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选择语言文字训练点

发布时间:2020-03-03 06:31: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选择语言文字训练点

安康市二小

喻云波

从金风送爽的秋天到寒风凛冽的严冬,网络培训一直再继续,让我这个一线老师收获颇丰。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策略》、《交互式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等课程中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更新。尤其是对现在教育界最时髦的“语用”一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其最终归宿是指向于语言文字运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范本,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各有各的特色,为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训练提供了充裕的材料。教者如能把握教材特色,恰当的选择语言文字的训练点,随文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细读文本。根据既定的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恰当地选择好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怎样选择寻求呢?总的来说,是要根据学年段以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在课文中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特点的语言。

经过近年来在教学一线的实践,我觉得恰当地来选择课文中的语言训练点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来进行尝试。

一、巧学词语运用。让学生品词品句,学会准确地运用词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学生学习词语的运用是基础,语文教学中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应始终贯穿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可以设计比较题如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长出) 请问“抽出”能否用“长出”来代替?

显然,“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再请学生用“抽出”说一句话。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抽出”更准确,更形象。 一定会准确的运用所学词语。

再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一个词“饱经风霜”:“他(车夫)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于永正老师在教学这个词时用了扩写的方法,他这样对学生说道:“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熟了,对课文中的这位冒严寒,顶酷暑,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奔波的车夫已经十分了解了,他的‘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呢?如果他才三十几岁,如果他才四十几岁,请你们展开想象,把他的脸刻画出来好吗?”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位车夫才三十多岁,可是看上去却像是五十多岁的人。他面色蜡黄,颧骨很高,两只眼睛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布满了血丝。眼角爬满了鱼尾纹。嘴唇发白,裂开了几道血口子,灰白的头发乱蓬蓬的,连眉毛似乎都是灰白色的。于老师的这种词语的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形象,既新颖又巧妙。它不仅升华了学生的思想感情,还练习了写人物外貌,艺术性地抓住词语教学训练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的。

二、巧学表达方法。

在小学三年级的课文《秋天的雨》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生充分的朗读和理解后,老师请同学们对这句话进行仿写,即“秋天的雨把(

)色给了(

),(

)像(

)。”

学生各自准备后,组织交流。

生1: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玛瑙…… 师:摇啊摇,摇出了秋天的喜悦。

生2: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艳艳的苹果像红红的脸颊,笑啊笑啊……

生3: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鸭梨,黄澄澄的鸭梨像长了雀斑的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案例中,老师不是孤立地进行单纯的语言技巧的演练,而是巧妙地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句式练习,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身积累和体验进行生动表达。这种仿写的训练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拟人化的、清新优美的句式表达也逐渐心领神会,并能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发现、感受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有力地强化了感悟和语言运用,使训练、理解、感悟、体验浑然一体,是动态的、以人为本的好的训练点。

在三年级上册的第13课《花钟》中有这样一段: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这篇课文中在写法上最有特色的就是这一段了,其特色在于同样都是说花开放了,却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因此在教学中,抓住这一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熟读这一段后,仿照文中拟人的手法仿写一句吗。这时有学生就说桃花露出了红红的小脸,星星花睁开了小小的眼睛。精彩的发言层出不穷。顺势小结说对于同一种自然现象,比如小树发芽,果树结果,我们在写的时候可以有多种说法,这就是写作的神奇之处。

再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中,“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这几句写春天特别形象生动,语言表达非常有特色,既用形象的比喻,又用反问的句式引出。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学着这几句的句型结构来说一说,精彩的句段层出不穷。如,“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淌,那是春天透明的腰带吧?”“粉红粉红的桃花从树枝上绽放开来,那是春姑娘漂亮的脸蛋吧?”……这样的训练点既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有使他们迸发富有创造力的思维火花。

三、巧学段落结构。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可以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采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在写。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开始初步学习构建篇章的方法。

又如《赵州桥》一文中的重点段落“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一段在段落构成上非常有特色。它以过渡句开头,先总写赵州桥的美观,然后再具体写赵州桥如何美观,条理非常清楚。因为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段落的学习是重点。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段落的构成方法。教学时可以抓住学会运用过渡句这一语言训练点,告诉学生这种句子就是过渡句,我们在写作时,可以运用这种句式。过渡句就像一座桥梁,可以把上下两段话紧密地连接成一个整体。使文章更连贯。多几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步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文字中去。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用足教材,深挖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才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而选择语言文字训练点一定要因学段而异,因单元训练重点而异,因文而异,什么样的情况就确定什么样的语言文字训练点。选取的语言文字训练点,不宜多,但一定要落实。让学生做到一课一得,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实效。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表达训练

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高考作文要恰当地选择文体

语言文字训练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训练点

阅读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选择语言文字训练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地选择语言文字训练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