法式》 天津蓟ji县独乐寺观音阁(最古老的木制高层建筑)

八、工艺美术:(1)五大名窑:定窑、汝窑(五大名瓷之首)、官窑、哥窑(金丝铁线)、钧窑 (2)“影青器”是景德镇独创

九、简述马一角、夏半边?

答:马远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异险峻的山石峰峦,以施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传世《踏歌图》是他山水代表作。

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传世巨型长卷《溪山清远图》是其代表作

马远、夏圭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的发展和丰富。

元朝美术

一、绘画:(1)赵孟頫:“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书画本来同”《秋郊饮马图》《鹊华秋色图》《秀石疏林图》 (2)高克恭:善用云烟渲染气氛《雨竹图》《春山晴雨图》 (3)王冕:《墨梅图》“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元四家:黄公望:号“大痴道人”《富春山居图》“披麻皴”、倪瓒:《六君子图》《渔庄秋霁图》“善以干笔淡墨作画”、吴镇:《渔父图》、王蒙:《青卞隐居图》(被董其昌称为“天下第一”)章法稠密的画家“解索皴”“牛毛皴”

二、建筑:(1)元大都:依《考工记》而建,依水面划分中心 (2)妙应寺白塔:国内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元代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修建 (3)山西芮城永乐宫:道教题材《朝元图》

三、工艺美术:元代景德镇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主要成就是烧成青花和釉里红(外:青花瓷流行时间最长,产量最大)

四、元代王绎《写像秘诀》

五、简述赵孟頫?

答:赵孟頫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均有极高的修养,其重要成就在书画方面,他的绘画功力深厚,能融唐宋绘画之长而自成一家,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他是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一些知名画家与他都有师友关系如高克恭、王蒙、黄公望。书法方面赵孟頫兼善诸体,特别以行、草、小楷见长,他的行草结构紧凑匀称,用笔如行云流水,风神潇洒,形成温文尔雅又內寓刚劲的书法风格。在他的影响下,二王书风又成为书法发展的主流

赵孟頫在艺术主张上 标榜“古意”,以为“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向绘画之中,强调绘画艺术的表现力,他在画上题诗云:“石如飞白目如籀zhou,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又是最先在画上题诗,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创始者。

六、简述《富春山居图》?

答:

1、《富春山居图》为横卷,长两丈,是元四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品

2、黄公望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以苍润精炼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山容水貌

3、作者没有过多的拘泥于物象表面的细微描画,而是着重把握住山水的整体风貌,以活脱潇洒的笔墨抒发作者的主观意趣

4、卷中江水平静,峰峦起伏,点缀丛林亭舍,疏密相间,吸收董源、居然画法而更加简括,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笔墨功力

5、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在中国画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明代美术

一、山水画:(1)浙派:戴进:《春游晚归图》“大斧劈皴”、吴伟:《灞桥风景图》“小斧劈皴”创“江夏派” (2)王履:《华山图》《重围华山图序》主张“吴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 (3)吴门画派:沈周:《庐山高》、文征明:《真赏斋图》《江南春图》、唐寅:号“六如居士”《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落霞孤鹜图》、仇英:《汉宫春晓图》(工笔重彩)《桃源仙境图》(青绿山水与人物工笔结合) (4)华亭派:董其昌:“南北宗论”(崇南贬北,标榜文人画)

二、花鸟画:“白阳青藤”(1)陈淳:号白阳山人 (2)徐渭:号青藤《杂花卷》《墨葡萄图》“大写意”

三、人物画:(1)南陈北崔:陈洪绶:“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屈子行吟图》版画《九歌图》《水浒叶子》人物《归去来辞图》 崔子忠:《云中玉女图》 (2)曾鲸:字波臣,创“波臣派”《王时敏像》《张卿子像》“墨骨”人物肖像

四、油画:(1)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首次将西方油画携入中国内地 (2)利玛窦:首次将圣像画带入中国《天主像》《天主母像》,对推进油画在中国的扩大传播和传承起到关键性作用

五、工艺美术:(1)宣德年间“铜香炉”又称“宣德炉” (2)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 (3)青花瓷在明代达到全盛时期,成化年间创制了青花和釉上彩多种彩色结合的 “斗彩”、嘉靖、万历年间又在斗彩的基础上烧成了“五彩瓷” (4)《天工开物》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他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六、简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答:

1、他以佛教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了山水画的“南北宗论”,认为唐以后的山水画分水墨和青绿两种风格流派,强调前者是文人画的正宗,后者则识李家画的代表,进而崇南贬北,标榜文人画

2、他把佛教“北宗”的所谓“渐修”与南宗的所谓“顿悟”套用到绘画风格的内涵里去分析,文人画派的绘画有天赋,是“顿悟”的潜在灵感的体现,而属于北宗的工细画风是“渐修”的结果

3、在明代至清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将文人水墨推向高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

七、简述吴门画派?

答:

1、明代中叶,以史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吴门画派”,又称“吴派”,取代了浙派在画坛的地位,改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境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画家

2、沈周的山水画以粗笔为多,形成了笔丰墨健、浑厚沉郁、意态轩昂的主要风貌,代表作《庐山高》

3、文征明的山水画以细笔为主要面目,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空间表现,丘壑林木棱角分明而略有变形,代表作《江南春图》

4、唐寅,博采众长,形成以“院体”工细为主而兼具文人画笔墨意趣与气格的面目,代表作《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

5、仇英,尤擅长工笔重彩与青绿山水,作风严谨不苟,在精丽秀美中闪现文人画的研雅温润,代表作《桃源仙境图》

清代美术

一、

四王与吴恽: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1)王时敏:《云山图》创“娄东派” (2)王鉴:《夏山图》《梦境图》 (3)王原祁:“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山中早春图》 (4)王翚hui:《西山红树图》创“虞山派” (5)吴力:《湖天春色图》 (6)恽yun寿平:《锦石秋花图》创“没骨”画法

二、四僧:(1)朱耷:号“八大山人”,构思奇特,喜爱画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愤世嫉俗 《荷石水禽图》《孔雀牡丹图》 (2)石涛:号“苦瓜和尚” 《淮扬洁秋图》《山水清音图》《苦瓜和尚语录》“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起风打草稿” (3)弘仁:号渐江,创“新安画派”画山水重笔墨 (4)髡kun残:“吾之天游”《层岩叠壑图》

三、(1)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大家 (2)髡残与程正揆kui并称“金陵二谿xi” (3)“金陵八家”:龚贤(成就最高,八家之首)《木叶丹黄图》《夏山过雨图》、樊析xi、吴宏、皱喆zhe、谢荪、叶欣、高岑、胡慥zao

四、扬州八怪:直抒胸臆,打破成规(1)郑燮xie:号板桥,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竹石图》《墨竹图》 创“六分半书” (2)金农:创“漆书” (3)罗聘:《鬼趣图》

五、宫廷绘画:郎世宁:《百骏图》《崇献英芝图》

六、人物画:(1)改琦:《红楼梦图咏》 (2)费丹旭:《东轩吟社图卷》

七、版画:(1)殿版版画:焦秉贞:《耕织图》 (2)民间版画:《芥子园画传》系统地介绍了传统绘画的基本画法和流派,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绘画教科书

八、建筑:中国四大名园:留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九、工艺美术:(1)清代康熙时期盛行“古彩”,即五彩瓷,到雍正时期,五彩逐渐被线条柔婉、色彩淡雅的“粉彩”所取代 (2)明清时期瓷器的装饰手法,彩绘已成为主流,标志着中国陶瓷已由“青瓷时代”进入“彩瓷时代”

十、简述“扬州八怪”?

答:

1、“扬州八怪”是泛指清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

2、他们在商品社会的生产竞争中,恪守文人的文化情操和文人画传统,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描绘对象,除了表现诸如清高、孤傲、绝俗等思想外,还通过题诗写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

3、在艺术上,扬州八怪发挥水墨特长,以简括的手法塑造物象,笔墨纵横,锋芒尽显,直抒胸臆,打破了成法约束,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一派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这些画家形成了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发展了了文人写意画

一、简述“四僧”?

答:与四王同时的僧人画家朱耷、石涛、髡残、弘仁,力主继古开今,革新创造,史称“四僧”,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移民,移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强烈的情感,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抒发性情,创作时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的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艺术风貌虽各有不同,但在当时来说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 四僧以朱耷的艺术个性最鲜明,石涛的绘画思想影响最大,石涛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传世。

朱耷,号八大山人,他的绘画极具个性,具有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的抒发了遗民之情,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常画傲然屹立的荷花,白眼瞪天的怪鸟怪鱼,孤寂高傲,构思奇特,充分表达了他愤世嫉俗的个性特征,代表作有《荷石水禽图》等。

石涛,号苦瓜和尚,其山水画多写对自然观察体验之所得,极富创造性,作品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横潇洒,意境生气勃勃,他在他的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了“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搜尽起风打草稿”等主张,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着的沉闷的画坛,起到振聋发聩的启示作用。 十

二、简述故宫?

答:

1、故宫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2、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3、建筑物个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体现了极大的对称性,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4、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近代美术

一、上海画派:(1)赵之谦:《牡丹图》《积书沿图》 (2)任颐:字伯年《群仙祝寿图》 (3)任薰 (4)吴昌硕:《依样》《品茗图》 (5)海派四大家:吴昌硕、任伯年、虚谷、蒲华

二、居氏兄弟:居巢、居廉以“撞粉” 和“撞水”法发展了没骨花鸟画

三、岭南画派:“二高一陈”:高剑父(从广州回后创“春睡画院”)、高奇峰、陈树人

现代美术

一、齐白石:“三百石dan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和平鸽》《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尺寸最大)

二、黄宾虹:以“黑、密、厚、重”为特色

三、张大千:善“泼墨、泼彩”

四、潘天寿:擅画“指画”,用笔老辣生涩,善用浓墨重墨《蛙石》

五、傅抱石:“烟笼锁雾,苍茫雄奇”“曲高和众”《大涤草堂》《江山如此多娇》(挂于人民大会堂)

六、徐悲鸿:中国画《八骏图》《愚公移山》《九方皋gao》油画《田横五百士》《奚我后》

七、林风眠:他的画“调和”中西而能和谐统一《荷塘过雁图》《清音》

八、刘海粟:1912年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正规美术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

九、赵延年:擅长版画《鲁迅先生》《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出版有《赵延年版画选》连环画代表作:《阿Q正传》(木刻)

十、张乐平:“三毛之父”《三毛流浪记》

十一、丰子恺:我国早期多产的漫画家《瞻瞻底车》

二、李桦:《怒吼吧,中国》

三、蒋兆和:《流民图》《杜甫像》

十四、王式廓:20世纪第一代革命画家《参军》《井冈山会师》《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血衣》

十五、王澍shu: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2012年,荣获世界建筑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人士

十六、潘鹤:《艰苦岁月》(雕塑)《毛泽东去安源》(油画)

七、詹建俊: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3年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狼牙山五壮士》

八、吴作人:《齐白石》

九、罗立中:《父亲》

十、董希文:《开国大典》 二十

一、陈逸飞:《黄河颂》

二十二、罗工柳:木刻《鲁迅像》油画《地道战》 二十

三、杜健:《在激流中前进》 二十

四、李可染:《万山红遍》

二十五、“寒之友”:何香凝、陈树人、径享颐 二十

六、鲁迅是最早把西方木刻引进中国 二十

七、藏书票:“纸上的蝴蝶”

二十八、著名美术机构、团体、出版社:(1)辛亥革命后,第一人教育总长蔡元培倡导美育,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把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 (2)我国最早建立图画手工科的是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校长是李瑞清 (3)我国第一所私立美术学校是1911年周湘在上海创办的中西美术学校 (4)决澜社是中国最早主张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的、有宣言和纲领的学术性社团 (5)近代石印画报中最有名的《点石斋画报》,执笔人吴友如 (6)南京中山陵是中国建筑师在近代规划设计的第一座国家级大型纪念性建筑群,设计者是吕彦直

中国民间艺术

一、中国民间艺术主要特点:(1)主要创造者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 (2)它的目的是满足群众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同时兼顾审美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3)大多数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手工艺品

二、年画:(1)天津杨柳青年画:《嬉叫哥哥》 (2)苏州桃花坞年画:《花果山猴王开操》《上海火车站》 (3)山东潍县杨家埠bu:《女十忙》 (4)河北武强 (5河南朱仙镇)

三、泥塑:张长林:字明山,人称“泥人张”《渔樵问答》

四、剪纸:(1)剪纸制作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剪子剪,一种是用刻刀刻 (2)剪纸的刀法主要有“阴刻”和“阳刻”两类

五、风筝: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

六、皮影戏:发源地是陕西(陕西户县为钟馗画之乡)

七、漆器工艺:(1)以实用为主的漆艺包括家具、灯具、餐具、文具、酒具等 (2)以美化、欣赏为主的漆艺有室内漆饰、漆壁画、漆屏风 (3)纯艺术漆艺有漆画、漆雕等

八、刺绣:(1)我国著名的刺绣有苏绣、湘绣、广绣、蜀绣、顾绣(“闺阁绣”)等 (2)清代五大名绣:湖南省的“湘绣”,四川省的“蜀绣”,广东省的“粤绣”,江苏省的“苏绣”以及京城北京的“京绣” (3)明代刺绣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顾绣

推荐第5篇:中国美术史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的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远古的先民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就在劳动工具——石器上倾注自己的审美热情。可以说中国美术的历史就此开始。

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美术史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史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发展是同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的不同,导致各个时期美术风格的不同。如在秦代以前,美术的主体功能是实用而不是审美。两汉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与当时流行于社会上的神仙思想,决定了当时的美术表现内容多是神仙题材与世间奢华生活。到了隋唐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广泛宣扬封建道德,表现忠臣、孝子、烈女、义士的人物画多起来,堪称人物画的古典时代:五代宋元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兴起,这些人有钱有闲又有文化,他们流连山水之间,寄情花间月下,开始了山水、花鸟画的古典时期。

而历史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人组成的,美术史便是由一个个美术家组成的。没有他们的活动,没有他们创作的一部部杰出作品,便构不成美术史。所以我认为,一部美术的历史,就是一部杰出艺术家的历史。因此在这本书中,重点介绍的是每个时代的艺术大家。

《中国美术史教程》面对的读者是美术史专业以外的艺术类大学生,只要求对美术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在编写过程中,侧重每个时代的量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或艺术家,而不可能面面俱到,难免有“厚此薄彼”之嫌。

书中所写多是对大学应学知识的一些整理概括,间接材料引用较多,加之成书时间太过仓促,一些细节问题难以一一考校,因此错误纰漏之处一定不少,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前言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

第一节 石器

第二节 陶器

第三节 绘画与雕塑

第二章 先秦美术

第一节 灿烂的青铜工艺

第二节 绘画

第三节 雕塑

第三章 秦汉美术

第一节 绘画艺术

第二节 画像石与画像砖

第三节 雕塑艺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第二节 山水画的兴起

推荐第6篇:中国美术史

北宋三大家:李成、范宽、董源南宋四家:李唐、马远、夏圭、刘松年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明四家: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

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四僧:石涛、朱耷、弘仁、髡残

扬州八怪:李鳝、李方膺、郑燮、罗聘、金农、黄慎、高翔、汪士慎

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是我国古代绘画实路的系统总结。“六法”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气韵生动”是对作品总的要求,是绘画中的最高境界。它要求以生动的形象充分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 敦煌莫高窟: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珍藏艺术珍品是中外交流的瑰宝。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关中通往西域的咽喉。是西千佛洞的总称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形象的记录这佛教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形成。

莫高窟成为我国重要的一处石窟寺,275窟(十六国)是现存最早的窑洞之一《鹿王本生图》

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等。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敦煌壁画形象逼真,尤其是:“飞天”图案,被唐朝人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华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是人类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秦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秦陵兵马俑共有3个兵马俑坑:一号坑为步兵部队呈品字形排列,是主体部队。二号坑多以弩兵、骑兵为主,是特殊部队。三号坑是统领

1、2号坑的军事指挥部。

秦兵马俑场面宏大,威风凛凛,队列整齐,展现了秦军的编制、武器的装备和古代战争的阵法。秦兵马俑皆仿真人、真马制成。两汉陶俑:陶俑又按兵种的不同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将军俑等。陶俑皆用摸印与手塑相结合的方法制成,躯体各比例恰当,一面目和悦,形象优美而著称。东汉陶塑:题材扩大,形象愈加生动传神。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是秦俑的艺术特点。从主流方面来看,秦始皇陵兵马俑不愧为秦代雕塑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六齐:中国古代冶炼青铜的六种铜锡配比。即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剂表。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如:半坡出土的内彩四路纹盆、人面鱼文彩陶盆。

青铜器种类:青铜器的类别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器与工具、货币、玺印与符节、度量衡器、铜镜、杂器十二大类,其下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其中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这五类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

人物御龙帛画: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巫师宽袍高冠,腰佩长剑,手执僵绳,神情潇洒地驾驭巨龙。帛画中的华盖飘带与巫师衣带随风飘动,表现巫师乘龙飞升的动势。帛画的绘画手法以单线勾勒与平涂、渲染兼用,人物略施彩色,余用金,白粉彩。从构思上看,整个画面布局合理。

本生故事:本生故事画是敦煌石窟早期壁画中绘制最多的佛教故事画之一,佛教本生故事是讲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在前世中无数次修行转世的故事。

《洛神赋图》:顾恺之传世之作《洛神赋图》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这篇著名文学作品后有感而画的。《洛神赋》通篇言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顾恺之读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

阎立本:中国唐代画家(宫廷画家)。雍州万年人,他的绘画艺术风格特别长于刻画人物神貌,笔法圆劲,气韵生动,能从画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二是擅长政治题材。工于写真,尤擅故事画,取材多是贵族、官宦以及宫廷事件。《步辇图》

《清明上河图》:笔墨淡着色、绢本设色;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以及汴河沿岸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画中人物815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采用散点式透视。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非常巧妙。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艺术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历史文献价值。整幅画卷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无比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

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 “唐三彩”多用于殉葬。

《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里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这更深刻的意义。此图绘画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此画人物生动传神,细节流物、刚劲起健、设色沉着稳重、而又活泼响亮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衬托人物。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奉先寺:原名大卢舍那像窟,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大龛。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露天佛龛,形态各异、刻画传神的造像显示了盛唐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成为石雕艺术史上的奇观。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

霍去病墓石刻:汉代雕刻艺术珍品。霍去病是西汉西汉武帝的名将,因有战功,封为骠骑大将军,死后陪葬武帝茂陵旁。有大型石雕散置墓旁,以作纪念。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传神。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完整的成组石雕。代表作品为“马踏匈奴”、“伏虎”、“跃马”等。

推荐第7篇:中国美术史

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舞蹈纹彩陶盆: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画像石: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骨法用笔: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

帛画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富于运动感、节奏感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绢本大青绿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画家在近12米20厘米,整绢上以半年的时间、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气魄和高超的技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

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昭陵六骏: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唐三彩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浙派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海派: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简答题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①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②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③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

两晋南北朝的佛教美术为什么能得到巨大的发展?西汉末年佛教就传入中国.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后战争连年不断,灾难重重,人民生活生命受到威胁,他们对于物质的解救绝望了,于是寻求着精神的解放,而佛教关于彼岸世界的宣扬正迎合了当时人民的心理,统治阶级把佛教作为统治工具大兴起来佛教美术.谢赫“六法”,并逐一加以简要解释。(1)气韵生动: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2)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3)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4)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5)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6)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画品》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谢赫在对画家评论中有许多精辟的主张:强调画家深入生活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促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这批石刻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崛起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炼,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透露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籍于单纯而自然的外形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用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评价霍去病墓石刻.

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代表,敦煌壁画就性质而言,大体分为1佛像画.2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故事画.3本生故事,这也是壁画里最为重要的内容.早期佛教绘画打破物理时空的画面组织,充满雅气和装饰味的造型,豪放泼辣的线条,浓重沉稳的色调,使其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是激动不安、阴郁而又热烈、奇异而又真实、豪爽而又多姿与和谐、典雅、静穆、真理化的希腊艺术形式成鲜明对照.就技法而言,早期壁画是外来艺术有益的因素与我国线描造型和以形写神等民族艺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西域风格又使中国是传统绘画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唐代人物画家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阎立本出身贵族,一直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创造密切适应着唐初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他继承发展了“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用线劲健结实,色沉浓重,人物形神兼备.在政治上他有“应物之才”描绘重大历史题材.

吴道子人物画造形上1米粉厚薄,皆见骨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2行笔相当细密.“顿菜条”式描法加强立体感,份量感,“吴带当风”之称.3吸收外来营养,使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吴道子画风对后时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

唐代美术发展有何特点,试结合其历史社会背景加以说明.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灿烂夺目的篇章.中外交流下,唐代美术成就辉煌.书法达到一个高峰,建筑方面气势宏大,长安成.工艺驰誉世界“唐三彩”.陵墓雕刻,佛像雕塑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

唐代十位画家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方,尉迟乙僧(铁丝描),孙位,山水画家,李思训,王维,张澡,画马画家,韩干.风格各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意义.这是唐代张璪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两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

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

北宋前期山水画家.李成《晴峦萧寺图》为远、近、中三阶段构图可体会出他的作品“气象萧疏,烟林情矿,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鲜明风格特色.关同《读碑巢石图》他画山石,多用湿墨皴染,明快透明,有烟岚轻动之感..范宽《溪山行旅图》是一幅古代山水画的典范,此画给人以山势逼人之感.1是构图,主峰巍峨浩大,面积占画面三分之二,而逼近画面顶端,威压感,下呈现出承受主峰质量给人紧张感、空间感、运动感.2用笔用墨近似江南画风,体现体积感和重量感.郭熙《早春图》季节感强.宋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北派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写关陕风光;南派董源《萧湘图》、巨然《秋山问道图》写江南山水.在继承传统的山水画的基础上,再现山水气势,壮美的山川景色,都创造了自己的表现方法,以抒写千变万化并具有个性的诗意境界,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优秀范例.

宋徽宗赵佶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也是绘画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艺术创作是他帝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却是一个有相当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的艺术家重视翰林图画院,经常参与艺事活动,他的花鸟画,有不少作品流传,且风格多样,可以看出他对传统花鸟画兼收并蓄的迹象.赵佶的艺术思想、绘画风格以及书体对后世都有影响元代书画家,书法诸体皆能,精于正,行和小楷.晚年创立“赵体”.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

书法史上宋四家米芾《山林集》行楷、行用笔俊迈豪放,沉重痛快,极受推重.黄庭坚;行书《松风阁帖》,草书《诸上座帖》用笔侧锋取势,结体奇险,独树风格.蔡襄《茶录》《蒙惠帖》善于楷、行、草端庄稳健,精丽温淳.苏轼;楷书《醉翁亭记》行书《洞庭春色赋》崇尚意境.宋代黄筌富贵,徐熙夜逸的风格差异.不同艺术风格.1师承关系不同:黄师承唐代的薛稷、所谓“正统派”.徐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2题材不同:黄多取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善画自然中禽鸟、花竹、草虫蔬果.3表现技法不同:黄妙在赋色.用笔级新细,殆不见墨迹,以轻色染,谓之写生.徐以“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4格调不同:黄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徐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俩人两种美学风格,两人社会地位,环境思想态度不同,风格也不同.南北宋山水画在构图以及空间处理上的不同特点.北宋山水画以雄壮、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秀丽、工整、优美胜,两美并峙,各有千秋.

两宋文人画文人画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的绘画。文人画艺术潮流兴起北宋,活跃于元明清时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显著地位。他们注重文学修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进一步注重笔墨书法因素及特定的艺术形成的追求。宋代的著名文人画家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米友仁、扬补之、郑所南、赵孟坚等人,他们的创作和理论主张奠定了文人画发展的基础。 “南宋四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起“开派”的作用.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宋代李公麟是卓越的人物画家大师,学识修养极深,精文学、善鉴别古器物,尤精书画.绘画表现广泛,形式上为了摆脱甜腻华艳的世俗习气,达到生、冷、敛的艺术效果,他探索“白描”这种语言,以浓淡、刚柔、粗细、虚实、朴素、精美的格调.他用线既敛而放,故生而熟、含蓄而刚劲,被誉为“天下绝艺”.王曦之行书《兰亭序》《快雪时晴贴》,草书《初月贴》.精研笔法体势,博采众长.增损古法,载成新意,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创始了妍美流变的新体,被后世誉为“书圣”,善行,草,字势雄强多变,为历代学书者所追随.兰亭序: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引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赵孟頫对元四家的影响.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元代赵孟頫书法上艺术成就:画院制度完备.它既是创作机构,也是培养人才的任务,画家地位提高,按职务设画学正、艺学、待诏、柢候、供奉、画学生.多数通过考试录取.画学的学科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取士标准,不仿前人,重构思.

元四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夏山高隐》、倪瓒《松林亭子》吴镇《松泉图》.表现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3与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

元代花鸟画有王渊、陈琳、李衍、柯九思、王冕.一部分画家继承了宋代院画刻画严谨的传统并加以变化,重墨轻色,勾勒点染相结合的水墨花鸟画有所发展,呈现出花鸟画由宋的严谨、精美画风同明清的文人写意画风转变的过度特征.特别是梅、兰、竹等创作母题,因暗含着儒家的理论学和道及禅宗哲学精神,而为文人画家们所厚爱.这些题材被广泛地喜欢并经久不衰,还在于他们的外部形态最能用书法的线的精神.书画统一性特征.

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创立者想通过从唐至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准.竭力抬高文人画,贬底南北朝以上的院体画和青绿山水画体系.南北宗论有片面性只用两个流派去归纳,难免有自相矛盾,牵强附会,评价白当之处.应该肯定董其昌做出的贡献.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鉴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明代吴门画派苏州远在唐代就是繁荣的都市之一,为各种艺术活动的集中地区.明中期以后,吴门画派在此兴起.沈、文、唐、仇的出现不仅仅打破了“院体”和“浙派”垄断画坛的局面,而标志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他们以在野士大夫、文人学士的角色,有着不大受约束力,在艺术上,他们在继承上,追求气韵神采的笔墨效果,以一种新倾向,接近世俗生活.明清美术1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争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4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绘画源源输入中国,一些擅画的外国传教士还成了供奉清廷的画师.

清“四王”与“四僧” 弘仁、石溪、朱耷、石涛.在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变,不但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为另一创新派.朱耷号八大山人明朝画家,明亡后,隐居为僧,绘画用高度强烈的笔墨效果和象征手法,抒发他高傲、冷漠、苦痛、仇恨、轻蔑种种不满的感情.因此他的作品个性突出.以枯老连绵而豪放畅快的笔墨,表现荒凉、野寂之境.号八大山人取于“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大于我也”之义.视为生平落泊,在苦难中升华的自我肯定.石涛师法自然,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大量新颖独特、千情万态的优秀作品,为山川造像,为山川传神,他的山水画十分着重形式美,善于用点.在艺术上有很深刻的见解,著有,概括起来绘画美学思想有两个:一是强调 “有我”,一是“一画”.抨击了复古的陈词滥调,艺术贵在创新,抒发情感、给清代绘画带来了生气.

清四王王时敏,画风虚灵松秀,墨气醇厚,然而气势薄弱.王鉴讲究布局,程式化重.王荤,取法自然作品生趣和真实有传统.王原祁,常以渴笔焦墨,层层皴点擦染.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艺术风格和手法迎合当道者支持为正统派.

清末的“上海画派”.19世纪末,在民族矛盾和中西文化的激烈碰见下,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首先在沿海城市兴起,画家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外来艺术思想,以一种新的视野和心态进行艺术创作,上海画派是继承扬州画派之后的一支绘画生力军,他们既学习传统又学习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使绘画作品充满新鲜活泼的生气,在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对后时影响很大.

“扬州八怪”金农、郑燮、黄慎、李婵、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这些画家大胆突破了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所谓正统派,崇尚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这些人的艺术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在他们的绘画中又有某些共同点,借于书画发泄失意并诗,书,画结合,艺术上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浙派在浙江钱塘形成一些画家如吴伟,《溪山鱼艇图》豪放挺健.蒋嵩,张路等人.有戴进《秋江独钓图》《风鱼归舟图》他继承古人传统,而不被成法所拘,创新意,多作斧劈皴,笔墨灵活多变,风格以挺健苍劲取胜.

顾恺之《洛神赋图》1东晋士大夫画家辈出,绘画题材范围扩大。2根据诗人曹植的文学创作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画出一幅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3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4体现东晋时期中国绘画水平。顾恺之艺术成就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此图场面宏大,画家细微的观察竭尽全力对各种细节做精微、严密的描绘.全图巧妙地安排开端,高潮,收尾,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思绪.阎立本的《步辇图》。(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匀细挺拔,富有弹性。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王蒙《青卞隐居图》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1)元代统治者的荣枯无常使许多汉族文人只得纵情于诗酒。(2)描绘了富春江一代的秋初景色。(3)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显示出较深的笔墨功力(4)堪称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对后代画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影响

沈周《庐山高图》1“文人画”在明代最为昌盛,其中尤以山水画影响较深。2专为其师陈宽而作。以近似王蒙的笔法,集中表现了雄伟瑰丽的庐山形象。用此来象征乃师的崇高人格。3)寓意深刻,想象驰骋。布景高远深幽,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浓墨点苔,墨丰笔健。表现出庐山大气氤氲的动人形象。4)为文秀一类的水墨写意山水之作,也是诗画并茂、寓情于景的巨幅杰作。唐寅《孟蜀宫伎图》(1)宫廷君王的奢侈豪华带给宫伎、歌伎的只是一种悲剧。(2)通过四个盛装的宫伎描绘了五代后蜀孟昶的宫廷生活。(3)诗的点缀道出了画的主题。线条细劲、流动,设色妍丽、明快、变化十分丰富。人物独特的造型特征,突出了宫伎弱不禁风的情态。(4)整个作品秀润、明朗、简洁、清新。作者饱受炎凉世态的滋味,通过宫伎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 1 -

推荐第8篇:中国美术史笔记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中国美术史笔记

中国美术史笔记(TNND美术屎老师是XXXXX!!!!) 来源: 吴茜茜的日志

中国美术史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一、仰韶文化的分期:

早期

半坡文化

中期

庙底沟文化

晚期

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彩陶文化的特征:

1、型制

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

3、手法:线描 平涂 综合

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山大本课题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

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三、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四、雕塑与绘画:新石器时代绘画形式有彩陶上的绘画 岩画 地画 壁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点

1、采用间接打击石片法。

2、石器类型丰富,形状对称,加工精致。

先秦美术

(一)青铜器 类别:“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器、车马器”功用及其文化内涵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等。(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4)工具及车马具。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二)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特点

纹样类型:饕餮纹(兽面纹)、龙纹、蟠虺纹、蟠螭纹、象纹、涡纹、弦纹、乳丁纹、云雷纹。

(三) 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画中人物为一宽袖长裙,合掌侧立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画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只张举双足的龙。所表现的是此女子的“灵魂”在被想像为具有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画面上墨笔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结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凤鸟形象,是综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华丽的鸟类特点创造而成,并赋予作为神灵的凤鸟形象以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

▲《人物御龙帛画》:画中是一位头戴高冠,身穿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缰,驾龙升天的中年男子形象内容与上一《人物龙凤帛画》相仿,形式也近似,帛画,标志着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是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战国时期帛画:都表达了死者生前立场景或死后生者对死者的美好寄托,女的景物的为雉、孔雀等华丽的鸟类,男的舞剑、龙升天)。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西汉马王堆帛画:天地人神混杂的图象

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帛画,而其中最精美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T字形“非衣”。画面分天朝、人间、地府三段。天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分别以太一神、驮侯妻、祭祀者、合欢鳌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树、九个太阳、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司命守卫。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吏前婢后,迎护隆重。人间双龙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部合欢鳌背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孔武有力。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

(四)书法艺术

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时,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又称殷墟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文字。

金文是铜器铭文,又称钟鼎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金文就像是装饰体。金文亦无大变化,跟前期比较起来,字势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风格。字体紧密而又疏落,字形方阔,极为优美。

秦汉美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绘画艺术: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仅见于墓葬壁画和帛画。壁画大都以仪仗、宴会为题材,人物为主,车马为辅;帛画以表现天上、人间、地下“三界”为主,体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绘画技法大都采用线描填彩。

秦汉书法发展

秦汉时期文字缺少统一,大篆经过改创小篆,大小篆书又简化成隶书,随后又发展成草书,而又演变成章草,行书楷书。文字书法遗迹主要是帛书、简牍、壁画、篆刻、瓦当以及青铜铭文。

画像石与画像砖

画像石(砖):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雕塑艺术

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陶瓷、泥土或木质作成人的形像。

▲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汉代(东汉)人物雕塑之代表说唱俑 左手抱鼓,右足高跷,眉飞眼笑,塑造了一位兴高采烈地一边拍鼓一边说唱民间艺人形象。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神态之活泼,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点: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艺术家充分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地体现了创作意图。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

建筑艺术:瓦当----是指屋顶檐头简瓦前面的陶治圆形遮挡物,俗称瓦头。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瓦当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史称南朝六朝,简称六朝、六代:三国魏、西晋、北魏、北齐、北周、隋,都建都于北方,史称北朝六朝,也简称六朝。

人物画最为突出,表现“名士”风格。山水画开始走向独立发展,花鸟画开始萌芽,佛教题材占突出位置。此时期的美术很大程度得益于学习印度、中亚等地区。

石窟艺术,出现“褒衣博带”式石像。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顾恺之

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游丝描。《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有三篇画论著作,《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观点:1)强调“传神”的重要性;2)提出“以形写神”的理论。3)提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迁想妙得”(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学要运用联想等心理活动达到主客体的交流)、“悟对通神”的创作思想,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陆探微:南朝人,擅长人物、佛像。独创人物特征“秀骨清像”,影响当时的石窟和壁画;以书法入画,运用东汉张芝草书特点,创造“连绵不断”的“一笔画”。

张僧繇:南朝人,擅长于佛教壁画、雕塑。学习外来画种,有“张家样”之称。影响了吴道子。

杨子华:北朝人,时称“画圣”,擅长人物和鞍马画。据闻他画的马晚上会叫。

曹仲达:北朝人,画梵像,受到印度笈多王朝马土腊式佛像影响。后称“曹家样”。曹衣出水,其体稠叠,衣服紧窄。与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相比较。南朝人物画:陆探微的“秀骨清象”、“密体”,张家样(僧繇 凹凸法 疏体)。

南齐谢赫“六法”:

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古画品录》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隋唐的绘画艺术

唐对儒道佛三教不偏废,为三教合流时期,但依然对佛热忱。宗教绘画与世俗绘画做表现出来的题材和手法相互影响。书法以楷书为代表。安济桥,又名赵州桥,隋代工匠李春所建。唐三彩,釉色绚丽多变,以红黄褐蓝为主。

人物画:隋与初唐的画家以人物、鬼神题材为主,保持六朝细致丰丽的画风。

(一) 阎立本 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神写形”的强化与夸张。

(二) 尉迟乙僧造型的奇特,铁线描与凹凸法。

(三)“画圣”吴道子----不拘题材,“莼菜条”,“吴装”:焦墨薄彩,“吴带当风”。

(四)张萱、周昉的人物画——丰颊肥体、设色明丽、刚柔相济的“琴弦描”。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唐代仕女画家中最著名的是张萱和周昉,张萱 《捣练图》是反映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图景。长卷式的画面上分为三组,一组是用木杵捣练的场面;一组是理线和缝纫的活动;一组是用熨斗熨平的活动。《虢国夫人游春图》,所描绘的贵妇人宴游生活片断,概括表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骄纵富有,炙手可热的场面。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形式,较为活泼。但他仍以“绮罗人物”画著称,和张萱一样,妇女形象多是艳媚丰满的体态。作品《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都取材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是唐式仕女图画的典型风格。张萱和周昉开创的绮罗人物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至晚唐仍在盛行。

山水画的兴起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游春图》描绘达官贵人春季郊野踏青游乐。青绿勾填不加皴染,画面古意盎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陪衬,“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还不懂得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游春图》则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配以殿阁舟桥,恰当地表现了客观物体之远近、高低、大小关系及空间透视关系,为山水画的划时代创造。后人视其为“开青绿山水之源”。

山水画:隋与初唐时期,台阁画,楼台宫观是当时风尚。后来在六朝横向布局的基础上,开始注重纵向景深。中国山水画的两大问题“势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空间深度)”和“质(质感肌理)”在唐代基本得到了解决。当时的山水画,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1) 创于展子虔,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北宗”青绿画法,装饰性画风。(重彩)

2) 以吴道子、王维(“南宗”之祖)、张璪为代表的,有三维空间真实自然感,写意画风。(重墨)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花鸟画在唐代开始独立。尉迟乙僧。韩滉的《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画中五头不同角度的牛,用线勾勒,结构略施晕染,可据此了解当时的造型能力以及笔墨技巧。

韩干:善于画马,不拘于陈法,注意观察事物和写生,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他画的马,体态骠悍肥壮,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是典型的唐代风格。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

绘画画史论著作的发展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唐朝名画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画断代史。按“神、妙、能、逸”四品记述唐代画家共120人。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这本书总结了古人有关画史和画论的研究成果,继承发展了史和论相结合的传统,开创了编写百科全书式的绘画通史的体例,具有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被称是中国最早的艺术理论家、批评家。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

书法篆刻艺术

钟繇

被誉为“正书(楷书)之祖”

皇象 《急就草》画如铁石,每字下方的竖笔尖尖下垂,古称“悬针体”。

王羲之

《兰亭序》 名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

《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

《鸭头丸帖》《洛神赋》圆润成熟,笔意中已不见波磔隶意,世称“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颜真卿

其正书笔画求横平竖直,丰腴雄强,结构则宽博大度,字字谨严,颇有庙堂气。《祭侄文稿》

柳公权

柳书偏重骨力,顿挫转折明确,却又遒媚得体。时有“颜筋柳骨”为誉,《玄秘塔碑》

张旭与怀素

草书起源早,入唐以后变化极快。唐文宗时称李白诗歌、裴旻(min)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代表作有《古诗四帖》。

雕塑艺术:杨惠之,唐代雕塑家。与吴道子同为唐开元年间人,两人初为画友并均师从张僧繇。后专攻雕塑,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誉。杨惠之的作品当时几乎遍布中州一带,今天所见到的只有传为其所作的苏州保圣寺的罗汉塑像了。著有《塑诀》一卷,已散佚。

隋唐陵墓雕塑主要几种形式:线刻、浮雕、半圆雕、圆雕

昭陵六骏----指立于唐太宗墓前的六块浮雕,内容表现他生前征战疆场所骑过的六匹战马(即飒露紫、青骓、拳毛騧、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六马姿势各异,有站立、徐行、奔驰三种。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巧妙的运用流畅强韧的弧线,犀利挺劲的直线,曲直相辅,刚柔相济,使浮度并不高的战马形象产生了近乎圆雕的强大体积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昭陵六骏”是我国浮雕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实物史料价值。

隋唐雕塑作品的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刻(昭陵六骏)、随葬俑群、宗教造像,特别是宗教造像。随葬俑群主要是陶塑,也有一些瓷塑、泥塑、木

雕和石雕。

唐三彩:绿、蓝、赭三色,故称三彩俑

石窟寺院艺术

中国石窟四大地区:新疆地区、甘肃地区、中原地区、江南和西南地区

魏晋南北朝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岗、洛阳龙门。

石窟寺:是供佛教僧人信徒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属于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大多依山依崖开凿.

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

2、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风土人情来描绘的。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

3、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供养人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后才有可能获得的。

敦煌彩塑艺术

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发展期):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体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浮雕题材主要有千佛、飞天等,高浮雕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羽人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圆雕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中期 (极盛期):洞窟为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 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

五代宋元美术

五代

人物画:五代十国承晚唐余绪,人物、宗教画仍有相当规模。以释道人物画、人物鞍马画为主。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顾闳中 顾以画人物肖像著称,《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山水画出现南北体格。花鸟画形成富贵、野逸两种风格。青瓷发展。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山水画三大成就:1)找到了表现山石的皴法。并逐渐形成斧劈皴(长于表现北方石质山崖)和披麻皴(长于表现江南丘陵土质山坡)两派。2)初步完成写实性,成功地表现了空间深度和生动感。3)出现了一批标程百代的山水画家,成为后人的典范和楷模。“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是说五代宋初山水画坛三家,关仝、李成、范宽。

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

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荆浩,《笔法记》山水画“六要”说:气、韵、思、景、笔、墨。补充谢赫六法对于山水画的不足。此外又提出“神妙奇巧”、“笔有四势”(筋、肉、骨、气)荆浩的山水画艺术思想与兴起于晚唐的新儒家追究宇宙万物之“理”与“性”的理论很相似,要把握宇宙、参悟奥秘,而非仅仅限于模仿自然。这种自然观决定了中国写实性山水图像没有采用焦点透视,而是散点透视,通过山石的纵深层次,造成真实可感的空气效果。中国古代绘画,自五代以后以山水居首,而水墨山水又居山水画的主流地位,这与荆浩的影响密不可分。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关仝,师荆浩,笔法简劲而气势雄壮,后人合称他们为“荆关”。《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山晚翠图轴》、《关山行旅图轴》。誉为“百代标程”的三家之一。他所创造的雄壮深远的北方全景式山水体格,世称“关家山水”。

董源,被誉为南宗的实质创始人,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他的江南山水画新体格,得到其弟子释巨然追随,并称“董巨”。他们的绘画在崇尚抒情写意的元朝得到推广。《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等。《龙宿郊民图》则以披麻皴和青绿赋色画出金陵。

巨然

巨然名迹《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宋代崇尚知识,以程朱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为两种冲突实现的代表。书法轻快活泼,是中国书法的另一高峰。“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如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鸟,则古不及今”(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从六朝起,文人将山水画的基本功能归纳为“畅神”、“卧游”,即在把对宇宙的领悟融入山水图象。在当时实性山水画风格基本完成,在“格物致知”的理学氛围,这种做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宋初期绘画:960-1063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人物画:主要是吴派人物画在壁画中的复兴。《朝元仙仗图卷》,《八十七神仙图卷》。

山水画:“自然主义”,出现两个标程百代的画家,李成、范宽,覆盖形体影响了北宋的山水画。他们的画是直接师法自然和改造五代北方山水的结果,他们的风格被称为“齐鲁山水”、“关陕山水”。李成,擅长使用苍老枯枝、山石、人物、古碑等营造一种历史化和心理化的自然,《读碑窠石图轴》。范宽,清新自然,《雪山萧寺图轴》、《雪景寒林图》。他们的传人有许道宁。

李成

北宋山水画家。李成的画风是承接着荆浩、关仝而来。他的山水画是纯出于写实,它的风格清劲,墨法变化微妙,以描写烟林平远景色见胜。李成画山水在用墨上有特殊研究,对于用笔、用色和画面结构也特别用心。

范宽

北宋山水画家,和董源、李成并称为北宋三大家。范宽的山水画最初学李成。他在艺术上借鉴前人而有所得,又进一步在思想上起了新的变化。范宽的山水是外师造化而来,即从当地的真实山水出发,汲取艺术形象,“对景造意”融会贯通,精炼概括,把山水典型化了,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峻拔深厚的艺术形象,雄阔伟美的气格;苍老沉着的笔墨。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等。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花鸟画:黄筌之子黄寀进入画院,黄家花鸟的装饰性、富丽逼真成为院体标准。徐派发展出一种“没骨法”(黄家所创),将本来以水墨晕染为造型手段的“落墨花”,转化为以色彩晕染。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筌为宫廷御用画师。他的花鸟画多用淡墨细勾,然后再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推荐第9篇: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2013-2014年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解释:

仰韶文化彩陶:

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为世界艺术宝库做出的卓越贡献。由于时间与地域的不同,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可分为数种类型, 其中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马踏飞燕:

擂台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铜马式。通高34.5厘米,作者独具匠心,铸造一匹矫健奔驰的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踩在展翅疾飞的燕隼背上,暗示天马奔腾的速度超过了燕隼,具有携风带雨的气势。其侧视的基本构图呈倒三角形,运动感很强。作者巧妙地让燕隼的双翅展开,加强雕像支点的稳定感,同时用燕隼的疾飞之态烘托出天马的神速,取得了内容与形式、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统一,堪称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奇葩。

《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中的十九品位于龙门石窟的古阳洞,其余一品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书法的代表作。作品笔笔方正,结体完美,具有力度超拔的特点。其中《杨大眼造像记》、《始平公造像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以北齐的曹仲达为代表。他以画梵像著称,被称为“曹家样”;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以唐代的吴道子为代表。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成为“吴家样”。

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改变了唐宋陶瓷主要以印花、刻花、划花为装饰的方法而用绘画表现,自由挥洒,白地蓝花,清新素雅,颇有水墨画的意趣。(常见的装饰纹饰有松、梅、竹、牡丹、菊花、荷花、缠枝莲、芭蕉、湖石及龙、凤、鹤、鹿、鸳鸯、鸟雀、鱼类等,也有装饰历史戏曲故事者。)

灵岩寺彩塑:

灵岩寺为国内著名古刹。千佛殿内有彩塑罗汉40躯,高与真人等,形貌上可看出不同年龄、阅历及性格特征,眉目神情生动入微,呼之欲出,体现了宋塑高度的写实水平,塑像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而较少“佛性”,体现了宗教雕塑的世俗化倾向。 元四家: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当数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他们的山水重于笔墨,将球风格,但仍有一定山水根据。他们通过山水书法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但情调多过于伤感、淡薄、孤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无可奈何。

《虢国夫人游春图》:

是以盛唐宫廷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画的是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画面上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郊游的愉快主题。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而能衬托出春天的气息是此幅作品的成功之处,这一骑从行列对表现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富有概括意义。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传世的唯一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应酬等五个场面。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致手的表情都处理的较为成功。此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里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王羲之:

字逸少,司徒王导从子,官至右军将军,史称王右军。(书法初学卫夫人,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后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观览南北诸家名迹刻石,渐变古风,被称作“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他的成就之一就是与从弟王洽变章草为今草,创造了韵媚婉转的书体新风,更重要的贡献在于变革楷书与行书,成为一代风范,后代奉之为“书圣”。

顾恺之:

他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同时他也擅长以绘画艺术的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他的画论著作有《画云台山记》《论画》。 因缘故事:

莫高窟北朝窟内壁画中有本生和姻缘故事。本省市巴利文的音译,表现释迦所述前世因缘故事,长以前生为国王、王子、婆罗门、商人以及弱小动物的遭遇为比喻,突出施舍、仁义等思想,宣扬忍辱牺牲、舍己为人的苦行。

武梁祠画像石:

武梁祠是在山东嘉祥武翟山(旧称紫云山)发现的一组“武氏墓群石刻”中的一部分,由一对石阙、《武梁碑》及五块画像石组成。其中两块画像石雕刻祥瑞图,其余三块皆分四层(列)雕刻(尖顶上的西王母像不计在内)。每块石上除刻有众多故事及一百多个人物外,还有文字二百余个。画像内容多取自古代传说及《孝子传》、《列女传》、《史记》等典籍,也有对死者生前生活、游乐等方面的描绘。都具有贬斥秦王的含义,是汉代最流行的画像石刻题材。内容丰富,雕刻生动。

《林泉高致》:

北宋山水画画家郭熙的山水画主张,经其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为中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阐述山水画创作规律的著作。

赵孟頫:

元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兼顾诸体,特别以行、草、小楷最佳。在书法方面,他不满宋朝末流摒弃古法、随意挥洒的书风,竭力提倡恢复”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传统。他又是最先在画上题诗,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创始者。他的传世书法作品极多,楷书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等,小楷有《汲黯传》、《道德经》等;行草书有《洛神赋》、《千字文》、《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等。

恽南田:

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早年主攻山水画,作品空灵清旷。中年以后专攻花卉,创设骨画法,此画法以色彩直接渲染,粉笔带脂,点染并用。同时,讲究以写生为基础,极力摹写,得其活色天香而后已。在创作中,重在”摄情“,画风清新雅丽、淡冶秀美,于绚烂中求平淡天真,表现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天仙化人“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极好的体现出董其昌所极力推崇的文人画旨趣。代表作有《灵岩山图》《锦石秋花图》《花卉册》等。

董其昌:

明代书画家。他对文人山水画的重要贡献,在于它进一步提纯了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图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他主张化古为我,”集其大成,自出机杼“。

赵佶:

赵佶,即宋徽宗,北宋最后一个皇帝。他政治上昏庸,艺术上却颇有才能。精通音律,擅长书画鉴赏,还建立了翰林书画院。(他命工匠摹刻《大观太清楼帖》,精妙在《淳化阁帖》之上。他命书画院的书画博士将历代著名的书画家资料和古代钟鼎彝器,整理成三本书,即《宣和博古图》、《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他在书法上的最大贡献是创立”瘦金书“,又称”瘦金体“。其特点是:笔画瘦直挺拔,结体内紧外展,顿挫分明,收放有致。这种书体介于行楷之间,代表作为《楷书千字文》《闰中秋月》。同时他也擅长行草,有《草书千字文》、行书《蔡行敕》流传至今。

董源: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能作山水、人物、龙水,但尤以画山水著称。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其擅长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成功的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和氤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其传世名迹有《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等。

巨然:

五代南宋画家,是董源的追随者。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较之董源更充满田园自然风致。他曾为翰林学士院画烟岚晓景壁画,颇受称赞。现存巨然名迹《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回答:

秦汉雕塑的功能、样式及代表作品。(兵马俑、霍去病墓)

功能: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勇士而铸造。 形式:陵墓装饰雕塑,冥器雕塑,建筑前雕塑,工艺雕塑,宫苑装饰雕塑。

代表作:陵墓雕塑代表作《马踏匈奴》《卧马》,建筑前代表作有李冰石像,冥器雕塑如秦代兵马俑。

秦兵马俑: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整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其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秦军宏伟气派。

霍去病墓:汉代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的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绝不做作自然主义的过度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力度感。体积巨大,环境辽阔;因势象形,朴拙粗旷;形态各异,动感有力。

北朝麦积山石窟的佛像特征

早期:佛像身躯宽厚,面额方正,造型风格具有早期的特征;窟内三世佛的组合,可能与后秦姚兴信奉三世佛的思想有关。 北魏:前期保持肩宽胸厚的特点,佛像伟岸庄严。造像题材逐渐丰富。后期的造像受孝文帝崇尚男方思想的影响,逐渐由健壮转向修长清秀,塑像中具有装饰性的线条刻画,加重了飘逸清秀的造型意趣。 西魏:保持北魏后期清隽高迈的品格,同时又加入现实人物的形神意态。

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沈周、龚贤山水画风格特征及其作品。

董源: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所画风光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画中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夏山图》《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

巨然:笔墨秀润,较之董源更充满田园自然风致。《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倪瓒:在画法上吸取荆、关、董、巨之长而加以融汇,擅长以干笔淡墨画出明洁清幽的秋景,其画笔墨松秀简淡。画中多长题,做楷书,力求朴素清雅。《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六君子图》《幽涧寒松图》《容膝斋图》

黄公望: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溪山雨意图》《天地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山居图!》

沈周:其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着平和怡悦的气氛,尤其在文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与蓬勃的生命力。《夜坐图》《江村渔乐图》《庐山高图》

龚贤:所画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自藏山水轴》《夏山过雨图》《千岩万壑图》 五代、元代、明代山水画发展特征和代表画家。

五代: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水墨或青绿为主,在屏障上择写大山大水或松石的基础上,一些画家深入于大自然中,创造了真实生动的北方峻岭和秀丽的江南山川,五代时候,中原地区战争频繁,大批知识分子隐逸山林,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荆浩是北方画风的奠基人,因长期的山林生活而熟悉了大自然。荆浩长期隐居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对北方的山势认真观察体会,他的画体现了北方山的特色。石法圆中带方,皴法以短线为主,皴染兼备,层次分明。他的山水画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董源开创了江南画派,董源的山石画法是短披麻皴,其皴法为短促而带弧形的线条疏密组合,多用以表现江南的土山。后世文人画家以、皆以“水墨类王维”的董源为宗。 代表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元代:

(1)作画重视主观意兴心绪的表现,把形似和写实放在次要位置。 (2)作品追求笔墨情趣,水墨画极为盛行。

(3)把书法用笔融进绘画创作,丰富了点、线的表现力。 (4)画上流行题写诗文,加强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山水根据。王蒙写黄鹤山,倪瓒画太湖,黄公望在虞山、富春山领略胜概,遇佳山水随笔摹记。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书法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时代*中无可奈何地情绪。

其余群彩纷呈的各家各派的山水画的共同特点是从内容到笔墨都追求“士气”,士大夫审美趣味使宋代画法得以改造,使之赋有新的时代气息,这种力求高雅的艺术情趣,予明代绘画以极大影响。

代表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朱德润,曹知白

明代:明代为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画派林立,画人无数,如“浙派”、“吴门派”、“华亭派”等等,《明画录》载有山水画家四百多人。浙派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张路、汪肇、朱邦、蓝瑛等人。他们取法马远、夏圭,大多采用方笔,粗率顿挫,萧疏苍劲。而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派则从董源、范宽入手,兼及王蒙、吴镇,用笔多细长挺秀、清丽典雅、灵逸生动,书卷气浓。以董其昌为领袖的华亭派,墨色清淡,古雅秀娟,在理论上,董其昌也极有建树,提出“南北宋”学说。

代表画家:戴进,吴伟,张路,沈周

南宋四家、明四家、四王、四僧山水画特征。

南宋四家: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于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

刘松年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谨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作品中山水与人物常占有同等地位。

马远,夏圭的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被认为反映了南宋偏安的残山剩水,这种解释是欠科学的。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破,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明四家:沈周其作品构图平稳,境界宁静优雅,洋溢着平和怡悦的气氛,尤其在文雅恬静的情调里表达恢弘的胸襟、丰富的想象力与蓬勃的生命力。

文征明其作品情调闲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缺少纵深表现空间,丘壑林木棱角分明而略有变形。

唐寅的山水画出入宋元,状物真实而不刻露,抒情自然而不造作,作风沉郁潇洒。

仇英的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

四王:他们十分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迁挪后,构成一种元人已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感情状态,体现所谓“士气”和“书生气”,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由于它们能精研书画表现上共同的一面,注意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古人笔墨布局上的成就,所以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趣味的表达更趋于精致。“四王”中又分两种,王时敏祖孙更重笔墨风格,尤其醉心于黄公望。王鉴、王翚的山水主要取法董源,巨然和王蒙,在华发面貌上兼及水墨,浅绛及青绿山水,形成了笔法遒美、墨韵润泽、沉雄古逸的体貌。

四僧:他们十分注重感受生活,观察自然与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依赖与挪用古法,分别以激情洋溢或深情凝絮的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和不似之间的形象,发展了笔墨技法。

黄荃、徐渭、朱耷、恽寿平、郑燮、吴昌硕的花鸟画特征。

黄荃:他继承了唐代花鸟画的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

徐渭:他的花鸟画兼收吴门派与林良写意花鸟之长而不为所束,大胆变革,极具创造力。他尤其善于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发挥,泼墨淋漓,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气韵的体现。他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再生宣纸上充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

朱耷:他的艺术比之常人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他以山水寄恨,“因心造境”,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谓泪眼中的旧江山。他的花鸟画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其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忧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和形式上以臻于高度统一。

恽寿平: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早年主攻山水画,作品空灵清旷。中年以后专攻花卉,创设骨画法,此画法以色彩直接渲染,粉笔带脂,点染并用。同时,讲究以写生为基础,极力摹写,得其活色天香而后已。在创作中,重在”摄情“,画风清新雅丽、淡冶秀美,于绚烂中求平淡天真,表现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天仙化人“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极好的体现出董其昌所极力推崇的文人画旨趣。 郑燮:擅长墨竹,多得之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又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在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

吴昌硕:他用墨浓淡干湿,各得其宜,表现出物质的内在气质和生命力,并表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给人以出神入化的艺术享受。在色彩上,他善于大胆使用强烈鲜艳的重色如西洋红,在强烈对比中生意盎然、浑厚古拙而不乏书卷气,发展了青藤、雪个、石涛、扬州八怪以来的大写意绘画传统,形成了个人独具的新风格。

董其昌南北宗论的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借用唐代禅宗分南北两宗来解释自唐以来数百年的中国山水画史的演变,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身份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其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生源的影响。

推荐第10篇:中国美术史口诀

中国美术史口诀

史前石器分新旧,高峰龙山黑彩陶。 仰韶三鱼纹彩盆,鹳鱼石斧人面鱼。 四种分类马假窑,半山马厂石岭下。 舞蹈纹彩有陶盆,泥塑女神在红山。 先秦礼乐兵工车,夏青铜器质饰薄。 商殷司母戊凝重,西周典雅铭文长。 春秋失蜡王子午,战国编钟日用器。 帛画人物御龙凤,仪态肃穆线挺拔。 威武雄壮兵马俑,深沉雄大汉石刻。 西汉壁画烧沟墓,东汉内蒙林各尔。 西汉马王堆旌幡,东汉画像石砖盛。 武梁祠刻多故事,两汉陶俑富情趣。 马踏匈奴霍去病,马踏飞燕变奇葩。 三国卫协曹不兴,东晋戴逵善雕塑。 东晋画家顾恺之,传神写照重眼神。 论画画云台山记,女史洛神列女传。 秀骨清像陆探微,疏体一二张僧徭。 曹衣出水曹仲达,曲尽奇妙杨子华。 谢赫画品出六法,山水画论有两篇。 宗炳山水序神思,王微叙画归情致。 北魏敦煌石窟鹿,龙门伊阕四洞窟。 隋朝山水展子虔,青绿山水游春图。 初唐画人阎立本,历代帝王步辇图。 盛唐画圣吴道子,吴带当风莼菜条。 仕女张萱与周肪,画马曹霸和韩干。 花鸟薛稷并边鸾,山水二李墨王唯。 韩幌五牛笔朴厚,历代名画张彦远。 绘画史资作传评,四大石窟画造像。 雄浑刚健唐陵墓,华丽精巧唐三彩。 五代南唐周文矩,顾闳中绘韩熙载。 荆浩关仝重峦北,董源巨然秀江南。 黄家富贵珍禽图,徐熙野逸不拘泥。 宋代风俗苏汉臣,清明上河张择端。 白描五马李公麟,写意减笔人梁楷。 林泉高致论郭熙,米氏山水两父子。 千里江山王希孟,小景惠崇赵令穰。 早期山水一文武,秀气李成范宽老。 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称四家。 马夏山水大剪裁,半边一角融诗情。 花鸟崔白与赵佶,宗教高益武宗元。 湖州竹派文同创,墨梅绝俗扬补之。 水仙秀稚赵孟坚,墨兰忠国郑思肖。 法常写意花鸟画,用笔肆意兼形神。 元代前期士大夫,秋郊饮马赵孟孵。 富春山居黄公望,吴镇喜作渔父图。 倪瓒孤寂容膝斋,夏日山居是王蒙。 四家山水有根据,黄浑倪幽风貌异。 道释壁画永乐宫,堆金沥粉朝元图。 明清美术画派多,明前林良与吕纪。 院体戴进浙吴伟,明中吴派取院浙。 沈周兴成文征明,还有唐寅和仇英。 吴门四家诗书画,风格典雅蕴风流。 明后陈淳与徐渭,徐渭花鸟大变异。 南陈北崔波臣派,人物宁拙勿巧媚。 明末华亭董其昌,南北宗论尚率真。 清初四王王时敏,个性鲜明清四僧。 扬州八怪文人画,郑燮金农和黄慎。 明派徽派版画兴,清代蚀版芥子园。 年画崛起三中心,天津杨柳青雅丽。 苏州桃花坞写实,山东杨家埠质朴。近代海派早中晚,三熊三任吴昌硕。 名家虚谷赵之谦,岭南折中东西方。 居巢居廉二高陈,宗教彩塑市俗化。 小型雕塑泥人张,石印画报月份牌。 以美代宗教说蔡,早期西画李叔同。 洋洋中国美术史,文化精华永流长!

第11篇:中国美术史试题

一、填空

1、汉代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艺术作品是 画像砖。

二、2、西汉马王堆出土的 “T” 字形旌幡帛画,其主题思想是 _引魂升天_.3、三国时期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也是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 ___曹不兴。

4、隋代著名画家是 展子虔,他的 __春游图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

5、五代山水四大家是 _荆浩_、_关全___、_董源_、_巨然_。 6、《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南唐画家 _顾闳中_ 。

7、禅画在南宋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以梁楷最有代表性。其代表作品是 _泼墨仙人图轴____和 _李白行吟图轴__ 。

8、北宋为宫廷花鸟画推向新的水平的画家是 __崔白__。 9、宋代山水画家_王希孟_所绘《千里江山图》,堪称青绿山水之典范。 10、南宋以画 “ 边角之景 ” 而著名的画家,除马远外,还有 __夏圭__.11、元代学米氏云山而自成一家的少数民族画家 _高克恭_____ 。 12、“元四家”是指黄公望、__倪瓒____、__吴镇____、__王蒙____ 。 13、明代 “ 吴门四家 ” 指唐寅、仇英、_沈周_____、__文徵明____ 。 14、清 “ 四王 ” 指 _王时敏____、_王鉴____、王原祁、王翚。 15、清初 “ 四画僧 ” 指 _朱耷___、__石涛___、髡残、弘仁四位。

二、单项选择题

1、周昉所画仕女多是 __C____ 。

A 苗条俊秀 B 乐观活泼 C 浓丽丰肥 D 长袖善舞 2、麻皴技法的创造者是 ____A__ 。

A 董源 B 荆浩 C 关仝 D 巨然 3、元代绘画的主流方向是 ___A___ 。

A 文人画 B 宫廷绘画 C 风俗画 D 花鸟画 4、明宗室后代以写意花鸟书写亡国恨的是 __C____ 。 A 弘仁 B 髡残 C 朱耷 D 石涛 5、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___B___ 。

A 《避邪》 B 《马踏匈奴》 C 《羽人骑天马》 D 《牵牛像》

6、《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__A____ 。

A 李成 B 范宽 C 许道宁 D 燕文贵 7、五代画家董源山水画代表作品是 __A___ 。

A 《潇湘图》 B 《溪山行旅图》 C 《万壑松风图》 D 《关山行旅图》

8、人面鱼纹彩陶盆是 __C____ 文化代表性器物。 A 马家窑 B 大汶口 C 半坡 D 良渚 9、南朝画家陆探微人物画特征是 __C____ 。

A 丰颊肥体 B 衣服紧窄 C 秀骨清像 D 变形拉长 10、作画贵有古意论出自 __D___ 。

A 钱选 B 倪瓒 C 郭若虚 D 赵孟頫 11、书法方面创出 “ 瘦金体 ” 的是 ___A___ 。

A 赵佶 B 崔白 C 徐渭 D 赵孟兆页 12、改变宋初花鸟画的是 ___A___ 。

A 崔白 B 黄荃 C 赵佶 D 吴元瑜 13、五代画家关仝山水画代表作品是 ____D__ 。

A 《潇湘图》董源 B 《溪山行旅图》范宽 C 《万壑松风图》李唐 D 《关山行旅图》

14、东晋最有影响的雕塑家是 _ B _____ 。

A 杨惠之 B 戴逵 C 曹仲达 D 卫协

15、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游春图》的作者是 __D____ 。 A 李思训 B 李昭道 C 薛稷 D 展子虔

16、唐代的诗人、山水画家王维是以画 ___D___ 而著名。

A 青绿山水

B 小景山水

C 浅绛山水

D 破墨山水

17、在中国绘画史上颇有影响的 “ 南北宗论 ” 是明代 ____D__ 提出来的。

A 吴伟

B 曾鲸

C 陈淳

D 董其昌

18、明末以绘制《水浒叶子》版画而著名的画家是 _A_____ 。

A 陈洪绶

B 张渥

C 苏汉臣

D 黄应麟 19、唐代以画马而著名的画家有 __D____ 。

A 阎立本 B 尉迟乙僧 C 韩滉画牛 D 韩干 20、从绘画题材来看,《清明上河图》应属于 _A_____ 。

A 风俗画 B 历史故事画 C 山水画 D 人物画

三、多项选择题

1、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传世的代表作有(ACE

A、《女史箴图》 B、《纨扇仕女图》 C、《列女传仁智图》 D、《捣练图》 E、《洛神赋图》

2、明代初期,院体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 AB)

A、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夏昶 E、吕纪 3、唐代绮罗人物画家张萱流传下来的代表作品有(CD)。 A . 簪花仕女图 B . 挥扇仕女图 C . 捣练图

D . 虢国夫人游春图 E . 宫骑图

4、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渐成潮流,其代表人物为(ABCDE)。

A.苏轼 B.李公麟 C.文同 D.米芾 E.杨补之

5、清中期,扬州画坛活跃着一批革新派画家,史称 “ 扬州八怪 ” 。其中名家有()。

A.金农 B.郑板桥 C.李(鱼单) D.黄慎 E.李方膺

五、简答题

1、霍去病墓石雕群的意义? 2、《韩熙载夜宴图》有哪些艺术特色?

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根据事件先后次序可分为五个部分。画家还善用细节传情达意,如以侍女的探头听琵琶暗示演奏技艺之高,以盘中水果点明节令,以案上烛火表示时间等等,都值得细心去体会。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3、请答出元四家的名字和他们的艺术特色。

4、解析 “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 。五代、北宋花鸟画有两大画派,即南唐、西蜀的徐(熙)黄(筌)异体,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五代花鸟的成就也显著,出现了迥异的两大风格。以西蜀黄筌为代表的“写生法”,取材宫苑中珍禽、瑞鸟、奇花、异石,画法用工笔重彩的“勾勒法”,精细艳丽;以南唐徐熙为代表的“落墨法”,取材多田野的花竹、林木、蟑蝶、草虫,画法以墨笔为主,淡彩副之,格调简逸。画史评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世称“徐黄异体”。 5、解析 “ 吴带当风 ” 含义。

吴道子(约686-760)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在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6、简要解释什么是 “ 院体画 ” 。 “院体画”: 又称“院体”、“院画”,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有时也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院体画为适应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7、解析 “ 米家山水 ” 含义。米芾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自称“墨戏”。不拘形色勾皴形成了含蓄、空蒙的神韵之趣.儿子米友仁,水墨淋漓表现江南烟雨迷蒙的景色“米家山水”。 论述题

1、举例阐述顾恺之绘画艺术特征。

顾恺之的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

《洛神赋图》是以曹魏大诗人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洛神赋图》北宋摹本,绢本,水墨着色,纵27厘米、横572厘米。曹植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跟着曹操大破袁绍的时候,得到甄氏女子,曹植喜爱甄氏,曹操却把甄氏许配给曹丕。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已抑郁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之情。追想宋玉所讲的神女故事,作了叙事赋一篇,名《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赋中抒发曹植在爱情生活中的感伤情绪。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极为有名的一篇韵文。顾恺之就以此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 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例如;洛神曾多次出现在水面上,手持麈尾,衣带飘飘,动态委婉从容。她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惆怅的情境。曹植头戴梁冠,身穿宽衣大袖,在打着华盖的随从者的簇拥下,有着贵族诗人的优雅风度。

这幅图表现的主要是洛神的美貌、光彩以及她和曹植若即若离的关系。画面上身穿红色长衣,坐在洛水边上的曹植,身后有三名侍者手持宫扇,二名侍者手捧诗书。曹植面对日益思念的洛神,流露出非常爱慕的神情。洛神“奇服旷世,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梳着高高的云髻,手持麈尾,以依恋之情望着曹植,他们好似在互相交谈。

2、举例阐述李公麟白描人物画特征及其价值。李公麟于山水、花卉、道释、人物、仕女、鞍马等无所不能。尤其是他的人物画创作,善于塑造形象,能表现出不同地域、民族、阶层的特点。他的人物画很多用白描来表现,精密严格,又具有文人的审美趣味。自他以后,白描颇为流行。 传世作品有《五马图》。举例简述梁楷人物画特征及其意义。 梁楷的人物画多以佛教禅宗人物或文人高士为题材。《李白行吟图》笔墨清淡简骇,韵味醇厚。《泼墨仙人图》以饱和淋漓、简约夸张的笔墨传神地表现出仙人步履蹒跚带有幽默感的醉态。人物造型奇特,形体充实,一改传统人物画的瘦弱习气,富于整体感,感染力深。梁楷还有山水《雪景山水》、花鸟《秋柳双鸦》传世,也同样体现他不同凡响的艺术风格。 3、宋代绘画繁荣兴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两宋美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绘画和工艺美术方面。 宋代绘画在五代的基础上得到继续发展。 宋代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山水画达到了一个高峰,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画艺术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自宋太宗赵匡胤起,几乎各朝皇帝都爱好文艺书画,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好尚,直接促成了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的活跃与发展。

宋代初期承袭五代后蜀和南唐翰林图画院之制,设立画院,其规模之庞大、体制之完善,都远非历代可比。宋代各朝都沿用翰林图画院的体制,罗致天下画家,奖励画艺,并给画家以优厚待遇,视其才能高下分别授予待诏、祇候、艺学、学生等不同等级的职位。宋徽宗崇宁三年 (1104 年 ) ,又设立了画学。由于皇帝和贵族的倡导,画院崇尚写实,风格富丽工致。被称为“院体”的宋代宫廷绘画以其丰富的艺术创作构成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后世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文人画是宋代绘画中极富特色而又在中国绘画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画派。文人画代表人物米芾、苏轼、文同等都在文学上很有造诣。虽然文人画在宋代没有形成强大的阵营与宫廷绘画相抗衡,但它在事实上给中国画增添了富有独特意义的内容和形式。

宋代时期,在一些繁华都市的茶楼酒店也张挂绘画作品,这对绘画题材风格的多样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宋代的美术理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所涉及的问题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画史、画论著作有《图画见闻志》、《圣朝名画评》、《画继》、《林泉高致集》、《画史》、《宣和画谱》、《广川画跋》等。

由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展,宋代工艺美术样式丰富。五大名窑和北方民间窑系的飞跃发展尤为突出地体现了当时工艺美术的造诣与成就。

城市建筑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在风格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4、请分析八大、石涛的创作及其艺术特点。

他们继承的是文人画系统,不限于南宋,特别是受到徐渭强烈抒发个性的艺术影响尤大。他们十分注重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灵性,不以再现前人已经情调上的成就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是当时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 5、试论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顾恺之(约345~约409)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多才艺,工诗赋,善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绘画以人物肖像、佛像、山水为主。风格突出,有“顾家样”之谓,开创了“秀骨清像”的画风。从外形上看,人物体态修长、苗条、清瘦,脸型俊秀。从精神气质上看,具有名士风度和健谈的才华。在绘画用笔方面,提炼出了“春蚕吐丝”的线条,特点是粗细变化不大,纤细均匀,流畅自如,具有轻快、优美的装饰效果和紧劲连绵、气脉通连的特点,给人以迂回荡漾的感觉。画论的主要观点是传神论,内容包括理解对象的性格,甚至社会地位属性,同时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辩证手法,解决如何传神的问题。存世作品《图》绢本、《图》绢本、《斫琴图》绢本。著作存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3篇。顾恺之是古代杰出的画家之一,他的原作虽然失传,但他的艺术成就以及他的艺术对后代的影响,在我国美术史上是不可磨灭的。可是,著者并未详述这些史实,却在《玩赏美术底风气》一节中,侈谈顾氏的立身行事之道,和一些与创作无关的琐事。这就只能使人感到顾恺之是个\"糊里糊涂\"、\"近于白痴\"的人而已。

第12篇:中国美术史理论

中国画论又叫中国画学,是绘画创作的理论体系,其研究范畴包括画理,画评,画法,画史等许多方面。

老子著《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其中的绘画论述:1注重对绘画要素的论述,确立人们早期中国人的玄素色彩观,这是最为直接的绘画理论2画论观点往往与其哲学思想互为论证,体现出哲学对其意识形态的导向制约作用和间接影响作用,因而讨论老子的艺术主张必需密切联系其基本的哲学观点。

老子的哲学核心是“道”,道是万物之始,是世界之源。老子的道通常有两种形态出现:一是无一是有,道既是无与有的统一,虚与实得统一。在色彩观念上老子重“玄”,既是黑色,深奥,玄虚,既靠不住。

老子的绘画思想:1色彩主张去五色,见素朴知白守黑 2追自然 球情景 3求大求全,关注终极性。 新,恰是继孔子的绘画思想:1强调色彩的道德内涵 2重内容形式统一 3重绘画的教化功能 4艺术的移情功能。

绘事后素:绘画在素稿的基础上。

孔子看来,“仁“是内在的,根本的,首要的。而表现外在的“礼”虽然重要但却居于“仁”之后,假如仁是内容的话,礼则为形式,假如仁是质的话,礼则为文。孔子对包括画论等艺术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各种审美标准的建立上,其中包括审美的社会标准与审美的艺术标准两个方面,前者可以用仁与礼来概括,后者则是表现在美与善,文与质的辩证。

尽善尽美:善是一种道德规范,是社会性的美学标准,美的形式只有与善相统一,才是真正完美的艺术。美与善不仅是艺术的,还是人格的,它与仁与礼的人格标准相统一。善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美是形式规范,那么仁即为人的内在品德,礼则是人的行为方式,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孔子注重内在的仁或善,更注重人的修养与艺术的教化作用、社会效果。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与质既可以看成一个人修养的两个组成部分—思想和风度。文是形式是修饰,是外在的。质是内容,是品格,是内在的。一个人、一件艺术品缺少必要的形式就显得粗野,而只有形式,没有必要的内涵,同样浮泛,不能动人。

庄子的绘画思想:1解衣般礴:既要自然而然,不受礼法约束,不受外界干扰。绘画应该舒展胸襟,敞开怀抱,排除杂念,不受功名利禄或仁义理智等观念因素困扰,保持一种自如真淳的精神状态。无论是作画还是写书,心理上都应该放松自然,局限太多顾虑太多,就不容易发挥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前人或他人的窠臼 2庄周梦蝶:看是说梦,其实再说人生说生死,他认为梦和醒、生和死都是相对的,梦就是生,生就是梦,死就是梦,梦就是死,既然人生如梦,生死一体,还有什么不可释怀的呢?绘画的达观态度 不受拘束 3庖丁解牛:作为艺术必定有游刃有余技术的基础,技近乎道,恰当的阐明了艺术中技术与道德的辩证关系,艺术有其自身的方法论,技术是基础是臻于妙境的手段,据此才能出神入化,但是,如果仅仅是技术熟练,没有神欲行的精神化境,也是表面的工匠似得庄子求自然,重内在,重神轻形的审美思想无可比辩驳的发挥着主导作用。 《淮南子》对形与形的论述,是中国绘画理论中关于形神关系的最早阐述,中国绘画重写意,轻写实的思想观念愈演愈烈。

谨毛而失貌:涉及绘画中局部与整体关系的问题,毛是局部,细节;貌是全局整体。绘画不能只看小节,要注意整体,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王充,东汉杰出的哲学家,主张唯物论与无神论,文艺批评家,著《论衡》1首

先主张绘画要反映现实,反对尊古卑今。笔墨当随时代。2重文学轻绘画。 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的发展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1在此时期出现了有成就的绘画理论家:王徽,谢赫,姚最2出现著名的理论著作和文章。文章: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著作:谢赫《古画品录》姚最《叙画品录》3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绘画观点。

顾恺之是我国绘画理论自觉写作的第一人,东晋时期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有画绝,文绝,痴绝。著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他主要提出理论:1以形写神,2迁想妙得3传神写照:a对眼睛的处理b对人物和环境关系的刻画描写c对骨气的表现。影响:顾恺之是我国贵带绘画理论的积极开拓者,还是这些理论的积极实践者,无论对绘画创作实践还是对绘画理论总结,顾恺之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以形写神: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在《论画》提出的著名绘画观点。意思是绘画中用准确的造型来传达神采气韵,、气韵、成了贯穿绘画史上的一个核心名词它对以后的画论观点影响深远。不抛弃形,以神为核心,针对人物必然需要传神,讲究“骨”“神”,以神为评价标准。

迁想妙得:是中国绘画美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指基于生活体验的基础上的静思熟虑,绝想佳构,即反映了主观与客观的联系,又对画家提出了精于思索、捕捉精髓的更高要求。所谓迁想,可以理解为画家作画之前,先要观察,研究所描绘的对象,深入体会,揣测对象的思维情感,所谓妙得,即通过迁想、实践、正确把握、理解客观对象的性质特征,经过分析、提炼、获得生动的艺术构思,做到胸中有数。迁想妙得指画家在努力观察对象的基础上,根据传神的原则,反复思索包括对对象的分析理解,必得其传神之趣乃休。迁想妙得绘画理论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意境审美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迁想妙得的意义在于突出了画家的主观创造性,源于物又高于物,对后世绘画创作影响很大。南北朝姚最的心师造化,唐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可视为对迁想妙得的进一步拓展。观察体验是迁想妙得的源泉,正确的阐明了生活实践与艺术想象的关系,解释了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

宗炳《山水画序》的理论开创性:1澄怀味象欣赏作品的态度和原则 2以形写形,以形为主,用于山水画 3透视 意象透视 多点透视 4畅神论:对自我个性的张扬、对内心情感的发抒。含道映物是宗炳论画的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

《画山水序》中提出的绘画命题:1求真,即山水画的认识论2求木,和求真构筑绘画艺术的两大基本结构3求心,其基本认识是“畅神论”

以形写形:终于自然、写实,针对山水画,山水主要是感受它的形。 谢赫画论观点:1重绘画的教育功能(明劝诫 著开论)2提出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六法论 3注重绘画创新性 4强调绘画的个性特点。

谢赫是南北朝人,是当时著名画家,画论家,画论著作《古画品录》,提出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六法论,古画品录理论价值最高,影响最大,引领人物画潮流。谢赫对中国绘画的贡献主要在绘画理论上,他所提出的“六法论”是中国绘画审美中极其重要的标准,几乎成了一条恒定的法则 《古画品录》是南北朝谢赫的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美术批评著作,在书中提出了“六品”和“六法论”,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以气韵生动为核心的六法论,是一部技术美术的批评原则 标准,并进行实际操作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六法论:是南北朝谢赫提出来的,以气韵生动为核心,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

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论成为中国绘画批评的重要标准,开创了后世书画品评的先河,具有划时代意义。骨法即用笔要有肯定力,它是书法用笔的一个重要特征。应物象形意味着绘画创作选择对象的合度,观察与塑造形象的深入细致、正确概括。随类赋彩指绘画创作必须根据具体对象正确的施色。经营位置意味着绘画创作对素材的取舍与组织,画面的构思与安排。传移模写指古代绘画中的模仿技术。六法论可分为三个层面:1主体层面,气韵生动,表现精神的内在的,看不见的东西,是绘画的最高境界和终极关怀,但它又寓意其他几法中2本体层面,即对表现手段方法的要求,是物质的外在的,形象的,其中包括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应物象形,经营位置。这一层面是绘画表现的核心。3传移模写,在六法中属于另类,似乎有凑数之嫌。

姚最: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理论家,《续画品录》又称《画评》,他的主要观点1倡导基础上的创新(质沿古意,文变今情)2胸怀万象(创作手法)3心师造化(用心去学习自然)4意兼真俗(创作原则)。

《续画品录》最有价值的理论是第一次提出了“心师造化”的观点。造化原指自然界,泛指一切客观事物。心师造化即以自然事物为师,阐明了画家与客观自然之间的正确关系,是唯物的,是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理论基石。将心师造化和逐妙求真结合起来,是姚最山水理论的又一贡献。 虽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艺术继承与革新的关系问题,质为内容,可以沿用古意,即继承。文即形式,却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就是创新

张璪:唐朝人,《绘境》他的主要观点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a姚最心师造化的进一步展开,辩证的说明了绘画的主客观关系b意境美得塑造原则,即指出绘画客观来源,又突出主观创造精神。c观点影响久远,对后世的绘画创作影响巨大,对其他艺术样式的创作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朱景玄:唐中后期理论家诗人,《唐朝名画录》,绘画理论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了“神妙能逸”为四格的新评画标准。明确点出画的个性及主要特点,形成了中国后世以画的特色来评画的特点,还提出万类由心强调主观创造性。

张彦远,是晚唐时期著名的美术评论家,绘画理论家,《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主要观点:1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强调了绘画社会教育意义2对谢赫的六法论做了新的阐述,既强调了形似又强调了神韵3提出了“书画同体 用笔同法”,确立书法在绘画中的基础地位4强调了绘画技法和根于在于立意和用笔 笔法不同风格自然相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不周意周。

《历代名画记》保留了历史上许多重要绘画理论和著作。是中国画论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张彦远在其中提出并论述了许多绘画艺术史上十分精到,十分重要的观点思想,对前代艺术和美学思想不但做了总结,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有所丰富和发展,是一部极富价值的空前巨著,张彦远自然成了卓有贡献的画论大家。 分析“夫象物必在于形似 形似须全其骨气。。。。”:1用笔视为基础,将形似与气韵视为绘画效果 2强调气韵神彩 强调书法用笔 3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实践意义,又有理论高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荆浩:山水画家,理论家,五代人,主要著作《笔法记》《山水节要》,《笔法记》的理论观点1提出画要有“六要”,气韵思景笔墨2废物象而取其真,3主张绘画要代去杂欲,修养德行的作用4笔有“四势”筋肉骨气,形有“二病”无形和有形5第一次提出并论证绘画的笔墨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笔墨:笔墨是五代时期荆浩在《笔法记》作为整体理念提出,即指中国传统绘画的工作材料,又指他们的线面形态,是中国绘画核心要素。

郭熙:宋人,它的主要著作《林泉高致》。他的主观观点:1深入自然感受生活2总结了山水艺术的观察方法和观察心态 3提出了山水的审美境界 4提出了山水的创作立足点

提出了“三远”: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1是一种继承又是创新 2又是中国山水画重要审美原则,3三远即为山水画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与此钱中国画多点透视理论契合一致,为山水画审美开拓了新的境界。

《林泉高致》是我国画论史上又一部系统、完整地探讨山水画创作的专门性论著,不仅对以往山水画创作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而且代表了当时山水画最高理论水准。

如何观察自然山水?1他强调愿望与近视的观察方法2郭熙推出了山水观察中的推移法3郭熙认为画家对山的观察不仅要着眼于方位、角度、距离、还要分不同季节不同时令,从而更接近生活,更充分的表现生活。

郭若虚:宋人 绘画理论家,绘画断代史著作《图画见闻志》,它的主要观点:1首先辩证提出了人品与画品的联系 2对荆浩二病说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画有三病。版刻结 3提出了气韵非师的观点。 人品与画品的联系:1传统画论中对人品画品关系的重要论述 2认为人品画品成正比的关系 3价值和意义要求 德艺双馨 客观对待现实中的画者。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画种之一,指文人画家以浓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在绘画中追求笔墨趣味,情感的抒发,追求气韵,诗书画一体,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苏轼:宋人,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主要观点:1提出不要形似为核心的绘画理论,重神轻形,为文人写意画打造声势 2提倡“常理说”订立文人写意绘画标准 3倡导诗书画相互融合 为文人写意理论推波助澜。影响:1理论上,从苏轼到明清重复,弘扬深化苏轼观点,以神为主的审美表达2绘画上,文人写意画大行其道,占了大壁江山。

苏轼写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绘画追求):1不求形似求神韵 2追求自然清新淡雅的绘画风格 3诗书画一律 4追求扩展绘画的境界

赵孟頫:元代 书画家 绘画理论家 代表《秋郊饮马图》主张:1提倡形神兼备 2书画同源3以自然为师4古意说。评价:无论是师法自然,还是古意说,书画同源,赵孟頫的文人画理论多从形式和方法上进行探究,已经开始了不同于宋代以前画论研究方向的转变。

逸气说是元四家之一倪瓒在其传世之作《清必阁集》提出的重要绘画主张,认为绘画应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是宋代以来文人画理论的继承,充分展示画家个性,成了文人画家们美学精神的标志,对明清笔墨绘画影响深远, 南宗:从传统中灵感:追求修养。北宗:从自然生活中追求功夫 写实能力。明代当时提倡南宗压制北宗。莫是龙分南北宗,南宗代表人物:张璪 荆浩 米家父子 北宗代表人物:李思训父子 赵幹 赵伯驹 董其昌分南北宗非文人派 李思训 文人派 王维 董源 巨然

怎么看待南北宗:1莫是龙提出,影响直到清代 认为绘画风格有两种,南北两宗 与禅相似。2南宗就是提出不求形似的文人画风格代表人物,张璪荆浩等,主张绘画要有所宗 倡导以古人为师 在临摹中易找到灵感 3北宗就是它以自然生活为基础的写实画风,代表人物李思训父子,主张感受生活以自然生活为师,倡导艺术个性的创新。4具有明显的抑北倾南,对南宗画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临与创世辩证的,他是中国绘画的双翼,应该正确的认识与应用,不应个人好恶而偏废。

王履:明代画家,有《华山图》及序文,提出画有自己的面目,看真山水,提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观点,强调继承但又不拘于成法,不以前人规矩变成自己枷锁,在当时浓重摹古的氛围中,实在难得。王履极力主张师法造化,这是他绘画理论中最动人最精彩的地方。他强调画什么,形状就得像什么,她是绘画的最基本的要求,但不是唯一要求。作为艺术,绘画所反映的还应当是基于形的那种意,即通过画家的主观思想感受、理解、重新熔铸绘画对象,今儿形成情景交融,内外统一的东西。

清代 “四王”王时敏 王翼 王鉴 王原祁 ,他们在学习古人方面观点一致,立场鲜明,并为学古风气创立了种种规范 这种绘画理论发展结果显然是对形式主义的公开标榜,使摹袭风气得到发扬,如向“师古”师古而化之

石涛:清代绘画理论家 《画语录》集中了他的理论思想。1提出并论述了“一画论”风格的统一性 2提倡借古开今 反对泥古不化 3自立面目 我自为我 自有我在 4体验生活 认识生活 造化为师 蒙养生活 5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6重视笔墨技艺7追求绘画艺术的“物我交融”

郑板桥:清代画家 扬州八怪之一 常用诗文跋提出绘画主张,1提出绘画要感受生活,反对因循守旧2倡导胸有成竹3主张创新求变4自主面目 影响深远 郑板桥“江个官清秋。。。独画云手哉!”:1强调了胸有成竹 要体验生活,享受生活 是北宗绘画的要求 2意在笔先:由张彦远的理论发展而来 3不拘章法 趣在法外:在规矩之外立法,规矩的突破恰好是北宗画的要求 4正确的提出艺术创作的完整过程 提出了一看 二思 三表现即生活艺术构思 艺术传达 “未画以前。。一格”强调创新突破。

徐悲鸿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1提出背景:受西方写实绘画影响 2目的:在用准确的造型为基础来改造中国千百年来不求形似 只求神似求意境的不良传统 3评价:以观点在20世纪初形成一种潮流,并付出措施影响至今,这一观点有其积极意义,但又有其片面之处,素描引进百年,但以此而排斥其他画是不对的。

论争派别及其各自代表人物:一革新派:1康有为:主张“以复古为革新”提倡汲取西画描写造型,推崇强劲有力的艺术风格。2陈独秀:主张更加激进彻底的否定宋元以来的中国化发展,反对当时中国话陈陈相因的局面,提出向唐宋学习改变中国画。3鲁迅:更近一步全面阐述了美术的功能,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拿来主义。4徐悲鸿: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之基础,力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影响到张大千,林风眠,也积极寻找中西二者的结合点。继承派:1齐白石似与不似,提倡意境中国画传统的精髓“形神兼备 心事造化 中的心源”,在充分的继承基础上创新,追求神似。2黄宾虹:提出“浑厚华兹”说,总结出“五笔七墨”并与之相呼应。3潘天寿:两个艺术特点:强其骨和一味霸悍,既追求阳刚之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强调线的表现性,在实践中以“方折弧线”构造形象,别具一格。二毛泽东根据艺术规律和形势需要提出的两个标准并主张古为今用,详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两个标准,一个政治标准一个艺术标准。三纵观二十世纪初关于中国画继承与革新的争论过程可知:无论是继承派还是革新派都是为促进中国画更好的发展,是中国画领域中的一个方向,两种步履都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以其科学性和全面性及可行性,终五笔七墨:黄宾虹提出的,五笔:平圆留重变 七墨:浓淡泼破渍焦宿。是中国创作理论的概括和推进与深厚华兹相呼应,他重视绘画技巧 重视笔墨虚实 通过总结中国画用笔用墨的规律提出了这一理论。

如何看待二十世纪的继承与创新的论证:1关于中国画继承与革新之间争论情况有历史的基础(例如明清时期师古与师自化分南北宗 继承与创新 师古四王在传统上下功夫,没有生机。明康之期,王炳 郑板桥 石涛写生活感受 有了自己个性面孔)2.20世纪初由于西学东渐来到中国与新文化运动相逢应,两个争论更加激烈。3革新派康有为 徐悲鸿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创新意见观点,陈独秀 刘海粟 4继承派齐白石 黄宾虹主张在传统的基础上出新,从中国画中找新的发展,齐白石的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在传统的基础上总结了五笔七墨,潘其寿的 强其骨一味霸悍 5毛泽东站在政治民族的基础上提出了推陈出承与革新的总结,是无意识的可行的实际的。

结了这一争论并所主张的标准和指导思想影响至今。

第13篇:中国美术史试题库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B)。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

)。

A、飒露紫 B、拳毛騧 C、白蹄乌 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B )。

A、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10、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D )。

A、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11、作为使用工具的( B ),既是人工制品的鼻祖,也是造型艺术的端倪。 A.壁画 B.石器 C.物件装饰 D.雕塑

12、魏晋时期被奉为‚正书之祖‛的书法家是( C )。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钟繇 D.陆机

13、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14、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15、《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燕文贵

16、《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

C.周文矩

D.顾闳中

17、.五代画家董源山水画代表作品是( A )。 A.《潇湘图》 B.《溪山行旅图》 C.《万壑松风图》 D.《关山行旅图》

18、唐寅仕女画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品是( D )。

A.《藏云图》 B.《柳下眠琴图轴》

C.《列女仁智图》 D.《秋风纨扇图》

19.徐悲鸿国画代表作品是( A )。 A.《愚公移山》

B.《松影瀑声图》

C.《水声山色图》 D.《百寿图》

20.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 C

A、钱选 B、李衎 C、高克恭 D、王渊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石器)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1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蒿岳寺塔)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样)‛。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泼墨)‛之法。

9、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 (洛阳龙门)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唐三彩),殉葬的(俑)和驼、(马)

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减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连环画)的表现形式。

14、明代‚(浙)派‛的代表画家时(戴进)和 (吴伟)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九歌图),其中以(屈子行吟图)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板桥、李鱓)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

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

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吴有如)的评价 21.禅画在南宋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以梁楷最有代表性。其代表作品有(太白行吟图)

22.北宋书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苏轼、米芾、______、______。

23.明代‚吴门四家‛指唐寅、仇英、______、______。

24.宋徽宗赵佶书法称为______。

25.北宋文人画家李公麟借鉴前代的‚(白画)‛发展为更具表现力的‚(白描)‛,其传世真迹有《五马图》。26.元代画家(王冕)以画梅著称。

27.近代‚岭南画派‛在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

28.吴昌硕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他从(制印)开始,又学习(书法辞章),最后取得绘画成就。

29.‚借古以开今‛是清代画家(石涛)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一书中提出的。30.清初‚四王‛山水是指那四位画家(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

三、名词解释:

1.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它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是新石器时代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

2、仕女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3、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

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4、岩画:是古代描绘或摩刻在崖壁石块上的图画,被称为是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大多数岩画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原始美术的特点和稚拙、

2 率真的艺术魅力。

5、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6、《人物龙凤帛画》: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此画主要采用黑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盎然。此画以墨线勾画,可以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较高水平。

7、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8、‚迁想妙得‛:西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

‚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妙得‛为其结果。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这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9、顾恺之:他的绘画理论和绘画风格体现了魏晋时代的审美精神而成为那个时代乃至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人物不求形似,而是主张‚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他的这一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了新的里程碑。现存《洛神赋》、《女史箴》、《烈女图》等是他的作品的摹本。

10、张僧繇:齐梁冠冕一代的大画家,也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画家之一。他创造了独具风格的疏体画,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11、畅神说‛:刘宋时宗炳《山水画序》

中提出的山水画艺术‚畅神‛的功能说,即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畅神说‛丰富了中国绘画的理论

12、本生故事:是指释迦前生,包括他作王子以前若干世的故事。其实本生故事的内容,许多是早就在印度民间流传的美丽的寓言和传说。这些来自民间的本生故事,通过艺术家的彩笔,构成了莫高窟壁画中最富有人间气息的动人作品。

13、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交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14、《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作者唐代张彦远。全书共分十卷,四部分内容: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绘画技法与理论、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

15、‚比德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16、‚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画家张璪的绘画理论,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师造化‛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得心源‛又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二者协调,便会产生好的作品。

17、‚意在笔先‛:由唐代王维提出、张彦远加以完善,这是唐代绘画美学的重大成就之一。‚意‛,主要指构思的内容, 即用形象来把握思想、情感、意趣。有了这个意,就全局在胸,落笔就能‚守其神,专其一‛。‚象‛,服从于‚意‛,为‚意‛而用。

18、.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3 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院画也有其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鲁迅语)。

19、‚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如果说北宋山水画艺术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则以秀明、工致、优美胜。

20、文人画:是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绘画。文人画作为一种艺术流派的形成是在北宋后期,元代逐趋成熟,并成为中国封建后期画坛的中坚。

21、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世称元四家。四人绘画具有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强调浑厚的文学趣味,突出强调笔墨,以书入画,画上题字作诗;又各具特色: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简淡疏荒、吴画沉郁湿润。

22、借古以开今:清初‚创新派‛的艺术主张。以清初‚四僧‛和龚贤为代表的‚创新派‛,继承了明中叶以后兴起的突破传统的解放思潮,在艺术上感破感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利用和改造传统的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他们的艺术对清代和后世影响很大。

23、八大山人:清初‚四大名僧‛之一,名朱耷。荒寒、孤寂是他作品总的艺术格调。现存的《荷兰水鸟图》、《湖石翠鸟图》等都可代表其作品的典型风貌。

24、董其昌:明末绘画大家、绘画理论家。他是山水画派华亭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清润苍郁。他提出的‚南北宗论‛,奠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25、扬州画派:是清代活动在扬州地区的著名画派。又叫‚扬州八家‛、‚扬州八怪‛。该派突破了当时形式主义的束缚,以一种清新、生气勃勃的姿态振奋了中国画坛,在中国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简答题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采用多样性题材。

(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 (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 (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

(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

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 (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笔致工细。 (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

(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 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五、作品分析(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特色、整体评价、任选一题 15分)

1、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避现实、隐遁山林。

(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西北18里许的卞

4 山景象。

(3)立轴采用高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墨皴擦,淡墨微染,层层加深,层次井然。画面密而不塞,实中有虚,有深远的空间感。 (4)运用前代画家之法,创造出线繁点密,苍茫深厚的新风格。被明代画家董其昌成为‚天下第一。‛

3.分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3)构思严谨,人物性格刻划生动而有深度。衣纹组织严谨而又简练。设色以浓重色调为主,配以淡彩,间隔以大块的黑白,起着统一画面的作用。

(4)除绘画史上的重要价值外,也是研究音乐史、舞蹈史、工艺史的宝贵资料。 中国美术史总结--经典资料 第一章史前美术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一、仰韶文化的分期: 早期半坡文化

中期庙底沟文化

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

二、彩陶文化的特征:

1、型制

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

3、手法:线描 平涂 综合

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

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山大本课题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山大本科题

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 山大本科题

三、黑陶艺术

黑陶----史前陶器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

四、雕塑与绘画

新石器时代绘画形式:彩陶上的绘画 岩画 地画 壁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点 山大本科题

1、采用间接打击石片法。

2、石器类型丰富,形状对称,加工精致。

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 山大本科题

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种: ①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②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③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为矿物质颜料。色彩稳定,经久不变。有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涂刷的。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亦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 辨认出是何种动物.

5

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 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即使是组成一幅画面的,也经常是一个个图形的重叠,而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画面采用垂直投影画法,视线与对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追求物体的正面显示。 岩画在塑造平面图形时,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没有细节刻画,大都不画五官,这些粗制的图形中,却能描绘出生活的真实, 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其中以动物形象尤为生动。这种原始形态的艺术的特征是,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这或许是许多岩画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原因。 先秦美术

(一) 青铜器概述 青铜器 类别‚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器、车马器‛功用及其文化内涵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二)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特点

一、纹样类型 饕餮、夔龙、夔凤、云纹、雷纹、乳钉纹…… 饕餮纹----又称:兽面纹 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恶兽。饕餮纹是一种图案化了的

兽面,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龙纹,图案取传说中龙的形象。蟠虺纹 ,以蟠曲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蟠螭纹,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张口,卷尾,蟠曲。象纹 图案表现象的形态,有长鼻构成明显的特征。涡纹 特征是圆形的几何图案,这是一个圆凸面上饰有水涡状线条的纹样。弦纹,纹形为凸起的横线,一般一道至三道。乳丁纹,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云雷纹,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

(三) 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画中人物为一宽袖长裙,合掌侧立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画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只张举双足,身姿劲健,尾部卷曲的龙。所表现的是此女子的‚灵魂‛在被想像为具有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画面上墨笔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结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凤鸟形象,是综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华丽的鸟类特点创造而成,并赋予作为神灵的凤鸟形象以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 《人物御龙帛画》画中是一位头戴高冠,身穿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缰,驾龙升天的中年男子形象内容与上一《人物龙凤帛画》相仿,形式也近似,帛画,标志着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是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战国时期帛画:都表达了,死者生前立场景或死后生者对死者的美好寄托,女的景物的为雉、孔雀等华丽的鸟类,男的舞剑、龙升天)。

西汉马王堆帛画:天地人神混杂的图象 山大本科题

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帛画,而其中最令人动魄惊心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T字形‚非衣‛,系驮侯利仓之妻盖棺的吉祥物。

画面分天朝、人间、地府三段。天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分别以太一神、驮侯妻、

6 祭祀者、合欢鳌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树、九个太阳、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司命守卫。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吏前婢后,迎护隆重。人间双龙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部合欢鳌背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孔武有力。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

(四)书法艺术

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时,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又称殷墟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文字。山大本课题

金文是铜器铭文,又称钟鼎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金文就像是装饰体。金文亦无大变化,跟前期比较起来,字势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风格。字体紧密而又疏落,字形方阔,极为优美。山大本课题

汉字起源的传统说法:1,结绳说.2,八卦说 3,刻契说 山大本科题 第二章 秦汉美术

绘画艺术

秦汉绘画的艺术特征形式、表现、内容及技法

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仅见于墓葬壁画和帛画。壁画大都以仪仗、宴会为题材,人物为主,车马为辅;帛画以表现天上、人间、地下‚三界‛为主,体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绘画技法大都采用线描填彩。 秦汉书法发展

秦汉时期,时代变迁剧烈。文字缺少统一,大篆经过改创小篆,大小篆书又简化成隶书,随后又发展成草书,而又演变成章草,行书楷书。秦汉时期,文字书法遗迹主要是帛书、简牍、壁画、篆刻、瓦当以及青铜铭文。

画像石与画像砖

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画像石和画像砖的艺术风格? a、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我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的装饰性图象。始于西汉,风行东汉,随厚葬之风发展。画像石以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最多,以山东武氏祠石刻最著名;画像砖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甘肃等地,以四川最多且具特色。画像石多为祠堂石室的壁画及墓门、楣、楹的装饰画;画像砖则往往是嵌在墓室的壁上。

b、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内容广泛,从上层贵族的享乐到下层人民的劳动;从伏羲女娲到凤舞龙潜的神话无所不包,另有历史故事和战争田猎,如荆轲刺秦、列女孝子等等。 c、画像石和画像砖的雕刻技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面浅浮雕,即在打磨平整的砖石上,将所绘物象轮廓周围的平面剔去一层,再对形象略施雕刻,有的还涂以彩色,多表现人物,如山东武氏祠的石刻画像;另一种是线刻,即在平面上以直线或曲线刻成图画,花鸟虫鱼或建筑物都是用这种方法,如四川画像砖中的花砖等。 d、各地的画像砖石各有特色。山东朴重、四川活泼、河南雄健,在中国绘画雕刻史上有重要的艺术价值,鲁迅、林风眠都对汉代画像砖石有很高评价。

雕塑艺术

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陶瓷、泥土或木质作成人的形像。山大本科题

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东汉陶俑:圆雕----说唱俑 左手抱鼓,右足高跷,眉飞眼笑,塑造了一位兴高采烈地一边拍鼓一边说唱民间艺人形象。手法

7 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神态之活泼,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汉代人物雕塑之代表)。

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点,是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艺术家充分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地体现了创作意图。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山大本科题

建筑艺术

瓦当----是指屋顶檐头简瓦前面的陶治圆形遮挡物,俗称瓦头。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瓦当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山大本课题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 06年山大硕考

(1)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2。)山水画开始萌芽(3。)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4。)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出现(5。)佛教绘画和佛教雕塑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

顾恺之 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游丝描。

《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南朝人物画:

陆探微的‚秀骨清象‛、‚密体‛,张家样(僧繇 凹凸法 疏体)。

谢赫‚六法‛

谢赫的‚六法‛有什么意义?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

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六法‛。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 a、气韵生动: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骨法用笔:指物象的结构和表现这种结构的线条笔法;应物象形: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随类赋彩: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经营位置: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传移模写: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 b、谢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

c、‚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

宗炳的《画山水序》有何意义?

宗炳《画山水序》出现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刘宋。他除了提出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画要体现圣人之道,而非消遣。《画山水序》既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最早将老庄道家思想贯彻到画论。后世山水画家、山水画论者几乎都以道家精神为宗旨,皆可归功于宗炳的影响。‚山水以形媚道‛、‚卧以游之‛、透视法。

王微《叙画》有何意义?

a、王微(415~453)在《叙画》中首先排除山水画的地图实用价值,认为山水画独立成科,且与易象同体,把山水画提高到

8 圣人经典般的高度。

b、提出书法笔势点划可用于山水画描写,这是后世书画相通论之始。

c、提出‚拟太虚之体‛的‚写心论‛,与宗炳的‚以形写形‛相得益彰,影响至今。 d、最后涉及山水画欣赏问题。要求山水画‚怡悦情性‛,可称为文人画论之滥觞。

魏晋绘画理论有哪些? (1)顾恺之提出了‛传神‛的理论,开始是指肖像而言,即图绘人物。要求能生动的传达其神情意态,后来传神一词被运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中,表现出事物的自然生机。

(2)宗炳提出了‛畅神‛的绘画理论。 (3)谢赫提出了绘画品评标准‛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摹写。

‚六朝三杰‛指谁?六朝三杰是指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大家,若加上三国吴曹不兴并称六朝四杰;加上唐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画史上把陆探微和顾恺之并称为‚顾陆‛属于‚密体‛画风。张僧繇、吴道子属于‚笔才一二,象已成焉‛的‚疏体‛画法。

隋唐的绘画艺术

(一) 阎立本 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神写形‛的强化与夸张。

阎立本的人物画有什么特色?

阎立本乃世家弟子,承家学而在人物、鞍马、山水、道释、台阁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推人物画。

阎立本的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前者描绘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迎亲使者禄东赞的

场面。后者描绘历史上十三位君王,作为‚兴废之戒‛。

阎立本人物画与六朝画迹相比,写实性强,重人物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之大业,这与同代和后来的人物画家,如吴道子主要服务于宗教有明显差别。

阎立本的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相较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风格更注重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设色也较前代更浓重,多使朱砂、石绿,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贵重矿物质颜料。 中国人物画从汉代的简朴、稚拙发展为两晋南北朝的‚迹简意澹而雅正‛并向‚细密精致而臻丽‛方向发展,阎立本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绘画向盛唐的‚焕烂而求备‛推进了一步,因此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画家。

(二) 尉迟乙僧造型的奇特,铁线描与凹凸法。

(三)‚画圣‛吴道子----不拘题材,‚莼菜条‛,‚吴装‛:焦墨薄彩,‚吴带当风‛。

吴道子的艺术风格和地位

吴道子创作活动期在唐开元、天宝年间。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首先说‚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吴宜为‘画圣’‛。至此后人皆誉其为‚画圣‛。原因在于: a、吴把中国画运用线条的方法发挥到了更高境界,创造出一种离披点画、脱落凡俗的‚疏体‛:其特点是笔势磊落、圆转多变,笔简意全。传为吴作的‚送子天王图‛,人物服饰线条勾勒,有轻重、缓急、粗细、快慢之变化。

b、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有三个特点:对佛教故事理解中国化;佛教故事艺术形象上的中国化;宗教故事人物生活化。他的作品是佛教题材中国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c、吴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山水在魏晋南

9 北朝时萌芽,画法相当稚嫩,顾恺之、宗炳、王微虽然都提出了山水画的理论方法,但在操作上还是装饰性强而写实性少。吴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才使山水成为独立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之作为人物宫观的背景之附庸地位。

(四)张萱、周昉的人物画

丰颊肥体、设色明丽、刚柔相济的‚琴弦描‛。

唐代仕女画家中最著名的是张萱和周昉,张萱 《捣练图》是反映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图景(长卷式的画面上分为三组,一组是用木杵捣练的场面;一组是理线和缝纫的活动;一组是用熨斗熨平的活动。《虢国夫人游春图》,所描绘的贵妇人宴游生活片断,概括表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骄纵富有,炙手可热的场面。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形式,较为活泼。但他仍以‚绮罗人物‛画著称,和张萱一样,妇女形象多是艳媚丰满的体态。作品《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都是唐式仕女图画的典型风格。张萱和周昉开创的绮罗人物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至晚唐仍在盛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等,都取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

什么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这是历代画论中对两种风格画派的鉴赏、评说的高度艺术概括,它指古代人物画中表现衣服褶皱的两种不同程式。曹不兴:一派笔法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在身上,犹如从水中出来;吴道子:一派笔势圆转,所画人物衣带宛若当风飘舞。此语最早出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

山水画的兴起

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

《游春图》描绘达官贵人春季郊野踏青游乐。青绿勾填不加皴染,画面古意盎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陪衬,‚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还不懂得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游春图》则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配以殿阁舟桥,恰当地表现了客观物体之远近、高低、大小关系及空间透视关系,为山水画的划时代创造。后人视其为‚开青绿山水之源‛。

李思训父子的‚北宗‛青绿山水画 李思训(‚大李将军‛)《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小李将军‛)《明皇幸蜀图》 唐代画坛上的‚大小李将军‛指谁? 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开始改变了以往大都还处于位人物画作背景的状况,脱颖而出为一门独立画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青绿山水画具代表性。明代董其昌称李氏父子的画为‚北宗‛山水画创立者。李思训(653-718)唐宗室,工画金碧辉煌的重青绿山水,玄宗开元初官左武卫大将军。人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人称‚小李将军‛,父子两人的画格律严密、笔法工整、色彩浓烈,代表着古典画派极盛时期的豪华的风格。李氏父子的代表作有‚江帆楼阁图‛、‚明皇幸蜀图‛和‚春山行旅图‛。

水墨山水

王维‚南宗‛之祖‚破墨‛、‚皴法‛

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1)青绿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A.《游春图》: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C.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 ‚大小李将军‛(唐):A.李思训:a.史称‚大

10 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B.李昭道: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 。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2)水墨山水:王维:a.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c.以辋川为题材。张璪:a.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b.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花鸟畜兽画家

韩滉的《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画中五头不同角度的牛,用线勾勒,结构略施晕染,可据此了解当时的造型能力以及笔墨技巧。

韩干:唐代杰出画家,善于画马。韩干画马,不拘于陈法,注意观察事物和写生,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他画的马,体态骠悍肥壮,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其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

绘画画史论著作的发展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唐朝名画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按‚神、妙、能、逸‛四品记述唐代画家共120人。 《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作者唐代张彦远。全书共分十卷,四部分内容: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

有关资料、绘画技法与理论、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主要内容: 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1).作者张彦远:晚唐时期重要的书法家和书画理论家。采集前人著述加以汇集整理,并发挥自己的见解。(2)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A.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B.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C.画家传记及作品。(3)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4)专辟叙论部分,集中阐述绘画发展的史论认识:A.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B.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C.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5)全书七卷篇幅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只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 山大本科题 06研考题

书法篆刻艺术

钟繇 被誉为‚正书(楷书)之祖‛ 皇象,《急就草》画如铁石,每字下方的竖笔尖尖下垂,古称‚悬针体‛。

王羲之 《兰亭序》 名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 《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 《鸭头丸帖》《洛神赋》圆润成熟,笔意中已不见波磔隶意,世称‚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 论者称他的字‚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其正书笔画求横平竖直,丰腴雄强,结构则宽博大度,字字谨严,颇有庙堂气,被视为千余年来

11 书学的典范。《祭侄文稿》

柳公权 与颜体不同,柳书偏重骨力,顿挫转折明确,却又遒媚得体。时有‚颜筋柳骨‛为誉,《玄秘塔碑》 张旭与怀素 草书起源早,入唐以后变化极快。唐文宗时称李白诗歌、裴旻(min)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代表作有《古诗四帖》。

雕塑艺术

杨惠之:唐代雕塑家。与吴道子同为唐开元年间人,两人初为画友并均师从张僧繇。后专攻雕塑,‚为天下第一‛,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誉。杨惠之的作品当时几乎遍布中州一带,今天所见到的只有传为其所作的苏州保圣寺的罗汉塑像了。著有《塑诀》一卷,可惜已散佚。

陵墓雕塑

隋唐陵墓雕塑主要几种形式:线刻、浮雕、半圆雕、圆雕

昭陵六骏----指立于唐太宗墓前的六块浮雕,内容表现他生前征战疆场所骑过的六匹战马(即飒露紫、青骓、拳毛騧、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六马姿势各异,有站立、徐行、奔驰三种。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巧妙的运用流畅强韧的弧线,犀利挺劲的直线,曲直相辅,刚柔相济,使浮度并不高的战马形象产生了近乎圆雕的强大体积感。‚昭陵六骏‛是我国浮雕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实物史料价值。

隋唐雕塑作品的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刻、随葬俑群、宗教造像。隋唐雕塑的题材、技法和风格,特别是宗教造像。陵墓雕刻昭陵六骏。随葬俑群 主要是陶塑,也有一些瓷塑、泥塑、木 雕和石雕。

唐三彩:绿、蓝、赭三色,故称三彩俑

石窟寺院艺术

中国石窟四大地区:新疆地区、甘肃地区、中原地区、江南和西南地区

魏晋南北朝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岗、洛阳龙门。

石窟寺:是供佛教僧人信徒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属于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大多依山依崖开凿.

敦煌壁画艺术

莫高窟 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壁画

1、早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

2、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风土人情来描绘的。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

3、。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供养人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比较普遍采用的题材。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总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 敦煌彩塑艺术

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发展期。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体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浮雕题材主要有千佛、飞天等,高浮雕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

12 羽人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圆雕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中期 极盛期 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 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

第四章 五代宋元美术

五代两宋的绘画艺术

周文矩 作品有《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顾闳中 顾以画人物肖像著称,现在《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的山水画特色 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 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关仝,现存传为他所画的《山 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荒寒的气氛。特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变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野店荒村,点缀以人物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董源 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潇湘图》《夏

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

等。《龙宿郊民图》则以披麻皴和青绿赋色画出金陵。

巨然 巨然名迹《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

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

黄筌、徐熙的花鸟画艺术;

黄筌:杰出画家。为宫廷御用画师。他的花鸟画多用淡墨细勾,然后再以重彩渲染,即‚双勾填彩‛法。作品多描写宫廷中的珍禽异卉,画鸟羽毛丰满,画花艳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而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与江南的徐熙并称‚徐黄‛,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徐熙运用质朴简练的手法,创立了水墨淡彩的画派。所有的描绘,不论在形或神态方面,都表现在‚落墨‛,即一切以墨来奠定,而著色只是处于辅助地位。

两宋时期山水画在构图上的差异及特点 山大本科题

在两宋时期,中国山水、花鸟画更为繁荣昌盛。首先山水、花鸟画已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画家都擅长山水、花鸟画。

自宋代以后,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依循意形合一的原则,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大势。所谓大势,就是大体的位置。认为画画的布局是和下围棋的道理相仿。下围棋要用松,开始时,起手要宽,先着眼于通盘之局,然后再注意小处。画画也是如此,不经营好大势,其他就谈不上。(2)讲究开合。所谓‚开合‛,也可叫‚分合‛,简单地说,‚开‛就是‚放‛、起或生发,‚合‛就是收、结或

13 收拾的意思。‚开合‛方式灵活多样。有下开上合,左开右合的,另外,也有开而无合的。其实,这种无合也是有合的,只是把合的位置放在画面之外罢了。(3)注意主客体关系。所谓主客体关系,就是在画面布局景物时,不是平均分配,要有主次、重心。画人物,要以人物为主,以物为客;画花鸟,要以花鸟为主,以其他物象为客。主客配合要和谐、做到‚多样的统一‛。从画面来说,由于画面的下半部在视角中占有极重要地位,所以一般主体大多布置在这个地方。(4)注重虚实。所谓虚实,就是指画面上的疏密、浓淡、聚散。远近、大小就是虚实的一种形象。一般地说,近景形象画得比较大,比较详细而用墨较浓,可称为实;远景的形象画得比较小,比较简略而用墨较淡,可视为虚。中国画的空白更是一种特有的虚。这种虚,不着一点笔墨和颜色,有着特殊的意境。(5)注重款题。中国画上题字大约始宋元。题诗和题字的内容往往可以补充和丰富画的主题思想。款题的字数多少,行数的长短、单双、横写或直写,都要和布局的虚实相配合,款题的字体也要与画相配合。就是说,工笔画要用楷书,写意画要用行书或草书题款。在大幅的画上题款要用大字、小幅画上要用小字配合。山石苍劲,宜款劲书,林木秀致,当题秀字。如画的色、墨较淡,款题的字也要用淡墨来写。款题写好后,须在其下面加盖印章。印章和款题的关系也和款题与画的关系一样,要求彼此协调统一。所以,中国国画画面中的款题、印章也是画的一部分,构成画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李公麟《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

梁楷《泼墨仙人图》也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的细笔夸张地画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十分成功。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张择端:北宋后期卓越的风俗画家,擅

长画建筑,车船等风俗题材.(2)《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风俗画发展的高度水平,墨笔淡着色,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内容结构分为三个段落:a.开首为郊区农村风光。b.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c.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栉比,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再现了宋代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具有高度历史文献价值。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选择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有时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如:漕船,骆驼队,毛驴队等都被有条有理又真实自然的组织在这一宏伟的艺术整体中。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而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部分,种种矛盾,构成全卷的高潮,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A.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作品.B.画家对于城市社会生活,尤其是‚市井细民‛的生活,具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精到的了解。C.画家饱满的创作热情,持久不懈的努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艺术想象力的丰富及艺术表现的周密不苟,在绘画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宋代山水画家和作品

李成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李成的画派是承接着荆浩、关仝而来。李成的山水画是纯出于写实,它的风格清劲,墨法变化微妙,以描写烟林平远景色见胜。李成画山水在用墨上有特殊研究。李成对于用笔、用色和画面结构也都特别用心。一定多以平视为基础,从地平线上来看屋檐自然要掀起,画山上亭馆自然也是从下望上。 范宽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和董源、李成并称为北宋三大家。范宽的山水画最初是学李成的。范宽在艺术上借鉴前人而有所得,又进一步在思想上起了新的变化。

14 范宽的山水是外师造化而来,这些山水的原型是从真山真水中汲取的。范宽是从当地的真实山水出发,汲取艺术形象,‚对景造意‛融会贯通,精炼概括,把山水典型化了,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峻拔深厚的艺术形象,雄阔伟美的气格;苍老沉着的笔墨。(概括的相当好。)《溪山行旅图》而《溪山行旅图》则是流传有序的赫赫名迹。

南宋四大家李、刘、马、夏

南宋四家 代表人物是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李唐 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于简括,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 刘松年 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谨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作品中山水与人物常占有同等地位。

马远 艺术上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峭坚实的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闺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夏圭 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夏圭还善画巨型长卷,如《溪山清远图》。 宋代山水画的两种艺术境界;

‚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如果说北宋山水画艺术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则以秀明、工致、优美胜。 董源、李成、范宽北宋三大家。

宋代画坛的变化?答:(1)宫廷绘画达到鼎盛繁荣 (2)文人绘画形成潮流 (3)通俗美术勃兴。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不同:宋元时期都是我国山水画艺术的高峰期,但宋朝重视写生

与诗意,元朝则强调笔墨的情趣。山大本科题

辽金元的绘画

文人画----指文人士大夫所画的一类带有抒发文人情感意味的绘画,多是他们在文学创作之余的寄情遣兴之作。思想意识上主张个性抒发情感宣泄;艺术上不拘古法,注重文人书卷气和笔墨情趣的追求;内容上多寄予作者的情感;题材上多以山水花鸟为主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世称元四家。 四人绘画具有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征:重意境,重情趣,重自然之理,重书画结合。又各具特色: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简淡疏荒、吴画沉郁湿润。

元四家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四家的山水画都源出董源、巨然,以水墨为主;又都以诗书画印并驾,文学与艺术掺合见长,重于笔墨,讲求风格,强调笔墨情趣的追求和主观意趣的表现。

元代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元代中晚期山水画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是‚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山水,以绘画作品鲜明的表现心境和生活情趣:〈1〉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的山水根据,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2〉a.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的风貌。b.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中无可奈何的情绪。〈3〉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1)黄公望:A.号大痴道人,隐遁山林以书画为寄托,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B.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横

15 卷:a.以苍润精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铜庐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b.着重把握山水的整体风貌,以活脱潇洒的笔墨抒发作者的主观意趣。c.画法更加简括,显示较深的笔墨功力。C.还著有《写山水诀》一篇:论述山水画法,在剖析画法中不忽视师法造化,是一篇历来受到重视的画论。(2)吴镇:A.号梅花道人,擅画山水梅竹,饱含诗意,画风清新可喜,笔墨雄秀清润,气象苍茫。B.喜作《渔父图》:抒发幽栖超脱,自鸣高雅的情怀,是其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写照。C.擅作墨竹,强调竹子的坚韧个性,用笔若草草不经意而情态生动,自称戏笔,曾作《雪竹图》。(3).倪瓒:A.号云林,山水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意境清幽深远,荒寒萧索,景中多不画人,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B.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画中多长题,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C.传世作品:a.《渔庄秋霁图》:作三段平远式构图,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的凄凉静寂气氛。b.《水竹居图》:设色山水,是元明文人画流行的书斋山水样式,画法严谨,水墨青绿设色,题诗楷法工整.D.也擅画墨竹树石:清秀雅致, 绘画标榜自娱,这种逸笔逸气的论点对以后的文人画有深远的影响.(4)王蒙:A.自号黄鹤山樵,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及写景极富层次变化,形成独具特色的解索皴,牛毛皴.B.用墨厚重,构图繁密,景色郁然深秀.C.传世作品: 《青卞隐居图》:a.山势险峻,树木繁密。采用层层加深的用墨,作解索皴,牛毛皴,干湿互用。b.整幅画气势雄伟,笔精墨妙,寄托隐遁山林的理想和志趣。

赵孟頫:元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书法篆、隶、行、楷、草诸体无所不工,而以行、楷最精。书写碑刻很多,圆转劲丽,人称‚赵体‛。赵孟頫是一位绘画全才。山水、人物、鞍马、竹石皆精到。受其影响的元代画家很多,开创了元代新画风。传世书法作品有《洛神赋》等。并有《秋

郊饮马图》、《秋郊饮马图》画作传世

元代文人画的艺术思潮在花鸟画创作方面的表现? 山大本科题 (1)从心理因素看,中国古代文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多具有为功名事业进取不息的奋斗精神;又具有正义,清高,愤世嫉俗的心里素质,而在为功名事业进取的过程中,时常伴随着是对正义清高,愤世嫉俗心理因素的践踏,长期的心里积郁便需要寻求某种途径宣泄排泄,梅兰竹菊等之类的花卉多具有自己的个性,如梅的耐寒,兰的幽香,竹的挺拔,菊的熬霜。因此古代文人经常借用这些植物的个性,将其个性人格化,来宣泄他们的心理积郁表达他们对正义清高愤世嫉俗等文人品格的赞扬。 (2)从表达技巧来看,中国古代文人都谙熟于毛笔书写文字,而梅兰竹菊一类植物的生长结构,非常便于以书写文字的笔法去表现。

宋代五大名窑:钧窑、官窑、哥要、定窑、汝窑

宋代雕塑艺术:这组泥塑罗汉在表情把握、身段比例、服饰配置、肌肤质感、色彩光泽等方面都臻于完美,其价值远超出宗教的范畴,具有艺术的典范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泥塑罗汉衣饰上的纹样博采各类民间祥图,透露出灵岩寺宗教艺术包容世俗风尚的情志。灵岩寺泥塑罗汉衣饰上的吉祥纹饰涉及花草、神兽、文字、果实、自然物、人工图案等,且五彩纷呈,将罗汉们装扮得既端庄富丽,又神秘莫测。

第五章 明清美术

绘画艺术

明代绘画的发展 山大本科题

明代绘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

早期绘画明代宫廷绘画与浙派盛行于画

16 坛,形成了以继承和发扬南宋院体画风为主的时代风尚。明代宫廷绘画承袭宋制,但未设专门的画院机构。朝廷征召的许多画家,皆隶属于内府管理,多授以锦衣卫武职。画史称他们为画院画家,实际上是宫廷画家。江南地区还有一批继承元代水墨画传统的文人画家。 中期绘画

明代中期,作为纺织业中心的苏州,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江南富庶的大都市。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一时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文人名士经常雅集宴饮,诗文唱和,很多优游山林的文人士大夫也以画自娱,相互推重。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人绘画传统,其间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负盛名,画史称为吴门四家。他们开创的画派,被称为吴门派或吴派。沈周和文徵明,是吴门派画风的主要代表。 后期绘画

明代中后期的人物画,承浙派者流于粗陋简率,效唐寅、仇英者日趋柔弱靡丽。明代肖像画在人物画中较为发达,民间画工中尤多写真能手,至明代后期更有发展,曾鲸为其中富于创新精神的代表画家。明代后期山水画,继吴门派而起的代表画家是董其昌。

明代文人画

明代初年画家分为两派,一派始忠于宋元文人画的传统,另一派是复古派,即明初复兴的皇家画院中继承南宋‚马夏‛院体山水画传统的戴进、吴伟等人。但‚吴门派‛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画,扫除了‚复辟‛的‚院体‛画,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段,其主要人物是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吴派画家的主要成员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切身体验到仕途的险恶,于是淡出仕进,以诗文书画自娱,他们尚意趣、精笔墨、继承‚士气‛的元人绘画传统,表现自己的品格情怀。 晚明董其昌一出,拓展文人山水画新境界。

至此,文人画在实践和理论上均已发展成

熟,而董其昌则予以总结,遂使以文人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山水画臻于完全成熟的境地。董其昌之于绘画的最大影响,在于他提出了山水画‚南北宗‛和‚文人画‛的理论。

吴门四家

明代中期的艺术市场急需一种雅俗共赏的、文静细腻的画风。于是,苏州一带出现了适应这一发展要求的画家群,共同致力于明代新画风的探寻。他们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中坚力量,带动了很多文人画家包括职业画家的创作,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画派,并取代了浙派的地位,成为当时的画坛主流,史称‚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唐寅及仇英吴门四家

吴门画派的影响

‚吴门画派‛的四大家各有千秋,其创始人沈周功力深厚,不慕功名,最富文人气质,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书法雄厚浑朴,兼工山水、花鸟、人物,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年笔墨简放粗豪,气势雄强。所作率意纵逸,寓有野逸之趣,成为明代复兴文人画的先锋。

沈周的弟子文徵明,他的书画技艺也很全面,文雅典丽,笔墨蕴籍含蓄,风骨秀逸。文徵明长寿而勤奋,传世作品甚多,子侄、弟子流风不绝,至清初不衰,故而他成为‚吴门画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

唐寅的作品以工细为主,又兼有文人的笔墨,富有诗一般的意境;书法秀逸遒劲,风格洒脱,雅俗共赏,深受欢迎。他也是一位人物、山水、花鸟兼工的画家,并因生活跌宕多趣,风流不羁,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江南才子。

文、唐的画友仇英,出身工匠,但勤奋好学,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所绘人物、山水,精工具体,设色清丽,构图繁密,意境深邃,文雅而严谨,匠心独运,

17 为他人所不及。故而他赢得画坛的尊重,成为‚吴门画派‛四家之一。

‚吴门画派‛是一个既有文人画家,又有职业画家、画工的群体,它的出现,既振兴了文人画,又规范了‚浙派‛末流技法粗陋之习,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发展。吴门派绘画对明末清初重要画派的影响也很大,以董其昌为主的松江派,以及后来派生的苏松派、云间派等,都与吴门派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明代大家徐渭

徐渭,以泼墨大写意花鸟画见长,不求形似求生韵,笔势激动,气度轩昂,如感情之渲泄,澎湃汹涌。这与他怀才不遇的坎坷经历大有关联,才情在仕途上受阻,却在诗文书画上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如《墨葡萄图》轴,几无线条,全用泼墨泼水而成,却墨分五色,浓淡有致,形态生动;狂放之气,足以骄人。徐渭的人物画也很精彩,寥寥数笔,即见精神。

‚南陈北崔‛

南陈指的是明末画家陈洪绶,北崔指的明末画家崔子忠,而人均擅长人物,各具风格。陈洪绶人物画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版画方面。陈洪绶绘画形式特点,在于他的表现手法,简洁质朴,强调用线的金石味。画人物衣纹,清圆细劲。崔子忠师法周文矩,线条区屈多姿,设色沉稳,画风俊逸高古。

董其昌绘画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是什么?

答:其山水画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化的表现力,把山石树木形象加以简化,以运动的笔势做意象组合,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与实,追求画面含蓄性,笔墨柔和秀润,风格明净秀媚。 影响:扭转了明代浙派和院体风格与士大夫审美观背道而驰的局面;提出了‚南北宗论‛,其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末肖像人物画特色是什么?

答:中国肖像画有大首(头像)、云身(半身像)、整身(全身像)、花整(坐着的全身)、云整(站或行动的全身)、群像等等。明清肖像画特色如下:

a、以色为主,淡墨轮廓,用墨极少,用粉层层叠加。

b、受西画东传影响,融入西洋画技法,着力写真,刻画入微,使肖像传神而富有立体感。 c、注意骨骼肌肉解剖,根据面部结构烘染;但不分块面,减弱光影,阴阳过渡柔和。

清四王---指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画家。他们继承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注重对古代文人画集古临摹,继承发展了我国古代山水画技法,对我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只重临古,忽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体验,绘画缺少生气和创意,有走程式化的趋势。

清四王与四僧的对比?

答(1):四王重临古,重对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的承传总结研究,忽略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2)而四僧在继承借鉴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情感意趣的同时,不拘古法,锐意创新,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悟,用灵活自如的笔墨独抒灵性,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3)四僧的出现,冲破了清初四王摹古习气充斥画坛的沉闷气氛,给清初画坛带来了生机。

八大山人的画风特点是什么?

答:其画笔意恣纵,不拘成法,奇崛诡异,博大精深,转益多师,集众家笔墨之大成,并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高度净化、简括、夸张、变形的水墨写意新阶段,其花鸟画成就异常突出,最富个性,形象精炼生动,不拘形似而神完气足。

‚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 (1)并不专指某八个人,而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他们富于创新精神,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

18 笔写意画,尤其是花鸟写意画。(2)‚八怪‛中的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既不满于现实,又在卖画于扬州路上殊途同归,相互影响,且受市民阶层喜新尚奇的推动,艺术创作上具有下述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3)这些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和文人化的职业画家,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艺术的羁绊,或多或少的摆脱了贵逸平和的‚士气‛与‚书卷气‛,形成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因他们非统治者标榜的正宗,便目之为怪。(4)‚八怪‛分为三类:第一类: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如郑燮,李鱓与李方膺:A.具有关心人生,忠于皇帝又胸存块垒的思想感情.B.选择‚四君子‛等题材,诗书画互相生发中,发泄牢骚,表现品格,寄托‚用世之志‛C.画风或清刚跌宕,或泼辣奔放,甚至不守规矩,有所谓‚霸悍气‛。郑燮:a.号板桥,并擅三绝,尤擅墨竹,经过了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化,诗情画意中歌颂了清风劲节,表达关心‚民间疾苦声‛的抱负。b.不泥古人,‚自探灵苗‛,在诗书画上自成家数:《竹石图》.第二类: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A.一方面继承了抒个性,尚创造的文人画传统,另一方面从金石书法的古朴自然,似拙实巧中吸取营养。B.作品流露不满现实的思想感情,但更多的寄托高洁的人品与不肯同流合污的情操。金农:a.思想存在矛盾:既伤‚寄人篱下‛,怀才不遇,又‚以布衣雄世‛。b.修养广博,作品造意新奇,构境别致,笔墨朴秀,巧拙互用。c.花鸟山水:意境隽永,有生活情趣。d.人物肖像:形象古朴稚拙,放笔写意,开一生面:《自画像》。第三类: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和华喦:A.广博深厚的功力,注意适应民间欣赏习惯,又吸取文人画之长,讲求人品,兼擅三绝,放笔写意。B.作品题材广泛,画法精熟,亦较‚谐俗‛。黄慎:a.人物画:多取材社会下层,立意有生活情趣b.以狂草入画,作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渔妇图》《携琴仕女图》。罗聘:

《鬼趣图》讽刺现实尤为著名。华喦:花鸟

为小写意,人物山水亦为当时空谷足音。

‚清初四僧‛

清初画坛‚四僧‛: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他们是有很强反清意识的遗民画家,绘画带有深挚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个性化特征,所继承的传统仍属文人画系统。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1)八大山人:A.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画笔曲折的反映出来。B.山水画:以山水寄恨,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可称泪眼的旧江山:《秋林亭子图》。C.花鸟画:a.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抒发了遗民之情.b.在立意,形象,造型,布局,笔墨以至诗书画一体上均有新的突破,达到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c.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幽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与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荷鸭图》《孔雀牡丹图》。(2)石涛:A.清初最富独创性的画家,他的艺术独出心裁,张扬个性。B.山水画:变古法为我法,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奕奕,充满昂扬的激情和旺盛的活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泼墨山水卷》《山水清音阁》。C.花鸟画:a.继承大写意传统,并自探‚灵苗‛,以天骨开张的艺术魅力表现对生命和艺术的热爱。b.花卉墨竹,纵横恣意,于无法中有法,直抒性灵,并讲求诗情和画意的结合生发,开拓了作品的意韵:《牡丹竹石图》《墨竹》.D.人物作品:《睡牛图》。(3)弘仁:A.山水画:a.以黄山和齐云山为母题,将山水实境升华为超脱现实世界的理想化的境象,给人一种远离现世的‚世外山‛之感,隐晦的传达遗民意识。b.笔墨简洁洗练,善用折带皴及干笔渴墨,意境静穆幽寂,空灵松秀,丘壑严整奇掘,林木富于真实感.c.《黄海松石

19 图》:用笔瘦劲谨严而简洁,山石整理成几何形状,具有很强的装饰意趣,格调空逸冷静。B.追随他的人很多,形成了山水画派新安派。(4)髡残:A.号石谿,是一位遗民意识很强的画僧。B.山水画:a.多取黄山,南京一带的景物为母题,以强烈的主观感情抒写胸中山川,洋溢着蓬勃的生机。b.布景繁密,山重水复,层次深远,笔墨苍率厚重.c.擅用干笔渴墨,以浓点短线及致密而又松动的用笔展现旺盛的活力.d.《苍翠凌天图》:秃笔焦墨皴擦提醒与湿笔淡墨勾勒晕染相互融合,施以浅绛着色,题跋中的行草书法和笔法贯通一致,随意挥洒,粗服乱头,体现了其独具风格的审美意趣。

石涛在画史上的地位如何?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为中国画向近现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山水画经过唐宋元明近千年的发展,到清代已形成了巨大的传统重负,石涛时代,绘画基本上笼罩在明末董其昌倡导的‚南北宗论‛影响之中,摹古之风盛行,绘画千人一面,而石涛强调‚我自用我法‛,在其千古一唱的《石涛画语录》中大声疾呼:‚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之人,不能出一头地也。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一头地也,冤哉!‛力倡画家面向生活、师法自然,为开创中国绘画新纪元奠定了深厚基础。

年画---中国特有的绘画体裁,一般在新年时贴挂。传统年画多用木版水印,用线简练单纯,色彩艳丽明快,构图饱满充实。内容有神像画,吉祥画和故事画等几大类,如:《门神》《金玉满堂》《牛郎织女》等。著名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山东潍县杨家埠,河北武强。

海派----指活动在上海和浙江地区的画家群体,属文人画派。该派在文人画的基础上,从民间美术中吸收借鉴养分,形成了

重色彩,构图相对饱满,雅俗共赏的新画风。代表画家:‚三任‛(任熊、任熏、任颐) ‚三熊‛(张熊、朱熊、任熊),张大千、黄宾虹、吴昌硕等。

岭南派-----指活动在以广州为中心的中南地区的画家群体。代表画家是‚两高一陈‛即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其画风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宗系承传,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日本南画和西洋画画法,注重写生,创立了色彩鲜明,水分淋漓饱满,晕染柔和匀净的新岭南画风。

清代绘画艺术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早期绘画

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

中期绘画

康、雍、乾年间,是清代社会安定繁荣时期,绘画上也呈现隆兴景象,北京、扬州成为绘画两大中心。京城的宫廷绘画活跃一时,内容、形式都比较丰富多采。在商业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崛起了扬州八怪,形成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清代中期,南方商业城市扬州,富商聚集,人文荟萃,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都会。各地画家亦纷至沓来,卖画献

20 艺,扬州八怪就是其间最著名的一批画家。‚八怪‛并不限于8个人,而是代表了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

晚期绘画

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衰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

2002重庆大学

1.简述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三者的概念和区别。2.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五代时期四个以上代表画家。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主要风格特色是什么?简述文艺复兴“三杰”艺术特色。

4.佛教出入中国时佛教的雕塑风格是什么?它来源是什么?具有代表性的石窟是哪个?

5.试比较中国文人画和西方古典绘画在题材和形式上的差异。

6.试述二战对世界艺术的影响。

7.描述你所了解中国当代最前卫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并加以评价。

8.表述一个你所了解的最新艺术概念并加以评价。2003重庆大学美术史及理论

1.简述埃及的绘画艺术、古希腊古典时期雕塑艺术最典型的程式化风格以及两地区艺术的区别。2.简述花鸟画在五代时期的两种主要风格的概况。 3.19世纪欧洲的艺术中心是哪里?并列举该世纪有哪些影响深远的艺术风格在这里发展。

4.中国南北朝是绘画理论的大发展时期,请列举两位理论家及其作品的划时代意义。

5.试述19世纪末俄罗斯绘画中作重要的一个组织和

两个以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风格。

6.试述后印象主义的审美着眼点和三位里程碑式的代

表画家。 2004重庆大学

新艺术运动 达达派

1.简述古希腊几个艺术分期的雕塑和瓶画艺术风格之

变。

2.简述中国院体画在五代、北宋时期发展的概况。3.简述中国新石器时期彩陶文化发展的概况。 4.比较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 5.三星堆铜像和中原青铜艺术有什么异同?

6.从视觉形象看,宋文化和唐文化主要有哪些区别? 7.明朝版画繁荣的社会经济文化土壤是什么? 8.评论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9.俄罗斯画家克拉姆斯柯依的艺术主张和主要作品? 2004华东师范 名词解释

根特祭坛画 巴洛克 马蒂斯 六法论 徐渭 简答

1.“元朝三杰”的艺术风格及其差别。

2.简述浪漫主义美术的审美特征及其代表画家、代表

作。

3.简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风格。论述

1.乔托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阐述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主张,论述其在美术史上

的地位。

3.论述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2005华东师范 简答

1.美术创作中的心理要素 2.美术的社会功能

21 3.美术起源的主要理论流派 4.美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5.美术的门类划分(根据使用物质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划分) 论述

1.论述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2.论述有关美术本质解释的主要学说。

3.论述美术史论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005美术史 名词解释

展子虔 野兽派 饕餮纹 波利克莱妥斯 龚贤 拉斐尔 简答

1.简述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的艺术价值。2.比较“元四家”山水风格异同。

3.简述荷兰画派的艺术特征及其代表人物。论述

1.试述魏晋南北朝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2.试述样式主义在西方美术史上的意义。

3.以德拉卡洛瓦为代表画家,试述19世纪浪漫主义美术的风格特征。2005中央民族大学 简答题

1.“吴家样”的特点和影响。

2.简述清初“四僧”的艺术特点。(清初“四王”“吴门四家”“元四家”“宋四家”) 3.古希腊雕刻的几个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

4.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成就。论述题

1.有人认为对于当代中国画而言,“笔墨等于零”;又有人认为“无笔无墨等于零”。请结合中国绘画史和

当代艺术现状来论述自己的见解。(国画专业) 2.论述西方“前卫”艺术的历史脉络 ,结合艺术史知

识及当代中国艺术现状谈谈自己对“前卫”艺术的理解。 2008北京师范 名词解释

传神论 景泰蓝 张大千 图案 分析题

1.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南宋四家”的绘画风格。2.试谈书画同源。 论述

试述波普艺术产生的社会原因。 2009苏州大学 简答

1.古罗马拱券建筑

2.英国插图画家奥布里〃比亚兹莱 3.构成主义代表人物塔特林 4.莲鹤方壶 5.长信宫灯 6.柳公权 7.昭陵六骏 8.《踏歌图》 论述

论述中国改革开放思想观念变化对艺术的深刻影响。(800—1000字)

2005年山东师范大学(艺术学与中外美术史) 名词解释

⑴金陵八家 ⑵敦煌莫高窟 ⑶芥子园画 ⑷“四僧”

⑸巴洛克 ⑹鲁本斯 ⑺巴比松画派 ⑻大地艺术 简答

22 1.北朝宗教画的题材与构图特征

2.从《韩熙载夜宴图》看中国古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特征。

3.列举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四种主要看法。4.18世纪法国画家华托的艺术风格和特征。 比较分析题

1.通过比较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雅典学院》与19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画室》这两件作品,概述古典主义于现实主义的美学品格特征。

2.举具体作品为例,比较分析中国古典美术中的“院体画”与“文人画”的特征与差异。论述

1.印象主义画家的追求在西方美术史中的作用和意义。

2.元代山水与宋代山水相比有哪些变化。2006山东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

《画品》 青绿山水 永乐宫壁画 赵孟頫 意境 库尔贝 新印象主义 董其昌 简答题

1.秦汉雕塑中“俑”的功能与表现风格。2.徐渭绘画风格及影响

3.举出相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

4.18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比较分析

1.比较古希腊美术与文艺复兴美术的特点并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2.比较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与表现手法方面的基本特点与差异。论述

1.列举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三个特点并说明成因。

2.如何看待“艺术个性”和“社会认可”之间的关系。2007江苏大学 名词解释

舞蹈彩陶盆 饕餮纹/窃曲纹 画像砖 曹衣出水

《历代名画记》 《捣练图》

石鼓文 霍去病石刻 东晋南朝模印砖画 《画品》 米氏云山 京江画派 简答

1.商周玉石雕刻的艺术风格 2.顾恺之的画论 3.唐三彩 4.吴门四家 论述

1.论述汉代壁画墓。2.论炳灵寺石窟。 3.论述清初“四王”。

4.论述宋、辽、金、元、雕塑家。2008江苏大学 知识点:

一画 《画山水序》 吴带当风 解衣般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芥子园画传》 《唐朝名画录》 名词解释

迁想妙得 文人画 黄家富贵,徐家野逸 《画禅室随笔》 随类赋彩 米氏云山 简答

1.简述“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一句话的思想

内涵。

2.“逸笔草草”是有哪位画家提出的?并略作解释。3.简述“眼中之竹”、“心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关

系。

23 4.简述绘画品评中“逸格”、“神格”、“妙格”、“能格”的审美特征。 论述

1.论述“论画与形似,见与儿童邻”一句话的思想内涵。

2.论“学穷性表,心师造化”。

3.简述南北二宗的代表人物及艺术风格。2008江苏大学(中国美术史) 知识点:

青藤白阳 马踏匈奴 展子虔 四僧 《鹊华秋色图》 六法 名词解释

画像石 米氏云山 元四家 石鼓文 京江画派 减笔人物画 简答

1.简述新石器时代陶器彩绘的色彩特点。2.简述吴门画派的艺术风格特征。 3.简述南宋院体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4.简述清初“四王”。 论述

1.论述唐代人物画的艺术成就。2.论“海派”绘画艺术成就。

3.谈谈你对“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一观点的看法。

2008江苏大学(中外美术史) 名词解释

曹衣出水 巴比松画派 《画品》 野兽派 梵高 简答

1.简述“上海画派”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2.简述赵佶在书画艺术方面的成就。

3.黑绘风格与红绘风格的瓶画各有什么特点。

4.“云间画派”的代表人物及艺术特征 论述

1.论述康有为的艺术主张。2.简述“扬州八怪”的艺术特征。

3.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综合艺术有哪些新形势。2009江苏大学 名词解释

迁想妙得 吴带当风 书画同源

文人画 化境 画写物外形 诗传画外意 论述

1.论述南北宗论。

2.结合相关画论内容论述明代王履“吾师心,心师目,

目师华山”画学思想的内涵。 3.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4.谈谈文化的“全球化”与区域性美术之间的关系。2009江苏大学(中外美术史) 知识点:

鹳鱼石斧彩陶缸 《虢国夫人游春图》 “大小李将军”

“唐草三杰” 云间书派 丢勒 卡拉瓦乔 哈尔斯/伦勃朗 四僧 佛罗伦萨画派 名词解释

谢赫六法 南陈北崔 岭南画派 后印象主义

拉斐尔前派 巡回展览画派 简答

1.《宣和画谱》你是个皇帝编写的?简述这位皇帝在

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2.“吴门四家“艺术成员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3.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4.荷兰小画派艺术 论述

24 1.简述扬州画派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2.简述宋代风俗画的艺术特征。 3.比较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的差异。 4.分析论述立体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 2006西南大学

《林泉高致》 《历代名画记》 《书断》 《史墙盘》 吴门四家 戴进

请指出“气韵生动”这一命题的基本出处和含义,并结合具体的现象谈谈这个命题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2010江苏大学 名词解释

仰韶文化 礼器 俑 希腊化时期 拜占庭艺术 纳比画派 简答

1.简述谢赫“六法“及其对中国的绘画指导意义。2.简述北宋山水画的特点及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3.简述格列柯的艺术特色。 4.“桥社” 论述

1.论述董其昌的艺术特色和艺术观念。2.简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征。 3.论述维米尔的艺术特征。 4.论述蒙克的艺术特征。 2010江苏大学美术理论 名词解释

1)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 以形写神 3) 传神 4) 不求形似 5) 吴带当风 6) 逸笔草草 论述

1.论“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2.论“吾师心,心师目,目师造化(华山)”。3.论“鬼魅易画,犬马难图”。

4.谈谈“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美术发展。5.简论美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发展的影响。 2008清华大学 名词解释

徐黄异体 南北宗论 有意味的形式 苏珊〃桑塔格

形而上画派 吴道子 《虢国夫人游春图》 永乐宫壁画

贾柯梅蒂 帕特农神庙 简答

1.野兽主义的特征 2.倪瓒的艺术特点和画论

3.你对“无边的现实主义”的理解 4.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 5.包豪斯的特点

6.八大山人的艺术特点和艺术主张 2010清华大学(美术史) 释义

麦积山石窟 陈老莲 乔托 希腊瓶画 洛可可绘画

金字塔 《画品》 昭陵六骏 清初四僧 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简答

1.元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和艺术成就 2.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色

3.德国表现主义对20世纪西方艺术发展的影响 4.仰韶文化彩陶 论述(800字以上)

1.论述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的艺术特征与内涵。

25 2.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2008北京大学 简答

1.三星堆青铜人像的艺术特点。2.武梁祠画像石的艺术特点。 3.古希腊三种柱式的结构。 4.写实主义的特点。 论述

1.宣和院体的特点。2.比较巴洛克和罗可可。

3.比较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的艺术主张。4.立体主义对于现代派绘画的贡献 2010北京大学

1.分析中国古代文艺理论里的“意象”概念及对当代艺术理论的价值。

2.分析“克里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3.关于艺术起源有哪几种主要观点? 4.如何理解黑格尔“意蕴总是比直接更为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 2011北京大学(美学与艺术理论) 1.论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2.试论形式美,举例说明。

3.朱光潜曾说“艺术化的人生”,谈谈你的理解。4.论述艺术创作中“无意识”的作用。 2009西南大学

知识点:荆浩 《江山如此多娇》 《石工》 《格尔尼卡》 《晚钟》

《清明上河图》 《自由引导人民》

名词解释

《笔法记》 南宗 巴比松画派 超现实主义 简答

1.描绘下列作品所属时代、作者及所属的风格流派,

并勾画出简略图样。 1) 《维纳斯的诞生》 2) 《早春图》

3) 《赫拉斯兄的之誓》 4) 《草地上的圣母》 5) 《春风已经苏醒》

2.试析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图像造型方法及文化含义。3.试析西方立体派作品的形式法则及影响。 论述

1.举例论述艺术的审美情感价值。2.比较审美经验与非审美经验的异同。 3.论述17世纪法国古典艺术的的古典精神。 4.根据古代滑轮“三远”理论,简述中国画的视觉感

受方式。

2009西南大学(艺术理论与美术史)

知识点: 吴门四家 南宋四家 石涛“一画” 《画山水序》 名词解释

1.简述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2.简述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2010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理论) 名词解释

意境 浪漫主义 艺术形象 题材 简答

1.简述艺术心理分析批评特点。

2.简述艺术起源“游戏说“的主要特点。3.简述谢赫“六法”论的主要内容与理论价值。 4.什么是立体派绘画及主要艺术特色。

5.孙过庭的“违而不泛,和而不同”怎么理解。论述

1.论述艺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结合作品谈谈对美术借助摄影作品进行创作现象的

26 认识。(400字以上) 3.论述数字艺术发展的得与失。 2010山东艺术学院 1.巴比松画派

2.简述文艺复兴美术的主要特征 2010中国传媒大学 释义

三一律 意境 净化 论述

1.评析大众艺术的社会功能,以曾经流行的大众艺术作品说明其社会功能。

2.论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结合作品说明它的民族性与世界性。2006中央美院(美术理论)

知识点:彩陶纹饰 青铜其主要纹样 秀骨清像哈尔斯

扬〃凡〃艾克 希腊瓶画风格 德拉克罗瓦

武梁祠 枫丹白露画派 张璪

释义

吴门四家 抽象表现主义 异质同构 形式美 论述

1.简述五代山水画的面貌与成就。

2.论述印象主义的概念、代表画家的艺术风格及对20世纪艺术的影响。3.试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7

第14篇:中国美术史纲目

古代古代的石器与玉石工艺商代商周时代美术概况殷墟的发现青铜冶炼的起源和发展西周及春秋时代的青铜工艺商周战国时期的陶瓷中国早期的丝绸汉代汉代美术的成就汉代雕塑艺术魏晋魏晋之际的著名画家南北朝莫高窟的北魏洞窟壁画南北朝的工艺美术南北朝社会形态与艺术南北朝时期的丝织工艺南北朝雕塑艺术的发展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纹样谢赫的“六法论”关于我国早期佛教美术的几个问题隋代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古史传说中的美术活动商周时代美术的重要成就从殷墟的发现看殷代美术的成就西周初年的青铜工艺战国时代的青铜工艺及其他美术品商周龙纹的鉴别商周至两汉的瓷器汉代社会形态与艺术汉代工艺美术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莫高窟的西魏二八五窟及隋代各窟壁画南北朝时代宗教美术的成就顾恺之和戴逵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南北响堂山、天龙山北齐石窟造像新疆境内的佛教壁画遗迹南北朝的陵墓雕刻与陶俑青铜器工艺的基本技术青铜器的名称及形制殷墟发掘商代乐舞商代的青铜文化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墓室壁画炳灵寺石窟雕刻艺术炳灵寺、麦积山等北朝末期的石窟造像麦积山石窟雕刻艺术北朝遗存的绘画性作品陆探微、张僧繇及其他南朝画家南北朝的石刻造像及造像碑北朝的画家山水画的兴起和同时的其他画家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工艺隋代的造像石窟北魏佛教及石窟造像的历史敦煌莫高窟简介隋代的著名画家

唐代唐代的雕塑艺术龙门奉先寺及其他唐代造像唐代著名雕塑家初唐的大画家—阎立本周昉及其作品的历史地位昭陵六骏及初唐陵墓石刻唐代敦煌艺术的发达吴道子的时代和生平唐代美术小结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天龙山的唐代造像炳灵寺及其唐代石窟造像中唐以后的人物画乾陵石刻及唐代陶俑宗教美术世俗化的趋势唐代社会形态与艺术吴道子的作品唐代雕塑艺术的成就吴道子的贡献新疆的古代美术遗迹花鸟画的发展唐代宗教美术的评价唐、宋、辽、金、元重要木构建筑五代及北宋初期的敦煌艺术南唐及西蜀陵墓的发掘宋代绘画宋代以前建筑遗存举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李成、范宽及其他山水画家苏轼、米芾等文人学士画宋代年画夏珪木版印刷的起源及早期的发展五代十国西蜀的画院及画家五代中原地区的绘画活动宋代宋代社会形态与艺术李唐的人物画和山水画宋元时代的版画艺术赵佶的绘画作品马远和马麟南唐的画院及画家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宋代人物画王诜、赵令穰的小景山水马、夏的艺术成就南宋著名人物画家熙宁、元丰时期的重要画家崔白、郭熙西蜀、南唐绘画艺术的发达五代绘画艺术的成就南宋著名花鸟画家及其作品画院的山水画宋、辽、金、元的宗教壁画《林泉高致》和《图画见闻志》宋、辽、金、元的雕塑艺术宋代的画院制度绘画技巧在南宋时代的发展李公麟元代钱选等花鸟画家元代的人物画明代明清时代的工艺美术北京城和官廷建筑群仇英明末清初的人物写真及西洋画法赵孟頫明清美术戴进、吴伟等浙派画家明清时代的建筑家明初的画院宋初“翰林图画院”的设立元四大家明清时代的雕塑艺术陈洪缓的人物画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明末的吴派画家及董其昌明清时代戏曲小说的版画插图吴派的沈周、文征明及唐寅明清园林

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新发展清代石涛等山水画家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和造型上的几个特点清末上海名画家任颐和吴昌硕恽格以外的花鸟画家清末的画报清朝初年“四王、吴、恽”扬州八怪

第15篇:中国美术史总结

如西周后期的代表作《毛公鼎》造型简洁,纹饰只用了一圈重环纹装饰带。

如陕西郡县出土的《驹尊》就是一个例证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

河南新郑出土的立鹤铜方壶

春秋晚期出现总结百工技艺的专著《考工记》

三、战国帛画

1·《风缮书画像》

2·《人物御龙帛画》

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

\"传神传\":

南谢赫提出的画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古画品录》著作

顾恺之《论画》、谢赫《古画品录》、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

陈姚最:>

曹不兴的再传弟子顾恺之(346年—407年),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

曹植与甄氏爱情的《洛神赋图》

劝诫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南朝梁元帝与《职贡图》

名士风范与《竹林七贤》画像砖

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

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有《维摩变》、《净土变》、《七佛图》

甘肃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东方艺术宝库”: “复层壁画” “藏经洞”

三、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维摩变》、《净土变》、《七佛图》

四、敦煌彩塑艺术

第七章隋唐时朋的美术

第一节隋唐时期的美术概述

唐代绘画品评著作有

彦悰:《后画录》

李嗣真:《续画品录》

张怀瓘:《画断》

窦蒙:《画拾遗录》

裴孝源:著有《贞观公私画录》 第二节 雕塑与工艺美术

唐三彩为唐代陶器的代表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 陕西西安人。唐代画家。《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历代名画记》;《魏徵进谏图》、《十二真君像》、《王右军真图》等四十二件,入《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吴道子:他的画作有《明皇受篆图》、《十指钟馗图》,入《历代名画记》;《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图》、《大护法神像》等九十三件,入《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卷,为净饭王之子释迦出生故事。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释迦图》藏日本京都东福寺。皆为后人托名摹本。

周昉: 画作有《三官像》、《五星真形图》、《杨妃出浴图》、《妃子数鹦鹉图》等七十二件,著录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挥扇仕女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簪花仁女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调琴啜茗图》卷,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相传皆为其所绘。

韩幹:生卒年不详,今陕西西安人,《姚崇像》、《安禄山像》、《玄宗试马图》、《宁王调马打球图》、《龙朔功臣图》,均录于《历代名画记》,《内厩御马图》、《圉人调马图》、《文皇龙马图》等52件,辑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牧马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韩滉:他的画作有:《李德裕见客图》、《尧民击壤图》、《田家风俗图》等36件,辑入《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五牛图》卷,纸本,设色,笔墨雄健,形态各别,表现出“步者,齕者,纵跬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弛者”,为元代赵孟頫旧藏;另有《文苑图》卷,均藏故宫博物院。

三、隋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

唐代的山水画具有划时代意义,具体表现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立。 一派是青绿勾斫,以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为代表。

李思训:《明皇幸蜀图》

另一派为水墨渲淡,以王维、张燥、王墨为代表。

王维: 《辋川图》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第八章 五代十国的美术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中国画流派之一。至宋初始分为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

北方山水画派产生于五代北宋间,宗师为关仝、李成、范宽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第九章 两宋时期的美术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

郭熙的山水画及其理论著作《林泉高致》

湖州竹派.中国画流派之一

明代莲儒撰《湖州竹派》

\"皇帝画家\"赵估: 《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两部图书,

第十章元代美术

“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建立了文人画重气韵轻格律的典型风格。

汤允谟:《云烟过眼续录》

汤□:《画鉴》

李□:《竹谱》

黄公望:《写山水诀》

吴镇:《竹谱》

饶自然:《山水家法》

王绎:《写像秘诀》

第十一章明代美术

明四家之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

第十二章清代美术

1.四王画派主要指王时敏、王鉴、王石谷、王原祁(,有时亦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2.\"金陵八家\"

在中国画史上指龚贤、樊圻、高岑、邹吉、吴宏、叶欣、胡 慥、谢

荪等八人。

「扬州八怪」他们的共通特点是︰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

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

第16篇:《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很幸运这个学期选修了美术欣赏这门课程,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美术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了解美术,我阅读了《中国美术史》这本书,通过学习与阅读,使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与心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国传统美术源远流长,从远古到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明。

远古美术的产生是艺术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的结合,当时人们劳动的工具、生活的工具都是劳动的产物,可以说是来源于劳动的。

殷商时期由于青铜器的产生便进入了奴隶社会,青铜器在商代最为鼎盛,青铜器的用途大致是:乐器、武器、煮饮工具还有是礼器。礼器是青铜器最主要的功能,因为它象征着皇权,所以当时有成语“一言九鼎”等。最著名的有《司母戊大方鼎》其重875公斤,也是我国历史上最重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属帛画最为著名,当时的绘画主要是引魂升天,作品有《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秦朝最为著名的艺术作品是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有步兵,指挥部,浩洗荡荡的显示了秦皇朝的军事力量,其布局严谨,形象逼真,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魏晋南北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人们的思想没有寄托时刻,印度的佛教从西部进入了中国,于是在后续的文明历史就出现了有关佛教文化的艺术作品: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焞煌莫高窟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画家有书书法家,分别是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王羲之,在绘画方面内容由于玄学的出现有描绘自然风景的,有描绘时空的,有描绘神仙故事的等。在技法上其三杰都做出不同的贡献,尤其是顾恺之首先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克服了前代的说教内容的缺点,扩大了题材的多样性。在平列式构图中对人物关系的处理体现了人的情思及精神状态,其画法与画理均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其代表作品有《洛神赋》《烈女传》《史女箴图》。

隋唐朝时期出现了第一幅真正意义的山水画展子虞的《游春图》,也出现了吴道子、曹不兴、西域的慰迟已僧等画家。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绘画风

格的出现。在仕女画的画家有张萱周肪,其历史画家有阎立本。

五代十国周文矩,顾宏中等。

宋代时文人画的苗头开始探出苗头,其最著名的有风俗画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是文人画发展的最高峰时期,其形式是诗书画印,诗情并茂。 中国美术史发展中,国画对于山和水的描绘并不是基于客观真实的。首先它没有光影效果,实际上就提出了画面的客观立体感。其次,没有焦点透视,空间表现依靠主观的散点透视和纯艺术的形式把握。在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传统中,临摹是主要手段。《芥子园画谱》便是把各种物体做了最为主观最为抽象的概括,使之程式化和符号化。

关于色,中国画没有应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讲究主观壅塞,大多数就是单色黑白关系。但是这种黑白关系有着很强的新联诗, “运墨而五色具 ”、“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清代林纾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画来区分浓淡,理解不免机械。

关于标准中国画强调纯艺术的、合乎法则的、生机勃勃的美,而不是所谓逼真的美。“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气韵,原是魏、晋词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如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 ”,“气关笔力,韵关墨彩 ”。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致谈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或者说内在情性的外在化。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我们常常为中国悠久的文明、精湛的艺术感到骄傲。诚然,祖先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但不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禁锢。宋人为躲开唐诗这座高峰的阴影,独辟蹊径——作词;元代文人更抛开诗律与词牌——制曲。循规蹈矩或许不功不过,但久而久之,便会使原本鲜活的艺术僵化。“创”,是艺术领域里永恒的话题。

第17篇: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

第1周

教学内容:史前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

彩陶

授课过程:

第一章 史前美术

概述

史书中被称为“帝王”的人,都同文化创造和劳动工具创造有关:燧人氏发明火;伏羲氏作八卦;神农氏造耒耜,作陶器。苍颉造文字;史皇作图画,曾画过蚩尤的像,并把“神荼”、“郁垒”画在桃木板上以御百鬼;禹铸九鼎,上面雕饰着鬼神百物之形,使民分辨“神奸”。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石器工具上。新石器时代陶器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

第一节、石器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把砾石的边沿加以敲打,现出厚刃,可为敲砸之用,没有进行第二步加工。

继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之后的磨光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以磨和钻孔技术和极整齐对称形式成为石器工具发展的高级阶段 。

先民已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创作活动,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约三万年前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中央有穿孔,可系绳佩挂。钻孔是人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劳动,钻孔突破平面,发展了第三空间,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山顶洞人已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第二节、玉器

我国古代有极发达的玉石工艺,玉石器具有多种形式:圭、笏、璧、环等,在古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及审美价值。儒家哲学中关于玉的学说,成为古代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的一部分。

良渚玉器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

“神似”是红山文化古玉最大的特色,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典型玉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第三节、彩陶与黑陶

陶器的分类

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如果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如以器表装饰情况来划分,则有素陶、彩陶、印文陶和拟形陶。装饰纹样有动物、植物和人形,但就彩陶来看,绝大部分是组合方式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

半坡类型

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其造型以圆底钵、圆底盆和平底盆较多,还有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顶瓶以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厚重朴实。

彩绘纹样中除几何纹样外,还有人面、鱼、鹿等形象,这些纹样一般都画于陶器最显眼的地方。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和《鹿纹盆》等,纹样形象生动自然,手法简练,笔触粗犷,特征鲜明。几何纹样中主要有并列折线,并列斜线、三角形面构图的二方连续装饰带,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二方连续纹饰在我国早期的装饰图样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造型特点是将虚实、疏密、正反、阴阳等关系较好地协调组织在一个空间平面之中。图样的多次重复,使看上去简单的图样显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庙地沟类型

以河南陕县庙地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距今有5000多年。陶器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曲腹盆盆口较大,口部有折沿;碗型较小,并且是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但很稳重。纹饰的色彩大多是黑色,一切都饰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分。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型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 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是以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3190年到公元前1715年。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也可能是仰韶文化所派生出来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马家窑类型

马家窑类型以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陶器的制作方法没有太大改变,形制却比以前丰富,主要有盆、钵,罐、瓮、壶、盂、碗、豆、瓶、杯等。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盆、钵等器物使用内外彩绘,少数瓶、壶通体彩绘。纹饰有几何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以几何纹居多,纹样为波浪纹、旋涡纹或垂幛纹。纹饰线条生动流利,装饰图案构成繁密,变化丰富有序。具有代表性的一件是出土于甘肃永靖的双耳四系大彩陶瓮,其造型稳定匀衡,纹饰由旋涡纹、圆圈纹、波状纹、弦纹组成,线条生动流畅,弧线旋转造成强烈的运动感,堪称我国早期彩陶的杰作。 半山类型

以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长颈小口、宽肩大腹的双耳罐是最常见的器物。它们造型圆浑厚重,大方稳定,外型轮廓线转折变化最为考究,是工艺制作最成功的陶器之一。 半山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也兼用红色,组成的黑红间用的类型也较多。红黑的强烈对比与胎地的橙黄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效果。陶器的装饰面积较大,有的装饰带有四五条之多,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呼应,结构严谨、规整,形成一个变化多样统一的整体装饰色彩。装饰纹样多是几何纹,最常见的有连旋纹、葫芦纹、平行线纹、大圈纹、波状纹、折线纹、方格纹、锯齿纹等。半山彩陶纹样均以宽窄不同的二方连续样式展开,合围整个陶器。从陶器的顶部俯视,其图案变为优美的适合纹样,妙趣横生。 马厂类型

以青海和县马厂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基本上沿袭半山类型的器物。马厂彩陶装饰纹样略显粗犷简率,最具特色的纹饰是大圆圈纹,卷曲纹,蛙形纹和勾连纹。处理方法上是在二连纹饰的单位中,填以不同的纹饰。同时首次出现雷纹,它与勾连纹为后来的回纹形成奠定了基础。

龙山文化的黑陶

在整个龙山文化系统中,又以山东龙山文化的氏族部落制黑陶器最为发达,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010到公元前1530年。由于陶坯经过磨光,加上封窑严密,又有意识地让烟熏黑,表面光亮如漆。形制类型较彩陶明显增多,如盆、碗、豆、杯、鬲、鼎、罐等。

黑陶以造型见长,精细俊巧,样式繁多,独具风格。其工艺技术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征:色调乌黑;器物表面光亮如有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是0.1~0.2厘米,被称为“蛋壳陶”;黑陶的转折关系棱角清楚分明,有的黑陶上刻有凹凸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钮鼻。 彩陶上的绘画

史前彩陶上的绘画,严格来讲还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绘画,它们仅仅是人类早期对器物的“美饰”。彩陶上的几何纹饰和具有一定写实风格的鱼、蛙、鸟、虫、兽的动物纹饰,以及枝叶花朵的植物纹饰等这些装饰性绘画,都说明原始人类具备了对美的初步体验与艺术表现的基本能力。陶器上的这些装饰性绘画,不但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存活动,而且充满了浓郁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宗教观念。

半坡彩陶纹饰的动物形象已有接近写实水平的能力,尤其是关于鱼的形象,同时还有大量的关于鹿的形象的描述。庙地沟

彩陶中,鸟和植物花卉的形象较多,风格写实。彩陶器中的人物形象并不太多。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人面纹。更有名的是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陶盆,内壁上画的是原始人载歌载舞的景象。

新石器时代的制陶者在绘画技法上大多比较熟练。从彩陶上的那些生动流畅的笔触和某些线条来看,可以推测原始人类使用了某种类似毛笔的工具,这为中国后来的绘画确立的发展方向。

第四节、岩画、地画

岩画是在岩石上雕刻和绘制的图画,其创作时间约为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的岩画按其表现的内容可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北方地区反映原始的游牧生活;南方地区反映了南方原始农业社会的生活状况。这些岩画从总体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社会经济、生产状况和人群组织形式,成为研究原始社会的活化石,也为探索原始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实物依据。岩画达到史前艺术第一次繁荣时期的顶峰。包含人类初期的各种审美意识和观念。

在大地湾遗址发现一幅仰韶文化晚期的地画。描绘两位猎人手执棍棒将野兽驱入陷阱的景象,寄寓着祈求狩猎丰收的愿望。

第五节、雕塑 雕塑作品以材质分为陶雕、玉雕等;以内容分有人物、动物。

陶雕人物多是妇女儿童的头像,人面五官是陶雕的主要部分。陶雕除了人物外,还有大量的动物雕塑作品,造型颇具匠心,生动简练。

原始玉雕造型匀称,种类繁多,制造精细巧密,并结合了使实用和审美的双向价值。代表作品有:山东日照龙山文化墓葬遗址出土的碧玉斧、玉刀和玉铲;内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一件玉龙;辽宁阜新红山文化墓葬出土的玉龟、玉鸟等。

思考题

简述陶器的分类和装饰手法。

试分析仰韶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简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简述龙山文化黑陶的分类和特点。

参考书目

《小逻辑》

[德]黑格尔

商务印书馆

《艺术问题》

[美]苏珊.郎格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思维发生学》

张浩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纲》

李公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

谢丽君 李倍雷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第2周

教学内容:夏商周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夏商周美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青铜器

授课过程:

第二章 夏商周美术

概述

夏、商、西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社会。伴随社会分工的扩大,青铜冶铸、制陶、玉石骨牙雕刻、漆器及纺织等手工业的技巧日益精湛。这一时期以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故有青铜时代之称。

第一节青铜器

青铜器分类

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分为: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其中,炊煮器有鼎、鬲等品种。食器有簋、盂、豆等品种。酒器有觚、觯、爵壶等品种。水器有盘、鉴等品种。乐器有铃、鼓、钟等。车马器和杂器有辖、马衔、炉等。

青铜器纹饰

云雷纹:云雷纹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云雷纹由云纹和雷纹构成。云纹由圆形回旋线条纹样组成;雷纹由方形回旋线条纹样组成,以回旋为特点,因此又称回纹。云雷纹一般是青铜器上的底纹,衬托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

绳纹:绳纹是由波浪形状的线条结成绳索形状的纹饰。一般作为青铜器上的主要纹样的附属装饰带,盛行于西周的后期。

环带纹:环带纹是由起伏较大的波浪纹呈二方连续方式构成的。其凹处用类似于眉口形的纹饰填充。该纹饰盛行于西周的中后期。饕餮纹:饕餮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凶猛贪食的动物。饕餮纹装饰在青铜器腹部的中心地带,以鼻子为中心向两边对称,有双眼、双角和双我耳。左右两侧陪有龙形纹样。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

夔纹:夔也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类似于龙的动物。多以侧面表现。

象纹:大象纹样一般不作为青铜器的主要部位的装饰,也有个别例外,还有将器物作成象形的,如象尊。象纹盛行于商代与西周初期,着重刻画象的粗壮形体。

此外还有龙纹、凤纹、鹿纹、蚕纹等等。人物活动纹饰比较晚,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流行。

青铜器发展演变 商代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商代前期,是从新石器时代脱离出来形成自己风格的时期;商代后期,这是整个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基本上体现了“礼器”的性质,蕴藏着深刻的宗教与政治意义。常见的种类主要是食器和酒器,常用的纹饰有饕餮纹、夔纹、龙纹等动物纹样以及几何纹样。

商代青铜器造型以庄威、典雅、厚重、古朴为主要特征。早期的纹饰铸造比较浅,无底纹图案,后期就逐渐趋向繁缛华丽,主要纹饰基本上是浅浮雕,并有繁华的底纹。

西周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不重装饰而重记事,铭文逐渐增多。具有狰狞恐怖的饕餮纹,神秘的龙夔纹逐渐变为自由、朴素单纯的环带纹,窃曲纹、垂鳞纹、蛟龙纹等,加上长篇的铭,形成了西周后期青铜器典雅、朴素、简练的面貌。大克鼎和毛公鼎是这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的代表。 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

春秋时代地方性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不断发展,各诸侯国的铸器增多,形成不同的地区风格,新工艺也不断出现,如模印法,失蜡法,金银错等。王子午列鼎花纹繁密而剔透,器形奇巧而富丽,标志着失蜡法的卓越成就。鹤莲方壶,壶身遍布蟠曲龙纹,两旁有镂空的龙形双耳,壶口有双层莲瓣中央立一鹤,展翅欲飞,工艺非常精湛,反映了春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

三星堆的新发现 成都三星堆村发现的古代遗址,出土了大批玉器、金器、象牙等珍贵文物距今大约5000年至3000年以前。

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头像。这些面具或头像具有异乎寻常的性质。眉毛宽大粗长浓厚,眼睛略呈现为倒三角,鼻子是一个挺拔的三角形。双耳较大,有装饰图案化的感觉。。其另一个特征是巨大的突出的双眼造型,这种类似螃蟹眼睛纵向突出在外的双眼造型十分独特。

三星堆青铜器的发现,对中国青铜器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使得我们重新思考和认识中国的“两河”古代社会文明,究竟是相互影响还是各自平行发展。

第二节、商周雕塑

商代雕塑最主要的是大理石制的各种立雕,如石雕人像,石虎、石鸱枭和石蛙。说明古代的工匠认识对象和表现对象的特殊方法:抓住大的动态和外形上的主要特征,加以简洁单纯的处理,以创造简单明确而带有幻想性的形象为目的。

铜铸人像的典范为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鸟兽型铜尊卣和铜器座,亦为先秦工艺装饰的优秀典范,代表作有猪尊,猛虎食人卣等。

第三节、甲骨文、金文书法

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契刻或书写在龟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绝大多数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所属时代为商代后半期,其内容大多是求神问卜所涉及的祭祀、征伐、田猎、收成、天气等等。

甲骨文基本上是以刀刻成,因而其线条往往是瘦劲、犀利,以直线形的较多。字的结构一般为长方形,以横竖、斜角线为主。文字竖行排列,由上向下,从左向右。不同时期的甲骨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 金文

金文即青铜铭文,又称钟鼎文、大篆或籀书。金文代表了西周书法的最高成就,金文最辉煌灿烂的时代也在西周。

西周金文的书法风格大致上可分为三期。前期笔画有波磔和粗细变化,风格圆浑凝重。代表作有《大盂鼎》;中期笔画趋向于匀整,风格平实端丽、柔和含蓄,如《大克鼎》铭文等;晚期金文形成多种风格,如《散盘氏》的气势飞动,又如《毛公鼎》的混沦雄圆,笔端精丽。

1青铜器的分类。

2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和代表作。

思考题

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纲》

李公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

谢丽君 李倍雷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

张维清 高毅青

山东人民出版社 《小逻辑》

[德]黑格尔

商务印书馆

第3周

教学内容:战国、秦汉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战国、秦汉美术基本范围。

教学重点:

帛画、兵马俑、汉画像

授课过程:

第三章 战国、秦、汉美术

概述

中国美术自战国至秦汉最终突破了神秘主义的束缚,而开始转变为人的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并且,美术的独立自觉进程开始了,为这之后的美术自身的形式意义的觉醒铺平了道路。

第一节、帛画

战国帛画

长沙楚墓先后出土两件铭旌性质的帛画为我们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人物龙凤帛画》与《人物御龙帛画》。这两幅画都作正侧面立像,主题是“引魂升天”。它通过服饰表现身份,墨笔线条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钩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战国帛画已具有一定的绘画水平和技巧,造型、构图、运笔均已摆脱幼稚的绘画时代,为秦汉的绘画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汉帛画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T”字形旌幡帛画,全长两米许。上段绘日月升龙及人面蛇身的始祖神,象征天上境界;中段绘墓主人出行,宴席等人间生活;下段绘神怪、龙蛇、大鱼、大龟等地下的生物。其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墓主人形象画成正侧面或画成四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展现了西汉绘画卓越的艺术水平。

第二节、墓室壁画

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中的人物都画成在自己的职位上工作的情景,这就是除了题字以外更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社会特点,并且是直接地描写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等级差别。人物姿态动作自然,衣褶简单而合乎运动规律,面部特别是眼睛都描绘得很精神。“寺门卒”和“辟车伍佰”更是须眉怒张,极有勇猛的神气。画中色彩不多,却能以笔墨渲染衣褶及动物身体,企图表现明暗及体积。

第三节、画像石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构。画像石在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画像石分布地区扩大,形成四个中心:山东、苏北、皖北区;豫南、鄂北区;陕北,晋西北区;四川地区。

西汉晚期画像石,在山东、豫南两地均有发现:1山东沂水鲍宅山的凤凰刻石,上有“元凤”,“三月七日”,“凤凰”等榜题刻字,画面为阴线刻成的两只简率的凤凰。2河南南阳赵寨砖瓦厂画像石门扉与石门柱上雕刻的楼阁,门阙图象,题材比较单调,技法属于凹面阴线刻。3山东汶上县新莽元凤三年画像石,亦称“路公食堂画像”,画面为阴线刻成的车骑出行图。4河南唐河湖阳始建国天凤五年,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墓室结构呈“回”字形,东接带南北两车库的甬道,全部用石材构筑,墓内雕刻着30余幅画像,有描绘社会现实生活的迎宾、驯虎骑象,乐舞杂技,有反映升仙思想的羽人,应龙,四首人面虎等。

雕刻技法主要是减地浮雕,阴线刻者仅有一石。综观此墓画像石,具有布局疏郎、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象质朴等特点,纪年明确。

东汉前期画像石,在山东地区,以肥城栾镇村建初八年画像石,长清孝堂山石祠以及南武阳石阙画像石为代表。 长清孝堂山石祠

长清孝堂山石祠为南向的单檐悬山顶两开间房屋,其雕刻技法和边框图案酷似肥城栾镇村建初八年画像石,故推测其建造于东汉章帝、和帝时期。祠内石壁及三角形石梁上,布满精美画像:有神话传说、天文星象、历史故事,也有封建贵族朝会、出行、迎宾、征战、狩猎等生活场面,具有东汉早期“精练质朴”的风格特点。

南阳地区的东汉早期画像石,以南阳扬官寺和唐河针织厂发现的两座画像石墓为代表。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平面呈“回”字形,画像内容颇丰富。雕刻技法主要采用物外留有粗犷凿纹的浅浮雕,布局简洁疏郎,物象鲜明醒目,具有古朴豪放,深沉雄大的风格特点。

东汉后期画像石。南阳地区以襄城芡沟永建七年画像石墓、南阳东郊李相公庄建宁三年许阿 墓为代表。两者均属砖石混合结构墓。艺术风格趋向粗放简率。

山东,苏北地区的东汉画像石,以创建于东汉桓帝时期的嘉祥武氏石祠氏石祠,安丘画像石墓,沂南画像石墓以及徐州茅山画像石墓等为代表。 嘉祥武氏石祠

嘉祥武氏石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其中,武梁祠画像,最初著录于北宋赵明诚的《金石录》。武梁祠为面北的单檐悬山顶单开间石结构房屋,由东西山墙,南墙以及屋顶前后两坡等五块石材组成。西壁画像分五层:第一层山墙锐顶部分,刻西王母和奇禽异兽,西王母作蓬发戴胜状。第二层刻古代传说中的始祖及帝王像。第三层刻曾母投杼,闵子骞失棰,老莱子娱亲等孝子故事。第四层刻荆轲刺秦王等义士故事。第五层刻车骑人物。东壁画像亦分五层:第一层山墙锐顶部分,东王公、仙人以及奇禽异兽。第二层刻列女故事。第三层刻孝子故事。第四层刻义士列女故事。第五层刻庖厨场面。

武氏祠石刻画像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刻而成。作者擅长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并且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待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地非常出色。

四川地区的画像石均属东汉后期物,艺术风格明显受南阳画像石的影响。

第四节、画像砖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画。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西汉。陕西博物馆的一块“侍卫瑞壁纹模印画像空心砖”,大约属于西汉初期物,砖面中央为铺首图案,左右两侧印着亭阙侍卫及绶带瑞璧,侍卫作双手捧盾壮,状貌颇威武;上下边框部位,印着鱼龙嬉戏图案。

东汉。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郑州南关一座两汉之际的空心砖墓,用两块印着庭院画像的空心砖封门,阴线与阳线兼用的巨幅画面,将贵族的深宅大院与阔绰生活表现得相当具体,构图技巧显著提高。

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皆为实心的方砖或长方砖,画面一次模印而成,构图完整生动。四川画像砖在题材内容方面独树一帜,除少量神话内容之外,绝大多数刻画现实生活,风格清新隽永,乡土气息特别浓郁。

第五节、雕塑

秦兵马俑

1974年至1976年,在秦始皇陵东郊的临潼西杨村南边,约当东陵道之北侧,先后发现三座埋藏大型陶塑兵马俑的从葬坑。其中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3万平方米;坑内作土棱与巷道颉比相间布局,东段设开阔的前厅;巷道与前厅部分,整齐地埋藏着与真人真马等大的陶塑兵马俑,按其密度推算,总数达6000余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绩的纪念。

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阵整肃,勇于攻占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霍去病墓石雕

霍去病墓石刻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很好地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第六节、篆隶

秦汉时代,是中国文字变迁最为剧烈的时期。秦灭六国后,省改大篆而成小篆,隶书则在东汉发展成熟,草书则进入章草阶段,行书、楷书亦在萌芽之中。同时,书法渐成艺事,书家辈出。

一、小篆

在大篆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长方体、用笔圆转、结构匀称,笔势瘦劲俊逸,体态典雅宽行的新书体。流传下来的刻石作品有《泰山刻石》较可信。刻符则以《阳陵虎符》艺术水准最高。

二、隶书

由于功用、地域和意趣的不同,汉隶风格显得华彩斑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汉的碑刻隶书。书写风格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字体方整,法度森严,波磔分明:一类则较为随意,重自然意趣。现存有《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

思考题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由霍去病墓石刻来思考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 什么是画像石、画像砖?

从技法上讲,帛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什么重要价值?

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纲》

李公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

谢丽君 李倍雷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

张维清 高毅青

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4周

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美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魏晋南北朝画家

授课过程: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概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第一节、“有”“无”之间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并成为显学,实质上是自战国、秦汉以来各种哲学思想对世界本质探求的继续和深入。经过战国秦汉以来的哲学思辩,中国的思维模式已实际上成为一种无本体终极的思想。原因在于哲学思辩的逻辑起点已经不是在某一具体的概念之上了,而是转向了“存在”与“存在”的关系之中。

玄学是较早的成体系的以“存在”之间的关系为逻辑起点的哲学思辩。首先,玄学将世界之本元归纳为“有”“无”之间,“玄而又玄不可道也”。对“有”“无”之关系进行审视,晋而推泛至“生”与“死”、“本”与“末”等等。同时,玄学思想又是游弋于先前诸家学派之间的哲学:“以儒释道”、“以道释儒”、“儒道释佛”。这分明就是基于不同思想之“关系”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哲学思维。对于思维活动本身的关注取得了与对思维结果同样的重视,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哲学最显著的特点——终极概念的缺失使得思维活动本身得到彰显。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兴盛,除了*时代人之心灵慰济的需要,另外也是玄学思维模式作用的必然结果。玄学的“有”“无”之间的思维模式从原理上消除了不同思想、不同哲学之间身份认同上的障碍——“万物皆自有无之间”。更重要的是,思维起点始自“有”“无”之间,实质上就是允许了用一种已在的思想或哲学去对另一种待解释的思想或哲学进行全方位的解构与重组,使之纳入已在的思维框架之中,并最终实现同化。因此可以说,玄学不仅仅是魏晋时代的显学,而且又是各种哲学思想之“哲学的哲学”。

伴随着玄学清谈对“有”“无”的探讨,出现了对于“形式”问题的讨论,具体是指“形式”与“内容”之关系的讨论,如王弼关于语言本身的表达能力与人之精神的关系的讨论。在这种氛围下,美术自身的问题成为自觉,出现了大量的绘画理论的著作,正式探讨美术形式与美术内容之关系。于是,在此基础上各画科之间也对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并初步萌发出相互独立存在的各画科。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画家

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

卫协,西晋画家,他的创作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秒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顾恺之,字长康,出身贵族。他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刻画,作画数年不点眼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同时也擅长以绘画艺术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现有三件作品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模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线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顾恺之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张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不同于顾恺之、陆探微的“笔迹周密”的“密体”风格,张僧繇则使“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杨子华天下号为“画圣”。唐代画家阎立本认为他“自象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有《北齐校书图》传世。

第三节、画学论著

顾恺之的画论

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六法的产生,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逐,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他有关。他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记》和《论画》两篇。他特别注重人物画的“传神”,同时也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强调形象的准确性和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即“实对”。

谢赫的《画品》

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他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他的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方面。

谢赫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

六、传移模写。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宗炳《画山水序》

在《画山水序》中宗炳认为山水以其外形体现“道”,因而描绘山水形象可以领悟“道”。他提出绘画创作的规律和方法问题,以及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识,对具体的表现方法和初步领会到的透视原理也十分透彻精辟地作了概括。

宗炳又将山水画创作归于“神思”、“应会感神,神超理得” ,即强调艺术家的想象活动。这种对情致和意境创造的领略,无疑和后世追求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王微《叙画》王微《叙画》指出山水画与地图的区别,并强调山水画创作的“情”与“致”。

第三节、佛教美术

佛教美术按其类别,一般可以分为佛教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三大类。在佛教初萌的魏晋南北朝,这三种美术形式集中体现于佛教石窟艺术之中。

一、佛教壁画

新疆石窟壁画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早中期的壁画题材多为佛本生故事。画面构图简洁明快、类似铁线描勾勒的轮廓严谨而生动,画面中人物多为半裸。画面色彩丰富,人物肌肤部分的渲染富有质感和体积感,所用颜色以蓝、白、绿、赭、灰等为主调,图中配以散花装饰,十分精彩。这些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敦煌壁画

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壁画,以佛本生故事为主。常见的有尸毗王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自我牺牲、拯救生灵以修成正果的佛教思想。

敦煌254窟北魏壁画表现的是萨埵那太子本生故事。表现手法是用细劲线条勾勒轮廓并用色彩晕染,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具有明显的“龟兹风格”。但为适应信徒的欣赏习惯,又以本土民族的语言加以改造,使其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

敦煌249窟显示了西魏时期的壁画成就。壁画绘于窟顶,采用中国的传统神话与佛教神祉合并的形式,画面天空有白虎、玄武、雷神、十一首蛇身怪兽等,还有帝释天妃乘坐龙凤驾的云车。用笔不多,却生动感人。其中云车的造型与《洛神赋图卷》中的造型很有几分相似之处。

二、佛教雕塑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昙曜五窟规模宏伟,主佛造型顶天立地,面相丰满方圆,凹眼隆鼻,薄嘴唇,后背有华丽的顶光和背光,直达窟顶中央,气势壮观肃穆。第二时期佛像开始变得慈祥和悦,服饰也变化为宽大的冕服。菩萨和供养天的形象活泼妩媚。造像题材逐渐丰富。第三期多为小型创作,多瘦骨清像的佛像造型,含蓄的微笑表现了对显示的关爱。

龙门石窟

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宏伟的石窟是宾阳洞。宾阳洞的雕凿有着完美、周密的设计计划,所以布局特别严谨、整体。正壁有五尊雕像,正中为本尊说法雕像,相貌丰满,微露笑意,给人以一种亲切之感,阶梯似的厚重衣纹余留着云冈石窟造像的风格。菩萨和弟子们分列两侧。地面刻出走道和莲花图案装饰,洞外两侧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现金刚力士,力士身躯肌腱骨坚,眉目挺怒,气势威武,所谓“怒目金刚”是也。这是较早运用夸张的手法雕塑的力士形象。

莫高窟雕塑

莫高窟的佛像和菩萨彩塑,都是以背部紧贴壁面,有的甚至是近似于高浮雕,手臂不管作任何动作还不能完全离开身躯,这种特征表明,此时的工匠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和发挥泥塑的独特表现性能,只是沿袭石雕的特征。因此动作不够舒展、自然。另外,在中心柱的四面还有“影塑”的飞天、供养人以及千佛的陪衬形象。

敦煌彩塑与石窟壁画风貌一致,鲜艳灿烂,形成了一个整体辉煌的画卷。

第四节、书法艺术

书法家

钟繇,其书法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气象,因此被奉为“正书之祖”。其书法特点是字型扁方,行笔古朴厚重,结字疏郎,笔画富有意趣。

索靖,字幼安。善章草,《月仪帖》是其代表作。

王羲之,字逸少。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最突出的贡献在今体书法,他的书法完全脱开隶书的形制而成熟完美。其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赞誉。王羲之被称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 书法理论

西晋的书法家卫恒著有《四体书势》,这是一部史论结合的重要理论著作,其内容主要是对篆、隶、草书的源流遗事等的论述和赞赏书法艺术的成就。

南朝书法家王僧虔所作《笔意赞》是最早在书法里提出形神问题的评论文章。文中提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思考题

简述顾恺之的绘画艺术成就及绘画理论贡献。 谢赫与“六法”。

“曹家样”的艺术特点。

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美术的特点。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及其艺术风格。

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纲》

李公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

谢丽君 李倍雷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

张维清 高毅青

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5周

教学内容:隋唐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隋唐美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人物仕女画、山水画

授课过程:

第五章 隋唐美术

概述

隋唐时期是中国绘画走向全面成熟,空前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

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美术间的交流;文学与美术的关系较之魏晋时期更加紧密与自觉;同时除人物画之外,山水、花鸟、鞍马等画科开始出现并且独立成科。

同时,唐代的宗教美术逐渐走向世俗化:一方面,绘画形象和表现技巧经过不断探索改进而更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另一方面,就绘画题材而言,现实性题材逐渐增多也曲折的表现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第一节、人物画

阎立本与尉迟乙僧 以阎立本为代表的绘画风格体现了中原风格,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绘画则体现了西域画风。

阎立本有着杰出的绘画才能,尤擅故事画。阎立本的绘画省略背景以突出主体的形象,这也是这一时期绘画的特点。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

尉迟乙僧是西域人。他擅长画佛像、也善花鸟,所画人物“皆是外国之形象”。他画佛像“用色沉着,堆起绢素而不隐指”,“均彩相错,乱目成沟”,在用笔上“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画花采用西域的“凹凸”法,具有立体感。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的创作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创作了三百余堵壁画,涉及各类经变、文殊、普贤、佛陀等。传为吴道子的作品有:《地狱变相图》、《送子天王图》、《钟馗捉鬼图》等。

吴道子不但吸收了张僧繇的立体画法,还发展了张的洗练概括的绘画技巧,即所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并在此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尤其是他豪迈奔放、变化丰富、错落有致的“莼菜条”线描,能表现对象“高测深斜,卷褶飘带之势”,获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这就是吴道子创造的“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

吴道子为强调其线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此外,他还创作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

吴道子在绘画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审美变化,所创“吴带当风”成为后世典范,因而享有“百代画圣”之誉。

仕女画

仕女画早在初唐就受到重视,在不断的探索中孕育出了张萱和周昉。 张萱着意描写宫廷妇女冷落寂寞之情,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以盛唐贵族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作品。画面中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游春的愉快主题。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而能衬托出春天的气息是此幅画的成功之处。

继承并发展了张萱仕女画的是周肪。周昉不但刻画人物形象准确,而且能通过画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性。其《挥扇仕女图》表现宫廷妇女的幽怨生活,低垂的眉梢,灰暗的双唇,使面部显现出愁苦哀伤的表情。

同时,周昉又是一名出色的宗教画家,他画的形象“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这就是为后世广为传承的“水月观音”之体,被称为“周家样”。

第二节、山水画

展子虔

展子虔的《游春图》尚无皴法,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画面取俯瞰式构图,重叠的山冈,平远的河水,确实取得了“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反映出作者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的能力显著提高了。以前只在理论上探讨过的山水画技法,这时已经能够部分的作到了。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以及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春天的气息,显示了“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游春图》已有青绿山水的端倪,给后世以深重的影响。

青绿山水画

青绿山水是较早的山水画样式,因为使用青、绿为主的颜色而被称为“青绿山水”,是以细笔勾勒山石树木,用石青、石绿填染为主,既表现了对象的固有颜色,又略带主观化装饰意味的手法。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所开创的青绿山水画风格。

李思训的画风突破了单纯以线勾勒填色的画法,以富有变化的勾褶表现山石树木的结构,再以青绿重彩填染,使画面富丽堂皇。代表作为《江帆楼阁图》。后世把李思训推崇为“北宗”或青绿山画派的鼻祖。

李昭道继承父法,设色用笔稍变而妙又过之。代表作有《明皇幸蜀图》。 水墨山水画

盛唐期间,山水画出现了重大变革,有异于青绿山水而出现了吴道子笔迹豪迈和王维水墨简淡的山水画。

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抒写文人情怀。特别是他首先采用“破墨”山水技法,大大的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洽创“泼墨”之法,往往在酒后疯癫狂放的状态下画松石山水,宛如天成。

张璪以水墨作山水松石,意趣追摹王维.其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

第三节、花鸟鞍马画

薛稷擅画鹤,创造了屏画六扇鹤样。

边鸾设色鲜明,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妍 。 曹霸常受诏画御马.杜甫诗云:“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韩幹的《照夜白图卷》不仅追求表面的形似,而且以其踊腾有力的身态刻画出马的爆烈的性情.曾说:”陛下内厩马,皆臣之师.”这种不因循前人而师法自然的艺术主张是卓有见识的.韩滉画牛马最工。《五牛图卷》以粗放的笔致真实而生动的刻划了五头牛不同的情态。

第四节、绘画史论著作

绘画史论著作至隋唐时大量涌现,体裁变化更为丰富.有姚最《续画品》、彦悰《后画品》、李嗣真《画后品》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而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它为前代的中国绘画理论和历史的研究作了总结,并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五节、陵墓雕塑

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征战时骑过的六匹骏马,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早年被盗往国外。六骏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其中,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驭者为其拔箭的瞬间,具有情节性。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运用了“起位”这一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千余年前的雕刻家能够如此明确的意识到浮雕创作的这一基本特征,是令人惊叹的。

第六节、佛教美术

石窟壁画

新疆的唐代石窟壁画,虽然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但中原的画风已逐渐波及。如克孜尔千佛洞第27窟的《说法图》与第80窟的涅槃变、菩萨、千佛等形象丰满。有的石窟根据佛经故事的情节,在须弥山之间加上大量的鸟兽花草,用色单纯而富丽。各种飞禽走兽姿态万千,极富情趣,体现了画工们对人物形象的人格化处理,使得佛经故事充满人情味。同时,在某些山水画中出现了比较简单的皴法。

莫高窟唐代壁画在艺术上更加成熟,进入繁荣阶段,大佛经变相愈加宏伟;菩萨形象丰润肥艳;富有抑扬顿挫的莼菜条线描,略施淡彩的“吴装”,浓烈富丽的青绿山水,使得壁画更加绚丽多彩。气象宏大,装饰缛丽。繁复的内容展现了大唐盛世的时代风貌。

这一时期的净土变相题材在敦煌壁画中大量出现,生活气息逐渐浓郁。

唐代佛像多以现实人物形象为依据,具有很强的人性化倾向。初唐的作品以造型生动、气势恢弘为主要特点;中晚唐则趋向于情节的趣味性描绘。

石窟雕刻

龙门石窟在唐代再次成为大规模宗教活动的中心,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其巨大的规模和造像的完美均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的。奉先寺造像的价值还在于形象的塑造,卢舍那大佛,天王及地鬼等形象表现了各种不同的理想化的典型性格。卢舍那佛慈祥亲切的面容,阿难文静温顺的外貌,菩萨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的威严和力士的刚烈,都如同现实中不同阶层人物的写照。艺术家通过独具匠心的形象刻画,完美地营造出神情感人的整体气氛,成为唐代石窟艺术中的瑰宝。

莫高窟唐代彩塑

莫高窟唐代彩塑善于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而达到统一的效果。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由于社会的变迁,它和壁画中的形象一样更多的表现女性的温柔和沉思。这种表现往往不只是通过头部的刻画来完成,而是将整个雕塑当作一个整体,以各部细致的变化、不同的质感和色彩的对比来实现的。出现了“自唐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反映了宗教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唐代佛教美术的基本成就和特点

唐代佛教美术的基本成就和特点:唐代的佛教美术明显地走向世俗化。一方面,绘画形象和表现技巧经过不断探索而更加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另一方面,就绘画题材而论,现实性因素逐渐增多也曲折的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根据经典创作的佛像、菩萨天女形象直接来源于现实人物,体态丰满,容貌端丽,具有动人的风貌。先前流行的“张家样”和“曹家样”至唐代则逐渐形成了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吴家样”和以周肪为代表的“周家样”。这是融合中原与外来因素形成的两种中原地区新的艺术样式,成为更加受人们普遍喜爱的道释画流派。

第七节、唐三彩

唐代陶俑普遍流行。由于已经掌握了更熟练的写实能力,并承继了自汉代以来的传统,陶俑表现的范围和表现的能力都加强了。

唐代陶俑象前代的陶俑一样多敷有彩色,同时也常敷加以铅釉。铅釉的颜色最普通的是黄、绿及白色,所以这种陶器也称为“唐三彩”。也有蓝色或红色铅釉,但较罕见。“唐三彩”的盘、罐等日用器皿常在墓葬中发现。

第八节、楷书与狂草 楷书至唐代已臻完善。出现了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巨匠。尤其是颜真卿,以篆入书,开拓笔法,是继王羲之以后的另一位书法典范。

唐代的另一书法亮点是草书。出现了张旭,怀素两位巨匠,人称颠张狂素。其草书能求通篇意境与自我精神的抒发。

孙过庭《书谱》不仅是极高的理论著作而且是绝妙的草书范本。

思考题

简述吴道子的艺术风格与贡献。 简述唐代主要仕女画家及其代表作。 青绿山水。 昭陵六骏。 龙门石窟雕刻。

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纲》

李公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

谢丽君 李倍雷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

张维清 高毅青

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6周

教学内容:五代两宋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五代美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画院制度、文人画、山水画

授课过程:

第六章 五代两宋美术

概述

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的鼎盛时期。一方面,绘画自身的形式意义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另一方面,绘画与文学,书法等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至此,中国美术形成了完整而成熟的格局体系。

皇家画院的创立;画学的兴办;文人士大夫绘画的兴起以及适应民间需要的商品性绘画的兴盛;山水、花鸟画的成熟与地位的上升;水墨画的发展;各科画家对“真”的致力与“形似”能力的提高;诗歌、书法对文人士大夫绘画以及宫廷绘画的渗入;作品由偏重描写客体到有意识的展现主体,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绘画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五代绘画艺术 五代人物画

五代重要人物画家是南唐的周文矩与顾闳中。

周文矩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与《宫中图》。据考证《文苑图》也是他的作品。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极得时人所重。

现存人物画名作还有孙位的《高逸图》与王齐翰的《校勘图》。 五代山水四家

中晚唐之际山水画已有明显的进步。五代时期一些画家进而深入自然,创作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荆浩笔下山水大多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他在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匡庐图》技法明显的提高,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的幽居景象,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深远、平远兼具。在《笔法记》中他提出图真,六要等观念并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论。

关仝是荆浩的追随者,他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写景绘形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予人以深刻印象。所作《山溪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荒寒的气氛。特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变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野店荒村,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董源所画风光,烟雾迷朦,江湖纵横,千岩万壑,重汀绝岸,林木清幽,表现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濛的江南风光,与北方荆关画中雄伟险峻的山水相比,更加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其擅长水墨山水,传世名迹《潇湘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等,皆以水墨为主,皴擦点染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手法,成功地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和氤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董源的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

董源的追随者巨然的山水画笔墨秀润,充满田园自然风致。现存《层峦丛树图》等。 徐黄异体

黄荃为西蜀宫廷画家,所作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他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南唐处士徐熙,终身不仕。其画注意“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彩晕淡细碎为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

黄荃,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以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

五代绘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

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在隋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出繁荣活跃的局面。其中,西蜀更多的继承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面颇有建树。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水、花鸟画领域颇有创新。

第二节、两宋山水画

宋代绘画在确立中国绘画的审美规范,建构中国绘画独特的符号体系,开创和丰富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等方面的贡献是前所未有的,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宋代绘画与社会各个阶层都保持着相当密切的联系。贵族、文人士大夫以及商人市民等对绘画多方面的需求,特别是世俗美术的发展和宫廷美术的繁荣,使绘画题材更加广泛,风格多样。画家们注意观察生活形象以及精微生动的塑造形象,画风严谨,精密不苟,技巧上有不少新创造。 李成与范宽

李成性爱山水,弄笔自适。其山水多寒林平远之景,下笔有神。勾勒不多,形极层迭,皴擦甚少,骨干自坚,又惜墨如金,给人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感觉。《读碑窠石图》图中乔木老树画得非常劲拔,爽润秀丽的笔锋画出寒林树杈,俗称“蟹爪”。

范宽初学李成,后师造化,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溪山行旅图》以顶天立地的章法表现雄伟壮观的气势,生动真实的展现了北方山水的壮美景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李成、范宽两家源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但由于他们所处地区不同,所写景物和画家的胸襟气质的差别,而各创门户。他们都在忠实自然的的基础上,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把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新水平。人称李成:“笔润而墨精,烟岚轻动,如对面千里,秀气可掬。”范宽:“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评两人为一文一武。 郭熙与《林泉高致》

郭熙虽是李成画派,但能博采众长,对山川自然有着敏锐的感受,描绘出云烟出没,峰峦显隐之态。他重视意境,无论长图大障,还是平原小景,取景布置都富有新意。他的画受到当时士大夫如苏轼,欧阳修等的赋诗赞美。现存代表作品《早春图》敏锐地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变化,传达出欣欣向荣的感情。

郭熙对山水画艺术的见解经其子郭思整理成为《林泉高致》一书, 共分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它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林泉高致》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通过山水画的欣赏能“不下堂筵”而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要注意山水所可能引起的想象:“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画家必须“神于好,精于勤,饱游沃看”,才能胸有丘壑。他还强调画“可游可居之境”,画出士大夫渴慕林泉的理想佳境。

宋代值得注意的画论还有黄休复“逸格”说、刘道醇的“六要”、“六艺”说、苏轼、欧阳修、米芾等人的画评。 米氏云山

米氏云山: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江南山水的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云烟,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

米氏以前,山水画皆崇尚传神的描绘自然山川景物。米氏父子则运用简率淡墨,表现烟云溟蒙的意趣。古谓山水画“至两米而画法大变,盖意过于形”,这一画风不仅在水墨山水技巧上有所贡献,也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 青绿山水的复兴

唐代兴起的青绿山水在宋代虽不及水墨山水盛行,但仍受到皇家重视,而且画风趋向细腻典雅,造境图形追求真实严谨。以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为代表。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大青绿着色,染天染水,富丽细腻,画中山川江河交流展现,点缀以飞流瀑布、丛林嘉树、庄园茅舍,令人目接不暇,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尊依格法的画风是青绿山水的一次复兴。

赵伯驹、赵伯骕兄弟有《江山秋色图》、《万松金阙图》传世。 南宋山水四家 李唐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造型章法及笔墨明显趋于简括,有所创新,开创了南宋山水画的新风。《万壑松风图》画出雄竣的山石,山石的皴法有范宽的影响,但更注意景物的裁剪,突出中景,山水形象也更鲜明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其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密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四景山水图》、《罗汉图》等。

马远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异险峻的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传世《踏歌图》是他山水代表作。

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传世巨型长卷《溪山清远图》是其代表作。

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的发展和丰富。

第三节、两宋花鸟画

宋代院体花鸟画

花鸟画在北宋前期已有很大进步,著名画家有黄居寀、赵昌、易元吉等。赵昌被誉为“与花传神”。赵、易都超出陈规,直接写生于花卉和鸟兽的天然生活,扩大了花鸟画的表现范围,并对对象表现得极为生动。

崔白的绘画才能是多方面的,除了道释鬼神等宗教画以外,特别长于花竹翎毛的写生。画鹅、败荷凫雁和水上风物最有名。他的出现完全突破了画院中一百年来流行的黄筌父子风格的限制。

宋徽宗重视写实,主张构思新颖,不落陈套。

第四节、文人士大夫绘画

十一世纪后半叶,汴梁城中的一些文人名士的诗文书画活动异常活跃,其代表人物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王诜、米芾等人。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谴情之作,题材偏重于墨梅、墨竹,山水树石以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畅天真清新的风格。南宋时期有米友仁、杨补之,赵孟坚等。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影响到后代绘画,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为元明清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节、宋代风俗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字正道,擅长画建筑、车船等风俗题材,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和《西湖争标图》。他是活跃于北宋后期的卓越的风俗画家。

《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细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以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段落:开首郊区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以及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比邻,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这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历史文献价值。

画家在创作中用心经营,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整幅画卷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而船通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部分,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其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无比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历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作者对于城市社会生活知识之丰富,观察之深入具体,特别是不为一般“高人雅士”重视的“市井细民”的生活,怀有相当深厚的感情和极为广泛精到的了解。使得这幅作品具有独特的绘画史意义。

风俗画家还有苏汉臣、李嵩等 。

第六节、宗教美术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描绘的是道教中帝君及部从朝见最高神的行列。画中帝君端庄雍容,男仙有肃穆度世之风,神将勇捍威武,女仙轻盈端丽,行进的行列通过不同人物的身份、服饰、身姿以及高低疏密的间隔,于统一中而有变化;衣纹用圆浑磊落的莼菜条描画显示出吴带当风的特色。

第七节、宋代人物画

宋代人物画继承了前人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李唐的历史故事画,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画,梁楷的减笔人物画等。李公麟的白描单纯洗练,朴素优美,丰富了民族绘画的形式技巧,在后世影响极大。梁楷的减笔人物画在技巧上有重要创造,开明清写意人物画之先河。

第八节、书法艺术

五代杨凝式在书法史上历来被视为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其代表作是《韭花帖》。 宋人书法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并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代表人物,史称宋四家。

《淳化阁帖》对书法艺术的繁荣有着极大贡献。

思考题

徐黄异体。 荆关董巨。

马一角,夏半边。 《林泉高致》。

李成与范宽的异同。 米氏云山。

《清明上河图》。

试论文人画的兴起与美术史意义 。

参考书目

《宋代绘画史》

徐书成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中国绘画通史》

王伯敏著

三联出版社 《中国绘画美学史》 陈传席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纲》

李公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

谢丽君 李倍雷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第7周

教学内容:元代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元代美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赵孟頫、元四家山水画

授课过程:

第七章 元代美术

概述

元代美术最显著的特征是文人士大夫绘画成为整个绘画活动的中心与重心,成为画坛主流,绘画在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成为“为主体情趣服务的工具”。同时诗、书、画进一步渗透结合,在绘画中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绘画自身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并且自身的形式意义得以彰显。元代水墨山水和花鸟竹石的兴盛,把文人绘画推向新的高潮。

第一节、赵孟頫与“古意”

赵孟頫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均有极高的修养,其重要成就在书画方面。他的绘画功力深厚,能融唐宋绘画之长而自成一家,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他是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一些知名画家与他都有师友关系如高克恭、王蒙、黄公望。书法方面赵孟頫兼善诸体,特别以行、草、小楷见长。他的行草结构紧凑匀称,用笔如行云流水,风神潇洒,形成温文尔雅又内寓刚劲的书法风格。在他的影响下,二王书风又成为书法发展的主流。

赵孟頫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以为“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向绘画之中,加强绘画艺术的表现力。他在画上题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又是最先在画上题诗,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始创者。

赵孟頫的传世作品较多,著名者有青绿着色而简括雅逸的《秋郊饮马图》;被誉为风尚古俊一洗工气的《鹊华秋色图》;“粗有古意”的《幼舆丘壑图》;体现“书画本来同”的《秀石疏林图》。

第二节、元四家及元代山水画家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都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鲜明地表现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情趣,是明清以来山水画家心目中的旗帜。

黄公望在元四家中年岁最长,诗中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专工山水,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的风景。他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常以水墨或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其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卷》长达两丈,描绘富春桐庐山水,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是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吴镇师法董、巨皴法,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画清远江湖中,一舟悠然,并题渔歌于其上,词语清新。诗中“只钓鲈鱼不钓名”等句抒写自己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所画墨竹用笔草草若不经意,而情态生动。他的传世作品有《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

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坡陀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境清幽深远,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他取荆关董巨之长而加以融会,以干笔淡墨画出明洁清幽的秋景,十分耐人寻味,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常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其书法尤其是小楷清逸潇洒,无一点俗尘,为后世所重。

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所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及写景极富层次变化,画法在董巨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解索皴、牛毛皴。王蒙用墨厚重,构图繁密,景色郁然深秀,是元四家中较有功力的一个。作品有《春山读书》,《青卞隐居》,《夏日山居》等。

“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然有一定的山水根据。王蒙写黄鹤山,倪瓒画太湖,黄公望画富春江,黄公望遇佳山水则随笔模记。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感上多流于伤感、淡泊、孤独,反映了时代*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仆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一带的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元四家”在绘画史上获得地位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在笔墨技法上的成就。黄公望初创浅绛设色画法和袭自董巨的“披麻皴”的水墨皴法,倪瓒的侧锋乾笔的皴法,王蒙的“解索皴”和用淡墨勾染、焦墨皴擦的画法,吴镇的浓厚的笔墨,这些笔墨的效果和风格是赵孟頫以来的元朝画家开始有意地追求的,至此得以完备。他们企图用极简单的方法表现空气、阳光、远近等复杂条件下的山石树木的形质神貌,同时又具有各自表现效果和个人的风格。黄公望的画“意味无穷,学者罕窥其津涉也”。倪瓒被称为“幽淡简劲”。吴镇被认为“笔力雄劲,墨气沈厚”。王蒙的画是“望之郁然深秀”。

第三节、元代的水墨梅竹与花鸟画

元代花鸟画的主流是向文人画情趣发展,绝少宋画院之工笔重彩富丽细腻者,文人水墨写意及水墨梅竹勃然而兴,显示了花鸟画领域的巨大变化.王渊的水墨花鸟精微严谨而又清雅淡逸,显示了院体花鸟也转向文人情趣。 王冕擅画梅竹,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钱选擅长花草蔬果,用笔质朴稚拙而意境脱俗.李衎入江南竹乡深入观察,深得竹之理,画风严谨.编有《竹谱》一书。

第四节、元代的人物画

元初赵孟頫,钱选均擅长于人物画.后期则有张渥以白描人物著称。

王绎为元代肖像画高手.著有《写像秘诀》,主张作者在对方“叫啸谈话之间”默默观察以发现“真性情”。 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以三清殿及纯阳殿壁画最为精美壮观。所绘人物形象极富变化,服饰各不相同,如帝王的庄严肃穆,真人的超凡脱俗,玉女的秀丽端庄,神将的威武剽悍,画得神完气足,千变万态,无有同者。线描作莼菜条,施以重彩,华美异常,可见吴道子画风之影响。

元代的美术特征。 赵孟頫的绘画史地位。 元四家。

思考题

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纲》

李公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

谢丽君 李倍雷

安徽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中国文化史》

张维清 高毅青

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8周

教学内容:明清美术 教学日期: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明清美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浙派、吴门派、四王、四僧、扬州画派

授课过程:

第八章 明清绘画

概述

明清两朝,画家之众多,画派之丛起与画法之新变都超过了宋元两代。文人画观念成为画家的唯一出发点,禁锢了许多画家的创造能力。

第一节、明代宫庭绘画

明代院体花鸟画继承宋代传统又有变化,多取南宋画家的观察入微,精细描写,又能弃其萎靡柔媚之处,擅作大幅,常把花鸟置于特定环境中,用工、写的手法使细丽的花鸟与粗放的木石互为映衬,富丽堂皇中不失浑朴端严。著名的画家有刘俊、边景昭、孙隆、林良、吕纪等。

第二节、戴进、吴伟与浙派

戴进山水以马、夏为主,并能“变南宋浑厚沉郁之趣,成健拔劲锐一体”。他的山水画与南宋画家相比措景丰富,较元人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恢宏,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严谨,格调洒脱而清爽隽秀。山水画之外,戴进也工人物、花鸟,其人物画和花鸟画在取材与画法上较少新意,但是极见功力。当时宫廷内外追随戴进者甚众,因为戴进籍贯浙江,故称这一派为浙派。

吴伟“源出于文进”,但“笔法更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也更简括整体。吴伟也擅长人物,精于元人白描、南宋简笔与唐吴道子用笔,为江夏派的开山者。

第三节、吴门四家

明中期以后,随着院体与浙派的极盛而衰,以古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波澜日壮的吴门派。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一般认为,这一画派兴起于沈周,成于文征明。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为吴门四家。他们的艺术风格宁静典雅、风流飘逸,进而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在沈周与文征明的山水画中,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的作品更为引人注目,并且都有粗细两种风格。

沈周的山水画以粗笔为多,师承吴镇而上溯董巨,笔丰墨健、浑厚沉郁、意态轩昂,犹能在温雅恬静的的情调里表达恢宏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其作品反映出来的审美趣味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

文征明的山水画以细笔为主要面目。他宗法赵孟頫,旁参王蒙,每于繁密中见文秀,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然缺少纵深空间表现,笔墨则于干枯中见秀润,于熟练中显生涩,设色清丽雅洁,自有一股“士气”充溢其中。文征明的抒情意味胜于沈周,气度格局逊之。

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了另外两种风格,体现了滥觞于此时而尤盛于清代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的融合趋势。

第四节、青藤白阳

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其水墨花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豪,疏斜历乱,形神兼备,在运用水墨和构图方面都有新的创造。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是继陈淳之后,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一代大师。他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一反吴门派恬适的意趣,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赋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表现并且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

第五节、南崔北陈与波臣派

南崔北陈指崔子忠与陈洪绶,陈洪绶的人物画的成就在明末清初有特殊的意义。 曾鲸写照如灯取影,妙得神情,追随者甚多,形成具有中国肖像画特点的波臣派。

第六节、董其昌与“南北宗画论”

董其昌对文人山水画的贡献,在于他进一步提纯了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画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

董其昌的绘画理论体现在《画禅室随笔》中,他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借唐代禅宗分南、北两宗来解释自唐代以来数百年的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史。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做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其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七节、清初“四王”

“四王”直接继承了董其昌的理论与绘画实践。他们信奉董其昌的绘画主张,致力于临古,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追求安闲平和的意趣。“四王”之中包括两代人,第一代是王时敏与王鉴,他们都曾直接受教于董其昌,在画学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受到董的深刻影响。第二代是王时敏之孙王原祁与王时敏、王鉴的学生王翚。“四王”之中又分两种,王时敏祖孙更重笔墨风格,尤其醉心于黄公望。王鉴、王翚也从临摹入手,但路子较宽,也较重视丘壑形象的创造。

第八节、“四僧”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

“四僧”为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他们仍属于文人画系统,但已不局限于南宗,受徐渭的影响尤大。他们十分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分别以激情洋溢或深情凝蓄的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代表的情感内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且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

第九节、金陵八家与扬州八怪

金陵八家多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每用枯笔短皴画南京实景,龚贤是代表人物。 扬州八怪在徐渭、陈道复和石涛等富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的画风的影响下,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博修养,他们以大肆奇逸的笔墨,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

第十节、明清时代文人画的发展和分

市民文化与市民意识的逐渐生长,使得新的文化思想与审美趣味渗入到了文人书画,形成了自明后期以至清末一脉相承的抒发个性又富于独创精神的文人画诸家诸派.在野文人书画家作品的商品化与其工作近乎职业化,助长了这一系统文人书画的发展.考据之风的盛行也造就了一大批以集古人大成为依归的文人书画家与美术著述家.他们在与独抒个性一派书画家的对立与交融中,彼此从继承与开拓两个侧面推进了中国美术的演化 。

浙派。

简述吴门四家成就。 青藤白阳。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四僧。

《中国美术史纲》《中国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史》 《中国文化史》

思考题

参考书目

李公明

湖南美术出版社 谢丽君 李倍雷

安徽美术出版社 洪再新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张维清 高毅青

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18篇:中国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2008年11月

浅析伯矩鬲的艺术特征及其所反映的西周早期社会状态

【摘要】西周早期青铜器上多次出现牛头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牛这种“牺牲”的特殊情感。伯矩鬲通身由七个牛首构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牛头纹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将伯矩鬲与同期青铜器的对比,分析伯矩鬲上牛头纹的艺术特征,并从中探讨其反映的西周早期的社会状态。

【关键词】西周早期 伯矩鬲 艺术特征 牛头纹 社会状态

艺术形象是社会状态的浓缩。每个时代典型的艺术形象都是当时的政治状况、生活方式等在社会思想方面的反映。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上大量出现牛头纹,这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状态紧密相联。伯矩鬲这一礼器上的牛头纹反映了当时牛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这与当时的政治、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一. 伯矩鬲的艺术特征

1.伯矩鬲简介

伯矩鬲(图

1、2)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中的杰作。1974年,它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葬中的251号墓。伯矩鬲通高33厘米,口径22.9厘米,重7.6公斤。此鬲通体纹饰由七个翘角牛首组成:盖面为两个浮雕牛头,盖钮由两个立体牛头组成,三个袋足亦做浮雕牛头形。口沿下的颈部还饰有一周夔龙纹。盖内及颈内壁铸有铭文:“才(在)戊辰,晏(燕)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记载了贵族“伯矩”为纪念燕侯赏赐贝币而铸此器。[1]

图1 伯矩鬲

2.伯矩鬲的艺术特征 (1)盖钮(图

3、4)

1

图2 伯矩鬲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2008年11月

伯矩鬲的盖钮位于盖面的正中央,由两个立体相背的牛头组成,两牛头由一个环钮连接。该牛头造型逼真。四支牛角向上翘起,高出鬲耳,呈V型。叶形耳向两侧展开,具有一定的弧度,显现出牛耳的柔软。眉骨突起。两眉骨间有一菱形纹饰。回字目微微突出牛眼眶,正视前方。牛眼下方约一厘米处以两小孔做牛鼻孔。

图3 盖钮 图4 盖钮 (2)盖面(图

5、

6、7)

盖面由一对浮雕牛头纹相背而成。以鼻梁为中线,V型牛角向上翘起,每支牛角上饰有四片凸起的鳞片状纹饰,四支牛角尖分别紧贴鬲的两只竖耳,与耳几乎同高;叶形耳翘出盖表面,耳朵内有简单的叶脉状纹饰;牛眉凸起并向内卷曲;两眉骨间有一菱形纹饰;回字目向外凸出;大鼻凸起;嘴角外撇,张着大嘴;牛口内有四颗獠牙,其中两颗獠牙在上,两颗在下。盖内壁铸有4行15个字的铭文“才(在)戊辰,晏(燕)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1]

图5 盖面 图6 盖面 图7盖面

(3)颈部(图8)

颈部饰六条短扉棱,扉棱间饰以夔纹。颈部内壁铸有5行15字的铭文:“才(在)戊辰,晏(燕)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

图8 颈部的扉棱与夔纹

(4)袋足(图

9、10)

2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2008年11月

伯矩鬲的三只足膨大呈袋状,以增大受热面积,提高炊煮效率。此鬲巧妙地在每只袋足上饰以一大型的浮雕牛首,三只牛首造型相似,面部分别朝向三个方向。以鼻梁为中轴线,两支粗壮的V型牛角向斜上方翘起,凸出器身表面,向上弯至鬲颈部,每支牛角上饰有四片凸起的鳞片状纹饰;叶形耳突出器身表面,耳朵内有简单的叶脉状纹饰;牛眉凸起并向内卷曲;如铃的回字形巨眼向外凸出;两眼间有一菱形纹饰;大鼻凸起;嘴角外撇,张着大嘴,牛口内有四颗獠牙,其中两颗獠牙在上,两颗在下;鼻梁所在的中轴线以及牛口的两侧饰以夔纹。

图9 袋足 图10 袋足

3.与同时期燕地青铜器相比,伯矩鬲所具有的特色 (1)牛首数量多且形状不一

伯矩鬲(图11)通身由七个牛首构成,盖钮上有两个立体牛首,盖面有两个浮雕牛首,袋足有三个大型浮雕牛首,共呈现三种不同的形态。而同期的燕地青铜器上的牛首数量和种类不及伯矩鬲。例如,父丙分裆鼎(图12)共有六个牛首,器身有三个牛首,足部有三个牛首,共有两种牛头纹;圉甗[2](图13)和戈父甲甗(图14)的下部各有三个牛首,一种牛头纹。

图11伯矩鬲 图12父丙分裆鼎 图13圉甗 图14戈父甲甗

(2)牛角翘出器表

3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2008年11月

伯矩鬲盖钮上的两个立体牛首极具特色,形象逼真;盖面和袋足上的五对牛角尖端均突起于器表,使牛首栩栩如生,给人雄奇威武之感。而同期的燕地青铜器上的牛头纹的牛角大多是紧贴于器表。如图

12、

13、14所示,牛首的形象没有伯矩鬲那么生动逼真,且没有像伯矩鬲盖钮上立体的牛首。

伯矩鬲是西周初期青铜器中的杰作。它在艺术构思上独具匠心,通身由七个牛首构成,造型雄伟庄丽;牛角尖端突出器表,更显出浮雕工艺精湛;用牛头纹辅以夔纹,令纹饰与造型达到高度和谐统一。

二. 从伯矩鬲看西周早期的社会状态

青铜器上常饰有各种不同的纹饰,这些纹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每个时代的工艺美术特征。青铜礼器从造型,纹饰到铭文内容,根据“礼治”的需要都有严格的规定,渗透着奴隶主阶级重教迷信和神权思想。[3]伯矩鬲作为西周早期青铜器中的杰作,其纹饰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态。

1.伯矩鬲的功用 (1) 鬲的功用

青铜鬲出现多在商早期,它是用于烧水,炊粥的炊器,有三条圆柱状腿,底部分档从而加大受火面积。由于用火加热易将青铜器上的纹饰熏黑,会影响鬲的美观,商后期鬲逐渐演变成盛粥的器物。因此,徐昌义提到,鬲:饭用。形状多为侈口,三空足。 [4]

此外,鬲是祭祀天地鬼神,宴享宾客时用的礼器。[5] 青铜礼器是最能代表中原青铜文化的铜器,它们为贵族所专有,广泛用于祭祀、宴乐、丧葬等礼仪活动,并以不同数量、器类组合标志各级贵族的等级和地位。青铜礼器是商周礼制的载体,被统治者赋予了沟通人神、象征权利与地位的特殊内涵,与政治权利紧密结合。[6]

(2) 伯矩鬲的功用

鼎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青铜礼器。鬲为鼎之款足者,所以也称为鬲鼎。[7]西周青铜器与晚商青铜器相比,出现了兽足鼎和极少数的有盖鼎,而伯矩鬲正是既拥有兽足又有盖的特殊的一类鼎。周人重礼,上自帝王下至士人用鼎数目有明确的规定,周王用九鼎,最低的士用一鼎。伯矩鬲作为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杰作,其造型和纹饰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并不是普通的炊具,它被赋予了沟通人神、象征权力地位的特殊内涵,是贵族“伯矩”的一件神圣祭器。

4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2008年11月

2.从伯矩鬲上的牛头纹探讨牛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1) 兽面纹之一的牛头纹

兽面纹,一般是以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为主题,辅以躯干,羽翼,足爪等部位的一种纹饰。正视的头部在兽面纹中占据着十分突出的中心地位。……兽面纹无疑是商周青铜器纹饰中地位最显赫,含义最神秘,结构最成熟的纹饰。 [9]由于构成兽面纹的核心要素是其眼、角(或代替角的耳)、口,而角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因此,段勇在 《商周青铜器幻象动物纹研究》中根据兽面纹的角(或代替角的耳)的形状,把兽面纹大致分为三类:牛角类、羊角类、豕耳类。

牛头纹应属于兽面纹的牛角类中的V型牛角类兽面纹。这一型的兽角与常见牛角最为相似,具有写实的特征。伯矩鬲上的牛头纹均属于Va型牛角类兽面纹,这一类型的纹饰有首无身,嘴角内勾或外撇。盖钮上的两个立体牛首属于VaI式(图15),其余的五个牛头纹属于VaII式(图16)。

图15 VaI式

[10]

[10]

图16 VaII式商、周的青铜器纹饰不仅仅是单纯的装饰,它具有天赋的神效。《左传·宣公三年》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13]表明了青铜器纹饰在当时人们心中具有“使民知神奸”,“协于上下,以承天休”的特殊功效。

(2) 牛在时人心中的地位

伯矩鬲通身由七个翘角牛首组成,它的纹饰精美、构思独特。它记载了贵族“伯矩”为纪念燕侯赏赐给他贝币而铸此器,说明此鬲对“伯矩”的重要性。将如此重要的事件记载在这件牛头纹装饰的青铜器上,表明时人对牛的喜爱。牛的形象大量出现在受人们膜拜青铜礼器上,反映了牛这种生物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由于西周早期的社会文化与晚商时期密切相关,因此在探讨牛在西周早期的地位必须涉及牛在周朝的情况。商、周时期,牛不仅是传统牲畜,还是奉献之牺

5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2008年11月

牲、受祭之对象。

牛是商人饲养的传统牲畜,不用于种地,而用于拉车。商建国后有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亡国后有“肇牵车牛远服贾” ,“肇”是开始的意思。牛与周人也有较密切的联系,武王克商后“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这些历史典故表明牛与商人、周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牛,羊,豕是我国的传统祭牲,新石器时代诸多考古学文化中均发现它们的踪迹。而且从卜辞和文献资料可知,商周时期乃至后世最主要的祭牲就是牛,羊,豕。 商周遗址中有专门的牛坑、羊坑;天马——曲村遗址出土的西周早期牛骨数630,羊骨数489,豕骨158。这些考古证据都表明了牛是当时重要的一类牺牲。《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羸者,羽者,鳞者。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 [14],“脂者”指牛、羊。《国语·楚语下》记观射父之言:“天子举以大牢,祀以会;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大牢;卿举以少牢,祀以特牛;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 [15] 《仪礼·聘礼》等记,九鼎的第一个鼎盛牛,称为太牢。按王晖的观点,“牢”当指圈养的牛,“少牢”当指圈养的羊,“特牛”当指未圈养的牛,而“特牲”则指未圈养的羊或豕。这些文献记载均表明牛在当时是作为祭祀的一种重要的牺牲。《礼记·王制》:“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16]也表明了牛在时人祭祀活动中的重要性。

商、周的祭祀仪式是十份隆重威严的,祭祀对象主要是祖先和神袛。时人通过卜筮和祭祀与其所尊崇的祖先或神袛进行交流。祭祀活动是一种贡与享的关系,属于最基本的联系。因此,青铜礼器上的兽面纹作为牛,羊,豕等祭牲的化身,实际上是沟通人神最基本的媒介。兽面纹所代表的牛,羊,豕等祭牲由于是供祖先和神袛享用,因而亦增强了其神灵属性。[12] 《左传·桓公六年》:“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17] 《礼记·曲礼下》记载了众多祭牲的讳称,其中牛称为“一元大武” [18]可见,在当时的人眼里,祭牲本身具有某种神性。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牛在西周早期人们的心中是具有特殊地位的。首先,它是传统牲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作为食物来源。其次,它是祭祀活动中重要的牺牲,成为时人供奉给祖先和神袛的神圣食物。此外,将牛的形象装饰在青铜礼器上,在祭祀活动中供人们膜拜,使牛具有了某种神性,受到时人的尊崇。

3.从伯矩鬲上的铭文看当时的社会思想

6 [11]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2008年11月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还保留着浓厚的晚商作风。如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在郑州市洼刘遗址南部一号西周早期墓发掘的十件青铜礼器,其铭文仍是3-7字不等,纹饰也仍是以云雷为地纹,上饰浮雕饕餮纹,这些特征与晚商铜器无异。[8]伯矩鬲的盖内及颈内壁分别铸有15字铭文,体现出它带有晚商铭文字数较少的特征,又超越了晚商青铜器的铭文字数。伯矩鬲盖面和袋足的五个牛首的口中均各有四颗獠牙,继承了晚商青铜礼器纹饰狰狞的传统。此外,伯矩鬲没有云雷纹或饕餮纹,只有牛头纹和少量的夔纹,风格趋向简化、庄重别致。表现了西周青铜器装饰风格在晚商基础上的转变,反映出西周早期对晚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伯矩鬲盖内及颈内壁的铭文“才戊辰,晏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 记载了贵族“伯矩”为纪念燕侯赏赐给他贝币而铸此鬲。体现出西周早期等级制度的森严,以及崇拜权力的思想。

伯矩鬲这件西周早期的燕地青铜器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它反映了时人的生活状态:周人重礼,重视祭祀活动,将牛这类祭牲视为具有某种神性之物;周人重视等级制度;在文化方面,周初继承了晚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社会风尚和精神特点又有一定的变化。伯矩鬲是艺术形象与历史文化的完美统一。

7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2008年11月

【注释】

[1]引自首都博物馆对伯矩鬲的介绍文

[2] 甗是蒸食器,下半部是煮水的鬲,上半部是甑,甑与鬲之间有镂空的箅以搁放食品、流通蒸汽。

[3]引自徐昌义《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42页 [4]引自徐昌义《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26页 [5]引自杜金鹏 《京都探古记趣》,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第49页 [6]引自首都博物馆内关于燕地青铜器的介绍文

[7]引自李浴 《中国古代美术史(第二卷)夏商周篇》,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第166页

[8]引自李浴 《中国古代美术史(第二卷)夏商周篇》,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第144页

[9]引自段勇 《商周青铜器幻象动物纹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 ,第27页、147页 [10]图片拍自段勇 《商周青铜器幻象动物纹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 第53页 [11]引自段勇 《商周青铜器幻象动物纹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第149页 [12]引自段勇 《商周青铜器幻象动物纹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 ,第154页 [13]引自杨伯俊《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669-671页

[14]引自郑玄注,贾公彦疏《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版,第924-925页 [15]引自《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64-565页 [16]引自陈戍国《礼记校注》,岳麓书社 2004年版,第96页 [17]引自陈戍国《礼记校注》,岳麓书社 2004年版,第116页 [18]引自陈戍国《礼记校注》,岳麓书社 2004年版,第26页

【参考书目】

1.杨伯俊《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2.郑玄注,贾公彦疏《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版 3.《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陈戍国《礼记校注》,岳麓书社 2004年版

5.段勇 《商周青铜器幻象动物纹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 6.杜金鹏 《京都探古记趣》,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6年版 7.李先登 《商周青铜文化》,商务印书馆 2004年版 8.陈平《燕文化》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9.曹淑芹 殷玮璋 《青铜器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年1月版 10.徐昌义 《中国古代青铜器鉴赏》,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11.李浴 《中国古代美术史(第二卷)夏商周篇》,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1年12月版

8

第19篇: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71515 学时数:36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了解美术发展的历史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学习美术现象的变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美术史上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特点,掌握中国美术观念发展的历史及中国美术技法发展的历史。增强审美意识及审美创造力,提高艺术欣赏及鉴别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原始时期美术( 4学时) 第一节 中国美术的起源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美术

一、仰韶、马家窑文化彩陶

二、龙山文化黑陶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美术( 4学时) 第一节 青铜工艺

一、青铜器的种类

第二节 青铜器的发展和演变

第三章 秦汉时期美术(4学时)

第一节 绘画

一、壁画

二、画像石和画像砖

三、西汉帛画 第二节 雕塑

一、宫苑雕塑

二、陵墓雕塑 第三节 俑

一、秦代兵马俑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4学时) 第一节 绘画

一、三国两晋时期绘画

二、顾恺之

第二节 南朝绘画

一、陆探微和张僧繇的人物画

二、宗炳和王微与早期山水画的发展

三、谢赫《画品》 第三节 敦煌莫高窟

第五章 隋唐时期美术(4学时) 第一节 绘画

一、人物画

第二节 山水、花鸟和鞍马画

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绘画(4学时) 第一节 五代两宋时期绘画概述 第二节 五代绘画

一、五代人物画

二、荆、关、董、巨和五代山水画

三、徐熙、黄筌和五代花鸟画 第三节 北宋绘画

一、李成、范宽和北宋前期山水画

二、郭熙的山水画和《林泉高致集》

三、《清明上河图》 第四节 南宋绘画

一、南宋四家

二、梁楷的减笔写意画

第七章 元代美术(4学时) 第一节 绘画

一、元初绘画

二、元四家

第八章 明清时期美术(8学时) 第一节 明代绘画

一、明四家

二、明代后期绘画 第二节 清代绘画

一、清初绘画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穿插对中国绘画作品的欣赏,交互进行作品欣赏、研讨,以巩固和加强学习效果。

四、成绩评价方法

闭卷考试

平时分:按照平时考勤,上课发言和讨论情况综合评分(占30%)。

考卷分:依照教学内容,出一套理论考卷考试,严格按照考卷成绩评分(占70%)。

五、主要参考书目

1、薄松年,陈少丰,张同霞:《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2、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3、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中国美术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t 课程代码:27151

5予修课程:素描、色彩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了解美术发展的历史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学习美术现象的变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比较系统地了解中国美术史上各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风格特点,掌握中国美术观念发展的历史及中国美术技法发展的历史。增强审美意识及审美创造力,提高艺术欣赏及鉴别能力。

评价方式:

考试

平时分:按照平时考勤,上课发言和讨论情况综合评分(占30%)。

考卷分:依照教学内容,出一套理论考卷考试,严格按照考卷成绩评分(占70%)。

主要参考书目:

1、薄松年,陈少丰,张同霞:《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4、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5、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第20篇: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简述陶器的分类和装饰手法。

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如果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如以器表装饰情况来划分,则有素陶、彩陶、印文陶和拟形陶。装饰纹样有动物、植物和人形,但就彩陶来看,绝大部分是组合方式变化多端的几何纹样。

试分析仰韶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和庙地沟类型。

半坡类型: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其造型以圆底钵、圆底盆和平底盆较多,还有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顶瓶以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厚重朴实。

彩绘纹样中除几何纹样外,还有人面、鱼、鹿等形象,这些纹样一般都画于陶器最显眼的地方。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和《鹿纹盆》等,纹样形象生动自然,手法简练,笔触粗犷,特征鲜明。几何纹样中主要有并列折线,并列斜线、三角形面构图的二方连续装饰带,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二方连续纹饰在我国早期的装饰图样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造型特点是将虚实、疏密、正反、阴阳等关系较好地协调组织在一个空间平面之中。图样的多次重复,使看上去简单的图样显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庙地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地沟和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距今有5000多年。陶器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曲腹盆盆口较大,口部有折沿;碗型较小,并且是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但很稳重。纹饰的色彩大多是黑色,一切都饰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分。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型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

简述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分类和特点。

马家窑文化是以首先发现于甘肃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3190年到公元前1715年。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也可能是仰韶文化所派生出来的。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马家窑类型:马家窑类型以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陶器的制作方法没有太大改变,形制却比以前丰富,主要有盆、钵,罐、瓮、壶、盂、碗、豆、瓶、杯等。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盆、钵等器物使用内外彩绘,少数瓶、壶通体彩绘。纹饰有几何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以几何纹居多,纹样为波浪纹、旋涡纹或垂幛纹。纹饰线条生动流利,装饰图案构成繁密,变化丰富有序。具有代表性的一件是出土于甘肃永靖的双耳四系大彩陶瓮,其造型稳定匀衡,纹饰由旋涡纹、圆圈纹、波状纹、弦纹组成,线条生动流畅,弧线旋转造成强烈的运动感,堪称我国早期彩陶的杰作。

半山类型:以甘肃和政县半山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长颈小口、宽肩大腹的双耳罐是最常见的器物。它们造型圆浑厚重,大方稳定,外型轮廓线转折变化最为考究,是工艺制作最成功的陶器之一。

半山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也兼用红色,组成的黑红间用的类型也较多。红黑的强烈对比与胎地的橙黄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效果。陶器的装饰面积较大,有的装饰带有四五条之多,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呼应,结构严谨、规整,形成一个变化多样统一的整体装饰色彩。装饰纹样多是几何纹,最常见的有连旋纹、葫芦纹、平行线纹、大圈纹、波状纹、折线纹、方格纹、锯齿纹等。半山彩陶纹样均以宽窄不同的二方连续样式展开,合围整个陶器。从陶器的顶部俯视,其图案变为优美的适合纹样,妙趣横生。

马厂类型:以青海和县马厂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基本上沿袭半山类型的器物。马厂彩陶装饰纹样略显粗犷简率,最具特色的纹饰是大圆圈纹,卷曲纹,蛙形纹和勾连纹。处理方法上是在二连纹饰的单位中,填以不同的纹饰。同时首次出现雷纹,它与勾连纹为后来的回纹形成奠定了基础。

简述龙山文化黑陶的分类和特点。

在整个龙山文化系统中,又以山东龙山文化的氏族部落制黑陶器最为发达,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010到公元前1530年。由于陶坯经过磨光,加上封窑严密,又有意识地让烟熏黑,表面光亮如漆。形制类型较彩陶明显增多,如盆、碗、豆、杯、鬲、鼎、罐等。

黑陶以造型见长,精细俊巧,样式繁多,独具风格。其工艺技术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征:色调乌黑;器物表面光亮如有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是0.1~0.2厘米,被称为“蛋壳陶”;黑陶的转折关系棱角清楚分明,有的黑陶上刻有凹凸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钮鼻。

青铜器的分类。

我国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教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等四大类。礼器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分为: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其中,炊煮器有鼎、鬲等品种。食器有簋、盂、豆等品种。酒器有觚、觯、爵壶等品种。水器有盘、鉴等品种。乐器有铃、鼓、钟等。车马器和杂器有辖、马衔、炉等。

商和西周青铜器的特点和代表作。

商代青铜器的发展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商代前期,这是从新石器时代脱离出来形成自己风格的时期;商代后期,这是整个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基本上体现了“礼器”的性质,蕴藏着深刻的宗教与政治意义。综观商代的青铜器,造型以庄威、典雅、厚重、古朴为主要特征。青铜器以礼器为重,故常见的种类主要是食器和酒器,如鼎、鬲、簋、爵、尊等种类,常用的纹饰有饕餮纹、夔纹、龙纹等动物纹样以及几何纹样。商代早期的纹饰铸造比较浅,无底纹图案,后期就逐渐趋向繁缛华丽,主要纹饰基本上是浅浮雕,并有繁华的底纹。鼎是商代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象征着某种权威。鼎的形制随着不同时期纹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鼎分为方鼎和圆鼎,商代时期方鼎较多。1974年河南郑州杜岭出土的商代前期的大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司母戊方鼎等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除了鼎外,商代青铜器的其他种类工艺水平也非常高。

西周后期青铜器不重装饰而重记事,故铭文逐渐增多。西周的方鼎较少而圆鼎较多,具有狰狞恐怖的饕餮纹减少,神秘的龙夔纹也逐渐变为自由、朴素单纯的环带纹,窃曲纹、垂鳞纹、蛟龙纹等,加上长篇的铭,形成了西周后期青铜器典雅、朴素、简练的面貌。 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是这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的代表。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在总体设计上,既担负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绩的纪念。

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军阵整肃,勇于攻占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霍去病墓石刻来思考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

这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现存之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卧虎、卧象、石蛙、野人、石鱼

二、人与熊等14件作品。另有题铭刻石2件,全部用花岗岩雕刻而成。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汉代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是:循石造型,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了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它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很好地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什么是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构。画像石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画。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

从技法上讲,帛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什么重要价值?

长沙楚墓出土《人物龙凤帛画》与《人物御龙帛画》战国帛画通过服饰表现身份,墨笔线条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钩线流利挺拔,设色采用平涂与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调庄重典雅。 它们已具有一定的绘画水平和技巧,造型、构图、运笔均已摆脱幼稚的绘画时代,为秦汉的绘画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帛画墓主人形象画成正侧面或画成四分之三的半侧面,形貌服饰皆刻画得惟妙惟肖;各种神禽异兽,姿态矫健活泼,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展现了西汉绘画卓越的艺术水平。

简述顾恺之的绘画艺术成就及绘画理论贡献。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刻画,作画数年不点眼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同时也擅长以绘画艺术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现有三件作品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模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线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顾恺之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六法的产生,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逐,都直接或间接的与他有关。他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记》和《论画》两篇。他特别注重人物画的“传神”,同时也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强调形象的准确性和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即“实对”。

谢赫与“六法”。

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发面。他的《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

一、气韵生动;

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

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

六、传移模写。“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评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美术的特点。

在佛教初萌的魏晋南北朝,佛教美术集中体现于佛教石窟艺术之中。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早中期的壁画题材多为佛本生故事。画面构图简洁明快、类似铁线描勾勒的轮廓严谨而生动,画面中人物多为半裸。画面色彩丰富,人物肌肤部分的渲染富有质感和体积感,所用颜色以蓝、白、绿、赭、灰等为主调,图中配以散花装饰,十分精彩。这些绘画风格被成为“龟兹风格”。

北朝时期的敦煌壁画壁画,以佛本生故事为主。常见的有尸毗王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自我牺牲、拯救生灵以修成正果的佛教思想。

敦煌254窟北魏壁画表现的是萨埵那太子本生故事。表现手法是用细劲线条勾勒轮廓并用色彩晕染,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具有明显的“龟兹风格”。但为适应信徒的欣赏习惯,又以本土民族的语言加以改造,使其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 敦煌249窟显示了西魏时期的壁画成就。壁画绘于窟顶,采用中国的传统神话与佛教神祉合并的形式,画面天空有白虎、玄武、雷神、十一首蛇身怪兽等,还有帝释天妃乘坐龙凤驾的云车。用笔不多,却生动感人。其中云车的造型与《洛神赋图卷》中的造型很有几分相似之处。

云冈石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昙曜五窟规模宏伟,主佛造型顶天立地,面相丰满方圆,凹眼隆鼻,薄嘴唇,后背有华丽的顶光和背光,直达窟顶中央,气势壮观肃穆。第二时期佛像开始变得慈祥和悦,服饰也变化为宽大的冕服。菩萨和供养天的形象活泼妩媚。造像题材逐渐丰富。第三期多为小型创作,多瘦骨清像的佛像造型,含蓄的微笑表现了对显示的关爱。

北魏时期龙门石窟最宏伟的石窟是宾阳洞。宾阳洞的雕凿有着完美、周密的设计计划,所以布局特别严谨、整体。正壁有五尊雕像,正中为本尊说法雕像,相貌丰满,微露笑意,给人以一种亲切之感,阶梯似的厚重衣纹余留着云冈石窟造像的风格。菩萨和弟子们分列两侧。地面刻出走道和莲花图案装饰,洞外两侧以高浮雕的手法表现金刚力士,力士身躯肌腱骨坚,眉目挺怒,气势威武,所谓“怒目金刚”是也。这是较早运用夸张的手法雕塑的力士形象。

莫高窟的佛像和菩萨彩塑,都是以背部紧贴壁面,有的甚至是近似于高浮雕,手臂不管作任何动作还不能完全离开身躯,这种特征表明,此时的工匠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和发挥泥塑的独特表现性能,只是沿袭石雕的特征。因此动作不够舒展、自然。另外,在中心柱的四面还有“影塑”的飞天、供养人以及千佛的陪衬形象。

敦煌彩塑与石窟壁画风貌一致,鲜艳灿烂,形成了一个整体辉煌的画卷。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及其艺术风格。

曹不兴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传说他画屏风是落墨为蝇,使孙权误以为真,说明他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能力。

卫协的创作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谢赫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秒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安惊叹他的艺术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刻画,作画数年不点眼睛,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同时也擅长以绘画艺术语言来着意刻画对象的心理特征与精神风貌。现有三件作品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模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线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顾恺之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陆探微擅长人物画。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作到“精利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型。

张僧繇的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不同于顾恺之、陆探微的“笔迹周密”的“密体”风格,张僧繇则使“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杨子华天下号为“画圣”。唐代画家阎立本认为他“自象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有《北齐校书图》传世.

“曹家样”的艺术特点。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简述吴道子的艺术风格与贡献。

吴道子的创作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创作了三百余堵壁画,涉及各类经变、文殊、普贤、佛陀等。传为吴道子的作品有:《地狱变相图》、《送子天王图》、《钟馗捉鬼图》等。 吴道子不但吸收了张僧繇的立体画法,还发展了张的洗练概括的绘画技巧,即所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笔不周而意周”,并在此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尤其是他豪迈奔放、变化丰富、错落有致的“莼菜条”线描,能表现对象“高测深斜,卷褶飘带之势”,获得“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这就是吴道子创造的“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

吴道子为强调其线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此外,他还创作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

吴道子在绘画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与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审美变化,所创“吴带当风”成为后世典范,因而享有“百代画圣”之誉。

简述唐代主要仕女画家及其代表作。

仕女画早在初唐就受到重视,在不断的探索中孕育出了张萱和周昉。 张萱着意描写宫廷妇女冷落寂寞之情,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以盛唐贵族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作品。画面中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游春的愉快主题。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而能衬托出春天的气息是此幅画的成功之处。

继承并发展了张萱仕女画的是周肪。周昉不但刻画人物形象准确,而且能通过画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情性。其《挥扇仕女图》表现宫廷妇女的幽怨生活,低垂的眉梢,灰暗的双唇,使面部显现出愁苦哀伤的表情。

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是较早的山水画样式,因为使用青、绿为主的颜色而被称为“青绿山水”,是以细笔勾勒山石树木,用石青、石绿填染为主,既表现了对象的固有颜色,又略带主观化装饰意味的手法。

展子虔的《游春图》尚无皴法,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出朴拙而真切的描绘自然的能力,展示出山水画已经由六朝以来的萌芽状态而趋向成熟。《游春图》已有青绿山水的端倪,给后世以深重的影响。

李思训和李昭道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所开创的青绿山水画风格。

昭陵六骏。

六骏是唐太宗征战时先后骑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白蹄乌、特勒骠,青 和什伐赤。其中,飒露紫和拳毛 早年被盗往国外。浮雕六骏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其中,飒露紫选取战马受伤,丘行恭为其拔箭的瞬间,具有情节性。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熟地运用了“起位”这一典型的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千余年前的雕刻家能够如此明确的意识到浮雕创作的这一基本特征,是令人惊叹的。

龙门石窟雕刻。

龙门石窟在唐代再次成为大规模宗教活动的中心,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其巨大的规模和造像的完美均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的。奉先寺造像的价值还在于形象的塑造,卢舍那大佛,天王及地鬼等形象表现了各种不同的理想化的典型性格。卢舍那佛慈祥亲切的面容,阿难文静温顺的外貌,菩萨端庄而矜持的表情,天王的威严和力士的刚烈,都如同现实中不同阶层人物的写照。艺术家通过独具匠心的形象刻画,完美地营造出神情感人的整体气氛,成为唐代石窟艺术中的瑰宝。

徐黄异体。

黄荃为西蜀宫廷画家,所作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他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南唐处士徐熙,终身不仕。其画注意“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以赋彩晕淡细碎为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细笔填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

黄荃,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以及不同的笔墨技巧,使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

荆关董巨。

中晚唐之际山水画已有明显的进步。五代时期一些画家进而深入自然,创作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荆浩笔下山水大多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他在唐代发展起来的水墨山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和突破。《匡庐图》技法明显的提高,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的幽居景象,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深远、平远兼具。在《笔法记》中他提出图真,六要等观念并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六法论。

关仝是荆浩的追随者,他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写景绘形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予人以深刻印象。所作《山溪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荒寒的气氛。特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变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野店荒村,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董源所画风光,烟雾迷朦,江湖纵横,千岩万壑,重汀绝岸,林木清幽,表现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濛的江南风光,与北方荆关画中雄伟险峻的山水相比,更加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其擅长水墨山水,传世名迹《潇湘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等,皆以水墨为主,皴擦点染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手法,成功地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和氤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董源的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

董源的追随者巨然的山水画笔墨秀润,充满田园自然风致。现存《层峦丛树图》等。

马一角,夏半边。

马远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异险峻的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传世《踏歌图》是他山水代表作。

夏圭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传世巨型长卷《溪山清远图》是其代表作。

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的发展和丰富。

《林泉高致》。

郭熙对山水画艺术的见解经其子郭思整理成为《林泉高致》一书, 共分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它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

《林泉高致》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使位居朝堂的士大夫通过山水画的欣赏能“不下堂筵”而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郭熙强调对真山水要“身即山川而取之”,要注意山水所可能引起的想象:“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画家必须“神于好,精于勤,饱游沃看”,才能胸有丘壑。他还强调画“可游可居之境”,画出士大夫渴慕林泉的理想佳境。

李成与范宽的异同。

李成性爱山水,弄笔自适。其山水多寒林平远之景,下笔有神。勾勒不多,形极层迭,皴擦甚少,骨干自坚,又惜墨如金,给人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感觉。《读碑窠石图》图中乔木老树画得非常劲拔,爽润秀丽的笔锋画出寒林树杈,俗称“蟹爪”。

范宽初学李成,后师造化,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溪山行旅图》以顶天立地的章法表现雄伟壮观的气势,生动真实的展现了北方山水的壮美景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李成、范宽两家源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但由于他们所处地区不同,所写景物和画家的胸襟气质的差别,而各创门户。他们都在忠实自然的的基础上,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把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新水平。人称李成:“笔润而墨精,烟岚轻动,如对面千里,秀气可掬。”范宽:“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评两人为一文一武。

米氏云山。

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江南山水的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云烟,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这种以落茄(即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宋流行的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

米氏以前,山水画皆崇尚传神的描绘自然山川景物。米氏父子则运用简率淡墨,表现烟云溟蒙的意趣。古谓山水画“至两米而画法大变,盖意过于形”,这一画风不仅在水墨山水技巧上有所贡献,也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细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以及东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段落:开首郊区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以及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比邻,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这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历史文献价值。

画家在创作中用心经营,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整幅画卷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而船通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部分,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

《清明上河图》,以其内容的异常丰富性,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的无比生动真切,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历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作者对于城市社会生活知识之丰富,观察之深入具体,特别是不为一般“高人雅士”重视的“市井细民”的生活,怀有相当深厚的感情和极为广泛精到的了解。使得这幅作品具有独特的绘画史意义。

试论文人画的兴起与美术史意义。

十一世纪后半叶,汴梁城中的一些文人名士的诗文书画活动异常活跃,其代表人物有李公麟、苏轼、文同、王诜、米芾等人。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谴情之作,题材偏重于墨梅、墨竹,山水树石以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摹,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力畅天真清新的风格。南宋时期有米友仁、杨补之,赵孟坚等。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潮流影响到后代绘画,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为元明清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代的美术特征。

元代美术最显著的特征是文人士大夫绘画成为整个绘画活动的中心与重心,成为画坛主流,绘画在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成为“为主体情趣服务的工具”。同时诗、书、画进一步渗透结合,在绘画中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风格的表现,绘画自身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并且自身的形式意义得以彰显。元代水墨山水和花鸟竹石的兴盛,把文人绘画推向新的高潮。

赵孟頫的绘画史地位。

赵孟頫在文学、音乐等方面均有极高的修养,其重要成就在书画方面。他的绘画功力深厚,能融唐宋绘画之长而自成一家,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他是元代文人画的领袖人物,一些知名画家与他都有师友关系如高克恭、王蒙、黄公望。书法方面赵孟頫兼善诸体,特别以行、草、小楷见长。他的行草结构紧凑匀称,用笔如行云流水,风神潇洒,形成温文尔雅又内寓刚劲的书法风格。在他的影响下,二王书风又成为书法发展的主流。

赵孟頫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以为“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宋代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向绘画之中,加强绘画艺术的表现力。他在画上题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又是最先在画上题诗,将诗书画合为一体的始创者。

元四家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都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鲜明地表现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情趣,是明清以来山水画家心目中的旗帜。

黄公望在元四家中年岁最长,诗中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专工山水,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的风景。他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常以水墨或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其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卷》长达两丈,描绘富春桐庐山水,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是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吴镇师法董、巨皴法,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画清远江湖中,一舟悠然,并题渔歌于其上,词语清新。诗中“只钓鲈鱼不钓名”等句抒写自己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所画墨竹用笔草草若不经意,而情态生动。他的传世作品有《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

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坡陀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境清幽深远,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他取荆关董巨之长而加以融会,以干笔淡墨画出明洁清幽的秋景,十分耐人寻味,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常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其书法尤其是小楷清逸潇洒,无一点俗尘,为后世所重。

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所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及写景极富层次变化,画法在董巨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解索皴、牛毛皴。王蒙用墨厚重,构图繁密,景色郁然深秀,是元四家中较有功力的一个。作品有《春山读书》,《青卞隐居》,《夏日山居》等。

“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然有一定的山水根据。王蒙写黄鹤山,倪瓒画太湖,黄公望画富春江,黄公望遇佳山水则随笔模记。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感上多流于伤感、淡泊、孤独,反映了时代*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仆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一带的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元四家”在绘画史上获得地位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在笔墨技法上的成就。黄公望初创浅绛设色画法和袭自董巨的“披麻皴”的水墨皴法,倪瓒的侧锋乾笔的皴法,王蒙的“解索皴”和用淡墨勾染、焦墨皴擦的画法,吴镇的浓厚的笔墨,这些笔墨的效果和风格是赵孟頫以来的元朝画家开始有意地追求的,至此得以完备。他们企图用极简单的方法表现空气、阳光、远近等复杂条件下的山石树木的形质神貌,同时又具有各自表现效果和个人的风格。黄公望的画“意味无穷,学者罕窥其津涉也”。倪瓒被称为“幽淡简劲”。吴镇被认为“笔力雄劲,墨气沈厚”。王蒙的画是“望之郁然深秀”。

浙派。

戴进山水以马、夏为主,并能“变南宋浑厚沉郁之趣,成健拔劲锐一体”。他的山水画与南宋画家相比措景丰富,较元人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恢宏,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严谨,格调洒脱而清爽隽秀。山水画之外,戴进也工人物、花鸟,其人物画和花鸟画在取材与画法上较少新意,但是极见功力。当时宫廷内外追随戴进者甚众,因为戴进籍贯浙江,故称这一派为浙派。

浙派另一位大师是吴伟,吴伟“源出于文进”,但“笔法更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也更简括整体。吴伟也擅长人物,精于元人白描、南宋简笔与唐吴道子用笔。

简述吴门四家成就。

明中期以后,随着院体与浙派的极盛而衰,以古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波澜日壮的吴门派。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一般认为,这一画派兴起于沈周,成于文征明。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为吴门四家。他们的艺术风格宁静典雅、风流飘逸,进而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在沈周与文征明的山水画中,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的作品更为引人注目,并且都有粗细两种风格。

沈周的山水画以粗笔为多,师承吴镇而上溯董巨,笔丰墨健、浑厚沉郁、意态轩昂,犹能在温雅恬静的的情调里表达恢宏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其作品反映出来的审美趣味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

文征明的山水画以细笔为主要面目。他宗法赵孟頫,旁参王蒙,每于繁密中见文秀,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然缺少纵深空间表现,笔墨则于干枯中见秀润,于熟练中显生涩,设色清丽雅洁,自有一股“士气”充溢其中。文征明的抒情意味胜于沈周,气度格局逊之。

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了另外两种风格,体现了滥觞于此时而尤盛于清代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的融合趋势。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董其昌对文人山水画的贡献,在于他进一步提纯了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画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

董其昌的绘画理论体现在《画禅室随笔》中,他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借唐代禅宗分南、北两宗来解释自唐代以来数百年的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史。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做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其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藤白阳。

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其水墨花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豪,疏斜历乱,形神兼备,在运用水墨和构图方面都有新的创造。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是继陈淳之后,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一代大师。他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一反吴门派恬适的意趣,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赋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表现并且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

四僧

“四僧”为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他们仍属于文人画系统,但已不局限于南宗,受徐渭的影响尤大。他们十分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分别以激情洋溢或深情凝蓄的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代表的情感内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且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
《中国美术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