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怎样写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3:48: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怎样写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二、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三、教学目标

1、对教学目标的基本认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维度: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 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2、教学目标的表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 (1)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以往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陈述要求的,比如,使学生学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等。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比如,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2)行为动词

在“知识与技能”领域常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是什么?采用的行为动词一般较为明确,可测量、可评价。比如:

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知道“是什么”,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

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能说清“为什么”,以及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

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迅速、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即知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形成能力。

在“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领域,常应用体验性目标方式,即描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和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常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如“经历”、“感受”、“体会”、“探索”等。

例如,“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通过对某实际问题解决途径的探讨,学会交流讨论”等。 【案例1】

七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目标

一位教师在教学拼图与勾股定理的内容时,是这样陈述课堂教学目标的: 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学会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一大贡献,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知识目标:

1.经历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勾股定理,整式运算,面积的认识;

2.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技能目标:

1.通过验证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丰富的拼图活动,经历观察、比较、拼图、计算、推理、交流等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与合作交流的方法和经验。 情感目标:

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从中获得成功的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案例评析:

在此案例中第一位教师在确立目标时,只注重知识讲授方面的培养,而且知识的连接方面也很单一化。

第二位教师在确立知识目标时更加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勾股定理与其他相关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式运集,图形面积的认识),同时在拼图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展示了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内容具体、明确

确立的依据分析合理、科学,阐述清晰(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学情分析)。

1.教学重点的确定

一般地,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面、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

通常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等,都是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的设计 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

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新知识时,所用到的旧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一般地,知识过于抽象,知识的内在结构过于复杂,知识由旧到新要求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都是产生难点的因素。 比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中:

难点: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数学事实转化成数学语言

原因:学生几何学习刚起步,接触的几何数学语言较少,而且描述也较不规范,因此很难将几何事实用语言描述出来。

突破策略: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折一折,在交流合作中不断的总结完善。

五、教学方法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课堂导入

引发探究

数学交流

得出结论

例题讲解

巩固提高

反思升华

(一)课堂导入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它能起到思维的定向、激发欲望的作用。什么是有效的问题情境?裴光亚先生作出了精辟的论述:愤、悱是对“问题情境”的恰当描述。愤,就是想求明白而感到困难;悱,就是想说出又说不明白.它不只是“问题”,在问题的背后,还有一种内在需求,一种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好的数学情境应具有三个特征:(1)应该是学生熟悉的;(2)应该是简明的;(3)应必然的引向数学的本质。什么是最好的情境?没有答案,只能通过典例来感悟。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1:七年级上册《确定位置》

设计1:老师不知道大家的名字,可是我有问题又想叫同学回答,你能否帮我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叫同学,以便大家都知道老师在叫谁。

由于来源于学生身边的事例,学生特别兴奋,都踊跃参加设计,经过争议,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用第几列第几排来确定位置。于是,教师确定全班学生的列数和排数,便顺水推舟地得出设计2。

设计2:为了使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更加简明,我们可以规定列号a写在前面,排号b写在后面,把它们记为(a ,b),如第二列,第三排的同学记为(2,3);

设计3:教师以(3,4)和(4,3)等来考察学生对有序数对的理解及运用;

设计4:后续问题的分析教学,教师都以有序数对来点名(写在黑板角落),并贯穿于课堂始终。

案例2:七年级上册《探索勾股定理》,两个老师设计的情境:

课例1

投影问题: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正东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从该港口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一小时后它们相距多远?学生立即动手,画出了示意图,但又不知如何求出两船的距离,其参与意识很快从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

课例2

教师:人类一直想弄清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着“人”,并试图与“他们”取得联系,为此人类向宇宙发出了许多信号,包括各种音乐、语言等。有数学家建议向宇宙发射“勾股定理”的图形,因为他们认为宇宙人一定认识这种“语言”。那么什么是勾股定理呢?

相比较而言,我们认为课例1的情境创设比较好,学生观察投影后,动手画出示意图,很明显,此时学生都明白两船之间的距离是确定的,但究竟是多少,求解又困难,从而产生了一种内在需求,一种主动探究的愿望,真正起到了问题情境的“愤”、“悱”效果。而课例2的“到底什么是勾股定理呢?”只提出了问题,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起不到问题情境应有的“愤”、“悱”的效果。

(二)探究互动

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三)例题讲解

在探索新知识后,一般都要安排例题讲解。我们在备课笔记中经常见到的是抄写的例题题目(有些甚至是课本中的题目),但却没有半点分析的内容,例题怎样呈现?思路怎样发现?解题有何规律?题目能否延伸?方法如何揭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怎样活动?等等。试想:没有充分的思考,精心的设计,难免会就题讲题,一讲就了,发挥不了题目在强化方法、引领探索、鼓励创新等方面的应有作用。例题的讲解要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

(四) 练习反馈

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后的初步应用,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在理解领悟、灵活运用等方面都不到“火候”,因此在组织练习反馈活动时一定要注意题目的基础性,使学生通过练习理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情况,综合性不能太强,有些教师在学生还没有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就进行什么“综合拓展”、“能力提升”、“中考链接”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形成两极分化,学困生失去起码的信心与兴趣,中等生向学困生转化,从而造成大面积的教学质量下降,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本堂课的总结与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出与之匹配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惜现在的课堂小结都被统一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不分学科,不分课型,失去了它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其实,课堂小结的形式很多,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灵活选择。

设计课堂小结要注意以下原则:(1)精要性原则:一般以3~4分钟为宜,不能拖沓。在内容上,要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设法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问题上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引导性原则:结尾有了目标,但教师不是目标的“复述者”,不能包办代替,要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课堂小结的最大作用;(3)激励性原则:课堂小结不应是简单的知识和方法的再现,而应是把学生引向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开展归纳和概括过尝试和探究,把本节课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把问题作为课外研究的小的数学课题,因此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孕育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的情感态度。

(六)作业设计

解决怎么强化、怎么提升问题,是教学必要的辅助部分。

要求:作业设计合理;应配合阶段性训练要点练习的同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或提升;意图说明清楚。

类型:: 必做作业(巩固性作业)、选做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八、板书设计

要求:直观,简练,扼要,规范,美观,容易唤起记忆。

九、教学反思

怎样写教案

怎样写教案

怎样写教案

怎样写教案

新教案怎样写

怎样写读后感教案

怎样写条据 教案

怎样写讲评课教案

作文 怎样写“想象作文”教案

怎样写读书笔记教案(共)

怎样写教案
《怎样写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