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螳螂捕蝉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22:54: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0、螳螂捕蝉

教学目标:

1、弄清楚吴王攻打楚国与“螳螂捕蝉”之间的关系。

2、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3、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故事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蕴含深刻的道理。学生对八字成语的掌握还不是很多,可是要一下子理清文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及其代表意义不是易事,因此,强化文字积累,深刻领悟寓意,体会少年的“智”劝将成为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楚吴王攻打楚国与“螳螂捕蝉”之间的关系。

2、感悟少年的足智多谋和他巧妙的劝说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反馈预学

1、“螳螂捕蝉”的下半句是什么?

2、像这样的八字成语有许多,谁来说一说?

3、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了解“螳螂捕蝉”的出处。

三、精讲导学

(一)认真听读课文,并思考:

1、大臣们为什么反对吴王攻打楚国?

2、想一想在“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蝉、螳螂、黄雀各自如何表现?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利害关系?

3、少年是怎样劝阻吴王的,从中你体会到少年是个怎样的人?

(二)集体交流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大臣们为什么反对吴王攻打楚国? 指导朗读

2、在文中找出这个故事,读一读。

齐读螳螂捕蝉的段落。 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蝉的自由自在、悠闲的神情,体会蝉的那种安逸的生活。

学生讨论,填表格,理清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利害关系。

3、少年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劝阻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吴王明白了故事当中的道理吗?(明白)从文中哪里可见?(恍然大悟)

(1)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不明白) (2)哪里可见吴王原来不明白?(回到第一小节)

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不听劝告,还下了死命令,这个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固执)

(3)就这样一个固执的吴王,为什么听了少年的话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4、根据课文内容用图示表示出“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内容,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蝉、螳螂、黄雀眼前的利益是什么?隐伏的祸患又是什么?

蝉 ←(捕)← 螳螂←(啄)← 黄雀←(打)←少年

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我们应当有长远打算,否则后患无穷。

(三)练习讲故事。

四、当堂检测

1、请联系生活实际,举几个和螳螂捕蝉相似的事例。

2、从“螳螂捕蝉”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是

3、同样是劝说,为什么少年能够成功?

五、课后作业:

1、请大家把“螳螂捕蝉”的故事相互演一演。

2、请大家回去后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 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第螳螂捕蝉教案
《第螳螂捕蝉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