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1:22: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二、学习课文

1、少年讲的《螳螂捕蝉》的故事是本文的重点,这个故事是哪几自然段直接写的?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9-11)

2、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请在文中找出直接说明的一句话。

3、出示句子:“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齐读。相机板书:眼前利益

身后隐患

4、围绕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5、蝉、螳螂、黄雀它们的眼前利益是什么?身后隐伏的祸患又是什么呢?默读9-11自然段,在书上找出,做上不同的记号。相机板书:蝉 螳螂

黄雀

少年

6、交流:要求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 蝉:(1)“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可以看出„„

(2)看看蝉的动作,你知道蝉是怎么想的吗?

(3)你能把蝉的这种想法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评价。 螳螂: 黄雀:

相机板书:蝉 ← 蟑螂 ← 黄雀← 少年

7、所以少年说:“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出示,齐读)

8、它们最终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所以说后果不堪设想。

9、连起来,把这种体会读出来。自由练读。

10、你能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吗?先想想,怎样才能讲得绘声绘色呢?(强调先理清故事的几个主人公,演示课件,抓住它们的神态、动作等关键词,注意抑扬顿挫。

(1)自由练习

(2)指名讲

(3)师生评价

11、揭示成语:这个故事用八个字来说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

(1)你知道这个成语比喻什么吗?出示课件。

(2)你还知道其它的八字成语吗?注意,它们一般要连在一起使用。

12、那么,吴王到底明白了没有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1)交流并出示句子: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2)“悟”的意思是什么?吴王明白了什么?

出示:吴国出兵攻打楚国,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只看到______________,却不知道如果_______________,后果将不堪设想。

先自由练习说一说,再交流,评价。

(3)能不能仿照老师写的“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把楚国、吴国和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也表达出来。学生在书上写,指名板演。

攻打

乘虚而入

楚国←

吴国

诸侯国

(4)再读: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3、结合第一自然段学习:

这个道理,大臣们向吴王讲过吗?大臣们是怎样劝的?课件出示: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1) 吴王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理解两个“死”。

(2)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吴王? (3)再读这句话。

14、这么一个顽固、凶暴、专横的吴王,却被一个少年说服了。 请再读2-8小节,少年除了故事讲得妙以外,还有什么巧妙之处?

交流:出示2-8自然段,结合相关词句说说。

15、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少年? 交流:聪明勇敢

一心为国

2

16、你想做这样的少年吗?同桌两人,一人当少年,一人当吴王,读一读 2-12自然段,友情提醒:如果能加上动作、神态就更好了。学生准备。

(1)指名两人上台,其他读旁白。(2)师生评价。

17、总结:你看,一个寓言故事,一条成语,一个机智的少年,避免了一次生灵的涂炭,避免了一个国家的灭亡,避免了多少家庭的流离,让我们也被深深吸引和震撼。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它用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

18、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或者,你能从他们身上吸取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课文:《螳螂捕蝉》是根据一篇文言文改写成的故事,下面一段文字就是文言文的一个片段,我们一起来用心读一读。

•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

——《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

1、指名读,完成练习:

2、这个故事就是——

3、告诉我们道理的一句是——

4、文中有六个“其”字,理解了它们的意思,短文你也就理解了。

5、做在补充习题上。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复述课文。

板书:

10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捕

螳螂

黄雀←

少年

眼前利益

身后隐患 攻打

乘虚而入

楚国←

吴国

诸侯国

吴王伐楚

诸侯在后

《螳螂捕蝉》 第二课时 教案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精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