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认识大脑 3 我们心有灵犀吗

发布时间:2020-03-02 16:23: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认识大脑 英国皇家科学院2011年圣诞讲座

3 我们心有灵犀吗?

比利,你得帮我一个忙。我得给导演买单,但身上只有5英镑。 “就这吗简单的事啊!”你帮帮我吧!

“小菜嘛!这样做就成,这样对折一次,两次,三次,捏紧一点儿再吹口仙气儿,然后你的5英镑应该会变成10英镑。成功啦”。这就够了。非常感谢!不要走开,稍后揭晓比利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心有灵犀吗?

欢迎来到英国皇家科学院2011年圣诞讲座!我叫布鲁斯。胡德,将给大家展示神奇的读心术。我才不需要脑部扫描仪,恰恰相反,我要靠自己施展读心术。这里有一些卡片,我把它们放在桌面上展示,(摆出4张扑克牌)我看看,。。对,就这个。现在大家来从中间选一张。事实上我会读懂你的想法,还能影响你的想法。来选一张吧,将注意力集中在你选的卡片上。我在尝试读懂你的思维啊,跟着我的指令来,将注意力集中在卡片上,好了,选好了是吗,只想着这张牌啊,对,就这样,再来看看。我觉得是。。就这张。好了,一起来见证奇迹吧,你选的那张卡不在这里。(鼓掌)我真的读懂了你的心,控制了你的思维吗?当然不是。那需要所谓的“通灵术”,当然是子虚乌有。不管你曾经看见或听说过什么,人是没有超能力的。如果一直声称他们有,他们不是在耍你就是在玩小把戏。就像我刚才那样。但我的确让你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张卡片上,这样你们就会忽视其他卡片,然后我就只要换掉所有的卡片,所以这些卡片和之前的都不一样。虽然读心术只是一个噱头,我们却能够知晓别人的心思。实际上也一直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有古怪的超能力。

但我们能理解他人的想法,并试着会预测他们下一步会怎么做。一起来想想,你是不是经常想弄清别人在想什么?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来猜测他们的想法。看着他们的表情神态,然后想想你在此情形会如何去做,一句话你在换位思考。实际上,你才是动物王国中最佳读心者。要怎样做才能如此擅长读心术呢?这个就跟个人童年有关了。童年并非就是不成熟,而是人一生中成长探索的阶段。我们向周围所有人学习思维方法,再试着弄清他们在想什么,用心的方式去观察世界。童年时期更多的探索学习的物种,创造能力就越佳,社交能力越强,他们的大脑也就越发达。我们的童年时成人的塑造时期,而其他物种却没有童年。比如这些才几天大的鸡宝宝,超可爱的,对吧?亲亲们,你们上电视啦!我再给大家介绍另一个宝宝,这次不是小鸡,是一名叫芬恩的孩子,保持安静,安静。他来啦,你好呀,这是宝宝粉恩,他多大啦?我能抱抱他吗?

“当然可以!”来抱抱,他现在11周大,生日快乐,11周快乐,小芬恩能看到他的脸吗?他现在走路有多快呢?挺慢的。他能认字吗?

“不能,还不认识字呢。”他在哪上学呢? “还没上学。”还没上学啊!那他都做些什么啊?睡觉,吃奶,拉便便。很明显我刚才在开玩笑。他自己一个人是什么都做不了的,如果让他一个人呆着,估计会出乱子。虽然这些小鸡才出生几天,生存能力却比芬恩强得多。

芬恩一直依赖他的妈妈。那就让他回到妈妈怀抱里去吧,好的。芬恩看上去可能做不了什么,他的小脑瓜里忙得很呢,吸收各方面来的信息,聆听我们所谈的内容,吸收社会各方面的相互回馈,并储存之大脑中。等芬恩长大成人,将拥有一颗社会脑。芬恩会用社会脑向他人学

习,实际上都是关于他人的信息,当他有这个能力时,就能预测别人下一步会怎么做。小芬恩,咱俩心有灵犀吗?是不是呀?来笑一笑。我们怎么知道宝宝会交际呢?这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让我们回到大家出生之前。想象一下我们身处子宫内部,灯光调暗。家在子宫里是什么也看不见的,对吧?仔细聆听是什么声音?请举手回答。你觉得这会是什么呢?是心跳声吗?是心跳声,没错。有时候还能听到妈妈的声音。我们决定先不去弄清它的性别,婴儿非常熟悉这悦耳的人语,所以甚至在他们出生之前,宝宝就能够辨识出自己妈妈的声音了。在一项研究中,母亲们朗读瑟斯博士的《戴帽子的猫》,听着:

“太阳躲起来了,到处湿漉漉的,所以这一整天,我们都躲在屋子里。”当宝宝出生后,对比别人阅读的版本,他们更喜欢自己母亲的,他们了解自己母亲声音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子宫里聆听母亲的声音。所以你的大脑在你出生之前就开始学习了。而在你出生之后,尽管判断力有限,宝宝们还是会对人类特别关注。比如说,人类能辨别面部表情,而且比起其他图案,他们更喜欢表情。麻烦给我一些图案吧。这些图案常出现在科学实验中,这个看起来像脸;这个图案有同样的元素,但排列顺序却是随机的。来看看芬恩喜欢那个吧。麻烦让他坐稳了。好么? 你好呀,你会乖乖待在那吗?来吧。(拿出直线排列的图案)来嘛来嘛,安静安静!喜欢这个表情吗?(把人脸图案现在分恩眼前)是不是很有意思?芬恩看到这个图案视线就一直跟着他转吗?好了,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时,芬恩已经11周大了。但科学家是在拿新生儿做实验,似乎新生儿从母体出来就已经准备好了,期待各种表情。表情就像是吸引宝宝的磁铁,引起注意后他们就难以转移视线。我们不要用掌声欢送他啦,他看起来挺自在安稳的。我们就挥手和芬恩道个别吧,再见!芬恩,你可以离开啦,再见!妈妈抱抱你。等你15岁再来啊。

面部表情对芬恩来说非常重要,那长大一些后会如何呢?我想请出艾斯米,上台来吧艾斯米!艾斯米被选中是因为她带的这些眼镜,它们非常特别。这眼镜是什么呢?它有镜子和相机。艾斯米看到的东西就能被录入电脑中。电脑处理过这些信息后,我们就可以在艾斯米看世界时同步地看到她看到的东西了。所以若你看着屏幕。

我们得把你带到这边,艾斯米。我的助理塔莉亚在这里。。。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我可以看到大脑,几瓶酒,几个苹果和茶,几个马克杯。一台收款机,”好的。

我们来试试另一幅图。如你看到。。就是这幅图。这是同一张图。你看到的是什么?

“我在看那个打电话的人,她显得很忙碌。”在同样的场景里出现了人类面孔,我们就会更感兴趣更关注于人。所以人类面孔是我们的兴趣点。来看看我们关心的是人脸上的什么。好,现在开始。她的目光其实在一个三角区游移,视线关注点在眼睛,然后看向嘴巴。之后是两眼中间的位置。事实上,眼睛附近区域,是人脸上最重要的部分。若我们检测大脑活动,会发现我们经常关注于别人眼部。我们来环视观众们,好吗?看一下那个区域好吗?我们看到了什么?现在艾斯米再环视大家,观察每一张脸。你们看起来都很不错,挥挥手吧!你好艾斯米,看这里!非常感谢,你可以下去了。请大家掌声感谢艾斯米!

我们如此擅长辨识人脸,是因为大脑中有一专门区域用于这项工作。我们发现了一小块信息处理区域,就在耳朵后面。在很多不幸的事件中,人们这个区域受到损伤,便无法辨别面孔,或是无法认出名人、朋友、甚至是家人。任何结构像人脸一样,有两只眼睛和一个嘴巴的事物,都会触发这个区域的活动。所以我们总是更倾向于关注人脸。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上的例子。这东西看起来像人脸吗?是吗,有人认出来了吗?看出来了。那个呢?下一张,这张比较简单,你们看,图里是张脸,对吗?这张看起来像条鲨鱼,这张里是在英国皇家科学院洗手室,看水龙头。会看到有人脸结构在上面。我们的大脑使我们到处发现面孔,这里还有张脸,仔细看看。有人认出他是谁了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大声说出来,没错。再看这张脸,他有点特殊之处,他在动,但似乎眼睛一直都在看着你。我们就把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请上来!我想更近距离地给你们展示其效果。掌声欢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好,这个叫做空心面孔错觉。另一位圣诞讲座讲师理查德格里格利发现。我们来想一下,

面孔往往是往外凸的,我们不常见这样的脸,就像面具的内测,是向内凹的。当你看到面具的内部,你的大脑会认为它是向外凸的,所以就有了这样神奇的效果。眼睛似乎在向面孔的相反方向转动,大脑中没有内凹面孔的模型,但有外凸面孔的模型,因此才有了这种奇异而特殊的幻觉。掌声送给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我们见的面孔越多,人脸的心理模型就越坚实。那是我们分辨他人身份的重要标志。他看起来面很熟,有人知道他是谁么?大声说出来。“布莱恩·考克斯”布莱恩·考克斯教授,你们确认吗?还是他的恶魔双胞胎兄弟呢?这张脸有什么问题吗?有人知道吗,你来说。

“他的眼睛上下颠倒了。”没错。他的眼睛和嘴巴上下颠倒了。只要眼睛和嘴巴都在大略正确的色位置,我们就认为这是一张正常的脸。随着成长,见到更多面孔之后,会用很多便捷的方式加工面部信息,因此会忽视一些细节。真正有趣的是,年轻人会更快注意到,布莱恩的面孔有问题,因为他们看的是具体特征而不是面孔整体。那吗我们为什么对面孔如此感兴趣呢?因为它表达了非常多的信息,特别是情感。这些情感是身体的状态,帮你惊醒下一步的准备。情感影响人的行为、呼吸、脉搏,甚至是消化食物的方式,以及所有生存必须的重要动作。如果我脸上现出惊恐,那我在向你传递信号,而你会知道出问题了,而后我们会迅速离开这里。人有6种基本情感,请抬头看大屏幕。看看能否说出分别是哪种情绪。

好。你们认为A情绪是什么呢?有人愿意回答吗?“愤怒”,愤怒吗,同意的请举手。非常正确。那B呢?“恐惧”有人认为是恐惧么,同意的请举手。我觉得也是恐惧。那C呢?“惊讶”,这个简单,是惊讶。接下来,D呢?“高兴”。明显是对的。E呢?悲伤。F呢?“厌恶。”很好。查尔斯达尔文在进化论中首先提出:我们将情绪表达作为交流手段之一,我们来看看大家有多擅长运用情绪。到这里来,安迪。乔,请过来好吗?来看看你是否表达情绪。谁愿意做一个情绪化的表情?角落里的小伙子,来一个。这是什么意思呢?谁来回答?我觉得是恐惧,对么,还有谁?那个是高兴。乔,你能上来吗?好,上面那个呢?这里来一个绝对是恐惧,这个恐惧非常好。我们非常擅长阅读情绪,甚至能看出一个人在假笑。

来看同一个人的两张笑脸,其中哪一个是发出内心的微笑,那一个人只是礼节性的微笑

呢?A图是发自内心的微笑吗?觉得A的微笑发自肺腑的,请举手。看来有些人这样认为。那吗B图呢?压倒性优势啊,B图上的微笑是真心的。那么这两个面部表情到底有何差异呢?把范围缩小一点,我们就能看清楚了。眼睛决定了一切。笑得眯起了眼,眼睛成了一条缝,真心微笑时,眼部肌肉群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姿态。当你看到一个人眼部周围出现了皱纹,就知道他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了。有些情感

通过进化根植于我们的大脑,有些则是通过童年环境塑造而成。比如婴儿出生后,很快就会表达诸多情感。就连盲童都会微笑,尽管他们从未见过他认微笑,何谈仿效。然而,情感也可塑造于生活经验之中。以恶心为例,这种情感并非与生俱来。仔细想来,婴儿的某些举动实在有些恶心。然而,当他们成长到两岁左右,通过观察他人举止,儿童也学会了表达恶心。

我好像有些口渴了,讲话讲的我口干舌燥的。这果汁真不赖,有谁想喝点苹果汁吗?就你吧。你叫什么?

“艾米丽”艾米丽,请到这里来。想喝点苹果汁么?“好的,谢谢!”我觉得应该给你换一个杯子,是的。太好了,我正好有个新的容器。(马桶)怎么样?没杯子用的时候我就用这个。看看里面,喝点苹果汁吗?

“谢谢,还是算了吧。”真的不要么,

“真的。”我看没有什么嘛,真的不要吗,也许我们得用一个吸管。我知道你会喜欢的,来一口么?

“算了吧,真的不要。”为什吗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看着,很好喝的,真的不喝吗?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送艾米丽!

这个马桶是全新的。非常干净,喝里面的果汁绝对不会生病。你说什吗,给我送错马桶了?我是开玩笑呢,别当真。由于我们想当然认为马桶中都是排泄物,随意一想到从污秽的马桶中喝水,我们很难克制自己感到恶心的生理反应。就算我们很清楚,那个马桶是全新的,我们也会有些情不自禁地感到恶心。喝完果汁,我又感到有些饿了。

“零食,买零食了!零食,这里有吃的卖。”

乔,过来拍一下,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呢,原来是油炸虫子。真是让我食欲大开啊,谁想吃个油炸虫子吗?找谁呢?你想不想咬一口油炸虫子呢?不要,你也不要么?真的吗,其实挺好吃的。吃这只吧,这只虫子腿长挺不错。不要吗,不眼馋吗,不骗你,真的好吃。真的很可口呢!我得喝点什么,好把这虫子咽进肚子里去。不不,别让我再用马桶了。刚才我吃的是油炸蝗虫,某些国家的人民认为乃人间美味,它们营养丰富,而且价格不菲,尝起来像是烤花生的味道。即便如此,西方人一般不会去吃昆虫,我们的文化环境决定我们对什么感到恶心。人类之所以进化出恶心这种情感的原因之一,就是这可以提醒他人那种食物可以食用;原因之二则是人类乃杂食性动物,也就是说我们的食谱很广泛。换言之,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成人的表情,来判断哪种食物可以吃,哪种食物不能吃。情感对我们的影响并非局限于精神层面,他同样可以在肉体层面对我们产生影响。让我们来看看,当有人做出令人恶心的举动时,你们是什么反应。比如刚才我从马桶中喝果汁的时候,请看大屏幕。大家都免不了会做出一些反应。

现在让我们感受下另一种感情,试试这个实验。还记得我发给大家的吸管吗?首先,请大家把吸管含在嘴里,现在大家都撅起嘴了,都含好了么?好了吗?现在我要放一段录音,请大家仔细听。现在把吸管拿出来,然后这样叼住。好了吗?(大笑)是不是觉得更好笑了呢?为何叼住吸管就会觉得这段录音更好笑了呢?大家为何会发笑呢?这是因为当大家这样叼住吸管时嘴部不得不保持这个特定的姿态。嘴部被迫微笑时,我们的大脑会意识到这一举止。当我们撅起嘴时,一般很难会笑出来;但当我们叼起吸管时,我们嘴部的姿态就与我们微笑时的姿态一样。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放了一段笑声。笑是很容易传染的情感之一,当你听到他人笑声时,自己便也会禁不住笑起来。

情感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此,就环境中值得注意的事情与他人进行交流,其意义也在于将社会中每一分子联系起来。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能否通过测量血流量将我们所经历的情感进行量化。我需要。。我得抽取一份自己的血样,很幸运,有位专业医生愿意帮助我。夏洛特,请进!由你来帮我采取血样,对吧?好的。我该做些什么呢?

“请脱掉你的外套,然后坐下。坐在这里就好。”我真的挺怕扎针的。“放心吧,不会痛。首先我要扎上止血带,这样才能找到你的血管,”什么味道?“只有消过毒,才安全卫生啊!给你

的胳膊抹上酒精,消一下毒。”我必须承认我很怕扎针的。

“现在该准备一些针具了。好了,准备好了么?不痛的,就像被蜜蜂蛰了一下,准备好吧。”不,快停下,停下,我坚持不了了,多谢,夏洛特。请大家用掌声欢送他!

很显然,这场演示背后的真正目的并非真的抽取血样,真正的目的其实是向大家展示我们如何通过观察他人以及换位思考。能做到对他人的苦痛感同身受,看到那枚针头时,大家都显得不太自在。观众中的一员从讲座刚开始时,就一直带着心律监控仪。请看大屏幕上的心律记录。可以看出,在我提到注射这个词之前,他的心跳一直很正常,可当他听到注射这个词后,他的心跳便越来越快。也就是说,看着别人抽血的人会变得越发焦虑起来。尽管他们知道自己并不会拉过去抽血,那吗他的心跳为何加速呢?这是因为当你看到他人忍受着痛苦的时候,无论精神上还是肉体上,你都会感同身受。那么是谁一直戴着心律监控仪呢?你好亚历克斯,你好!

你也挺怕扎针的吧?“是啊,数据在那摆着呢。”你们也能看到,如果把这玩意儿带上,事实上你的心率再次暴涨,是因为我们都在看你么?真的吗,在我跟你说话的同时,你的心率在升高。涨到了120。。。我真为你担心。我真的担心你,你知道的。因为我们是群居动物。一旦我们成为周围的注意焦点,也就是目前皇家研究院里在座各位,我们都会觉得难为情,因此增加了焦虑感。谢谢你今天的贡献,亚历克斯。请致以他热烈的掌声!

科学家们对人类模仿感情和行为的能力非常感兴趣,大脑是如何做到的呢?目前有个理论认为,有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机制,其作用是注意他人的动作,使我们感觉自己也在做相同的动作。人类通过观察进行模仿和学习的能力很强,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最开始模仿仅限于情感表达,诸如笑此类大多数人在社交场合的表现,如果你对着一个婴儿笑,他们很可能会对你回报以笑容。刚刚芬恩在的时候,我们对他进行了拍摄,你们看,这是我再次跟芬恩进行互动。无论何时我们看着别人,大脑都在运转。我们的神经元与他们的行为产生共鸣,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变得同步了。其中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动作。

现在大家来看着屏幕上的这种模式,这是一系列的点,但你们能在点点中看到其它事物吗?你们能看到那个隐形人吗?再看看这个,让他们动起来,现在是不是很明显了?只需要几个点,立马就能看到那里有个人。大家觉得这个人是什么性别?“男性”认为男性的请举手,很明显,这是个男人。现在看看他是不是一个很开心的男人。请展示一个快乐男人,他的心情很好是吧?现在我很想看看接下来有什么?现在能换个人么?他们在握手。女士,这是位女士。有人认为是女士么?没错,是位女士,来点乐子。让她们做不同动作。试试什么呢?让他们鼓掌,怎样?看看鼓掌是什么样子。看啦,鼓掌。要不。。。你能拍拍头挠挠肚子么?好现在来点舞蹈动作。能来个约翰·屈伏塔的动作吗?看到没,只需几个点。大脑能够从单独的动作中,提炼出非常复杂的社会信息。只需要几个点,我们的大脑就能够辨明性别,甚至是心情,咱们得让这些人进来。证明一下不仅仅是点,而且是真正的人类。

现在请上伦敦南岸大学小组。进来吧,伙计们!请向他们致以热烈的掌声!这是威尔,莱克斯、达伦。咱们看看他们穿的是什么?他们的衣服上有这些闪光点,这就是你们在屏幕上看到的点。这些点能够反光。所以他们的形象能够被摄像机捕捉到。正是他们的动作,传递给我们丰富的信息。达伦,请透露点你使用这个的原因?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种大多数电脑游戏开发商用来制作动作画的技术。我敢肯定大家都知道足球电脑游戏,这就是他所使用的技术。”这也同样使用在了研究和发展领域吗?

“对,主要有三个领域:体育、临床医学和商业广告。拿运动来说吧,有两个主要运动,跆拳道和篮球。通过分析运动员的动作,能够挑出重要部分来提高他们的表现。”很好,都是很有用的科技。很好,谢谢你莱克斯、威尔!继续保持这些动作,祝你们的研究取得成功!请给伦敦南岸大学小组热烈的掌声!

有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4个月左右的宝宝也能像其他人一样看到移动的光点。他们不

仅仅能同其他人一样看到动作,还能够开始通过动作,分析出那人的相貌。我们来看,你看这段录像。这是个动画,但试试你们能不能换种方式来看,看到了吧?让你选的话,哪个物体更友善?认为是绿色的请举手?认为是黄色方块的请举手?很奇妙吧?这只是一段动画。但我们却认为这些东西有各自的个性。事实上,当宝宝看了这个后,让他们在方块和三角形中进行选择,当他们看到方块非常有帮助后,他们更倾向于跟方块物体玩耍。宝宝们是在进行诠释,给予它们丰富个性,从一开始我们就发现这世间之人,他们的行为动作都包含目标和意图。我们甚至将此理运用到无生命的物体上。

你们跟玩具们说过话吗?如果你有电脑的话,当电脑崩溃时,会不会非常沮丧地喊:别死机啊!我还没有保存家庭作业呢!这就是我们所做的,我们给予这些无生命个体个性,这样就更容易进行互动。这就是我们的大脑对世界进行假设和增加额外信息的方式。动作提供的不仅仅是对方外表的丰富的信息源,他还是无言语交换时的沟通渠道。同步对许多人类活动来说非常重要,比如随着音乐起舞,我们能训练一些宠物跳舞,而有些更是能够自发起舞。我们来看看这只名叫雪球的大葵花鹦鹉。大葵花鹦鹉生活中是高度社会化的鸟类,这可能是其模仿他人动作的原因之一。很明显,雪球正在模仿它的主人。群居鸟类羽毛生长期很长,在鸟类王国中它们的幼鸟期相对很长,基本上也更聪明,大脑也更大。

现在我来跟你们试试一些模仿。为此,我想请志愿者来做简单模仿。看看谁想做鹦鹉?我们来选。。。那边那位女士,你能下来吗?好吗?你叫什么?

“奥利维亚。”奥利维亚,站这里。我是布鲁斯。虎克船长。咱们现在船上,而我是七大洋中最恶劣的船长。我觉得你将要造反,因此要给你点教训。我要让你走木板。好,这是我的大葵花鹦鹉,现在站上那块木板,看看你能不能走直线。你站在上面时两腿保持平衡,保持住。保持平衡,开始了。如果愿意的话抬起双臂。现在站稳了吗?很好。看看发生什么了?小心鲨鱼,真的很难保持平衡,做得好,能让她翻倒吗?我看行。让她葬身海底吧!你觉得更困难了吗?(掉下木板)谢谢!是不是困难得多?掌声感谢!

平衡掌握得很好,干得漂亮!当我们看着别人时,我们会模仿他们的行为动作,尤其是看到别人摇来晃去时,保持平衡会很困难。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倾向于和他人同步,同步倾向有利于从他人身上获取信息。一种十分强大的同步倾向叫做分享式注意,每当人们进行互动时就必须协调注意力的集中点。设想一下对话时不直视对方的眼睛,不仅很难做到,气氛也会很尴尬。(眼睛看上方,听众顺着主持人的目光往上瞅。)

我没有让你们想上看,是吧?但你们本能的顺着我望着的方向看去,这就叫做分享式注意。这是因为你分析了我的行为,认为应该有值得一看的东西。

分享式注意在婴儿学说话之前就开始出现,只有人类才具有指向物体的能力。猩猩和猴子懂得指向想要的食物,但它们不会单单因为分享情趣而指向物体。人类这种注意分享偏见,使人容易受魔术师操纵和控制,他们不想让我们时刻看得一清二楚。有人想看看魔术师表演吗?大家一起说,想不想看看魔术表演?“想!”好的,女士们先生们,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神奇的比利·基德!

比利·基德,你永远都惊喜不断,不是么?“没错”。你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今天,我会向大家表演世界上最古老的魔术之一,那就是大家熟悉的‘杯与球’。魔术中我们将用到三个杯子和三个球。一号球,二号球,让我找找三号球。布鲁斯,你的任务是非常仔细地看,好吗?要绝对仔细。我要做的是,拿起一号球,然后让它消失,就这样。布鲁斯,我再做一次。你们的注意力现在一定都非常集中,二号球,看看你们的眼力够不够尖。先这么做,然后(手向下,伸出,球没了),你们看到了,不是吗?”

是的,我看到了。

“好了,我来变个真正的魔术。二号像这样消失了。很简单,只需要一根魔杖。三号球会以我最喜欢的方式消失。看仔细了,好的。(抹一把嘴)那个球不见了。有人震惊了,我看得出

来,告诉你们,就这么简单。(把扣着的杯子拿开)那些球都回来了。布鲁斯,我知道这让你感到有些混乱,的确如此。因为你是搞科学的,我让你容易理解一点。我拿走一号球,把它除去,还剩多少个球?”

还有两个。“非常好,他真是个科学家。布鲁斯,如果我把二号球从桌子上拿走,中间的杯子里会有几个球?很简单,”

肯定是一个。“但为什么这个球会又现了?”

不太明白。“魔术的力量。这个球被拿走了,如果我轻轻拍一下这个杯子,那个球,好吧,我把这个球也拿走。哦不,有两个。再让你试一次,中间的杯子里有几个球?”一定是两个。 \"不,有三个,布鲁斯。不是吧,多听听孩子们的。再简单一点,科学家先生注意了,三个求全都拿走,太简单了,这里还剩几个?

没有东西。“不对,瞧,有一个大球。先别急。我再给你增加点难度,因为我知道你喜欢挑战。看仔细了,”看着呢。

“看这个帽子,帽子里什么都没有,对吧?看这个球,因为过一会儿,我将让小球从帽子里消失。魔杖,魔杖,请给于我魔力。就像这样,小球消失了。你不相信我?是么,不信?”好吧,疑神疑鬼的家伙。我来让他回来。(魔杖在帽子上挥一下,拿开帽子)\"

“这不公平,拜托。好了。我们来玩真的,准备好了吗?帽子下面有几个球?”一个。“非常好。现在有几个?别出声。”我看到三个。

“有几只?只让布鲁斯回答。”三个球,被我看到了。

“这次被你发现了,这些球滚来滚去的。事实上,你不该盯着球看,而应该注意看杯子。”

等一等,(拿开帽子,出现一个脑模型)哇,掌声鼓励!我完全摸不着头脑,比利,我完全摸不着头脑。

或许我需要一名志愿者更仔细地观察。有没有志愿者?选一名坐在。。。

你叫什么名字?\"埃里克”好的。埃里克,比利来给你表演一个魔术,准备好了么?

“站在这里。我来给你看点东西。但我需要知道,你认识这个东西吗?”“红色的类似海绵的东西。”

“红色的类似海绵的东西,观察的很准。我们暂且叫它海绵球。它不是普通海绵球,它会分成两个,看到没有?如果你把手这样放,放在身前,我把这个球放在你这只手上,再把另一只放在你这只手上。这样你就能感受一下,普通的球,是吗?我拿走一个放在我手里,你要握着这这个球,好好握紧,好吗?把你另一只手也放上来,好好握紧。看仔细了。当我握紧我的球时,它就消失了。当你握紧你的球时,慢慢地松开,你又有两个了。好棒!”好的掌声感谢!

像比利这般的魔术师,是利用凝视的特点来误导注意力的,是吗?

“没错。”

这就是你为什么看不穿他们的花招。现在你知道诀窍了,再看一次。比利会揭秘这个魔术。

“我是这样做的。我拿走这个球之后,把它放在手里,然后我往这边看,我的身体和视线都向着这只手。这就使大家都看着这只手,但事实上我把球放在了这里。后来我拿起这个球,对吗?然后我让你双手合起来好好地握紧。”(我感觉到了。)“你这次感觉到了吧?你看我的球消失了,对吧,和上次一样,那么你手上有几个球,两个。(松开手,是三个球。)

掌声感谢,干得漂亮!比利,我猜你又要消失了,是吗?

当然了,让大家看看,准备好了吗?再见啦!感谢比利·基德。比利向我们展示了怎样利用误导来操纵他人的注意力,视线的力量很强大,直视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暗号,所以陌生人站得很近时不会盯着对方,因为这可能会被看作是威胁。你可以试试看,在电梯里或者在其他公共场合,如果有人离你很近,直视他的眼睛,他们很可能会表现出惊讶。当然了,在地中海附近的一些文化中,也许可以接受这样的行为,直视对方是可行的。如果有人盯着你看,你在处理人们面部信息的同时,也激发了大脑的活动。让我们来看下,接下来的例子是否如此。

请看两张我的照片。好的,请看。喜欢照片A的请举手。喜欢照片B的请举手。果真如此,非常好。看来喜欢照片B的人多一点。谁选照片B,请举手。女士,为什么你选照片B呢?你知道原因么?不确定?其他人呢,你选照片B吗?

“是的,因为你在笑。”你认为我在笑?你的眼睛没那么。。。没错,请看瞳孔,事实上,你会发现眼睛放大了。照片B中的瞳孔比照片A里的瞳孔更大。当你给人们展示两张仅仅眼睛部分有所不同的相片时,人们倾向于选择瞳孔较大的那张。这是因为当有人看着我们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机能会被唤醒,瞳孔也会放大。所以我们倾向于选择瞳孔较大的图像。这意味着他们对我们感兴趣。当然我们也倾向于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这些暗示告诉我们,人类是怎样解读对方行为的。当你和其他人互动时,最重要的是了解对方的想法。在你了解别人的想法之前,你必须要有一种自我感。我们怎样证明这一点呢?这是西蒙,是条暹罗斗鱼。暹罗斗鱼的地盘性很强,雄性的暹罗斗鱼会对任何侵入其地盘的雄性发起攻击。让我们来看看西蒙是否有自我感。

此刻它显得十分温和。但让我们试着把镜子放在鱼缸旁,我把这个放在它后面,看它转过身之后是否会发现多了一条鱼。让我们看看它转过身之后能否看到它自己。你将看到的是它会径直游过来,它会张开它的鳃作为它领地的标志。它是否看到它自己,看到了,看,它游得多快,它张开了它的腮,准备攻击另一条鱼。它会游来游去,一直往玻璃上撞,直到入侵者消失。太惊人了,它不会放弃,我们的西蒙还真是个硬茬。由于它没有自我感觉,它不可能认出那是它自己的影像,事实上,这是科学家用以确认小孩和其他动物是否有自我感的方法。因为刚出生不久的小孩照镜子时,他会认为镜子里的是另一个小孩。但当他18个月大时,如果你在他额头上点一个红色的记号,并让他照镜子,他会发现镜子里的人是他自己。这也是我们用于研究其他动物是否拥有自我感的方法。

比如,这是一头名为快乐的大象的视频。它是纽约布朗科斯动物园的一头大象。我们没有在它头上抹粉,只是做了点小小的记号。它在镜子中看到了自己,并尝试将旁边的绷带弄掉,他知道镜子中的影像就是他自己。并且知道那个记号就在它头上。大象、海豚,以及其他社交型动物,都有这种自我感。但说回我们人类,当你逐渐长大,自我感就会逐渐形成。在婴儿期快结束的时候,会开始关心他人,也就变得越来越具有社交性。还会帮助他人,与他人感同身受。年龄很小的小孩通常认为,身边所有人的想法都与自己一样。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们开始明白,其他人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我们要试试看,我们是否可以预知其他人的想法。我需要两位志愿者。那就来两个坐在后排的吧。穿绿衣的男士,请下来!上面那位穿绿衣服的。再从这个区选一位,女士有请!对,就是你。

好了,你可以走那边。掌声有请两位志愿者!好了,你叫?“马克”,你呢?“奥利维亚”。

现在我需要你们其中一位先出去。奥利维亚,你能先出去会儿吗?马克你来帮我做下面的这个展示。我先把这个柜子往前挪挪。这就是放置我大脑的柜子。你能先检查一下吗,看看是否空的。是空的吧?

好了。这是我将会用到我的大脑。能帮我把大脑放在那个棕色的盒子里吗?放进去然后盖上。真棒!

我想说。。。先等会儿。我想告诉观众,我们是如何使用大脑的。基于他们所相信的正确的事,来帮助我们预测其他人的,然后。。。马克,能把那个大脑递给我吗?当我们思考大脑问题时,(盒子里大脑没有了)为什吗会这样?

“我不知道,可能盒子下面有条秘密通道。”你这么认为?为什么你先看这里呢?

“因为开始我放在哪里的。”过来,马克,给你看样东西。你之所以没有看到或者说不知道原因,是你不知道。。。可能你也猜到了一点了。但观众不知道的是——又是比利,非常感谢,过来,你首先看棕色盒子,是因为你开始把大脑放在那,所以你认为大脑应该是在棕色盒子里,但是你并不知道大脑是怎么会跑到蓝色盒子里的。

“确实不知道。”所以说你相信的东西是错的,所以你能由此知道在同样的情况之下其他人会如何反应?那就是奥利维亚,她不是。。。

“对”。你觉得奥利维亚会怎么做,如果我把大脑放在棕色盒子里,她会先看哪?

“她会先看棕色的盒子。”是的,因为她认为大脑在棕色盒子里。但是我们知道比利肯定会把它移走,是不是?那吗大脑会在哪里呢?

“在蓝色盒子里。”对,你意识到你刚才做了件非常聪明的事吗?你预测到了奥利维亚的行为,你能设身处地地认为从她的角度思考,这是非常特别的能力,我们就此娱乐一下吧。我们把她请回来。

“是的”,来吧,站到这里。我刚才和马克解释了下我们要做的这个实验。这是我放置大脑的地方(指棕色盒子),你可以看下面是空,是空的。看那个(蓝色盒子),也是空的。我把大脑放在这,这是我的。奥利维亚,麻烦你把大脑放到那个盒子里(棕色盒子)。因为我现在要和观众们谈一谈社会性大脑。

社会性大脑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事物之一,因为我们可以根据人们的信仰来预测他们的行为。奥利维亚能把我脑子拿出来吗?谢谢。

“不见了。”你觉得他可能在哪?这有两个盒子。

“在这个盒子里(蓝色)。”你想看一下吗?(奥利维亚打开蓝色盒子,从里面伸出一只黑色爪子。奥利维亚大吃一惊,全场轰然大笑。)干得好,快来,我来给你看看。又是比利啦!掌声鼓励一下,二位请回,谢谢。

有点意思哈,但这是一个对经典实验的重视。实验探究了人类本能的核心,即心理认知。你看,一旦你知道了比利藏在桌子底下,你也知道奥利维亚会吓一跳,所以你才会笑。你知道,他不会知道这会有一个恶作剧,她对这事的认识也是错误的。你仔细想一下,喜剧、正剧和许多人类叙述的事情方式都要求我们对心理学的认知。人们很难知道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就像青春期的少年以及罹患孤独症的孩子,他们就不能够完成这样的实验,他们理解不了其他人的想法,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别人会有错误的认知。当我们有了心理认知之后,我们就会开始在意别人的想法。儿童的自我心理认知源于他们成长的家庭,然后他们逐渐寻求他们同龄人的认同。然而,这就有一个问题了,青少年经常会觉得被人批评,也的确在大脑中有一部分负责监控社会互动环节,所以说青少年其实挺不容易的。我们都知道被别人排挤是什么滋味。当然大脑成像学研究也表明,当被别人排挤时,大脑中某一部分会有强烈的反应甚至引起生理上的疼痛。所以说,社会反映是真实的,或许正是如此,网络社会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正在上Facebook(脸谱网)和Twitter(微博客)的举手(众举手),几乎所有人都在上,不错。我问你一下,你正在上Facebook,你为什么喜欢上Facebook?

“和学校的同学们时刻保持联系。”和同学保持联系,还有吗?举手。你为什么喜欢上Facebook?对,你 为什么你喜欢?

“可以很方便的和别人联系。”可以很方便地联系别人,还有吗? “你可以告诉别人你在干什么。”还有吗?后面那位。 “和一些你不经常联系的人交谈感觉很好。”所以你是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突破地理上的障碍所引起的沟通不便,借助网络一切阻隔都不是问题了,对吗?事实上,你们谁在Facebook上有国外的朋友?看看如果借助网络,和国外的人交谈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进化后很有趣的事了。高科技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与任何人交谈,所以说地理上的阻隔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我已经在Twitter上发了,我不太确定你们多少人上Twitter但是很多人问道:Twitter有什么意义,感觉像是八卦专用。但是大家来看看网友的回复。

看好哈,尼古拉回复说:那要看你多经常上推特了。Twitter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喜欢这一条。蒂姆回复说:要是没有Twitter,我就不可能遇到我可爱、迷

人、聪慧的女友了。我还特别喜欢最后一条回复,这人很聪明,他说的是我们的沟通方式,他认为:Twitter就像是一个虚拟大脑,用户就像神经元,而回复网友就像是突触。他们都是互相联系的。而整个网络合起来后就会无比强大。所以说这种科技的未来如何我们尚不可知。但是它确实很有意思。而各位就是他的见证者,拭目以待吧。

通过这一系列的讲座,我们通过大脑的构造,了解了人类大脑是如何运作的。要是喜欢,可以叫它生物电脑。科学家有一项终极梦想,那就是做出人造大脑,做出像正常人脑一样工作的人造大脑。当我们开始制造一些可以像人脑一样工作的机器时,我们觉得这是非常难办到的。例如下棋,但是结果这对电脑很容易。事实上,人类最强的棋手也被如今的电脑击败了。但是一些对于人类来说很容易的事情,比如拿起一颗棋子,对于电脑来说却比登天还难。

机器人科学近来发展迅猛,但是我们真的能造出一台能和人类一样思考的机器人来吗?机器人能有感情吗?像电脑这类东西,可以做到诸如语音识别之类的事情,但是想让电脑理解一则笑话或是故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吗?是啊,机器人是可以很像人类,但那时因为我们预先植入了相关程序,但机器人不能真正地理解我所说的话。

机器人说:“如果我不能理解你所说的话,那么我怎么可能会回答你呢?”

那是因为你内置的程序啊,看那里!

“达尔博士正在用电脑来操纵我。你好,达尔博士!但是我只能识别你的脸,所以如果你动你的脸,我也能跟着动。”真的,那咱就试试。不像是芬恩宝宝。

“我有特别的语音识别功能,我还具有移动与触摸感应,所以我能学习人类是怎样学习语言的。”我是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学习语言的,从小就开始学了。

“如果我是在学习,你也是在学习,那又有什么区别呢?人类不也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吗?”

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的。但是机器人理解不了人类的语言。因为他真的是很复杂。 “我们可以学习。不是吗?”

可能吧。但就当下而言,你只能做我们告诉你做的,这话题到此为止,好么?谁是这讲座的主讲啊?我想以人脑是多么聪明来结束讲座,您就先关机进入睡眠状态吧,行不?

“稍等。\"

好了,掌声鼓励纳欧!纳欧说得对,有些机器人是可以根据经验来学习的,并且重组自己的程序。但是想要达到人脑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的来说,这一切是可能的。在第一集讲座中我们看到了人脑是什么样的;第二集讲座中,我们知道我们能做什么;而在今晚第三集讲座中,我们知道了技能是如何进化的,诸如关注他人等等。

但为什么大脑如此重要?看大屏幕上的钟。这是现今世界上的人口数6,939,899,488,也就是将近70亿颗人脑生活在地球上。在过去的几小时中,世界人口又上升了大约1万人。此刻我们心有灵犀吗?如果我们这个种族想要延续下去,我们就要与彼此相处。这是项挑战。但幸运的是,我们大脑为此进行了特殊进化。真的,与人交流是人生重大乐趣。各位晚安!好生照看大脑哦!

《3 我们的大脑》教案

科学认识我们的大脑

心有灵犀

心有灵犀

心有灵犀

《我们的大脑》的教学反思

心有灵犀词汇

心有灵犀海报

心有灵犀作文作文

心有灵犀题目)

认识大脑 3  我们心有灵犀吗
《认识大脑 3 我们心有灵犀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