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务员

发布时间:2020-03-03 12:21: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务员的职业修养

公务员队伍是治国理政的主体,承担着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务员队伍建设,于2006年颁布了《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我认为广大公务员在强化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方面必须以“学”字为先、“干”字为重、“廉”字为荣、“实”字为要。

一、以“学”字为先,把勤奋学习作为成事之基

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党章规定党员八项义务的第一项。现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教育体系制度也在进一步健全,我们要把学习作为精神需求和政治责任,把学习作为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

第一,把学习当作对自身最好的投资。当今社会,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谁占有知识,谁就占有发展的主动权,谁的知识更新快,谁就掌握了经济的制高点。有的人说没有学的机遇,没有学的时间,但每天挤出两个小时,完全是可能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医院住院两三年,还博览群书,每天坚持写一两千字的文章。文学巨匠巴金晚年也是学习不止。我们要舍得在学习上花时间,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对自身的投资就越多,相应的自身的价值就越高。如果每天把时间泡在酒摊上、泡在牌桌上、泡在无所事事上,再多的时间也是不够的。

第二,把学习当作最好的美容师。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学习是培养一个人气质的最好途径。对一个人来讲,外表的美是表面的、暂时的,而内在的美才是本质的、永恒的,如果掌握了知识,能够引经据典,能够入木三分,能够讲出道道,能够理出头绪,那么说话就有感染力、号召力、凝聚力,这样,人就会充满自信,满脸笑容,这比什么化妆品都强。如果没有知识,讲不清,道不明,干不成,人就会自卑,苍老的快。另外,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学习搞好了,心灵会得到净化,情趣会得以提升,心情会更加舒畅。

第三,把学习当作迈向成功的阶梯。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每个公务员都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学习力,多读书、读好书、读有用之书。只有好读书、读好书,才能为更好的工作提供基础。我们要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习机制,构建学习的载体,营造人人、时时、处处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以“干”字为重,把干事创业作为人生追求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实现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建设美好盐城,关键在干,出路在干,最后的落脚点还是在干。

第一,把建功立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民间俗语,是鼓励为官者要造福百姓,谋取政绩。过去的官员有这样的境界,我们公务员的境界怎么能低于他们呢?这实际上是爱岗敬业的态度问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最光荣最伟大的。张思德同志是为烧炭而牺牲的,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朽的人生价值,毛泽东同志称他的死比泰山还重。我们一定要把岗位看作是实现个人价值、为民建功立业的舞台,重实绩、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二,把真抓实干作为践行宗旨的最好体现。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才能赢得民心、形成合力、成就事业。实干是一种工作作风,是一种政治品格,反映了我们党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要把真抓实干最终体现在求实效上,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多干打基础的事情,多干对长远起作用的事情,多到基层去,多到困难的地方去,多到老百姓需要的地方去,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要把争创一流作为工作的最高标杆。一位哲人讲过:伟大的动力产生于伟大的目标。只有确立了工作的高标准,才会有工作的高起点,才会有工作的新突破。对于一个集体是这样,对于每个人也是如此,对于我们公务员更是干事创业的不二法则。要时刻做到“三个不满足”:一是不满足于工作干过了,二是不满足于纵看进步了,三是不满足于任务完成了。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尤其是在一些大事、难事、要事上,要舍得下大力气,花苦工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以“廉”字为荣,要把清正作为最高操守

纵观中国历史可以发现,艰苦创业、清正廉明,国家就能长治久安;骄奢淫逸、贪污腐败,政权就会走向灭亡。每个党员、每位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都要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始终保持思想纯正、品行端正、处事公正,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第一,要追求名节,不要追名逐利。有些人不能清正廉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对待名利。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建设时期,焦裕禄、孔繁森、史来贺、吴仁宝等等,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们都没有去刻意追求名利,更多的是注重个人名节,都在群众中赢得了很好的名声。能不能在名利面前摆正位置,是对每个领导干部和普通公务员的考验。我们一定要摆脱名利缰索的困挠,始终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职务和权力,真正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受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自己。

第二,要以权谋事,不要以权谋私。权力本身不是利益,正确对待权力,首先要正确对待利益。我们公务员,特别是一些身处实权部门和领导岗位的,一定要头脑清醒。要时刻牢记“德莫厚于爱民,行莫交于利民”的古训,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国志》中有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名言令人警醒,因此我们对待权力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更多地把权力视为一种压力、一种考验、一种责任,而不是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第三,要有所畏惧,不要无所畏惧。记得一个典故,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们:“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极为赞赏,随后委以重任。然而到了今天,在党中央关于廉洁自律三令五申的情况之下,还是有好多人敢于以身试法,说白了,大都是放弃自律、放弃约束、无所畏惧的结果。所以,我们公务员一定要对党纪国法有所畏惧,自觉做到遵纪守法,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在权力面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四、以“实”字为要,要把取得实效作为衡量标准

我们工作中很多工作之所以没有抓下去,没有抓出成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抓落实没有抓到位。因而,强化公务员抓落实的能力,是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和衡量其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第一,要强化宣传,营造抓落实的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公务员切实增强改进作风、狠抓落实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新闻媒体要多宣传报道先进典型,用正面典型激励人、鼓舞人;公开曝光抓落实不力的反面典型,用反面典型警示人、教育人。通过宣传教育,促使广大公务员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修养,苦练抓落实之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工作的满意度。

第二,要强化督查,硬起抓落实的手腕。建议纪检监察和效能监督部门要采取明查暗访等措施,加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中心工作、民生问题等方面的督查,切实解决反映突出、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单位的监督作用,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制度,切实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管齐下、多方参与的督查工作体系。要敢于从严较真、动真碰硬,对狠抓落实不力、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该告诫的告诫,该通报的通报,该曝光的曝光,该查处的查处,该追究的追究,切实以督查来推动党政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

第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作风建设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各级党委政府党政机关要重点建立完善关于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党内监督、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制度,着力建立健全督查通报、考评考核、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保障各项工作能见成效、快见成效。

公务员

公务员

公务员

公务员

公务员

公务员

公务员

公务员

公务员

公务员

公务员
《公务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公务员在线 公务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