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材料2004

发布时间:2020-03-01 18:12: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

五大连池市职教中心学校经验材料

五大连池市职教中心学校始建于1997年,是由农高、职高、电大、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农广校、农机校、卫校、五镇职高等九个单位合并而成的跨行业、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9.3万平方米,校园面积

6.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有校田195亩,温室大棚810平方米。建有农学、牧医、微机、财会、服装、语音、化学、物理与电工电子、汽车驾驶与维修、餐饮与客房服务等10个实验实习室,有设施较好的教室、培训室、多媒体室、办公室、图书室、餐厅和宿舍。办有农场、试验站等经济实体。

全校教职工91人,其中教学人员52人,行政后勤30人(含借出3人),工勤人员9人。管理人员中校级领导4人,中层领导19人。教学人员中文化课教师25人,专业课教师27人。全校有高级教师20人,中级教师53人,初级教师9人,本科学历38人,专科学历41人,中专以下3人。学校现有本科、专科、高中和短期技术培训四个教育层次,有全日制、函授、业余三种学习形式,开设了农学、牧医、微机、财会、幼师、旅游、营销、电工电子、汽修、中文、法律、经管、医护、师资等14个专业,各类在校学生991人,其中,职高班183人,全日制专科班60人,职教分校100人,本专科函授学员648人。学校在四个乡镇中学建立了职教分校。在省军区农场、双泉乡泉翔养殖场、特色养殖场等地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在新发乡全民村、双泉乡三合村建立了科技示范村和科技扶贫村,确定科技示范户3户,重点扶贫户4户。

建校七年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职业教育法》和全国、省职教会议精神为指针,以服务于市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全面育人提高劳动素质为核心,以教学、培训、招生工作为重点,外树形象,内抓质量,全方位地为市域经济建设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抓体制,构筑多功能的办学模式

职教中心学校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

办学中,我们一是确立了一个宗旨、一个核心、三个重点、四条主线的办学思路,即以服务于市域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全面育人和提高劳动者为核心,以教学、培训、招生工作为重点,建立德育工作、全日制教学、函授培训、后勤服务四条工作线,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教学和培训为主体,以后勤创收为保证,全面推进学校的整体工作。二是改革机构设置,设立了校办、招生就业指导办、教务科、学生科、函授培训科、生产经营科、总务科、分校工作办公室等职能机构,打破了以往那种教学、后勤两大块的格局,构筑了教学、函授、培训、经营、服务五位一体的办学框架。三是采用了四块分工的管理办法,即把全校工作,分解为教育教学、函授培训、后勤服务、生产经营四大块,各块采用相应的管理机制,分片负责、协同运作,从而使职教中心的长班人才培养、短期技术培训、生产经营示范、技术推广服务,全方位的面向社会,使之成为多功能的办学基地。

二、抓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根据省政府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验收评估方案》的标准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和自查,按照省重点职业中专的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采取财政补助、本校创收、职工集资、施工单位垫付等多种方式,投入资金九十余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维修了校舍,改建了幼儿园,装备了实验室,新建了大棚和高效节能温室。学校还美化了环境,建立了一些标语标牌,建成了花园式的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公共形象。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达到了省重点职业学校的设置标准。

三、抓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一是加强教学管理,健全教学文件和规章制度。依据省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各专业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具有地方特色的执行性教学计划,制定了各专业设置标准、能力体系标准、技能考核标准、实验实习(实训)基地设置标准和专业课执行性实验实习(实训)大纲。健全了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完善了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科长、教研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各岗位的岗位职责,规范了各专业的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达到了规范化。

二是理清思路,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教学工作中,确立了“以教

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职教高考为重点,强化四项管理,抓好六项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职教高考为重点的指导思想,实施系统管理、目标管理、责任管理和量化管理,抓好备课、讲课、实践教学、课后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六项工作,建立教学工作的监督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认真地研究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抓好各环节的教学工作。加强教师管理,严肃考勤制度和工作纪律,保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计划管理,按省颁教学计划和本校的执行性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设计教学;加强监控管理,业务副校长和教务科长通过听课、检查教案随机抽查教师的教学工作,监控各专业各学科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加强质量管理,严格组织考试考核,规定成绩考核的次数和计分办法,各科结业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抓好试题库和校园网建设,各学科均建立了试题库,教学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改进了教学工作管理手段。

四是强化职教高考工作,高考成绩稳步提高。学校定期召开高考分析会、辅导交流会、信息反馈会、总结表彰会,毕业班实行月考制度,研究高考的辅导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自1999年至今,我校高考成绩已连续五年居黑河市前列。有四年全黑河市职教高考第一名是我校的学生。2001年全黑河市考取的6名本科生均是我校学生。我校考生卢鑫鑫同学以519分的成绩获黑河市第一名,田晓波同学数学获得了满分,这两名同学已被哈工大录取。2003年我校有37名同学参加了高考,平均分比黑河市总平均分高出40.8分,黑河市 600分以上的12人中,有6人是我校学生,我校应届毕业生吴娜同学以714分的成绩获黑河市职教高考第一名。吴娜、田亮、齐萌等9名学生分别考入哈工大、黑大、东北农大、齐齐哈尔大学本科院校,其余28名同学考入专科院校。

五是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各专业都建立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师自己动手建立标本室和实验室,自制标本300余件,为学校节省资金一万余元。各专业制定了相应的实训计划、专业能力体系标准和实践技能考核标准,总结出了《加强四个环节、培养五种能力》的经验,即加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社会服务四个环节,培养学生

组织生产能力、生产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宣传服务能力。这一成功经验在全省农技高中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推广,并在《黑河教育》上发表。

六是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进行了公开课评比、教学能手评选、说课竞赛、基本功竞赛、教案展评等活动,并参加了黑河市教师技能大赛,学校获优秀组织奖,财会和幼师专业获团体二等奖。学校参加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的教育科研工作,并作为《创业能力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编辑出版了《创业教育读本》,为全市乃至全省创业教育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学校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学生技能节,并在黑河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节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技能节上全校7个专业都表演了技能项目,有35%的学生登台表演。既有文艺节目,又有技能操作,还有技能和文艺相结合的节目;节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并有所创新,本校教师创作的四个小品,把技能操作用文艺节目的形式表演出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技能操作到文艺表演,从主持人的串连词到各项目的解说词,从电视字幕到配乐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整台节目创意新颖,设计合理,展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四、抓师资,优化队伍提高素质

职教中心组建初期,全校教职工225人。各类在校生数不足1000人,师生比为1:4.5,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职工冗员严重。对此,学校在市人事局和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先后二次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学校编制由225人减少到92人。共精简人员133人,其中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43人,分流到外单位的职工58人,病退预退职工32人。通过精简,教职工队伍得到了优化,师生比由原来的1:4.5提高到1:12.8,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学校加强教师的学历提高和校本培训工作,现已有19名教师本函毕业,14名教师正在参加本科函授学习,预计到2005年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可达100%。教师经常学习多媒体应用和课件制作技术,多数教师已能够制作课件,业务素质显著提高。

五、抓招生,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学校采取变季节招生为常年招生,由独家招生为多方联合招生,由招生部门招生为全校职工共同招生,由面对各单位领导招生为面对学生、农户招生的

办法,大力抓好招生工作,使生源不足的现状有所缓解。七年来共招收全日制学员800余人,招收大中专函授学员1300余人。2003年招收新生365人,各类在校生达1302人,创历史最好水平。

六、抓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学校设立了函授培训科,具体负责短期技术培训工作。先后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财政局、农委、教委、畜牧局、旅游局、工商局、发展银行、工会、团市委、武装部等部门联办了村级干部培训班、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会计电算化培训班、公务员办公自动化培训班、幼师培训班、英语师资培训班、旅游培训班、工商干部培训班、银行办公自动化培训班、畜牧繁育改良培训班、工会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预备役培训班,共举办各种培训班60余期,培训乡村干部和民师4500余人,培训初中毕业生和农民8000余人次。2002年学校又同市运管站联系,联合开办了驾驶员培训学校,投资4万余元建起了汽修专业实验室。2003年劳动就业局设立了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通过组织部设立了东北农业大学五大连池人才培训基地,招收远程教育学员120名,招收村村大学生班学员60名, 2004年上半年共举办了12期培训班,培训职工干部和城乡青年7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短期技术培训,提高了城乡职工和农民的素质。

七、抓基地,发挥科技示范作用

一是学校创办了实习农场和科技试验站。农场有校田165亩,实习场地1.5万平方米,进行大豆、小麦良种繁育、蔬菜种植等项目,办起了养鸡场,年养肉鸡3000余只,养蛋鸡1500只,出售大豆良种2万余公斤,年创收4万元以上。科技试验站有校田30亩,温室210平方米,大棚600平方米,进行了大豆品比、花苗培育、西瓜嫁接、无土栽培、玉米制种等试验项目,年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二是开展了技术服务工作,在新发乡合民村建立了科技联系村,同一些农户建立了长期技术联系,专业教师多次下乡指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开展了科技扶贫工作,在双泉乡三合村建立了科技扶贫村,确定了四户重点扶贫户,学校为他们无偿提供了良种、化肥和技术资料,其收入明显提高,现已全部脱贫。四是参与了全市的科技大集和科普之冬活动,学校利用冬闲时节派专业教师深入到农村讲课120场次,在农民科技大集上推广

新技术六项,为农民提供技术资料4500余份,深受农民的欢迎。

八、办分校,拓宽为农服务的新路子

我们认真贯彻市教委出台的《普职渗透融通办学》和《在初中实行全员、全程、定向、分流的意见》两个文件,办学向乡镇中学延伸,打通人才通往农村的渠道,建立普职渗透、初中职衔接的办学模式。三年来,先后在新发、兴隆、双泉、团结、龙镇、太平等乡镇建立了职教中心分校。学校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分校任课,采用双向管理的办法,即职教中心负责教学指导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乡中学负责学生管理和文化课的教学工作。试行中初职衔接和弹性学制的办法,在初四年段分流,文化课按初四开,专业课结合当地实用技术开展教学。毕业由乡中学发初中毕业证书,职教中心发初职培训证书。想读高中的可到职教中心继续学习,这样,分流班的学生升学有出路,就业有技术,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已有四个乡开办了专业班,在校生100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当地的致富能手,有23人担任了村团支部书记或农民技术员、畜牧防疫员,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七年来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被评为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黑河市“三育人”先进集体,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农村成人中专在全省中专评估中评为合格学校,技工学校评为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实习农场被省教委评为甲级校办农场,学校多次被评为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校长王建民同志当选为黑河市人大代表、被评为黑河市优秀校长,教务科长王秀华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省职业学校最佳教师,冉明、刘殿柱等39人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及优秀共产党员,赫英龙、何丽英、李华、刁涉娟、仉福文、张凤杰被评为省优秀班主任,教务科副科长高学金被评为省职业学校最佳教师,有14名教师被评为省市教学能手。学校教师为地、市编写地方教材4本,有19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有71节公开课被评为省市优秀公开课,有139篇论文被评为国家、省、市优秀论文。

国家和省职教会议召开以后,全校教职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决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学,提高质量,为把五大连池市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主持词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主持词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某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市长)

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在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综述

职业教育年度工作会议讲话(印发定搞)

在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材料2004
《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材料200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