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论中国经济的几个阶段和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0-03-03 08:27: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论中国经济的几个阶段和发展方向 文/修欢(公约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体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完全的计划向半市场半计划的转变是中国在几乎走投无路时的一种选择,也表现出了那个阶段中国政府的决心。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让大部分中国人不知所措的改革中,一些不安分的人抓住了时机,创业致富。也有一些人比较保守,等回过神来,时机已经过去。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趟列车已过。在这个阶段,虽然在大的方面有宏观调控,但整个的经济社会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由状态,并衍生出了很多的社会问题。第二次的经济模式的推动看似风平浪静,甚至大部分的人都没感觉到它的出现。当时,中国政府随然在形式上推行了所谓的经济特区,开发区,等让东南沿海率先发展起来,以便能较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以邓小平为带头的中国政府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是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全民富裕的战略口号。很多的人几乎都没感觉到什么,但就这么一个战略口号,却造就了现在的中国经济格局。

在这一阶段,中国在体制上虽然还是社会主义,但中国就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初步的完成了“资本家的原始积累”打造出了很多可以与国际经济集团相竞争的民族企业。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发展不再是盲目的,而是基本上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和头绪。但是,就在这个阶段,中国政府是下狠心心的。因为在这一阶段,中国走的是一条通过牺牲绝大部分民众的利益而扶持中国的私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的路子。这需要相当的魄力,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也似乎是必由之路,因为中国要融入到整个国际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去,就必须得有一些能在国际市场的浪涛中立的住脚的中国企业。在这一阶段,垄断、暴利,加速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原始积累。粗放是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特点。

为了能尽快地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不得不采取了以牺牲绝大部分劳动者的利益、以垄断和暴利的方式短时间内打造出了中国的资本市场。但是在这种粗放的模式下打造出的市场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企业,都必然有一些缺陷和不足。其主要体现在:1,市场不健全,2.企业本身在管理和生产上,在企业发展方向的定位上,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由此而衍生出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官商勾结瓜分社会财富、各种腐败问题层出不穷、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这些问题为中国社会矛盾的加剧埋下了隐患。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

前一段日子,有好多国家对“中国制造”进行攻击,说中国制造的商品质量差。一些外国媒体更是恶意的诋毁中国制造,且恶意报道不断。其用心可想而知。虽然粗放的中国经济模式下的中国制造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但这种恶意诋毁

中国制造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现有的不健全、合理的国际经济模式下的恶性竞争的矛盾被扩大了的结果。

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看似与中国的经济模式、经济格局没多大关联,但中国经济的第三次转型将由此拉开帷幕。要看清中国经历的第三次转型,就得对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格局的现状作出准确地判断和分析。

经过了前两次的经济转型,当前的中国,已基本上完成了资本市场的原始积累,加之中国有着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富裕的劳动力。只要条件许可,中国的劳动大军就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巨大的社会产品,但在中国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些产品只能推向国际市场。中国正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劳动者正转变为国际产业工人。

现有的国际贸易准则基本上都是在上个世纪由西方发达国家按照自己的意愿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建立起来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可想而知。

但是总的来说,经济无非就是在特定的生产资料配置模式中进行的生产、分配、消费的循环发展的过程,再就是依附并服务于这一过程的管理、金融、流通、服务等社会行为(所谓的社会分工)。

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入到市场经济模式后,在自由公平的光鲜外衣下暗流涌动: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并且现有的国际经济中存在着一个十分大的问题:这就是社会财富在流通、金融环节聚集太多。当金融等原本作为社会经济的辅助性成分被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时、当实体经济被金融经济绑架了时,社会经济泡沫就已经形成且不断的膨胀。是泡沫,总会有破灭的一天。而这就是现有的不平衡的社会经济模式的必然结果。这是极少数人通过各种模式剥削他人劳动成果自己却坐享其成和不劳而获建立起来的价值体系,完全“自由”是他们的口号。而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创造着去失去了对自己所生产和创造的财富的拥有权和支配权。

就现在来看,美国虽然是当前的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因为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美国在凭借其国际政治地位和领先的科技优势所确立起来的国际经济格局中赚足了油水。但现在这种格局正在被打破:一方面,社会普通消费品的生产技术不再只为美国所有,例如中国也将创新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且在生产技术领域里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另一方面,美国的经济主体正逐渐转向金融业。货币,无非就是一种等价物。金融,本质就是极易成泡沫的虚化经济体,而金融体系的畸形膨胀的泡沫迟早都是要破灭的,届时社会经济的重心仍然会回到生产、分配、消费的圈子中来。

社会财富在金融领域的畸形膨胀是现代不公正不平衡经济的必然结果。这主要是由生产者的社会地位低下,劳动报酬过低造成的。工人和农民创造着这个社会绝大部分的物质财富,但社会给与他们的报酬太少,可是作为社会主体他们却又没钱消费掉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于是,“富裕”的社会产品越积越多,虽然现在业已形成的国际市场经济大环境能在某种程度上削弱局部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且由社会分工而建立起来的庞大的的中间环节和第三产业领域的人群参与分配和消费,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仍将日渐突出。

就在这样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达国家凭借流通和金融等中间环节尽可能多的掠夺着世界的财富。

中国该怎么做呢?修欢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中国经济的新格局。一,提高劳动报酬率,打造健康的中国制造

中国当前的实际状况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者占社会总体人口的绝对多数,只要生产资料的配置得当,他们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巨大的社会产品。可就当前来看,中国的劳动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实在太少,他们创造着几乎全部的物质财富,但这些财富很快会被另一些人以各种手段“平等的”掠夺去了,于是,社会财富正在向国家和极少数垄断组织手中集中,占人口主体的劳动者的收入只能维持其日常生活,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甚至正在变得越来相对的越穷。

转变思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有近十亿劳动者,这个数字太庞大了,如果让他们的手中变得有钱,何愁中国不富。“国家富不是真的富,人民富才是真的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劳动力报酬,让劳动者在社会分配中获得其本应该属于他们的那部分。最好能达到“一个人劳动,可养活三个人”的收入水平。如具备这样的分配机制,勤劳的人怎能不富。当然这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结构调整,甚至要经历阵痛。但不做如此的大手术,中国经济难以回归健康的发展轨道。现在,发达国家正在以中国出口制造商为工具对中国劳动者进行着无尽无休的掠夺:一方面,那些制造商为了提高出口竞争力而一味地降低生产成本(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一方面,受制于国外经销商不得不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出售,把巨大的利润空间让给国外经销商。同时这些中国的出口制造商通过低价竞争从整体上压低了国际消费品价格和国际劳动报酬率,让整个的国际劳工蒙受损失。中国出口制造商的“罪恶”行径并没能让自己捞到多少好处,相反,他们却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如何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让中国制造引领世界消费品市场格局而不再是受制于发达国家,是摆在中国政府和中国制造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要知道,在现有的经济格局中,政府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由于发达国家的经销商的联手压制,现在整个国际制造业几乎陷入频临破产的地步。于是只有建立起属于中国制造自己的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体系,中国制造才可免受制于人家。

二,联合发展中国家推动新型的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准则的建立 推进国际经济贸易准则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再用贸易总量来衡量国际双边贸易中的差额,而是要用贸易利润净值来衡量国际双边贸易中的逆顺差额。可以这么说:用贸易总量来衡量双边贸易的差额是个国际错误,要知道,美国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中以丰厚的利润赚足了油水,相反,在中国对美的巨大贸易顺差中,由于利润微薄,中国获利甚微。其实整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双边贸易都是一个样儿。另外,中国的巨大外汇储备其实并不是靠利润获得的,而是靠廉价的出卖中国的劳动力获得的,这是中国的耻辱,而这也让中国的劳动者正在逐步沦为贫穷的国际产业工人。新型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准则有待建立。

三,加快人民币汇率升值 加快人民币汇率的升值,甚至可考虑实现与美元1/3的汇率(此想法并非疯狂,而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决定,三年后的结果将会证明)。另外在国内推行人民币的贬值策略,让其购买能力趋于合理(现在,人民币的汇率和实际购买力严重脱节,已违背了经济规律,其结果表面上虽然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保持较高的贸易顺差,可实际上让中国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总之人民币的相对购买力已经很高了,干吗我们自己要把它压下来,让中国受损失。虽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会让中国出口制造商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但是,在一些落后和低端的出口制造企业破产倒闭的同时,也会有更加新兴健康且更具竞争力的新兴企业产生且崛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社会经济的转型,置之死地而后生,生机就在经济的转型。要说明的是一些有巨大社会责任感的经济学家已有所醒悟。但在这方面要完全实现新的布局或许当在五年之后。

四,“中国制造”是中国打破发达国家经济控制(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绝对影响力和控制力),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有力保障

社会生产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美国借助金融模式所维持的美国经济和货币体系很快就会崩溃,未来五到十年,是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的时期。随着美国经济的解体,整个世界的经济将会陷入混乱和恐慌中,唯有保持中国制造,才可使中国避免或减轻这一灾难,并且“中国制造’将会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中国没法走发达国家的发展经济的模式,这是由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的。巨大的人口,巨大的劳动力队伍。这就是中国的基本特色,这也将决定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

以上几点的相关论据,读者可在本人博客的其他相关文章中去找。

总之,健全市场体制,调整生产、消费、分配之间不合理的关系格局,生产优质的产品,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建立新的分配机制,社会财富的分配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倾斜,确立起

一条由人民富裕推动国家富裕的发展道路,从整体上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能否成功的实现中国在第三次经济转型,就看中国政府的勇气和决心了。

初稿2007年9月5日整理2008年8月24日

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与金融危机

论中国经济增长

论财务发展方向

简单论中国经济展望

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

郎咸平论中国经济已经深陷危机

论三农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论改革红利与中国经济新发展

论中国经济的几个阶段和发展方向
《论中国经济的几个阶段和发展方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