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铁让路世界遗产,铭刻在文明记录簿上

发布时间:2020-03-02 01:50: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铁让路世界遗产,铭刻在文明记录簿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当高铁与生态环境邂逅之时,高铁都会知趣地给生态环境让路。9月底,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西安至成都的西成高铁正式进入开通倒计时。然而早在9年前,这条643公里的高铁提交可行性报告时,就已经引发了全球瞩目。作为首条穿越秦岭山脉的高铁,西成高铁沿途经过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等多个生态敏感区。为了保护这些生态环境区,铁路建设者深挖隧、高架桥,不仅可以保护珍稀动物,也有利于保护古建和文物。当“兰新高铁”驶入吐鲁番至哈密段时,以桥代路保护了著名的坎儿井;为了保护达坂城湿地,建起了5.6公里长的特大桥,桥墩下面还埋下了众多管道,便于地下水畅流。从这些小细节里可以看出,铁路建设者与生态环境同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文明进步,就是保护金山银山。 山重重,水重重,云淡风清洗碧空,啼莺伴道中。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重要水源地,花3亿,选线避让。汉十高铁线需从丹江口水库正中穿越,扰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随即被否;与襄渝铁路线平行布设,线路最短最直,但紧邻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玉虚宫,也遭舍弃;最终确定的南线,采取13公里隧道下穿武当山,绕避了武当山核心景区和古建筑群,甘肃轨道高铁学校距离最近的遗产点回龙观还有770米,同时也绕开丹江口水库大部分区域,对汉江湿地采取全线高架,不在水中设墩,完整保护生态保育区。同样,“京沪高铁”在修建过程中,为避让明皇陵,多花了2.3亿元,多建了近6公里的桥梁,多挖了285米隧道。足以可见,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铁路建设者一种责任和担当。 让重量级“国宝”免遭打扰,涉及生态环保的各种设计细节都不敢马虎。西成高铁穿越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旦朱鹮撞上高铁,不但朱鹮会死亡,对高铁也造成极大安全隐患。为此,西成高铁线路两边设置了近16公里的鸟类保护网。这种鸟类保护网由细密的蓝色金属网构成,方便朱鹮识别,也防止朱鹮受伤,即使误撞也不至于被卡住,能轻松挣脱。西成高铁联调联试以来,还没有发生过一例朱鹮撞网的事件,确保了“国宝”的自然生存。

打开思路,创新发展,用科学的思路来保护“千岛湖”。在武夷山下,向莆铁路施工队不仅让铁路建设工地“风展红旗如画”,还保持了周边山水草木风景如画。高铁学校铁路竣工后,施工人员还重新平整施工场地,恢复地貌,播撒草籽,让融入山水的向莆铁路成了一条“看不见”的钢铁大道;千岛湖,国家一级水体,碧波之上的杭黄高铁进贤溪大桥,建设者们创造出一套“清水成孔”工艺,形成了一个与千岛湖大水域相对隔绝的桩基钻孔施工平台,守护了千岛湖的青山碧水。总而言之,当高铁邂逅了“世界遗产”时,铁路建设者钟情于世界遗产文化的保护,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世界遗产”的不可复制的文化和自然资产,也是人类文明历史的见证和大自然赋予的瑰丽神奇的景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高铁,但是修建高铁不能破换环境为代价,更不能破坏世界文化遗产为代价。

中国经济需要要发展,更要文明发展。在修建高铁过程中,遇到世界遗产、国宝等,铁路建设者宁愿让高铁线路绕道而行,高铁专业学校甚至增加一些建设资金成本,都是可以的,但绝不会让高铁去影响生态环境,绝不会让高铁给世界遗产添堵。保护世界遗产就是保护历史文化,就是保护人类文明进步。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真正实现自然资源赋予价值,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高铁的过程中,考虑保留文物,宁愿绕道,不管多花多少,都值!保护着生态环境、国宝、世界遗产,必然会永远铭刻在中国文明史的记录簿上。

微信公众号:gsrtts 轨道运校学校东校区

咨询QQ:3239182397 2993815968 2972468147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1551-575 400-0931-658.学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龚家湾蒋家坪01

铭刻在牧民心中的丰碑

高铁文明服务用语

高铁建设文明施工有关做法

高铁沉思

高铁[全文]

高铁案例

高铁英语

高铁轮对

高铁演讲稿

高铁丰碑

高铁让路世界遗产,铭刻在文明记录簿上
《高铁让路世界遗产,铭刻在文明记录簿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