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小麦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1 17:38: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小麦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2]

2009-05-03 04:03:00来源:我要投稿评论:0 点击:16

四、制麦工艺

斗提机→粗选机→小麦分级机→暂存箱→斗提机→埋刮板输送机→浸麦槽→发芽箱→液压刮板出箱机→胶带输送机→斗提机→埋刮板输送机→烘干箱→机械刮板出箱机→干麦芽暂存箱→斗提机→除根机→自动缝包机(人工包装)→成品小麦麦芽→出售或转运

1.流程说明

原料小麦经提升机入粗选机,粗选后自然流入分级筛,分级后流入暂存箱。投料时,由提升机提至浸麦槽上部埋刮板输送机到浸麦槽,浸麦后自然流入发芽箱。发芽采取萨拉丁箱式通风发芽。绿麦用液压刮板出箱机出箱,出箱后进入胶带输送机输送至提升机,提升机提至烘库后,刮平,用翻麦机翻麦,用出箱机出箱烘干。干燥前期,麦芽水分要降至12%以下,出炉水分控制在5%以下。

2.工艺说明

小麦在发芽期间的生化变化与大麦非常相似。首先由胚产生赤霉素并输送至糊粉层。后者在赤霉素的刺激下生成并分泌了大量的胚乳降解酶类,使胚乳中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得以充分分解。因此,小麦芽生产工艺的关键,在于以小麦的制麦特性为中心,深入了解胚、糊粉层、胚乳这三个重点区域在发芽期间的生化变化情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寻求浸麦度、发芽时间、温度、通风条件、干燥条件等工艺因素的最佳组合。

由于无外层皮壳,小麦发芽比大麦旺盛,容易内层温度过高而产生较高的制麦损失,以及麦芽的溶解过度现象。所以应采用低温(14—180℃)、短时(3—4d)的发芽工艺。此外,由于谷皮层较薄,小麦只需要较少的浸水时间就能达到发芽所必需的浸麦度(41%—42%左右)。过度浸麦会使小麦生长滞后并影响发芽。小麦浸麦时间较大麦芽缩短1/3,浸麦度达到37—38%就可以结束浸麦。在发芽时,将水分升至44—46%。麦层的通风要求则高于大麦。因此,大胆采用短浸水、长通风的浸麦工艺是有必要的。

发芽时间140小时,麦温控制在14—180℃。发芽前72小时,麦温控制在 14—160℃;发芽72小时后,麦温升至16—180℃。麦芽下到发芽箱72小时后,萌芽率超过70%,绿麦芽生长旺盛。发芽72小时内通新风,72小时后回风。每8小时翻麦一次。为防止缠根,在发芽过程中要经常翻麦,但小麦没有皮壳,叶芽暴露在麦粒外容易断裂。叶芽在被破坏以后,溶解就会停止,因此在小麦制

作过程中要特别小心。在16小时、32小时翻麦时添加赤霉素0.10g/t。小麦发芽温度比大麦要低一些。发芽中期,水分控制在45—46%。在发芽最后一天,为促进细胞壁溶解,发芽温度可升至17—20℃。排潮时间一般为12小时,进风温度50—650℃;干燥3小时,进风温度65—750℃;焙焦2小时,进风温度80—850℃。

采取低浸麦度、低温发芽、分级干燥、焙焦等生产工艺上的调整生产出的小麦芽,其糖化力可达350wk以上,α-淀粉酶活力可达80-100u,α-N可达150mg/L以上,浸出率可达82%以上,完全可以用于酿制啤酒。

五、糖化工艺

1.原料选择

小麦芽一般蛋白质含量较高,色度偏深,没有皮壳,因而在酿造过程中会带来许多不便。一般宜选用蛋白质含量低、色度和粘度较低的原料。

2.添加比例

小麦芽由于没有皮壳,添加过多会出现过滤困难。同时小麦芽中含氮量较高,添加过多会影响产品保质期。由于以上原因,通常小麦芽的添加量以不超过50%为宜,一般控制在30%以下。

3.小麦芽粉碎

由于小麦芽没有谷皮,粉碎可适当细些,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提高糖化反应速度。考虑到大麦芽粉碎时应做到皮壳破而不碎,以提高过滤效率,故要尽量使用湿法粉碎或增湿粉碎,以保持小麦麦芽种皮和果皮的完整性。粉碎辊筒之间的辊间距应缩小到0.3—0.35mm。实际操作中(以过滤槽过滤为例),小麦芽粉碎时,粗粉占30—40%,细粉占60—70%。大麦芽粉碎时,谷皮25— 30%,粗粒8—12%,细粒30—35%,细粉20—25%。

4.糖化

糖化工艺必须考虑加强蛋白质的分解。小麦芽含有大量的高分子氮,投料温度宜采用35—40℃。使用中性蛋白酶,促进蛋白质分解,既提供足够的低分子氮,满足酵母的生长需求,又降低了麦汁中高分子氮的含量,特别是可凝固氮的含量。同时,蛋白质休止分阶段进行,增加45℃温度段,并适当延长休止时间。小麦芽中含有较高β-葡聚糖和戊聚糖,因此,糖化时应添加适量的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以加强β-葡聚糖和戊聚糖的分解。为了照顾实际生产,最好

有针对性地选用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中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小麦专用复合酶,以降低麦汁粘度,提高麦汁澄清度,改善过滤效果。

小麦麦芽的比例越大,过滤时间就越长,尤其是头道麦汁的过滤,一般需要60—120分钟。麦汁要尽量清亮,以减少后序过程中沉淀物的含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麦汁压滤机。

麦汁煮沸阶段,应提高煮沸强度(10—12%),延长煮沸时间(100— 120min)。如采用外加热煮沸,在108—110℃的温度下,只需煮沸60—80分钟。酒花应选用富含多酚物质的酒花制品,以加强麦汁中高分子蛋白质的凝聚,并且适量增加麦汁澄清剂,使多量的热凝固物较好地沉积,以提高麦汁清亮度,降低麦汁的可凝固性氮含量,从而提高啤酒的抗冷能力。

5.麦汁处理

试验添加小麦芽的麦汁较全部使用大麦芽麦汁有更多的热、冷凝固物,故需分离,以除去麦汁中的热、冷凝固物。这样不仅有利于酵母发酵,而且有利于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6.发酵

利用现有发酵大罐设备,按照现行工艺主酵6天左右即可开始回收酵母。零度时及零度后,每两天各排渣一次,以防止酵母自溶。零度后约3天左右进行倒罐,以去除过多的蛋白、多酚。倒罐辅料添加数量依据原料及糖化情况而定。倒罐完毕后,严格控制贮酒温度、压力,每天进行排渣一次。啤酒冷贮的温度和时间对啤酒的冷稳定性影响较大。啤酒的冷贮温度为0—-10℃,冷贮时间至少在3天以上,同时在贮酒过程中温度不得回升。

7.过滤

为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延长产品保质期,过滤前先将酒液进行急冷处理,同时过滤过程中添加澄清剂(如PVPP、硅胶)和抗氧化剂(如偏重、双抗、异VC-Na等),以除去多酚、蛋白质等易混浊物质,防止较早出现口感老化。

8.保质期预测

笔者选择了两组添加小麦芽的试验酒与不添加小麦芽的正常酒对照,做强化试验。从强化试验的结果来看,添加小麦芽的试验酒,保质期较正常,完全能够达到保质期180天的要求。

9.感官品评

添加部分小麦芽酿造的酒,酒液清亮、透明,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有特殊的小麦芽香气,口味纯正、口感柔和,有明显的杀口力。

10.技术总结

通过对几轮试验数据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发现,在质量技术层面上,使用部分小麦芽代替大麦芽酿造啤酒是完全可行的。

11.成本分析

若按国产麦芽3800元/吨、小麦芽2700元/吨计算,使用20%小麦芽酿造啤酒,吨酒可节约成本27.72元。以年产量10万千升计算,除去酶制剂的费用,预计全年可以实现经济效益超过250万元。由此可见,使用部分小麦芽代替大麦芽酿造啤酒势在必行。

小麦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

波尔多液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材料生产中的应用

金属材料在军工生产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抗生素在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物联网在工业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维生素E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小麦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
《小麦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