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研报告

小麦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4-19 02:35:01 来源:调研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小麦调研报告

前言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它为主食。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

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中国是小麦的主要产地,小麦在我国各地均有大面积种植,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虽为小麦产销大国,未来十年中国小麦仍需进口,要在立足于国内生产、充分发挥本国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通过适度进口来弥补国内产需缺口。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应努力依据比较优势原理,尽可能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寻求小麦供求平衡。所以,小麦跨境贸易潜力无限,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地域优势,与中亚国家紧密联系,互相促进贸易发展。

小麦调研报告

一、小麦品种概况...............................................................1 1.1基本简介 ...................................................................1 1.2适种区域 ...................................................................1 1.3小麦种类 ...................................................................1 1.4用途 .......................................................................2 1.4.1硬冬白小麦用途 .........................................................2 1.4.2优质强筋小麦用途 .......................................................2 1.5小麦的仓储与运输 ...........................................................3 1.5.1小麦的仓储 .............................................................3 1.5.2小麦的运输 .............................................................4 1.6小麦的等级标准 .............................................................4

二、小麦种植分布及产量 .........................................................5 2.1小麦种植分布 ...............................................................5 2.1.1国内: .................................................................5 2.1.2国外: .................................................................8 2.2世界小麦产量 ..............................................................10 2.2.1美国 ..................................................................11 2.2.2加拿大 ................................................................12 2.2.3澳大利亚 ..............................................................13 2.2.4法国 ..................................................................13 2.2.5印度 ..................................................................14 2.3 2014年小麦产量与预测 .....................................................15

三、小麦进出口、消费情况 ......................................................16 3.1小麦主产国出口情况 ........................................................16 3.1.1美国 ..................................................................16 3.1.2欧盟 ..................................................................17 3.1.3乌克兰 ................................................................18 3.1.4哈萨克斯坦 ............................................................19 3.1.5中国 ..................................................................21 3.2世界小麦消费状况 ..........................................................23 3.2.1世界小麦消费总量的变化

..............................................23 3.2.2世界饲料用小麦消费量的变化

..........................................23 3.2.3世界小麦食用、种用和工业用消费量的变化 ..............................24 3.3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 ....................................24 3.4 世界小麦消费量增长的地区分布

...........................................25 3.5对世界小麦消费量的初步预测 ..............................................25 3.6中国小麦消费 ..............................................................26

四、小麦下游产业发展前景 .....................................................28 4.1小麦产业链 ................................................................28 4.2小麦淀粉行业发展 ..........................................................28 4.2.1用途 ..................................................................28 4.2.2小麦淀粉提取方法 ......................................................29 4.3面粉加工工业发展 ..........................................................30 4.3.1小麦加工产能区域 ......................................................30 4.3.2当前我国面粉加工行业面临的问题 ......................................31 4.3.3我国面粉加工行业发展趋势

............................................32 4.4饲料工业 ..................................................................33 4.5小麦相关政策 ..............................................................33 4.5.1 2015小麦最低收购价格 .................................................33 4.5.2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2009年第5号令 .......................................35 4.5.3小麦进口政策 ..........................................................41 4.5.4 2014年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措施 .........................................44

五、小麦价格情况..............................................................46 5.1 年度价格情况 ..............................................................47 5.1.1 2012年小麦价格情况 ...................................................47 5.1.2 2013年小麦价格情况 ...................................................48 5.1.3 2014年小麦价格情况 ...................................................49 5.2影响小麦价格的因素 ........................................................52 5.2.1供求关系的影响 ........................................................52 5.2.2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52 5.2.3价格政策因素 ..........................................................53 5.2.4汇率因素 ..............................................................53 5.2.5其它因素 ..............................................................54

一、小麦品种概况

1.1基本简介

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

1.2适种区域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新疆高原地区)均有种植。

受气候及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国际、国内上公认优质小麦产区为36°N附近,国内来说山东高密小麦品质较高,为公认的“黄金优麦区”,在民间素有“东北米,高密麦(面)”之说。

1.3小麦种类

小麦的品类繁多,各有不同的大小,形状及颜色。 1.冬麦与春麦

冬麦种植于温带地区,在秋天时播种, 而春麦则生长在有长冬的地方,它在无霜的春天播种,它们都可长出软质麦和硬质麦(取决于谷的质地)。

2.硬麦和软麦

小麦蛋白质的含量由谷的硬度决定。所以,质硬的小麦含蛋白质高, 主要用于制面包和面食。质软的小麦含蛋白质稍低,它主要用于做蛋糕和糕饼的面粉。

我国小麦国家标准( GB1351-1999)把小麦细分为9类:

* 白色硬质冬小麦(硬冬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 白色硬质春小麦(硬春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 白色软质冬小麦(软冬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 1 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质率不低于 70%的春小麦

* 红色硬质冬小麦(硬冬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 红色硬质春小麦(硬春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 红色软质冬小麦(软冬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 红色软质春小麦(软春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 混合小麦: 不符合前八条规定的小麦

1.4用途

1.4.1硬冬白小麦用途

由于国标没有规定内在品质,所以硬冬白小麦期货交割的货物比较杂,既有内在品质较高的品种,也有较低的品种,因此用途不一。在没有强筋小麦期货时,硬冬白小麦期货交割标准的用途比较广。但有了强筋小麦期货后,硬冬白小麦中能够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的,就专门用做面包、饺子、拉面等,这样强筋小麦的大部分就从硬麦中分离出来。从期货交割的标准来说,硬冬白小麦一般稳定时间在8分钟以下(不排除有8分钟以上)。因此,达不到强麦标准的硬麦大部分用做馒头、面条、饺子等。

1.4.2优质强筋小麦用途

优质强筋小麦主要用于加工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要求面粉筋力很强的食品。其中面包全部用优质强筋小麦,对小麦品质要求最高。为了提高面包粉质量,国内一些专用粉厂还经常在国产优质强筋小麦中添加进口高筋小麦。加工饺子粉,也要优质强筋小麦混配,提高面粉质量,增加食品的口感。另外,对于一些质量较差的小麦,添加优质强筋小麦,改善内部品质,加工馒头和其它面食。如东北地区用优质强筋小麦与春麦搭配,改善春小麦粉的质量。

国家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与普通小麦标准相比,主要增加了以下指标:小麦粗蛋白、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降落数值和烘焙评分,这些指标主要是衡量小麦

2 面筋值的含量及质量、小麦蛋白质含量、发酵品质(降落数值)和加工面包食品的质量。

1.5小麦的仓储与运输

1.5.1小麦的仓储

小麦储存期间玉米象、麦蛾危害最严重。由于小麦成熟、收获、入库时气温较高,利于储粮害虫的生长与繁殖,严重影响储藏小麦的品质。

一、小麦的储藏特点

1、吸湿性强:小麦种皮较薄,组织结构疏松,吸湿能力较强。

2、后熟期长:小麦后熟期较长。品种不同,后熟期长短也不同。大多数品种后熟期从两周至两个月不等。含水量适宜的小麦,完成后熟作用之后,品质有所改善,储藏稳定性还有所提高。

3、较耐高温: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水分17%时的小麦,在温度不超过46℃时进行干燥;或水分在13%以下时,曝晒温度不超过54℃,酶活性不会 降低,发芽力仍然得到保持。

4、具有耐储性:小麦最大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耐储性。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它谷类粮食都低。正常的小麦,水分在标准以内(12.5%),在常温下一般储存3-5年或低温(15℃)储藏5-8年。

5、易受虫害: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象、麦蛾等危害最严重。小麦成熟、收获、入库正是夏季,正值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就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发生条件。

二、小麦的储藏方法

1、严格控制水分: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

2、通 过日晒,可降低小麦含水量,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可以收到高温杀虫制菌的效果。对于新收获的小麦能促进后熟作用的完成。由于害虫的灭绝,小麦含水量和带菌量的降低,呼吸强度大大减弱,可使小麦长期安全储藏。

3、小麦趁热入仓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三伏盛夏,选择晴朗、气温高的天气,将麦温晒到50℃左右,保持2小时高温,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6℃左右持续10天左右,可杀死全部害虫。此后,粮温逐渐下降与仓温平衡,转入正常密闭储藏。

三、粮害虫的防治方法

用80%敌敌畏乳油50-100倍液撒与盖在种子表面的报纸上,密闭2-3天,然后揭开报纸散气。

1.5.2小麦的运输

如果从国外采购小麦一般由外国供货商用货轮经海上运到中国沿海港口,再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用汽车运到采购方的仓库,或经铁路运输运到仓库。其间看合同条款来决定谁组织第三方物流企业或铁路运输。在国内采购小麦时,分为铁路运输和汽车运输,这与国外进口小麦运输方式相似,汽车运输由国内供应商组织运输,而火车运输由铁路部门组织。

1.6小麦的等级标准

我国小麦国家标准( GB1351-1999)按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分为5个等级:

优质强筋小麦质量标准

期货市场小麦的检验方法

⑴ 粒色:小麦粒色有红、白两种。其检验方法是,取被检小麦 100粒,自然光下观察

小麦粒色。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粒,判定为白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粒,判定为红麦。

⑵ 硬质率:硬质粒占 100粒完善粒的百分比。其检验方法是,将籽粒从中间剖开,观察其剖面。剖面上玻璃状透明体所占比例,硬质部分占籽粒1/2以上的为硬质粒,然后以硬质粒的粒数计算软、硬质籽粒在试样籽粒的含量。籽粒的剖切可采用籽粒切断器。

⑶ 为了准确判断小麦的软、硬质 ,也可在透视箱内观察籽粒。这种方法就是以胚乳的透明部分即为硬质部分 ,然后确定是否为硬质粒,再计算软、硬质籽粒的含量。

二、小麦种植分布及产量

2.1小麦种植分布 2.1.1国内: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北部中部 河南

5 【华中地区】:江西、湖北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 【北方地区】:内蒙古、新疆

在我国,各地都有小麦种植。全国冬小麦面积约占小麦总面积的84%和90%,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主产省份有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山西等省。其中河南、山东种植面积最大。春小麦播种面积约占16%,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主产省有 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等省。小麦主要种植区有以下几个:

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和辽宁、内蒙部分地区。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接近全国的8%,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及总量的47%和50%,故为春小麦的主产区。在黑龙江有大量国营农场。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映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北部春麦区:全区以内蒙古为主,包括河北、陕西、山西部分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和1%,约为全区粮食作物面积的20%,小麦平均单产在全国各区中为最低。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个别地区有二年三熟。本区小麦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90-120天,播种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熟期在7月上旬左右,最晚可至8月。西北春麦区:本区以甘肃、宁夏为主,包括内蒙、青海部分地区,麦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总产量达5%。单产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而据各春麦区之首。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品种属春性,生育期120-130天。3月上旬播种,7月中旬至8月上旬左右成熟。

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山西大部,陕西、辽宁、宁夏、甘肃一部分及北京、天津两市。全区麦田面积和产量分别为全国的9%及6%左右,小麦平均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种植制度以两年三熟为主。一年两熟制在灌溉地区有所发展。品种类型为冬性或强冬性,生育期260天,9月中旬左右播种,6月下旬左右成熟。 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全部,河南大部,河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甘肃部分地区。全区小麦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5%及48%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 6 物种植面积的44%,是中国小麦主产区。灌溉地区以一年两熟为主,旱地及丘陵地区多为两年三熟,部分地区为一年一熟。品种多为冬性或弱冬性,生育期230天左右。播种期一般为10月上旬,但部分地区常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时播种,致使晚茬面积增大,产量降低,故合理安排茬口和播种期,是小麦生产的关键,全区小麦成熟在5月下旬至6月初。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南各省大部,上海、浙江、江西全部以及河南信阳地区。全区小麦面积为全国麦田总面积的11.7%总产量约为全国的15%,单位面积产量高,为全国各区之首。生育期200天左右,播种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次年5月下旬成熟。 西南冬麦区:包括贵州全境,四川、云南大部,陕西、甘肃、湖北、湖南部分地区,全区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2.2%,其中以四川盆地为主产区。生育期180-200天,一般地区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新疆地区

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小麦优势产区。其小麦生产对地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5年的3.23%和4.07%提高到2009年的4.75%和5.45%。2009年其播种面积排全国第7位,总产量排第6 7 位。单产为5434.5 kg/公顷 ,比全国平均水平4 738.5 kg/公顷高14.69%,排第四位。 2.1.2国外:

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和农业生态条件差别较大,因而各国小麦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特征特性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1.亚洲

中国是第一产麦大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都居世界第一位,单产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日本、朝鲜和韩国小麦生产规模较小,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满足消费。小麦品种由春性至强冬性均有,以弱冬性者为多。这些小麦品种早熟、秆矮,拔节至抽穗历时较短,是选育早熟而抗春霜品种的好亲本。其弱冬性品种可适应我国黄淮平原麦区。

由于人口多,印度小麦生产发展很快,据称近年来已开始出口。其品种大多数为春性,早熟,籽粒较大,株高中等,抗旱,适应在中国南方麦区种植。

西亚诸国包括土耳其、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等是小麦的初生起源地,具有丰富的小麦遗传资源。但中国从这个地区引入的小麦品种较少,其中阿富汗小麦品种均为春性,早熟,灌浆快,落黄好,抗旱,茎秆较矮而有弹性。土耳其品种为弱冬性和春性,秆较高,成熟晚。位于叙利亚的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育成品种中,冬、弱冬和春性均有,半矮秆的居多数,成熟偏晚。 2.美洲

美国北部主要种植春小麦,中部种植冬小麦。产量不高但种植面积大,是主要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春小麦品种抽穗成熟均晚,籽粒较小。冬小麦品种多为冬性和强冬性,分蘖力强,成熟中晚或晚,籽粒品质较好。美国冬春小麦多数品种的叶片较窄,植株偏高。其中春小麦品种适宜在中国的东北和西北春麦区种植,冬小麦较早熟品种适合在华北地区种植。

加拿大以春小麦为主,产量不高但种植面积大,是主要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主产区为曼尼托巴、萨斯堪彻温和阿尔伯塔3个草原省。加拿大秆锈、叶锈、黑穗病发生严重,在此条件下经自然和人工选择,小麦品种抗锈性强。另外, 8 普遍表现籽粒大,品质好,植株高大,对光周期反应敏感,成熟晚。加拿大春小麦品种适合在中国东北春麦区种植。

墨西哥(含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小麦近年来引进较多。多数为春性,也有一些冬春兼性品系,表现为早熟或中早熟,植株较矮,茎秆有弹性,抗倒伏。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适应性较广。对三种锈病均具有较强的抗性。后期易出现早衰、感染赤霉病和白粉病。有些品种容易穗发芽。墨西哥小麦适合在中国西北春麦区和云南南部种植。

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小麦品种的共同特点是大部为春性,少数为弱冬性,成熟期中等。抗锈性强,株高中等,抗倒伏性强,丰产性好。巴西品种抗土壤铝害和抗干热风能力强,熟期落黄好。这些国家小麦品种可供中国南方冬麦区或北方春麦区利用。 3.欧洲

前苏联国家以冬小麦为主,成熟晚,穗大,抗锈病,冬小麦抗寒性强。主要可供中国新疆、甘肃等地生产上直接利用。而成熟较早的品种,在中国其它地区育种中也有利用价值。

巴尔干半岛诸国中,罗马尼亚冬小麦以冬性或强冬性为主,南斯拉夫品种则大多数为弱冬性,保加利亚的介于罗、南品种之间。三个国家的品种成熟期均为中晚熟、抗锈性强,植株粗壮,叶片色深而多有蜡质。罗、保品种株高中等,而南斯拉夫的较矮。罗、保品种适合在中国北方冬麦区种植,南斯拉夫品种更适合在黄淮麦区和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种植。

西南欧诸国引入的小麦品种主要来自意大利。该国小麦品种以弱冬性为最多,也有春性、冬性和强冬性的。成熟中等,拔节至抽穗期历时较短,植株繁茂,叶片较宽,植株不高,穗大粒多,不育小穗少。抗条锈病品种多,抗旱性差。意大利小麦品种适宜在中国长江流域利用,另外有些品种也适应黄淮麦区和西北春麦区。

西欧诸国如英国、法国、荷兰,由于气候湿润,增施化肥,小麦单产是世界上较高的国家。2005年英、法、荷兰的面积分别是18

7、527和14万公顷,单产分别是79

59、6987和8574公斤/公顷。其中英国以冬小麦为主,品种均为强冬性和冬性,在北京成熟较晚,抽穗后因气温已高,很多品种不能正常成熟,籽 9 粒瘦瘪,叶片宽大多蜡质。喜肥水,不抗旱,抗锈、抗白粉病性较强,法国小麦品种与英国的共同特点是植株较高,成熟晚,抗锈病、白粉病性强,但不抗旱,以无芒、无毛、白壳、红粒为主。英、法两国的小麦品种,可供中国北部冬麦区和黄淮麦区做亲本利用。

中欧诸国如匈牙利、德国和波兰的品种与西欧国家品种相似,强冬性或冬性。对光周期反应敏感,成熟晚或极晚。植株较高,叶片宽大。有些品种抗锈性很强,有的品种适于中国西藏种植。德国2005年小麦面积是317万公顷,单产7465公斤/公顷。

北欧诸国包括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小麦产地主要在瑞典南部。这一地区是世界小麦分布的最北部,纬度高,小麦品种对光周期反应很敏感,因此在中国表现生育期长,极晚熟或晚熟,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多蜡质,喜肥水,秆硬抗倒。 4.澳洲

主要产麦国是澳大利亚。该国小麦主产区少雨,因此小麦品种抗旱性较好。以春性为主,成熟晚或中晚。中秆品种较多,植株的繁茂性介于欧、美两洲之间。抗锈性一般。澳大利亚小麦品种以无芒、无毛、白壳、白粒为多。春麦品种可在中国西北春麦区和南方冬麦区利用。

5.非洲

北非国家如埃及、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小麦品种为春性,成熟期中等偏晚。植株矮,茎秆粗壮。抗锈性强。非洲南部及中部的南非、津巴布韦和肯尼亚等国家的品种,与北部国家品种大体相似,但成熟更晚,植株较高。肯尼亚品种不仅抗锈病,而且白粉病感染轻。津巴布韦品种植株矮。非洲小麦品种可在我国南方冬麦区作为抗锈亲本利用。

2.2世界小麦产量

世界种植小麦的国家很多,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国家,这7个国家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7%。在这7个国家中,中国是惟一总产量超过1亿吨的国家,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美国和俄罗斯。

10 从各大洲的分布看,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面积约占世界小麦面积的45%,其次是欧洲,占25%,美洲占15%,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各占5%左右,各洲小麦产量分布情况与面积比重大体一致。

亚洲和欧洲既是生产大洲,也是消费大洲,但亚洲当年产不足需,需要大量进口;北美(含中美)洲和大洋洲虽然产量不是很高,但洲内消费比例较低,大部分用于出口;非洲产量最低,但消费量相对较高,需要大量进口;南美洲生产和消费总量基本持平。因此,小麦的消费是全球性的,全世界约有40%的人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的供需结构决定了世界小麦贸易的特点:交易范围广、交易量大、参与国家多。

2.2.1美国

美国是世界小麦主产国之一,由于小麦种植效益比玉米和大豆低,自1997年美国小麦种植面积连续7年下滑,目前已由1997年的254万公顷下降到185万公顷,产量由1997年的6754万吨下降到2002年的4406万吨。但目前,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小麦强国。

美国农业区域在地形、土壤和气候方面的差异极大。由于有这些差别,美国生产各种适合于当地条件的农作物。美国生产各种适合于当地条件 农作物。小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美国50个州中的大部分州都有小麦种植。但每个地区的小平等类型和产量各不相同。因此,进口商或国内厂商都能通过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来满 11 足自己的需要。作物育种对保证美国小麦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小麦品种改良工作于1987年正式开始,当时美国农业部制定了一个积极的关于小麦研究和发展的计划。现在,品种开发项目由许多州的实验站来进行。实验站也作为些农业院校的一部分。实验站是新的小麦品种的主要来源,并且帮助保持每一类小麦的一致性。在这些联邦或州立实验室里工作的植物科学家不仅考虑农民对高产、抗旱和抗病品种的需要,而且也考虑国内外制粉和烘焙业对质量的要求。

美国小麦按种植季节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其中冬小麦种植面积占70%-80%,不论是种植和收获时间,还是冬春小麦比例都与中国相差不多。根据最终用途,美国将小麦分为五大类:硬红冬、硬红春、软红冬、白麦和杜伦小麦。

2.2.2加拿大

加拿大小麦播种面积为100万-133万公顷,主要集中在马尼托巴、萨斯喀彻温和阿尔伯特三省。春小麦占80%左右,硬粒小麦占15%~20%,冬小麦仅占3%-4%o小麦单产水平不高,仅为2250kg,冬小麦产量相对较高,也只有3600kg。小麦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即可收获。其机械化程度较高,从播种到施肥、施药、收获小麦都是使用机械设备。一般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每户的经营规模,在东部地区平均为80公顷,在西部的草原省平均为300公顷。

12 加拿大虽然不是一个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却是一个重要的小麦出口国。在收成好的年份,小麦产量也只有3000多万t,但由于加拿大人口少,可将小麦产量的60%以上用于出口贸易,在全球约1亿t小麦贸易中,加拿大占20%左右,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

2.2.3澳大利亚

小麦是澳大利亚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每年大约种植1200~1400万公顷,总产占世界小麦总产的3%。但由于澳大利亚干旱、半干旱地区占70%以上,灌 溉面积很小(不足4%),而且几乎不使用任何肥料,因此,小麦单产很低,全国小麦平均产量在正常年份只有1500~1800㎏,最高年份也只有2250㎏。澳大利亚大约有4万个农场以种植小麦为主,基本上以家庭经营为主,平均规模为900公顷,实行一年一作,而且有相当面积的土地休闲。

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贸易国,大约80%的小麦用于出口,每年出口量为1000万~1200万t,占世界贸易量的10%,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小麦收获季节正是大多数产粮国的淡季,所以澳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具有季节性优势。

澳大利亚极其重视小麦的质量。其控制措施为:第一,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亲本选配、各代选拔与鉴定过程中均采用较严格的控制手段和措施。第二,新品种推广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每年都要根据试验所得的数据资料公布一次小麦品种推荐名单和各品种的质量分析结果,供种植者选择。第三,严把收购质量关。收购的小麦至少要经过3次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质量的另一个关键是仓储条件;从港口到基层收购站都采用标准化的金属仓库,架离地面,严格封闭,并撒施防虫剂。 2.2.4法国

小麦是法国第一大类农作物,其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50%,小麦产量居世界第五位。法国种植的小麦几乎全部是冬小麦,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15日至11月15日间,收获季节在翌年的7~8月间。法国小麦颜色为橙黄色,几乎没有白色小麦。由于气候适宜,法国小麦的产量很高,平均为4800kg/公顷左右。 法国是世界第四大小麦出口国和最大的面粉出口国,也是欧盟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以1999年为例,法国小麦产量3600万t,出口小麦和面粉1700万t, 13 约占欧盟小麦出口量的50%。2013年法国小麦产量为3590万吨,出口量为1710万吨。尽管法国小麦的质量无法与美国和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面包麦相抗衡,但由于法国小麦价格比美国小麦每吨至少便宜40美元,亚洲进口商逐渐放弃价格高昂的美麦和澳麦,而以法国小麦作为替代。

2.2.5印度

近几年来,印度小麦种植面积变化不大,但单产增加较大,产量已由1995年的2250㎏/公顷增加到2002年的2775kg/公顷,总产由6577万t增加到7181万t,增加了600多万t。2002年总产达到7637万t,总产仅次于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小麦大国。

印度小麦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1985-1988年印度共出口小麦128万t,1989年突然下降到1.3万t,2000年出口量增加到81万t,2001年和22002年猛增到300万t左右。2007年开始实施的小麦出口禁令,直至2011年重新开始出口小麦,2013年出口小麦800万吨。印度小麦出口以饲用为主,主要出口国家包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及中东地区。

2.2.6中国

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定,保持在约2300-2500万公顷。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有关数据, 2010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24256万公顷,较上年的24291万公顷略减35万公顷,减幅0.14%;2011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24190万公顷,较上年24256万公顷减少66万公顷,减幅0.27%。

我国小麦单产水平近几年不断提高。单产成为我国小麦近些年丰收的主要原因。2011/12年度我国小麦单产预计为4875公斤/公顷,较去年提高91公斤/公顷,单产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是河北、安徽、山东、河南。

我国小麦总产最近八年连续丰收,每年产量都在1亿吨以上。2011/12年度我国小麦总产量估计约1.1792亿吨,较上年增加274万吨,增长2.4%,产量较大的省份依次是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这5个省的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产量的75%。

我国小麦产量历年数据

2.3 2014年小麦产量与预测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的最新报告称,2014/15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为7.176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7.166亿吨,去年为7.125亿吨。

IGC预计2014/15年度欧盟小麦产量为1.541亿吨,高于早先预测的1.531亿吨,去年为1.431亿吨。乌克兰2400万吨,早先的预测为2300万吨,去年为2230万吨。美国5540万吨,早先的预测为5500万吨,去年为5800万吨。

2014/15年度澳大利亚小麦产量预计为2400万吨,低于早先预测的2500万吨,去年为2700万吨。加拿大2750万吨,早先的预测为2800万吨,去年为3750万吨。哈萨克1350万吨,早先的预测为1400万吨,去年为1390万吨。

2014/15年度俄罗斯小麦产量数据不变,仍为6000万吨,去年为5210万吨。阿根廷1200万吨,与早先的预测相一致,去年为920万吨。

2014/15年度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有望增至1450万吨,高于2013年的1390万吨。

2014/15年度哈萨克斯坦小麦出口量预期为700万吨,低于2013/14年度的750万吨。2014/15年度国内小麦用量预期为730万吨,和2013/14年度持平,其中饲料、种子和工业用量将达到480万吨,也和2013/14年度持平。2014/15年度哈萨克斯坦小麦期末库存预期为320万吨,高于2013/14年度的290万吨。

IGC预计2014/15年度全球小麦用量为7.098亿吨,早先的预测为7.09亿吨,去年为6.967亿吨。其中小麦饲料用量预计为1.391亿吨,早先的预测为1.403亿吨,去年为1.317亿吨。食用量预计4.835亿吨,早先的预测为4.813

15 亿吨,去年为4.766亿吨。工业用量预计为1950万吨,早先的预测为1920万吨,去年为1860万吨。

2014/15年度全球小麦贸易预计为1.491亿吨,早先的预测为1.465亿吨,去年为1.552亿吨。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1.929亿吨,早先的预测为1.945亿吨,去年为1.85亿吨。

三、小麦进出口、消费情况

全球小麦生产集中,消费分散,出口国相对集中,进口国相对分散。 全球小麦年贸易量约1亿吨左右,具有交易范围广、交易量大、参与国家多的特点。

国际上传统的小麦出口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及欧盟。美国产量的50%、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产量的70%、加拿大的80%用于出口。这几个地方的出口量占世界小麦贸易量的70%以上。

进口国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南美和部分欧洲国家也有一些进口。仅亚洲进口小麦的国家就达20多个。巴西、埃及、欧盟、日本和印尼小麦年均进口量都在500万吨以上,属进口大国。

3.1小麦主产国出口情况

3.1.1美国

美国是小麦生产和出口大国,小麦年产量约为6000万吨,出口量 占其年产量的一半左右。所产小麦的大致使用去向是近50%出口海 外,30%以上用于

16 国内食品消费,近10%用作牲畜饲料,5%作为种子。美国小麦生产规模列在中国、独联体和欧盟之后,是世界第四大小麦产区。从近几年小麦产量的变动情况看,美国小麦占世界的比重约为9-10%,而消费量只占世界总消费量的近6%。

美国小麦历年出口量

美国历年小麦出口量万吨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份3323.6267135002820250028942650

3.1.2欧盟

欧盟是小麦主要产区和出口地区之一,尤其是法国。在法国,小麦的经济分量是十分巨大的,法国生产粮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有了这一基础,小麦所具有的巨大能力才促使了法国前进,使法国建立起了一个从小麦生产到面包制作,到动物饲料生产和出口的基础坚实的行业。

2014/15年度欧盟很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头号小麦出口国,因为船运费率高企有助于欧盟抓牢毗邻的中东市场,并将业务扩大到亚洲地区。

船运费用上涨不利于美国对埃及的小麦出口,政治因素也对美国对伊朗的出口造成不利影响。欧盟、乌克兰和俄罗斯则趁虚而入,从美国手中夺走了不少市场。欧洲贸易商称,国际粮食贸易不存在十拿九稳的市场。对非洲以及中东买家来说,从美国进口谷物的海运成本上涨,因此对美国出口不利。以约旦为例,10年前该国进口的小麦几乎全部来自美国,而现在价格低廉的黑海小麦更有竞争力,约旦买家根本不看美国小麦。

美国与伊朗的政治关系紧张也不利于美国的小麦销售。两国长期出现政治摩擦导致伊朗只有别无选择时才会考虑进口美国小麦,因此一位欧洲贸易商称,伊朗与美国长久以来的政治冲突意味着伊朗只有别无选择时才会从美国进口小麦,这也使得欧盟坐收渔利。

欧盟历年小麦出口量

3.1.3乌克兰

乌克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处东欧大平原,地势平坦,农业用地约425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0%左右,并且分布在平均海拔为175米的平原上。全世界23%的黑土地分布在乌克兰境内,土壤肥沃,生产条件极其优越。

乌克兰也是小麦主要出口国之一,2010年乌克兰因严重灾害导致产量下降15%至1680万吨,为防止国内面包价格上涨,乌克兰政府颁布出口限令,11年恢复出口。12年7月1日再度暂停出口,因国内天气干旱导致小麦减产,13年4月恢复出口。

乌克兰目前是世界10大小麦出口国之一,13年12月,乌克兰开始办理对华出口小麦许可证,至此,乌克兰谷物全部对华开放出口。

3.1.4哈萨克斯坦

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平均年产粮食1700-1900万吨,国内市场消费900-1100万吨,平均每年出口500万吨,进口约4万吨。但是,受气候影响,哈粮食产量起伏较大,2009年产量2080万吨,基本达到五年来最高水平;2010年产量1180万吨,创六年来最低;2011年,产量2690万吨,达到创历史记录水平;2012年,由于受到干旱天气影响,哈萨克斯坦百万公顷粮田受损,粮食总产量大幅下降,产量为1450万吨左右。

萨克斯坦的主要粮食产区位于北部,该地区肥沃的土壤和夏秋季良好的自然条件保障春播粮食的高产量。北部三州(阿克莫林州、科斯塔奈州、北哈萨克斯坦州)的粮食产量占全哈的75%。

目前,哈萨克斯坦生产的粮食中,超过80%为小麦,10%为大麦,玉米和大米的比重分别为1.8-3.8%和1.3-3.1%,燕麦和荞麦分别占1%和0.2%。为改变这种“小麦独大、品种过于单一”的状况,哈近年来采取了促进粮食作物多样化的政策,提高其它粮食作物及油橄榄等经济作物的比重。由于大部分地区冬季严寒,哈的粮食生产结构中,以春播为主(占90-97%)。

最近五年,哈粮食出口量受到国际市场粮食行情的影响,变化起伏较大,最高为2007年的688万吨,最低为2011年的349万吨,哈出口的粮食中超过90%为小麦。

2011年,哈向29个国家出口小麦289万吨,主要的出口对象国是独联体国家(占哈小麦出口总量的66.2%),其中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分别占哈小麦出口总量的19.2%、16.9%、15.7%和9.3%。哈小麦的其它传统市场还包括土耳其、埃及、阿富汗、阿联酋、希腊、伊朗等。

2014年上半年,哈出口小麦217.45万吨、总值5.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1.9%和30.1%。其中,哈向伊朗出口小麦55.38万吨、总值1.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7.8%和198.6%;乌兹别克斯坦38.91万吨、总值6.2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8%和22.3%;阿塞拜疆28.77万吨、总值6830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2.3%和47.1%;塔吉克斯坦32.62万吨、总值788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4%和下降0.2%;吉尔吉斯斯坦19.49万吨、总值424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4.9%和31.4%;中国15.94万吨、总值427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倍和11倍;德国5.53万吨、总值123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没有向德出口小麦;苏丹5.46万吨、总值1450万美元,去年同期无出口;土耳其5.32万吨、总值1620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3.4%和39.2%;瑞典3.27万吨、总值850万美元,同比 20 分别下降6.5%和27.3%;格鲁吉亚2.45万吨、总值66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7%和13.2%等。

哈萨克斯坦粮食合同集团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卡什基姆巴耶夫称,近年来哈小麦对华出口取得了一定成绩。本销售年(2014年7月至10月23日)已向中国出口1万吨小麦,2014年10-12月计划再出口2万吨小麦。2014年5月,哈农业控股集团与中国中粮公司达成协议,2014-2015年哈计划向中国出口10万吨小麦。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农业年度内,根据哈农业部预测,将出口800万吨粮食(含面粉等价物)。

2014年3月6日,应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师海川制粉有限公司申请,阿勒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受上级主管部门委托,组成“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定点加工”考核组,对该企业申请加工进境植物产品总体情况进行了文件审核及现场考核。

在考核过程中,考核组按照《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定点加工、仓储检疫要求》及考核标准,对该企业仓储条件、防疫措施、加工工艺等硬件设施及体系管理方面逐一进行了现场考核,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由于我区是农牧业生产大区,防止国外疫病疫情传入传出、保护农牧业生产安全尤为重要,在这个前提下,考核人员既要考虑疫病疫情风险职责,又要权衡本地小麦原料供应存在缺口、企业需要扩大经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同周边国家贸易往来之原则,最终,经周密策划,严格考核,该企业终于在有条件整改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验收,即将成为阿勒泰地区乃至全疆首家获得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定点加工、仓储资质的企业。

按照国家关于加强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管理规定,要求获得小麦配额的加工企业进口的小麦必须在本地区定点加工使用原则,同时要求严禁倒卖进口小麦、向外买卖配额证手续,违者将按照进境动植物检疫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追究进口粮食加工企业法律责任,并注销进口许可证和定点加工资质。

3.1.5中国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小麦长期产不足需,每年进口1 000万t以上小麦弥补缺口。1996年以来,我国小麦连续4年丰收,总产量连续超过1亿t,国内小麦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小麦进口量迅速减少,从1995年的1 162.7万t波动减少到2003年的44.7万t。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进口大幅减少也得益于 21 国内种植结构调整,优质专用小麦有了较快发展,部分地替代了进口小麦。1999年之后,受市场因素及国内农业结构调整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下滑,小麦也不例外,产量连继4年下降,2003年小麦产量降到8 649万t,比历史最高纪录1997年的12 329万t减少29.85%。在国内粮食持续减产,供应偏紧的市场格局下,2003年四季度后国内粮价普遍上涨,2004年进口量大幅增加到725.8万t,是上年的15.2倍。同时,为了大力发展粮食生产,2004年国家及时出台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之后几年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在政策、科技以及气候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小麦生产逐步恢复,并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国内供求关系明显改善,2005—2008年进口量逐年迅速减少,从2005年的进口354.4万t减至2008年的4.31万t。2004年以后我国小麦进口量剧减除与国内产量不断增加、库存充裕有关外,200

7、2008年国际粮价高位运行,且明显高于国内价,也抑制了我国企业进口需求,2008年进口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加剧,全球经济出现衰退,需求持续低迷,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200

8、2009年全球小麦产量又连续2年丰收,导致2009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同比跌幅达30%以上,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进口量再度大幅增加,全年进口90.41万t,比上年增加20倍。2009年夏季我国小麦收获期河南、江苏等主产省遭遇阴雨天气,部分地区小麦出现大面积穗发芽,2010年春季部分主产区又遭遇低温冻害,小麦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国内优质麦供应紧张,2010年我国进口量继续增加到123.07万t,较上年增36.12%,为2006年以来的最大量,但相对于供应短缺时期数百万t以上的进口量还是小得多。201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小麦减产,供需出现缺口,国际价格再度上涨,进入2011年继续维持波动上涨行情,而同期国内价格稳中有升,进口价格高于国内价格,进口同比大幅减少。2011年一季度累计进口小麦产品25.29万t,同比减32.51%。

在我国小麦大量进口的同时,也有少量出口。入世后,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国小麦产量增加,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量有所上升。

22 尽管我国在一些年份有出口,但我国仍然是小麦净进口国,不过随着近些年进口量整体减少,在全球贸易量中的比重也呈迅速下降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年小麦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在10%左右、20世纪60年代占9%、70年代占8.4%、80年代进口量增加到千万t,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增加到11.2%,1990—1995年比重略降到10%。1996年以后,随着我国进口数量的减少,占全球进口量的比重也迅速下降,多数年份在1%左右,2006年以后不到1%,最低的2008年仅占0.03%,200

9、2010年进口量增加,占全球贸易量的比重也提高到0.67%、0.98%。

3.2世界小麦消费状况

3.2.1世界小麦消费总量的变化

1960/61年度以来,世界小麦消费总量在大多数年度里呈线性增长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增速略有放缓。尽管趋势非常明显,但世界小麦消费总量并非逐年增长,在某些年份曾有较明显减少,这与小麦价格、小麦与玉米比价及小麦与稻谷比价有一定关系。20世纪60年代,世界小麦消费量年均增长1003.24万t;70年代,年均增长1145.59万t;80年代,年均增长1057.84万t:90年代,年均增长343.53万t;本世纪前10年世界小麦消费量年均增长568.89万t。

3.2.2世界饲料用小麦消费量的变化

23 小麦消费总量可简单划分为饲料用、食用、种用和工业用消费量。用于饲料的小麦一般是等级最低的小麦,这类小麦蛋白含量和出粉率均较低,不适合食用。与被称为饲料之王的玉米相比,小麦作为饲料原料没有优势。小麦中的多糖类物质动物不易消化,容易导致畜禽腹泻,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且需添加少量酶。20世纪60年代后期,第一次绿色革命带来的小麦单产快速提高,大大提高了世界小麦产量。在满足世界小麦制粉消费的同时。更多小麦可以作为饲料原料。相应地,饲料用消费量在世界小麦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从1963/64年度最低约10%提高到1970/71年度最高点约24%。此后20年,饲料用消费量在世界小麦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该播种略有降低,基本保持在17%左右的水平。

3.2.3 世界小麦食用、种用和工业用消费量的变化

世界小麦食用、种用和工业用消费量变化较饲料消费量的变化平缓。小麦与玉米不同,作为工业原料用途有限,这就限制了小麦工业消费量的增长空间。欧盟是世界小麦主产区,但在世界出口市场上往往面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激烈竞争。近年来欧盟加大了使用小麦生产燃料乙醇的数量,消耗掉许多小麦。由于小麦价格相对较高,使用小麦生产燃料乙醇不能实现正常利润,欧盟采取了补贴生产的方式,这就限制了其未来的发展空间。粗略估计,食用消费量在世界小麦食用、种用和工业用消费量中的比重在90%以上,因此后者更多反映的是前者的变化,基本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3.3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

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口的刚性增长是推动世界小麦消费量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小麦消费量会经历一个先增长后趋稳甚至略有降低的过程。除此之外,小麦价格变化、政策及小麦产量也是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世界小麦消费量在年度间出现波动,但并不是决定小麦消费量长期趋势的主要因素。

自1960年以来,世界人口基本呈线性增长趋势。年均人口增长相对稳定,除个别年份外,年均增长7300万~8700万人。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近年年均人口增长在1500万人左右,其次是中国、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

24 其它国家近年年均人口增长在300万人以下。俄罗斯和乌克兰人口近年呈减少态势,年均总人口减少约65万和30万人。因人口减少而使小麦出口产量增加,近年该两国在世界小麦出口市场中的地位逐步攀升。

与人口增长不同,经济发展对小麦消费量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世界经济增长率年度间变化非常大。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经济增长对小麦消费量的影响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表现有明显不同:对低收入国家而言,温饱问题的解决会推动人均面粉消费量的增加;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随着居民饮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比重的提高,人均面粉消费量将有所减少;对高收入国家而言,居民饮食结构已相对稳定,人均面粉消费量趋于稳定,小麦食用消费量的增长更多取决于人口增长。当然,这只是粗略的判断,世界各国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并不全部遵循这一规律。此外,经济增长对小麦工业消费量并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至少从历史上看是如此,这一点与玉米有明显不同。

3.4 世界小麦消费量增长的地区分布

近年世界人口年均增长量中约91%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其中约56%来自于低收入国家。按世界银行标准,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按联合国标准,中低收入国家人均GDP为799~2990美元。根据前面的分析,人均GDP在3300美元左右时人均小麦消费量达到最高。这意味着每年新增的约6900万中低收入国家人口,贡献了世界绝大多数的小麦消费增长。当然,这些新增人口中有相当部分无法得到充足的食品供应,其对小麦消费量的拉动幅度小于人口的增幅。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如巴基斯坦,过去5年年均小麦消费总量增长约75万t)在人口增长的同时小麦消费量接近线性同步上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人口绝对量增长大国,近年小麦消费总量则徘徊不前。世界小麦消费总量的增长来源十分分散,大多数国家年度增量很小,小麦消费量快速增长的地区则很少,这也是人们对世界小麦市场进行短期分析时只关注主产国生产形势的原因。

3.5对世界小麦消费量的初步预测

根据以上分析,未来十年世界小麦人均消费量将基本稳定,消费总量变化将主要取决于世界总人口的增长。考虑到历史上耕地面积从未对小麦消费量构成限制,在预测世界小麦总消费量变化趋势的过程中,并未考虑产量对消费量的影

25 响。

世界总人口在过去近五十年保持了几乎完美的线性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约7600万人。据此,预计到2020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到76.1亿~76.2亿人。世界小麦人均食用、工业用和种用消费量近年来已非常稳定,但人均小麦消费总量年际间仍有一定的波动,其原因是饲料用消费量会因小麦价格的波动而变化。

3.6中国小麦消费

我国既是小麦生产大国,也是小麦消费大国,生产量和消费量都保持在1亿吨左右。国内小麦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基本保持供求平衡格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一直是国际上重要的小麦进口大国,平均年进口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经过2000-2003年的减产,从2004年开始小麦出现恢复性增产,并在2006年突破1亿吨。同时为了满足国内对高档小麦的需求,进口小麦有所增多,2010年进口量突破100万吨,2012年进口量突破150万吨,出口量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我国小麦主要用于食用,制粉消费中约75%的小麦形成面粉,5%形成次粉,20%形成麸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粉消费稳中有降,饲用及工业消费不断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1/2012年度,小麦制粉消费8300万吨,饲用及工业消费分别为2100、1150万吨。

随着国内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整体明显提高,消费升级拉动居民对肉、蛋、水产等的巨大需求,1995年-2009年,城市人均肉、蛋、水产的消费支出复合增长率为5.4%,农村人均对肉、蛋、水产的消费量复合增长率为3.1%;过去五年,国内对肉类与乳类的消费增长分别达到12%、22%,远超过全球1.6%的平均水平。

消费结构的升级导致粮食需求总量呈增长态势,城乡居民人均口粮需求不断减少,饲料粮和工业用粮增长,尤其是饲料粮方面,其将会继续成为我国粮食需求增长的主体,因每生产1公斤的猪肉需要3公斤谷物饲料,每生产1公斤的乳类需要4公斤饲料,而每生产1公斤牛肉,则需要8公斤饲料。从粮食消费品种结构的变化来看,近年来,对稻谷和小麦消费的比重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对玉米消费的比重明显上升,对大豆和杂粮消费的比重在总体上也呈提高趋势。

26 粮食消费品种结构的变化与其消费用途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吻合,目前国内稻谷和小麦主要用作口粮,玉米主要用作工业用粮和饲料粮,大豆的主要用途也在工业和饲料方面,杂粮消费的扩张则是顺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多元化的趋势。随着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将日益走向多元化,更注重“营养”与“健康”,肉、蛋、奶等非粮食类产品将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替代口粮消费。

近几年来,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国内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城乡居民对面粉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专用化的趋势。国内面粉消费需求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面粉销售情况整体不如以往,面粉的消费结构出现明显分化,专用粉的需求明显好于普通粉。为适应国内生活节奏的加快,城乡居民日益追求膳食方便化、营养化、多样化的需要,粮油主食品工业化进程正在加快。“粮食加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扩大专用粉的品种和产量,到2015年,专用粉品种达到30个以上,产量占小麦粉总产量的百分比从现在的11%达到30%,到2020年专用粉品种达到50个以上,产量在小麦粉总量比重达到4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其对专用粉制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而普通粉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呈现萎缩态势。国内面粉消费结构的分化,对国内小麦市场需求带来明显变化,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空间较大,而因普通粉消费疲软,这将使得普通小麦其制粉需求空间不大。

2010年,国内工业饲料总产量1.62亿吨,2011年超过1.7亿吨,“十二五”期间预计饲料总产量将达到2亿吨。目前国内玉米饲料消费占比70%,饲料产量增长直接带动玉米需求量上升,1995-2010年,国内玉米消费复合增速为3.0%,玉米产量复合增速为2.1%,2009年我国玉米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200

9、2010年净进口1

15、200万吨,10月27日,摩根士丹利称,国内本年度玉米进口量可能增加至400万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0月份预计,2011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在3315万公顷,较上年度增加65万公顷;玉米产量在1.845亿吨,较上年度增加725万吨,非官方预测今年增产也在600万吨左右。但由于消费结构升级,饲料用粮及工业用粮需求旺盛,国内玉米供需仍趋向紧平衡甚至供需缺口逐步拉大,这将使得后期国内饲料小麦的使用量增加,2012年3月份左右,在养殖规模效应显现及养殖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小麦替代玉米量进一步增加。受消费结构 27 升级推动,目前国内小麦市场面临供需结构转型格局,优质专用小麦及饲用小麦后期将备受面粉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青睐,具有一定上涨空间。

四、小麦下游产业发展前景

4.1小麦产业链

上图可以看出,小麦工业主要是由饲料工业、面粉加工工业以及下游的淀粉加工工业构成,所以这两种工业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小麦的消费。

4.2小麦淀粉行业发展

4.2.1用途

小麦淀粉是一种对面粉进行精加工的一种物质,由于其毕竟是精粮,主要还是应用于食品做增稠剂、胶凝剂、黏结剂、或稳定剂等,也有的用其做淀粉糖(食用糖的一种,但比蔗糖健康)工业上应用不多,但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其应用领域为:

造纸业

在造纸过程中,小麦淀粉的加入,可以提高纸张的表面强度,改善纸张的粘合性,提高纸张的重量,节约电力消耗及减少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纺织业

主要是使用淀粉,用于棉纺织物的上浆过程,可以保持织物在编织时的光洁度及耐磨性能,让织物有良好手感及平滑的表面。

28 石油业

因为经过预糊化的小麦淀粉具有抗高温和耐高压的特性,因此可放入石油钻井中作为稠度稳定剂,让其凝结成胶控制泥浆水分的滤失。

医药业

因为小麦淀粉,有着稳定的化学性质,而且比较有粘性,无毒无味,可以用做胶囊、润滑剂、药片的原料。

食品业

因其粘度较强,常用做食品中的增稠剂、粘结剂、乳化剂等,也可以在汤料中大量使用,增强食品的松软性,改善食物的口感。

4.2.2小麦淀粉提取方法

从小麦中提取淀粉,过去是采用发酵法,即将小麦加水浸软、磨碎后,进行加酸发酵,使包围在淀粉颗粒周围的细胞被溶解而淀粉易于分离,但该法面筋的损失较多,而且淀粉中蛋白质不易去尽,影响淀粉质量,目前已被马廷法所代替。

马廷法 它是以小麦面粉为原料,在搅合机中加水50~80%,以40转/分的转速使面粉捏合成面团。搅合时间约30分钟,放置30分钟,使面筋膨润而互相粘结,使淀粉易于分离。若添加适量食盐,可改良面筋的品质,而促进其粘结。如遇面粉的游离酸多时,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调节其pH值。面团暂时静置后,加5~8倍的水进行揉洗,分3~4次揉洗。洗出的乳状液为淀粉乳,需进行精制提纯,剩下物为面筋,含水分为65~70%,经干燥后,蛋白质含量约为75~85%,可以食用或作为制造油面筋的原料。

上述小麦淀粉的提取方法是属于分段处理,不能连续操作。国外曾报道过连续式制法,工序基本上相同,只是需采用连续设备组合起来进行生产。

机械化连续式制法

小麦面粉——经过均质器混合后——经过洗涤——分成浆水和湿面筋 ——浆水经过除砂器处理进一步除去浆中的泥沙——经过三级洗涤去除小颗粒的面筋——通过多级旋流器分离——分离掉球蛋白——脱水——烘干成A淀粉;

分离完后的球蛋白浆液——在经过分离处理——进一步分离出一部分的淀粉为B淀粉。

湿面筋——经过脱水——混合切断——经多级烘干——成品谷元粉。

29 阿耳塞廷法近年来,还有以小麦为原料生产淀粉的阿耳塞廷法。该法生产原理与玉米淀粉生产工艺相同。

制作方法 将含水分为14%、粗蛋白质含量约10%的软质小麦,用含0.2%二氧化硫的浸泡水在39℃温度下,浸泡12小时,吸水增加到55%。其它操作方法与玉米加工相同。得到成品淀粉中粗蛋白质含量在0.4%以下,回收率最高达83%。

4.3面粉加工工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面粉加工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转换升级并发展壮大,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体系,发展势头平稳;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行业利润率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4.3.1小麦加工产能区域

从小麦加工产能区域分布看,产能超2000万吨的省份2个,为河南和山东;超1000万吨省份3个,为江苏、河北和安徽;超200万吨省份7个,为陕西、新疆、湖北、四川、广东、黑龙江和山西。其中,除广东、黑龙江之外,面粉加工业主要集中在小麦产区,尤以黄淮海小麦产区最为明显。该区域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安徽五省小麦产量高,约占全国总产的75%左右。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面粉产量1.32亿吨,同比增长4.2%,(按历史数据增幅为7.08%)其中,河南、山东两省面粉产量超 30 2000万吨,分别为5243.8万吨和2402万吨,河南在全国制粉工业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2013年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10个面粉加工主产区面粉产量1.24亿吨,较上年增长7.0%,增幅明显低于全国总水平,主产省面粉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比重进一步提回落到93.9%。

按照统计局面粉产量2013年小麦消费1.78亿吨,综合统计偏差和实际面粉消费需求情况,调整后的2012小麦加工消费1.056亿吨。地区分布来看,10个主产省小麦加工消费量9915万吨,占到全国小麦加工总量的93.88%。其中,山东实际小麦加工量为1921万吨,较上年下降8.74%,河南小麦加工消费量为4194万吨,较上年增长7.37%,河南小麦加工量的快速增长为国内小麦加工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综合2013年的小麦加工消费和当年小麦产量,2013年小麦加工年度结余1447万吨,较上年的1594万吨有所减少;从分省面粉加工消费共有12省有产需缺口,缺口总量1467万吨。其中河南、广东、福建、浙江产需缺口最大,分别为1010万吨、205万吨、97.5万吨和26.6万吨。

其余省份小麦产量大于面粉加工消费,结余总量为2913万吨,这些小麦结余可以调往外省加工或者作为饲料及其他消费。制粉加工结余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有8个,其中,河北、新疆、江苏结余超过300万吨,依次为632.8万吨、572万吨和305.9万吨,河北、山东部分优质小麦小麦流向京津东南、华南;江苏小麦剩余量主要供应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加工需求。四川本地小麦加工剩余用作饲料消费、工业消费,部分流向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新疆地区大量剩余而且出疆运输紧张,限制影响当地农业的生产可持续发展。

由于国内居民面粉消费主要用于制作馒头、面条等主食,国内面粉加工企业也以生产普通面粉为主,普通粉在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大,仍占据面粉主流市场。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品质要求的提高,普通粉将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消费需求。在细分市场上,特色面粉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4.3.2当前我国面粉加工行业面临的问题

(一)行业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

31 目前全国小麦粉加工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66.1%,且产能增幅是产量增幅的近10倍,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目前,行业内中小型企业仍占多数,日处理能力200吨以下的企业达1962家,占入统企业数量的70%,且众多规模以下企业尚未纳入统计。受企业规模偏小影响,大部分企业只是从事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简单生产,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能力弱,尚无法满足市场对多样化、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二)行业利润率低,企业发展受政策影响大

随着近几年国家不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加工企业原粮成本不断上涨;同时,小麦粉作为主要的民生产品之一,受政策调控影响较大,由此面粉企业利润率一直保持低位。另外,国家在扶持行业发展方面政策、措施也很有限。尤其是在小麦定向销售加工企业政策出台之后,由于受惠企业在原粮采购、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方面比其他企业更具政策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从总体看,行业发展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态势,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难度加大。

4.3.3我国面粉加工行业发展趋势

(一)面粉企业继续整合升级,产业链建设步伐将加快

从行业竞争态势和发展现状看,通过整合升级、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行业整体优化升级趋势明显。企业产业链建设进程加速,在粮源环节,涉足订单农业,从源头抢抓粮源特别是优质粮源;在物流环节,通过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及与粮食仓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提高应对市场风险和保障生产加工能力;在销售环节,打造自身销售网络,建设直接面向终端市场销售网点等。在外资涉足面粉加工领域后,国内面粉行业重组兼并和产业链建设进程可能加快。

(二)食品安全受重视,面粉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公众关注,面粉增白剂“废存”成为社会的热点和焦点。据悉,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已审查同意注销面粉增白剂。卫生部监督局也发布征求意见稿,从2011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面粉增白剂的取消对面粉加工行业是行业变革和产品升级难得的机会。同时,在行业利润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通过改善产品结构,提供更多健康、营养、生态和满足城乡居民更高品质要求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成为提高生存能力和发展机会的有效手段之一。专用粉、全麦粉、营养强化粉等特色产品比重将有所提高。

32

(三)受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市场影响力将继续增强

2010年三季度,国家面向面粉加工企业举办托市小麦专场竞价销售会,四季度对部分加工企业实行定向销售政策。从2010年粮食调控政策走向看,调控方式由过去直接投放原粮调控市场逐渐向通过投放成品粮油平抑市场倾斜。投放成品粮油直接面向广大城乡居民,对“保供稳价”作用也更为有效、直接。促使龙头加工企业在调控市场中的作用加大,在执行国家调控政策中,相比其他加工企业也更具有政策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受此影响,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将进一步发展,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有望引导后期面粉市场发展。

4.4饲料工业

饲料工业整体增速放缓,据相关饲料企业介绍,通常在饲用小麦价格较玉米便宜50元/吨时,饲料企业愿意调整配方,增加小麦的用量。近几年饲料行业开始大规模使用小麦替代玉米,甚至以玉米作为唯一原料的猪饲料也开始使用小麦进行生产。并且随着饲料技术的发展和突破,目前饲料小麦整体替代水平在60%左右,鸭料和部分肥猪料甚至达到100%替代率。

2014年7月,国内玉米持续上涨,因粮源主要集中在临储库存中,市场优质玉米缺口较大,临储拍卖的优质玉米成交价格坚挺,支撑玉米价格一路走高。目前,全国玉米均价已经突破了2012年8月7日创造的历史高点2529元/吨,目前达到2560元/吨的历史新纪录,从当下的情形看,玉米短期上涨动力不减。与此同时,国内新小麦丰产上市,销区小麦价格已经普遍低于玉米,而且质量较好,7月小麦/玉米比价一路走低,小麦替代量大幅增加。初步预计,7-9月份生产的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量将达到800万吨。

受新麦粮源减少、下游需求不断回暖的影响,部分制粉企业反映小麦收购难度加大,提价收购意愿增强,9月份小麦价格稳中有涨。小麦余粮数量已大大减少,小麦与玉米之间的差价也逐步缩小,所以小麦替代玉米的高峰期或已经过去。

4.5小麦相关政策

4.5.1 2015小麦最低收购价格

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5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比较效益、国际市场价格 33 和粮食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5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8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

我国小麦市场2006年开始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从2008年至2014年国家已经连续7年提高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国标三等白麦收购价由2006年的0.72元/斤提高至2014年的1.18元/斤,调整幅度在0.03-0.11元/斤,累计提价幅度63.89%,这反映了国家在政策上稳幅提高农产品价格,保证农民种粮收益的导向。

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调节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农民种粮的“定心丸”。国家在制定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方面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每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提高幅度,要考虑农民的种粮收益情况,防止“谷贱伤农”。如化肥价格上涨幅度、种粮比较效益、自然灾害等因素。提价水平是综合考虑了种粮成本、顺价销售、国内外差价等多种因素后慎重确定的。另一方面,政策要减缓最低收购价格上涨对市场及经济的冲击,防止“米贵伤民”。从近几年的政策执行效果来看,在连续提高的最低收购价格的影响下,局部地区阶段行价格上行对加工和消费市场形成冲击。如果最低收购价格提价幅度过大,会明显推动粮食市场价格,进而刺激食品价格,有加速通胀、影响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可能。

34 此番最低收购价格保持不变,政策导向较为明显。这对稳定当前农产品市场形势,缓解国内粮价长期上涨的压力有利,对短期市场影响有限,其影响在于长期。

分析来看,一是当前小麦市场价位普遍较高。今年夏收以来,国内主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一直是涨势伴随,9月份以来小麦价格持续保持高位平稳。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显示,截至10月16日,全国主要粮油市场三等白麦收购均价2492元/吨,比2014年最低收购价格高176元/吨。目前看,市场主流价格在1.3元/斤左右,与去年同期价格基本持平,并未出现价格大幅度提高的实际行情,让市场对于未来价格继续高涨的期望本就有些失落,托市价格保持去年水平的消息,将对小麦价格的实际走势形成更强的制约。二是我国小麦市场供求状况宽松。今年小麦丰产丰收,我国整体供需形势略为宽松,国家政策性收购量达到近两年历史新高,主要粮源为国家掌握,对稳定市场起到积极作用,在整体经济环境、农产品形势及国际小麦价格低迷的影响下,政策收购价格对小麦上涨的推动力减弱,市场购销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更为明显和直接。

本次价格制定可以说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前期对托市价格的传言中,就有一条是对小麦部分地区试行目标价格政策,但目前还未有相关政策公布。而从大豆、棉花等品种的政策改变以及高层对于农产品价格机制的评价和期望来看,改变农产品的宏观调控手段将是重要发展方向。如今,小麦价格维持于去年水平,是粮食底价有保证后,对粮价市场化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政策旨在保证农民收益的措施已经到位,真正要涨,涨多少,还要看具体的市场情况。同时,也对每年日益增长的相关财政支出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出乎意料的是,依照近

7、8年的正常规律,本次调价应该高于上年价格,而实际并未提高。长期以来形成的小麦价格节节高心理将严重受挫,2015年及之后小麦市场必将形成新的走势趋向。本次托市价格的公布,可能成为小麦价格走势的重要节点,但绝非拐点。另外,经过多年托市收购的洗礼,市场收购各方对于价格上涨的判断,主要是依据政策对于市场价格的指导,本次政策调整,将对未来托市收购的实际执行和非国有主体的实际收购有一定的影响。

4.5.2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2009年第5号令

粮油仓储管理办法

3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粮油仓储单位的粮油仓储活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粮油仓储单位从事粮油仓储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粮油仓储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执行国家和地方粮食流通政策和粮食应急预案,贯彻国家和地方制定的仓储管理制度和标准,接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

第四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粮油仓储管理制度,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的粮油储藏技术,延缓粮油品质劣变,降低粮油损失损耗,防止粮油污染,确保库存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第五条 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油仓储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储粮安全检查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粮油仓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

第六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自设立或者开始从事粮油仓储活动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应当包括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仓储业务类型、仓(罐)容规模等内容。具体备案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七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固定经营场地,并符合本办法有关污染源、危险源安全距离的规定;

(二)拥有与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并符合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

(三)拥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第八条 未经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粮油仓储单位名称中不得使用“国 36 家储备粮”和“中央储备粮”字样。

第三章 粮油出入库管理

第九条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对入库粮油进行检验,建立粮油质量档案。成品粮油质量档案还应包括生产企业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内容。

第十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对入库粮油进行整理,使其达到储存安全的要求,并按照不同品种、性质、生产年份、等级、安全水分、食用和非食用等进行分类存放。粮油入库(仓)应当准确计量,并制作计量凭证。

第十一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货位及时制作“库存粮油货位卡”,准确记录粮油的品种、数量、产地、生产年份、粮权所有人、粮食商品属性、等级、水分、杂质等信息,并将卡片置于货位的明显位置。

第十二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粮油出库前按规定检验出库粮油质量。粮油出库应当准确计量,并制作计量凭证,做好出库记录。

第十三条 出库粮油包装物和运输工具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未经处理的严重虫粮、危险虫粮不得出库。可能存在发热危险的粮油不得长途运输。

第十四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清除仓房、工作塔等仓储设施内的粉尘,按规定配置防粉尘设备,防止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禁止人员进入正在作业的烘干塔、立筒仓、浅圆仓等设施。

第四章粮油储存管理

第十五条 粮油仓储单位负责人对全部库存粮油的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负责。

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应当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第十六条 粮油储存区应当保持清洁,并与办公区、生活区进行有效隔离。在粮油储存区内开展的活动和存放的物品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或者对粮油储存安全构成威胁。

第十七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对仓房(油罐)编排号码,配备必要的仓储设备,建立健全设备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制度。

第十八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仓房(油罐)的设计容量和要求储存粮油, 37 执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建立粮油仓储管理过程记录文件。

第十九条 粮油仓储单位仓储能力不足时,应当通过代储、租赁等方式,合理利用其他单位的现有粮油仓储设施,扩大仓储能力。粮油仓储单位应当与承储或者出租的单位签订规范的代储或者租赁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现有仓储设施不足,确有必要露天储存粮油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打囤做垛应当确保结构安全,规格一致;

(二)囤垛应当满足防水、防潮、防火、防风、防虫鼠雀害的要求,并采取测温、通风等必要的仓储措施;

(三)用于堆放粮油的地坪和打囤做垛的器材不得对粮油造成污染。第二十条 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食用油脂和豆类2年。

第二十一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粮油储存损耗处置方法的规定处置粮油储存损耗。国家对政策性粮油储存损耗的处置方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储存粮油出库数量多于入库数量的溢余,不得冲抵其他货位或批次粮油的损耗和损失。

第二十三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设立粮油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真实、完整地反映库存粮油和资金占用情况,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管。库存粮油情况发生变化的,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更新库存粮油货位卡和有关帐目,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二十四条 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二十五条 储粮化学药剂应当存放在专用的药品库内,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并对药剂和包装物领用及回收进行登记。 进行熏蒸作业的,应当制订熏蒸方案,并报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熏蒸作业中,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在作业场地周围设立警示牌和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熏蒸作业区。

第二十六条 库存粮油发生降等、损失、超耗等储存事故的,粮油仓储单位应当及时进行处置,避免损失扩大。属于较大、重大或者特大储存事故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属于特大储存事故的,所在地粮食行政 38 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事故报告24小时内,上报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粮油储存事故按照以下标准划分:

(一)一次事故造成10吨以下粮食或2吨以下油脂损失的为一般储存事故;

(二)一次事故造成10吨以上100吨以下粮食或2吨以上20吨以下油脂损失的为较大储存事故;

(三)一次事故造成100吨以上1000吨以下粮食或20吨以上200吨以下油脂损失的为重大储存事故;

(四)一次事故造成1000吨以上粮食或200吨以上油脂损失的为特别重大储存事故。

第二十七条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粮油仓储单位应当依法及时进行处理,并立即向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粮油仓储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未在规定时间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或者备案内容弄虚作假的,由负责备案管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粮油仓储单位不具备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条件的,由负责备案管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粮油仓储单位的名称不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由负责备案管理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第三十一条 粮油仓储单位违反本办法有关粮油出入库、储存等管理规定的,由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粮油储存事故或者安全生产事故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粮油,包括各类粮食、植物油料和油脂。 本办法所称粮油仓储单位,是指仓容规模500吨以上或者罐容规模100吨以上,专门从事粮油仓储活动,或者在粮油收购、销售、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经营活动过程中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

39 仓容规模500吨以下或者罐容规模100吨以下从事粮油仓储活动的经营者,其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参照本办法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相关条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 “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商业部1987年6月22日颁布的《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87)商储(粮)字第12号)同时废止。

附件一:

关于污染源、危险源安全距离的规定

粮油仓储单位的固定经营场地至污染源、危险源的距离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一、距有害元素的矿山、炼焦、炼油、煤气、化工(包括有毒化合物的生产)、塑料、橡胶制品及加工、人造纤维、油漆、农药、化肥等排放有毒气体的生产单位,不小于1000 40 米;

二、距屠宰场、集中垃圾堆场、污水处理站等单位,不小于500米;

三、距砖瓦厂、混凝土及石膏制品厂等粉尘污染源,不小于100米。附件二:

关于粮油储存损耗处置办法的规定

一、粮油储存损耗包括自然损耗和水分杂质减量:

(一)自然损耗是指粮油在储存过程中,因正常生命活动消耗的干物质、计量的合理误差、检验化验耗用的样品、轻微的虫鼠雀害以及搬倒中零星抛撒等导致的损耗。

(二)水分杂质减量是指粮油在入库和储存过程中,由于水分自然蒸发,以及通风、烘晒、除杂整理等作业导致的水分降低或杂质减少等损耗。

二、粮油储存损耗应当以一个货位或批次为单位分别计算,不得混淆。

三、自然损耗应当在一个货位或批次粮油出清后核销。其中,原粮的自然损耗按以下定额处置,在定额以内的据实核销,超过定额的按超耗处理并分析超耗的原因:

(一)储存半年以内的,不超过0.1%;

(二)储存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不超过0.15%;

(三)储存一年以上的,不超过0.2%。

四、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实核实销:

(一)入仓前以及入仓期间发生的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在形成货位后核销;

(二)储存期间的水分杂质减量应当在一个货位或批次粮油出清后核销。4.5.3小麦进口政策 我国从1996

年起对小麦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2001年入世后承诺的配额数量不断增加,配额内进口实行1%的关税率,配额外关税率也逐步下调。由附表可知,2001年配额量为785.5万t,配额外税率为74% ;200

2、2003年配额量分别增加到845.2万t、909.4万t,配额外关税率则持续降低71%、68% ;2004年及以后的年份,配额量进一步增加并维持在963.6万t,配额外的关税率执行65%的标准(附表)。根据规定,进口业务中国营贸易占90%,非国营贸易占10%。在近几年的进口实务中,2004年由于国 41 内小麦供不足需,库存持续下降,为扩大进口,国家自当年3月份开始取消了13%的小麦进口增值税以降低进口成本,并将这一政策延续到当年底。此外,没有更多调整。近些年我国小麦实际进口量占国内消费的比重在1%左右,有些年份还不到0.1%,进口麦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说,配额管理的进口政策,避免了大量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对于保护国内小麦产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改委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2014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请条件和分配原则》,并予以公告。国家发改委将于2014年1月1日前通过授权机构将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给最终用户。

2014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请条件和分配原则

一、2014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90%;玉米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棉花89.4万吨,国营贸易比例33%。

二、企业通过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易货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援助、捐赠等贸易方式进口上述农产品均需申请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并凭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证办理通关手续。由境外进入保税仓库、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免予申领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证。

三、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申请者的基本条件为:2013年10月1日前在国家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需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纳税记录(需提供2012年及2013年有关资料);2011至 2013年在海关、工商、税务、检验检疫方面无违规记录; 2012年企业年检合格;没有违反《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的行为。

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前提下,进口关税配额申请者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小麦

1、国营贸易企业;

2、具有国家储备职能的中央企业;

3、2013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

4、日加工小麦400吨以上的生产企业;

42

5、2013年无进口实绩,但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并由所在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出具加工贸易生产能力证明、以小麦为原料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

(二)玉米

1、国营贸易企业;

2、具有国家储备职能的中央企业;

3、2013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

4、以玉米为原料,年需要玉米5万吨以上的配合饲料生产企业;

5、以玉米为原料,年需要玉米10万吨以上的其他生产企业;

6、2013年无进口实绩,但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并由所在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出具加工贸易生产能力证明、以玉米为原料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

(三)稻谷和大米(长粒米和中短粒米需分别申请)

1、国营贸易企业;

2、具有国家储备职能的中央企业;

3、2013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

4、具有粮食批发零售资格,年销售额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粮食企业;

5、粮食年进出口额2500万美元以上的贸易企业;

6、2013年无进口实绩,但具有进出口经营权并由所在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出具加工贸易生产能力证明、以稻谷和大米为原料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

(四)棉花

1、国营贸易企业;

2、2013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

3、纺纱设备5万锭以上的棉纺企业。

四、上述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将根据申请者的申请数量、历史进口实绩、生产能力和其他相关商业标准进行分配。

五、2014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申请时间为2013年10月15日至30日。申请者可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机构领取,或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下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申请表》,并如实填写。

六、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机构负责受理属地范围内的企业申请,并于2013年11月30日前将符合公布条件的申请送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抄报商务部。

43

七、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4年1月1日前通过授权机构将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分配给最终用户。

4.5.4 2014年国家有关三农的政策措施

1.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种粮直补资金151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2014年1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省(区、市)预拨2014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

2014年,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并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试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

一、二级种薯每亩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具体由各省(区、市)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对象为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农民合作社和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8个小类175个品目,在此基础上各省(区、市)可在12大类内自行增加不超过30个其他品目的机具列入中央资金补贴范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44 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一般机具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5万元;甘蔗收获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0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可提高到25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30万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提高到40万元。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同时在部分地区开展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工作。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2014年继续在山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新疆、宁波、青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报废机具种类主要是已在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登记,并达到报废标准或超过报废年限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

国家将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实行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7.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2014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2014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提价幅度为5.4%;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 45 提价幅度分别为2.3%、2.2%和3.3%。继续执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为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20亿元,具体奖励办法是依据近年全国各县级行政单位粮食生产情况,测算奖励到县。对常规产粮大县,主要依据2006-2010年五年平均粮食产量大于4亿斤,且商品量(扣除口粮、饲料粮、种子用粮测算)大于1000万斤来确定;对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在主产区产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产区列前5位的县也可纳入奖励;上述两项标准外,每个省份还可以确定1个生产潜力大、对地区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县纳入奖励范围。在常规产粮大县奖励基础上,中央财政对2006-2010年五年平均粮食产量或商品量分别列全国前100名的产粮大县,作为超级产粮大县给予重点奖励。奖励资金继续采用因素法分配,粮食商品量、产量和播种面积权重分别为60%、20%、20%,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与省级财力状况挂钩,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奖励系数,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测算分配到县,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为500-800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产油大县奖励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点品种、奖励重点县(市)”的原则确定,中央财政根据2008-2010年分省分品种油料(含油料作物、大豆、棉籽、油茶籽)产量及折油脂比率,测算各省(区、市)三年平均油脂产量,作为奖励因素;油菜籽增加奖励系数20%,大豆已纳入产粮大县奖励的继续予以奖励;入围县享受奖励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奖励资金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2014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产粮(油)大县奖励力度。

五、小麦价格情况

46

5.1 年度价格情况

5.1.1 2012年小麦价格情况

2012年11月、12月和13年1月,国内硬质白小麦(等级为2)的月涨幅分别为3.85%、5.23%、2.63%。在13年1月16日至29日的短短两周时间里,小麦价格就实现了从2534元/吨到2577元/吨的价格上涨。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小麦价格上涨,北方局部地区的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面临困局。据了解,小麦价格从去年9月份上市时的0.9元/斤一路上扬,上涨到目前的1.2至1.3元/斤,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小麦的涨幅超过30%。

国家托市收购小麦,让许多产粮农户出现惜售心理,助推了小麦价格的上涨。从12月份开始,国家加大了政策性小麦的投放,小麦供给紧张的局面将得到缓解。

此轮小麦价格已实现了6月连涨。价格监测报告显示,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小麦价格一直向上攀升。由于前期产区小麦价格持续上涨,省内市场小麦粉批发价明显上涨。

2012去年新麦下来时,当地的麦价仅为1.03元/斤,今年1月底,这一价格已报至1.3元/斤。为了期待更高的销售价格,一些产粮农户出现惜售的情况。

47

推荐第2篇:若羌县小麦调研报告

若羌县小麦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安排技术人员编写《若羌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下发到各乡村,安排技

术人员包村做好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各项技术指导服务力度,强化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技术,狠抓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实施到位,保证粮食取得丰产丰收。2011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2.78万亩。

2、农作物生产情况

2009年全县秋粮总产量147779吨,比上年增加6386吨,由于小麦面积比去年增加的原因,今年小麦总产量28061吨,比上年增加1672旽,玉米总产量124500吨,比上年增加5337吨,谷子、高粱、其他谷物、豆类、薯类总产量分别为3139吨、4575吨、894吨、8892吨、5779吨。

二、作物生长情况简析

今年秋粮单产达417公斤,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据我们从气象部门了解,从播种到8月底我县共降雨297.1mm,比历年197.6 mm增加99.5mm,大于0度的积温2852.8,比历年2770增加82.8。今年玉米主要是七叶期到拔节期旱情比较严重,但我县平川及山区乡镇中水源条件相对较好,大秋作物生产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三、农作物生产成本简析

在今年我们开展的农业生产情况大调研活动中,对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成本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影响小麦成本的主要因素为:农资费用(化肥、农药)占到37.4%,农业机械费用(机耕、机播、机收)占到17.9%,

种子费用占到8.9%,灌溉费用(水电费)占到35.8%。玉米种植中农资费用、农业机械费用与小麦基本一致(玉米的机收费用比小麦多的10元是因为包括从地里送回家中的运输费用),只是种子费用占到29.6%,水电费用相比小麦种植要少得多大约占总费用的10%。

四、粮食种植趋向分析

由于小麦种植物耗达到79%,由于小麦种植成本高,又费工,收益又低,现在农民的种植热情相对不高,但由于受粮食补贴的影响,再加上农民种植小麦是为了满足自食的需要,因而近年来我县小麦种植面积相对保持平稳,玉米种植相成本要对来说要低些,亩物耗达到57%,再加上玉米种植相对来说省工又省力,再加上太谷县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玉米作为主要饲料,费求量大,当然又有粮食补贴的直接刺激,所以玉米种植会成为近几年我县农民种植的主要。

五、几点建议

(一)作为影响粮食作物种植成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由于价格、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成为农民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加强农业宏观调控,监控整顿农资市场,加大执法力度,稳定化肥、农药、种子、柴油价格,控制种粮成本增加,保护农民的种粮利益

(二)在下乡调查中我们发现,同一个乡镇内由于水源条件及水井出水量的不同,浇地费用就会出现很大差别,而水费也是种植的主要费用,为此建议我县应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兴修水利,增加水利设施,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加快优质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鼓励农民走出传统的种粮模式,提倡科学种田,走科技兴农之路。

(四)、农业等有关部门一方面要积极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和防治工作,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还要对当前耕地土壤状况进行监测,准确了解各类土壤所需钾、氮、磷等元素及用量,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的能力,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五)、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村各种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

二、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一)部分地区的传统种植业面临淘汰

桑蚕茧曾经是我市江都、邗江部分地区的传统种植品种,近年来由于蚕茧价格的持续走低,桑蚕茧种植越来越不景气,不仅农民种植面积骤减,我市江都甚至出现了部分茧站倒闭,站长外出打工,迫使本地养茧户不得不到外地销售的情况;而由于当地的蚕种和蚕药的供应点关闭,我市邗江的桑蚕茧种植户更是为如何能够买到蚕种和蚕药而担忧。从农户到茧站、蚕种和蚕药供应点等相关配套,都在逐步萎缩、消失,桑蚕茧这一我市曾经的传统种植业正在面临淘汰。

(二)种植结构调整的相关配套工作没有完全跟上

与我市江都的苗木花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形成对比的是我市仪征的茶叶产业。茶叶是仪征的传统产业,据专家调查,仪征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为44万亩,但至目前为止,种植面积仍然只有50000亩,其中开采面积仅有35000亩,年产干茶产量也仅有1200吨,虽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与其它名茶相比,规模、产量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说明技术、市场、价格等相关配套工作还没有完全跟上。

三、有关对策和建议

1、做好市场信息服务。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开展农产品成本分析,及时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做好特色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布工作,通过市场信息合理引导农民调整种养植结构,合理引导通货膨胀预期,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

2、帮助农民节本增收,继续稳步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规范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行为。要保证农民种粮持续增收,必须从推广良种、提高粮食收购保护价、规范化肥农药价格行为等多方面帮助农民节本增收,稳步提高收益。

3、当地政府应帮助农民完成由传统种植品种到新兴种植品种调整的过渡工作。对于桑蚕茧而言,其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太大,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无法给予蚕茧收购保护价,虽然是传统的种植品种,但它的淘汰应是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桑蚕茧作为我市的传统种植品种,当初的形成、发展、兴起不是一朝一夕的,对于桑蚕茧种植在我市即将被淘汰,我们在惋惜的同时,更应关注桑蚕茧种植户后续的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选择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农户,当地政府要给予技术、市场信息等必要的帮助和扶持,毕竟农民的多年习惯一朝改变,这需要一个过程。

4、应加大优势种植品种的扶持力度。我市江都的苗木花卉是当地的传统优势品种,近年来之所以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势头,这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所谓政府搭台、农民唱戏,从2003年开始每年举办中国江都花卉节,至今已举办六届,对于吸引全国各地客商,提升江都“中国花木之乡”的美誉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江都向财政部申报的国家农业综合开

发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扬州阿波罗花木批发市场,对于江都“中国花木之乡”的地位不断巩固、品牌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对当地的花卉、苗木产业起到重要的推动、带动、促进作用。相对于江都花木,仪征的茶叶也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争取改变目前不温不火的局面,让仪征茶叶早日红火起来。

5、种植结构调整不应是为了调整而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的目的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种植结构调整应是以粮食安全为前提,政府适当引导,农民自发的行为。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技术、市场信息等相应配套措施,很难保证农民的收益,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粮食种植因为有国家的政策扶持,仍然是收益最稳定的种植品种。

(一)存在问题

养分投入较低,有机肥施用不足,肥料增产效率下降。

(二)施肥原则

1、根据土壤贮水状况确定基肥;

2、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3、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4、肥料施用应与高产节水栽培技术相结合。

(三)施肥建议

1、高肥力土壤,亩产300公斤以上条件下:农家肥2-3方/亩,氮肥(N)8-10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

2、中肥力土壤,亩产200-300公斤条件下:农家肥2-3方/亩,氮肥(N)7-8公斤/亩,磷肥(P2O5)3-6公斤/亩;

3、低肥力土壤,亩产200公斤以下条件下:农家肥2-3方/亩,氮肥(N)5-7公斤/亩,磷肥(P2O5)3-7公斤/亩。

肥料运筹:有机肥和磷肥作底肥一次施入,氮肥70-80%作基肥,20-30%作追施。

水浇地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方案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发布。

若羌县农业局2011年1—5月份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

实自治区、自治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效能建设年”和”率先发展年”为契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基地建设步伐,狠抓粮食安全生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体干部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中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开展较为顺利。现将2011年1—5月份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中心,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局领导班子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对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均经过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促进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领导班子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创新工作,使班子更加团结务实,号召力不断增强,全局的凝聚力、向心力空前提高,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抓好学习教育。一是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把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每月学习不少于两次。二是结合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的开展,按照效能建设的要求,围绕 “三农”、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结合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理论、学经济、学科技、学法律,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推进党组织的创建向纵深发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素质和提高执政能力作为突破口,组织制定了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考勤请销假制度、行政

执法责任制、财务管理办法、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行为,干部管理趋于规范化。

(四)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局党委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工作。以股级以上干部为重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风党纪教育。设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农业行政执法举报电话。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履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各项要求,以严把吃喝招待关为突破口,全面落实公务接待。

2。

(三)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全体技术人员积极投身到 “科技之冬”、“设施农业培训月”、“测土配方施肥宣传培训周”活动工作中,进行科技下乡技术培训,向农民重点讲授绿色、有机红枣田间管理、设施农业建设、管理、育苗等、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共培训60场,培训农民8200人次。

推荐第3篇:小麦播种情况调研报告

小麦播种情况调研报告

一、小麦备播情况

1、早部署,早准备。9月20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三秋”工作会议,及早进行安排部署。同时整顿农资市场,确保秋播期间的种子、肥料等农资供应充足。

2、秋作物播种早,秋收提前,秋播进度快,播期提前。

3、科技推广力度大。组织督导团、讲师团、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以会代训、电视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等不同方式,开展麦播技术宣传与推广。

4、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稳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大力推广麦棉、麦烟、麦油、麦椒、麦菜等多种高效间作套种模式。

5、机械作业面积大。农业机械尤其是大型农业机械作业面积不断扩大,并抓住今年土壤墒情好,气温较高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秸秆还田机的作用,做到收获一块,还田一块。今年秋播全市机耕面积x万亩,占犁地面积的x%以上。

二、小麦播种情况。

据市农技部门统计:全市小麦计划播种面积x万亩,比去年x万亩增加x万亩,截止10月16日全市已播种x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x%。其中已出苗面积为x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x%,播种出苗2-3叶田面积为x万亩,播种出苗1-2叶田面积为x万亩;播种后未出苗面积为x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x%。但有望能出苗的为x万亩,不能出苗面积为x万亩,已整地未播种面积为x万亩地,还有x万亩正在整地播种。

三、当前小麦生产特点及问题

1、10月8日前播种田块已出苗,叶龄在1-2叶,且缺苗断垅现象普遍。

2、整地后直接播种田,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保墒效果好,出苗田较均匀整齐,未出苗田,口墒适中,底墒较足,有望出好苗。

3、整地后没有直接播种田,由于晾晒跑墒,造成口墒差,出苗困难。

4、旋耕田耕层虚,由于撵墒、赶墒造成播种过深,在播后无雨的情况下造成弱苗,影响幼苗根系发育,降低小麦苗期抗逆能力。

5、旋耕田耕层浅,限制高产。因此对于连续2-3年旋耕的地块,应用大中型农机具深耕一次,达到上虚下实无坷垃的田园化标准,用旋耕机耕翻的田块要及时镇压,为精量匀播创造较好条件。

四、应对措施

1、针对已经出苗的田块,加强镇压控旺、防冻害及吊死苗现象发生;旱情严重的采取浇水。

2、针对播种未能出苗的田块,浇足濛头水及镇压等辅助管理措施。

3、针对已整地未播种地块,做好播前播后镇压,抗旱播种,浇好濛头水或造墒播种。

4、针对未整地田块,要抓紧整地,抢墒播种,缺墒时浇水造墒播种。

5、针对严重缺墒又无水利条件的地块,应耙实土壤,采取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待降雨前抢种或雨后播种。

6、根据品种特性,适期适量播种,确保播种质量。不同品种因种性不同,对播期、播量要求不同,应根据品种种性,适期适量进行播种。尽可能发挥农用机械的作用,扩大机械匀播面积,旋耕机旋耕的田块应先镇压后播种。

7、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搞好综合防治。

8、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田间管理。小麦生产周期长,环境变化大,加强各生育阶段针对性管理措施落实。

9、由于今年播种偏早,要宣传好提高作物抗逆能力药剂的应用宣传工作,如抗旱剂、海藻酸精、吨田宝、壮丰安等的推广工作。

推荐第4篇: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全省乃至全国小麦的主要种植地区。近年来,我市小麦种植面积一直在604万亩左右,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秸秆产量也随之增加,达151余万吨。秸秆资源可谓丰富,但秸秆的田间焚烧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政府。我市各级农机部门立足长远,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小麦秸秆机械化回收技术,为小麦秸秆寻找新的出路,进一步拓展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空间,延长小麦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最大限度的解决秸秆田间焚烧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小麦秸秆回收利用的发展历程

(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之前

在10多年前,我市农村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宽松,土地的所有者也是劳动者。收割完小麦,各家各户都会平整出一块耕地,将地里的秸秆收拢垛好,用来做饭、取暖、喂牲口、沤肥等,等到冬闲,就把用不了的麦秸秆,用拖拉机运至造纸厂卖掉填补家用。那时的小麦秸秆被充分利用,麦田里除了失火不存在焚烧秸秆的现象。

(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及农机化大发展初期

XX年前后,我市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外出打工,农忙时节也很少回来,从事农田劳动的大多是妇女、老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能力精耕细作,造成农田的粗放式管理,小麦收获后,秸秆及留茬的清理费时又费工,大量的秸秆被废弃或焚烧。焚烧秸秆的危害极大,既浪费资源、污染大气、板结土壤,还使农田林网的树木遭到破坏,同时给

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等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从而引起了舆论及政府部门的关注。

(三)农机化大发展时期

XX年以来,国家对购置农业机械进行财政补贴的力度猛然增加,我市农机部门也相继争取承担了多项省级及国家级农机化作业推广项目,全市农机化水平开始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农机合作社等农机化服务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农机化作业市场逐渐形成,竞争日益激烈,农机化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得到农民的普遍认可,田间管理工作开始由农机户全部承担,土地的所有者与劳动者再次分开。 在农机化作业推广项目的推动下,小麦秸秆还田技术依靠省事、省力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今年三夏农业生产中,全市秸秆还田面积达552.8万亩,占总面积的91.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秸秆还田的弊端开始显露,而秸秆打捆机的出现让麦农开始有了新的选择。秸秆打捆机不仅能快速清理田间秸秆,不耽误玉米播种,回收的秸秆还能出售,这种省事、省力还赚钱的秸秆处理方式很快得到了麦农的欢迎,但受多方面条件限制,今年小麦秸秆回收量仅占总产量的8.3%左右。

二、***市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

这里简要叙述几句,说明目前小麦秸秆利用的种类和比例。

(一)小麦秸秆还田现状

1、目前我市应用的小麦秸秆还田技术

(1)小麦高留茬还田:小麦收割时,小麦联合收割机不装秸秆粉碎还田装置,一般留茬在30-50厘米,切割下来的小麦秸秆直接抛撒到田间,不进行任何处理。这项技术省油省力,但在玉米播种时会造成

玉米免耕播种机拥堵,造成播种断行、断垄,增加了田间管理难度,致使农民不喜欢采用。

(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在小麦联合收获作业时,对小麦秸秆进行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撒还田。采用带小麦秸秆切碎和抛撒功能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在小麦联合收割机出草口处,装配专门的小麦秸秆切碎抛撒装置进行联合收获作业,一次完成小麦切割喂入、脱离清选、收集装箱、小麦秸秆切碎抛撒等技术。作业指标要求: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相对于高留茬还田技术更有利于麦茬作物的生长。但是小麦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还田设备不仅增加了购置成本,还增加了油耗,特别是在阴天或夜间作业时,因小麦秸秆比较潮湿,粉碎效果差、耗费动力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割速度,相比不带还田装置的小麦收割机作业成本上升6%-13%,平均增加作业费用5-10元/亩,油耗约增加10%。

2、小麦秸秆还田的利弊

(1)小麦秸秆还田的好处。秸秆粉碎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并能补充作物所需微量元素,降解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及重金属,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同时秸秆还田具有增强土壤保肥、保水性能,秸秆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还可以中和土壤碱性,促进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活性,从而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对减少农民群众焚烧秸秆污染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小麦秸秆还田的弊端。据农艺专家介绍,一般秸秆还田量每亩折干草150~250公斤为宜,近年来,我市秸秆还田已出现过量状况。

秸秆还田过量后不利于农田耕作保墒;播种深浅不一,出苗不齐、缺苗、断垄;土壤易干旱、出芽率低、浪费种子;秸秆腐烂过程中与农田玉米苗争夺氮素营养,浪费氮肥;影响喷药效果、浪费农药;病虫害发生加重;农作物易倒伏,造成农作物减产等问题。

(二)我市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现状

1、目前我市小麦秸秆的主要用途

(1)牲畜饲料。小麦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非淀粉类大分子物质,作为粗饲料营养价值低,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才能提高营养价值,提高利用率,增加采食量。我市现有的畜牧养殖企业仅回收质量较好的小麦秸秆,数量在10吨左右。

(2)生物发电。秸秆的发热值相当于煤的2/3(标准煤的1/2),我市现有2家生物质发电厂开展秸秆回收业务,对秸秆质量要求较低,但回收价格远低于其他回收企业,约为260元/吨,致使回收量仅占小麦秸秆回收总量的1%左右。

(3)秸秆基质。秸秆用作食用菌基料是一项与食品有关的技术。目前利用秸秆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技术已较为成熟,但存在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的问题,用小麦秸培育食用菌的产出率较低,所以小麦秸秆利用很少。

(4)造纸原料。小麦秸秆作为造纸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现已突破高能耗、高污染瓶颈而被造纸企业大量采用,与木浆、废纸浆等形成合理的多元化原料结构。目前,我市98%的回收小麦秸秆被造纸企业收购,用于生产颇具特色的纸制品。

2、小麦秸秆回收的过程

今年,我市平均每亩小麦秸秆净重能达500斤以上。其回收过程基本是:田间捡拾运输——秸秆回收点的收集运输——回收企业收储使用。

(1)田间捡拾运输。当前我市小麦秸秆田间的捡拾方式主要有人工捡拾和机械捡拾两种。人工捡拾主要是由有富余劳动力的农户进行人工捡拾小麦秸秆,劳动强度大,捡拾量仅占总量的5%左右。机械捡拾是由拖拉机配装秸秆打捆设备进行捡拾打捆,其捡拾、运输、装载效率相对较高,是田间秸秆捡拾的主力。今年我市三夏期间,对于秸秆打捆设备的使用管理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顺带作业,农机合作社在给农户“一条龙”作业时加入了秸秆回收环节,没有单独进行秸秆回收作业;二是转包他人,机主先将设备免费承包给拥有拖拉机的农机手,再按280元/吨的价格回收打好捆的秸秆;三是自己经营,机主雇人操作机械,亲赴地头联系秸秆回收事宜,再以1元/捆的价格雇人将秸秆用农用三轮车运送至秸秆回收点,由于大多数秸秆都是免费赠送,仅有10%左右的秸秆是以10元/亩的价格成交,其在田间回收的平均成本在170元/吨左右。

(2)秸秆回收点的收集运输。目前,我市秸秆回收点绝大部分由泉林纸业设置,少部分由常年从事秸秆生意的私人经营,总数210余个,其中千吨以上的点近90个。每个回收点回收范围平均为3个乡村,千吨点可以达5个以上村庄。千吨点平均占地在10亩左右,必须配备打捆机、抓草车、包夹车、拖拉机、传送车、简易维修设备及齐全的防火、防水设施等。今年三夏期间,千吨点每天最少得雇佣20余人,固定费用在5000元以上。等秸秆收集到一定量时,回收商大都

使用装载20吨左右的拖拉机分批将小麦秸秆运往回收企业。其存储运输成本在150元/吨左右。

(3)回收企业的收储。目前,我市仅有泉林纸业大规模回收储存使用小麦秸秆,其每年秸秆需求量在150万吨以上,而每年能收到的秸秆仅为6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成产需要。三夏期间,其秸秆回收价格为550元/吨,由于此时草料供应充足、储存场地紧张,企业对草料要求较严,折杂比较严苛,回收商平均只能拿到440元/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秸秆储量的日益减少,7月1日,企业收购价格涨至580元/吨,价格预计最高能涨到630元/吨。

3、我市现有小麦秸秆打捆机情况介绍

小麦秸秆打捆机作为我市小麦秸秆回收的主力,就秸秆打捆方式主要分为圆捆式及方捆式两种。

(1)圆捆式打捆机。圆捆式打捆机是我市引进最早的小麦秸秆回收机械,目前主要机型参数如(表一),其作业时所需动力较低,30马力的拖拉机就可以带动,但是每打好一个捆就得停机卸捆,因而夜晚无法生产作业。现如今,保有量仅在80台左右。 (表一)我市现有圆捆式秸秆打捆机主要参数 生产企业 型号 作业效率

(亩/小时) 作业幅宽(米) 草捆尺寸 (直径×宽度) 草捆均重 (公斤/捆) 作业产出 (公斤/亩)

上海世达尔现代农机有限公司 MRB0870型 7 0.8 φ0.6×0.7米 25 150

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92YG0.9型 7 1.5 φ0.9×1.23米 90 150 (2)方捆式打捆机。方捆式打捆机是我市近几年引进的一种新型打捆机,其核心设备-打结器,全部进口自德国、日本,致使价格居高不下,每台售价在10万元左右。目前主要机型参数如(表二),其作业时,自动打结成捆,无需停车卸捆,与圆捆打捆机相比,机手劳动强度大大减少,作业效率、成捆率、草捆密实度大大优于前者,所打方形草捆也更方便装运,为我市现有秸秆打捆机的主力机型,总数500余台。

(表二)我市现有方捆式秸秆打捆机主要参数 生产企业 型号 作业效率

(亩/小时) 作业幅宽(米) 草捆尺寸 (长×宽×高) (米) 草捆均重 (公斤/捆) 作业产出 (公斤/亩) 上海世达尔现代

农机有限公司 STAR THB1060型 15 1.5 0.4×0.4×0.8 15 150 内蒙古华德牧草

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9YFQ-1.5型 15 1.5 0.4×0.4×0.8 15 150 9YFQ-1.9型 15 1.9 0.4×0.4×1.2 40 200 福田雷沃重工 MF6040型 15 1.9 0.4×0.4×1.2 40 200 通过调查走访机主了解到,方形打捆机将是未来秸秆机械化捡拾的主力机型,上海THB1060、华德9YFQ-1.5两种机型的机械作业时,受

秸秆状况影响较大,秸秆过于干燥或破损严重情况下无法捡拾打捆,但所打草捆较小便于装卸,适用于小地块或运输不方便的地区作业;上海THB1060还可以在固定状态下,经人工填充秸秆进行打捆,还适用于回收散装秸秆的秸秆回收点;华德9YFQ-1.9、雷沃MF6040两种机型的机械作业时受秸秆状况情况影响较小,即使秸秆已被还田机打过,也能捡拾打捆,成捆率、草捆密实度及经济效益好于其它几种机型,适用于大地块并且运输方便的地区作业。

1、当今世界农业大国的秸秆综合利用的走向

美国每年回收大约4500万吨秸秆,被用作饲料,或将整捆的秸秆高强度挤压后填充新房的墙壁;此外,政府还提供补贴等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再生能源事业,把秸秆作为新兴的替代燃料特别是生物燃料,从中提取乙醇进行开发利用,使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有了新发展。 丹麦作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秸秆发电的国家,农民将秸秆卖给电厂发电,满足上万户居民的用电和供热需求,电厂降低了原料成本,居民获得了实惠的电价,而秸秆燃烧后的草木灰又无偿地还给农民作了肥料,从而形成了一个工业与农业相衔接的循环经济圈。

2、我市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的前景

目前我市秸秆造纸技术处于同行业国际领先水平,其生产的高档原色纸、无菌包装制品、绿色有机肥料,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使秸秆资源转化为了经济效益;我市畜牧常年饲养量达到500多万头(只),草畜养殖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将秸秆做为牛羊的粗饲料将是未来的方向;一些乡镇已经利用秸秆汽化原理和

技术,在农村推行秸秆沼气工程,对缓解常规能源紧张,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如果能创建以秸秆为原料的新型生态工业,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秸秆生态工业四业相结合的高级阶段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则农用生物柴油燃料、寡糖植保素生物农药、秸秆有机肥、秸秆生物饲料等都是秸秆转化的产物,有望形成比传统“石油农业”劳动生产率更高、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这种前景十分诱人。

三、小麦秸秆回收的制约因素

据统计,在刚刚结束的“三夏”生产中,小麦秸秆回收60余万亩,约12万吨,不到秸秆总产量的8%,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户利用量减少。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户大多使用液化气、煤、电作为生活燃料,耕种施用化肥,秸秆作燃料、肥料的传统利用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二是劳动力短缺。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家中多是留守老人和妇女,无力回收秸秆,而回收点所需的大量人力,也不容易召集。 三是回收场地不足。秸秆回收所需的专业场地对面积、地势、位置及附属设施要求较高,缺一不可,需要沟通调节的部门较多,普通群众无力解决。

四是秸秆回收设备过少。我市现有秸秆打捆机不足600台,远不能满足麦农需要。尽管这几年国家农机补贴资金投入在逐年增加,但秸秆回收设备不在重点补贴机具之列,各级政府相应补贴或扶持政策滞后,秸秆打捆机价格高、回收慢,致使农民和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制约了秸秆回收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发和企业的发展。

五是工业利用滞后。近年来,我市的农业持续稳产高产,农作物秸秆总量随之增加,但回收企业没有相应增加,使用途径单一,仅有的几家企业几乎形成市场垄断。

六是农业作业模式滞后。受机械性能和作业效率的影响,机械多次进地会造成土壤板结,为不影响玉米的播种及生长,农户为抢农时不得不选择秸秆还田或就地遗弃。

七是养殖业对秸秆需求过低。我市大型牲畜养殖业主要依靠成品饲料,将小麦秸秆作为粗饲料直接用于饲料的比例较低。

八是收购价低。加之秸秆田间收购价格(0.1元/公斤)过低,农民人工收秸秆所卖的钱不如打工一天赚钱多。

四、推动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的措施建议

1、小麦秸秆机械化回收的技术路线 (1)每年秸秆的回收规模

就目前我市农业耕作条件,按照近年来探索出的种植经验,每块耕地可以连续秸秆还田两年, 械化回收作业,在机具调度,人员配合上更有优势。应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未来秸秆回收作业的主力,加大扶持力度。 (3)田间作业时的机具配合及作业要求

在田间进行秸秆机械化回收作业时,为达到作业效率及经济效益最大化,1台秸秆打捆机(方捆机)跟随2-3台小麦联合收割机(不带还田装置)进行检拾打捆作业,收割机的收割高度≤10厘米,每捆秸秆长度≤1.2米,然后配3辆农用三轮车装运草捆,每辆车配2个人,作业面积在XX-2500亩。 (4)回收点的布局

秸秆回收作为根治秸秆焚烧问题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应联合秸秆回收企业积极组织回收点的建立工作。为方便秸秆回收,每个村都应至少建立1个回收点,并在交通便利之处设立储存点,解决秸秆回收后的储存问题。

(5)道路运输方式的选择

目前,我市秸秆运输大多使用拖拉机运输,一是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二是降低运营成本,三是回收企业与回收点大都在100公里以内。拖拉机运输50公里以内成本约在80元/吨,100公里以内平均100元/吨。距离越远,风耗、亏吨就会越严重。为减少运输途中的损失,增加秸秆的运输距离,秸秆在装车之前可以进行机械化压缩,可将草捆密实度增加3倍,再使用大型卡车运输,100公里以内的运输成本可降至30元/吨。但秸秆压缩设备价格过高,每套在40万元左右,作业效率100吨/天,投入大、回本周期长,个人很难解决,最好由政府部门出面,推动回收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政府进行补贴的同

时,由企业垫付部分购机资金,实现多方共赢。

2、对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的扶持与推广

(1)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制定和完善小麦秸秆回收利用政策,重点支持小麦秸秆回收综合利用高新技术、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秸秆加工开发利用领域,在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将秸秆打捆机等设备纳入重点补贴机具;三是部分临时的秸秆回收场地,本身存在时间较短,应减少审批环节,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将秸秆暂存场地建设纳入到建设规划当中进行通盘考虑;四是秸秆运输大多在夜间进行,建议减免夜间过路过桥费用。

(2)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利用广播、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介,加大对秸秆回收综合利用的宣传力度,引起全社会共识,秸秆不是农业废弃物而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可以应用到全社会的方方面面,让农民群众认识到浪费秸秆是浪费资源,从而调动其广大农民回收秸秆的积极性。例如: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草帘需求量很大,一个大棚要用一吨草帘,售价1000余元,加大草帘加工业的宣传力度,在农民身边形成秸秆产业。

(3)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建设。目前秸秆转化为燃气主要又两种方法:一种是秸秆气化。即通过作物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一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秸秆汽化集中供气(一人烧火全村做饭),其热能转换率在75%以上,实际热源利用率大于直接燃烧利用的3倍以上。据测算,建一座供一个村300户炊事用气的秸秆气化站,年消耗秸秆270多吨。与采用煤炭、液化气等能源相比,全村每年将节约用能支

出约15万元。清洁便捷燃气的使用还避免了“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室内、室外空气污染问题,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耕地和森林资源。秸秆墙板的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此外,经过技术方法处理加工秸秆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饴糖、酒、木醣醇和加工纤维板等。秸秆的使用量增加必定会带动回收价格的提高,从而在根本上带动农民回收秸秆的积极性。

内容可再精炼,避免前后重复。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述职报告精选范文

今天我站在这里述职,此时最要表达的就是一份感谢。感谢学校领导对我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指导,感谢在座的全体老师在工作中给予的关爱、配合和信任。一学年来,我努力完成大队部的各项工作。在紧张而又繁琐的工作中我不断地充实、丰富、完善着自己。为了更好地接受大家的帮助和监督,在此我把一学年来履行岗位职责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加强常规管理力度,强化规范意识。

1、进一步抓好常规教育,完善制定各项规章评比制度。班队活动专时专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纪律观念、道德观念,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宣传板报等渗透常规教育。

2、加强大队部的领导和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注重小干部的培养和引领辐射作用。实行大队干部例会制度。坚持让学生站好门岗,守好我们的校园。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总体要求下,为学校的规范管理做出贡献。“争当好队干,共建和谐校园”培训活动

3、抓好每周一的晨会:每周一的晨会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不管是刮风下雨天我们都在坚持。下雨天我们在教室进行,晴天在操场举行,虽然学校前期在加固建修中,伴随着刺耳的噪音,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能够通过广播传达对五星红旗的热爱之情。本学期,通过对升旗手、主持人的训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不论会场纪律还是学生的演讲水平都比上学期有了明显进步。

4、继续实施三项循环竞赛。指导学生干部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做好每天的检查和记录工作,实行扶助员的自主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效率,还让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机会。

5、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重新改组了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中午都有一个播音专栏,以此来宣传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学会感恩教育等活动,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

6、升旗仪式更加规范有序。

(1)为了使每一次的升旗仪式都能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每学期初,大队部根据学校的活动以及每周的节日等情况,安排好每周国旗下演讲的人员,选择好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每周一之前,做好督促提醒工作。

(2)升旗手做好二级培训。开学前一周,大队部要求高年段班级各选出六名光荣的升旗手,并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使各升旗手都能明确旗手的责任,了解升旗的一般要领。并且做好轮值表。要求升旗手按轮值表升(降)好旗。

二、积极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并收到良好成效。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学生的一颗心脏,活起来、动 起来,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才代表着生长的茁壮。少先队就是通过各种活动,使队员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1、开展了两次校长表扬信兑换活动,并为获得5张及以上校长表扬信的同学在庆六一游园活动精神准备礼物和奖品。

2、6月份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的系列活动,其中包括38名新队员入队仪式;在全校少先队队干中开展“红领巾心向党,英雄故事我来讲”故事会;一(2)、三(1)中队开展“学先锋 找榜样 争四好”主题活动,以身边的“美德少年”、“顽强拼搏刻苦训练的技巧队员”为学习榜样,争当好少年。

3、学雷锋月活动,制定了员峰小学学雷锋活动月方案,并要求按照方案开展。学雷锋主题班会、出版“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 墙报、3月5日,学雷锋日学校开展了“齐捐书、共阅读” 捐书活动为身边希望工程捐款活动,组织我校亲子义工队家庭和队员到我校4位低保同学家庭开展慰问活动、到员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为张溪郑二小学蔡宇航同学捐款活动、此次员峰小学评选“学雷锋小标兵”活动分别从“学雷锋助人为乐小标兵”、“学雷锋奉献爱心小标兵”、“学雷锋拾金不昧小标兵”、“学雷锋勤俭节约小标兵”、“学雷锋见义勇为小标兵”、“学雷锋刻苦学习小标兵”、“学雷锋讲文明小标兵”、“学雷锋环保小标兵”八个方面对同学们进行评选。评选120多位“学雷锋标兵”、在信息技术吴嘉亮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向雷锋学习,做美德少年网上寄语签名”活动、4月1日,开展全校性的学雷锋故事比赛。

4、修身活动: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0月17日员峰小学全体师生举行了隆重的全民修身签名活动。3月31日,带领五(1)班两位小记者参加东明社区“修身学堂”开幕式,并对活动进行了采访。五一劳动节前夕,全校修身体验活动之“我劳动,我快乐!”大清洁活动;5月14日,与25位家长代表参加中山市父母修身家长学堂开课

5、庆六一活动,新队员入队、精心设计以

6、春游、秋游活动,为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本年度我们共开展了春游、秋游两次的实践活动。

4月28日上午,组织师生开展“修身励志体验活动”。这次的行程包括到环保基地进行植树活动、到中山烈士陵园开展扫墓活动以及到珠海神秘岛开展游乐活动。

10月28日开展“纪念辛亥百年•继承先烈遗志”秋游活动。东莞虎门炮台、海防博物馆、广州番禺滨海乐园

7、做好大队委改选工作,我们开展了新一届大队干部换届选举活动,经过各中队择优推荐,候选人竞选演讲,学生代表无记名投票及评委老师的公正评选,选举产生了新一届28名大队干部。

8、做好新队员培训工作。为选拔一批有威信、有特长、有能力、有代表性和肯为少先队员服务的少先队干部队伍,更好地服务全体学生,不断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石岐员峰小学大队部3月3日,正在对来自3—5年级所推荐18位大队委候选人的演讲进行评比。14位

9、新旗手培训工作

10、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把读书与修身相结合,举行“创建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之“以书会 友”的读书活动。

11、5月,为贯彻落实我市全民修身纲要,纪念建团90周年,结合母亲节的到来,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近日,石岐区员峰小学举行“妈妈我爱您——母亲节亲子手工制作比赛”活动。

12、通过仪容仪表检查评比、文明班评比、班主班貌评比、最佳领队员

13、充分校园广播站、广播电视台、大堂两台电视,及时向同学们

为更好发挥学生当家作主的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石岐员峰小学早在本学期开学初德育工作中就把成立学校通讯组和红领巾电视台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重点。

14、积极收集各班、非通讯组老师在开展活动后的投稿,并认真审稿、挑选了一批优秀的稿件推荐到中山教育信息网,一学期下来,来自我校非通讯组老师所发的稿件共有

15、正副班主任分工合作的墙报评比

我快乐”、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墙报评比活动。

“我修身

16、开展了优秀少先队员、及十佳少先队员、十佳辅导员、温州市第三届队长学校的推荐活动。

17、月饼盒回收活动,10月10日上午,石岐员峰小学进行了“畅享低碳中秋、创文明城市”月饼盒回收总结暨表彰活动,对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的三十多位同学颁发“环保小卫士”奖状、对积极参与的四(2)班、六(1)班、三(1)班颁发“环保积极参与”奖证书。

18、10月9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他们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石岐区员峰小学于近日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首先学校组织通过开展主题队会,专题讨论作为一个小学生应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以实际行动,向国旗敬礼,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二是利用信息技术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网上签名寄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

三、强化队员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1、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为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求班主任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队员记清记牢,做到淳淳教导,坚持不懈;二是学校对规范队员行为采取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集会红领巾广播室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让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列入班级考评内容中。今年,两操、清洁卫生、佩带队标志、打架骂人等项目被纳入了“流动红旗”评比。还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时的常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养成教育。

2、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全方位对队员进行思想教育,并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重阳节、元旦等有利契机,通过举行队活动,国旗下的讲话,新队员入队仪式等形式生动的活动,在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推荐第5篇:小麦高产技术调研论文

冬小麦种植技术浅谈

朱相超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1、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

2、光照阶段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12小时日照能正常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历时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

3、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1)引种。

小麦品种具有严格的地区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差异,对品种的要求各不相同。如北种南引,由于南方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短,不能满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所要求的低温和长日照条件,发育迟缓,表现迟熟,甚至幼穗发育不全不能抽穗。南种北引,越冬前很快通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表现早熟,且易冻害,也南成功。纬度相同或大致相近的地区引种较易成功。

(2)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低,时间长,在南方种植不会拔节,宜早播。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适当的氮素营养,保证充足水分,有利于延缓光照阶段的发育,延长穗分化时间,从而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

(三)小麦产量的形成

小麦产量是指有机物质和数量或生物质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是指小麦生产和积累的有机质的总量,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需要的那一部分产品,即籽实。

1、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分配与产量形成

小麦的生物产量中90%以上是有机物质,有机物质生产是形成产量的主要基础,小麦的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质的主要器官,光合生产量=光合面积X光合时间X光合生产率,当小麦灌浆结实期当地气温适宜而偏低时,昼夜温差大,呼吸作用减弱,对有机物质消耗减少,叶片光合寿命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延长,光合生产率提高,增加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向籽粒输送。

小麦一生干物质积累速度和积累量:

拔节——抽穗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45-50%(最快);

抽穗——成熟期,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35%(次之);

茎杆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70%;

叶鞘和叶片输出,占一生总积累量的30%;

抽穗扬花期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状况的好坏,对小麦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

小麦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亩实粒数及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

每亩穗数X每亩实粒数X千粒重(克)

产量(667㎡)=

100

(1)穗数的形成。小麦穗数是由主杆穗和分蘖穗组成,由于小麦的播种不同,基本苗数不同,主穗在总穗数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在25-70%之间,增加分蘖穗提高成穗率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目标之一,小麦分蘖成穗规律是:低位蘖分蘖成穗率提高,高位蘖分蘖成穗率减弱,主茎基部第

一、二分蘖成穗率可达60-80%,随着分蘖节位的提高,成穗率急剧下降。早发生蘖成穗率高,迟发生蘖成穗率低。

(2)粒数的形成。小麦在幼苗期前就开始进入小穗分化发育期,一般在短日照5-10℃的温度能延长小穗分化期,增加小穗数,为多花多粒打基础。拔节至孕穗期是小花发育的关键期,营养不足或密度过大,导致小花大量退化而减少穗粒数。孕穗至开花期,是花粉粒和小花发育的重要时期,光照不足影响有机营养缺乏,低于10℃的温度造成小花发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影响小花正常结实,因此,只有在形成较多小穗小花的基础上,改善小麦拔节后的营养和光照条件,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减少小花退化,形成较多粒数。

(3)粒重的形成。小麦开花后8-10天,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籽粒形成,随后灌浆速度加快,中期籽粒增重达到60-70%,前期、后期各占15-20%。因此小麦灌浆期间,日照充足,温差较大,

气温适宜有利于籽粒灌浆和提高千粒重。

二、小麦栽培技术

(一)整地

1、土地平整。

2、土层深厚。

3、结构良好。

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高。

(二)麦田整地技术做到:早、深、松、碎、净、平。

早——前茬收获后及早整地;

深——适当加深耕作层;

松——表面疏松通气不板结;

碎——土渣细小;

净——及时灭茬,表土无作物根蔸;

平——地面平整,厢平沟直。

(三)施肥

1、小麦施肥特性

(1)小麦对氮、磷、钾吸收:

氮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2.2%,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重要成分。

磷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7-0.9%,是核蛋白的组成成分。

钾素在小麦籽粒中占干重0.5-0.6%,是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和运转。

(2)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生产100公斤小麦)

纯氮:2.75-3.23公斤,折碳铵46.8-54.9斤;

五氧化二磷:0.88-1.39公斤,折过磷酸钙106-16.7斤;

氧化钾:2.4-4.0公斤,折氯化钾14.4-24斤。

(3)小麦与微量元素。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锰、锌、铜、硼、钼等微量元素。 缺锰:小麦叶片柔软下披,有时出现灰色斑点。

缺锌:影响小麦分蘖,降低成穗率。

缺硼:雄蕊发育不良,花粉少而差,降低结实率。

缺钼: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粒少、产量低。

(4)施肥方法

A、生产200-25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12.5公斤;

生产450-500公斤小麦施肥量(按标准亩):总施氮量为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钾肥10-15公斤,有机质占60-70%。

B、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2500斤,N、P、K肥占总肥量的60%。

追肥:追肥占40%。

(5)种植密度

A、密度与光合生产的关系:小麦生产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能转变成有机质的过程。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密度过低,浪费光能,光合产物减少;密度过大,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光合产物也增加,通风透光不良,功能叶片死亡提早,光合寿命缩短,合成有机质减少。

B、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种植密度一般基本苗,它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密度增加时,单位面积的穗数得到提高,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密度降低时,穗数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有所增加。一般要求每亩基本苗数在15-30万才是适宜的种植密度。

(6)选用良种。优良品种的特点: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产量稳定。

(7)播期、播量及播种方式

A、播期。

冬性品种日平均温度17-18℃,在10月以后播种;

B、播量。一般亩播15-18斤。

C、播种方式。分三种播法:条播、撒播和点播。

小麦的田间管理

一、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出苗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

春性小麦出苗—拔节4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半冬性小麦出苗—拔节5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冬性小麦出苗—拔节7-8叶进入幼穗伸长期。

2、栽培特点

(1)要苗齐、苗壮。

(2)争取早分蘖、早发根。

(3)达到壮苗越冬。

(4)营养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安全越冬,为增产打基础。

3、管理措施

(1)苗肥:齐苗后追一次速效肥,促进幼苗生长,提早分蘖,一般每亩追尿素5-8斤;

(2)分蘖肥:分蘖肥用量不可过多,防止冬前旺长,降低抗寒能力,一般亩追尿素8-10斤;

(3)腊肥:冬至过后,一般施有机肥2000斤,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

(4)化学除草:在播后至出苗前,用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兑水120斤喷雾,在下雨期间喷药最好。

(5)压麦:压麦一般在越冬期间进行,对生长壮、旺苗进行镇压,控上促下,缩短茎基部

一、二节间长度,增加粗度,提高抗倒能力。

(6)防御冻害:防御冻害的主要措施有,选用抗寒强的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寒潮来前浇水,减轻冻害。

二、拔节孕穗阶段的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

1、生育特点:拔节孕穗阶段包括拔节、孕穗、抽穗等生育时期,属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早春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小麦开始拔节,拔节后分的蘖一般为无效分蘖。孕穗以后是小花发生分化和部分退化的时期。拔节期以茎、叶生长为主,孕穗期以茎、穗生长为主。

2、田间管理:

1追肥。 ○

拔节期:一般每亩追尿素15斤左右,增粒增重,防早衰。

孕穗期:一般每亩追尿素5-6斤,增加穗部营养供应,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2清沟排渍。 ○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小麦开始拔节,3月份雨水逐渐增多,导致小麦各种病害发生,麦田要注意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减轻病害。

3预防倒伏。 ○

a、采用矮杆品种。b、合理应用肥水。c、控制旺长,小麦过旺生长时,可用矮壮素进行防治。

推荐第6篇:小麦

小麦-夏玉米、花生稳粮增油高效种植模式方案

一、总体思路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传统的种植方式由于田间小气候恶化,病虫害严重,土、肥、光不能充分利用,产量难以进一步提高,推广增产减灾关键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优化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推进区域化、集约化生产,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摸索小麦-玉米、花生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使小麦产量、夏玉米产量稳定在千斤以上,亩增收花400-600斤。

二、目标任务

以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坚守生态“绿线”不含糊、坚守粮食底线不懈怠,在全市夏粮面积稳定在x万亩以上,总产x亿斤以上,玉米面积稳定在x万亩以上,总产x亿斤以上的基础上,稳步推广夏玉米花生套种稳粮增油高效栽培技术。

三、试验方案

1.土壤选择:选择耕层深厚,排水性好,有机质丰富,富含钙质,疏松易碎的土壤类型。

2.种植模式:小麦纯作,玉米田施行每一间作套种带宽2.4米,种植3行玉米,4行花生。玉米小行距30厘米,大行距170厘米,株距20厘米,亩种植4000株;大行种植花生1-2垄4行,大畦沟宽1m(内种玉米3行),净畦面1.2-1.4m,垄高15-20cm,行距30厘米,株距14-17厘米,每亩0.9-1.1万穴。(如图

1、2)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3、茬口安排:10月下旬播种小麦。翌年5月底至6月初小麦收获后,及时铁茬或灭茬整地播种夏玉米,起垅点播夏花生, 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玉米、花生。

四、栽培要点

(一)小麦。选早熟、矮秆、耐肥、抗倒伏的许科

316、汝麦0

319、平安8号、郑麦90

23、郑麦769

8、豫农20

2、众麦2号等高产品种。前茬作物收获后,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纯氮13-15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5-6公斤,硫酸锌1-1.5公斤,硼肥(硼砂)0.5-1公斤。施肥方法上为底施和追施相结合,即有机肥、氮肥总量的70%和全部磷、钾、微肥做底肥。耕翻整地后播种小麦。翌年小麦返青后追施剩余30%的氮肥作拔节孕穗肥,灌浆期可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和微肥。适时防治病虫草害。具体措施为: 一是适时收秋腾茬整地:玉米最迟在9月底收完腾完;花生在10月5日前收完腾完。按照“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必须耙实”的要求,精细整地。

二是土壤药剂处理:重点防治野燕麦、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治野燕麦,可用40%野麦畏每亩300毫升对水40-50公斤,小麦全蚀病发生重的地块亩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亩3公斤,用30公斤细土拌匀,地下害虫、吸浆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5-3公斤兑细土25~30公斤,或用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制成毒土25~30公斤,翻耕后均匀撒于垡头,然后随耙地将药剂与土壤混匀;

三是适期适量匀播:因地制宜,推广‘二晚’技术。在10月底前高质量完成播种任务,亩播9~10公斤,误期晚播麦田,要选用弱春性品种,每晚播2天,亩增加播量0.5公斤。麦播期间,严把防疫关,防止危险性病虫传播,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技术。

四是科学应变管理。一是冬前和冬季管理。麦田冬前和冬季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壮苗,保证苗全、苗匀,实现安全越冬。小麦出苗后要注意及时查苗补种、剔稠补稀,确保苗足、苗匀、苗全。小麦分蘖后至越冬前,根据苗情和墒情变化,有针对性的采取中耕、镇压、追肥、化控等措施,促弱控旺,争取壮苗越冬,同时搞好冬前化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冬季要根据苗情变化,合理调控群体结构,适时搞好冬灌、追肥和中耕。二是春季管理。春季以中耕锄划和肥水运筹为重点,实行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拔节前对所有小麦中耕一遍。对旺长和群体较大的麦田要深锄断根,控制旺长;对弱苗麦田应浅耕、细耕,尽量避免伤根,促其快速生长发育;在肥水管理上对群体不够,个体较小的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8-10公斤,以促弱转壮,增加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增加亩有效穗数;对地力水平中等、冬前群体较足的二类麦田,可在起身至拔节初期进行肥水促进;对地力基础较好、群体大的一类田,返青起身期控水控肥,控制春生分蘖发生,基部节间生长过长,加速分蘖两极分化,防止后期倒伏。到拔节中后期再进行肥水促进,促使大分蘖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实现穗大粒多,提高产量。应用化控调优技术,小麦起身后拔节前,对有倒伏危险的麦田要及时选用吨田宝、壮丰胺等进行化控防倒。三是中后期管理。后期管理的重点是养根护叶,适时浇好扬花、灌浆水,及时拔除杂草和散黑穗植株,结合病虫害防治,搞好叶面喷肥。小麦拔节至灌浆期,可多次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100克,间隔7天左右,根据苗情酌量加入尿素,既能延长叶片功能期预防早衰、减轻干热风的危害,又能加速植株茎、叶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转、提高灌浆强度,增粒增重,改善品质。

五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搞好预测预报,制定落实防治预案及统防统治措施。以防治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蛴螬、蝼蛄、金针虫、吸浆虫、蚜虫、粘虫、猪秧秧、燕麦等为重点。麦播时重点防控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全蚀病、黄花叶病、地下害虫。小麦返青至孕穗期,重点搞好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的防治工作。抽穗至灌浆期多种病虫害往往交替发生,搞好“一喷综防”,特别是要在齐穗至杨花期防控赤霉病,灌浆期防控蚜虫。推广高效、低残留、无公害化学除草剂,科学防除杂草。

六防灾抗灾减灾。小麦生育期间,旱涝、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要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制定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加强干旱、洪涝、冻害、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加强分类指导,推广“四水一早”技术,提高抗灾应变能力。 七测产与收获。按10点随机取样测产,测产方法:用事先做好的6平方尺测产框(长3尺,宽2尺),随机套取小麦穗子,计算亩穗数。在取样点从根部握取20株以上小麦查总穗粒数,计算出每穗平均粒数。亩穗数=6平方尺测产框内穗数×1000。产量计算: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平均穗粒数×千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85%

最适宜的收获阶段是蜡熟末期到完熟期。蜡熟末期,全株变黄,茎秆仍有弹性,籽粒黄色稍硬,含水量20~25%,茎秆含水量30~50%。完熟期叶片枯黄,籽粒变硬,呈品种本色,含水量在20%以下,茎秆含水量20~30%。人工收获宜在蜡熟中期到末期进行;使用联合收割机宜在蜡熟末期至完熟期进行,以减少损失,便于脱粒和保证质量,同时也为下茬玉米、水稻争取农时。留种用的麦田应在完熟期收获。

(二)玉米、花生套种

1.玉米铁茬播种后整地种

玉米:选择早熟、矮秆、株型紧凑、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先玉3

35、晋单51号等。6月上旬收麦后抢墒(或抗旱)铁茬直播,要确保一播全苗。玉米出苗后灭茬松土,适时间苗定苗。根据玉米长势追施苗肥,促进平衡生长,每亩施碳铵6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20公斤。穗肥于播后40天施,每亩施碳铵80公斤或尿素20公斤,墒情差时适当灌溉。及时防治叶斑病、玉米螟 。

花生:选择高产、早中熟、抗逆性强的直立型品种鲁花9号、白沙、罗汉果、宛花2号和驻花2号等品种。小麦收获后,先在茬地内亩施复合肥50公斤、有机肥15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结合耕翻熟化耕层,及时耕地保墒起垄。垄高15-20厘米,垄面宽20-100厘米。单垄面上种2-4行花生,点播,每穴2粒。在播种前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预防苗期立枯病、炭疽病等。播后整平垄面,喷施除草剂。在花生初花期适时喷施多效唑化控防旺长,后期叶面喷肥防早衰, 注意防治叶斑病。及时防治花生青枯病、锈病、蚜虫、蛴螬等病虫害。

2.统一整地后播种玉米花生

一是品种利用和种子处理。品种利用同前。播前7-8天将玉米、带壳花生晒种3天以上,然后用手工剥壳,大小粒分开。播前用50%辛硫磷100ml加50%多菌灵粉剂100g,对水3-4kg喷拌50kg花生种,防治倒秧病和地下害虫。

二是施足基肥,整地作垄。腾茬后立即进行耕翻,并结合施入有机肥2000kg或商品有机肥50-100公斤、48%复合肥50公斤、尿素20kg、磷肥50kg、氯化钾15kg。精细耕整耙平后放线作垄,要达到垄土细松,垄面平整。作垄时可每亩施呋喃丹1.5kg,防治地下害虫。1米宽大垄沟中间按30厘米行距播种玉米3行,垄面种花生4行。

三是化学除草。除草分两次进行,一次在播种后每亩用乙草胺150ml对水40kg分均匀喷洒进行封闭除草地;二次在生育期内,针对杂草各类不同,分别在玉米和花生田喷施专用除草剂。

四是及时化调:玉米在9-10片可见叶时,花生盛花后期,下针初期或株高达30cm时,每亩用玉米控旺剂、壮饱安粉剂20g对水30kg喷雾。旺长田块,第一次用药15天后再化控一次,确保株高控制在45cm以下。

五是适时追肥。在施足基肥基础上,花生结荚期要施好饱果肥,每亩用尿素10kg在垄上打洞追施。玉米喇叭口期亩施尿素15kg作穗肥。根外喷肥很重要,玉米吐丝-灌浆期、花生中后期每亩用壮丰安或海藻酸精30g对水15kg喷雾,也可用尿素0.5kg加磷酸二氢钾100g对水50kg喷雾。

六是调灌关键水。苗期保持田间持水量60%左右,灌溉关键要做到两点:一是播种时足墒,出全苗;底墒不足时播后要浇蒙头水。二是玉米大喇叭口期到抽雄后25天这一时期内,若田间持水量不足80%时,要浇好三水(即大喇叭口水、抽穗水、灌浆水;花生田盛花期、扎针期、保果期),确保穗(果)数和穗粒(单株果荚)数、提高灌浆强度。

七是防病治虫。玉米在拔节期可用农用链霉素+多菌灵或三唑酮防治青枯病、锈病人、纹枯病和大小斑病;可用50%消菌灵50g加水30kg喷雾,防治细菌性叶枯病;在喇叭口期用吡虫啉、辛硫磷、甲维盐等防治好玉米螟、棉铃虫、甜菜夜蛾等;对花生田发生黄化苗田块,用硫酸亚铁+高钙防治。初花期可用50%消菌灵40g加水40kg喷雾,防治青枯病、灰霉病;可用20%粉锈灵30g对水50kg喷雾防治锈病;为防好后期地下害虫,亩用辛硫磷0.5kg对水400kg灌根效果较好。

八玉米去雄。在玉米授粉后15天进行削头处理,只保留穗上部1~2张叶片,即防养分消耗,又能增强光的通透性,提高玉米、花生田光合、灌浆速率。

九适时收获。玉米按10点随机取样测产,每点测量玉米11行距离求10行平均行距,在10行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一行51株,计算株距,计穗数,求得结穗率和每亩穗数。在每个样点(段)内连续取20果穗,测定穗粒数(每穗有代表性的一行行粒数×穗行数)。产量计算: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85%

水稻按10点随机取样测产,每点测量水稻21行距离求20行平均行距,在21行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行21穴,测定穴距,计算每亩穴数;在每个代表性样段内连续挖10穴,逐穴数荚果数,计算平均穴荚果数。百果重按照品种常年平均百果重计算。

推荐第7篇:定陶县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推广情况调研报告

定陶县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推广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菏泽市农机局《关于做好2012年度全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精神,近日,定陶县农机局积极组织了机手、农民、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等在农机科技示范园内进行了免耕播种小麦苗青观摩,并对全县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推广情况进行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定陶县现有耕地面积76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在73万亩,小麦免耕播种面积20万亩,2011年三秋期间通过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每亩可降低作业成本40元左右,加之节水节肥,每亩可为农民节本增效100元左右,20万亩保护性耕作的示范推广为定陶县粮食生产增加了2800万元的经济效益,保护性耕作的推广不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从事其它产业创造了良好基础,而且秸秆还田的实施也改良了土壤性能,培肥了地力,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定陶县秸秆禁烧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定陶县农机局成立了以刘敏杰局长为组长,李留柱副局长为副组长,农机推广站长、农机校长、管理股长为成员的保护性耕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切实加强对小麦免耕播种工作的组织领导。

2、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定陶电视、乡村广播、定陶报等媒体,以及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广泛宣传小麦免耕播种的重要意义,让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免耕播种”农机化技术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重要作用。

3、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杠杆,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2011年,全县共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107台。

4、发挥农机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让农民群众深刻感受到实施“免耕播种”农机化技术的优越性。

5、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主力军作用。在小麦免耕播种作业服务过程中,通过签订作业合同,实行订单和代耕制作业服务,切实把免耕播种及保护性耕作列入规模化作业的重点项目,全面推动了免耕播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6、加强多部门协作。定陶县农机局联合县农业局,结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多部门协作,层层明确任务,签订责任书。

三、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近几年来,虽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由于保护性耕作项目投入少、项目点分布少,社会宣传不够深入,还没有得到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尤其是部分党政领导、有关部门还不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意义,使这项工作还没有全面得到政府的支持与配合。大多数农民群众对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的优点、优势还不明白、不了解,更谈不上接受。

2、机手的利益问题。经济收入是机械操作手们首先考虑的问题。一台大型拖拉机加上一台免耕机,购买成本减去政府购机补贴还需花7-8万元。同时秋种季节性强,时间短,地块小而散,造成了作业效率低、作业成本高,从而影响了购买机具以及免耕播种作业的热情

3、作业的质量问题。由于小麦免耕播种是一项新技术,机手对播种机的结构、性能、操作方法等较为陌生,个别机手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和作业效益,盲目提高作业速度,造成播种深、苗带窄、镇压不实等作业质量问题,导致小麦缺苗弱苗,甚至减产,严重影响了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优势和示范推广效果。同时,一些免耕播种机的质量和性能不稳定,售后服务不能及时到位,也影响着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

4、工作力度问题。一方面,有的乡镇农机人员做中心工作多,农机工作少,对保护性耕作重视程度不够高,有的地方没有把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摆上位置,没有当作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另一方面,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不落实,有的乡镇农机人员存在着畏难发愁情绪,工作有布置、没检查,任务和措施不落实,没有扎实地开展示范宣传、跟踪对比等基础工作。

四、对策及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广播、电视、现场演示会、观摩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优点、意义;并采取印发宣传材料及科技明白纸的方式,与农民朋友算本增产增收的对比帐,使其能够真正认识到它能带给大家的好处。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需要资金做保障,建议政府部门对免耕播种作业和机械深松作业实行作业补贴。在贯彻落实购机补贴政策时,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机械的补贴力度。

3、加大培训力度。技术培训是播种质量的关键和前提。因此农机局要组织骨干技术人员,并聘请生产厂家的技术专家,对农机操作手进行专业培训和现场指导,使每一位机手都能够对小麦免耕播种机的结构、性能、使用调整及操作方法熟练掌握。同时加大农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力度,农机农艺合并培训、推广、管理,将会事半功倍。

4、加大与镇村结合的力度。农业技术的推广离不开乡镇政府及村委会的支持与配合。小麦免耕施肥技术适合大中型农机具的大地块作业。土地适度规模的集中与整合有利于这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能够大幅度提高机械的作业效率。而土地适度规模的集中必须在镇政府、村委会得组织下实施。因此,农机部门须紧密结合镇政府、村委会,在每个村庄建一个或几个适度规模的农机科技示范园,以点带面,从而实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在定陶县的全面开花。(珠山玉清晓荣)

推荐第8篇:夏粮小麦托市收购的成功调研报告

夏粮收购实现三超 助推农民增产增收

——xx市夏粮小麦托市收购的成功实践与思考

xx市今年夏粮收购严格执行国家小麦收购“托市”政策,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注重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种粮利益,通过粮食系统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上下合力、齐心协力、群策群力的喜人局势,托市收购进展顺利,实现了双

赢。

一、夏粮小麦托市收购的主要成效

从6月1日开秤至9月底结束,四个月时间,取得了夏粮收购“三个之最”:一是收购数量创历史之最。四个月共收购小麦9.4万吨,其中托市收购5.4万吨、储备1.3万吨、自营2.7万吨;仓储保管7.255万吨,达到了满负荷存放;参与收购经营人员160人,奋战120天,收购9.4万吨、销售5.1万吨,经营量达14.5万吨,人均906吨,人均每天7.5吨。二是收储质量创历史之最。小麦品质、质量都在中等以上,据送中储粮邳州库检测,小麦指标:容重760以上、水份12.5、杂质小于

1、不完全粒6以下;仓储设施全面检修,达到了“四防”要求,借助托市收购,对全市购销企业仓储设施:仓房、场地、排水系统逐一过堂,防鼠板、防虫帘、防雀网、消防器材全面配置,实现仓储标准化。三是效益创历史之最。农民种一亩小麦产量在800斤左右,高的达1000斤,全市小麦产量达15万吨,农民余粮由粮食系统收购9.4万吨,占60%以上,出售的价格比去年每百斤提高4-5元,因价格因素亩均小麦要比去年增收40元左右;收购企业,托市收购 5.4万吨,收购费用补贴50元/吨,保管费年80元/吨,企业可盈利 702万元。托市收购,真正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收购企业购销两旺。

二、夏粮托市收购的关键举措

夏粮收购应该说是阶段性的突击战,对粮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来说是一场考验,政策性强、收购时间长、工作质量要求高、工作量大,通过实践,我们的购销工作经受住了考验,收储能力再次得到检阅,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着重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收购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各项工作全面到位。落实有力措施是关键,在收购工作中做到“三措并举、三线包干、三查结合”,从而保障了收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措并举,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从讲政治、争效益、强责任的高度来统一收购人员的思想,思想上充分认识,工作上及早准备,打有把握之仗。发挥粮食收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认识到粮食收购是粮食工作的基础,做好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工作,关系到粮食价格的稳定,关系到农民增收,关系到粮食供应安全保障,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发挥仓容、场地优势,敞开收购,最大限度地掌握小麦粮源;发挥检测优势,以质论价,以优良的质量赢得市场,积极保护农民和收购企业的切身利益。与购销企业负责人签订了责任书,既要保证收购数量,同时更要重视小麦品质。

三线包干,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对收购企业,按照总量稳定控制,分线、分片、分组包干的原则,层层落实购销任务,由分管局长、分工科室具体组织收购工作的推进。包干到收购库点,明确任务,做好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工作,督促收购企业早收购、快收购,多收粮、收好粮,妥善处理好收购期间的矛盾和问题,保证托市收购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三查结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采取检查、抽查、督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力量深入到库点,对收购政策的落实、收购价格、小麦品质、服务质量等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在托市收购点,要求收购工作人员实行佩证上岗,挂牌服务,并聘请1-2名行风监督员,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通过一系列的约束机制来巩固提高收购质量。

(二)销、购两个积极性得到提高,收购工作形势喜人。

一是农民售粮积极性高。由于严格执行了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组织、宣传、服务工作到位,坚持服务农民增收,实行敞开收购,理性收购,诚信收购,有序收购,对农民自愿出售的余粮,依质论价,不拒收、不限收、不停收,不打“白条”,公开验质、公平作价、公正计量,农民一手卖粮一手拿钱,切实解决了农民种田丰收后的粮食销售市场风险问题。

二是购销企业收粮积极性高。国家对粮食购销经营实行免税和银行贷款支持政策,极大地刺激了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的积极性。各库点在思想上、物质上、资金上、服务上提前到位,先后投入近200万元,对 27个收购库点的仓库屋面、地坪、场地整理维修;新添吸粮机、输送机、地磅、电子磅等,使农民卖粮既快捷又省力。及早与农发行对接,超前申请贷款,共贷款7668万元,确保了收购资金及时足额供应。

(三)粮食部门的形象得到提升,主渠道作用充分凸显。

在托市收购工作中,粮食部门管理人员一直冲在收购一线,对验粮、检质、司磅、结算、保管等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没有上下班,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在各个收购库点

推荐第9篇:修改稿调研报告关于小麦直补的监督检查

加强小麦直补监督检查的调研报告

小麦直补工作是党和国家对农民群众实施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2004年实施以来,通过小麦直补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农民负担。虽然,各级政府在小麦直补政策实施过程中都严格要求,认真贯彻上级政策,但仍然存在一些干部违法违纪现象,这些问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严重影响了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对曲张固西村群众来信来访反应小麦直补案件的核查中发现,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对群众种植的小麦面积瞒报、虚报。个别村干部,为了套取国家的补贴资金,对上多报种植面积,对下少报、漏报群众实际种植面积。如2010年以来,该村三名村干部利用一户多折方式,多报小麦直补面积,套取直补款8520元;其中,2012年套取2830元,记入村集体帐中,用于村集体开支。

(二)由于各级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乡镇对村上报小麦直补面积要求不能大于计税面积的85%—95%不等,使得一些真正种植小麦的农户未能全额享受小麦直补。

二、违纪违法情况的主要特点

(一)个别村干部直接参与中饱私囊。小麦直补政策的落实主要是由乡村两级个别直接参与,如该村村支书、会计、保管,三人直接参与农户申报、实地丈量、张榜公布等各个环节,利益面前个别人丧失原则,至党纪国法不顾,套取小麦直补,也就成了违纪犯罪的主体。虽是部分人行为,但是,影响严重,同时,不排除非矛盾村无此类行为。

(二)方式简单直接,人员集中。一是村干部采取虚报户头、承包地上报等手段,贪污补贴资金。二是村干部把所套取的资金转移,以卖树等不同方式,变相记入村集体帐目之中,用于日常开支。

三、造成小麦直补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利益原因:目前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有的无任何集体收入,很多公益项目还要搞,这就导致个别干部利用一切手段谋取利益,钻国家政策的空子,在执行一些强农惠农政策过程中走了样。

(二)申报程序不完善:农户申报、村级公示、乡镇实地测量核准各环节形同虚设。表现在小麦直补上报时间紧,工作量大,乡村干部工作上存在相互帮助支持现实,监督权也就无从谈起。

(三)各方面监督机制不完善,意识监督不强。乡村某些方面共同利益原因,加上村民法制意识低,使得申报、公示等环节形同虚设,监督成了摆设。特别是对乡镇政府发放环节缺乏监督,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和政绩等原因,认为粮食直补惠农资金是中央和省级财政的钱,不列入本县市地方财政支出,因而,相当乡村干部存在多套一点也无所谓的侥幸态度。

四、规范小麦直补政策落实的几点建议

针对小麦直补政策落实过程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

(一)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小麦直补事项的核定、公示程序。层层落实责任制,县乡经济管理部门、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对村上报小麦直补面积进行实地抽查核实,并将核实数据上报至纪检监察部门备案。

(二)严格落实小麦直补政策的公示制度,增强透明度。对小麦直补款发放的标准、时间、形式、监督机关等信息及时公开,通过村民会议、明白纸、电视集中宣传等方式进行告知,加大宣传力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减少暗箱操作的成分,畅通线索举报途径,依靠群众的力量发现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三)严肃责任,重刑治贪,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农业、财政、纪检监察、检察机关等部门的联系协作,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的案件线索,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做出行政或纪律处分,对达到犯罪标准的案件依法予以严惩。

第三纪检组 2014.12.11

推荐第10篇:小麦工作方案

2013年小麦工作方案

一、主推品种:石新8

28、济麦

22、石麦

18、、师栾02-

1、良星99等。

二、主推技术:

1、玉米、小麦 “两适”技术。

2、等行全密种植和播后镇压技术。

3、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5、春季分次施肥技术。

6、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

三、负责指导10个示范户,带动100个辐射户。

四、全年入户指导60次以上,每月入户5次以上。

五、主体培训:

1、主推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和六项主推技术。

2、播期:10月5日-13日,亩播量10-12.5公斤。

3、精细整地,足墒播种。

4、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5、施足底肥,磷酸二铵15-20公斤,尿素7.5-1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锌肥1-2公斤。

6、全年浇4水,即:封冻水、拔节水、孕穗水、扬花灌浆水。争取节省返青水、起身水、麦黄水。

7、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1)40%辛硫磷100毫升加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咯菌腈)2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纹枯、黑穗、根腐病。(2)全蚀病发生重的地块人工拌种,敌委丹50-100毫升加适乐时10-2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混匀后,拌种子10公斤,闷种3小时后播种,也可用12.5%全蚀净15-20毫升拌种10公斤,堆闷6-12小时后阴干即可播种。

8、杂草冬治:(1)10月下旬-11月中旬,日最低气温不低于5℃且4天内无霜冻和大雨时,选择晴暖天气中午气温10℃以上时喷药,以雀麦发生为主的地块使用70%彪虎(氟唑磺隆)或优先(7.5%啶磺草胺)喷雾防治;以看麦娘、野燕麦发生为主的地块使用骠马(6.9%精恶唑禾草灵)或麦极(15%炔草酯)喷雾防治;防治荠菜、麦家公、播娘蒿、麦瓶草等阔叶杂草,可选用2,4-D异辛酯,快灭灵(40%唑草酮),或麦施达(459g/L双氟磺草胺+2,4-D异辛酯)。

六、提高示范户学习接受、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三个能力。

七、加强信息反馈,每人每年上报信息10期以上。

2013年小麦技术指导方案

一、主推品种:石新8

28、济麦

22、石麦

18、、师栾02-

1、良星99等。

二、主推技术:

1、玉米、小麦 “两适”技术。

2、等行全密种植和播后镇压技术。

3、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5、春季分次施肥技术。

6、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

三、技术指导要点:

1、播期:10月5日-13日,亩播量10-12.5公斤。

2、精细整地,足墒播种。

3、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4、施足底肥,磷酸二铵15-20公斤,尿素7.5-10公斤,硫酸钾5-10公斤,锌肥1-2公斤。

5、全年浇4水,即:封冻水、拔节水、孕穗水、扬花灌浆水。争取节省返青水、起身水、麦黄水。

6、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1)40%辛硫磷100毫升加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2.4%

咯菌腈)2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纹枯、黑穗、根腐病。(2)全蚀病发生重的地块人工拌种,敌委丹50-100毫升加适乐时10-2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混匀后,拌种子10公斤,闷种3小时后播种,也可用12.5%全蚀净15-20毫升拌种10公斤,堆闷6-12小时后阴干即可播种。

7、杂草冬治:(1)10月下旬-11月中旬,日最低气温不低于5℃且4天内无霜冻和大雨时,选择晴暖天气中午气温 10℃以上时喷药,以雀麦发生为主的地块使用70%彪虎(氟唑磺隆)或优先(7.5%啶磺草胺)喷雾防治;以看麦娘、野燕麦发生为主的地块使用骠马(6.9%精恶唑禾草灵)或麦极(15%炔草酯)喷雾防治;防治荠菜、麦家公、播娘蒿、麦瓶草等阔叶杂草,可选用2,4-D异辛酯,快灭灵(40%唑草酮),或麦施达(459g/L双氟磺草胺+2,4-D异辛酯)。

四、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搞好宣传指导,辐射带动其他10个农户。

五、加强信息反馈。

2014年小麦工作方案

一、主推品种:石新8

28、济麦

22、石麦

18、、师栾02-

1、良星99等。

二、主推技术:

1、玉米、小麦 “两适”技术。

2、等行全密种植和播后镇压技术。

3、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5、春季分次施肥技术。

6、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

三、负责指导10个示范户,带动100个辐射户。

四、全年入户指导60次以上,每月入户5次以上。

五、主体培训:

1、春季分次追肥。起身拔节肥,时间为3月末至4月上旬,亩追尿素15-20公斤;孕穗至杨花期追肥,时间在4月下旬至5月初,亩施尿素5公斤。

2、春季的第一次“一喷综防”。小麦起身后拔节前即 3月下旬-4月5日,结合化学除草,亩用10%苯磺隆10克+5%吡虫啉·高氯50-75毫升+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

雾可有效防治麦田杂草和麦蜘蛛、麦叶蜂、纹枯病、根腐病等。

3、防治吸浆虫。4月下旬,亩用2.5%甲基异柳磷粉剂1-2公斤或5%毒死蜱颗粒剂600-900克,拌潮细土25公斤,在地表均匀撒施,撒后浇水,提高防效。

4、小麦抽穗至扬花前即5月上旬亩用50%多菌灵纯品50-75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15%粉锈宁50-75克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加磷酸二氢钾100克或漯效王80-100克兑水50-75公斤混合喷雾,有效防治吸浆虫成虫、早期麦蚜、赤霉病、白粉病、锈病。

5、5月中下旬防治麦蚜和后期病害,亩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或20%啶虫.辛硫磷乳油30毫升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克加15%粉锈宁75克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50-75公斤,喷雾防治。

六、提高示范户学习接受、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三个能力。

七、加强信息反馈,每人每年上报信息10期以上。

2014年小麦技术指导方案

一、主推品种:石新8

28、济麦

22、石麦

18、、师栾02-

1、良星99等。

二、主推技术:

1、玉米、小麦 “两适”技术。

2、等行全密种植和播后镇压技术。

3、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5、春季分次施肥技术。

6、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

三、技术指导要点:

1、春季分次追肥。起身拔节肥,时间为3月末至4月上旬,亩追尿素15-20公斤;孕穗至杨花期追肥,时间在4月下旬至5月初,亩施尿素5公斤。

2、春季的第一次“一喷综防”。小麦起身后拔节前即 3月下旬-4月5日,结合化学除草,亩用10%苯磺隆10克+5%吡虫啉·高氯50-75毫升+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麦田杂草和麦蜘蛛、麦叶蜂、纹枯病、根腐病等。

3、防治吸浆虫。4月下旬,亩用2.5%甲基异柳磷粉剂1-2公斤或5%毒死蜱颗粒剂600-900克,拌潮细土25公斤,在地表均匀撒施,撒后浇水,提高防效。

4、小麦抽穗至扬花前即5月上旬亩用50%多菌灵纯品50-75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15%粉锈宁50-75克加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加磷酸二氢钾100克或漯效王80-100克兑水50-75公斤混合喷雾,有效防治吸浆虫成虫、早期麦蚜、赤霉病、白粉病、锈病。

5、5月中下旬防治麦蚜和后期病害,亩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克或20%啶虫.辛硫磷乳油30毫升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克加15%粉锈宁75克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50-75公斤,喷雾防治。

四、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搞好宣传指导,辐射带动其他10个农户。

五、加强信息反馈。

第11篇:小麦论文

小麦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摘 要:小麦组织培养是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种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对不同小麦外植体 (幼胚、幼穗、成熟胚、幼叶、根、小孢子、花药、原生质体等)组织培养研究现状进行了综 述。

关键词:小麦,外植体,组织培养

Abstract :Wheat tiue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and aurance of improving wheat by plant gene engineering.different wheat explants, such as immature embryo, inflorescence, mature embryo, young leaf, root, microspore,anther, protoplast,were cultured to obtain regenerative plants, the advances of study on which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Wheat ,Explant,Tiue culture

; 1.前言

小麦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和栽培面积最广,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仅 次于水稻,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运用基因工程进行小 麦品种改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育种家的重视,并已成为世界各国作物遗传育种优先研究的课 题之一。而外源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向小麦的转移要求建立高效的离体培养系统,这种系统必须对广范围的基因型而言是快速、可靠和适用的。因此,小麦高效组织培养系统的建立 仍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 2.小麦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2.1 幼胚组织培养

自1978 年Shimada成功地通过小麦幼胚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以来,幼胚被共认为是小麦组织培养最有效、最理想的外植体来源之一。在小麦幼胚培养中,如何确定胚龄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首先是如何确定胚龄的衡量标准问题,一些学者选用“一定长度”或“直径”的胚作为衡量胚龄的标准。而另有学者则倾向于选用“受粉后发育时间”作为衡量胚龄的标准 。其次,是最适胚龄的确定,因为不同品种、不同地区最佳胚龄不同 。王常云等认为烟台地区冬小麦的有效胚龄为 14-20 天,最适胚龄为 16 天,具体到每个品种,最适胚龄只有一天,且取决于基因型。S.Ito 等认为取授粉后10 天的幼胚培养较为适宜。覃建兵等研究表明最适于培养的未成熟胚大小为 0.15-0.20cm之间。梁竹青等通过三年的试验,选用直径为 1.0-1.5mm的未成熟胚作为胚培养的的“最适胚龄”,安海龙等认为幼胚直径在 0.5-0.8mm为宜。关于幼胚的取材时机,虽然人们标准各异,但是还有个参照范围。在实际应用中以授粉后的时间间隔为标准进行取材较为方便。通过对麦基一号、MS、white、BB、Miller、N 及C 等多种培养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MS培养基为最佳的基本培养基 。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谷氨酰胺、天冬酰胺、椰子乳 等物质,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分化,在继代培养中提高盐浓度(2MS)或加适量的水解酪蛋白(300-500mg/ml)均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及绿苗的形成,调节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可以提高小麦植株分化频。目前,幼胚培养一般均用MS作基本培养 基,少数以MB(MS无机盐,B5有机物)做基本培养基, 生根壮苗时用 1/2MS培养基。 在诱导幼胚愈伤组织过程中,2,4-D是用的最广泛的生长素类激素。研究者们普遍认为 2,4-D对小麦幼胚培养胚胎发生具有关键作用。2,4-D的使用浓度在0.5-5mg/ml不等。 2mg/ml2,4-D是诱导盾片愈伤组织的适宜浓度,并抑制胚的早期萌发。低浓度的2,4-D (小于0.1mg/ml)对愈伤组织没有促进作用,其浓度较大时(大于2.5mg/ml )可以提高愈 伤组织活力,但将降低植株再生能力,使胚性愈伤组织转变成非胚性愈伤组织[16],Nabors et al认为2,4-D单独使用时会促进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不同品种对2,4-D浓度的反应 均不相同,各品种分化率的变化随2,4-D浓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 2,4-D浓度的变化对出愈率影响研究结果并不一。安海龙等认为,对小麦致密愈伤组织而言,愈伤组织本身分化潜能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分化特性的影响似乎要大于外源激素的影响。在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研究方面,主要有两种分化培养基被研究者采用。一种是培养基中不加任何激素。另一种是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KT、BA等细胞分裂素和少量的生长素如IAA等。在生根方面,人们常用低浓度的NAA或适度浓度IAA来促进生根。对于小麦幼胚的培养条件, 研究者得出了许多观点,Tiwari VK 等[20]认为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好,液体培养基有利于幼胚及其愈伤组织吸收营养。Mukesh Dahiya 等认为愈伤组织诱导时,对光的需要随基因型而定。 在其它方面研究表明,盾片向下放置易使胚直接萌发,盾片向上放置易产生愈伤组织,致密愈伤组织诱导盾片向上显著高于盾片向下,而分化频率没有显著的差异[10]。李洪杰等研究表明,适当地辐射处理小麦幼胚,可以提高植株再生频率或分化率。于晓红等认为,干燥处理适当的时间,可以有效的提高植株的分化频率。4℃处理幼胚时间超过3 天,则使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降低。不少研究者认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分化能力呈下降的趋势。小麦幼胚培养中,小麦基因型、培养基等对小麦愈伤组织的形成及植株在生有重要的影响,但对于每一个基因型,都能找到合适的培养基提高培养效率。

2.2 幼穗组织培养

自Chin等从小麦幼穗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以来,小麦幼穗组织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基因型等几个方面。颜昌敬等研究表明,0.3-1.0cm的小麦幼穗愈伤组织出现早,生长快,小于 1mm的则较难培养,2cm愈伤组织出现的少而迟。刘瑞凝等报道护颖分化期的培养效率最高,而肖海林等报道,护颖分化期最差。何勇刚等的研究 表明,0.5-1.0cm长的幼穗处于诱导分化的最佳时期。而Yadava R等认为,1-2cm长的幼穗 适宜于诱导愈伤组织及植株分化培养。关于幼穗最佳取材时期,虽然研究结果不一,但可以提供一个参考范围。 小麦幼穗愈伤组织诱导及愈伤组织分化等方面受基因型影响很大,长时间的培养使得培养物分化能力减弱,固体培养基比液体培养基诱导的愈伤组织有更高的形态建成能力。Yadava R 等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氨基酸、椰子乳、水解酪蛋白(CH)取得了很好的效果。Hou bingkai 等认为,短时间的低温处理幼穗明显提高再生频率。肖海林等认为在培养基中添加CH、BAP、NAA不利于幼穗愈伤组织生长。李士生研究表明提 高6-BA的浓度,添加AgNO 有利于小麦愈伤组织分化成苗。小麦幼穗离体培养与幼胚的离 体培养幼许多相似之处,但从幼穗培养中获得的高频再生体系的报道并不多。

2.3 成熟胚组织培养

小麦成熟胚作为外植体具有取材方便、不受季节的限制等优越性。所以,它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在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中,培养效应同样受基因型的影响,成愈率高的基因型,其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不一定高,成愈率低的基因型,其愈伤组织的分化率不一定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愈伤组织分化能力及其成株能力下降。小麦成熟胚离体培养研究中,MS也是研究者用的最多的培养基,和其它外植体相比,小麦成熟胚对2,4-D的耐受受程 度较强。Mendoza MG 等研究表明,Picloram虽然对愈伤组织形成有利,但对再分化 不利,Dicamba 比2,4-D有更好的效果。Meenakshhi sidana 等研究表明,2,4,5-T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有利。李宏潮等研究指出,ABA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根分化有利。 晓红等 指出,ABA有利于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的保持。随着对成熟胚离体培养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Ozgen M等采用胚乳支持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出愈率和分化率分别达到 90%和 80%以上。虽然在小麦成熟胚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面临这许多问题。譬如,怎样提 高成熟胚来源愈伤组织分化率、寻求对各基因型较适合的培养基等。

2.4 幼叶组织培养

在生物技术育种中,对植物叶片进行离体培养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禾谷类作物的叶 片一直被研究者认为很难获得愈伤组织,因而提出了禾谷类作物叶片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的疑问。现在研究表明,禾谷类叶片能够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再生能力特别差。王万军等研究表明,小麦幼叶愈伤组织可诱导产生大量绿点,其绿苗诱导率极低, 一些基因型的愈伤组织不能发育出绿苗。迄今为止,有关小麦叶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的报道很少。

2.5 根组织培养

早在 1951 年就报道了离体小麦根的人工培养,但未能获得愈伤组织。直至1968 年, Trione et al首次从小麦根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1977 年,Chin等从小麦根外植体诱导 的愈伤组织实现了不定根的发育,未诱导出芽器官的发育。同年,Bhojwani等从小麦根 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获得了极少的再生植株,重复实验未能成功。直到最近,蔡润等在20℃培养条件,含4mg/ml 2,4-D的培养基中获得了22.6%的再生植株,使小麦根离体 培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6 原生质体培养

早在 1988 年,Harris等从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随后,我国的研究者也获得了类似的报道。郭光沁等用半冬性小麦幼胚诱导建立的胚性愈伤组织游离原生质体,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再生细胞分裂,直接形成体细胞胚,进而再生成完整的绿色植株。李宏潮等通过对两个冬小麦品种的胚性悬浮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分别获得了再生愈伤组织和完整植株。在原生质体培养中,常用的培养基有KM8PP、MS、N6 等,其中 KM8P培养基培养效果较好。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外植体,几乎所有的小麦基因型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要获得理想原生质体培养的基因型却十分困难。即使一个好的基因型,通常要经过繁杂的过程才能建立起胚性悬浮系,其实验周期一般需要一年以上。如此长的培养过程增加了细胞的变异性,又减弱了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 总之,小麦原生质体培养目前存在许多问题,即受基因型、实验材料的发育状况、制备 原生质体的酶系统、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原生质体成株率不高。从而限制 了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广泛应用。

2.7 小孢子组织培养

小麦游离小孢子培养是 1933 年Tuveon等首次成功的进行了报道。 我国也曾在20 世纪 90 年代前后开展过小麦小孢子培养的研究 ,但由于无突破性的进展而终止。但近几年来 ,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十分活,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使小孢子培养基本可用于育种实践在小麦游离小孢子培养中,许多因素影响小孢子培养过程中植株分化频率。譬如,供体植物花药的生理状态、小孢子的发育阶段、离体培养条件、供体材料的基因型等,另外,细胞质对小孢子胚胎发生有明显的影响。低温处理 (4℃,2-3 周)在花药培养中已广泛 使用 ,也是提高小孢子胚胎发生的有效方法。李光威等认为 ,小麦小孢子游离之前采用饥饿预处理有助于胚状体和愈伤组织形成。Toureav A et al认为,高温和饥饿处理对胚胎 的发生具有叠加作用,并且各种胁迫处理方法是可以相互取代的。兰素缺等研究认为, 小麦游离小孢子培养中,麦芽糖是最好的糖源。在胚胎再生方面,Toureav A报道了以改良的诱导培养基(2%的蔗糖代替9%的麦芽糖作为碳源)作为再生培养基 ,可以改善胚胎的 再生能力 ,大约60%的胚胎都可发育成小植株。 目前, 国外在小麦小孢子培养方面已有了很大的突破。一个培养皿中可产生成百上千个 胚胎和上百个单倍体再生植株。另外,小孢子培养省时、省力 ,在育种实践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但近几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因重视不够而基本停滞。所以,有必要重新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跟踪,使小麦小孢子培养技术能尽快用于我国的育种实践中。

2.8 花药组织培养

自1971 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首次获得小麦单倍体花粉植株以来,应用花药培养 技术进行小麦品种改良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培养基、花药发育时期、激素、碳源、固 化剂、培养前低温预处理、接种后短期高温培养、培养温度、光照、供体植物的生理状态及基因型等方面对小麦花药组织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一领域,我国处于国际领先 地位。

用于小麦花药培养的培养基有麦基 1 号、N、C、W、马铃薯- Ⅱ及葵培养基。海燕等通过对N、C、W 和葵培养基比较研究,认为葵培养基是小麦花培的最佳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则多用 190-2[68]、1/2MS培养基,但葛台明研究表明,190-2 不一 定优于 1/2MS培养基。在脱分化时蔗糖浓度多用 5-10%,再分化时多用3%。激素尤其是2, 4-D对愈伤组织诱导率有很大的影响,在2-20mg/ml范围内出愈率随2,4-D浓度的升高而提高,但2,4-D浓度过高会导致分化率下降,因此,一般2,4-D浓度多为 1-3mg/ml。KT对 出愈率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有机添加物LH、CH、CM对出愈率和分化率有促进作用。 。

3.结束语

在小麦组织培养中,不管采用那部分外植体进行培养,都受培养条件、基因型等因素 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基因型,一般能找到适合它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幼胚愈伤组织在继 代的过程中胚性保持较其它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强,且成愈率和植株分化率高,一致认 为小麦幼胚是最佳的组织培养外植体。因此,幼胚便成为小麦遗传转化中的主导受体。

-

-

参考文献

[1] 奚亚军,路明.小麦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育种上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 (2):55-57,108.[2] 梁竹青,高明尉,成雄鹰.供育种的小麦未成熟胚离体培养技术研究[J].作物学报,1988,14 (2): 137-142.[3]于晓红,朱祯,付志明,等提高小麦愈伤组织分化频率的因素[J].植物生理学报,1999,25 (4 ): 388-394.[4]梁竹青,高明尉. 不同小麦基因型对体细胞组织培养的反应[J].中国农业科学,1986,(2):42-48.[5]王常云,王作全,李晓亮,等.小麦幼胚离体培养育种技术的研究.麦类作物,1999,19 (1):14-16. [6] 覃建兵,汪越胜,何光源.胚龄对小麦盾片组织培养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5): 439-441.[7]安海龙,卫志明,黄建秋,等.小麦幼胚培养高效成株系统的建立[J].植物生理学报,2000,26 (6): 532-538. [8]章力建.小麦未成熟胚诱生大量绿苗的研究初报[J].遗传学报,1987,14 (3):175-178 [9]王海波,魏景芳.小麦愈伤组织状态调节与原生质体培养[J].中国农业科学, 1996,29(6):8-14.[10]王睿辉,陈耀锋.激素对小麦幼胚胚性无性系高频诱导率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2001,29(1):33-35. [11] 何盛莲,崔党群,陈军营,等.小麦幼胚培养特性对外源物质响应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

[12]李洪杰,郭北海,张艳敏,等.利用组织培育和辐射诱变创造高频率小麦与簇毛麦染色体异位[J].遗传学报,2000,27(6):511-519.[13]颜昌敬,黄剑华,赵庆华.小麦幼穗培养一步成苗和提高分化率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5,3: 11-15.[14]刘瑞凝,谢一鸣,余素芹.冬、春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比较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6,12 (4 ): 435-438.[15]肖海林,赵世绪.影响小麦离体培养几个重要因素[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15 (2):147-151.[16]何勇刚,林刚,刘曼西,等.小麦不同生理状态的幼穗幼胚盾片与诱导分化能力关系的研究[J].武汉 植物学研究,2001,19 (5),363-368.[17]李士生,张玉玲.小麦幼穗组织培养及愈伤组织的分化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0,8 (4 ):349-354.[18]柳建军,于洪欣,冯兆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6, 27 (4 )451-456.[19]廖祥儒,郭中伟,杜建芳,等.低温和 PEG 预处理对小麦愈伤组织形成及 IAA 氧化酶的影响[J].植 物学通报,2000,17 (3):257-259.[20]李宏潮,胡道芬,王虹.影响小麦成熟胚培养因素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0,5 (1):22-27.[21]李慧蓉.禾本科植物叶培养及意义[J].植物生理通讯,1992,27:442-445.1977,85:341-347.[22]孙宝林.提高小麦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频率的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0,6:116-119.[23]郭光沁,夏光敏,李忠谊,等.小麦原生质体培养细胞直接形成体细胞胚和再生植株[J].中国科学(B 辑),1990,9:970-974.[24]秦跟基,杨琴,陈佩度. 表-油菜素内酯对小麦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 (4 ):9-12.[25]叶兴国,徐惠君,杜丽璞,等.提高小麦花培育种效率的研讨[J].作物杂志,1996 (4 ):22-23.[26]海 燕,和现昌,黄冰艳,等.葵培养基的研制及在小麦花药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植物学报,1997, 39 (8):742-747.[28]庄家骏,贾 旭,陈国庆.诱导小麦花粉愈伤组织分化植株的研究[J].遗传学报,1990,11 (5): 374-381.

\\

第12篇:《小麦课题》

结束语

受兵团计委委托,兵团经济研究所承担了《兵团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任务,在四个多月的工作时间里,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走访了自治区、兵团十余个有关部门和小麦种植、研究专家、小麦经销部门、加工企业、规划、计划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在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中,由于资料提供单位不同,在同一数据上尚有不一致的地方,有些我们做了适当调整,有些仍保留原貌,但这些在我们分析研究中不会起到影响总趋势和正确分析评价,特在此说明。

在我们开展《兵团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的研究工作中,自治区农业厅、新疆优质粮食作物协会、自治区粮食局、石河子大学、兵团农业局、兵团种子站、兵团计委粮食处的同志对我们给予了热情接待和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地感谢。石河子大学的曹连甫教授、王荣栋教授拿出多年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资料,对他们的倾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王林站长、辜力新同志提供了大量有效资料和数据,对我们课题的完成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们对支持、帮助我们的所有单位和同志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兵团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课题组2002年元月20日

第13篇:小麦害虫

小麦害虫

wheat insect pests

小麦害虫(wheat inseet pests)小麦害 虫是影响麦类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危害可造成减 产和失收。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小麦吸桨虫在 黄河、淮河、长江流域的10余省大发生,小麦减产50 万吨以上。麦二义蚜,麦长腿蜘蛛,条斑叶蝉等在干 早年份,常形成早地小麦的严重威胁。绿麦秆蝇在陕 西、甘肃、山西、内蒙古的局部地区,可造成一些田 块大量囊胎,白穗。麦鞘毛眼水蝇在四川北部,陕南 与青海等高寒地,形成迁飞循环发生区,使该地区小 麦平均损失15%左右。地下容虫在各类麦区都有其适 生种,不加防治,则缺苗,断垅,甚至毁种。黑森痪 蚊,麦茎叶甲,麦茎蜂等虽在局部地区发生,但能造 成严重危害。其他刺吸式口器害虫也造成一定程度的 减产和品质降低。小麦生长季节长,在中国又是唯一 越冬生长的禾谷类作物,多数多食性害虫,如叶蝉,飞 虱,麦蚜、夜蛾类害虫在麦田越冬,繁衍,而成为其 他作物的虫害发源地。粘虫除在南方麦田越冬外,

一、二代粘虫也靠麦田增殖,成为秋作物大害。一些刺吸 式口器害虫,本身为害并不严重,但因能传播多种麦 类病毒病。如196

5、1970、1978年,中国小麦黄矮病 大流行,波及北方10余省,减产达10余万吨。 种类、分布全世界已知小麦害虫在400种以上。 其中不少是全世界广泛分布的种类,如麦蚜、非洲缕 站,灰飞虱、二点叶蝉等。但不少种,因受生理、生 态限制,只分布在一定范围内。中国1980年统计,小 麦害虫达237种(包括蜡类)。分属于11目,57科。其中 取食茎叶种子的87种,刺吸,锉吸的82种,地下害虫 55种。绝大多数为古北种类,包括中亚细亚、西伯利 亚及东洋区系,随着小麦种植区域的扩展而扩展,其 中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区系的害虫,又大多是较为适 应干旱和低温的种群,因而中国小麦害虫的分布也主 要在北方较为干燥的地区。南方湿热地区害虫较少,对 小麦生产影响亦较小。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农业生态、种植制度的不同,形成不同麦区的麦类害 虫区划。 黄淮平原冬麦害虫区南界大体在江苏、安徽的 淮河以北、河南信阳以北的大部麦区;西界包括陕西 的商洛和关中灌区,山西临汾以南的汾河流域;北界 在河北邢台、山东济南以南的广大平原区。年降雨量 600毫米以上,且多属灌溉地区。冬小麦在10月分播种, 密度大.产量高,麦、玉米年两熟。一月平均温度约 在一2℃以上。因土壤、空气湿度较大,是小麦红吸浆 虫的易灾区,是春季粘虫增殖的主要中转地,其他如 非洲镂姑、细胸金针虫、暗黑金龟甲、麦长管蚜等的 发生较多,麦圆蜘蛛、小麦叶蜂发生密度亦高。灰飞 虱、麦二义蚜等还能传播病毒病害。 北方冬麦虫害区包括黄淮平原冬麦虫害区以北、

以西,直达长城沿线的中国广大冬麦区。小麦播种较 早,多在

9、10月间。一月份平均温在一4℃以下,年 降水量较低,除东部沿海与一些川道地区有灌溉条件 外,多为旱作农业。由于小麦苗期生育阶段长,适于 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的为害。小麦生长阶段,多干旱, 一般适早性害虫发生量较高。 本区由于面积大,自然气候,栽培条件仍有较大 差异,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区: ①35ON以南,平原、丘陵区:可两年三熟,冬季 温度较高,地下害虫主要有非洲缕站、沟金针虫、棕 色金龟甲、华北大黑金龟甲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 能以成、若虫在麦根越冬,常形成发生基地。在冬春 干早,高温年份,麦二叉蚜、条斑叶蝉、黍澳蜻、麦 长腿蜘蛛可严重发生成灾,并传播病毒病。栽培条件 不良的麦田,麦秆蝇、麦茎叶甲可大发生。 ②西北部半干早晚熟冬麦区:丘陵山早地,一年 一熟,以华北蛾姑、华北大黑金龟甲、黑皱金龟甲、宽 背金针虫发生较多。干早年份麦二叉蚜、麦长腿蜘蛛、条斑叶蝉、赤须盲蜷发生量亦大。在一些川道向阳平地,又以非洲蟠站、根土蜷,麦二叉蚜、灰飞虱、条 斑叶蝉、燕麦蝇、冬麦沁夜蛾为主。小麦抽穗后,又 有麦长管蚜、禾无网长管蚜的发生。部分地区有冬麦 穗夜蛾、麦茎谷蛾的发生。 ③东部灌溉平原区:包括山东、河北、辽宁东南 部一些地区。以非洲缕姑、华北大黑金龟甲、东北大 黑金龟甲、细胸金针虫为主。麦长管蚜、灰飞虱可大 发生,并传播病毒病。后期粘虫能较多发生。 长江中下游冬麦虫害区包括淮河以南,湖北以 下的长江沿线,陕西安康地区。一月份平均温度2一 7℃,年降水800一1 200毫米,以麦稻、麦油菜、麦棉 两熟为主。由于地上、地下相对湿度大,甚至造成湿 害,虫害较少。地下害虫以华北大黑金龟甲、暗黑金 龟甲、褐纹金针虫为主。地上害虫苗期有麦长管蚜、灰 飞虱、黄褐叶蝉、麦圆蜘蛛。在丘陵旱田小麦红吸浆 虫可发生成灾。粘虫可以在麦田越冬。 长江上游冬麦虫害区包括陕西汉中,甘肃徽县 及四川大部盆地区,以及贵州北部,云南北部等地区。 本区雨量丰富、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年平均气 温达17一20℃。小麦种植在丘陵早田。主要虫害是禾 谷缴管蚜、麦鞘毛眼水蝇。冬季干旱年份麦长管蚜发 生较多。个别地区、田块,小麦红吸浆虫、小麦沟牙 甲、红背麦叶蜂、大麦秆蝇可成灾。 西南高原冬、春麦虫害区包括云南、四川昌都, 西藏东南高原小麦区。由于地处高燥,小麦生长期较 为干早,虫害稍多。以麦长管蚜、麦无网长管蚜、禾 谷隘管蚜为主,麦二叉蚜、条斑叶蝉发生量亦高,黍 廖瞒传播线条花叶病毒,造成严重灾害。 东北春麦虫害区包括辽宁北部、吉林、黑龙江 等省春小麦区,年平均气温。一7℃,但降水量达500一 800毫米,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地下害虫以东北大 黑金龟甲、暗黑金龟甲、宽背金针虫为主;地上害虫 则以麦长管蚜、禾谷溢管蚜为主,粘虫常大发生。 北方春麦虫害区包括兰州以北,长城沿线以外 的春小麦种植区。气候寒冷干燥,年降水一般在300

毫 米以下,主要靠灌溉。地下害虫有华北蟠姑、宽背金 针虫、华北大黑金龟甲、暗黑金龟甲外,还有小云斑 金龟甲。近些年细胸金针虫密度亦有增加趋势。地上 害虫则有条斑叶蝉,尖头麦蜷、秀夜蛾、春麦穗夜蛾。 能严重成灾的则是绿麦秆蝇,个别年份,冬麦地区麦 蚜、黄矮病猖撅流行时,亦进入本区成灾。宁夏一带 黄灌区,小麦吸浆虫亦可并发成灾。 西北冬春麦虫害区分两部,东部包括兰州西、南 部高侮拔山区,西部包括甘肃河西走廊,新疆的小麦 产区。东部山区有乌鞘岭、祁连山、山民山等山系,年 降雨量较高,但川道谷地仍多靠灌溉,地下害虫和北 方春麦区相似,地上害虫川地为小麦吸浆虫易灾区。高 寒山地,虽无灌溉,但湿度大,以麦黄吸浆虫为主。麦 二叉蚜、麦无网长管蚜亦常发生传病,麦鞘毛眼水蝇 在此越夏。一些地带春麦穗夜蛾、麦茎蜂能成灾。西 部河西走廊和新疆,年降雨在150毫米以下,为典型大 陆性气候,小麦生产全靠灌溉。但因冬季有雪覆盖,亦 可种植冬麦。由于冬春麦插种和周围的荒漠草原,主 要虫害为麦二叉蚜、灰飞虱、条斑叶蝉、西北麦蜻、小 麦皮蓟马等。特别是新疆麦区,由于靠近中亚细亚,其 特有种为亚洲飞蝗、黑森瘦蚊、冬麦心夜蛾、谷粘虫、锚纹穗金龟等。 防治对小麦害虫研究,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782 年瑞典学者对黑森瘦蚊与品种的抗性关系的研究。1899 年德国人研究麦茎蜂的发生为害。20世纪初,英国人 研究了小麦吸浆虫与燕麦蝇等虫害。此后,有关小麦 害虫的专题研究就大量出现。中国1923年查良铭即发 表《小麦之疫病及害虫》一文。1936年蔡邦华发表了《我 国最近引起之麦类新害麦秆蝇与吸浆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首先基本 控制了飞蝗的发生为害,接着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的发 生成灾,掌握了粘虫越冬、迁飞规律,制定了有效的 测报防治技术。大量研究麦类传毒媒虫与传毒规律,控 制了黄矮病、丛矮病、‘蓝矮病、线条花叶病的发生流 行。地下害虫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查明了中国主要 麦虫的种类、分布和发生,建立了重要害虫的测报系 统。不少省、市对一些区域性麦虫,也分别进行了研 究与防治。 1949年以后,中国对小麦害虫防治的基本对策主 要是:第一,大规模改造滨海、湖泊、沼泽地,消灭 飞蝗发生基地。西北地区开垦麦田周围生荒地,消灭 岌岌草墩,使麦蜻类为害大大降低。河西走廊、青海 等冬春麦混种地区,由于缩减了冬麦,或将冬春麦分 区集中种植,从而使麦二叉蚜、麦黄矮病的发展为害 大大减轻。在干早原区,采用了糜麦换茬措施,在西 藏推迟小麦播期,因而消灭了黍蜜蜡赖以交替传播的 小麦线条花叶病。取消麦、棉、玉米的间作套种,从 而控制了飞虱传播丛矮病。第二,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合理施肥、密植、灌溉等。由于小麦群体密度的增加 和生长势的增强,对喜光照的条斑叶蝉、绿麦秆蝇起 到较大的抑制作用;由于密植,植株群体生育期趋于 整齐化,又得以降低麦吸浆虫,麦秆蝇等有效产卵和 入侵量,同时,增强苗期对地下、地上

害虫为害后的 补偿能力和抗耐能力。集中适时迟播,有效地缩短麦 蚜、粘虫等越冬害虫迁入期,减少越冬量。及时收获、晒碾,可压低麦穗夜蛾,麦蜷、麦蛾、皮蓟马等穗期 若虫、幼虫存活量。轮作、翻晒、中耕、除草等,对 多数地下害虫,土栖蛹、卵等有消减作用,并提供天 敌捕食的机会。其他镇压、耙糖也能对一些苗期害虫 起一定杀伤作用。第三,大量选用抗抑害虫的良种。在 小麦吸浆虫、绿麦秆蝇、黑森瘦蚊的防治中,已起到 巨大作用。另外对一些传毒害虫的防治,也正在受到 重视。选出抗虫、抗病、高产、优质相结合的优良品 种,可以压低虫口,提高防治的经济闭值,是麦类害 虫防治中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50一60年代,利用有机氯农药防治地下害虫、小麦吸桨虫、其他蛀茎、食叶害虫方面曾起了一定作 用,但出现残毒、污染等问题。至60一70年代改用有 机磷农药,对地下、地上苗期害虫的防治和防病方面 发挥了作用。对某些害虫基地,以及突发性、毁灭性 害虫,选用低毒、低残留、选择性药剂,并改用低容 量机具,适时、适量用药。对地下害虫、麦吸浆虫等 常发性害虫,采用隔年施药,半量拌种等。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土地的充分利用,以及生 产的集约化,从前粗放耕作,不良栽培条件下适生的 害虫,如秆蝇、麦穗夜蛾、麦茎蜂、麦茎叶甲、麦二 叉蚜、条斑叶蝉等已自然减少。但是由于过度灌溉:密 植,使用氮肥,追求高产品种等,又相应地促进了另 一类害虫,如小麦吸浆虫、麦长管蚜、禾谷溢管蚜、粘 虫、细胸金针虫的增长。复种指数的增加,休耕期的 缩短,为一些地上、地下害虫的生长,繁衍提供了有 利条件,为麦田害虫的防治,带来了新问题。因此,从 麦田的总体保健出发,在不同麦区,制定和小麦高产、高品质栽培要求相结合的麦田生物灾害的综合保护体 系,是中国麦类害虫防治的总趋势。 (朱象三魏鸿钧)

第14篇:小麦育种

小麦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和栽培研究

小麦品种改良研究在我国已有近90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育成了数以千计的优良品种,每年“轮番”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服役”的就有300400个,为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全面、系统地总结近一个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的小麦品种改良工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庄巧生院士牵头、主编了《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的专著。该书共分13章、100多万字。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中国近代小麦品种改良简况,第四节追溯了我国早期小麦育种工作简况,可以使读者对我国在20世纪初叶所开创的小麦品种改良事业的发展有个较系统的了解。第二章至第十一章阐述了我国50年来新育成品种的生产应用和系谱组成;以北部、黄淮、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冬麦区,东北、北部、西北春麦区,以及青藏春冬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等十大麦区分类,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50年代至90年代末的品种更替和育成品种的系谱渊源,包括生态环境与生产概况;并在品种更替与系谱分析中穿插点明各个时期“当家”品种的性状特点和生产贡献;系统分析各个麦区乃至全国的育成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梳理出在选用亲本、配置组合上脉络相同的经验与共性规律;回顾了我国小麦品种改良的进程、成就,阐明了20世纪我国小麦品种改良所走过的历程。在第十二章、第十三章中,对我国小麦育种工作的主旋律即三大病害(条锈、赤霉、白粉)的抗病育种、品种产量潜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加工品质的改良这三大命题,分别做了专门论述与概括。书后附有全国主要小麦品种和重要亲本一览表。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近一个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的我国利用小麦种质资源进行品种改良和加速新品种利用的工作历程、成就、经验,汇集了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提炼出来的有关育种理论、方法、技术等,可供后人有史为鉴,有例可循,少走弯路。像这类分析总结一个国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开展小麦育种工作的专著,在国外还未见到。相信本书的出版对国内以至国外的小麦育种工作都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第15篇:三月份小麦

三月份小麦、油菜春季田管技术 为加快苗情转化升级,夺取夏季粮油丰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三月份小麦、油菜田管技术方案,供各地参考。

一、小麦田管技术

1、科学追施拔节肥。施好拔节肥是保证成穗率、增加穗粒数的最有效措施,是夺取小麦丰收最为关键的环节,要力争所有小麦普遍追施一次拔节肥。对麦苗群体小,叶色淡,土壤供肥能力弱或没有追施返青肥的田块,于3月上旬追施拔节肥。对麦苗群体大,叶色深,土壤供肥能力强或已追施返青肥的田块,于3月中旬或基部1-2节间定长时追施拔节肥。根据产量水平、土壤肥力基础和前期施肥情况,合理确定拔节肥追施数量,保证拔节后小麦快速生长及构建高产群体的需要。一般情况下,每亩追施尿素7.5公斤。

2、防治病虫害。以防治小麦纹枯病、蚜虫、灰飞虱为主。纹枯病每亩可用12.5%井·蜡芽AS(纹霉清)1 50毫升,或20 %井冈霉素WP50克,蚜虫、灰飞虱每亩可用25%吡蚜酮WP24克或3%啶虫咪EC60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

3、防御低温冷害。小麦拔节后遇到0℃左右的低温容易造成冻害。在寒流到来之前对干旱麦田及时进行浇灌,保证墒情充足,可以减轻低温冷害危害程度。冻害发生后,及时追施速效肥或喷施叶面肥,如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或美洲星、富万钾、黄腐酸叶面肥等,可以促进小麦恢复生长。

二、油菜田间管理技术

目前,油菜处在蕾苔期,满足油菜生长的水肥条件,不仅能增加叶片数,叶片长得也大,而且能促进下部叶片的腋芽发育成分枝,提高油菜产量。

1、追施蕾苔肥。根据苗情和冻害程度,在薹高10厘米以前追施适量速效氮肥、磷、钾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斤,磷酸二铵和氯化钾各4斤。长势弱的田块,氮肥可能多施早施,长势好的田块,适当少施。硼肥对防止油菜“花而不实”具有重要意义,对基肥未施硼肥或施用量不足的田块,可在抽苔至开花前(最迟不超过初花期),每亩喷施0.2%的硼砂水溶液50-75公斤。在晴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施,喷施后36小时内遇雨重喷一次。特别是棉茬套栽油菜喷施硼肥的增产效果更好。

2、防治病虫害。三月气温回升后易引起蕾苔期霜霉病的发生。当霜霉病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可用58%甲霜灵.锰锌WP500倍液或50%多菌灵200克/亩,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油菜盛花初期注意预防油菜菌核病,每亩可用40%菌核净WP100克、50%多菌灵200克或25%咪鲜胺EC50毫升,亩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

3、喷施叶面肥。叶面喷肥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用量省、增产效果好的优点。喷施叶面肥,对于强化作物的营养、迅速补充营养,减轻不良环境影响、防止缺素症状、弥补作物根系吸收能力不足都具有重要意义。油菜普遍遭受了冻害,叶片受到严重损伤,受持续旱情影响,土壤墒情普遍不足,根系吸收能力降低,影响肥料吸收与供应。可喷施“美洲星”、“庄福星”或“富万钾等叶面肥,增强植物根系活力,促进根系发达,提高吸收能力和耐渍害能力;用于叶片喷施,可以降低冰点,提高抗冻能力,有助于受冻叶片功能的恢复。一般每亩用美洲星或庄福星60毫升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

第16篇: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主导产业调研报告.10.16小麦番茄脱水菜

全市农牧业产业化主导产业调研报告

一、面粉产业

(一)现状

我市河套地区历来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河套地区生产的春小麦是最优质的中筋粉原料,成为全市面粉企业多年来与国内同行业相比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2008年成功注册了“巴彦淖尔小麦”的全国地理标志。2013年,小麦播种面积138.8万亩,同比减少39.4万亩;亩产702斤,同比增加33斤;总产9.7亿斤,同比减少2.2亿斤。

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0多家,已形成年加工小麦100万吨的生产能力。这些企业遍布全市七个旗县区,形成了以内蒙古恒丰集团公司、杭后大后套面粉公司、五原双福面业公司等为代表的骨干面粉加工企业。其中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三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意大利面粉生产线,日处理小麦1000吨,生产的河套牌雪花粉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产品还出口日本、俄罗斯等8个国家。“河套”牌商标成为面粉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又荣获“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1、小麦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利

- 1

二是巩固和稳定小麦三圃田建设,解决小麦品种退化和产量下降的问题。小麦种子三圃田建设属于公益事业,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小麦种子三圃田建设,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三是引导和鼓励企业自建原料基地。对企业自建基地方面,各级政府要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化等项目给予倾斜。调动企业实行规模化种植、农企一体化经营,解决企业原料短缺的问题。

四是主打“绿色”、“特色”牌,保护好、利用好“河套”雪花粉品牌。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帮助企业通过挖掘河套文化内涵和市场运作,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进一步打响“巴彦淖尔小麦”商标和“河套”雪花粉品牌,牢牢占据全国面粉高端市场,体现优质优价高回报,推进小麦产业的发展。

2、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一是扶龙头企业。恒丰公司是我市的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场规模及占有率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今后面粉加工业要以恒丰为龙头,鼓励和扶持恒丰公司不断创新,建立现代的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市场;推动恒丰集团公司尽快上市,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二是市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扶持和鼓励恒丰集团等企业向精深加工延伸,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类发展,从简单

- 3

生产番茄酱能力58万吨。产能居新疆之后,位列全国第二。今年开机生产能力3.92万吨,占总能力的70%。从8月8日开机生产至9月15日结束,历时37天,比去年增加了14天。生产番茄酱5万吨。

在番茄产业发展历史上,最多时有6万多农户种植番茄,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番茄收购价格400-500元/吨,相对于其他大宗农作物收益较高,曾经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今年番茄种植面积、鲜果产量、番茄酱产量均为近10年最低,但鲜果收购价格和亩收益达到历史最高。

(二)优势与潜力

1、优势条件

我市土地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降水少,空气相对湿度低,雨热同季,有利于番茄的生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番茄红素含量高达10毫克/100克以上,高于新疆的含量;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5 %以上,生产的番茄酱酸甜适度、口感好;番茄病虫害少,霉菌少,基本不使用农药,属于绿色食品;套区有黄河自流浇灌,旱涝保丰收,原料供给有保障;番茄制品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和新疆相比我们有交通区位优势。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地区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改善为番茄产业扩张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和保障。河套地区农业基础好,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科技

- 5

元左右,大部分都赔本,农户积极性受挫。二是病害多,风险高。番茄在我市种植将近20年,连续的种植使番茄早晚疫病发生机会增多。同时雹灾、雨灾等自然灾害对番茄的影响也较大。三是劳动强度大,雇工成本高。种植番茄需开沟起垄,费工费时。成熟时间集中,人工采摘、装车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趋于老龄化,一旦雇人,成本很高。今年摘一吨番茄需140元左右,装一车150元左右,一亩番茄从采摘到装车雇工费用约850元左右,加上其他成本,番茄的亩成本达1200元左右。四是交售困难。番茄上市时间集中,保存时间短,必须及时采摘交售。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数选择外出就业,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和妇女,交售番茄困难。

2、原料品质下降。过去番茄种植采用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相结合的种植方式,拉开成熟期。近几年农民为了省时省力,大田直播越来越少,育苗移栽面积占番茄种植总面积的97%以上,导致番茄成熟期集中。为了降低劳动强度,减少雇工费用,加上今年企业抢购原料,许多农民改变以往采摘两三次的做法,在番茄成熟70%以上进行一次性采摘,导致原料品质下降。

3、基地建设滞后,难以实现规模化种植。由于现行农村土地的经营制度制约,普遍存在“小而散”的经营现状,土地流转多数是农户之间的小规模转包和互换,千亩以上规模化经营的种养大户、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86家,经

- 7

代补”的办法,提高番茄产品质量,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新引进的重点企业,在基础建设、土地供给等方面给予保障,在电力、运力、信贷等方面搞好跟踪服务。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基地农户,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当前欧美市场基本饱和,竞争相对激,而非洲、俄罗斯、东南亚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大潜力。同时国内番茄制品消费增速也很快,消费形式趋于多样化,为番茄加工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番茄加工企业应当研究市场,培育品牌,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2、强化基地建设。一是合理划分原料基地。为了规范行业行为,避免无序竞争,要围绕加工企业合理划分原料区,原料区划原则上以加工厂为中心,20公里为半径。对于交叉地带,可划到苏木镇、村一级。各加工企业要加大投入,实施标准化生产,搞好原料基地建设。二是推广先进技术,优化栽培结构。加大组装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标准化生产,提高番茄单产和品质。合理搭配早熟和中晚熟品种,加强对播期、密度、肥水运筹、病害防治、采摘等实用技术的研究,解决好番茄集中过量上市的矛盾。企业要通过订单约定分时段收购,采取不同价格,引导采取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番茄种植,调整早、中、晚熟番茄种植结构,以缓解番茄原料集中上市和加工企业均衡生产的矛盾,延长

- 9

六、脱水菜产业

我国青红椒种植主要分布在北方五省区,即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面积最大的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1%和74%左右。其次为山西、甘肃。

1992年,我市开始脱水菜生产加工,经过十五年发展,达到最高峰,大大小小脱水菜加工企业有350多家,主要分布在磴口、杭后、临河、五原、中旗、后旗、农管局的100多个乡镇村。到2010年,有些小企业逐渐被淘汰,实际加工的企业约200家,其中4吨锅炉以上的企业有150家,其余都是2吨锅炉的小厂。具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有8家,产品直接出口国外。近两年,由于劳动力短缺,大的一些加工企业加快了设备更新步伐,工艺自动化水平提升。其余绝大多数企业加工设备简陋,基础条件比较差,生产规模每年维持在40—50吨左右,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销售到具有出口权的企业或国内的中间商。

加工的主要品种有青椒、红椒、豆角、芹菜、洋葱、红萝卜、圆菜、番茄和香菜等。2013年,我市开工企业180家(有些小企业加工时间很短),共加工青红椒1.2万吨,主要是红椒,青椒产量不足1000吨。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

- 11

尤其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耕地面积相对少,由于补贴减少,种植面积减少。造成欧洲的部分市场转向我国。前几年国际上向中国购货的最大采购商在美国,现在变成了德国。国际需求量每年以2%增长,国际市场空间有所增加。

第17篇:黑小麦降糖试验结果报告

馆陶富铬黑小麦降糖试验结果报告

一、目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显著下降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980年以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仅有总人口的0.3%,现在据国内最新统计,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达到4%以上。我国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人。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日前在第11届雀巢国际保健营养专题研讨上,全球各地的专家 一致认为,营养对糖尿病治疗作用应该引起重视。

据报道,有机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肌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中发挥特殊作用。有机铬元素(三价铬)具有激活胰岛素、使食用的糖的利用率高或转化多和控制血糖升高的作用。因此,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小麦品种资源室,以国外优质小麦资源为主要杂交亲本,经过数十年潜心研究培育出富铬黑小麦,经国家谷物品质分析中心检测富铬黑小麦三价有机铬、锌、铁等微量元素含量高于普通白粒小麦的黑粒小麦品种。

因此,我们本试验利用富铬黑小麦进行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研究,期望得到绿色纯天然保健食品,来解决轻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吃药的痛苦和重型糖尿病人不能吃面粉的饮食问题。

二、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利用富铬黑粒小麦、普通白粒小麦、大米、莜麦、荞麦5个不同作物面食为食用对象。选择糖尿病患者志愿者20人:10个Ⅱ型糖尿病人和10个Ⅰ型糖尿病人;

糖尿病患者分别食用等量的5个品种的产品1周后,连续进行10天的血糖检测,每隔一天测一天,共测定5天,每天分早、中、晚餐,检测饭前和饭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情况,对食用5个品种的面粉饭后2小时血糖变化情况效果进行比较。 明确富铬黑小麦对糖尿病人的保健作用或药用价值。

三、试验结果

经10个Ⅱ型糖尿病人和10个Ⅰ型糖尿病人食用富铬黑小麦面粉与食用等量不同品种的食物,饭前和饭后2小时进行血糖测验。每顿饭食用富铬黑小麦面粉150g,饭后2小时血糖平均增加3.0 mmol/L。而吃普通面粉150g,血糖平均增加9.2 mmol/L。吃大米150g,血糖平均增加

6.1mmol/L,从试验结果看出食用富铬黑小麦面粉饭后2小时血糖升高的最少。5个品种的试验结果见表。

食用不同品种的食品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情况 (单位mmol/L)

品种食用熟食量2小时血糖增量食用熟食量2小时血糖增量

黑麦粉100g1.3150g3.0

白麦粉100g6.1150g9.2

大米100g4.3150g6.1

荞麦粉100g2.7150g4.0

莜麦粉100g2.3150g3.5

研究结果证明,富铬黑小麦品种与白麦品种、大米比较有明显的降糖效果,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保健或健康食品。

第18篇:关于我市夏粮小麦收购的调研思考

xx市粮食局

2008年我市夏粮生产特别是小麦生产喜获丰收,除天公作美,主要归功于多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今年国家继续对小麦主产省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再次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市粮食局所属的25个库点,正式挂牌执行最低收购价预案收购小麦,全面

开始了夏粮收购。

一、粮源充裕、收购缓慢

(一)亩产保持较好水平,总产达历史高位

虽然今年一二月份期间发生雪灾,小麦、油菜籽生长初期在雪下覆盖时间长达二十多天,但因为雪灾发生在春节前,灾后农民又及时加强了田间管理,所以雪灾对小麦后期生长影响不大,对油菜籽的生长影响也很有限。经初步测产,今年小麦播种面积为66.1万亩,单产275公斤左右,总产量达18.18万吨,总产比去年165750吨增长9.67%。在国际粮价一路飙升的情况下,夏粮的丰收对维持粮价稳定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市夏粮喜获丰收其主要原因:一是政府继续坚持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对小麦种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每亩达到了63元,保护了种粮农户的利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近年来小麦每亩净利润、现金收益一直保持历史较好水平,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效益,提高了种植积极性。

(二)收购价格将会持续上升

今年我市中等小麦每50公斤的托市收购价格在72元 ,比去年实际上升4.35%,今年实际收购价都在74元左右;油菜籽每50公斤收购价格220-250元 ,比去年实际增加27.78%。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以来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国际粮油市场价格出现了持续走高的行情。二是受粮食生产成本推动,国内粮油价格上涨压力很大,目前我市中等普通混小麦每50公斤平均交易价格保持在74~76元左右,市场菜油每500克零售价在6.7元左右,比上年同期4.4元上涨了52.27%。三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今年国家决定从新粮上市起再次提高2008年生产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中等普通混小麦最低收购保护价为72元/50公斤。四是收购主体多元化的影响。凡是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和个人都将积极投入收购,收购质量宽于托市收购质量标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收购价格形成支撑。

(三)后期小麦收购价格将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

国家 2007年存储最低收购价小麦要继续竞价销售,按照顺价销售、有利于引导市场价格合理回升、保持市场粮价稳定的原则,合理制定销售底价的情况。今年国家对2007年陈麦拍卖价格每市斤在0.72-0.80元,高于今年新麦的最低收购价水平,也高于目前我市新麦收购价0.74元的水平。这一政策支撑着国内小麦市场行情,是影响市场的标杆价格,今年新麦收购期间,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政策必须执行。

预计后期小麦价格将继续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

二、数量下降,原因诸多

我市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开秤至6月底收购小麦35269吨,比去年同期收购是61707吨,少收购26438吨,占42%,其中最低收购价同期比转少收购15611吨,占42.8%,市场周转粮少收购9727吨,占41.1%。由此可见我市各国有粮食收购量是下降的。究其原因是以下几方面

(一)收购主体多元化的影响

凡是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和个人都将积极投入收购,而且他们的收购量在一定的程度上不低于国有粮食收购企业的托市收购量,特别是一些农民经纪人,农村闲散工他们利用其灵活轻便的交通工具走村串户上门收购、驻点收购且收购质量宽于托市收购质量标准要求。

(二)用粮企业的影响

今年各用粮企业一改往年的观望态度,从开秤之日就全心地投入收购行列之中,在收购同价的基础上,由于他们收购时对小麦的水分要求宽于托市收购的质量标准要求,特别是一些饲料行业收购标准将更宽,他们的收购优势将会得到充分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粮源。

(三)农民惜售心理明显增强

今年小麦收购政策利好,粮食收储措施到位,按理说农民售粮积极性应该较高。但农民的惜售心理明显加重。据了解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待涨沽出。去年小麦价格一路攀升,特别是2007年12月中旬小麦价格上涨到每市斤0.79元,早卖粮的农民有点吃亏,没有得到后期价格上涨的好处,历史的经验促使农民今年的惜售心理明显增强,加之当前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期国内粮价也有上涨趋势,特别是粳稻价格上涨幅度较快,由此给农民群众在心里上造成一种粮价还有上涨的空间的意识。二是比较效益的影响,今年来,除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素,粮食与粮食的比价也不近合理,目前市场玉米成交价格每市斤大多0.90元以上,而夏粮大麦的价格也达0.90元一市斤,比小麦高出1角多钱。三是养殖业的影响。随着国家

加大了对生猪饲养的扶持力度,农村生猪饲养和家禽得到了恢复发展,由此家庭饲养用粮将会增加,特别是当前市场粮价居高不下,农民将会留足用于家禽和生猪发展所需的粮食,以期取得更好的效益。农民今年对价格表现得较为敏感,所以在粮食出售的过程中,除了一些急于外出打工者出售新麦以外,观望和等待的心态会加强,惜售心理明显增强。

三、对策建议

年的夏粮丰收着实让我们松了一口气,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数量的下降,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国际粮价特别是米价的暴涨,对国内粮价形成上行压力,粮食丰收并不一定粮食危机就离我们很远。因为当粮价上涨时,如果政府手中无粮或粮源不足就不能有效平抑粮价,粮食供给平衡状态被打破,引发的抢购风潮会使政府陷入被动状态,因此保证储备任务的落实,稳定社会心理预期显得尤为必要。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一)继续深入宣传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泛宣传,让售粮农民准确了解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收储企业及其延伸库点要在收购场所张贴包含收购品种、价格、质量标准、作价办法等的公告牌,让农民兄弟胸中有数,心里有底。

(二)要加强农村粮食经纪人业务培训和组织建设,提高经纪人综合素质。粮食经纪人在活跃粮食市场的同时也已成为国家储备和企业商品粮源的主要提供者。因此加强农村粮食经纪人业务培训和组织建设,提高经纪人综合素质、强化监管和资质审批,是保证粮食收购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要积极实施政策性收购与市场化经营双轮驱动,定点收购与设点收购相结合,预约收购与上门收购并举,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在粮食收购中的作用,为农民售粮提供方便,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充分掌握粮源、发挥主渠道作用提供帮助。拓宽收购渠道,在确保本地粮源收购的基础上向周边延伸收购网点,扩大收购总量。

(四)加大执法力度,维护粮食市场收购秩序。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无证收购粮食行为。对持证收购的要求其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建立经营统计台帐、按时报送粮食经营的基本数据,通过规范行为,确保有序经营,让利让惠于民,有效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

(五)粮食购销企业要不断改进服务态度,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要本着“满意在粮食,服务千万家”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农户营造良好的售粮环境,努力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力争多收农民的余粮。

(六)积极创新收购方式,在确保国家储备任务完成的同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我市的成品粮储备体系建设,为稳定粮价作出的粮食人的贡献。

第19篇:小麦试验协议书

x科协议字(81)第1号

为了确保夏播小麦试验项目的贺满完成,经双方充分研究协商,订定如下协议:

甲方:县科委

乙方:(承担项目单位)农技站

一、夏播小麦试验项目,由甲乙双方共同研究确定,并列入县科委计划项目。

二、甲方对本项目负责资助经费X×元,以及经过协商需要甲方解决的其他具体问题。

三、本项目进行中,甲方可以检查项目的进行情况和经费支出情况,有权对项目的进行提出建议和意见,乙方应予以重视。

四、甲方对本项目的经费资助.乙方只能用于本项目的费用支出,不得挪作它用。

五、乙方负责将夏播小麦试验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对本项目的资助经费写成书面材料,与甲方共同商定后生效。

六、乙方负责实施本项目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规定的内容,如资料的提供,技术指导等,并明确由专人负责。

七、本项目结束后,乙方应及时向甲方写出项目的总结材料和支出经费的报告各一份。

八、本项目邀请X X县农委检查监督协议的执行,如有一方违反协议,根据情节予以批评,或协助甲方追回资助经费等。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由甲、乙方和监督单位盖章之日至本项目完成之时有效。以上三方各执协议一份。

本协议盖章后,各方都必须承担协议中各自的义务。

甲方: (盖章)

乙方: (盖章)

监督单位: (盖章)

19 年 月 日

第20篇:小麦田间管理讲话稿

小麦田间综合管理

先说肥后说药

民以食为天,土地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怎样对待土地,就是怎样对待父母。

现在种地也要讲科学,一亩小麦收1200斤,需要36氮,18个磷,34个钾。

再讲化肥的历史,你知道在生产队每亩小麦收多少斤么,300斤属于高产,对不对啊, 80年分地后,用碳铵—也叫臭肥,每亩就能收600斤,好多村里的老犟筋,就是不上碳铵,上了两车粪,可到第二年也偷偷地买几代碳铵上到地里了,啊,他也知道化肥能增产, 这才是第一代化肥,20%利用率,一代碳铵放上半年就跑没了,上到地里,也是埋起来,肥效期20天。

第二代化肥是到90-2000年 尿素二铵、复混肥,利用率40%,肥效期45天,产量就能达到800斤。

第三代化肥是2000-2005年复合肥、利用率60%,肥效期达到90天,产量达到1000斤。 复混肥和复合肥的区别就是把泥做成坯子,一下雨坯子就成了泥,这叫物理合成,也就是复混肥,

把泥做成坯子再烧成砖,再下雨也还是砖,化学合成,这样的是复合肥。

第四代是控释肥2005-2013年 ,利用率70%,肥效期120天,产量达到1200斤

最后说一下硫酸钾和氯化钾那个好呢,硫酸钾好,是万能肥,氯化钾复合肥不能用在蔬菜、果树上,

复混肥原料 是氯化铵+一铵粉+青海钾肥

复合肥原料合成氨+贵州矿石+俄罗斯钾

复混肥不如复合肥,每吨差200元

氯化钾复合肥不如硫酸钾复合肥好,每吨差200元

今年配方如下

一亩小麦 用15.20.10硫酸钾复合肥70斤-80斤或者18.20.7氯化钾复合肥 80-100斤 ,由于秸秆还田需要吸收大量的氮建议另加10斤尿素或者配方改成(25:7:8---27:9:9—28:12:10)

病虫害管理

1 蚜虫、吸浆虫、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鼠

大家知道小麦吸浆虫么,大多数人知道,但没见过,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下吸浆虫的习性,然后就知道怎样防治它了。

吸浆虫一年几代,那蚜虫呢,蚜虫一年40代,一晚上18代,是单性繁殖。防治不利会引起减产,但是不会绝收。

吸浆虫一年一代,防治不当就会减产50%甚至绝收,吸浆虫每年3月.20号-4.月20号 地温

超过10度,就破土出来,在地上爬行10天,和小蛆一样幼虫,红的黄的,每平方米超过

20头就的防治,今年春天各村调查指数在400-1000头,5月.1号-5.月10号 开始变成和小

蚊子一样成虫,下午4-5点向着太阳方向一照,在麦穗上方飞的就是,你一网兜过去,就会

有20-30个,吸浆虫开始交配产卵,每个吸浆虫产50个卵,一个穗有多少麦粒,大约40-50

个,它在每个麦粒上产下一个卵,然后它就死了,卵在孵化过程中就把麦粒的浆液吸完了,

到5月底掉入地下钻入土中,气温湿度合适第二年再出来危害,如果不合适就在地下潜伏

30年。有好多人也打药了,为什么还会减产,这是因为小麦吸浆虫已经产卵了,他才打的

药,只要产到麦粒里面后,打药就不起作用了。

3 全蚀病、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

全蚀病是毁灭性根部病害,根、茎基部发黑(黑脚),养分不能传导到顶部,

到孕穗期发生死亡出现白穗,今年一片明年三五片,全蚀病是一种土壤寄居菌,土传

和种传,防治只能是拌种,如不拌种一但发生就无法挽回,就好比小儿麻痹症,小时

候打疫苗吃个糖丸,就好了,你要是等到已经拐了,再花钱也好不了,总结一下小麦

的主要病虫害就是,蚜虫、吸浆虫、全蚀病

怎样防治他呢,用下面的配方

一用(辛硫.甲拌磷)5%根宝一代随化肥撒入土中,可防治各类地下害虫。

二拌必丰30g+(苯谜甲环唑+戊唑醇)10g 拌种30斤

能防到4月.25号不上蚜虫 4.25-5.20号每百株穗能降到平均每穗不到一个,基本

不用防治了,还能增产30%以上。

如果有全蚀病的地块,拌种另加(苯谜甲环唑+戊唑醇)10g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艳阳天。大家想发财么,想致富么,想成为

百万富翁么,我告诉你们个方法,想不想听,想,那就听我把这个给你说说,你们说是穷

人上当多,还是富人上当多,好多人会说,穷人上当多,错了

从这点上你们就把自己放在穷人那边了,人和人都一样,道理都懂得,就是不敢第一个去

尝试,都是等大家都试过了,他才去做,你们说能发财致富么,不能,太晚了

艳阳天化肥好么,好么,那就提前预定,交20元定两袋肥,免费领一瓶精品泥坑酒,买艳

阳天化肥时减出来。

拌必丰好么,好,如果今天提前预定两套交20元定金,免费领一瓶精品泥坑酒。领先一步,

你就比别人思想上改变了,影响到子女的思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最

后祝大家,庄稼丰收,致富有望,施用艳阳天,岁岁丰收年。

金诚信农业技术部2014-08-23

小麦调研报告
《小麦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