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煤矿行业安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07:52: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职业安全与卫生》课程期末考查

论文题目: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

号:成绩评定:

业 安 全 论 文

煤矿行业安全剖析

XXX学院 二○一四年十一月制

煤矿行业安全剖析

矿业生产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90%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数据,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国GDP的30%,在矿山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2100万。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矿产资源利用史。矿业生产在为社会提供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由于生产作业场所的劳动条件较差和设备差。各类职业病普遍高发和事故对工人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1行业安全概况

目前,我国煤矿职业健康安全存在很大的问题。煤矿职业病的问题日益严峻。

卫生部公布的数字表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截止2005年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例607,570例,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其中已经约有14万多人死亡,病死率在20%以上,现存活病人为470,089例。近年来,每年新发尘肺病达1万例。2005年各类职业病报告1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各类职业病总数的75%。尘肺病例死亡966例。根据2005年尘肺病例资料分析表明,硅肺和煤工尘肺仍是最主要的尘肺病,两者共占尘肺病例总数的90.8%,专家估计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现在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报告不全。据2005年对山西、辽宁两省进行的尘肺病情况调查统计,国有重点煤矿职业性健康检查的体检率为64%,国有地方煤矿体检率为37%,乡镇煤矿体检率为39%,非煤企业体检率为38%。以此推算,平均体检率不到50%。专家预计今后10年至15年我国尘肺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

1.2 典型的事故现象

引起煤矿职业危害因素很多,其来源也很多。其主要危害因素及来源如下:

一、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及其危害 .1.二氧化碳(CO2) ,溶于水酸性。2.一氧化碳(CO) CO是无色、无嗅、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当与空气混合达到12.5%~80%时具有爆炸性。CO是一种对血液、神经有害的毒物。。爆破作业、煤炭自燃、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都能生成CO,往往造成人员中毒死亡。3.硫化氢(H2S) H2S是一种无色、带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进入体内的H2S在肺泡内很快就被血液吸收,氧化成无毒的硫,H2S

对人体全身的致毒作用在于它和氧化型细胞血素酶三价铁结合,使酶失去作用,影响细胞氧化,造成人体组织缺氧,急性中毒后遗症是头痛和智力下降。4.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有刺激臭味的气体,二氧化氮对眼、鼻腔、呼吸器官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对肺组织起破坏作用, 5.二氧化硫,SO2能被眼黏膜和上呼吸道黏膜的富水黏液吸收,刺激眼黏膜和鼻咽等黏膜;同时对煤矿井下的主要机电设备有较强的腐蚀性,影响其性能和寿命。健康人可由嗅觉感知,使呼吸道轻度收缩,呼气受阻;对鼻咽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咽炎。呼吸道阻力增大、呼吸道炎症及肺泡本身受到SO2破坏的结果,可导致肺气肿和支气管炎哮喘。

二、生产性粉尘矿井粉尘是有害物质,它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煤尘能燃烧和爆炸,影响生产,威胁矿工的人身安全;二是粉尘对人体有危害,能造成矿工职业病,尘肺病;三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 1.煤尘爆炸危害 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有引起爆炸的热源存在,一般为610℃~1 050℃。防止煤尘爆炸事故,就是要在后两个条件上加以预防。煤尘爆炸将会:(1)生成有害气体。煤尘爆炸后产生2%~4%的CO,其浓度高达8%,这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矿工大量中毒伤亡的主要原因。(2)产生高温。据测定,煤尘爆炸火焰的温度达1 600℃~1 900℃。煤尘爆炸时释放出来的热量,按理论计算在爆炸时产生的气体可达到2 300℃~2 500℃。(3)产生高压。煤尘爆炸的理论压力为750KPa,但在有大量沉积煤尘的巷道中,爆炸压力将随着距爆炸源的距离的增加而跳跃式地增加。在煤尘爆炸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及巷道的拐弯或巷道的突变,爆炸压力将大幅度增加。尤其是煤尘连续爆炸时,第二次爆炸的理论压力为第一次爆炸压力的5~7倍。因此,煤尘爆炸的破坏性比瓦斯爆炸更为严重。 2.矿井煤(岩)尘对人体的危害 粉尘一方面被作业场所的工作人员通过呼吸系统等进入

人体,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即尘肺。

煤矿生产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可磨灭伤害,全国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多数省区和多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好于以往,但部分省区连续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仍然说明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赵铁锤在今天召开的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紧急电话会议上承认,发生在“安全生产月”期间的一系列重、特大事故,充分说明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说明了煤矿安全整治和关闭整顿小煤矿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再一次敲响了煤矿安全的警钟。

他说,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安全生产责任没有落到实处,而是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一些地方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中,重形式走过场,前面刚刚查过,后面就发生事故;二是一些国有煤矿企业特别是老企业,投入不足,设备老化,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持续下降,“一通三防”隐患严重,更严重的是,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整改措施不到位;三是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对关闭整顿小煤矿,仍然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思想障碍,关闭整顿工作抓得不实,对小煤矿死灰复燃、非法开采打击不力;四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煤矿安全整治产生了松劲厌战情绪,擅自降低整治标准,该停产的不停产,该整改的不整改,个别企业领导人不顾矿井通风和安全条件,无视监察部门下达的限期整改、停产整顿指令,冒险组织生产,超能力突击生产。

赵铁锤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针对上述问题,继续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加

大隐患整改力度;切实抓好国有大矿“一通三防”,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严格标准,严格要求,把关闭整顿小煤矿的工作落到实处;严格煤矿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安全生产法》,依法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加大煤矿安全执法监察力度,关口前移,严密防范。

煤矿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对我国数量巨大的煤矿工人的生命健康产生了非常大的威胁。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防治

1.3 安全预防措施

总的说,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 建立煤矿生产管理和职业危害控制指标体系。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没有明确煤矿职业危害控制指标内容。应借鉴国外危害控制指标体系,对职业危害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煤矿职业危害控制指标体系的设定原则应坚持设立全国性控制指标、分省区的控制指标、煤炭企业控制指标的原则;以近年来全国职业病统计资料为基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提出职业危害指导性控制指标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实行重点地区重点控制,使地区控制指标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状况的实际,力求使职业危害控制与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绝对量指标与相对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步推进的原则。

二:加强领导依法治理。煤炭企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工作思路,加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做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察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法规的落实力度,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必须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树立“ 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煤矿主要负责人要对本矿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体系,设立专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机构,配备专(兼)职专业人员及设备,加强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和突发性危害因素应急救援预案,进一步健全完善职业危害防治的各项规章制度,将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纳入煤矿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经营计划,确保职业危害防治的资金投入。

三: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做到超前预防。煤矿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要针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后果、防治措施,进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因素分析;类工程职业危害的模拟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因素的预评价;煤矿职业病统计分析;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建议;预评价结论等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报告》是煤矿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初步设计的安全专篇,是煤矿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治设施竣工验收的依据。

四:依法强化生产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控及职业病监护工作。煤炭企业应当开展由专人负责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监测人员应当经资质认证合格的培训机构培训,持证上岗,有与监测能力相适应的监测设备和条件( 对不具备监测能力的项目,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监测),并实施经常性维护、检修,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所用监测计量器具按照规定进行周期检定。检测、监测的频次和范围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五:加强生产管理和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提升从人员素质。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及接受生产和职业卫生安全培训,生产管理和职业卫生安全培训由取得相应资质的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进行;企业应当对作业人员上岗前及在岗期间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职业卫生常识;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知识;职业危害事故典型案例分析等。通过严格系统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六: 建立生产和职业危害突发因素的应急救援预案。煤炭企业应对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事故和职业危害事故的危害因素,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和控制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应急救援的原则;应急策划内容;应急准备;应急回应措施;现场恢复的方式、方法;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与评审等。

七: 依法强化煤矿生产管理和职业危害防治监察工作。煤矿监察机构应将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设施、管理措施情况;作业场所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情况;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告知、报告情况;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情况;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的情况等内容作为监察工作的重点。对粉尘等有毒有害因素超标,既无治理措施,又无个体劳动保护,严重影职工安全健康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对尘、毒等严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又屡次拒不整改的,坚决予以停产整顿,直至予以关闭;对违反职业危害防治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以及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依法予以查处。做到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1.4 认识与启示

安全生产是涉及每一位员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管理能出效益,安全也能出效益,安全生产是涉及员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安全生产需要多管齐下警钟长鸣: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再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机器也要靠人去操作、去控制、去维修,其科技含量愈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愈高。

二是要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实践证明: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

三是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根据各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要求各项管理方式、手段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与之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有效办法。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和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努力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共同构筑安全大堤。

五是坚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八到位”。即:安全生产认识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到位、安全生产职责到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到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位、安全生产资金到位、安全生产检查、整改、落实到位。

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巩固和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适应我们公司生产施工的安全、操作性强的管理路子,时刻保持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做到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为生产能安全顺利稳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龙哲,宋存义.安全科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安全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4.3 [2]张兴容,李世嘉.安全科学原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7 [3]刘铁民,张兴凯,刘功智.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安全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5.4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论文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论文

煤矿论文

煤矿机电行业先进事迹

煤矿矿长论文

煤矿开采论文

煤矿电工(论文)

煤矿党代会论文

快餐行业论文

空调行业论文

煤矿行业安全论文
《煤矿行业安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