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且行且改且成长

发布时间:2020-03-02 20:27: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且行且改且成长

——我的课改故事

范县第二小学

杜彩云

2010年10月我有幸与“高效课堂”结缘,并成为课改先锋军的一员,我班成为实验小学的课改实验班,承担了重要的课改任务。从此我踏入了课改的快车道,一次次的外出学习,一次次的实践,一个个短小的案例,一点点反思,在课改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它们见证我随着课改一起成长。新课改,新课堂,新体验,打造“高效”的课堂成了我的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个人价值的体现,我也在螺旋上升的“磨砺”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

我的成长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学理论

打基础

我是个爱读书的人,在安师上学时就经常到阅览室看书,也经常拥书而入梦。那时看的多是小说、散文,不太爱读理论,感觉枯燥无味。

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我渐感自己教育理论基础的薄弱,于是我有意识的读了大量的教育经典,如:《陶行知教育名篇》、《给教师的建议》等,它让我获得了教育智慧和精神动力。“高效课堂”的号角吹响后,为了更快更好实施高效课堂,我认真研读了《高效课堂二十二条》和《导学案的设计》,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不理解的地方,还主动提出供大家在教研活动中研讨。

理论的储备,使我更新了观念,转变了思想,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打下了理论基础。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借契机

求发展

(一)“洗脑”归来,试行

如履薄冰

记得那是2010年10月份,我们“千呼万唤”的专家们终于来到了范县。那天,上午是专家理论讲座,下午是示范课。专家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但有一点“与我心有戚戚焉”,那就是当今的教育制度确实出了问题,教育滞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但“高效课堂”理论是否就能根治教育这个“顽疾”呢?不知道。但它所倡导的“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有职业幸福感”,打动了我的心,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我要试试看。恰好,下午胡校长的讲课,用的是我班的学生,前一天,下午他已跟班里的学生见面,交代了预习任务。当天下午学生去后,先对学生进行了课前培训,又领着学生预习,做导学案,学展示。结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很积极,都争着发言,展示环节很有秩序,各个小组长积极组织本组成员展示成果,唯恐自己组落后,就连平时从不发言的丁修福同学也在组长的鼓励下抢着回答,最后他们组得了第一,孩子们高兴极了。回来的路上,孩子们议论着,谈笑着,兴致很高,似乎还沉浸在展示中,争先恐后地向我诉说心中的感受。有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课,我真希望天天上这样的课”。

学生喜欢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于是,我率先拉开了桌子,着手建立自己的小组。先分组,利用参加“上课”的组长培训其他几个组的组长,又给这几个小组起了组名,前五个还是沿用胡校长给起的名字,起了班级口号,规定了组长的职责。组有了,我们上课时就开始展示。先是利用《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上了一节摹仿课,学生展示的还真像模像样,课堂真的动起来了。后来,我模仿此案写了两份导学案,按展示的流程进行了展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我发现学生不会合作,环节不仅凑,浪费时间,一节课展示不了几个问题,本来一节课能完成的教学任务需要二节、三节。有些问题还展示不清楚,有些学生只认真做本组展示的问题,不认真听其他组的展示,补充、质疑不积极。看似热闹,实则无效,我茫然了,这样下去不行,什么“高效”,纯粹是浪费时间,“低效”。真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了。

(二)商丘学习归来,临帖

柳暗花明又一村

商丘学习,听了李炳亭大师的《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专题报告,对“高效课堂”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对“五步三查模式”的解读,让我了解了课堂流程及应注意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那首歌谣概括了这一模式的流程。三维目标一情迁,学展点练四连环,没有学没有展,紧闭尊口不发言,有了学有了展,师生一起再点练,课改其实很简单,模式一变一重天。接下来,听了几节示范课。在看听课的过程中,我就注意看怎样“学展点练”。其中的一位(安阳殷都区小学的)老师,教学流程很清晰,学、展、点、练都得到体现。记得她讲的是《海底世界》,回来后我就上了临帖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虽然那份导学案还未成型,但毕竟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原则,也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启发了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学习,出现了“课堂生成”。上课流程很清晰,学生展示很清楚,听课、评课的老师都很欣赏。反思当时的课堂存在很多问题:

1、导学案不规范,是按写教案的思路写的;

2、预展效率低,不会合作;

3、没有点拨;

4、发言的人少;

5、时间不够用。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使我举步维艰。史局长说:“我们不怕有问题,有问题就想法解决,方法总比困难多”。正是这些问题让我期待着再一次的学习机会。

(三)安阳听课(入帖)

突飞猛进

又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史局长组织校长带队到安阳听课。首先听了一堂随堂课,当时那位老师上了的预展课①展读。每组6号(差)赛读②展识字, 展写字 ,易错字 ③展段意 ④展中心⑤展多音字 虽未展示完,但很“实在”。我学到了几点:

1、第一节课时怎么上,展什么,怎么展。

2、学到了站姿。轻放桌凳,对子对学,以组长为中心交流,顶真式评价。通过报告又了解了课型有哪些,通过跟班主任的交流了解到她们初期也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也曾茫然过、困惑过,打退堂鼓不想改了,也曾担心过成绩下滑,教学任务完不成,还鼓励我们说用上一段时间就好了,还说越往前走你越会发现更多问题,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就是进步。我非常感谢她说的这段话,坚定了我的信心,让我看到了希望。回来后,我就给组长开了会,先把这些细节(训练点)告诉了组长又让组长告诉组员,训练了几节课,接连上了几节公开课《白杨》《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等,通过和评课老师的交流,发现“效率”高了,独自静对学、群学、有序、有效,展示的各环节日益完善,采用顶真式评价,组长不展讲,而是中间和弱的讲,组长总结评价说过度语,差生说聚焦或我们组展示完毕,各个环节做得比较扎实,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教师的点拨不适时,不到位②评价制度不健全③对子帮扶有分配无查收④站位、站姿⑤对听展者的评价难控制等。这些问题的发现,促使我执著前行。

(四)外小培训磨细节

扎实有效

5月份,我们一行6人到安阳外小“培训基地”参加“高效课堂”培训,由中国教育报记者于阳带队,培训一周。课程安排得很紧,有专题报告,有观课,有交流感受,这一周哪一节都有课,晚上还要写作业。虽然我感觉很紧很累,但收获颇丰:①从于阳身上学到了执著、认真的工作态度;②从于阳口中了解了杜郎口的先进经验;③从外小了解了文化建设、大课间活动;④看到了外小伴随课改各项制度的健全;⑤看到了外小各项工作扎实有效(细化);⑥我们参与了集体备课,学会了集备的方法;⑦我上了一节临帖课,看到了差距;⑧我关注到了一些细节,小组建设中的细节,展示环节的细节,对老师的要求:预习导学,合作时参与评价时的细节(有一人监督,听展者打分)。

“ 细节决定成败”, 回来后我就从这些细节入手,着手打磨课堂,一周一个训练重点,从点点滴滴做起,“站姿我正确,声音我洪亮”,“展示我积极,倾听我认真”,“板书我清晰,讲解我能行”… …经过扎实的训练,我的课堂有了高度,学生的合作有了效度。随后,我 讲了公开课《威尼斯的小艇》,各个环节日趋完善,有了效度和高度,受到大家的好评,获得县优质课一等奖。此后,讲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且都获了奖。

三、遇瓶颈

求突破

2013年9月我来到了第二小学,当时接的是五年级,班级组成后我就着手小组建设。这是新组成的班级,有原北杨铺学生20多人,转学来的学生20多人(来自不同的乡镇),班级成员共50人,我把他们分成了6个小组,每组八人,每组设行政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两个班长在六个小组中流动,“扶贫济困”,流动到哪个组,就参与哪个组的考评。开始上课后,我总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学生课下不预习,导学案不做,多数都是上课后自主学习或小组交流时抄抄组长的完事;展示不积极,非得让老师或者组长点名才展示,展示时照着导学案念,不会讲解;课堂上照案宣科,就像做习题、讲习题,没有生成;一节课展示不了几个问题,耗时、拖堂。唉!我苦闷,彷徨,自认为都是我急躁惹的祸,我过去面对的学生经过了扎实的训练,现在的学生多数没有用过高效课堂,不了解具体的做法,而我急于求成,不舍得牺牲课堂时间去练兵,“舟”已行,而“剑”不行,如此做法,怎会“高效”?

课堂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沉下心来分析原因:

1、小组建设不完善。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2、教学流程细节培训学生不到位,可以说没有培训。

3、评价制度不健全。

4、导学案设计不科学。

接下来,我着手进行小组建设,结合学校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组长对组员进行了培训。 各个环节中:怎样预习?怎样做学案?怎样和对子交流?怎样在组内交流?怎样预展?怎样展示(包括站姿、展示语、展示的多种形式等)?怎样质疑、补充?怎样利用双色笔?怎样整理导学案?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培训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我做了几节示范课,受到大家的好评。培训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值了。

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问题层出不穷,旧的问题为得到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又迎面扑来:学生参展不积极,展示形式单一;评价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激励作用;两级分化严重;组内成员想突出“围城”;导学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老师的三查得不到组长的支持,查不到位等。高效课堂进入“瓶颈期”。再低头前行,举步维艰,此刻急需得到兄弟学校的帮助,可喜的是:局领导的英明决策,假期举办了“高效课堂培训”,太谷等地的经验为我突破瓶颈提供了方法及理论支持,我准备开学后试行,打开“另一扇窗”。

四、重反思

促成长

波斯纳曾说过“经验+反思=成长”。课改,让我学会了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就会发现问题,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就是我努力的方向,“问题”的解决,会促进我的成长。我给自己规定每课一反思或几课一反思,在反思中,记录课堂中的小组展示过程、质疑对抗的“碰撞火花”、突发奇想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下课堂的得失,总结经验和教训,积累第一手资料,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现在我养成了写反思的习惯,每一节课的得失都记录在案,有习惯的养成,有精彩的生成,有教法的点拨,有规律的总结……这些都将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积累,促使我更快成长。

教改之路是无止境的,教改故事也会层出不穷的,我希望我的故事能给课改中的同志一点启迪或者一点力量。我相信:走在课改的大道上,且行且改,且改且思,且思且行,定会收获一路的艰辛和美丽,达到理想的课改彼岸。

且行且感悟

且行且惜

且行且思

且行且思

且行且思考

且悟且行

且思且行

且行且深思

课改 且行且思

且行且珍惜素材

且行且改且成长
《且行且改且成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