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走过深圳百年 与这个城市传奇相遇

发布时间:2020-03-01 23:23: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走过深圳百年 与这个城市传奇相遇

2007-03-23 16:33:02

深圳之最——中山公园

每年百公里的出发点——中山公园有三个深圳之最:

深圳历史最为悠久的

公园:始建于一九二五年,由中华民国宝安县县长、香港绅士胡钰先生为纪念孙中山而建。当时面积仅有1.3万平方米。如今面积49万平方米。

深圳最早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三年十月,深圳建市的第四个年头,中山公园就被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有距今613年的古城墙——明洪武二十七年(一三九四年)修建的南头城北城墙遗址;

全国最大的孙中山头像:中山公园的孙中山大型石雕头像用重达88吨的花岗岩雕刻而成,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孙中山头像。雕像背面刻有中山先生的手迹:“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因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

深圳之源

——南头古城

54年前——1953年,宝安县委机关迁至深圳镇。自此以后,1000多年里一直是深圳地区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南头日渐衰落。

1676年前——公元331年,东晋在深圳南头设置了东官郡,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及香港地区。所辖6县之首的宝安县意为“得宝而安”。这是深圳地区历史上最早建立的国家行政机构。

南头红花园出土的东汉人面砖像,这应该是深圳先祖最早艺术形象,一双圆睁了1700年的

双眼,见证了深圳沧海桑田的变化。

“革故鼎新,去危为安”——1573年,明朝设立新安县,县府仍设在今南头古城。

明代的南头城寨图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消息传到深圳,龙华革命党人卓凤康、何玉山带领队伍攻打南头城。卓凤康率先冲进南头的县衙门,手里拎着一包当作干粮的煮鸡蛋,县官们看见,以为是炸弹,吓得魂飞魄散,作揖求饶。所有官员、衙役束手就擒。新安县城宣告光复。清朝在深圳地区数百年的统治结束。

1914年,为了避免与河南省新安县名重复,国民政府将深圳地区改用旧名宝安

县,县政府仍设在南头。

1939年,日军兵不血刃,占领战略要地南头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宝安国

民政府从从东莞迁回南头。

1949年10月16日,五星红旗在北京**升起后的16天,南头城也升起了五星红旗。一枪未发,滴血未流,解放军接管国民党政权。

70年代的南头城门,城头上的碉堡是日本人占领时修建的

“城头变幻大王旗”,2000多年里,虽然各种政权在小小的南头城不断更迭,所幸的是,这

座小城基本没有经过战火洗劫。

随着九广铁路的开通,铁路沿线的小镇深圳逐渐繁荣,成为宝安县的经济中心,50年代初,宝安县委迁往深圳,南头日渐冷清,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经过27年,昔日号令一方的繁华古城已沦为农民房林立人头涌涌的巨型城中村。

凤凰起飞的地方

——凤岗书院和南头中学

头中学的“始祖”是兴建于1801年的凤岗书院,至今已有200年历史。书院1906年改名为凤岗学校,民国初年,改名为宝安县第一高等小学 1958年,改名为南头中学。200年里,从这里走出去的政商文化名人不计其数。其中甚至有一个六十年代红极一时的

电影演员——谢芳。

“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

有猷有为有守,学必有师”。

清嘉庆年间国学大师、广东布政司康基田为凤冈书院题写的门联刻在南头中学的大门上。2006年百年校庆前夕,季羡林先生为南中题写了校训:“有猷、有为、有守”。校训语出《尚书-洪范》,强调做人要有谋为,有所执守,行为要有所取舍。

深圳现有只有三棵树龄超过百年的木棉树,而南头中学就有两棵,这棵树根部相

连,树杆局部相交,算得上生死相依了。

何人何事最堪忆,市长当年卖裤情

——深圳大学往事

深圳建市的第三个年头,就开始筹建自己的高等学府——深圳大学。当时市财政收入每年1亿多元,市委却决定拨款5000万元建设深大。

当时的市长梁湘就不止一次表示:我们决心贷款来搞教育。这个决心是下定了,卖掉裤子也要把大学建起来!我们拿出钱,拨出地,请你们给我们生产人才,人才!

1983年5月11日,“深圳大学筹委会办公室”的牌子在原宝安县政府大院内六七间残旧的平房前挂起来。当时,规划中的大学校园桂庙地段杂草丛生,连红线图都未划定。

1984年1月18日,邓小平到蛇口视察,途经满目荒芜的海边渔村——粤海门村,梁湘指着那片只有两部推土机和几个地质勘察架的荒地说:这就是深圳大学,今年九月就要

迁到这里上课。

不到一年时间,崭新的教学楼果然巍然矗立在了这一平方公里的荒地上;当年9月27日,深圳大学举行隆重的成立暨首届开学典礼,总共录取了216名学生。深圳大学从筹办到正式成立,并招生开学,只用了半年时间。

二十年后,深圳大学校庆,文学院长郁龙余有诗志之:

深大建校二十春,

鼓乐喧天贺校庆。

何人何事最堪忆,

市长当年卖裤情。

1983年深圳大学北门,也就是我们百公里要走过的深南大道

1984年深圳大学初建时全景

从农场到一个小城

——华侨城传奇

1981年前的华侨城,叫宝安县光明华侨畜牧场沙河分场。因为靠近戒备森严的边界线,四周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田野和荒地。

1985年,香港中旅集团在这片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建华侨

城。时任华侨城指挥部主任的马志民受荷兰的“小人国”启发,决定开发“锦绣中华”主题公园。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听都没听过“主题公园”,开发旅游也违背了招商引资建设工厂的初衷,指挥部绝大部分人投了反对票。更有人讽刺说:“古有秦始皇修长城,今天

是„马始皇\'修长城。”

尽管如此,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一片猜疑和反对声中开工。

1989年9月,“锦绣中华”正式对外开放,当天入园人数就超过3000人。那年国庆期间,每天都有3万多人拥入园中。深南大道不得不封闭一半用来停靠车辆。那几年,国庆期间深圳的冲印店中80%的 照片 背景都是锦绣中华的景观。

人满为患的锦绣中华在电视 上播放了它的第一则广告:“希望深圳本地市民暂时

不要参观锦绣中华。

华侨城找到了发展的出路,随后,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和欢乐谷四座主题

公园相继建成。

1983年时的华侨城,中间那条路就是今日穿过华侨城的深南大道

一条道路和一个城市的传奇

——深南大道

深圳最著名的地标:上海宾馆

在一本给求职者的深圳指南里,有这样一段话:“实在分不清楚方向或者找不到该坐什么车的时候,就坐一辆能够到上海宾馆的车,通常在那里,你会找到到达目的地的公交车,或者至少也能找到一辆车把你带到你认识的地方。”

◆1983年,深圳中航集团的前身——中航深圳工贸中心和上海金山石化总厂决定合建一个名叫“航空宾馆”的12层大楼,双方连合同都没签,只是口头达成协议就开始施工:中航出地,金山石化总厂出钱,直到开工1年后,双方才补签了一个合同。

◆1985年10月8日,这家有144间客房的酒店建成并正式开业,名字却已改为“上海宾馆”。开业时员工全部都来自上海,宾馆外观仿老上海滩建筑设计,宾馆里面门廊、

把手、玻璃印花也全是海派风格。

◆从建成伊始,上海宾馆就成为深圳标志性建筑。在80年代,它是深圳城乡交汇处的地标。它的东部为市区,西部为郊区,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深南路上海宾馆往东的路边,曾竖着一块大牌子,上书:“进入市区”。

◆1986年,二楼的“夜上海”歌舞厅开业,曾有一位歌手叫王燕,身着旧式旗袍,一颦一笑模仿周璇,专唱周璇唱过的老歌。萨克斯管一响,歌声袅袅:“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当时几乎每晚都有上百人从各处赶来听歌

跳舞。

◆80年代末,深圳公交公司准备规划公交站牌,一天,上海宾馆的一个员工坐公交车被车门挤伤了脚,公交公司准备赔医疗费,上海宾馆当时的总经理提出了一个条件:医疗费我们可以自己出,条件是以“上海宾馆”名作为附近公交站的站牌名,公交公司一口答应。如今一个企业花再大价钱都难以买下的公交站名,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确定。

◆当年的上海宾馆由上海石化、中航和香港深业一起共同投资750万元建成,如今,上海宾馆每年的利润均都在千万以上,等于每年都赚回一个当年的上海宾馆。

◆2006年底统计:共有48条公交线路和一条地铁线路经过“上海宾馆”站。穿梭如织的车辆几乎可以把你带到这个城市的每个方向。

◆2005年10月,20余万市民投票的“深圳改革开放十大历史性建筑”揭晓,上

海宾馆以票数第一入选。

1982年上海宾馆附近,远处正在兴建的大楼是深圳建造的第一个高楼——今日的电子大厦,那时上海宾馆还未动工,远处就是梧桐山。

走过深圳百年 与这个城市传奇相遇

2007-03-23 16:33:02

深南大道邓小平画像

1992年6月28日凌晨,

在深南大道和红岭路的交接处,一幅面积达300平方米的画像竖起,一位老人开始了他对这个年轻的城市永远微笑的注视,画面的右上角印着他五个月前在这个城市里留下的话: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死路一条。

无论是这幅画像的倡议者、决策者还是设计制作者,当初都没有想到画像会成为深圳在海外媒体“出镜率”最高的画面,成为深圳标志性的面孔,成为无数深圳人和外地

人留影的景点。

1994年夏天,一场多年末遇的狂风暴雨席卷深圳,市内多处房屋倒塌,树木折断,无数广告牌被掀翻,全城一片汪洋,但这幅300平方米的巨幅宣传画竟完整无损,

成为深圳百姓口口相传的传奇。

1997年2月19日21时零8分,画像上的老人离世。无数市民们自发来到画像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老人的敬仰和感恩,一连数日人山人海,送的花圈和鲜花堆积如山。城管部门在深夜将花全部运走,次日一早,市民摆放的花圈又堆满了石阶……

许多市民跪在画像前,泪流满面。

罗芳村

——“发展就是硬道理“最好佐证

1951以前,虽然香港已割让给英国近百年,但与大陆之间基本上是自由往来。50年代初,双方开始封锁边界。在随后的三十年里,边陲小镇深圳名扬海内外的一个原因是它延不绝的偷渡潮。从50年代到深圳建市前,宝安县偷渡到香港的近30万人,接

近1979年建市时宝安县人口的总和。

70年代被遣返回大陆的偷渡者

1979年的深圳罗芳村,人均年收入是134元,而河对岸的香港新界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元;相差100倍。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河对岸本来并没有个罗芳村,居住在那里的人全都是从深圳的罗芳村偷渡过去的。

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今的罗芳村,繁华热闹甚至收入远远超过对面香港的罗芳村,好些当年远走香港的村民又回流定居。

70年代偷渡香港的深圳人不敢回来,家里人又拿不到证件赴港,于是双方约定日子,在沙头角桥两头相会。其实相隔仅30米左右,隔着关口见面、喊叫。见得着,听得着,但无法接触,这就是当年沙头角著名的一景“界河会”。

走过深圳百年 与这个城市传奇相遇

2007-03-23 16:33:02

梦想与现实

——深圳河的故事

罗大佑的经典之作、传唱全球华人世界的《东方之珠》,一开头的两句歌词是:

“小河弯弯向南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这里的小河,就是指深圳

河。

深圳河是深圳市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香港最长的河流,发源于深圳市梧桐山牛尾岭,自东北向西南贯穿深圳,在香港米埔附近流入深圳湾。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312.5平方公里,其中深圳一侧占60%,香港一侧占40%。

择岸而居,靠水生活。悠悠的深圳河养育了深圳这块土地上最早的先祖。据《新安县志》记载,深圳河在历史上不仅深,而且水流急,每逢下雨便涨起大水,居民来往十分困难,常有人“不知深浅,动遭淹溺”。康熙二十八年,在深圳河上建造了一座“惠民

桥”,就是今日“人民桥”的前身。

1898年6月9日,英国和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深圳河成为深

港界河。

1980年前,深圳河畔的居民还在深圳河中洗衣洗菜,捕鱼捉虾,深圳第一个游泳池就是直接把河水引进工人文化宫建成,池水里的鱼虾青蛙把胆小的女孩吓得哇哇

直叫。

60年代的深圳河里的游泳比赛

1980年后,急速成长的深圳将深圳河当作排污沟,每年直接排进数十万吨的污水和垃圾。深圳河迅速变黑变臭,垃圾污泥淤积,成了一条几乎静止不动、没有生命的死河。这条曾哺育了深圳的河流开始报复深圳,80至90年代,爆发的洪水几乎每年都要将深圳淹没几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93年的“9.25水灾”——死亡11人,损失

4亿多元。

水灾期间的深南路,左边是电信大厦,右边是粤海酒店

1995年5月4日,深港两地政府批出全面治理深圳河的第一期工程合同,治理工程立竿见影,2000年后,深圳河再未发生过大的洪灾。只是,铁网重围之下的深

圳河依然污染严重,散发着腥臭。

在清澈的深圳河中荡舟,在鸟语花香、碧波荡漾的深圳河畔漫步,是无数盼望

着这个城市更加美好的深圳人的梦想。

治理前的深圳河,导致深圳河宣泄不畅的两个最大的回肠处,现已裁弯取直。

深港边界线

——几乎被改写的深圳历史

这是108年前一次行走中的合影。

1899年3月16日至1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后,中方代表王存善和英方代表洛克奔走在深圳山水间、最后一次勘定了

中港边界线。今天,我们百公里经过的莲塘——沙头角一段的深港边界线,就是他们

当年划定。

立在他们中间的那块木碑上写着“大清国新安县界”。当时中方官员主张立石碑为界,英方坚决反对——因为英国人下一个觊觎的目标就是深圳。

1899年5月16日下午5时45分,驻港英军司令加士居率英军越过深圳河,占

领深圳及附近的村庄。

未遇到任何来自清军抵抗的英军进入深圳后,解除了清政府深圳驻军的武装。中国驻军全部被迫撤离。占领深圳后的英军,首先升起英国国旗,举枪鸣放21响。然后用中文发布告示,宣称深圳已经是英国领土,实施英国法律,两广总督对该地不再有管辖权。

英国强行占领深圳引起清政府的震怒,5月21日李鸿章照会港督卜力:“中国对此事表现了极大的容忍。英国进军九龙城,驱逐中国军政官员,强令中国官兵撤出深圳。悬挂英国旗,如此种种行为出乎意表。”一向软弱的清政府在要求英国当局交还深圳的立场上,

态度异常坚决,寸步不让。

11月13日,英军渡过深圳河,撤回新界。撤退前。英军香港团队的一支部队到深港边境英界内接应,陈兵示威,防止中国人袭击,同时借以威胁中国:英军不是被赶走的,

英军随时可以渡河重占深圳。

从1899年5月16日到11月13日,深圳被英国人占领了5个月零27天。

如果当年英国人内部没有各方势力的不同意见而坚持占领;如果已日薄西山、毫无还手之力的清政府再一次做出让步,深圳,就是另外一种命运了。

如果是那样,那位伟大的老人80年后“在中国的南海边划出的一个圈”,也许,就

会是在濒临深圳的东莞和惠州吧。

历史,没有假设。

广九铁路

——深圳的动脉

1911年8月14日,广九铁路正式通车,并举行了通车和接轨仪式。在香港,由辅政司在尖沙嘴主持通车典礼。然后乘上火车,抵达罗湖。在广州,由省府官员李清劳从大

沙头站乘第一列火车开出抵达深圳

站。双方官员步行到罗湖桥上,主持接轨典礼。

广九铁路建成通车,纵贯深圳南北,为深圳提供了交通便利,使原来的小镇“深圳墟”迅速繁荣起来,逐渐成为宝安县的商业政治中心,原来宝安县的中心南头古城也逐渐衰

落。

1949年10月,解放军大军南下,为了避免和香港英军冲突,在布吉就停下来。仅派一小支队伍以文艺宣传队的名义,乘火车接管深圳,图为居民在车站欢迎解放军,背后可清晰地看到当时深圳火车站的站名“深圳墟”。

50年代,九广铁路因政治动荡而中断,1979年4月,中断30年的直通车恢复

通车,港督麦理浩主持剪彩

年轻城市的胎记——“二线”

1985年3月,一条长84.6公里、高2.8米的铁丝网从深圳中部横穿而过。沿途共有90多公里的武警巡逻路,163个武警执勤岗楼,10个检查站。

这就是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俗称“二线”。

在拥有主权的国土内部,在自己的城市中心,再设置一道戒备森严、岗楼林立的边防线,不仅在当时的国内绝无仅有,在国际上也极为少见,在当时被称为“中国柏林墙”。

1979年春,当时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去北京汇报广东要建一个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前身),有一位副总理提出,广东如果这样搞,就得在广东边拉起一条7000公里

长的铁丝网,以防资本主义的东西内溢。

中央和深圳主张改革的决策者恰巧从此得到启发,决定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决策者从政治上考虑:保证特区的改革不冲击内地,缓和内地对改革试验的不理解。从经济上安排:建立特区与非特区分界线后,凡经批准进口供特区使用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除烟、酒按最低税率减半征税,少量物品照章征税外,其它均免征关税。特区运往内地的货物、

物品,则按一般进口的规定征税。

在早期,许多边防证的办理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种免检证件的办理,实际上是一桩庞大的生意,一条滋润着各种利益阶层的食物链。早年每一个来这个城市里的闯荡的人,提起边防线,提起每次出入边防线时都要出示的边防证、暂住证、深圳户口身份证,都会有一个长长的故事。也许是一个备受周折的故事,也许是一个自豪得意的故事,也许是一个黑暗龌龊的故事……无论怎样,都会有故事,不会有例外。

如今的“二线”,除去关口,已见不到巡逻和把守的武警,沿途近百个空空的岗楼里,画满了各种涂鸦,有的路段,铁丝网已完全被拆除,有的路段,锈红色的铁丝网几乎被茂密的荒草和盛开的野花淹没。路面有柏油路、水泥路、石板路和淹没在茅草中的碎石路——最为写意的是:有些路段已成为市民休闲散步和户外爱好者行走拉练的经典线路。

沧海桑田,世事难料。

对今天的深圳人来说:无论“二线”关是否撤销,都应该好好保护边防巡逻线这道深圳独有的风景,它是这个年轻城市一片抹不去的胎记——多少年后,它必将是这个城市一

处珍贵的历史遗迹。

祈愿这个城市急速的成长,不会把这段道路淹没。

国共两党 如烟往事

——沙鱼涌北撤纪念亭

1939年8月16日凌晨1时,日军登陆南山, 一举侵占宝安;随后沿香港与宝安的边境线前进,于上午8时占领深圳;下午6时占领沙头角。

在大鹏湾登陆的日军

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成为共产党继八路军、新四

军后的第三大武装。

日军投降后,广东国民政府将其定为非法武装,加紧围剿。当时,国共两党正在美国人的斡旋下进行和平谈判。1946年5月,国共双方签署“东江停战和华南中共武装北撤问题联合会议决议”。 6月30日,东纵2583人在沙鱼涌分乘美国3艘登陆艇,向山东

烟台北撤。

但最终,所有的和平的努力付诸东流,内战随后还是爆发。

东纵主力北撤山东解放区,扩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三野作战序列。部分将士3年后又随部队打回深圳,其中就有后来的改革风云人物袁庚。

走过深圳百年 与这个城市传奇相遇

2007-03-23 16:33:02

童年深圳的遗迹

——咸头岭新石器遗址

2007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

院“考古学论坛”评选出2006年中国6大考古发现,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榜上有名。咸头岭遗址位于百公里第二天路程咸头村的附近。

测定表明,咸头岭出土的锛、斧、凿、铲、刀等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是6000年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深圳先祖的作品,从而将深圳本地文明的历史推至距今

7000年前。

大鹏所城:

因军事而兴 因军事而衰

大鹏所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伴随着明清两朝的军事移民而诞生。最早城中的居民都是从全国各地随军迁徙而来,特别像今天的深圳,是个移民之城。

经年的聚居生活,令城中人自我形成一种叫“军话”的语言,也就是现在的“大鹏话”,这种语言介乎于粤语与客家话之间,还夹杂些许普通话。更有趣的是,几千居民就有近80个姓氏,其中最辉煌的,莫过于赖氏家族。他们三代之中出了五名将军,而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赖恩爵将军。他曾为大鹏营参将,防守香港九龙洋面,打响了鸦片战

争第一炮。

鸦片战争前英国旅行家画笔下深圳沿海军民自娱自乐的生活

大鹏所成自诞生至今600多年来,曾受倭寇之害,抵御过葡萄牙人的侵扰,处在和英国人鸦片战争的最前哨,又被日本军人占领过,和平最终降临,古城因为军事

而兴,又因此而转衰。

引用了深圳老摄影家何煌友老师的6幅作品。在此鸣谢!

百年传奇

招商局百年传奇

百年等待,千年相遇

百年电厂那些传奇往事

深圳特产传奇的缔造者

安庆,一帖膏药的百年传奇

这个夏天 我们在吉祥草原相遇

与《活法》相遇

与佛相遇

与风相遇

走过深圳百年 与这个城市传奇相遇
《走过深圳百年 与这个城市传奇相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传奇百区 深圳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