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扬州 盐

发布时间:2020-03-01 23:55: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盐——明清时期扬州的兴与衰

船舶与海洋工程11级高文熠 080412011009

摘要:

盐,是生活的必备品,有很高的地位。是国家级的战略物资,拥有它甚至可以富可敌国。盐运的历史,不只是商业的成就,更是属于政治的管理运营。扬州的兴衰,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政府昌明繁荣与否的标志。

关键字:

【明清】、【扬州】、【盐商】、【文化】。

正文:

引言:明清时期的扬州,是属于盐的都市,有着一段属于盐的文化与历史。

“盐”古作“鹽”,此字本象是在器皿中煮卤。“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从卤,监声。”(《说文解字》)。

上古五帝时期,有东夷夙沙氏煮海为盐,其有青、黄、白、黑、紫等五色;殷商纣王执政,有“胶鬲举于鱼盐之中”,为盐商之首;春秋纷乱,有管仲宣传盐利推行盐策,由此而得盐政。此三位,后世尊之“盐宗”。据记载,“宣帝地节(B.C.69—— B.C.66)中始穿盐井数十所。”(《蜀王本纪》),“东有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成之自然。”(《洛都赋》),从中我们看出,自汉起中国已开始对盐井盐池的开采利用。

食用盐的制作与使用起源于中国,在中国,食用盐一直有很高的地位。 “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越骆之菌,鳣(zhān)鲔(wěi)之醢(hǎi),大夏之盐,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长泽之卵。” (《吕氏春秋•本味篇》),由此可知,秦汉时期品质极佳的山西河东盐已是最好的佐料。

春秋战国时,有盐国就富。而论盐商的发展,则必会提及扬州盐商。古代盐商一般都具垄断特权,所以盐商十有八九都发了大财。明清两代,江南扬州一带的盐商之奢靡达到顶峰。①

扬州在历史的长河里地位显赫,自隋炀帝扬州观琼花开始,扬州的地位开始显现,至明清时扬州的地位相当于如今上海在中国的地位。因京杭大运河联通南北,货运不断,扬州由此而繁荣昌盛。巅峰时期的扬州,就连千古一帝的康熙下江南时的行宫历次均设在扬州,而乾隆六下江南的行宫也都每次设在扬州,扬州盐商(其实是天下盐商)汇集,徽商,晋商,名商云集,天下商号也都在扬州留下了身影,“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千古诗句更是道出了故扬州的繁华似锦,也衬托出扬州是名副其实的明清时期的经济首都。而若论明清时期扬州的兴衰史,则不得不提“又雅又俗,亦儒亦商”的扬州盐商。

扬州是一个被商人改变的城市。这商人,还不是扬州本地人,而是来自徽州的客商。在明朝时候,扬州当地有个说法,叫做“秦腔翕语满街巷”,即在扬州做生意的大多是山西人、陕西人和徽州人。到了康熙年间,情况又有所变化——陕退,晋转,徽进。从此徽商成为两淮盐商的主流。所以近代诗人陈去病曾写道① ② ③ ④ ⑤ 《维基百科——食盐》

《扬州画舫录》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 《淮扬菜——百度百科》 《闲话两淮盐商与淮扬菜》 “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一如今日的上海,曾经的扬州汇聚天下盐商,富甲天下。而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则与扬州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政策倾斜有很大关系

明朝建立以后,在西北以外仍然有元军驻扎,威胁中原的安全,明朝政府便在那一带驻军。有驻军,就需要长年供给粮草,这成为政府财政的一大负担。于是开中制应运而生,后来政府改开中制为折色制——只要交足一定的银两,任何地区的商人都能够领取盐引进行贸易。这样一来,徽商就获得了介入的资格。从而开启了扬州盐运的时代。

不仅如此,自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太宗迁都北平后,明清两代将近500年间中国的统治中心在北京,而农业经济中心在江浙和两湖两广地区,粮、盐的产量占据了全国产量的大多数。因此造成了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割。连接中国政治中心的和经济中心的是两条水路:长江和京杭大运河。扬州正好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界处,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扬州经济凭借京杭大运河这一中国经济的主动脉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城市之一。甚至于,明代时期扬州已被被列为全国16个大城市之一[1]。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每年经扬州运销的盐达670万石之多,当时“盐课居税之半,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扬州仅盐税一项就占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这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匹比的,史称“两淮盐课甲天下”。

但是,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5月20日多铎铁骑南下,史可法据守扬州,战败。因此扬州城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大屠杀,据传全城百姓无一幸免,称“扬州十日”(据有关史料记载屠城日期实际上是五日)。史称“扬州十日”。此时的扬州万户萧条,百废待兴。经济急转直下,此时期是扬州于明清时最大的一个经济低谷与发展停滞阶段。但即使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于清建国后,商人回归,扬州也逐渐恢复甚至超越以往的经济水平。正如澳大利亚社会学家安东尼亚芬安妮所描述的历史上的扬州:“有时候商人云集,有时候士兵云集,有时候混而有之„„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使得扬州在发生政治冲突的时候称为军事堡垒,在统一时期又转变为繁荣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商人和军人于扬州这个舞台上交替演出,扬州城也因为兴衰往复,明清时期的扬州主要是前者,政府把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设在扬州,使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

盐运的发达也带动的消费的发展。不得不庆幸扬州最终是由徽商主导的一片商土。历史上比较这一时期共生于扬州的晋商和徽商是个有趣的话题。扬州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叔成曾举例:“不是说晋商没有文化,他也有文化,但是他的文化是一种纯粹的商业文化。你看乔家大院,有气势,结实,但是并不好看,灰蒙蒙的,有一种压抑感。他们才不会懂得造假山假水,种花草树木。”而看扬州的徽州盐商住宅,轻松、开阔、愉悦,以审美的情趣消解了晋商大院中那种权力、等级的森严。两个商帮气质迥异,最大的不同一在生活方式,二是经营理念。其一,徽商讲究“旨趣”,说的俗点,也就是会“玩”。众多扬州的古书,里面谈论的通通都不是生活必需品,都是玩的东西。“千户生女当教曲,十里栽花当种田”,徽商在乎的,不是生存,而是现世的享受,因其消费的奢侈讲究,也造就了“扬气”这个特殊的赞词,什么东西奢华、讲究到极致,就是扬气。也就是一股子扬州味儿;其二,这个群体在扬州的崛起和皇权对于盐的垄断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他们讲究对皇家的“报效”。康熙乾隆多次下江南,都是由当地的大盐商代替地① ② ③ ④ ⑤ 《维基百科——食盐》

《扬州画舫录》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 《淮扬菜——百度百科》 《闲话两淮盐商与淮扬菜》 方官员接待的。当时修建大量的行宫,甚至改写了扬州的城市格局,形成了以这些行宫为中心,以大盐商住宅、盐商书院、商业区、民宅逐渐扩散的城市空间。而由此引发的建筑业的最高成就,莫过于扬州的园林。

扬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园林地处江淮,北有大气磅礴的皇家园林可借,南有苏州、杭州的江南私家园林可鉴,再加上大运河、长江在此交汇,阴柔阳刚结合,从而使得扬州园林具有南秀北雄相互融合的特点:既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瑰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小品的情调,自成一种风格。“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②

据统计,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达200多处。然而经过盐制改革、鸦片战争、天平天国战争,大量的扬州园林或荒废,或焚毁,或拆卖,扬州园林开始由盛而衰。曾经于乾隆嘉庆时期甲天下的扬州园林,也渐渐的在苏园的盛起中湮没。而如今也只有个园和何园顶起扬州园林的一片天,令人扼腕。

说是徽商,但扬州的徽商特别能花钱、会花钱。这其中的原因,与扬州的商人文人的互动有直接的联系。无论是附庸风雅,还是真心爱好,盐商们都流行养着大量的文人墨客,听曲看戏。他们如赞助人一般,支持推动着扬州文化的发展。由此而出现的扬州文化的巅峰——扬州八怪,就是盐商们对扬州文化巨大贡献的完美体现。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而文艺理论家最后把“扬州八怪”归纳为15人。在扬州当地有纪念馆,就立着15人的雕像。

何谓“怪”?众说纷纭。总结起来,无谓以下几处:身世坎坷波折、立意独辟蹊径、技法不落窠臼、笔锋挥洒自如、品行特立高标等等。

经济上依附于商人,本不是扬州八怪诸人的宿愿。但他们之中许多人不能进入仕途,卖字鬻画也难以解决衣食住行,乃至潦倒不堪,时有断炊之虞。即使象做过宫廷画家、当过县官的李鱓和做过乾隆书画史、任过县令的郑板桥,可谓“诗书画三绝”,但也不能在官场上“立功天地, 官养生民”,终于被挤出官场,弄得官罢囊空,穷愁潦倒,橐笔扬州,“和葱和蒜卖街头”,“聊凭卖画佐朝餐”。于是,当一些盐商附庸风雅,广交诗文画友,本来对盐商没有好感的扬州八怪,和其它许多文人画家一样,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不得不面对现实,和盐商相互依赖、携手共进。

盐商富贾结交文朋画友,多方面给书画家们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潜心创作,在艺术上得以提高。首先笼络人心,在经济上给予很大资助,保证他们生活舒适、安定,得以专心致志提高自己的艺术才能。第二,盐商花钱收藏着大批字画,古书文物,从长远看,这是一种只能增值不会贬值的储蓄,是一种保存财富以备不时之需的方法。如广交文友的马曰家有“马氏丛书楼”藏书百橱,达十数万卷,藏有《华山碑》中模拓最早、拓工最精的《马氏玲珑山馆本》,藏画有宋代李成《寒林鸦集图》、苏轼《文竹屏风》、赵子固① ② ③ ④ ⑤ 《维基百科——食盐》

《扬州画舫录》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 《淮扬菜——百度百科》 《闲话两淮盐商与淮扬菜》 《墨兰图》,元代赵孟《墨梅图》、黄公望《天地石壁图》,明代赵原《杨铁崖吹笛图》、文征明《煮茶图》及清代王鉴、徐枋、何焯等人的作品,其家“每逢午日,堂斋轩室皆悬钟馗,无一同者,其画手亦皆明以前人,无本朝手笔,可谓巨观”。其三,当时来往或寓居扬州的文人画家很多,仅书画家就有一百五十余人,盐商们常邀约他们到私家园林聚会、切磋、唱和,八怪诸家从中亦可得以提高自己的技艺。其四,盐商还重金收藏扬州八怪诸家作品,增加画家们的经济收入。此外,盐商还会提供随船旅行游览的机会,让书画家们开阔视野,增加创作灵感。③

盐商聚集扬州,带来了扬州经济文化的空前繁华。盐商附庸风雅,礼贤养士,主持诗文活动,以雄厚的资财,活跃了扬州的文化空气,吸引了广大诗文书画家。扬州八怪中的十之八九都不是扬州土生土长,大多来自外省外县,而是因为扬州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空气的日益浓厚、书画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将他们吸引过来的。于是也便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商品化。扬州八怪更是其中的代表。自此,扬州不仅仅是经济与消费的大都,更成为了文化的风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引领着古代中国文化前进的方向。其中,盐商的参与支持功不可没。

说到盐,就不得不让人想起淮扬菜。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指流行于江苏扬州、镇江、淮安及其附近地域的等地菜肴,并且汇集上述菜肴之精华,是江苏菜系的代表性风味。淮扬菜注重刀工,刀法细腻,口味清淡。主要菜品有红烧狮子头、软兜长鱼、平桥豆腐、虾籽蒲菜、文楼汤包等。④

两淮盐商特别讲究饮食,食必膏粱,富敌王侯。家中大多雇佣精于烹饪的厨师,常设家宴酬宾,故盐商中精于美食者不乏其人。如吴楷,字一山,徽州人,精于烹饪。著名的扬州车鳌塗饼就是由其首创。名菜“玉练槌”“吴一山炒豆腐”更是他的拿手杰作。由此奢靡之风横行,也极大的带动了淮扬菜的发展与扩充。⑤

扬州盐商举办宴会,场面浩大,肆意挥霍,由其以“满汉全席”举世闻名,为中国筵席中之翘楚,记有菜肴86中、点心22种、或说共有144种的,一两天简直没法吃完。当年扬州地方官员为屡次来杨巡幸的康熙乾隆而筹办的。而真正的幕后操持者,也只有经济实力雄厚到富可敌国的扬州盐商才能备办。

据《扬州风土纪略》记载:“扬州土著,多以盐务为生,习于浮华,精于肴馔。故扬州宴席各地驰名,而点心制法极精,汤包、油糕尤擅名一时。”扬州盐商的饮食消费、如剔除豪华奢侈消费因素后,还是推动了淮扬菜的壮大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盐商的菜点追求个性、争奇斗妍、精益求精,也就不可能形成今天完整的淮扬菜系,形成扬州特有的饮食文化。

盐与扬州,自捆绑一体的那一刻起,就爆发了不可阻挡的潜力。又雅又俗.亦儒亦商的扬州盐商,更是其中的强烈的催化剂。虽然经历了战火,饱受了朝代更替带来的伤痛,但明清的古扬州,在盐的庇护下,一跃成为世界上最繁华最鼎盛的太平之盛都。 “就人口规模而言,扬州人口50万,居世界第六。就文化地位而言,扬州排名世界第一,第二是北京,第三是罗马,第四是巴黎。”(黄叔成——扬州大学商学院教授)

烟花纷落的扬州,有着一段属于盐的历史,盐的文化,盐的兴衰。而这,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政府昌明繁荣与否的标志。

① ② ③ ④ ⑤ 《维基百科——食盐》

《扬州画舫录》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的依存关系》 《淮扬菜——百度百科》 《闲话两淮盐商与淮扬菜》

酸碱盐

按摩盐

扬州导游词

扬州行政区划

扬州导游词

扬州导游词

扬州茶馆

扬州茶馆

扬州慢

扬州导游词

扬州 盐
《扬州 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扬州地产 扬州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