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做好中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

发布时间:2020-03-02 06:00: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做好中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

在中学阶段,青少年正值青春期,生理上急剧变化,自我意识觉醒,心理动荡发展,学业上紧张繁重,他们所面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的压力相当大。加之由于家庭教育的偏差,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不良的社会风气、文化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带来各方面的困惑和压力,有的学生精神世界甚至走上另一种不健康的轨道。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做一些心理辅导工作。心理辅导是按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和技术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系列的专题活动。但是要做好心理辅导,对于多数老师不是很掌握要领,多数家长更是不得其法。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确有效的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呢?

一、储备必需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必要心理辅导原则和技巧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教师储备必需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辅导原则和技巧,是做好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一个心理学知识缺乏,做工作无章法可言的人,要想正确而有效做好学生心理辅导是不可能的,轻者给学生造成烦恼压力,重者给学生造成身心的伤害,更有甚者可能违法犯罪。因此只有储备心理学知识,遵循心理辅导的原则规律,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学的知识呢?一是普通心理学常识,如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能力等发展规律和特点;二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如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三是中学各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储备全面的心理学知识,还需遵循心理教育和辅导的原则和技巧,是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前提基础。在学校环境下,心理辅导的意义在于帮助受辅导学生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学会相处与沟通,克服障碍,为学生自决自主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帮助。

心理辅导遵循的一般原则有哪些方面呢?心理学上不同的的流派遵循的原则有所不同,但对于中学生的心理辅导一般遵循:同感原则,尊重原则,真诚原则,信任原则,鼓励原则,耐心原则,行动原则等。 心理辅导的方法技巧很多,对于学生心理辅导可以运用以下的常用技巧。一是贯注,二是倾听,三是沉默, 四是宣泄,五是探讨, 六是面质,七是行为矫正,八是自我表露。

知识储备,原则与技巧,都要求心理辅导教师带着“心灵关怀”,灵活运用,才能真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二、做有心人坚持调查分析,找准学生心理热点的问题

心理辅导工作的本质是一项人际思想的交流工作,其目的在于协助受辅导者排解心理困惑与烦恼,提高自助能力,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最终实现自我完善。要科学有效的做好心理辅导,就必须做有心人,坚持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否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要深入学生,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们最关心什么,最喜欢什么,最讨厌什么,最大的烦恼和困惑是什么,发现热点,就找准问题的本质。如中学生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但许多学生难以把握交往的尺度。找到问题的热点,才能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开展集体的主题活动,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的辅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每个年级阶段的热点问题是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把握整体共性,又要找准局部个性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心理辅导的活动。心理问题调查的方式方法很多,针对的问题也各有侧重。如采用问卷法调查、抽样调查、案例分析等。针对心理问题也各有侧重,如针对学习状况的调查,可以从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查、学生的自信程度调查、学生的人际关系(父母、老师、同学)调查、学生承受挫折和处理问题能力调查、学生上网状况调查等方面展开,各有侧重,各有针对性。 要做好调查研究,就要明确调查有的主题和目的,设计科学的问卷和内容、明确调查对象,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问卷统计分析,找出热点问题,提出相关的辅导措施。无论采用什么调查方法,针对何种心理问题,只有脚踏实地深入实际,找到问题的关键,从正常中发现非常,从共性中筛选个性,从普通中抓到热点,才能科学有效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三、目标明确有针对性,认真设计开展每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 在初中阶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活动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是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心理辅导课是学校按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健全和完善人格品质的心理辅导形式。 因此,认真设计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更能科学有效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巧妙安排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是上好心理辅导课程的前提。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刺激物具备了新异,变化的特点时,才能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辅导活动的安排要多样、新颖,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同时,融入学生,走进心灵,平等关爱是开展好心理辅导活动的关键。心理辅导的主要原则是师生平等,协调对话,只有真正做到融入学生中才能做到这点。首先要打破“秧田式”的座位空间,师生围坐在一起。空间位置与人间交往的频度、程度乃至可能性,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最易熟识的是同你对面坐的人,而在你靠背后的那个人,与你空间距离虽然近,但却不容易打上交道。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坐在后面望着前面一位的后脑勺的“秧田式”的座位,使群体学习本该有的交往空间化为乌有。心理辅导课可以让学生围坐在老师身边,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直接对话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其次,教师在活动中要充当好角色,在心理辅导课中,师生是大小朋友,甚至是同伙的关系,要淡化教师训导者的形象,教师作为普通一员加入各种活动,诚恳地向学生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生分享感情体验,做到认识上的师生平等与行动上的师生平等的统一。总之,融入学生中就是要使学生认同,学生才更易于接受教师的辅导。

四、区别对待相关问题,分清心理问题的个性和共性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不少老师往往对学生问题梳理不清,分析不透,把握不准,“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终老问题解决不了,有产生出新问题。因此,学会区别对待相关问题,尤其是理清心理问题很重要。在教育管理学生的实践中,出现最多的是教师只看到学生思想问题、道德问题、纪律意识问题、行为习惯问题、学习基础方法问题等,而极少关注这些问题后面的心理问题,往往心理问题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所以关注问题后面的问题,重视心理问题的分析,及时疏导,进行辅导,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有共同的特征,即出现年龄段的群体心理共性,如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每个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共性。同时还要掌握个性差异,即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差异的出现导致能力水平发展的差异,如早慧现象、中年成才、大器晚成等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个体心理特征的表现有差异。作为教师或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要分清楚这些差异,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好辅导工作。

五、做好活动和辅导记录,进行跟踪辅导,形成案例分析逐步提高能力水平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心理辅导老师,在组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做好活动记录和辅导记录是必要的。这些记录一是可以体现辅导的完整过程,从中发现辅导的经验或得失,从而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变化,便于调整策略和措施,跟踪辅导。二是对于一些特殊典型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供同行探讨,在探讨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形成典型案例,作为借鉴学习的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在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方面的水平。

心理辅导活动记录可以分为班集体活动记录和学生个案心理辅导记录。班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记录一般与班级心理辅导设计方案为一体。学生个案心理辅导记录一般包括辅导对象、基本情况、问题及表现、原因分析、辅导对策及过程(可分阶段)、跟踪辅导、反思等主要内容。

在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家庭教育越来越薄弱的今天,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越来越多。青少年要成长为健康的‘人’,一撇就是躯体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它们互相支撑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情感、性格。因此,老师掌握相关心理知识,重视对学生心理的辅导,担当起学生的“德行模范,心理咨询员”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关怀”,是教育工作者的特殊使命。

青春期心理辅导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实践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案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如何做好中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
《如何做好中学生青春期心理辅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